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荒漠植物引种驯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鹏 纪永福 +2 位作者 唐进年 李昌龙 李得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据统计我国荒漠维管束植物有82科484属1704种,不仅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活资料,是维系生态平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以我国第一座荒漠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为案例,对... 据统计我国荒漠维管束植物有82科484属1704种,不仅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活资料,是维系生态平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以我国第一座荒漠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为案例,对荒漠植物引种驯化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民勤沙生植物园先后引进各类植物680余种,成功筛选出梭梭、拧条锦鸡儿、细枝羊柴等10余种优良防风固沙造林树种。通过开展蒙古韭、沙蓬、斧翅沙芥、锁阳、肉苁蓉等沙漠经济植物种的驯化栽培与示范推广,丰富了农村产业结构,辐射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未来荒漠区植物引种驯化应面向和美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甘肃省民勤治沙站荒漠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平台,强抓国家植物园建设机遇,重视对野生荒漠草本植物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加强荒漠区林草新品种培育,以期为我国西北风沙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引种驯化 乡村振兴 民勤沙生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恢复对策探讨——以景泰县红跃村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发明 程秀英 +1 位作者 万国北 郭春秀 《甘肃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27-32,共6页
引黄灌区景泰县红跃村在环境脆弱与经济发展低下的双重胁迫下,如何恢复退化土地,探索既适合环境保护又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战略对策至关重要。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为基础,提出了该地区以农户单元、社区单元和区域为尺度的综合生... 引黄灌区景泰县红跃村在环境脆弱与经济发展低下的双重胁迫下,如何恢复退化土地,探索既适合环境保护又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战略对策至关重要。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为基础,提出了该地区以农户单元、社区单元和区域为尺度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实施退化土地恢复与重建对策。研究表明,在引黄灌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远不足以维持系统的自我循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为此,必须科学分析该地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现状与不足,并采取科学合理可行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为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为经济建设走出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综合生态系统 管理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泰县红跃村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与应用
3
作者 李发明 朱淑娟 《甘肃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6-21,共6页
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理念,对景泰县红跃村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提升方法,以及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贯穿于防止土地退化活动中的生态恢复措施。最后探讨了社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 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理念,对景泰县红跃村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提升方法,以及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贯穿于防止土地退化活动中的生态恢复措施。最后探讨了社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对策和参与式持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理念 生态系统 参与式发展 红跃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与沙产业发展技术体系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贺访印 纪永福 +4 位作者 杨自辉 方峨天 刘世增 唐进年 李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528-1534,共7页
通过水土资源现状的分析评价,发现2005年民勤绿洲粮经草比例为36.94∶45.16∶17.90,与1991年相比,土地利用格局正向粮经草比例优化和农林牧协调方向发展;民勤绿洲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因素主要为水分、土质、盐碱和肥力;对水资源现状分析发... 通过水土资源现状的分析评价,发现2005年民勤绿洲粮经草比例为36.94∶45.16∶17.90,与1991年相比,土地利用格局正向粮经草比例优化和农林牧协调方向发展;民勤绿洲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因素主要为水分、土质、盐碱和肥力;对水资源现状分析发现民勤绿洲年缺水量达3.921 8亿m3。根据民勤绿洲自然条件和沙产业发展的理论要求,引进并筛选出适宜民勤绿洲边缘栽培的"中苜1号"、"兰热莱恩德"、"苜蓿54"、"德宝"4个紫花苜蓿品种和乌拉尔甘草、中麻黄、沙葱等优良、节水、抗旱的植物种和品种;提出了民勤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和沙产业的发展方向——节水农业和生态产业,主要包括通过合理的林草、林药间作和草田轮作制度,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培育并发展苜蓿、麻黄、甘草、葡萄、马铃薯、棉花、舍饲肉羊等多种形式的荒漠生态产业。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在民勤绿洲及其边缘地区建立"土壤-环境系统,植物-品种系统,节水栽培及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措施系统"相互耦合的沙产业技术体系,逐步形成粮经草1∶1∶1的土地利用格局,促进民勤绿洲生态经济型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沙产业 技术体系 节水农业 生态产业 水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一荒漠过渡带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树江 杨自辉 +4 位作者 王多泽 李得禄 李爱德 詹科杰 王强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2-96,共5页
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通过计算各类型区域内物种的重要值、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sw)、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标(I... 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通过计算各类型区域内物种的重要值、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sw)、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标(I)、聚块性指标(PI)、Green指数(GI)、Cassie指标(CA)、扩散性指数(Iδ),研究了绿洲-荒漠水平距离8 km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绿洲-荒漠过渡带优势种种群为沙拐枣、唐古特白刺、梭梭,伴生物种有刺沙蓬、雾冰藜、芦苇、沙蓬等。受生境和沙丘类型的影响,各种群均呈聚集分布格局,但聚集程度有一定差异性;物种多样性、丰富度随绿洲-荒漠梯度而呈规律性变化,总体表现为减小趋势。该区域生境和沙丘类型是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分布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过渡带 物种多样性 优势种群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荒漠区优良苜蓿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发明 刘世增 +2 位作者 郭春秀 朱淑娟 程秀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8-253,共6页
经过3年对引进国外的4个紫花苜蓿优良品种,在民勤荒漠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春季播期提前,各个品种均有明显提前成熟的趋势。在夏季气温39℃以下和冬季最低气温-30.4℃以上,这些品种均可安全度夏和越冬。不同留茬高度处理下均... 经过3年对引进国外的4个紫花苜蓿优良品种,在民勤荒漠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春季播期提前,各个品种均有明显提前成熟的趋势。在夏季气温39℃以下和冬季最低气温-30.4℃以上,这些品种均可安全度夏和越冬。不同留茬高度处理下均表现出从留茬0,3,5到7 cm成活率显著提高的趋势,并以留茬高度7 cm最好。"Algonquin"和"Mathias"2个品种在种植第2年可刈割3茬,年度平均风干草产量分别可达到15.3和16.2t/hm2,比对照品种分别提高32.8%和40.6%;种子产量分别可达到750和765 kg/hm2,比对照品种分别提高150.0%和155.0%。同时,这2个品种均表现出明显的产草量、产种量高的优势,并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抗病虫能力,在民勤荒漠区及同类地区具有推广价值。"Beaver"和"Rangelander"2个品种的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没有太大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品种 引种栽培 民勤荒漠区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梭梭滴灌恢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树江 方峨天 +3 位作者 杨自辉 王强强 王多泽 张剑挥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2期4-6,共3页
通过对民勤退化梭梭进行滴灌灌溉,结果显示:在滴灌灌溉1个月后,梭梭土壤水分在10 cm以下变化较大,50 cm达到最大值后慢慢减小,130 cm与对照区恢复一致;当年新梢最大生长量平均增加11.5 cm,平均生长量增加4.5 cm,滴灌区与雨养区差异极显... 通过对民勤退化梭梭进行滴灌灌溉,结果显示:在滴灌灌溉1个月后,梭梭土壤水分在10 cm以下变化较大,50 cm达到最大值后慢慢减小,130 cm与对照区恢复一致;当年新梢最大生长量平均增加11.5 cm,平均生长量增加4.5 cm,滴灌区与雨养区差异极显著(P<0.01);滴灌区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梭梭新梢最大生长量相关性较高(R2=0.987),而雨养区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新梢最大生长量相关性较低(R2=0.275)。滴灌灌溉对退化梭梭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大生长量,提高植被盖度,节约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绿洲 过渡带 梭梭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高寒草地修复过程中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浩 何静 +4 位作者 王理德 宋达成 刘光武 王梁浩然 李诗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目的]探讨祁连山东段高寒草地修复过程中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特征,为当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不同修复年限(3 a,6 a和11 a)的人工沙棘林地及未修复的样地(CK)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祁连山东段高寒草地修复过程中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特征,为当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不同修复年限(3 a,6 a和11 a)的人工沙棘林地及未修复的样地(CK)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和土壤采集,分析了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且其随修复年限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修复年限的延长,群落优势种由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渐演化成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植物,植物个体数、物种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现上升趋势。(2)随着修复年限的延长,土壤含水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整体上表现为上升,土壤容重呈现下降趋势;土壤pH、全氮、全磷、有机质呈现上升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含水量在对照样地CK和样地T 1呈现上升趋势,在样地T 2和T 3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容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呈现下降趋势,表聚现象明显。(3)植被个体数与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有效钾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容重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物种数与pH值和全磷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含水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有效钾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含水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全磷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容重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修复年限对于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有着较大的影响,植物群落逐渐变得单一且稳定,土壤结构得到优化,土壤养分含量不断升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人工修复地 不同修复年限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荒漠白刺群落的分布与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徐保国 贺访印 刘勤先 《甘肃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对民勤荒漠白刺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对其群落的分布、外貌、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优势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白刺群落是民勤荒漠分布最广的一种植物群落类型,具有地带性分布特征,主要有唐古特白刺和球果白刺;... 对民勤荒漠白刺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对其群落的分布、外貌、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优势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白刺群落是民勤荒漠分布最广的一种植物群落类型,具有地带性分布特征,主要有唐古特白刺和球果白刺;2种群落类型,面积为310 290.20 hm2,占民勤荒漠草地总面积(934 639.80 hm2)的33.20%;2)民勤荒漠白刺灌丛的形态、外貌特征差异较大,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3)民勤荒漠白刺群落的层片结构简单,由灌木层和草本层组成,植物个体矮、冠幅小、生物量低、几乎都是灌木或者半灌木;群落多样性比较差、物种丰富度低、均匀性也差;群落优势种呈集群分布格局,整体上表现为稳定型种群;这种分布格局与种群的繁殖策略、生物学特性及恶劣的生境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荒漠 白刺群落 分布 结构特征 优势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沙地云杉育苗技术及幼苗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康才周 刘世增 +3 位作者 李得禄 魏林源 朱国庆 朱淑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713-13716,共4页
[目的]研究沙地云杉在干旱荒漠区的育苗技术及幼苗生长规律。[方法]将供试种子用不同方法处理后播种,采用3种苗床设计和3种播种密度的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育苗试验。[结果]播种前用冷水浸种处理种子,育苗苗床选择高床,播种量采用中密度,有... [目的]研究沙地云杉在干旱荒漠区的育苗技术及幼苗生长规律。[方法]将供试种子用不同方法处理后播种,采用3种苗床设计和3种播种密度的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育苗试验。[结果]播种前用冷水浸种处理种子,育苗苗床选择高床,播种量采用中密度,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且能够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率。幼苗的年生长规律表现为:高生长从6月进入快速生长期,地径生长从6月20日进入快速生长期,地径生长滞后于苗高生长约20d,到7月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趋于平缓,至8月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趋于停止。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地径和苗高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低气温和20、15、10cm土层的土壤温度。[结论]该研究为沙地云杉在干旱荒漠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沙地云杉 育苗技术 生长规律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得禄 王辉 +3 位作者 杨自辉 李亚 朱国庆 胡小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6-200,205,共6页
研究民勤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对霸王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民勤不同霸王分布区,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霸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勤霸王草地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所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种3... 研究民勤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对霸王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民勤不同霸王分布区,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霸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勤霸王草地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所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种39种,分属13科32属;单科单属种较多,占到了总科数的一半;(2)在砂砾质地上,霸王种群密度大,物种相对丰富,但是生长量较小,而在固定半固定沙丘则相反。霸王群落所处生境影响了霸王的密度及生长;(3)在砾质地上生长的霸王群落物种相对丰富,多样性指数高,群落稳定性好,群落优势度较低,而在固定半固定沙丘上生长的霸王群落组成物种单一,结构简单,多样性指数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群落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霸王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区中麻黄营养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满多清 廖空太 +1 位作者 杨自辉 张德魁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51-57,共7页
荒漠区天然中麻黄实生苗当年生长缓慢,第2年高生长和萌蘖生长显著提高,第3年高生长减弱,达到其生物学高度,但萌蘖枝数仍成倍增加。3龄天然苗刈割后,第1年再生草高生长、萌蘖生长迅速;第2年高度继续增加,但趋于缓和,萌蘖枝数成... 荒漠区天然中麻黄实生苗当年生长缓慢,第2年高生长和萌蘖生长显著提高,第3年高生长减弱,达到其生物学高度,但萌蘖枝数仍成倍增加。3龄天然苗刈割后,第1年再生草高生长、萌蘖生长迅速;第2年高度继续增加,但趋于缓和,萌蘖枝数成倍增加;第3年高生长量小,并达到其生境下的高度峰值,萌蘖枝数连续增加,但趋于缓和。对多年生天然中麻黄的刈割试验表明,同一立地条件下天然苗和刈割再生草都是生长3年后高度达到最大值,且高度峰值差异不显著;但萌蘖枝数却是多年生中麻黄刈割后再生草〉3龄苗刈割再生草〉天然苗。天然和人工中麻黄营养生长比较中。不同生境下中麻黄生物学高度不同。但同一生境下相似,但人工中麻黄高度显著大于天然的,高差达22~23cm。无论是天然苗、人工苗,还是天然苗刈割再生草、人工苗刈割再生草,3年内萌蘖枝数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人工中麻黄的萌蘖枝数显著大于天然的。通过改善生境条件,可提高单株生物学高度和萌蘖枝数。并科学控制刈割期,可大大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区 中麻黄 营养生长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时空分布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仲生年 柴成武 +1 位作者 王方琳 王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7-229,共3页
以研究区近20年观测井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分析了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动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以严格统计直线型加深;季节变化具有春秋季变化剧烈,地下水埋深剧烈加深和快速恢... 以研究区近20年观测井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分析了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动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以严格统计直线型加深;季节变化具有春秋季变化剧烈,地下水埋深剧烈加深和快速恢复,夏季地下水埋深加深达顶峰,冬季地下水缓慢恢复的特点;空间变化具有沿绿洲到荒漠方向距离绿洲中心越远地下水埋深越浅,沿石羊河古河道越到下游,地下水埋深越浅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地下水埋深 分布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沙地系统特征及“退耕”建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柴成武 赵明 +2 位作者 徐向中 贺访印 尉秋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9-193,共5页
以民勤绿洲退耕地为研究对象,从民勤绿洲耕地退耕背景及特点出发,阐述了民勤绿洲沙地系统特征,并提出了退耕地生态恢复建议。认为民勤绿洲沙地系统存在水资源短缺、林牧业用地比例偏低、农业用地面积与水资源活动紧密相连的特点;民勤耕... 以民勤绿洲退耕地为研究对象,从民勤绿洲耕地退耕背景及特点出发,阐述了民勤绿洲沙地系统特征,并提出了退耕地生态恢复建议。认为民勤绿洲沙地系统存在水资源短缺、林牧业用地比例偏低、农业用地面积与水资源活动紧密相连的特点;民勤耕地退耕是当前水资源危机解决的关键,退耕地生态治理的意义在于变退耕地生态恢复区为新的防风阻沙林区,从而加强绿洲防护,也充当了减少水资源利用的生态减压区角色,更调节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提出有顺序条理化退耕,重点治理风沙口退耕地,退耕前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政府制定、协调退耕地植被恢复各项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退耕地 背景调查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电灌溉工程对红跃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景泰县红跃村生态环境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发明 刘世增 +3 位作者 满多清 朱淑娟 万国北 程秀英 《甘肃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56-60,共5页
景泰县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干旱缺水。20世纪70~80年代,国家建成景电一、二期高扬程电力引黄提灌工程为本区解决了主要的水资源,农业生产得到了飞跃发展,但相继而来引起低洼地带的红跃村土地盐渍化等环境退化问题。在GEF... 景泰县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干旱缺水。20世纪70~80年代,国家建成景电一、二期高扬程电力引黄提灌工程为本区解决了主要的水资源,农业生产得到了飞跃发展,但相继而来引起低洼地带的红跃村土地盐渍化等环境退化问题。在GEF/OP12甘肃项目示范点景泰县红跃村前期研究基础上,用农户基线调查方法进行资料的进一步收集整理,分析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已有耕地盐渍化,民生问题严重;作物种植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良灌溉方式导致水位抬高、水质变差;周边植被减少、土地沙化。提出项目后自我发展建议:转变观念,推广节水技术,调整作物结构,树立IEM理念、弘杨生态文化,确立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跃村 退化土地 盐渍化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恢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9年民勤荒漠区气温变化对乔木植物物候的影响
16
作者 张大彪 张逸君 万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193-196,共4页
利用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975—2013年气象资料,与当地乔木沙枣、二白杨、胡杨、小枣、家杏、桑树6种乔木物候观测资料,通过5年时间段统计物候发生日的偏离程度,统计春季物候年度展叶期、开花期变化趋势,分... 利用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975—2013年气象资料,与当地乔木沙枣、二白杨、胡杨、小枣、家杏、桑树6种乔木物候观测资料,通过5年时间段统计物候发生日的偏离程度,统计春季物候年度展叶期、开花期变化趋势,分析物候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39年研究区春季平均气温以0.053℃/a的速度升高,荒漠植物的多种物候期出现同步性的提前;39年春季物候提前了7.6~12.1 d,即气温每提升1.0℃,可导致春季物候期提早2.1~5.8 d,秋季落叶期平均推迟3.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物候 气温变化 响应趋势 民勤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退耕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多泽 金红喜 《防护林科技》 2010年第6期1-4,43,共5页
通过对民勤绿洲内部退耕地植被恢复系列不同阶段的群落取样,研究了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的组成、多样性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在50 a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可大致划分为1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草本灌木植物过渡... 通过对民勤绿洲内部退耕地植被恢复系列不同阶段的群落取样,研究了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的组成、多样性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在50 a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可大致划分为1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草本灌木植物过渡阶段和灌木植物阶段。所有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简单,单科单属植物种所占的比重很大。随恢复年限的延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Margalef指数呈下降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退耕初期和退耕30、40 a的植被群落中最高;退耕地群落中的均匀度指数Pielou和Alatalo指数都高于原始自然群落,说明经过50 a的自然恢复,绿洲退耕地仍然没有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群落仍然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退耕地 自然恢复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干旱荒漠绿洲区舍饲养羊模式研究
18
作者 刘光武 贺访印 +1 位作者 徐先英 丁钰 《中国草食动物》 2009年第5期24-27,共4页
关键词 荒漠绿洲区 甘肃河西 舍饲养羊 干旱 肉羊产业 经营方式 生长速度 饲料报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的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生态环境与生态产业发展探析
19
作者 汪媛艳 刘明成 +4 位作者 满多清 贺访印 张德奎 付贵全 李得禄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6期81-84,共4页
河西走廊沙漠化严重,绿洲生态环境脆弱。节水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与成熟发展为荒漠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及其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通过立足本地生态和资源优势,增强生态意识,发掘优质资源,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改善生态环境... 河西走廊沙漠化严重,绿洲生态环境脆弱。节水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与成熟发展为荒漠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及其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通过立足本地生态和资源优势,增强生态意识,发掘优质资源,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以生态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系统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荒漠绿洲 生态环境 生态产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景电灌区盐渍化土壤水、盐估算研究
20
作者 张晓娟 张忠 +3 位作者 杨雪梅 宋龙龙 王景瑞 王飞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高光谱定量遥感技术是大尺度盐渍化调查的理想手段之一,但现有研究大多为含盐量单因子的分析,野外水盐同时存在的状态下光谱响应特征尚未明确。本文以甘肃景电灌区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野外实测光谱数据为信息... 高光谱定量遥感技术是大尺度盐渍化调查的理想手段之一,但现有研究大多为含盐量单因子的分析,野外水盐同时存在的状态下光谱响应特征尚未明确。本文以甘肃景电灌区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野外实测光谱数据为信息源进行盐渍土壤的水分、盐分光谱响应特征提取。利用相关系数法筛选敏感波段,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水盐同时存在状态下,12种光谱变换与含水率的相关系数大多高于电导率,水分对盐渍土光谱的影响作用更强烈;(2)导数光谱可以增强光谱曲线的细微变化,本次研究中R′、SR′、logR′和CR′与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3)基于特征波段建立的回归模型中,通过反射率一阶导数R′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较好,光谱反射率对于盐渍土含水率、电导率均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可以用于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土壤含盐量 土壤含水率 光谱特征 景电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