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水土保持监管现状及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1
作者 许海超 游翔 +3 位作者 郭丰 廖梓凯 乔心如 赵正松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5期73-78,共6页
为总结四川省水土保持监管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探索建立符合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长效监管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水土保持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建立适合全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长效监管机... 为总结四川省水土保持监管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探索建立符合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长效监管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水土保持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建立适合全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长效监管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目前四川省水土保持监管在人员配置上存在数量较少、流动频繁、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匮乏等问题;在工作内容方面,主要面临监管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监管经费缺乏、手段不足、协同监管和联动执法不够等突出问题;在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工作路径方面,超过8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业务培训、经费投入和水土保持智慧化建设等。建议四川省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加强协同监管、人员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监管能力和手段等提升,以尽快构建适应省情的水土保持长效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化建设 长效机制 协同监管 问卷调查 监管机制 水土保持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生态护坡形式的水土保持效果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婷婷 李柏 刘慧博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2期10-12,共3页
选取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内的4个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其中3个分别进行了生态植被毯护坡、椰纤植生毯+客土护坡、六棱花饰砖护坡,1个为空白对照。在2015年对4个径流小区的产流和产沙数据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3种生态... 选取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内的4个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其中3个分别进行了生态植被毯护坡、椰纤植生毯+客土护坡、六棱花饰砖护坡,1个为空白对照。在2015年对4个径流小区的产流和产沙数据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3种生态护坡形式均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效果,都能够有效地减少坡面的水土流失;3种生态护坡中椰纤植生毯+客土护坡的保水效果最好,六棱花饰砖护坡的保土效果最好。综合3种生态护坡的产流、产沙数据分析认为,椰纤植生毯+客土护坡的综合水土保持效果要优于其他2种生态护坡形式,可以在研究区附近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 生态植被毯护坡 椰纤植生毯+客土护坡 六棱花饰砖护坡 水土保持效果 产流 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米苍山生态茶园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鲍玉海 高镔 +5 位作者 李柏 陈尚书 张鹤 蔡青 秦伟 贺秀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6期11-13,共3页
生态茶园所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多样,是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的理想场所。以四川广元黄茶种植园为例,根据茶园土地利用的自然景观格局特征,提出了茶园以坡地水土保持、道路水土保持、庭院水土保持和溪沟生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 生态茶园所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多样,是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的理想场所。以四川广元黄茶种植园为例,根据茶园土地利用的自然景观格局特征,提出了茶园以坡地水土保持、道路水土保持、庭院水土保持和溪沟生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为主的镶嵌式布设封禁治理措施的总体水土保持布局模式。以茶叶全产业链为科普活动为主轴,在种茶、赏茶、品茶和售茶4个关键节点的主要游憩场所为科普对象选择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内容,并组织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围绕"农旅融合"发展理念,将生态茶园打造为以茶树种植和茶叶采摘体验、生态茶园观光、茶文化宣传和生态茶园水土保持技术展示与交流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运用田间实体展示、体验感知、标识牌、专题展板、移动多媒体等手段,向社会公众诠释水土保持措施功能、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和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科普教育 生态茶园 示范园 广元黄茶种植园 米苍山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碳汇内涵与测算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曹文洪 张晓明 +5 位作者 张永娥 刘冰 王友胜 赵阳 殷小琳 韩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水土保持深刻改变着地表覆被和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和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等,是增强陆地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水土保持林草、工程和耕作措施为切入点,按照“机理阐述—模型构建—分类测算”的总体思路,阐明水土保持碳汇内涵,明确了水土保... 水土保持深刻改变着地表覆被和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和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等,是增强陆地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水土保持林草、工程和耕作措施为切入点,按照“机理阐述—模型构建—分类测算”的总体思路,阐明水土保持碳汇内涵,明确了水土保持碳汇途径,构建水土保持碳汇测算方法,估算全国水土保持碳汇量。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具有垂向碳增汇、横向保土固碳(减少侵蚀土壤横向输移导致的碳流失)与减蚀减碳(避免碳排放)的多重功能。2021年,全国现存水土保持措施垂向碳增汇总量为1.54亿t,对陆域碳汇的贡献约43.5%~56.5%,其中林草措施植被和土壤碳汇量超过95%。水土保持保土固碳作用显著,2021年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土固碳总量为3 040.86万t,且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和长效作用。总体来说,2021年水土保持碳增汇(不包括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植被碳汇量和土壤碳汇量)和减碳量为5 115万~6 230万t CO_(2),约占到全国现有陆地生态系统碳中和总量的4%~6%,这一部分尚未纳入国家碳汇核算体系,其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土固碳 碳汇 碳中和 水土保持措施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评述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卉芳 单志杰 +1 位作者 秦伟 殷哲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80,共7页
东北黑土区被誉为国家粮食生产与供给的"稳压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与利用、保护不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东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的疏理与分析... 东北黑土区被誉为国家粮食生产与供给的"稳压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与利用、保护不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东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的疏理与分析,总结出当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概述了在漫川漫岗区、丘陵沟壑区和农牧交错区推广应用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从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角度,分析了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为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和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水土流失 治理技术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部对福建省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开展定期评估
6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12期53-53,共1页
2017年11月16日,水利部对福建省闽北水土保持科技园开展定期评估。评估专家组通过实地查看现场、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依据《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重点对园区的基础条件、基本功能、特色功能、管理,以及2010年以来的... 2017年11月16日,水利部对福建省闽北水土保持科技园开展定期评估。评估专家组通过实地查看现场、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依据《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重点对园区的基础条件、基本功能、特色功能、管理,以及2010年以来的发展与运行情况等方面逐项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示范园区 水土保持 福建省 水利部 评估 评定办法 运行情况 科技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重大变化及变更界定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朱毕生 王向东 +1 位作者 解刚 张晓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2-356,共5页
如何界定《水土保持法》中规定的"重大变化"和"重大变更",业界没有一个较为系统和明确的定论,给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在实际审批和报审中造成混淆。本文通过研究其它相关行业中对"重大变化"的界... 如何界定《水土保持法》中规定的"重大变化"和"重大变更",业界没有一个较为系统和明确的定论,给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在实际审批和报审中造成混淆。本文通过研究其它相关行业中对"重大变化"的界定,结合水土保持自身特点,建立了水土保持"重大变化、重大变更"界定的原则、框架、指标和定量界定标准,并确定了电厂、公路类生产建设项目的"重大变化、重大变更"具体界定,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界定"重大变化、重大变更"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重大变化 变更 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确定的技术方法 被引量:31
8
作者 曹文洪 宁堆虎 秦伟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4期5-8,21,I0001,共6页
为科学推进新时期全国水土流失防治,水利部组织开展了水利重大科技问题“新时期水土保持目标与对策研究”。围绕如何确定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的问题,主要介绍了有关水土保持率的需求意义、内涵定义、确定方法,以及全国和水土保持一级分... 为科学推进新时期全国水土流失防治,水利部组织开展了水利重大科技问题“新时期水土保持目标与对策研究”。围绕如何确定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的问题,主要介绍了有关水土保持率的需求意义、内涵定义、确定方法,以及全国和水土保持一级分区的远期目标值初步成果,以期为正在开展的省级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复核与分解等工作,以及新时期水土保持管理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水土流失面积 远期目标 技术方法 研判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6
9
作者 曹文洪 张晓明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9期39-42,共4页
分析黄河流域在国家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总结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所取得的主要成效的基础上,阐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解决水沙关系不协调问题的关键措施,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当前... 分析黄河流域在国家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总结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所取得的主要成效的基础上,阐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解决水沙关系不协调问题的关键措施,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当前黄河流域仍然面临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特性没有改变、不同侵蚀类型区治理空间不均衡和治理格局亟待调整、传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与金山银山的要求存在差距、水少沙多和水沙关系不协调特性没有改变等诸多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的战略举措,包括: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提升河源区和河口三角洲的水源涵养能力与生态质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推进黄河下游滩区治理升级,实现滩区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保护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中的要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卉芳 殷小琳 +3 位作者 王昭艳 王友胜 鲍升志 毕忠飞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1期8-11,38,共5页
水利风景区规划是创建省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基础资料,也是水利风景区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着水利风景区的设计骨架,是水利风景区整体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其编制质量直接影响着景区建设与发展。以某水利风景区为例,分析了水利风景... 水利风景区规划是创建省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基础资料,也是水利风景区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着水利风景区的设计骨架,是水利风景区整体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其编制质量直接影响着景区建设与发展。以某水利风景区为例,分析了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拟采取的技术手段,提出了规划编制的原则与思路,制定了规划的分区与水土保持布局,并提出规划编制应当及早确定景区类型,重视前期工作,认真分析上位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进行功能分区,还要深挖景区特色,避免同质化。通过深入分析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要点,期望为同类型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风景区 水土保持型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朔露天煤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润阳 马志尊 +2 位作者 高旭彪 单志杰 季玲玲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5期4-6,共3页
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平朔露天煤矿开发的同时,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主要做法有:实行全过程控制,建立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履行法律义务,落实各项水土保持制度;产学研相结合,探索成熟... 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平朔露天煤矿开发的同时,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主要做法有:实行全过程控制,建立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履行法律义务,落实各项水土保持制度;产学研相结合,探索成熟的矿山生态建设模式;资源循环利用,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生态文明 建设实践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线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编制的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兴平 范克虎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3期35-39,43,共6页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资源开发、基础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为此,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平顶山—泰安支线)为例,就管线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中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重点、监测点位布...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资源开发、基础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为此,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平顶山—泰安支线)为例,就管线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中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重点、监测点位布设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为其他类似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监测 西气东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流失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立刚 刘卉芳 +1 位作者 王昭艳 王向东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73,共8页
西南岩溶峰丛洼地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长期的降雨淋溶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使得该地区水土流失具有隐蔽性、特殊性和复杂性。综合分析了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流失的机理,总结了水土流失预测模型和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西南岩溶峰丛洼地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长期的降雨淋溶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使得该地区水土流失具有隐蔽性、特殊性和复杂性。综合分析了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流失的机理,总结了水土流失预测模型和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指明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今后峰丛洼地水土保持研究工作的前景。强调进一步加强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流失的定量研究,深入揭示水土流失机理,构建岩溶区地表-地下二元结构的水土流失预测模型,研发水土流失生物工程协同防治技术,加强耐旱型植被构建与规模化建设,为岩溶区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恢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峰丛洼地 水土流失 水土漏失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云华 许海超 +2 位作者 曲双锋 游翔 秦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8-443,共6页
为探索和总结单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支撑模式,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优势,对照生产建设项目监管工作要求,梳理了各项监管指标对应的信息获取方法,建立了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 为探索和总结单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支撑模式,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优势,对照生产建设项目监管工作要求,梳理了各项监管指标对应的信息获取方法,建立了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指标提取的技术流程。在成都市的应用结果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具备信息获取丰富、实现真三维量测、综合成本低等优势,可以完成大部分项目监管指标的提取工作,其技术流程包括资料收集和预处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合规性详查3个阶段,相较于传统监管手段,其信息提取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比对方式更灵活。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精细化监管工作中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管模式 无人机 倾斜摄影测量 项目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措施保存现状及其问题 被引量:5
15
作者 温磊磊 许海超 +1 位作者 秦伟 许文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7-42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措施保存情况,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提供依据,促进黑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以2019年以前在东北黑土区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对象,选取52个小流域的坡面治理工程... [目的]系统评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措施保存情况,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提供依据,促进黑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以2019年以前在东北黑土区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对象,选取52个小流域的坡面治理工程和8个小流域(项目区)的侵蚀沟治理工程开展调研,共抽核325个坡面图斑和32条侵蚀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诊断。[结果]全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中的治沟措施保存情况明显优于坡面措施,平均保存率分别为95.00%和56.51%。坡面治理措施的保存率存在明显的类别和空间分异,侵蚀沟治理措施普遍保存完好,生态节地型措施保存率较高,个别措施在部分地区需提质增效和加强管护。[结论]今后应加强东北黑土区梯田、地埂植物带等传统措施的优化和管护,研发适应现代农业的生态节地型水土保持新措施,并探索建设黑土地水土保持技术中试基地;定期开展重点工程成效评估,提出分区分类措施推荐名录,打造不同类型示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坡面侵蚀 侵蚀沟 措施保存率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兴平 江涛 《园艺与种苗》 CAS 2019年第6期91-94,共4页
在展开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宣传,建立长效的管护机制,切实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方面,提出了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文明建设 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紫色土小流域植被建设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郑江坤 李静苑 +5 位作者 秦伟 单志杰 李柏 郎登潇 马星 廖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定量评价林草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对合理指导紫色土区的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鹤鸣观流域Ⅱ号支沟1985-2001年逐日径流量和输沙量,结合实测日降雨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统计法分析流域径流和输沙变化趋势,应用流量历时曲... 定量评价林草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对合理指导紫色土区的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鹤鸣观流域Ⅱ号支沟1985-2001年逐日径流量和输沙量,结合实测日降雨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统计法分析流域径流和输沙变化趋势,应用流量历时曲线和双累积曲线分析流域植被建设实施前后径流和输沙变化特征,并定量评估植被建设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结合防护林营造时间和双累积曲线分析,把水文序列分为基准期(1985-1990年)和评价期(1991-2001年),相比基准期,评价期小流域的年均降水量减少约8.1%,而年径流深和年输沙模数却分别减少34.6%和89.9%,说明以植被建设为主的人类活动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植被建设的削洪增枯效果明显,评价期的丰水日径流深和平水日径流深较基准期分别减少了84.2%和76.3%,而枯水日径流深却增加了650.0%;结合双累积曲线和分离判别法可知,植被建设在径流和输沙变化中的贡献率分别达92.9%和94.3%,大规模的植被建设在减少土壤侵蚀的同时也减少了产流量,考虑到水安全问题,未来植被建设应合理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径流 泥沙 紫色土 保水固土 流量历时曲线 双累积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率:概念内涵、阈值确定及实践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文洪 宁堆虎 秦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9-416,共8页
[目的]确定全国及不同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适宜目标,帮助社会各界了解和应用水土保持率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为促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根据2019年水利部首次提出的“水土保持率”指标及其专项研究成果,阐述了... [目的]确定全国及不同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适宜目标,帮助社会各界了解和应用水土保持率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为促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根据2019年水利部首次提出的“水土保持率”指标及其专项研究成果,阐述了水土保持率概念的内涵及其阈值确定方法。以30 m分辨率网格为空间单元,基于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土地利用、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多源地理空间数据,分析计算了全国及各省份水土保持率阈值,并解读了水土保持率系列目标在中国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和落实中的应用。[结果]水土保持率概念的核心是表征符合自然规律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土流失防治适宜程度,远期应当包含减量、降级、增效等多维度的阈值体系,可综合评估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及其所能达到的适宜程度。目前的水土保持率指标主要反映水土流失面积的减量适宜目标,已被用于美丽中国建设评估,并被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中的核心指标。[结论]建议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范式,在全面考虑自然与社会领域综合因素影响,本地和溢出维度不同效应协同,生态和经济层面多重目标权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不同地区水土流失消长变化阈值及评估方法等问题。同时,围绕流域系统综合治理的有关要求,关注梯田、林草、淤地坝、坡耕地侵蚀沟等主要治理措施或重点治理对象的适宜规模与合理布局等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水土流失防治 适宜目标 阈值确定 阶段目标值 目标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水土保持率远期阈值与阶段目标值确定 被引量:9
19
作者 靳峰 马涛 +3 位作者 秦伟 胡彦婷 牟极 戈文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为落实水利部工作部署、确定未来30 a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目标并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学布局和提质增效提供宏观依据,在全面分析甘肃省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与现状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土保持的要求,以2020年为基... 为落实水利部工作部署、确定未来30 a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目标并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学布局和提质增效提供宏观依据,在全面分析甘肃省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与现状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土保持的要求,以2020年为基准,通过空间分析和综合研判,复核确定了甘肃省水土保持率远期阈值和分阶段目标值。研究表明:1999—2020年,甘肃省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各行业协同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由26.14万km^(2)减少到18.39万km^(2),年均减幅为0.37万km^(2),其中风力侵蚀、水力侵蚀面积年均减幅分别为0.11万、0.26万km^(2),中度及以上高强度侵蚀向轻度侵蚀转变,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与土壤侵蚀强度双下降,反映出水力侵蚀防治成效显著、风力侵蚀因受多因素影响而防治难度较大。甘肃省水土保持率现状(2020年)值为59.83%,综合考虑水土流失自然规律与经济社会需求,经对不需治理、不可完全治理、可以完全治理的水土流失进行时空综合研判,确定的2050年水土保持率远期阈值为66.38%;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因地制宜、自然修复、速率可行、进程合理、减量降级、提质增效的原则,确定的2025年、2030年、2035年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分别为61.34%、64.14%和6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远期阈值 阶段目标值 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 风力侵蚀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标准剖析与标准体系完善建议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向东 高旭彪 李贵宝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69,共4页
在水土保持管理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水土保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完善和加强水土保持标准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标准 分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