1
|
学校文化标识谈--以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为例 |
戴荣
|
《江苏教育》
|
2021 |
1
|
|
2
|
坚持优先优质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 |
万永良
|
《江苏教育》
|
2024 |
0 |
|
3
|
捍卫教育常识,办有获得感的学校 |
王小东
|
《江苏教育》
|
2020 |
0 |
|
4
|
依托本土文化的多场景写作教学——以“泰州故事”写作校本课程为例 |
褚锦烽
卞学华
|
《教育视界》
|
2023 |
0 |
|
5
|
多元并举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
王朝君
|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
2015 |
0 |
|
6
|
让“教育”与“幸福”联姻 |
宋吕银
|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
2009 |
0 |
|
7
|
指向主题意义的英语短篇小说阅读教学探索 |
杨昕怡
卞学华
|
《教育视界》
|
2024 |
0 |
|
8
|
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培育的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探究 |
李娟
于玮
|
《江苏教育》
|
2024 |
2
|
|
9
|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以一节"爱"为主题的美文读写课为例 |
顾琴
卞学华
|
《江苏教育》
|
2020 |
5
|
|
10
|
三思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对话——以省初中语文优质观摩课为例 |
王小东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1
|
双面绣:写作本位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
王小东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2
|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理科生的文科素养 |
卞学华
|
《江苏教育》
|
2016 |
1
|
|
13
|
让教育科研成为习惯 |
陆全贵
|
《江苏教育》
|
2025 |
|
|
14
|
探微“文”“言”处理路径 |
王小东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5
|
走出中考记叙文写作困境 |
王小东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6
|
意义建构: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
张所滨
|
《教育视界》
|
2017 |
0 |
|
17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篇教学 |
卞学华
|
《教育视界》
|
2021 |
0 |
|
18
|
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写作能力——兼评顾琴老师的读后续写教学设计 |
卞学华
|
《教育视界》
|
2021 |
0 |
|
19
|
人格、人性、人文:学校管理的文化因子 |
钱德春
|
《江苏教育》
|
2019 |
0 |
|
20
|
学材:小学数学意义建构的基石——以苏教版四下《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为例 |
张所滨
|
《江苏教育》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