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安希凤 廖选 刘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5-1432,共8页
瘢痕是整形外科研究的重点问题,现有瘢痕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体脂肪移植是经临床证实可有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新方法。自体脂肪移植物中含有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多种活性因子,通过免疫调控炎症反应、促血管生成、促细... 瘢痕是整形外科研究的重点问题,现有瘢痕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体脂肪移植是经临床证实可有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新方法。自体脂肪移植物中含有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多种活性因子,通过免疫调控炎症反应、促血管生成、促细胞分化、重塑细胞外基质、抗氧化应激损伤等机制治疗病理性瘢痕,可有效改善瘢痕外观、质地和局部症状,具有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瘢痕的崭新领域,为瘢痕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现就自体脂肪移植在瘢痕中的应用及机制作一综述,旨为瘢痕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归纳其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自体脂肪移植 脂肪来源干细胞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白细胞介素的表达模式对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作用
2
作者 钟思敏 张东东 +3 位作者 郭舒月 张逸铠 刘思阳 金真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6,共10页
【目的】为了明确对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应答反应较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与肿瘤组织白细胞介素(ILs)表达水平之间的潜在关联,探讨其在NSCLC患者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ICB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既往研究数据中回... 【目的】为了明确对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应答反应较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与肿瘤组织白细胞介素(ILs)表达水平之间的潜在关联,探讨其在NSCLC患者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ICB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既往研究数据中回顾性收集确诊为NSCLC且经过ICB治疗的61例患者,取得其ICB治疗前的肿瘤组织转录组测序及生存相关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显著影响患者ICB治疗疗效与预后的ILs,以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价疗效和总生存期(OS)评价患者的预后,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ROC曲线分析ILs对NSCLC患者ICB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作用及效能。【结果】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9个与NSCLC患者OS相关的ILs(P<0.1),经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得到与NSCLC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的ILs,结果提示IL-11、IL-17D和IL-36A高表达与NSCLC患者ICB治疗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表明IL-17D高表达与NSCLC患者的PFS和OS显著负相关,高表达患者的中位PFS为3.1个月对比低表达患者6.5个月[95%CI为(1.178,3.655),P=0.009],中位OS高表达组对比低表达组为9.8个月对比21.8个月[95%CI(1.116,4.392),P=0.018],ROC曲线表明其预测性能较好[AUCPFS=0.702,95%CI(0.562,0.842),P=0.027;AUCOS=0.684,95%CI(0.550,0.818),P=0.014]。虽然IL-11和IL-36A不能很好地预测NSCLC患者的PFS和OS(P>0.05),但当两者与IL-17D的表达模式联合时,发现上述3种ILs均为高表达的NSCLC患者,中位PFS与OS分别缩短至2.2个月(P=0.003)和3.0个月(P<0.001),ROC曲线表明其预测效能得到提升[AUCPFS=0.748,95%CI(0.615,0.880),P=0.007;AUCOS=0.703,95%CI(0.573,0.833),P=0.007]。【结论】IL-11、IL-17D和IL-36A高表达提示NSCLC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较高,与患者不良的PFS和OS相关,可能为NSCLC的ICB辅助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1 IL-17D IL-36A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反射层析成像技术的全场前房角测量
3
作者 刘碧旺 钟俊平 +5 位作者 林海纳 曾亚光 余有平 李泓毅 韩定安 陈金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40-2248,共9页
目的闭角型青光眼(ACG)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研究前房角对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前房角的检查方法包括裂隙灯前房角镜检查、水前房角镜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眼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AS-OCT)等。裂隙灯前房角... 目的闭角型青光眼(ACG)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研究前房角对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前房角的检查方法包括裂隙灯前房角镜检查、水前房角镜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眼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AS-OCT)等。裂隙灯前房角镜检查和水前房角镜检查便于观察前房角结构,但存在侵入性操作和眼部感染的风险;UBM能精确测量前房角的细微结构,但操作复杂且不适用于经历过外伤或接受过眼科手术的患者;而AS-OCT虽能提供详细的前房角图像,但设备成本较高。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能够低成本实现全场前房角测量的非侵入、无损伤的光学反射层析成像技术(ORT),实现对猪眼三维结构成像和前房角的全场测量。方法搭建了由CMOS相机、远心系统、电机和白光光源组成的光学反射层析成像系统,其空间分辨率为~8.5μm。采集0~2π范围内的反射投影信息,经滤波反射层析算法处理得到三维结构图像,并测量出全场前房角度数。结果本研究使用ORT技术成功采集了猪眼的反射投影数据,重建出其三维结构图像,并测量了前房角度数。重建的三维图像清晰展示了巩膜和虹膜等重要结构,并与实物图的结构一一对应。将ORT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对猪眼前房角度数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显示两种方法的平均差值为0.51°,均方误差MSE为0.317。结论ORT是一种非侵入、无损伤、成本低和成像分辨率高的技术,能够实现猪眼的三维结构成像和全场前房角测量。该技术为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眼科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全场前房角 光学反射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立华 焦延鹏 +3 位作者 李志忠 丁珊 邓德礼 周长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3-506,共4页
为改善聚乳酸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降解速率过快、亲水性差和降解产物呈酸性等缺点,本研究制备了一系列高孔隙率的聚乳酸/壳聚糖三维多孔复合支架材料,通过软骨细胞培养、动物皮下和肌肉植入试验对其进行了生物相容性研究。软骨细胞... 为改善聚乳酸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降解速率过快、亲水性差和降解产物呈酸性等缺点,本研究制备了一系列高孔隙率的聚乳酸/壳聚糖三维多孔复合支架材料,通过软骨细胞培养、动物皮下和肌肉植入试验对其进行了生物相容性研究。软骨细胞培养试验表明软骨细胞能在复合支架材料贴附增殖,材料无明显毒性;植入试验结果显示纯聚乳酸在体内2个月左右已经降解吸收,失去力学强度,复合材料三个月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力学强度和形状,而且组织切片也同时表明复合材料的炎症反应远远低于纯聚乳酸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壳聚糖 骨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中药多糖及胸腺肽对U14宫颈癌荷瘤鼠脾脏和瘤内免疫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罗惠娟 徐建平 +2 位作者 黎清 谢杏美 陈瑞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95-1900,共6页
目的:比较4种中药多糖及胸腺肽对U14宫颈癌荷瘤鼠肿瘤生长、脾增生、脾内T淋巴细胞(TLC)、自然杀伤细胞(NK)及瘤组织内Th1/Th2的影响,试图找到对宫颈癌有相对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方法:建立U14宫颈癌荷瘤鼠模型,用生理盐水、中药多糖或... 目的:比较4种中药多糖及胸腺肽对U14宫颈癌荷瘤鼠肿瘤生长、脾增生、脾内T淋巴细胞(TLC)、自然杀伤细胞(NK)及瘤组织内Th1/Th2的影响,试图找到对宫颈癌有相对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方法:建立U14宫颈癌荷瘤鼠模型,用生理盐水、中药多糖或胸腺肽连续21 d灌胃,处死后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抑瘤率和脾脏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脾内TLC和NK细胞亚群以及瘤组织内IFN-γ和IL-10含量。结果:肿瘤抑制率排序:当归多糖(ASP)<人参多糖(PGP)<胸腺肽<枸杞多糖(LBP)<灵芝多糖(GLP),GLP、LBP和胸腺肽组与肿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P和ASP组与肿瘤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脾脏指数:ASP<肿瘤对照组<胸腺肽组<GLP<PGP<LBP;CD4/CD8增强排序:PGP<ASP<GLP<胸腺肽组<LBP;CD49b+NK增生排序:ASP<胸腺肽组<LBP<GLP<PGP,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瘤组织内IFN-γ和IL-10检测显示:胸腺肽、LBP、GLP组Th1/Th2均向Th1漂移,程度依次减弱,PGP和ASP组无明显Th1漂移。结论:LBP、GLP和胸腺肽对U14宫颈荷瘤鼠的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增强荷瘤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中草药 胸腺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泪腺、结膜及角膜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剑 黄建艳 +3 位作者 徐锦堂 康举龄 赵松滨 王彦平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造成的泪腺、角膜、结膜组织损伤。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各20只。分别于成模后6、8、10、12周断颈处死大鼠,每组各5只。光镜下观察泪腺、角膜、结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糖尿病组随时间依次... 目的 探讨糖尿病造成的泪腺、角膜、结膜组织损伤。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各20只。分别于成模后6、8、10、12周断颈处死大鼠,每组各5只。光镜下观察泪腺、角膜、结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糖尿病组随时间依次表现为泪腺细胞水肿、增生,腺泡及导管萎缩,纤维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角膜上皮、基质层水肿,结膜杯状细胞减少。结论 糖尿病导致的泪腺、角膜、结膜等眼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性眼表病变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泪腺 结膜 角膜组织 病理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彤歌 何震宇 +3 位作者 李月琴 刘飞鹏 黄舜韶 周天鸿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6,共3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poE基因外显子4中编码112位和158位氨基酸的DNA片段 ,将该长为292bp的PCR产物以HhaI酶切 ,根据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确定ApoE基因型。对广东汉族人群的50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 (ACI)患者和50例健康对...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poE基因外显子4中编码112位和158位氨基酸的DNA片段 ,将该长为292bp的PCR产物以HhaI酶切 ,根据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确定ApoE基因型。对广东汉族人群的50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 (ACI)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ApoE基因多态性频率的研究结果表明 :所研究的人群中 ,ApoE基因多态性频率与ACI没有关联。ACI患者中各基因型亚组之间血清TG和TC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早孕蜕膜组织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高绿芬 高雪松 +5 位作者 麦浩山 张翼婷 施重任 宋泓 杨一 田雨可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早孕蜕膜组织分离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及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向子宫内膜分化的方法.方法:胶原酶Ⅰ法消化早孕人流子宫蜕膜组织,贴壁法分离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传代纯化至第2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目的:探讨早孕蜕膜组织分离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及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向子宫内膜分化的方法.方法:胶原酶Ⅰ法消化早孕人流子宫蜕膜组织,贴壁法分离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传代纯化至第2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的表达.取第2代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爬片.实验分两组:单纯培养基组,细胞因子组即分别加入质量浓度均为10 ng/mL TGF-β、EGF与PDGF-BB.培养至第6天,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上皮标记物CK18和间质标记物VIM的表达.结果:胶原酶Ⅰ酶消化后贴壁培养法能稳定从人早孕蜕膜组织中分离出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不表达CD34、CD45、CK,强表达CD73、CD90、HLA-I;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干细胞CK阴性,VIM阳性.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提示生长因子组CK阳性,VIM阳性,而对照组CK阴性,VIM阳性.结论:胶原酶法能有效从早孕蜕膜组织中分离出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且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能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 子宫内膜干细胞 子宫内膜 蜕膜组织 分离 定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孟钊 肖小敏 +2 位作者 何明娇 徐玉苑 李耘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孕妇及其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A组66例,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HBIG200U,B组68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新生儿分为Ⅰ、Ⅱ、Ⅲ组,Ⅰ、Ⅱ组新生儿注...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孕妇及其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A组66例,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HBIG200U,B组68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新生儿分为Ⅰ、Ⅱ、Ⅲ组,Ⅰ、Ⅱ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10μg和HBIG100U,Ⅲ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10μg。结果:A组较B组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Ⅰ、Ⅲ组婴儿6月龄HBsAb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HBsAg携带者孕晚期应用HBIG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率;对HBsAg携带者孕晚期应用HB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6月龄HBsAb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孟晶 唐仕波 +3 位作者 林少芬 陈剑 朱晓波 李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1-795,共5页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建立谷氨酸损伤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模型,与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共同培养,用MTT法测定...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建立谷氨酸损伤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模型,与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共同培养,用MTT法测定神经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谷氨酸(0·8mmol/L)作用后,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率降低。GB不同时间及不同剂量作用组与谷氨酸处理组比较,视网膜神经细胞内Bcl-2和Bax阳性蛋白表达及两者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GB能剂量依赖性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蛋白表达并减少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而抑制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裂银杏 谷氨酸 细胞凋亡 蛋白质BCL-2 蛋白质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联合克拉霉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辉 王华东 +1 位作者 马玉坤 赵建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68-1170,1178,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与克拉霉素联合用药对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治疗效果,以探索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255例中放疗后出现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鼻咽癌患者,按发生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克拉霉素组(A组)... 目的观察丹参酮与克拉霉素联合用药对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治疗效果,以探索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255例中放疗后出现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鼻咽癌患者,按发生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克拉霉素组(A组)丹参酮组(B组)以及克拉霉素+丹参酮联合用药组(C组),观察各组的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A、B、C 3组均有治疗效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而C组的疗效明显好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多元化治疗是鼻咽癌放疗后鼻窦及咽部损伤治疗的趋势,克拉霉素+丹参酮联合用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及咽部损伤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损伤 丹参酮 克拉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神经元neurobasal无血清的原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圆圆 张文斌 +5 位作者 龚晓兵 郭国庆 陈静 辛莉 沈伟哉 原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7-551,共5页
目的:建立纯度和活力较高的无血清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方法。方法:新生SD大鼠海马,用neurobasal培养基培养,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纯度,MTT法检测其活力。结果:神经元接种12~24h后贴壁,并长出细小突起,3d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特征... 目的:建立纯度和活力较高的无血清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方法。方法:新生SD大鼠海马,用neurobasal培养基培养,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纯度,MTT法检测其活力。结果:神经元接种12~24h后贴壁,并长出细小突起,3d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特征,4d突起形成稀疏的神经纤维网络,8d后神经元5~10个聚集成团,突起密集,生长稳定,12d后出现细胞碎片。Tubulin荧光染色显示清晰的神经元,突起绵长且相互交织,占细胞总数的66.7%;GFAP荧光染色的细胞数量少,突起短粗,占33.7%。培养1~5d MTT代谢率逐渐上升,6~11d处于平台期,11d后下降。结论: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获得的神经元纯度大于60%,6~11d的细胞适于细胞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原代培养 neurobasal培养基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TIA患者MR-PWI灌注和储备能力的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立安 宋雪文 +3 位作者 黄力 王颖 胡荣亮 周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TIA患者脑血流灌注和储备能力。方法对7例经MRA和/或DSA证实颅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进行基态MR-PWI显像,2d后再口服乙酰唑胺2g,2h后再行PWI显像,比较乙酰唑胺前后PWI上血流灌注参数。结果5例患者基态PWI显示颅内存...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TIA患者脑血流灌注和储备能力。方法对7例经MRA和/或DSA证实颅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进行基态MR-PWI显像,2d后再口服乙酰唑胺2g,2h后再行PWI显像,比较乙酰唑胺前后PWI上血流灌注参数。结果5例患者基态PWI显示颅内存在血流灌注下降部位,乙酰唑胺后该部位血流灌注明显下降,其中2例还发现新的缺血部位。1例患者乙酰唑胺前后血流灌注无明显缺血改变。1例患者基态PWI显示左额顶叶缺血,乙酰唑胺后双侧脑叶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明显缺血。结论乙酰唑胺前后PWI可以显示颅内动脉狭窄TIA患者颅内有无血流灌注或储备能力下降,为该类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 狭窄 MR-PWI 乙酰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滴眼液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邓宏伟 李辰 +4 位作者 陈建苏 侯励 杨皓庄 赵松宾 张穗梅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TⅡ)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组:A,B,C组为SD大鼠-Wistar大鼠组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其中A...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TⅡ)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组:A,B,C组为SD大鼠-Wistar大鼠组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0.02%TⅡ滴眼液组、C组为0.03%TⅡ滴眼液组,另设D组为SD大鼠同种间对照组、E组为SD大鼠自体对照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移植排斥指数(RI),包括角膜植片透明度、水肿度、新生血管程度,并比较角膜排斥发生时间。结果 术后各组移植排斥指数及发生角膜移植排斥时间,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和E组两对照组之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Ⅱ滴眼液可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0.03%比0.02%TⅡ滴眼液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滴眼液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立安 董晓梅 +3 位作者 徐安定 宋雪文 凌雪英 周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对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口服乙酰唑胺实验研究颅内大动脉血流储备能力。方法对17例经磁共振血管显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或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证实颅... 目的对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口服乙酰唑胺实验研究颅内大动脉血流储备能力。方法对17例经磁共振血管显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或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证实颅内动脉狭窄大于5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通过TCD共测定187条颅内大血管血流速度,2 d后再口服乙酰唑胺2 g,2 h后再行TCD检查,比较乙酰唑胺前后颅内大血管血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乙酰唑胺实验可使颅内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右颈内动脉(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RICA)、右大脑中动脉(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RMCA)和右大脑后动脉(right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RPCA)在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86,0.258,0.084),而其他颅内血管在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显著增加(P值都小于0.05)。非狭窄血管较狭窄血管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中度狭窄血管与重度狭窄血管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改变无差异(P=0.65)。结论乙酰唑胺前后TCD可以准确测定颅内大动脉的血管血流储备能力,颅内狭窄血管较非狭窄血管血流储备能力有下降的趋势,而中度和重度狭窄血管血流储备能力无明显差异,但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储备 狭窄 TCD 乙酰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机及治则探讨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晚娇 张荣华 +1 位作者 曾娟 黄晓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05-1106,共2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涉及多个脏腑,与肾肝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血瘀进一步促进本病的发生。从肾肝脾论治为主,并强调活血化瘀,是中医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总体精神。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病机 治则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姝燕 吴静 +2 位作者 郝念 徐锦堂 赵松滨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层粘连蛋白组、表皮生长因子 (EGF)组和联合应用组 ,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数目变化 ;计数 0、12、2 4、...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层粘连蛋白组、表皮生长因子 (EGF)组和联合应用组 ,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数目变化 ;计数 0、12、2 4、36h的各组细胞数目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结果 倒置显微镜观察及细胞生长曲线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层粘连蛋白组、EGF组和联合应用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其中联合应用组最为显著 ;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 ,层粘连蛋白组、EGF组和联合应用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P <0 .0 5 ) ,G2~M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 (P <0 .0 5 ) ;EGF组和联合应用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 (P <0 .0 5 ) ;联合应用组与层粘连蛋白组相比 ,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单独及联合应用都可明显促进角膜内皮细胞分裂增生 ,且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层粘连蛋白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志刚 曾耀英 +2 位作者 王青 王通 曾蕙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947-1949,共3页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模型 ;为异基因骨髓移植中GVHD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参照。方法 :以C5 7BL/6 (H - 2 b)小鼠为供鼠、BALB/c(H - 2 d)小鼠为受鼠 ,在移植物中混合不同比例的供鼠外周淋巴...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模型 ;为异基因骨髓移植中GVHD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参照。方法 :以C5 7BL/6 (H - 2 b)小鼠为供鼠、BALB/c(H - 2 d)小鼠为受鼠 ,在移植物中混合不同比例的供鼠外周淋巴细胞以引起不同程度的GVHD。根据临床表现、存活期及病理检查等判断GVHD程度。结果 :单纯异基因骨髓组只有部分小鼠出现急性GVHD ,2 0 %的小鼠长期存活 (超过 12 0d) ,无急性GVHD表现 ;混合不同比例外周淋巴细胞的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出现GVHD的时间和程度均有差异 ,其中骨髓与外周淋巴细胞 1∶1混合组小鼠全部在移植后 5 - 14d出现典型的弓背体位 ,存活期 6 - 2 4d ,临床和病理均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观察到典型的急性GVHD改变。结论 :以供鼠骨髓与外周淋巴细胞 1∶1混合进行的异基因骨髓移植 ,10 0 %引出致死性的急性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骨髓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联合丹那唑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自能 张文举 +3 位作者 郑辉 郑佩娥 马宝锋 左连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2-865,共4页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丹那唑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模型大鼠血管生成因子和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E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不用药组 (U)、小柴胡汤 (XCH)、丹那唑组 (D)和联合用药组(S) ,设假手术组 (C)为对照。四...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丹那唑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模型大鼠血管生成因子和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E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不用药组 (U)、小柴胡汤 (XCH)、丹那唑组 (D)和联合用药组(S) ,设假手术组 (C)为对照。四周后观察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和形态学的变化 ,计数腹腔液巨噬细胞 ,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腹腔液及巨噬细胞培养液白细胞介素 - 8(IL - 8)、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含量 ,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 ,并通过CD34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 ,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XCH组、D组和S组异位内膜呈现不同程度萎缩 ,腺体明显减少 ,腹腔液巨噬细胞计数减少 ,XCH组、D组及S组大鼠外周血、腹腔液及巨噬细胞培养液IL - 8、TNF -α含量降低 ,异位内膜VEGF表达减弱 ,MVD明显减少 ,其中以S组最为明显。结论 :小柴胡汤和丹那唑可以抑制EM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血管生成 ,使异位内膜萎缩 ,当二者联合用药时 ,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舜韶 黄立安 +1 位作者 宋雪文 徐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0例,全部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SPECT检查,将其中普通SPECT显示正常的19例患者,48 h后予以口服乙酰唑胺2 g,2 h后再行SPECT检查。50例患者中26例进行了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结果50例患者TCD阳性率为66%,CDFI阳性率为56%,普通SPECT阳性率为62%。三种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加用乙酰唑胺后的SPECT检查阳性率提高到86%,与TCD和CDF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PECT显示缺血部分多在枕颞叶等椎基底动脉(VBA)系统供血区域。26例患者MRA显示有2例椎动脉狭窄。其中1例患者MRA、SPECT显示正常,口服乙酰唑胺后SPECT检查及PET检查显示有颞枕叶缺血。结论 TCD和CDFI在VBI的诊断上可作为粗略的筛选手段,MRA在VBI的诊断价值可能不大,加用乙酰唑胺后SPECT阳性率明显提高,我们认为其对VB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SPECT 脑灌注显像 临床研究 临床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