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46例护理
1
作者 黄迎春 《华夏医学》 CAS 1997年第6期118-119,共2页
中、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46例护理黄迎春(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桂林市541001)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化疗;护理为提高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其缓解期和无病生存率,自1995年以来,我们对46... 中、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46例护理黄迎春(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桂林市541001)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化疗;护理为提高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其缓解期和无病生存率,自1995年以来,我们对46例患者进行了中、大剂量的化疗,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化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剂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机制研究中的科学思维
2
作者 常建华 《华夏医学》 1999年第2期99-100,共2页
白血病是起源于人类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自从1839年发现白血病以来,它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近年来,各种抗白血病新药物的不断被发现,各种新的治疗方法不断被采用,白血病的治疗已取得了令人嘱目的进展。砷剂用来治疗白血病就... 白血病是起源于人类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自从1839年发现白血病以来,它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近年来,各种抗白血病新药物的不断被发现,各种新的治疗方法不断被采用,白血病的治疗已取得了令人嘱目的进展。砷剂用来治疗白血病就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其临床使用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剂 白血病 科学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协同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冯 董敏 肖丁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0期45-48,共4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目前APL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是维甲酸(RA)协同砷剂。近5年来,RA协同砷剂治疗APL的机制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方面出现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额外基因的改变、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目前APL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是维甲酸(RA)协同砷剂。近5年来,RA协同砷剂治疗APL的机制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方面出现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额外基因的改变、非基因的分子机制、联合药物的机制、佐剂和载体等进行阐述,从而为今后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 砷剂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陶文 廖东 +1 位作者 黎金庆 李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LSA)测定 5 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sICAM 1含量 ,比较其水平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结果初诊治疗前的急性淋...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LSA)测定 5 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sICAM 1含量 ,比较其水平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结果初诊治疗前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不缓解或复发ALL及ANLL患者的血清sICAM 1测定值分别为 (10 5 8± 114) μg/L、(10 0 8± 84) μg/L、(885± 146 ) μg/L、(910± 174) μg/L ,与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组ALL组 (5 6 7± 15 5 ) μg/L、ANLL的 (493± 76 ) μg/L及正常对照组的 (5 78± 16 8) μg/L相比 ,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处于相同病理状态的ALL与ANLL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比较 ,其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血清s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清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中高凝状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琴 刘运梅 +4 位作者 周静 马梨 杨彩樱 林清 于春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0期929-930,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细胞成分单采术中高凝状态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对32例患者进行了37例次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比较17例高凝状态患者与15例非高凝状态患者发生低压报警、浅静脉穿刺失败、管路凝血、穿刺部位出血、明显...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细胞成分单采术中高凝状态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对32例患者进行了37例次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比较17例高凝状态患者与15例非高凝状态患者发生低压报警、浅静脉穿刺失败、管路凝血、穿刺部位出血、明显瘀滞症状不良反应的概率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凝状态患者选择浅静脉穿刺进行单采时,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抗凝方法、做好术前评估和加强术后护理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血细胞成分单采术 高凝状态 不良反应 抗凝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溶血危象临床诊断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冯 肖丁华 +1 位作者 莫东华 文飞球 《内科》 2011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以临床分析为基础,总结儿童急性溶血性贫血(简称急性溶贫)及溶血危象的特征,为"溶血危象"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83例急性溶贫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贫血程度加... 目的以临床分析为基础,总结儿童急性溶血性贫血(简称急性溶贫)及溶血危象的特征,为"溶血危象"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83例急性溶贫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贫血程度加重,有乏力、苍白、气促、呕吐、酱油色尿、心脏Ⅲ级以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临床表现的患儿比例越高;实验室检查中WBC、BUN、AST和LDH升高,以Hb≤70 g/L的患儿改变较为明显,溶血越严重,WBC和LDH升高越明显;血钾、CO2CP、ALT、网织红细胞计数在不同程度急性溶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危象诊断要点:(1)确诊急性溶血性贫血;(2)Hb≤70 g/L,同时出现面色苍白、呕吐、酱油色尿、气促、心脏Ⅲ级以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肾功能异常等表现;或Hb≤60 g/L同时出现上述5种以上的表现。具备上述2种者应高度疑诊为溶血危象;(3)如伴有下列表现之一如高热、腹痛、血压下降、意识障碍、惊厥、心力衰竭或急性肾衰竭者即确诊溶血危象;(4)Hb≤30 g/L的极重度溶血性贫血,无论患者的表现如何,均应诊断为溶血危象;(5)外周血WBC>18×109个/L、血清LDH>800 IU/L有助于溶血危象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危象 儿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片治疗慢性难治性ITP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冯 肖丁华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20例诊断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 目的探讨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20例诊断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评估2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指标的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可作为慢性难治性ITP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咖啡酸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P患者血小板计数和出血分级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冯 肖丁华 +1 位作者 莫东华 文飞球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7期734-736,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出血分级之间关系。方法采用ITP出血分级标准对123例ITP患者的424例次出血事件的评估,采用X^2检验比较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的程度及时长的不同分组的严重出血(2级出血)发生率...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出血分级之间关系。方法采用ITP出血分级标准对123例ITP患者的424例次出血事件的评估,采用X^2检验比较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的程度及时长的不同分组的严重出血(2级出血)发生率的关系。ITP患者依据血小板计数分成A组(20-30)×10^9/L、B组(10~20)×10^9/L儿和C组(0~10)×10^9/L,同时依据天数分成7组,共计21小组。结果血小板减少≥4d的C组与B组的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d的B组和A组的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者〈3dPLT下降至≤20×10^9/L或〉4dPLT下降至≤10×10^9/L时,容易发生严重出血,故可作为ITP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血小板计数 出血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莫东华 王晓桃 刘健 《华夏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655-657,共3页
目的:对9760例/次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变化及骨髓涂片检查进行对照分析,旨在评价骨髓活检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一步法取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组织行塑料或石蜡包埋切片,做HGF、MGG、Comori和Masson三色各染色一张切片,骨髓涂片行瑞氏染... 目的:对9760例/次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变化及骨髓涂片检查进行对照分析,旨在评价骨髓活检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一步法取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组织行塑料或石蜡包埋切片,做HGF、MGG、Comori和Masson三色各染色一张切片,骨髓涂片行瑞氏染色。结果:塑料包埋效果优于石蜡包埋,活检切片判断骨髓增生度明显优于涂片,对再障、骨纤、骨髓转移癌、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P<0.01)。结论:骨髓活检并不能代替涂片形态检查,只有活检与涂片二重检查密切配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率及评估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活检 塑料包埋 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砷剂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冯 贾海鹏 段衍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1期61-64,7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予以含砷剂及非砷剂方案的疗效及成本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治的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7例,依据诱导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12例)与对照组(15例),观...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予以含砷剂及非砷剂方案的疗效及成本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治的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7例,依据诱导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12例)与对照组(15例),观察组予以含砷剂方案、对照组予以非砷剂方案,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成份血用量、诊疗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获得CR所需时间,2年总生存率,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用量及诊疗时长、诊疗费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采用含砷剂方案与非砷剂方案的疗效和成本相似,仍需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诱导方案 砷剂 治疗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文远 莫东华 +4 位作者 王晓桃 彭德珍 陈蓓莉 刘健 唐爱林 《华夏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的临床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底物法测定55例AL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的TAFI抗原含量和TAFI活性。结果:所有AL患者治疗前、后的TAFI抗原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均未见...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的临床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底物法测定55例AL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的TAFI抗原含量和TAFI活性。结果:所有AL患者治疗前、后的TAFI抗原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TAFI活性水平(16.57±2.81)mg/L低于对照组(21.83±3.64)mg/L及其他AL组患者(P<0.01),与出血程度及骨髓原始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治疗达完全缓解后TAFI活性水平可升高(20.24±2.38)mg/L(P<0.05);其他类型AL患者治疗前、后的TAFI活性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TAFI活性降低并与出血及原始细胞数呈负相关,治疗完全缓解后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新生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健 王晓桃 《华夏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460-463,共4页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指在已存在的血管网基础上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的微血管的过程。尽管许多早期研究是基于实体瘤而施行的,血管新生同样在血液病恶性肿瘤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方面显示出同样的重要性。
关键词 血管新生 多发性骨髓瘤 微血管血管密度 抗血管新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冯 肖丁华 《内科》 2011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以临床分析为基础,总结小儿急性溶血性贫血(简称急性溶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所收治的83例急性溶贫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溶贫患儿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2∶1;发病时间:... 目的以临床分析为基础,总结小儿急性溶血性贫血(简称急性溶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所收治的83例急性溶贫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溶贫患儿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2∶1;发病时间:每月均有发病,春季发病最多;病因以红细胞G6PD缺乏症最多(32.53%),其次为各种诱因导致地中海贫血溶血急性加剧(31.33%);主要诱因是服用蚕豆或呼吸道感染临床以中、重度贫血多见(62.65%);平均住院天数5.80 d。98.8%的病人病情稳定出院。结论急性溶贫患儿以男性居多,G6PD缺乏症、地中海贫血急性加剧为主要病因;临床上以中、重度贫血多见,诊断处理及时,近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贫血 急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调素表达调控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贤义 林文远 《华夏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80-183,共4页
铁调素(hepcidin)是由肝脏表达和分泌的一种多肽,其表达和分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近研究表明,铁调素含量的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笔者就其表达调控,及其与疾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铁调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浦杰 《华夏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1298-1299,共2页
关键词 大剂量甲氨蝶呤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健 《华夏医学》 CAS 1997年第1期29-30,共2页
观察4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结果,显示出再障急慢二型的病理学特征。再障造血组织面积显著减少,被脂肪组织所代替,间质发生严重病变。AAA组骨髓病变明显于CAA组,AAA组间质病变广泛而显著,... 观察4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结果,显示出再障急慢二型的病理学特征。再障造血组织面积显著减少,被脂肪组织所代替,间质发生严重病变。AAA组骨髓病变明显于CAA组,AAA组间质病变广泛而显著,支持该型骨髓微环境受损更严重的观点。提示活检切片不仅能正确估计造血主质与脂肪组织的病理改变,且能准确观察骨髓间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活检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凤 《华夏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985-986,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患者 健康教育 家庭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运梅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15-215,共1页
关键词 丝裂霉素 外渗 组织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组织病理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浦杰 《华夏医学》 2005年第4期528-530,共3页
目的:评估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neutrophilicleukemia,CNL)骨髓塑胶切片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Hemapun865或Hemapun959简易三步塑包体系,观察15例CNL患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形态数值的测量。结果:CNL... 目的:评估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neutrophilicleukemia,CNL)骨髓塑胶切片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Hemapun865或Hemapun959简易三步塑包体系,观察15例CNL患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形态数值的测量。结果:CNL患者骨髓切片以粒系细胞增殖而致增生异常活跃,M∶E比值常>10∶1,原始与早幼粒细胞比例不增多,巨核细胞不增多,也无微巨核细胞。本组10例伴轻至中度网硬蛋白纤维增生现象。结论:在CNL的诊断中,塑胶包埋切片对抽吸涂片有补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组织病理学塑胶包埋 网硬蛋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普鲁卡因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ID4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
20
作者 林文远 朱春江 +3 位作者 刘冯 陈蓓莉 农庆伟 吴贤义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普鲁卡因对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HL-60细胞ID4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L-60细胞,使用不同浓度(2 mmol/L、4 mmol/L、6 mmol/L)的普鲁卡因处理细胞,分别采用MS-HRM、RT-PCR法检测HL-60细胞ID4基因启动子区域的... 目的:探讨盐酸普鲁卡因对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HL-60细胞ID4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L-60细胞,使用不同浓度(2 mmol/L、4 mmol/L、6 mmol/L)的普鲁卡因处理细胞,分别采用MS-HRM、RT-PCR法检测HL-60细胞ID4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和ID4m RNA的表达。结果:HL-60细胞ID4基因在普鲁卡因作用下呈现明显的去甲基化状态,ID4m RNA表达明显增加,且以上改变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结论:盐酸普鲁卡因对HL-60细胞的ID4基因启动子区域有去甲基化作用,上调细胞ID4 m 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普鲁卡因 ID4基因 甲基化 HL-6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