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学反射层析成像技术的全场前房角测量
1
作者 刘碧旺 钟俊平 +5 位作者 林海纳 曾亚光 余有平 李泓毅 韩定安 陈金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40-2248,共9页
目的闭角型青光眼(ACG)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研究前房角对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前房角的检查方法包括裂隙灯前房角镜检查、水前房角镜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眼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AS-OCT)等。裂隙灯前房角... 目的闭角型青光眼(ACG)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研究前房角对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前房角的检查方法包括裂隙灯前房角镜检查、水前房角镜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眼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AS-OCT)等。裂隙灯前房角镜检查和水前房角镜检查便于观察前房角结构,但存在侵入性操作和眼部感染的风险;UBM能精确测量前房角的细微结构,但操作复杂且不适用于经历过外伤或接受过眼科手术的患者;而AS-OCT虽能提供详细的前房角图像,但设备成本较高。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能够低成本实现全场前房角测量的非侵入、无损伤的光学反射层析成像技术(ORT),实现对猪眼三维结构成像和前房角的全场测量。方法搭建了由CMOS相机、远心系统、电机和白光光源组成的光学反射层析成像系统,其空间分辨率为~8.5μm。采集0~2π范围内的反射投影信息,经滤波反射层析算法处理得到三维结构图像,并测量出全场前房角度数。结果本研究使用ORT技术成功采集了猪眼的反射投影数据,重建出其三维结构图像,并测量了前房角度数。重建的三维图像清晰展示了巩膜和虹膜等重要结构,并与实物图的结构一一对应。将ORT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对猪眼前房角度数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显示两种方法的平均差值为0.51°,均方误差MSE为0.317。结论ORT是一种非侵入、无损伤、成本低和成像分辨率高的技术,能够实现猪眼的三维结构成像和全场前房角测量。该技术为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眼科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全场前房角 光学反射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孟晶 唐仕波 +3 位作者 林少芬 陈剑 朱晓波 李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1-795,共5页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建立谷氨酸损伤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模型,与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共同培养,用MTT法测定...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建立谷氨酸损伤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模型,与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共同培养,用MTT法测定神经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谷氨酸(0·8mmol/L)作用后,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率降低。GB不同时间及不同剂量作用组与谷氨酸处理组比较,视网膜神经细胞内Bcl-2和Bax阳性蛋白表达及两者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GB能剂量依赖性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蛋白表达并减少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而抑制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裂银杏 谷氨酸 细胞凋亡 蛋白质BCL-2 蛋白质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泪腺、结膜及角膜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剑 黄建艳 +3 位作者 徐锦堂 康举龄 赵松滨 王彦平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造成的泪腺、角膜、结膜组织损伤。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各20只。分别于成模后6、8、10、12周断颈处死大鼠,每组各5只。光镜下观察泪腺、角膜、结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糖尿病组随时间依次... 目的 探讨糖尿病造成的泪腺、角膜、结膜组织损伤。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各20只。分别于成模后6、8、10、12周断颈处死大鼠,每组各5只。光镜下观察泪腺、角膜、结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糖尿病组随时间依次表现为泪腺细胞水肿、增生,腺泡及导管萎缩,纤维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角膜上皮、基质层水肿,结膜杯状细胞减少。结论 糖尿病导致的泪腺、角膜、结膜等眼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性眼表病变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泪腺 结膜 角膜组织 病理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姝燕 吴静 +2 位作者 郝念 徐锦堂 赵松滨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层粘连蛋白组、表皮生长因子 (EGF)组和联合应用组 ,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数目变化 ;计数 0、12、2 4、...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层粘连蛋白组、表皮生长因子 (EGF)组和联合应用组 ,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数目变化 ;计数 0、12、2 4、36h的各组细胞数目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结果 倒置显微镜观察及细胞生长曲线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层粘连蛋白组、EGF组和联合应用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其中联合应用组最为显著 ;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 ,层粘连蛋白组、EGF组和联合应用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P <0 .0 5 ) ,G2~M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 (P <0 .0 5 ) ;EGF组和联合应用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 (P <0 .0 5 ) ;联合应用组与层粘连蛋白组相比 ,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单独及联合应用都可明显促进角膜内皮细胞分裂增生 ,且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层粘连蛋白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go-A mRNA在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的表达和分布 被引量:7
5
作者 苏颖 王继群 +3 位作者 王峰 山艳春 陈剑 徐锦堂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定位检测NogoAmRNA在成年大鼠正常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将9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2组,右眼为对照组,左眼为实验组。实验组在眼球后2mm用视神经损伤夹夹持9s,根据处死时间不同分别于夹伤后1、3、7d取出大鼠... 目的定位检测NogoAmRNA在成年大鼠正常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将9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2组,右眼为对照组,左眼为实验组。实验组在眼球后2mm用视神经损伤夹夹持9s,根据处死时间不同分别于夹伤后1、3、7d取出大鼠眼球,沿其长轴制作视网膜冰冻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视网膜中NogoAmRNA的表达和定位。将切片图像输入图像分析仪进行处理。结果视网膜中可见NogoAmRNA在不同细胞层中的表达: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颗粒层、外颗粒层中可见NogoAmRNA表达,其中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为最多。夹伤组中1、3、7d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细胞染色面积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t=3.82,4.21,4.07;P<0.01),A值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t=3.90,4.52,3.78;P<0.01)。结论NogoAmRNA在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的表达明显增多,在抑制视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的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轴突冉生抑制因子 基因表达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早期角膜组织的超微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剑 黄建艳 +4 位作者 唐福星 郭祖文 赵松滨 王彦平 吴春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42-945,共4页
目的 :了解早期糖尿病角膜组织的超微变化 ,探讨糖尿病角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SD雄性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 ,前者以链脲佐菌素诱导成糖尿病模型。分别于 6、8、10、12周取角膜 ,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 目的 :了解早期糖尿病角膜组织的超微变化 ,探讨糖尿病角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SD雄性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 ,前者以链脲佐菌素诱导成糖尿病模型。分别于 6、8、10、12周取角膜 ,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改变。结果 :各个观察时点糖尿病大鼠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水肿 ,胞浆内线粒体增多和肿胀 ,随着病程进度而明显 ;角膜内皮的破坏从周边开始 ,逐渐向中央发展 ;成模后第 10周开始出现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部分呈格子状排列 ,有断裂现象。结论 :糖尿病性角膜病变超微结构的改变导致了角膜功能异常 ,这可能与高血糖时物质代谢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角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角膜基质细胞在壳聚糖胶原共混膜体外培养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丁勇 徐锦堂 +2 位作者 陈建苏 吴春云 陈瑞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作为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先同时消化角膜上皮及内皮层 ,然后刮去上皮、内皮、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 ,将剩余的基质层剪碎消化 ,接种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上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目的 探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作为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先同时消化角膜上皮及内皮层 ,然后刮去上皮、内皮、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 ,将剩余的基质层剪碎消化 ,接种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上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别。结果 角膜基质细胞应用消化培养法 4h后部分基质细胞与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有贴壁现象出现 ,细胞呈梭形。培养 2 4h后 ,基质细胞呈纺锤形且透明 ,此后细胞分裂增殖越来越多并向周围延伸 ,培养第 6天细胞已经达到完全融合状态 ,呈梭形 ,排列比较整齐。在 6d左右达到 10 0 %融合状态 ,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Vim染色、胞浆染色阳性。结论 传代的细胞具有角膜基质细胞的生物特性 ,壳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胶原共混膜 兔角膜基质细胞 体外培养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孟晶 丁小燕 +3 位作者 朱晓波 林少芬 郭梦翔 唐仕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92-2196,共5页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建立谷氨酸损伤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模型,与银杏内酯B共同培养,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对视网膜...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建立谷氨酸损伤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模型,与银杏内酯B共同培养,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谷氨酸(8mmol/L)作用后,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GB干预后,钙离子浓度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GB能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谷氨酸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线粒体膜电位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B对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孟晶 唐仕波 +3 位作者 林少芬 邓宏伟 朱晓波 丁小燕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银杏内酯B(GB)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46d的SD大鼠86只,随机抽取6只为正常对照组;80只分为4大组,每组2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GB大、中、小剂量组。各组每次4只分别...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银杏内酯B(GB)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46d的SD大鼠86只,随机抽取6只为正常对照组;80只分为4大组,每组2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GB大、中、小剂量组。各组每次4只分别于24h、48h、3、5、7d行右眼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并通过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中心视网膜的外视网膜厚度。结果ERG正常组a波振幅为(105·4±16·8)μV,b波振幅为(292·6±19·6)μV。模型对照组24h后,a波消失。GB各剂量治疗组a波消失时间分别为2、3、3d,小、中剂量组b波消失时间分别为5d和7d,大剂量组7d时b波振幅下降为正常的8%。中心视网膜厚度检查:正常组大鼠中心视网膜的外视网膜厚度为(98·4±1·8)μm。MNU处理7d模型对照组外视网膜厚度为(17·8±2·1)μm,而GB各剂量治疗组分别为(25·2±2·7)、(38·3±2·3)、(45·8±2·3)μm。结论GB对MNU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变性所致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和视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视网膜 视网膜电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滴眼液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宏伟 李辰 +4 位作者 陈建苏 侯励 杨皓庄 赵松宾 张穗梅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TⅡ)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组:A,B,C组为SD大鼠-Wistar大鼠组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其中A...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TⅡ)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组:A,B,C组为SD大鼠-Wistar大鼠组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0.02%TⅡ滴眼液组、C组为0.03%TⅡ滴眼液组,另设D组为SD大鼠同种间对照组、E组为SD大鼠自体对照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移植排斥指数(RI),包括角膜植片透明度、水肿度、新生血管程度,并比较角膜排斥发生时间。结果 术后各组移植排斥指数及发生角膜移植排斥时间,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和E组两对照组之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Ⅱ滴眼液可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0.03%比0.02%TⅡ滴眼液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滴眼液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及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颖 刘平 +4 位作者 王继群 山艳春 徐锦堂 陈剑 王峰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及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5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及15例正常人LECs中的凋亡细胞及c-fos、c-jun等相关基... 目的探讨老年性及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5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及15例正常人LECs中的凋亡细胞及c-fos、c-jun等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LECs凋亡率为15·10%±7·83%,正常对照组为0(P<0·01),先天性白内障组0·01%±0·028%(P>0·05)。老年性白内障组中c-fos及c-jun阳性表达的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凋亡细胞率呈正相关(r=0·8660,0.4021);先天性白内障及正常组中均极少或未见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LECs凋亡与老年性白内障密切相关,c-fos与c-jun蛋白的表达可能与LECs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癌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构aFGF在角膜内皮细胞中的分泌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媛 李校堃 +3 位作者 徐锦堂 陈建苏 赵松滨 林灼锋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改构型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haFGF)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m-haFGF)在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中的分泌表达,探讨其表达产物对由生理盐水损伤的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psecTag/m-haFGF转染培... 目的观察改构型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haFGF)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m-haFGF)在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中的分泌表达,探讨其表达产物对由生理盐水损伤的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psecTag/m-haFGF转染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用免疫印迹法检测m-haFGF的表达情况,同时用生理盐水造成细胞损伤,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状况。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在转染m-haFGF基因后能够表达目标蛋白,未转染组为阴性;MTT显示,转染后损伤的细胞存活状况明显好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转染pSecTag/m-haFGF能够在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中分泌表达,其基因表达产物对生理盐水造成的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aFGF 角膜内皮细胞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壳聚糖共混膜上培养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勇 徐锦堂 +1 位作者 陈建苏 吴春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 探讨壳聚糖作为兔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消化培养法在壳聚糖材料上对兔角膜缘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壳聚糖的结构以及第 7d时细胞的形态。结果 壳聚糖呈... 目的 探讨壳聚糖作为兔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消化培养法在壳聚糖材料上对兔角膜缘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壳聚糖的结构以及第 7d时细胞的形态。结果 壳聚糖呈现三维多孔结构相互连接成网状 ,孔径直径大小约 90 μm ,其上有细胞生长 ,7d左右形成单层次 ,9d后细胞培养开始出现老化现象。结论 壳聚糖上可成功地对兔角膜缘组织进行原代培养 ,可用作组织工程角膜的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角膜缘干细胞 壳聚糖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滴眼液眼内药代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宏伟 李 辰 +4 位作者 陈建苏 侯 励 狄静芳 曾 山 黄仲立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首次研制出雷公藤多甙(TⅡ)滴眼液,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法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方法 将0.03%TⅡ滴眼液50μl滴入兔眼下睑结膜囊内,在4h中定时采取房水做为测试样本,经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样本中的雷公... 目的 首次研制出雷公藤多甙(TⅡ)滴眼液,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法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方法 将0.03%TⅡ滴眼液50μl滴入兔眼下睑结膜囊内,在4h中定时采取房水做为测试样本,经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样本中的雷公藤内酯醇质量浓度。结果TⅡ滴眼液在新西兰白兔眼内为一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2.703 μg/Ml;Ke=2.047h-1;Ka=2.708h-1;Lagtime=0.456h;t1/2(ka)=0.256h;t1/2(ke)=0.339h;T(max)=0.880h;C(max)=0.278μg/ml;AUC=0.323μg/(h·ml)。其拟合的动力学方程为C(t)=178.123×Dose× (e-2.047×(t-0.456)-e-2.708×(t-0.456))。结论TⅡ滴眼液眼内有效峰浓度出现在点药后0.88h,4h基本被代谢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滴眼液 房水 高效液相色谱仪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睑巨大复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眶内浸润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桂芳 刘莲 +4 位作者 郑幼平 邹秀兰 黄松杰 张宏光 钟敬祥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16-616,共1页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眼睑肿物 复发性 浸润 眶内 术后病理报告 眼科检查 肿物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的巨噬细胞促进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峰 王继群 +3 位作者 苏颖 山艳春 徐锦堂 陈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评估活化巨噬细胞对于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按夹伤后存活时间不同(1、3、7d)分为3组,每只大鼠右眼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酵母多糖(实验组),左眼接受玻璃体内注射PBS(对照... 目的评估活化巨噬细胞对于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按夹伤后存活时间不同(1、3、7d)分为3组,每只大鼠右眼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酵母多糖(实验组),左眼接受玻璃体内注射PBS(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GAP43和ED1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中未见ED1阳性巨噬细胞,实验组中视网膜内表面见ED1阳性巨噬细胞,C组GAP43较多(189.26±26.16),与B组(65.29±21.32)相比有显著差异,而对照组中无GAP43的表达。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酵母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从而促进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GAP4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节细胞 生长相关蛋白 单核细胞 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桂芳 钟敬祥 张广斌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1-724,共4页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患者对视觉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减少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是临床研究一直探索的问题。目前存在多种矫正角膜散光的方法:角膜缘松解术、角膜切开术及准分子激光手术,但其缺乏准确度、屈光回退、结...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患者对视觉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减少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是临床研究一直探索的问题。目前存在多种矫正角膜散光的方法:角膜缘松解术、角膜切开术及准分子激光手术,但其缺乏准确度、屈光回退、结果难以预测、治疗范围有限等缺点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而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能合理、有效及稳定地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就Toric IOL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角膜散光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旋转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滴眼液眼内药代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仲立 邓宏伟 +3 位作者 李辰 陈建苏 侯励 狄静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滴眼液 房水 高效液相色谱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脱综合征与LOXL1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聪 季青山 +1 位作者 钟敬祥 钟景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4-922,共9页
目的:研究类赖氨酰氧化酶1(LOXL1)基因多态性与剥脱综合征(XFS)和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XFG)的关系。方法:以LOXL1、多态性和XFS/XFG为关键词进行meta分析,在PubMed和Embase检索2013年5月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随机效应模式和... 目的:研究类赖氨酰氧化酶1(LOXL1)基因多态性与剥脱综合征(XFS)和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XFG)的关系。方法:以LOXL1、多态性和XFS/XFG为关键词进行meta分析,在PubMed和Embase检索2013年5月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随机效应模式和固定效应模式研究LOXL1基因多态性(rsl048661、rs2165241和rs3825942)与XFS/XFG发病风险的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结果:在高加索人群中LOXL1基因多态性(rs1048661、rs2165241和rs3825942)同XFS/XFG的发生呈正相关,OR值分别是2.19(1.96~2.45)、8.80(6.05~12.79)和3.41(3.11~3.73)。而在亚洲人群中,LOXL1基因多态性(rs1048661和rs2165241)同XFS/XFG的发生呈负相关,OR值分别是0.06(0.02~0.18)和0.15(0.09~0.25)。结论:LOXL1基因多态性同XFS/XFG发生密切相关,但各种群之间相关性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赖氨酰氧化酶1 多态性 剥脱综合征 青光眼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霉菌性角膜炎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幼平 钟敬祥 +1 位作者 徐锦堂 肖增磺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霉菌性角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 血液常规检查 视力下降 角膜溃疡 静脉滴注 眼科检查 角膜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