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形态结构的效应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艳美 杨权 +2 位作者 许崇涛 李康生 李伟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9-723,共5页
为研究慢性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 ,采用尼氏 (Nissl)染色法、高尔基 (Golgi)镀染法和透射电镜技术 ,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形态结构的效应 .结果显示应激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结构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 为研究慢性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 ,采用尼氏 (Nissl)染色法、高尔基 (Golgi)镀染法和透射电镜技术 ,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形态结构的效应 .结果显示应激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结构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应激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数 (35 14± 3 85 )较对照组 (38 74± 3 5 4 )显著减少 (P <0 0 5 ) ;顶树突的总长度 (15 5 6 7μm± 33 32 μm)较对照组 (195 6 3μm± 34 6 1μm)显著缩短(P <0 0 5 ) ;应激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出现超微结构的改变 ,包括细胞固缩、体积缩小、核膜皱缩、线粒体变性和粗面内质网模糊不清 .这提示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大鼠 海马锥体细胞 形态结构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钴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源 罗文鸿 李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6-578,共3页
在pH 5~7 5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中,水样中的痕量钴与加入的络合剂1 (2 吡啶偶氮)2 荼酚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通过水浴6 6℃加热2h ,钴配合物被萃取到TritonX -10 0表面活性剂相并与水相分开。分离后的表面活性剂相用0 .5 %硝酸... 在pH 5~7 5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中,水样中的痕量钴与加入的络合剂1 (2 吡啶偶氮)2 荼酚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通过水浴6 6℃加热2h ,钴配合物被萃取到TritonX -10 0表面活性剂相并与水相分开。分离后的表面活性剂相用0 .5 %硝酸和0 .1%硝酸钯作基体改进剂,提高灰化温度,消除有机物的干扰,用氘(D)灯校正就可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钴。该方法萃取富集倍数可达10 0。样品检测下限(10σ)为0. 0 0 3μg·L-1。回收率为90 .5 %~10 6 %。用于矿泉水、河水、海水、饮用水中ng·L-1级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痕量钴 测定 浊点萃取 水样 表面活性剂 TRITON 磷酸氢二钠 X-100 基体改进剂 缓冲体系 吡啶偶氮 钴配合物 灰化温度 富集倍数 检测下限 柠檬酸 络合剂 硝酸钯 有机物 回收率 矿泉水 饮用水 分开 水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对SHEEC食管癌细胞微丝骨架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林珏龙 许丽艳 +6 位作者 李恩民 蔡唯佳 牛永东 方昆阳 熊华淇 沈忠英 曾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9-415,共7页
为了研究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对SHEEC食管癌细胞微丝骨架以及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以不同长度NGAL基因片段反义表达载体和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单链片段转染SHEEC食管癌细胞 ,通过G4 18筛选 ,建立一系列旨在封闭SHEEC食管癌细胞N... 为了研究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对SHEEC食管癌细胞微丝骨架以及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以不同长度NGAL基因片段反义表达载体和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单链片段转染SHEEC食管癌细胞 ,通过G4 18筛选 ,建立一系列旨在封闭SHEEC食管癌细胞NGAL基因表达的亚细胞克隆 .在细胞内F 肌动蛋白 (F actin)及DNA荧光双标记基础上 ,通过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术等技术手段检测封闭反义NGAL基因表达后 ,SHEEC食管癌细胞中F actin和DNA含量、F actin形态结构以及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 ,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后 ,SHEEC食管癌细胞F actin的含量明显降低 ,与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SHEE相近 ,但细胞分裂增殖指数未见明显变化 .表明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对SHEEC食管癌细胞的微丝骨架有明显影响 ,而对SHEEC食管癌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不明显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观测显示 ,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可使SHEEC食管癌细胞F actin分布均匀 ,F actin小体减少 ,细胞间连接重新建立 ,结构较紧密 ,主要形态结构特征与SHEE细胞趋于一致 .提示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可对SHEEC食管癌细胞的微丝骨架F actin产生明显影响 ,推测癌细胞的微丝骨架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丝骨架 F-肌动蛋白 NGAL基因 SHEEC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施万细胞自噬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万山 朴仲贤 +2 位作者 韩明虎 王启伟 朴英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细胞自噬作用。方法横切大鼠坐骨神经制作wallerian变性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0.5、1.0、1.5、2.0、3.0、4、5、7、10、15 d取远断端组织行电镜结构观察。结果轴突在第0.5天时从髓鞘脱离,溃变呈空泡状。...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细胞自噬作用。方法横切大鼠坐骨神经制作wallerian变性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0.5、1.0、1.5、2.0、3.0、4、5、7、10、15 d取远断端组织行电镜结构观察。结果轴突在第0.5天时从髓鞘脱离,溃变呈空泡状。第2天开始髓鞘皱褶、断裂形成碎片,神经膜细胞(Schwann cell, 施万细胞)内见大的膜结合髓鞘碎片和许多散在小碎片,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泡,呈酸性磷酸酶(AcPase)阳性。第4天时内膜区偶见幼稚细胞,1周后见大量幼稚细胞。第7天后施万细胞内自噬泡数量开始减少。实验全程偶见巨噬细胞,内有吞噬泡。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溃变髓鞘主要经施万细胞自噬清除,施万细胞脱分化为施万细胞祖细胞后大量增殖分化参与神经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坐骨神经再生 施万细胞 细胞自噬 形态学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慧 林哲绚 +1 位作者 张源 罗文鸿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9-91,共3页
建立测定大鼠脑海马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分析方法.海马组织匀浆后,匀浆液经盐酸正丁醇衍生化反应形成氨基酸丁酯,利用LC-MS-MS测定γ-氨基丁酸(GABA)、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的含量.GABA及As... 建立测定大鼠脑海马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分析方法.海马组织匀浆后,匀浆液经盐酸正丁醇衍生化反应形成氨基酸丁酯,利用LC-MS-MS测定γ-氨基丁酸(GABA)、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的含量.GABA及Asp在0.1~0.8 μmol·mL-1,Glu在0.4~1.2μmol·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GABA、Asp、Glu的回收率分别为95%、112%、109%.本法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好、测定快速等优点,适用于海马组织中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大鼠海马组织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妥英钠对应激大鼠海马NO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艳美 杨权 +4 位作者 李康生 许崇涛 李伟秋 郑志超 吴彩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81-984,I004,共5页
目的 :探讨应激对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表达及海马匀浆液中亚硝酸盐 (NO- 2 ) /硝酸盐 (NO- 3)含量的影响及苯妥英钠对它们的效应。方法 :采用强迫游泳作为应激模型。利用免疫... 目的 :探讨应激对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表达及海马匀浆液中亚硝酸盐 (NO- 2 ) /硝酸盐 (NO- 3)含量的影响及苯妥英钠对它们的效应。方法 :采用强迫游泳作为应激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定量测定各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nNOS和i NOS的表达水平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海马匀浆液中NO- 2 /NO- 3的含量。结果 :应激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nNOS表达的平均灰度值 (1 55 42± 3 77)显著低于对照组 (1 64 54± 4 62 )和应激给药组 (1 64 2 7± 2 55) (P <0 0 1 ) ;应激组iNOS表达的相对切面面积比 (5 87%± 2 90 % )显著高于对照组 (0 90 %± 0 89% )和应激给药组 (0 90 %±0 88% ) (P <0 0 1 ) ;应激组海马匀浆液中NO- 2 /NO- 3含量 (42 75μmol/L± 1 4 4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 (2 1 2 3μmol/L± 6 99μmol/L)和应激给药组 (1 8 40 μmol/L± 8 1 1 μmol/L) (P <0 0 1 ) ,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应激可诱导海马CA3区锥体细胞nNOS和iNOS表达水平增加及海马中NO含量升高 ,苯妥英钠能阻止慢性应激所致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nNOS和iNOS异常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钠 应激 海马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许益民 漆松涛 +4 位作者 曾绍文 石小峰 李伟秋 黄广龙 庄冰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6-869,874,共5页
目的观察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移植后6月内不同时期的血管材料腔内面内膜层的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变化,探讨研制一种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作为实验对象,手术切除3cm颈总动脉,以口径4mm的小口径新型人造血管进... 目的观察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移植后6月内不同时期的血管材料腔内面内膜层的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变化,探讨研制一种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作为实验对象,手术切除3cm颈总动脉,以口径4mm的小口径新型人造血管进行桥接。其中19只犬的19侧颈部随机分为1、8、12、24周四组,各含4、4、6、5条动脉。四组的近、远心端均行端-端吻合术。以彩色多普勒B超监测移植血管2周内通畅情况,并于取材前行颈总动脉DSA造影术,观察人造血管不同时间的通畅率。术后1、8、12、24周分期切取标本,标本经处理后分别作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四组19条人造血管除12周组和24周组各1条血管阻塞外,其余血管均通畅。组织病理学及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植入后1周,血管吻合口处有少量的纤维组织增生混杂有薄层少量红色血栓形成,尚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8周,宿主组织通过人造血管孔隙长入血管腔内参与移植血管新内膜的形成,新内膜形成较均匀,其中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组织增生,但仍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12周,镜下于吻合口处,可见新内膜表面有不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且内皮细胞形态成熟,其下的胶原纤维增生更致密;而于人造血管中段,可见不成熟的内皮细胞呈岛状生长,新内膜层结构较吻合口处疏松,其间尚可见炎性细胞生长。移植后24周,通畅的人造血管整段管腔内面均可见内皮细胞生长,吻合口附近新内膜表面可见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结论以新型生物型人造血管修复犬颈总动脉缺损是可行的,新内膜形成早和完整,24周内自然内皮化相对满意,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人造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生物型人造血管 重建 组织病理学 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 内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高盐样品中的痕量铅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源 罗文鸿 李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49-1351,共3页
在pH6~7的缓冲体系中,样品溶液中的痕量铅与加入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为络合剂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通过70℃恒温水浴3h,铅配合物被萃取到表面活性剂相并与水相分开。分离后的表面活性剂相室温就可配成上机待测样液。此法... 在pH6~7的缓冲体系中,样品溶液中的痕量铅与加入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为络合剂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通过70℃恒温水浴3h,铅配合物被萃取到表面活性剂相并与水相分开。分离后的表面活性剂相室温就可配成上机待测样液。此法不但将大量基体离弃在水相,从而消除高盐带来的高背景信号干扰,并将水样或1%食盐溶液的痕量铅富集10~100倍。用氘灯校正背景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食盐0.0005μg·L^-1,水样0.01μg·L^-1。回收率为92.3%~104%。用于食盐、海水、井水中痕量铅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点萃取 GF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锌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源 罗文鸿 李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88-1190,共3页
文章对锌含量在μg·mL^(-1)~mg·L^(-1)范围的水样品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进行了研究。通常由于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中,由于锌的灵敏度很高使制样过程易受到污染,而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需较繁杂的富集。通过在样品加入乙... 文章对锌含量在μg·mL^(-1)~mg·L^(-1)范围的水样品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进行了研究。通常由于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中,由于锌的灵敏度很高使制样过程易受到污染,而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需较繁杂的富集。通过在样品加入乙醇降低空白值和改进精密度,调节仪器条件的内气流为0.5L·min^(-1)以降低锌的灵敏度,使方法线性范围达到0~20μg·L^(-1)。本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5%~5.9%之间,检测限为0.098μg·L^(-1)。应用于天然河水、自来水及瓶装矿泉水中锌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析 痕量锌 含量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检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全血中砷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源 罗文鸿 李慧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中砷的方法。用硝酸镍 重铬酸钾为基体改进剂 ,1∶10稀释 ,建立了基体匹配校准加入法 ,方法检出限低 ,灵敏度高 。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直接测定 全血 硝酸镍 重铬酸钾 基体改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非蛋白结合铜和锌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源 林哲绚 +4 位作者 李伟秋 张俏忻 李慧 罗红军 罗文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64-2866,共3页
建立两步沉淀蛋白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非蛋白结合铜和锌的方法。无水乙醇以2∶1与血清混合后,再经70℃温度变性处理,可将蛋白质完全沉降。用氘灯校正背景,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方法检测限:Cu,1.2μg.L-1,Zn,0.098μg.L-... 建立两步沉淀蛋白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非蛋白结合铜和锌的方法。无水乙醇以2∶1与血清混合后,再经70℃温度变性处理,可将蛋白质完全沉降。用氘灯校正背景,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方法检测限:Cu,1.2μg.L-1,Zn,0.098μg.L-1。回收率:Cu,92.3%~104%,Zn,为90%~107%。利用此方法测定了肿瘤患者血清中游离铜与锌,并与健康人作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AAS 蛋白质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懿 林英城 +4 位作者 林文照 王鸿彪 林穗玲 曾德 霍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21-522,526,共3页
目的 :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 ,评价其在恶性肿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BE凝血仪对 16 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进行FIB测定。结果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FIB水平[(3.6 5± 1.11) g/L]显著高... 目的 :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 ,评价其在恶性肿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BE凝血仪对 16 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进行FIB测定。结果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FIB水平[(3.6 5± 1.11) g/L]显著高于早期恶性肿瘤患者FIB水平 [(2 .98± 0 .81)g/L];化疗好转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FIB水平 [(2 .5 9± 0 .6 5 ) g/L]较治疗前下降 ;而复发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FIB水平 [(3.97± 1.10 ) g/L]再次升高。结论 :FIB在诊断监测晚期恶性肿瘤化疗疗效及评估预后方面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浆纤维蛋白原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酪氨酸残基的共振瑞利散射研究溶液中蛋白质构象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源 林哲绚 +1 位作者 李慧 罗文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89-2092,共4页
基于酪氨酸残基K带激发峰在较高浓度的蛋白质溶液中表现出特征散射峰,通过Δλ=0同步荧光扫描识别,建立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酪氨残基K带的共振散射峰强度及其波长位移来推测溶液中蛋白质构象变化的新方法。方法不受蛋白质色氨酸残基的... 基于酪氨酸残基K带激发峰在较高浓度的蛋白质溶液中表现出特征散射峰,通过Δλ=0同步荧光扫描识别,建立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酪氨残基K带的共振散射峰强度及其波长位移来推测溶液中蛋白质构象变化的新方法。方法不受蛋白质色氨酸残基的干扰,图谱简单明了直观。文章叙述了方法建立的实验基础,并用构建的方法研究了盐效应、酸碱性效应对蛋白质构象变化的影响,最后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酶活性的实验验证了方法对温度影响酶蛋白质构象变化的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构象 酪氨酸残基 共振瑞利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AAS测定氧化砷处理移植性食管癌大鼠后各组织的砷浓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源 罗文鸿 +1 位作者 李慧 沈忠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大鼠各组织中的砷浓度。在大鼠移植性肿瘤组织内一次性注射 10 μg砷后 ,观察不同时间大鼠各脏器砷的分布。组织通过 80℃水浴用硫酸 硝酸 高氯酸混酸体系封闭消解 2h后 ,滴加 30 %双氧水 ,得到定容的消化液。...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大鼠各组织中的砷浓度。在大鼠移植性肿瘤组织内一次性注射 10 μg砷后 ,观察不同时间大鼠各脏器砷的分布。组织通过 80℃水浴用硫酸 硝酸 高氯酸混酸体系封闭消解 2h后 ,滴加 30 %双氧水 ,得到定容的消化液。用 0 1%TritonX 10 0 0 2 %AgNO3溶液作消化液的基体改进剂 ,D2 灯校正背景 ,标准加入法校准曲线测定。此法相对标准偏差为 3 2 %~ 8 7%之间。检出限为 1 5 7μg·L- 1 。回收率为 81 7%~ 10 5 %。分析结果表明 ,注射到肿瘤组织内的砷 2h内扩散到其他组织达最大值 ,而后随机体代谢活动的结果 ,砷浓度随时间延长又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AAS 氧化砷 食管癌 大鼠 原子吸收法 浓度 时间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静脉血浆中四种不饱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泉水 罗文鸿 +1 位作者 李慧 林勇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0-530,共1页
关键词 人静脉血浆 不饱和脂肪酸 气相色谱分析 亚油酸 花生四烯酸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甲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酮诱发的凋亡淋巴细胞线粒体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霍霞 朴英杰 +1 位作者 黄行许 乔东访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702-705,共4页
本实验用放线菌酮处理大鼠建造细胞调亡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放线菌酮处理2小时可致大鼠淋巴细胞凋亡。在凋亡早期可见淋巴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增多,线粒体数量变... 本实验用放线菌酮处理大鼠建造细胞调亡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放线菌酮处理2小时可致大鼠淋巴细胞凋亡。在凋亡早期可见淋巴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增多,线粒体数量变多和结构异常是凋亡淋巴细胞早期形态学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酮 细胞凋亡 淋巴细胞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发角蛋白对脊髓损伤大鼠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分化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锡金 朴英杰 霍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内可降解生物材料人发角蛋白(HHK)植入急性冲击性损伤脊髓后,对神经再生过程中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分化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改制Ⅱ型NYU装置,在建立大鼠急性冲击性脊髓损伤模型基础上,将经过特殊处理后能在体内降解的HHK植入大... 目的探讨体内可降解生物材料人发角蛋白(HHK)植入急性冲击性损伤脊髓后,对神经再生过程中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分化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改制Ⅱ型NYU装置,在建立大鼠急性冲击性脊髓损伤模型基础上,将经过特殊处理后能在体内降解的HHK植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对植入后1、4、12、26周损伤脊髓组织进行光学和电镜结构观察。结果第1周时,损伤部位可见少突胶质细胞散在分布于大量浸润的炎症细胞中;第4周时,通过Mallory's磷乌酸苏木素染色,显示HHK周边呈层包绕的增生少突胶质细胞;第12和26周主要为神经再生和髓鞘重建过程,重建中的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内出现较大的空腔,髓鞘层状分离,并形成大小不一的髓鞘小体,重建髓鞘周边可见新生的少突胶质细胞。结论在急性冲击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过程中,HHK对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髓鞘再生修复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综合研究HHK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发角蛋白 脊髓损伤 大鼠 少突胶质细胞 增殖 分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VB加DDP联合化疗治疗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懿 林英城 +4 位作者 林文照 王鸿彪 曾德 林穗玲 霍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1-53,共3页
背景与目的 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去甲长 春花碱(NVB)加顺铂(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共治疗48例ⅢB、Ⅳ 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去甲长春花碱25mg/m2... 背景与目的 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去甲长 春花碱(NVB)加顺铂(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共治疗48例ⅢB、Ⅳ 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去甲长春花碱25mg/m2,静脉注射,第1、8天,顺铂40mg/m2,静脉滴注,第1、2天。 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48%,中位生存期10个月,1年生存率35%。初治病例有效率55%,中位生存期11 个月,复治病例有效率35%,中位生存期8个月;ⅢB病例有效率54%,中位生存期10个月,Ⅳ病例有效率 41%,中位生存期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静脉炎。结论 去甲长春花碱加顺铂联 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高,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二线治疗有 一定疗效,仍需临床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长春花碱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淋巴瘤组织中IgH FR3区基因重排引物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齐宗利 张宝 +3 位作者 韩西群 霍霞 朱梅刚 赵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免疫球蛋白重链(IgH)框架区(FR3)基因重排引物并探讨其在石蜡包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lustalW软件比较44条有效的IgH可变区和6条J区的基因片段,选取IgHFR3区3对(P1,P2,P3)基因重排...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免疫球蛋白重链(IgH)框架区(FR3)基因重排引物并探讨其在石蜡包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lustalW软件比较44条有效的IgH可变区和6条J区的基因片段,选取IgHFR3区3对(P1,P2,P3)基因重排引物,其中,P2为改进的引物。另选一对TCRγ引物作为T细胞淋巴瘤重排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经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144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包括113例B细胞淋巴瘤、24例T细胞淋巴瘤和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以DG75淋巴瘤细胞系DNA作为对照组。结果引物对P1、P2、P3在B细胞淋巴瘤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1.7%(81/113),82.3%(93/113)和76.1%(86/113),三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细胞淋巴瘤检出率分别12.5%(3/24)、12.5%(3/24)、16.7%(4/24)。将P1和P2引物组合分析,B细胞淋巴瘤阳性检出率可以达到92.3%。以上重排引物在7例反应性淋巴结中均未检出。结论3对IgHFR3区中,新改进的P2引物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检出率最高(82.3%)。2对IgHFR3区引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石蜡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淋巴细胞 基因重排 聚合酶链反应 石蜡包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被引量:3
20
作者 樊化平 石刚刚 +4 位作者 罗文鸿 李慧 高分飞 周燕琼 郑锦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 研究碘化N 正丁基氟哌啶醇 (F2 )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大鼠尾静脉给予F2后 ,采用高效液相 -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 ,并用 3 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 静脉给药后药... 目的 研究碘化N 正丁基氟哌啶醇 (F2 )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大鼠尾静脉给予F2后 ,采用高效液相 -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 ,并用 3 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 静脉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1、2、4mg·kg- 13个剂量主要药动学参数为 :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 0 3 2、0 2 1、0 3 2h ,消除半衰期T1/2 β分别为 5 75、5 68、5 98h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71 9、83 6、166 7μg·L- 1·h- 1,血浆清除率CL分别为 13 9、2 3 9、2 4 0L·h- 1。结论 F2 是一种分布迅速 ,Vc较大 ,T1/2 β较长 ,消除相浓度较低的药物。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除脑、睾丸中分布较少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质 谱联用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