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1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9
1
作者 曾强 李根生 +1 位作者 董敬宣 蒲燕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分析了新疆地区煤炭资源分布特征与生态环境特征。结合新疆矿区煤层赋存特征及开采工艺特征分析了煤炭开采导致的主要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即开采活动对区域水资源的破坏,对土地土壤资源的破坏,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以及典型煤火灾害的危害等... 分析了新疆地区煤炭资源分布特征与生态环境特征。结合新疆矿区煤层赋存特征及开采工艺特征分析了煤炭开采导致的主要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即开采活动对区域水资源的破坏,对土地土壤资源的破坏,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以及典型煤火灾害的危害等。从政策、技术层面提出了解决及减缓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问题的逐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煤炭资源 开采 生态环境 典型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段强华 周耀治 +2 位作者 师庆东 于法稳 吴得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277-280,共4页
立足于新疆自然资源特点,探讨新疆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格局分散、小规模化比较明显;农业用水效率较低,开发利用不合理。然后,针对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环境因素,... 立足于新疆自然资源特点,探讨新疆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格局分散、小规模化比较明显;农业用水效率较低,开发利用不合理。然后,针对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环境因素,提出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认清区域资源的特点,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改变传统落后的灌溉方式,大力发展集水型生态农业;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科技创新,普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宏观调控机制,形成持续稳定的良性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农业 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PLUS-InVEST的新疆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多情景分析
3
作者 张志浩 何宝忠 +1 位作者 宋雅宁 罗雪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2,共13页
土地利用的改变对生物栖息环境有着强烈的影响,所造成的生境退化和破碎是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全面掌握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新疆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对新疆“三区三线”的划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通... 土地利用的改变对生物栖息环境有着强烈的影响,所造成的生境退化和破碎是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全面掌握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新疆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对新疆“三区三线”的划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通过耦合SD-Markov-PLUS模型得出了SSP119、SSP245、SSP585三种气候情景下2035年土地利用分布,并利用InVEST模型评估了其生境质量,最后分析了生境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是新疆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分别扩张了25234.19、3588.47、2452.50和3722.37 km^(2),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17239.50、17758.06 km^(2),呈“四增两减”趋势。(2)2020-2035年新疆逐步过渡到平稳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同气候情景下,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SSP585>SSP245>SSP119,林地、草地面积SSP119>SSP245>SSP585,水域面积较为波动。(3)2000-2020年新疆生境指数均值从0.3110下降到0.3056,多年均值为0.3095,各情景中生境指数均值SSP119>SSP245>SSP585,山地林草区域较高,荒漠较低,形成“三屏两环”格局。(4)2000-2020年生境贡献率总和为-1.3259,SSP119、SSP245、SSP585情景生境贡献率总和分别为-0.7932、-0.9973、-1.1589。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PLUS模型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生境贡献率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边缘部分地段生态环境特征 被引量:27
4
作者 钱亦兵 张立运 +1 位作者 吴兆宁 周华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6,共7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边缘部分地段降水少 ,蒸发量大 ,干旱多风 ,土壤肥力低和盐碱化较强 ,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但不同地貌单元自然条件又不尽相同 ,特别是土壤质地、盐分和养分的差异 ,导致植物群落发生相应变化。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 ,... 新疆准噶尔盆地边缘部分地段降水少 ,蒸发量大 ,干旱多风 ,土壤肥力低和盐碱化较强 ,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但不同地貌单元自然条件又不尽相同 ,特别是土壤质地、盐分和养分的差异 ,导致植物群落发生相应变化。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 ,植被整体呈现出群落组成简单、优势度高、多样性和覆盖度较低等特征。它们所构成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敏感性很高 ,在水土开发和重大工程建设时必须充分注意这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生态环境 新疆 土壤质地 气候 地形 土壤肥力 土壤盐分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宏卫 刘勤 +1 位作者 柴春梅 赵喆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3,共6页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渭库绿洲)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在阐述人口、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机理上,建立渭库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绿洲1995-2012年人口-经济-环境...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渭库绿洲)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在阐述人口、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机理上,建立渭库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绿洲1995-2012年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进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综合得分和人口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且经济综合得分增长速度远大于人口综合得分增长速度,环境综合得分则呈下降趋势。(2)1995-2007年发展类型为经济滞后型,其中仅1995年、2003年、2005年人口发展超前。2008-2009年人口效益滞后,2010-2012年环境效益滞后。(3)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低水平耦合水平转为颉颃耦合,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由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濒临失调衰退类的转化历程。虽然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有所改善,但是耦合协调程度都较低。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的研究以期为提高绿洲发展质量、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 人口 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 Ⅱ对《新疆农业科学》期刊影响力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吉宏 田长彦 +5 位作者 吕光辉 张琼 王芳 何婧 岳荣强 李朝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8-770,共13页
【目的】研究《新疆农业科学》1999~2017年载文的学科和研究重点演化过程,分析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变化,为《新疆农业科学》影响力提升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指标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引文数据,采用网络... 【目的】研究《新疆农业科学》1999~2017年载文的学科和研究重点演化过程,分析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变化,为《新疆农业科学》影响力提升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指标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引文数据,采用网络分析工具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新疆农业科学》1999~2017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载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建立载文主题共现知识图谱,分析《新疆农业科学》载文在SCI数据库中的被引用频次动态和施引分布,评价其影响力。【结果】《新疆农业科学》载文主要关注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干旱地区期刊农作物育种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林业与园艺、畜牧兽医,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成为关注点。《新疆农业科学》国内影响力2010年前呈现快速上升,后趋于平稳发展。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凸显,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共被457篇SCI论文引用525次,被引论文作者机构分布在44个国家。【结论】《新疆农业科学》在我国西部乃至全国主要农业区域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也已经逐步显示出国际上的学术认可度,国际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农业科学》 科学知识图谱 CITESPACE 学术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土屋铜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古地理环境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兆宁 黄建华 +4 位作者 玉素甫艾力 木合塔尔.扎日 杨向荣 迪力夏提 韩文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对比分析东天山土屋铜矿成矿时的大地构造条件及与之伴生的火山岩岩石组合和沉积建造,认为该矿床在泥盆纪至石炭纪中期形成于古亚洲洋北部边缘岛弧带的古地理环境。用偏度(Sk)和峰度(Ku)对成矿物质Cu、Au、Ag、Mo等在矿体和不含矿岩体... 对比分析东天山土屋铜矿成矿时的大地构造条件及与之伴生的火山岩岩石组合和沉积建造,认为该矿床在泥盆纪至石炭纪中期形成于古亚洲洋北部边缘岛弧带的古地理环境。用偏度(Sk)和峰度(Ku)对成矿物质Cu、Au、Ag、Mo等在矿体和不含矿岩体中的含量分布状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矿床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由来自洋壳重熔岩浆+复杂成因气液流体的矿质多次叠加而成。综合分析成矿后矿区及周边地区发育的沉积岩岩性、岩相和所含化石组合及其它相关资料,推断出石炭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矿区地貌为遭受剥蚀的山地,矿体在这个时段末期出露于地表。此后东天山的差异性升降和晚侏罗世以来干旱的古气候背景,以及自晚白垩世起该区隆升十分缓慢,远低于2.9×10-2mm/a的速率,终使土屋大型铜矿床保存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屋铜矿 形成 保存 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新疆奇台绿洲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熊黑钢 付金花 王凯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82-1387,共6页
针对新疆奇台绿洲水资源日益短缺及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现实情况,本文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要指标,并采用熵权法进行赋权,依据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模型对其水资源承载能力予以分析评价,以期使该地区... 针对新疆奇台绿洲水资源日益短缺及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现实情况,本文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要指标,并采用熵权法进行赋权,依据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模型对其水资源承载能力予以分析评价,以期使该地区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为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该区1993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0.83,1998年为0.75,至2005年达到研究时段的最低值0.66,反映出其水资源承载力不断下降,且近几年下降速度加快。后期(2003—2005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年均下降率是早期(1993—1998年)的47.96倍,为中期(1999—2002年)的8.39倍。奇台绿洲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受经济与生态环境、人口、农业用水、水资源利用程度、气候状况5大成分影响。其中前三者累计贡献率为73.58%,反映出经济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数量增加以及农业灌溉水激增是导致水资源可进一步利用潜力减小的最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水资源承载力 熵权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特色林果业资源时空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敬强 瓦哈甫·哈力克 +1 位作者 王冠生 约日古丽·卡斯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0-236,共7页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苹果、香梨、葡萄、桃、杏、红枣等林果品种资源近60年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其时空分异规律进行分析。新疆特色林果业资源在时间变化上,种植面积和产量总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也存在阶段性波动变...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苹果、香梨、葡萄、桃、杏、红枣等林果品种资源近60年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其时空分异规律进行分析。新疆特色林果业资源在时间变化上,种植面积和产量总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也存在阶段性波动变化的规律,以2000-2009年全疆各地州的林果业面积年变化率最大,且南北疆分布不均衡;在空间上,呈非地带性的条—带、块状分布,沿山麓—河流地带分布,沿盆地—绿洲分布等不同分布规律,从而形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大范围大杂集,小范围小聚集的不均衡性总特征。从时空分异规律分析上看,在极端干旱区发展林果业必须因地制宜,一方面要加强对林果业资源配置的区域性调控,以质促产,以品促效,另一方面强化林果业资源经济-环境效益整合,构建林果业经济-环境可持续、和谐发展格局,借助新疆地缘优势,凸现绿色,走无公害林果产品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林果业 时空分异 区域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竞争力对比的新疆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黄耀丽 吴兆宁 郑坚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3-410,共8页
由于资源赋存、区位优势、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而存在的地域差异,使不同区域在旅游业发展中有不同的业绩和发展潜力。以20纪90年代以来新疆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但旅游目的地地位明显下降为线索,对比研究了新疆的资源禀赋、... 由于资源赋存、区位优势、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而存在的地域差异,使不同区域在旅游业发展中有不同的业绩和发展潜力。以20纪90年代以来新疆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但旅游目的地地位明显下降为线索,对比研究了新疆的资源禀赋、开发程度、客源市场竞争态等,并调查分析了东南沿海及港澳台地区游客旅游意愿和赴疆游的客源市场潜力。提出区位条件是新疆在现阶段不可抗拒和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必须在现实基础条件下转变思维方式,宏观上以国内远程市场为目标,建立民俗-湖泊-冰川-草原-古迹-沙漠的旅游开发序位;中观上整合近域特殊地理单元内的同构旅游产品以打造品牌;微观上倡导“旅游体验”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和开发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区域竞争 比较 旅游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气候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及其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佳秀 陈亚宁 刘志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0-381,共12页
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典型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新疆不同气候区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结果如下。1)近50多年来,新疆气温和降水分别以0.32℃/10a和8 mm/10a的倾向率增加,气温增加趋势更显... 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典型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新疆不同气候区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结果如下。1)近50多年来,新疆气温和降水分别以0.32℃/10a和8 mm/10a的倾向率增加,气温增加趋势更显著,且以最低温增温幅度最大。2)气温和降水在1987年发生显著突变,突变后气温的增长幅度更大,而降水由突变前的弱下降趋势变为突变后的弱上升趋势。3)气温和降水的增长率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北疆暖湿变化明显。4)阿尔泰山南坡区和天山北坡区的地表水资源主要由水文年降水变化主导,而天山南坡区和昆仑山北麓区的地表水资源主要由5—9月气温变化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不同气候区 地表水资源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范兆菊 张永福 许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7-181,共5页
在详细分析新疆耕地资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后备耕地利用潜力分级指数计算出新疆86个县(市)后备耕地的开发利用潜力综合指数,并针对新疆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开发利用的措施。
关键词 后备耕地资源 潜力指数 新疆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里坤湖全新世湖泊沉积物稳定氮同位素的气候与环境意义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钟巍 张进 +3 位作者 尹焕玲 薛积彬 曹家元 唐晓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188,共7页
选择位于西风环流显著影响的新疆巴里坤湖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对位于湖心部位的人工开挖剖面的多指标(包括有机碳同位素(δ1C)、有机质含量(OM)和碳氮比(C/N))的对比分析和验证,发现该湖泊沉积物的δ15N记录较好地响应了过去9... 选择位于西风环流显著影响的新疆巴里坤湖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对位于湖心部位的人工开挖剖面的多指标(包括有机碳同位素(δ1C)、有机质含量(OM)和碳氮比(C/N))的对比分析和验证,发现该湖泊沉积物的δ15N记录较好地响应了过去9400年以来气候环境的变化,依据其波动变化特征划分出以下阶段:9400~7300cal.aBP期间,气候状况较为干旱且不稳定;7300~5900cal.aBP期间,气候相对湿润;5900~3100cal.aBP期间,气候环境由湿转干;3100~1100cal.aBP期间,气候特征由相对湿润转向干旱;但在1100~0cal.aBP期间偏高的δ15N值,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巴里坤湖沉积物δ15N记录对于恢复研究区全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特征与历史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坤湖 稳定氮同位素 全新世 气候指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干旱区景观生态环境动态分析——以新疆乌苏绿洲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珂 王智 +2 位作者 吴友均 周月明 师庆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4-961,共8页
【目的】采用1990年、2000年及2005年三期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新疆乌苏绿洲(乌苏-奎屯-独山子地区)为例,基于Markov过程原理,在景观尺度下分析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动态过程与发展趋势,以期为关注干旱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合理规... 【目的】采用1990年、2000年及2005年三期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新疆乌苏绿洲(乌苏-奎屯-独山子地区)为例,基于Markov过程原理,在景观尺度下分析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动态过程与发展趋势,以期为关注干旱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合理规划区域资源环境空间,促进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借助3S技术和图形处理软件。【结果】乌苏绿洲的区域景观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高山冰川退化、林草耕地化、土地盐渍化、低盖度草地荒漠化以及绿洲内林草地人居化;在空间动态上,农业发展主要为乌苏地区的奎屯河流域,城镇及工业化集中体现在奎屯、独山子地区,荒漠化、盐渍化主要发生在绿洲边缘地带,绿洲及其荒漠交错带的变化最为强烈。在发展趋势上,未来短期内绿洲—荒漠交错带面积减少,绿洲、荒漠的面积继续增大,但各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各景观类型仍然能够维持平衡。【结论】由于绿洲-荒漠交错带在荒漠绿洲平衡与共存机制中具有重要缓冲协调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态环境压力,然而随着荒漠过渡带的减少,绿洲将面临更多新的生态问题,这在干旱区应受到应有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MARKOV过程 生态环境 动态变化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遥感的硫磺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及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骅 吕永龙 +1 位作者 周可法 陈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1-1188,共8页
本文以天山硫磺沟矿区为示范研究区,在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分析基础上,利用1975年以来30年监测的遥感数据,提取研究区煤、铁、粘土等矿床开发区的时空分布和生态环境时空变化信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矿区矿产开发与土... 本文以天山硫磺沟矿区为示范研究区,在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分析基础上,利用1975年以来30年监测的遥感数据,提取研究区煤、铁、粘土等矿床开发区的时空分布和生态环境时空变化信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矿区矿产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硫磺沟矿区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建立1975年以来矿区开发与环境变化定量评价模型,绘制主要矿产分布、生态环境变化等专题图件,直观展现了矿产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30年来矿产开发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系统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确定不同类别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变化和资源破坏的动态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沟 遥感监测 矿山环境 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于田绿洲生态弹性度与景观环境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宝秀 熊黑钢 徐长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14,共3页
利用遥感资料和模型定量估算了新疆于田绿洲生态弹性度和生态景观的变化。结果表明:1976-1999年荒漠不断减少,草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以及水体的适量扩大,该绿洲生态系统的生态弹性度逐年提高,生态系统对扰动和压力的缓冲与调节能力不断增... 利用遥感资料和模型定量估算了新疆于田绿洲生态弹性度和生态景观的变化。结果表明:1976-1999年荒漠不断减少,草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以及水体的适量扩大,该绿洲生态系统的生态弹性度逐年提高,生态系统对扰动和压力的缓冲与调节能力不断增强。这一方面有效地防止土地沙漠化,减少了风沙危害,同时促进了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弹性度 绿洲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新疆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23
17
作者 江凌 潘晓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2期69-74,共6页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新疆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新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新疆城市所处的绿洲区域的资源、环境、生态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城市化正在或即将对绿洲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破坏和潜在...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新疆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新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新疆城市所处的绿洲区域的资源、环境、生态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城市化正在或即将对绿洲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因此正确认识城市化给绿洲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合理规划和发展绿洲城市是关系到新疆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新疆绿洲 生态环境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水资源分布及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玉进 刘玉甫 +1 位作者 吴健军 王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结合野外实地考察的经验 ,概述了新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 ,分析了影响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原因 ,同时探讨了新疆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论述了加强绿洲建设 ,保护绿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新疆 水资源 绿洲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里坤湖9.0 cal ka BP以来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与古气候环境演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晓宏 钟巍 尹焕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巴里坤湖BLK-1剖面沉积物的地化元素分析,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地化元素和氧化物组分.在R、Q型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物的硅铁铝率(SiO2/(Al2O3+Fe2O3))、淋失系数(SiO2/(MgO+K2O))、CaO...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巴里坤湖BLK-1剖面沉积物的地化元素分析,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地化元素和氧化物组分.在R、Q型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物的硅铁铝率(SiO2/(Al2O3+Fe2O3))、淋失系数(SiO2/(MgO+K2O))、CaO/MgO以及腐殖化度等指标,提取出古气候环境信息.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近9.0 cal ka BP以来,巴里坤湖地区气候环境仍以干旱化为主,全新世期间出现过多次不同程度的干湿变化,经历了5个气候阶段:9.0—7.5 cal ka BP期间,气候干旱;7.5—5.8 cal ka BP期间,气候温暖湿润,为研究区全新世最佳适宜期;5.8—3.0 cal ka BP期间,气候干旱;3.0—1.0 cal ka BP期间,气候湿润;1.0—0 cal ka BP期间,气候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坤湖 地化元素 古气候 近9.0 CAL KA BP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柴窝堡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问题 被引量:12
20
作者 柴政 玉米提.哈力克 +1 位作者 苟新华 罗淑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2-135,共4页
柴窝堡水源地近几年地下水持续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水源地地下水位、湖水水质的监测,结合近几年地表环境的变化,分析了地下水超采所带来的负面环境问题。结果显示:柴窝堡水源地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已呈... 柴窝堡水源地近几年地下水持续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水源地地下水位、湖水水质的监测,结合近几年地表环境的变化,分析了地下水超采所带来的负面环境问题。结果显示:柴窝堡水源地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已呈漏斗形状;柴窝堡湖湖水水质也呈现恶化趋势,污染物含量不断增加;此外,水源地草场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壤沙漠化加重,风沙天气增多。因此,对柴窝堡水源地的地下水应该定量开采,引水补源,以实现水源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窝堡 地下水 超采 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