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超声提取玛咖生物碱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未 贾清东 +7 位作者 毛日文 张锡晨 白彦鹏 张胜洋 邹烨 李倩 赵婷 仰榴青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2-518,共7页
研究不同温度和超声密度下循环超声提取玛咖生物碱的动力学及热力学。分别采用双指数模型和范特霍夫方程用于提取动力学过程拟合和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双指数模型能较好的拟合玛咖生物碱提取过程,生物碱得率和速率常数随着温度或... 研究不同温度和超声密度下循环超声提取玛咖生物碱的动力学及热力学。分别采用双指数模型和范特霍夫方程用于提取动力学过程拟合和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双指数模型能较好的拟合玛咖生物碱提取过程,生物碱得率和速率常数随着温度或超声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洗涤和扩散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16.41 k J/mol和17.52 k J/mol。循化超声提取过程是吸热、不可逆和自发的。与传统浸提相比,循环超声提取在20℃和50℃时,生物碱得率均显著高于传统浸提(p<0.01)。因此循环超声提取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技术,可用于玛咖生物碱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生物碱 循环超声法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生物流化床式超临界CO2萃取蜂胶的工艺研究
2
作者 邵兴军 孙海燕 +2 位作者 毛日文 杨琴 郁树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B12期132-136,共5页
为增加蜂胶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提高萃取得率,以得率和萃取物质的成分为指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研究了模拟生物流化床式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的萃取工艺,并用GC-MS分析蜂胶提取物的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模拟生物... 为增加蜂胶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提高萃取得率,以得率和萃取物质的成分为指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研究了模拟生物流化床式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的萃取工艺,并用GC-MS分析蜂胶提取物的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模拟生物流化床式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最佳工艺条件为:介质充填比例4:1,萃取压力32Mpa,萃取温度39℃,CO2流化量800LMh,萃取时间4h,萃取得率达26.50%。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其中128个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超临界CO2萃取 模拟生物流化床 工艺条件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咖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未 毛日文 +4 位作者 赵婷 朱惠芬 郁树美 吴向阳 仰榴青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5-286,共2页
玛咖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为新资源食品,富含多种营养物质。采用国标对云南产玛咖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玛咖蛋白质含量为22.38%,脂肪1.40%,纤维8.48%,总糖45.28%,水分10.04%,灰分4.90%。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玛咖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 玛咖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为新资源食品,富含多种营养物质。采用国标对云南产玛咖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玛咖蛋白质含量为22.38%,脂肪1.40%,纤维8.48%,总糖45.28%,水分10.04%,灰分4.90%。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玛咖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营养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玛咖富含钾、钙、镁、铁等元素。分析结果可为国内进一步开展玛咖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营养成分 氨基酸 新资源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磁场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曹辉 马海乐 +1 位作者 崔恒林 刘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1,共2页
通过试验,考察了脉冲磁场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脉冲数(杀菌时间)和磁场强度对两株菌的杀菌效果影响显著,脉冲数增至20以后,杀菌效果趋于稳定;脉冲数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大于磁场强度。
关键词 脉冲磁场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品 杀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蜂胶超临界CO_2萃取物8种黄酮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淑云 马海燕 +3 位作者 朱美玲 毛海波 房柱 邵兴军 《中国蜂业》 2006年第11期8-10,共3页
本文通过对不同产地中国蜂胶CO2萃取物的液相色谱分析进行8种黄酮成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八种黄酮成分在CO2萃取物中普遍存在,总黄酮含量在11.7%以上。
关键词 不同产地 中国蜂胶 CO2萃取物 8种黄酮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流态化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研究及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邵兴军 丁德华 +1 位作者 毛日文 马海燕 《中国蜂业》 2009年第8期12-14,共3页
本试验旨在解决蜂胶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板结与沟流现象,提高超临界CO2萃取效率。本文研究了蜂胶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工艺,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就介质充填比例、CO2流化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得率的影响,并用GC/MS分... 本试验旨在解决蜂胶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板结与沟流现象,提高超临界CO2萃取效率。本文研究了蜂胶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工艺,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就介质充填比例、CO2流化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得率的影响,并用GC/MS分析蜂胶提取物的挥发油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模拟生物流化床式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最佳工艺条件为:介质充填比例:4∶1,萃取压力32Mpa,萃取温度39℃,CO2流化量600L/h,萃取时间4小时,萃取得率达26.50%。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其中78个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生物膜介质 流态化 超临界CO2萃取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松花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邵兴军 杨琴 +1 位作者 蒋云云 郁树美 《中国蜂业》 2012年第Z3期48-50,共3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对超临界CO_2萃取松花粉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松花粉有效成分得率的影响主次序是: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固液比。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36... 本试验旨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对超临界CO_2萃取松花粉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松花粉有效成分得率的影响主次序是: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固液比。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36℃,萃取时间4小时,固液比1:1,萃取得率达1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粉 超临界CO2萃取 夹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蜂胶提取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邵兴军 马海燕 毛日文 《中国蜂业》 2010年第10期8-10,共3页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因其低温、无氧、无污染等优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于蜂胶提取加工有其独到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蜂胶提取加工中的应用进展,并对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蜂胶提取加工中...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因其低温、无氧、无污染等优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于蜂胶提取加工有其独到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蜂胶提取加工中的应用进展,并对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蜂胶提取加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蜂胶 提取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蜂胶软胶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琴 邵兴军 《中国蜂业》 2011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建立超临界CO2萃取蜂胶软胶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以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为原料的蜂胶软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测得数据稳定,回收率为102.84%;线性范围分别为8.224~49.... 【目的】建立超临界CO2萃取蜂胶软胶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以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为原料的蜂胶软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测得数据稳定,回收率为102.84%;线性范围分别为8.224~49.344μg/ml。【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超临界CO2萃取 总黄酮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在蜂胶超临界CO_2萃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海燕 邵兴军 《中国蜂业》 2011年第8期25-26,共2页
对蜂胶超临界CO2萃取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并且确定关键控制点,形成HACCP在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生产中应用的管理体系。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生产关键控制点包括:蜂胶原料采购验收和超临界CO2萃取。
关键词 HACCP 蜂胶 超临界CO2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产地蜂胶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11
作者 邵兴军 毛日文 +3 位作者 张林 朱惠芬 杨琴 蒋云云 《中国蜂业》 2012年第Z3期45-47,共3页
本文通过比较了产自中国不同地区蜂胶乙醇提取液的还原能力和对DPPH·的清除能力的测定,说明中国不同地区的蜂胶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不同地区蜂胶的还原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样品6的还原力最高,其次是样品10;11种蜂胶样品的DPPH·... 本文通过比较了产自中国不同地区蜂胶乙醇提取液的还原能力和对DPPH·的清除能力的测定,说明中国不同地区的蜂胶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不同地区蜂胶的还原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样品6的还原力最高,其次是样品10;11种蜂胶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样品6>样品10>样品11>样品8>样品3>样品9>样品7>样品1>样品2>样品5>样品4。实验结果显示样品蜂胶样品6,样品10的还原力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较优,是较理想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产地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高效优质生产的方式
12
作者 邵兴军 马海燕 毛日文 《中国蜂业》 2011年第7期26-27,共2页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具有调节血脂、血糖等的保健功能。蜂胶资源稀少,一个5-6万只蜜蜂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所以蜂胶又被誉为“紫色黄金”。下面就蜂胶高产洁净生...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具有调节血脂、血糖等的保健功能。蜂胶资源稀少,一个5-6万只蜜蜂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所以蜂胶又被誉为“紫色黄金”。下面就蜂胶高产洁净生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优质生产 胶状物质 调节血脂 保健功能 洁净生产 分泌物 蜜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蜂胶产业的隐忧
13
作者 邵兴军 《中国蜂业》 2012年第05X期66-66,共1页
一面是蜂胶热,一面是非常稀少的蜂胶资源,资源和消费的矛盾制约着蜂胶产业的发展。中国的蜂胶产业又是一个冗长的产业链,即"养蜂户→合作社→蜂产品经纪人→蜂产品原料集散地→蜂产品加工企业→蜂产品贴牌企业→分销商→消费者&qu... 一面是蜂胶热,一面是非常稀少的蜂胶资源,资源和消费的矛盾制约着蜂胶产业的发展。中国的蜂胶产业又是一个冗长的产业链,即"养蜂户→合作社→蜂产品经纪人→蜂产品原料集散地→蜂产品加工企业→蜂产品贴牌企业→分销商→消费者"。因此,从资源到产业组织的现状决定了蜂胶消费不可能是普通的消费,蜂胶产品是高端健康品。然而,这个产业的发展曾一度令人痛心。产业集中度低,过度竞争导致低价蜂胶产品泛滥。截至2010年12月,我国批准蜂胶类保健食品226个,进口蜂胶保健食品1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蜂胶 蜂产品加工 产品原料 集中度 令人痛心 胶源植物 标准缺失 产品标准 差异研究 方法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醇溶剂多级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日文 邵兴军 +1 位作者 蒋云云 杨琴 《中国蜂业》 2011年第Z3期40-42,共3页
通过不同醇溶剂浓度、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提取温度、不同料液比、不同提取级数对蜂胶醇溶剂多级提取正交试验,以总黄酮、总提取得率、重金属为检测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6,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8 h,提取两次,... 通过不同醇溶剂浓度、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提取温度、不同料液比、不同提取级数对蜂胶醇溶剂多级提取正交试验,以总黄酮、总提取得率、重金属为检测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6,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8 h,提取两次,总提取得率达35~45%,提取物黄酮含量达25.4%,提取物铅含量低于0.07μ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醇溶剂多级提取 络合锁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成分检测方法进展
15
作者 毛日文 杨琴 +1 位作者 蒋云云 邵兴军 《中国蜂业》 2012年第01X期46-49,共4页
经现代科学分析,已从蜂胶中分离出3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有黄酮类化合物、酸、醇、酚、醛、酯、醚以及烯、萜类化合物和多种氨基酸、脂肪酸、酶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蜂胶因其化学成分复杂且生物学活性广泛而成为国内外研究与开发的... 经现代科学分析,已从蜂胶中分离出3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有黄酮类化合物、酸、醇、酚、醛、酯、醚以及烯、萜类化合物和多种氨基酸、脂肪酸、酶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蜂胶因其化学成分复杂且生物学活性广泛而成为国内外研究与开发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检测 生物学活性 化学成分 萜类化合物 研究与开发 黄酮含量 蜂胶乙醇提取物 现代科学 胶源植物 芳香气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蜂胶葡萄酒的开发研制
16
作者 蒋云云 马海燕 邵兴军 《中国蜂业》 2011年第Z2期35-37,共3页
以超临界蜂胶液、葡萄酒和蜂蜜为主要原料,研制出超临界蜂胶保健酒。通过多次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蜂胶液5%,葡萄酒80%,蜂蜜15%。生产出的超临界蜂胶葡萄酒口感醇厚,不但具有浓郁的果香,还有蜂胶特殊的香味,克服了一般保健酒的难以... 以超临界蜂胶液、葡萄酒和蜂蜜为主要原料,研制出超临界蜂胶保健酒。通过多次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蜂胶液5%,葡萄酒80%,蜂蜜15%。生产出的超临界蜂胶葡萄酒口感醇厚,不但具有浓郁的果香,还有蜂胶特殊的香味,克服了一般保健酒的难以下咽的苦涩口感,更好满足现代人健康与品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蜂胶 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