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创新思维的生成逻辑、历史经验及时代启示
1
作者 杨宇 高军 《领导科学论坛》 2025年第5期37-41,共5页
创新思维贯穿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始终,是党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从生成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创新思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孕育萌芽,在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支撑下得以系统形成,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的锻造下... 创新思维贯穿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始终,是党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从生成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创新思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孕育萌芽,在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支撑下得以系统形成,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的锻造下得以验证完善,在对不同历史时期时代课题的应答下得以丰富发展。从历史经验上看,中国共产党在创新思维方面坚持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重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勇于自我革命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注重了战略谋划与统筹布局,并善于将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从时代启示上看,中国共产党在创新思维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智慧,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创新以及国际合作与竞争五个关键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创新思维 生成逻辑 历史经验 时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时代语境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
2
作者 邓纯余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2年第2期59-68,共10页
新时代背景下,治理秩序重构伴生的政治价值观话语扩展、对外交往过程中的经济价值观话语博弈、网络空间的文化价值观话语交锋,构成了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交叠共生的三重语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我国坚持政治传... 新时代背景下,治理秩序重构伴生的政治价值观话语扩展、对外交往过程中的经济价值观话语博弈、网络空间的文化价值观话语交锋,构成了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交叠共生的三重语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我国坚持政治传播、国际传播、网络传播相结合的三重面向,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话语功能,赢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话语空间与话语先机。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需要具体地分析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总体状况和存在问题,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中政治传播的主导地位、国际传播的自信自觉、网络传播的频度和效能,努力构建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秩序治理变革相适应的价值引领机制,完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西方现代化之路的文明互鉴机制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占位发声的同频共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传播 国际传播 网络传播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秩序优化论略
3
作者 钱东晓 王国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9-41,70,共4页
网络爱国主义秩序是保证新时代爱国主义有序平稳发展的网络社会状态,是审视网络爱国主义发展进程的考量标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重要论述以及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南,明晰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秩序优化在推进新时代爱国... 网络爱国主义秩序是保证新时代爱国主义有序平稳发展的网络社会状态,是审视网络爱国主义发展进程的考量标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重要论述以及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南,明晰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秩序优化在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创新发展、建构理性爱国主义和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时代价值;解析多元文化思潮冲击、繁杂供给资源干扰以及片面法治管控掣肘网络爱国主义秩序优化的现实挑战;探究加快网络爱国主义秩序优化的实践路径,推动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爱国主义 秩序优化 意识形态安全 层级跃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建设论析
4
作者 花冬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6-18,共3页
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的一项核心政治制度,贯穿于建党、管党、治党的全过程,是确保我们党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的重要制度。新时代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建设有助于党顺应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解决我国主要矛盾和问题,应对... 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的一项核心政治制度,贯穿于建党、管党、治党的全过程,是确保我们党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的重要制度。新时代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建设有助于党顺应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解决我国主要矛盾和问题,应对党内重大风险挑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但新时代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在制度思想理论、制度体制机制、制度执行力度以及制度运行成效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因此,新时代新征程需要从加强制度思想教育、健全制度体制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度、提升制度运行成效四个方面持续推进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建设 优化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新的文化使命中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5
作者 曹海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4,共4页
国际传播能力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就国际传播能力的时代意义、根本遵循和实践路径做出了界定。国际传播能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活水源头,以数字媒介为技术特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华文明... 国际传播能力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就国际传播能力的时代意义、根本遵循和实践路径做出了界定。国际传播能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活水源头,以数字媒介为技术特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实践指向。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受体、传播途径、传播内容切入,促进传播主体向多元化方向演进、助力对外话语体系实现分众化建设、加速对外传播渠道的全面拓展、推进对外传播内容迈向高品质升级,以推动国际传播能力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能力 话语权 国际传播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意蕴的多维认识——学习习近平关于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
6
作者 郑善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7,共8页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根本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价值内涵,高扬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推动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价值转换...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根本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价值内涵,高扬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推动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价值转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优势,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指向。坚持人民至上是遵循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贯穿于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始终,为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夯实了价值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长期执政规律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多元优势、动能解析与布局完善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惠惠 高嘉遥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5,共11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其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服务模式,为经济增...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其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服务模式,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数实融合在不同层面需要不同机制,要素端融合机制主要涉及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需求端变革机制则围绕产品与服务创新、需求预测与管理展开,产业端融合机制包括农业现代化转型、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和服务业质量提升等。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化路径,需要加速技术创新与研发强化,建设数智化生态体系,扩大消费需求,推动产业数智化改造升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角下革命老区村落公共空间感知研究——以西柏坡为例
8
作者 刘子恒 宗晓萌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5年第1期98-103,共6页
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运用空间句法的可达性、穿行性、可视性和可理解性分析,可以探究区域的在地性特点,解释空间与人活动之间的关系。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地区的城... 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运用空间句法的可达性、穿行性、可视性和可理解性分析,可以探究区域的在地性特点,解释空间与人活动之间的关系。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地区的城镇文化具有独一性,尤以西柏坡红色景区的空间结构最为独特。以空间句法作为定性量化的原理,搭建由狭至广的空间场域量化场景,分析景点对游客的空间感知影响,以及与四周空间的逻辑关系,探究传统红色乡村景区的景观结构,以期为优化游览线路与旅行体验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红色村落 空间感知 西柏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战略思想研究
9
作者 陈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9-52,共4页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性,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摆在首位”的战略谋划、“永恒课题”的战略安排和“不折不扣”的战略要求等战略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把握习...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性,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摆在首位”的战略谋划、“永恒课题”的战略安排和“不折不扣”的战略要求等战略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全局,进而更加务实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建设 战略谋划 战略安排 战略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度研究———基于30个省级区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永春 钱春琳 +1 位作者 钱昕怡 万安位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4,共13页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2010—2020年30个省区市(港澳台和西藏除外)教育、科技、人才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三者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①教育、科技、人才各子系统的综合水平呈平稳增长态势,其中...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2010—2020年30个省区市(港澳台和西藏除外)教育、科技、人才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三者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①教育、科技、人才各子系统的综合水平呈平稳增长态势,其中人才增长态势最好,教育增长态势次之,且各子系统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减小;②三者的耦合协调度值逐年上升,从轻度失调转变为濒临失调,但区域发展不均衡,整体尚未达到融合发展的较优状态;③耦合协调度在省际层面呈显著的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明显;④根据重要性程度,驱动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的因素依次包括经济条件、产业发展、市场化程度、政府调控水平、人口规模等,但存在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化策略 被引量:9
11
作者 易华勇 韩璞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2-44,共3页
工匠精神既是劳动者实现个人职业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内在驱动,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推动技能型劳动者向大国工匠迈进、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基于认知驱动内生催化工匠品质,尊... 工匠精神既是劳动者实现个人职业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内在驱动,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推动技能型劳动者向大国工匠迈进、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基于认知驱动内生催化工匠品质,尊重个体需求促进工匠精神内化为受教主体的行为自觉,立足素质化与个性化、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实现工匠文化浸润,强化教育主体的引导能力建设等内化策略,是新时代有效推动工匠精神内化为广大劳动者职业素养、全社会崇尚工匠精神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受教主体 内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在高校的传播及其治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頔 穆文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6,共3页
网络历史虚无主义以其传播速度迅捷,隐蔽性、渗透性强等特点,蕴含着造成高校师生历史观弱化、政治观扭曲、价值观不正、人生观偏向的风险。对此,高校要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师生网络媒体素养、提高... 网络历史虚无主义以其传播速度迅捷,隐蔽性、渗透性强等特点,蕴含着造成高校师生历史观弱化、政治观扭曲、价值观不正、人生观偏向的风险。对此,高校要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师生网络媒体素养、提高网络监管和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历史虚无主义 高校 传播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困境、逻辑与策略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政 邱世琛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7期13-2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而数字教育的发展为生产力的质性重塑提供了动力,进而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然而,数字教育在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面临技术盲从、数据风险、数字鸿沟等现实困境。为突破这些...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而数字教育的发展为生产力的质性重塑提供了动力,进而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然而,数字教育在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面临技术盲从、数据风险、数字鸿沟等现实困境。为突破这些现实困境,文章剖析了数字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指出数字教育通过赋能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新质劳动对象提供和新质劳动资料形成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依托此内在逻辑,文章从借鉴国际相关经验、落实数据安全管理、推动数字教育集群发展等角度,提出了数字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推进策略。文章的研究可为数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有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教育 数字鸿沟 数据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14
作者 张慧卿 马燕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7期29-33,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就出场逻辑而言,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现实困境和价值原则分别阐扬了党提出这一理念的逻辑起点、时代要求、目标导向。就学理渊源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就出场逻辑而言,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现实困境和价值原则分别阐扬了党提出这一理念的逻辑起点、时代要求、目标导向。就学理渊源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家国同构”的儒家文化基因,继承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就实践探索而言,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构建多维共同体有效铸牢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等民族工作经验可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生命伦理思想的形态演进
15
作者 胡芮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3,共9页
王船山“珍生”思想与其人性哲学“推故而别致其新”的生存论转向密切相关,其中蕴含的生命伦理意蕴要求人“贞生死以尽人道”,强调由生命存在出发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王船山生命伦理思想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具体体现为:自然生命(身... 王船山“珍生”思想与其人性哲学“推故而别致其新”的生存论转向密切相关,其中蕴含的生命伦理意蕴要求人“贞生死以尽人道”,强调由生命存在出发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王船山生命伦理思想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具体体现为:自然生命(身体)是气的原初形态,在“存生”“尊生”的伦理原则上,注重精神生命的涵养,“继善”而“成善”,实现自由之气。在这一过程中,从生命的原发存在到生命的自由存在,又涉及角色伦理视域下,以“厚生”“务义”为主要内容的气的继发形态。从原初形态到继发形态再跃升为自由形态,船山生命伦理思想揭示出其“生而无歉”“死而无累”,即“全而归之”的崇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珍生 全善 生命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16
作者 徐建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0,共4页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域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一般意义而言,话语议题的设置、话语主体素养以及话语表达方式对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形势变化,高...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域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一般意义而言,话语议题的设置、话语主体素养以及话语表达方式对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形势变化,高校要立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针对师生的利益诉求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袭,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议题设置;要通过知识传授、理论教育、思想引导、价值引领、技能培训等方式,遴选、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话语创造者、话语宣传者。此外,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要提升话语引导者的媒介素养,引导他们参与话语主题、话语内容、话语绩效的讨论评价;要注重运用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用好用活话语载体,构建艺术性、时代性、差异性、通俗性的话语表达方式,以情动人、以趣引人、以理服人,从而提高话语受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解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日常生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几点思考
17
作者 韩步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8,共9页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需要充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经济思想。与已形成固化体系的经济思想不同,毛泽东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经济本质、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把握和理论思考,既是经济建设实践智慧的结晶,又...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需要充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经济思想。与已形成固化体系的经济思想不同,毛泽东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经济本质、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把握和理论思考,既是经济建设实践智慧的结晶,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产物,同时还蕴含着对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学习、吸收、批判和超越,是一种“活”的经济思想。其精要在于:在社会现实的完整视域中辩证把握经济的真实逻辑;以真理的精神认识、研究和运用经济规律;在哲学基础、道路方法和主体力量上展现出深远的价值空间。毛泽东经济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突出强调要形成对实践具有解释力和指导力的经济理论,能够解决好发展经济的中心问题和把握住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问题,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经济思想 经济规律 价值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一些群众叫好的“禁改限”
18
作者 郑华伟 曾文静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25年第2期1-1,共1页
一段时间,部分地区推动秸秆“全域禁烧”改为“划区限烧”“限时焚烧”,多地烟花爆竹“禁燃令”也有所松动,关于秸秆处理和烟花爆竹政策,成为观察基层治理思维和模式的一个窗口——在部分地区“禁改限”的过程中,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 一段时间,部分地区推动秸秆“全域禁烧”改为“划区限烧”“限时焚烧”,多地烟花爆竹“禁燃令”也有所松动,关于秸秆处理和烟花爆竹政策,成为观察基层治理思维和模式的一个窗口——在部分地区“禁改限”的过程中,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了具象化的深刻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禁改限 烟花爆竹 全域禁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性问题
19
作者 王翼 余文俊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面对人类文明交往的价值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围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重要论述,形成“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理念,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深刻理解这一理念的... 面对人类文明交往的价值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围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重要论述,形成“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理念,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深刻理解这一理念的价值意蕴,必然要对以下基础性问题进行追问:一是文明交流互鉴为何需要共同价值的引领?二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何能引领文明交流互鉴?三是文明交流互鉴之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意义为何?四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如何引领文明交流互鉴?深入阐释这些问题,对于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文明交流互鉴”的成功实践具有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类共同价值 文明交流互鉴 内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历史逻辑与范式转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坤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58,共7页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动态的变化性,即在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实践任务之下展现出关于工业化发展道路不同的理论思考,彰显出关于中国工业化问题的认知范式转化。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形成与发展的...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动态的变化性,即在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实践任务之下展现出关于工业化发展道路不同的理论思考,彰显出关于中国工业化问题的认知范式转化。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经历了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与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历史性出场、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主体自觉,以及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性转变三大历史阶段。当前,在新时代历史语境下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需要厘清毛泽东时代关于“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本历程,其不仅关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问题”,也关乎当前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时代价值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工业化思想 历史逻辑 范式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