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酸片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
作者 林文远 陈蓓莉 +1 位作者 莫东华 王晓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491-3492,共2页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疗效。方法:75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治疗,治疗组给予加用口服咖啡酸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变化的情况及疗效对...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疗效。方法:75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治疗,治疗组给予加用口服咖啡酸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变化的情况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早期(第2周)即有血小板提升作用(P<0.05),对非重度血小板减少(≥20×109/L)的效果明显(P<0.05);其余未见明显差异(P>0.05)。疗效对比经Ridit分析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95%SI0.5111,0.7091)。结论:咖啡酸片配合免疫治疗对ITP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咖啡酸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贺艳娟 张凯旋 +4 位作者 邹浪 陈曙平 蒋端凤 胡健 祝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目的:评价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含伊沙佐米方案治疗,复发/难治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tiple myeloma,RRMM)16例(RRMM组),硼替佐米初始诱导治疗有效而因不良事件(adverse... 目的:评价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含伊沙佐米方案治疗,复发/难治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tiple myeloma,RRMM)16例(RRMM组),硼替佐米初始诱导治疗有效而因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或欲改善疗效而转换治疗组27例(转换治疗组)。治疗方案为伊沙佐米单药、伊沙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伊沙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来那度胺或沙利度胺或环磷酰胺等两药或三药方案。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RRMM组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56.25%,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的比率为18.75%,有效者多为远期复发患者。转换治疗组ORR为88.89%,与转换前的ORR(81.48%)相比,疗效有进一步提高,其中59.26%的患者获得了进一步的缓解。主要AEs包括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乏力、皮疹、关节疼痛等。结论:伊沙佐米对硼替佐米初始诱导治疗有效后的转换治疗者及远期复发者有效;对于硼替佐米治疗后近期复发患者可能无效。AEs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沙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冯 董敏 肖丁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3期1037-1040,共4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目前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砷剂方案是治疗APL的一线方案。关于ATRA联合砷剂治疗APL患者的现状和进展,本文回顾了近5年来国际主流医学刊物已发表的相关文章,包括病例个案报道、...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目前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砷剂方案是治疗APL的一线方案。关于ATRA联合砷剂治疗APL患者的现状和进展,本文回顾了近5年来国际主流医学刊物已发表的相关文章,包括病例个案报道、病例系列研究、临床对照研究等方面,为我国后续ATRA联合砷剂治疗APL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砷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在儿童急性溶血性贫血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冯 肖丁华 +2 位作者 莫东华 刘智屏 文飞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8-53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儿童急性溶血性贫血(acute hemolytic anemia,AHA)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eckman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该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按酶标比色法测定52例AHA患儿的血清LDH活性水平及18例非贫血儿童的LDH活性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儿童急性溶血性贫血(acute hemolytic anemia,AHA)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eckman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该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按酶标比色法测定52例AHA患儿的血清LDH活性水平及18例非贫血儿童的LDH活性水平,对比分析两组儿童及不同程度贫血患儿的血清LDH活性变化。结果 AHA组患儿的血清LDH活性为(541.0±371.2)U/L,对照组的为(109.4±37.3)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的血清LDH活性水平为(543.0±394.9)U/L,女性患儿为(531.3±288.6)U/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HA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清LDH活性水平呈负相关(r=-0.9932,P<0.01)。结论血清LDH活性检测可作为儿童AHA诊断的初步筛选指标及衡量溶血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溶血性 L-乳酸脱氢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急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冯 莫东华 +1 位作者 刘智屏 文飞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28-15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able transferritin receptor,sTfR)在急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4例不同类型溶血性贫血患儿和12例非贫血对照儿童的血清sTfR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溶血性贫血患...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able transferritin receptor,sTfR)在急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4例不同类型溶血性贫血患儿和12例非贫血对照儿童的血清sTfR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血清sTfR水平为(49.4±19.1)nmol/L,对照组血清sTfR水平为(13.8±3.3)n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类型的溶血性贫血患儿中,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sTfR水平升高最为明显,其中β-地中海贫血患儿最高。血清sTRF水平与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呈正相关(r=0.8011,P<0.01)。结论血清sTfR变化可作为红细胞生成评价的指标,检测血清sTfR水平有助于急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溶血性贫血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塑胶包埋切片巨核系细胞的免疫组化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浦杰 莫东华 刘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2-693,共2页
改良的水溶性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包埋剂结合简易制冷、真空系统,可使包埋过程控制在低温、低氧环境下进行聚合,有效防止热损伤的发生,成功地在塑包切片上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本文现对23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 改良的水溶性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包埋剂结合简易制冷、真空系统,可使包埋过程控制在低温、低氧环境下进行聚合,有效防止热损伤的发生,成功地在塑包切片上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本文现对23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患者骨髓塑包切片内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的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细胞白血病 巨核系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F-1/CXCR4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瑞 浦杰 +7 位作者 郭娟 许峰 张征 赵佑山 张曦 顾树程 常春康 李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32-1437,共6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白血病患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细胞凋亡、迁移和黏附中的作用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选取37例初发MDS患者〔低危组(IPSS≤1.0)22例,高危组(IPSS≥1.5)15例〕、10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及14例... 本研究主要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白血病患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细胞凋亡、迁移和黏附中的作用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选取37例初发MDS患者〔低危组(IPSS≤1.0)22例,高危组(IPSS≥1.5)15例〕、10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及14例良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水平及CD34+细胞的凋亡情况。选取4例低危MDS患者和5例高危MDS患者,通过微孔细胞迁移实验检测SDF-1对细胞的趋化作用。通过CCK-8法检测SDF-1对细胞之间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危MDS组骨髓内CD34+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高危MDS组(21.33%vs 7.27%,p<0.001),同样低危MDS组骨髓内CD34+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白血病组(21.33%vs 7.53%,p<0.001),未发现CD34+细胞的凋亡率与患者年龄性别有相关性。SDF-1能够促进高表达CXCR4患者的细胞黏附于基质细胞并能诱导该细胞的迁移,诱导细胞形态发生极化,上述作用可以被G蛋白抑制剂pertussis toxin、PI3K抑制剂wortmannin及CXCR4拮抗剂AMD3100明显抑制;而对低表达CXCR4的患者细胞则无上述抑制作用。结论:SDF-1/CXCR4通过PI3K信号通路提高细胞的迁移及黏附能力,发挥抗凋亡作用,上述作用可以被PI3K途径抑制剂和G蛋白抑制剂所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F-1/CXCR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AMD3100 PERTUSSIS TOXIN WORTMAN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并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网硬蛋白纤维含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常建华 马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 :观察网硬蛋白含量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切片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 195例初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10 5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90例的骨髓活检切片进行观察。结果 :78%ALL及 47%ANLL患者... 目的 :观察网硬蛋白含量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切片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 195例初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10 5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90例的骨髓活检切片进行观察。结果 :78%ALL及 47%ANLL患者网硬蛋白阳性 ,其中 33%ALL及 5 6 %ANLL合并骨髓纤维化。结论 :急性白血病的患者骨髓网硬蛋白纤维含量明显增加 ;网硬蛋白纤维含量与白血病化疗疗效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网硬蛋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HBV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外周血中的比例和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蒋端凤 莫秋玉 +5 位作者 林文远 张国珍 周琴 陶利英 何玉婵 董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52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34例患者,其中HBV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12例为实验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34例患者,其中HBV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12例为实验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患者12例为ITP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例为HBV感染组;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4^+CD25^+及CD4^+CD25^+/CD4^+比例,并对实验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与HBV DNA定量、血小板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BV感染组比较,实验组CD4^+CD25^+T细胞比例降低[(4.05±3.70)%比(5.36±1.64)%,U=30.0,P=0.048],CD4^+比例降低[(24.64±9.80)%比(38.42±7.70)%,U=16.0,P=0.00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V感染组CD4^+CD25^+T细胞比例增高[(5.36±1.64)%与(3.61±1.20)%,U=20.0,P=0.023];实验组CD4^+CD25^+T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组、ITP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与血小板计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r=-0.511,P=0.089);而与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67,P=0.603)。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可能受乙肝病毒感染相关免疫耐受与ITP相关免疫调节异常共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瘤细胞生长、分化及RARα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端凤 贺艳娟 +2 位作者 李林 林文远 董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2,共8页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髓瘤细胞生长、分化及RARα2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药联合用于临床治疗骨髓瘤的可能性.方法:以人骨髓瘤细胞RARα2阳性细胞株(OPM2)和RARα2阴性细胞株(U266)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髓瘤细胞生长、分化及RARα2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药联合用于临床治疗骨髓瘤的可能性.方法:以人骨髓瘤细胞RARα2阳性细胞株(OPM2)和RARα2阴性细胞株(U266)为研究对象,设对照组、G-CSF单药组(1000、2000 U/ml)、ATRA单药组(1.0μmol/L)及两药联合组共6个平行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凋亡过程,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早期凋亡;瑞氏-姬母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分析CD49e表达;逆转录PCR检测RARα2 mRNA表达.结果:ATRA可抑制OPM2细胞的生长(P<0.05),联合用药组生长抑制率均大于单药组(P<0.05);而在U266细胞这种作用不明显(P>0.05).瑞氏-姬母萨染色显示在含ATRA的处理组中,OPM2细胞有细胞核缩小、染色质聚集浓缩、核仁数量减少、胞浆量增加并呈深蓝色改变;此类改变在U226细胞不明显.U266、OPM2细胞均弱表达CD49e.在OPM2细胞中,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ATRA单药组RARα2表达均增加(P<0.05),对照组与G-CSF单药组RARα2表达无明显差别(均P>0.05).U226细胞的对照组、G-CSF单药组不表达RARα2,ATRA单药组及G-CSF+ ATRA联合组弱表达RARα2.结论:ATRA对RARα2阳性骨髓瘤细胞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ATRA对RARα2阳性骨髓瘤细胞的分化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药物疗法 多发性骨髓瘤病理学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维甲酸 治疗应用 细胞凋亡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