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巴尔虎右旗干旱特征分析及对牧业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庆娜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7期151-152,共2页
文章主要利用新巴尔虎右旗1990-2019年的降水量月值观测资料,选择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的分析方法对新巴尔虎右旗干旱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且阐述了干旱对新巴尔虎右旗牧业的影响,以供相关部门共同交流。
关键词 新巴尔虎右旗 干旱特征 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在新巴尔虎右旗农牧业生产服务中的运用分析
2
作者 韩俊杰 《河北农机》 202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我国是最容易发生气象灾害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我国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我国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以后有效地预防了气象灾害的发生,减轻了经济损失的程度,本文主要针对人工影响天气在新巴尔虎右旗农牧... 我国是最容易发生气象灾害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我国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我国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以后有效地预防了气象灾害的发生,减轻了经济损失的程度,本文主要针对人工影响天气在新巴尔虎右旗农牧业生产服务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农牧业 生产服务 运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8月6—7日新巴尔虎右旗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3
作者 曲婧琦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1期39-41,共3页
利用高空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图等资料,分析2019年8月6—7日发生在新巴尔虎右旗暴雨天气。了解到此次暴雨天气是在高空低涡影响下发生的,新巴尔虎右旗位于低涡低部,由于低涡后部不断分裂冷空气,并向东移动,副热带高压北抬,激发了强... 利用高空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图等资料,分析2019年8月6—7日发生在新巴尔虎右旗暴雨天气。了解到此次暴雨天气是在高空低涡影响下发生的,新巴尔虎右旗位于低涡低部,由于低涡后部不断分裂冷空气,并向东移动,副热带高压北抬,激发了强对流的生成,促使新巴尔虎右旗大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前期新巴尔虎右旗低层温度足够高,为后期降水积攒不稳定能量。风速辐合线、较高的不稳定指数、充足水汽为暴雨天气创造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涡 卫星云图 雷达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干旱特征分析及对牧业的影响
4
作者 刘辛垚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9期231-233,共3页
新巴尔虎右旗,由于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下垫面较单一,气候变化十分频繁,容易出现各种极端天气,如干旱、大风、暴雨等,对牧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文选择新巴尔虎右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干旱的特征和对牧业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 新巴尔虎右旗,由于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下垫面较单一,气候变化十分频繁,容易出现各种极端天气,如干旱、大风、暴雨等,对牧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文选择新巴尔虎右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干旱的特征和对牧业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新巴尔虎右旗应对干旱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巴尔虎右旗 干旱特征 牧业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遭受雷击的原因分析及防雷保护措施 被引量:3
5
作者 包勿日塔 《农村实用技术》 2019年第5期123-123,共1页
云层对大地的放电现象,也就是雷击对建筑物、电子电器设备、人畜等的危害,雷击出现时对自动气象站的危害极大,对气象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自动气象站雷电入侵途径,接着分析了自动气象站遭受雷击的原因,最后提... 云层对大地的放电现象,也就是雷击对建筑物、电子电器设备、人畜等的危害,雷击出现时对自动气象站的危害极大,对气象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自动气象站雷电入侵途径,接着分析了自动气象站遭受雷击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几点防雷保护措施,以增强自动气象站工作的稳定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雷击原因 分析 防雷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牧草长势及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辛 《当代农机》 2023年第4期78-78,80,共2页
以内蒙古地区为研究范围,以内蒙古地区的天然牧草生长为切入点,思考内蒙古地区天然牧草的长势和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
关键词 内蒙古 天然牧草 长势 生长发育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郑鉴微 刘辛垚 《河北农机》 2022年第24期100-102,共3页
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受气候变化影响很大,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可控制的影响.本文浅析了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期基层工作人员能够正确、科学、有针对性地认识和剖析此类影响,并做出有效的... 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受气候变化影响很大,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可控制的影响.本文浅析了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期基层工作人员能够正确、科学、有针对性地认识和剖析此类影响,并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为农作物的增产增效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病虫害 气候变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鲁伦河夏季水体中氮、磷污染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阿辉 李卫平 +3 位作者 于玲红 殷震育 桂满全 苗冬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38,共5页
为了解呼伦湖目前水体的氮磷污染状况,以呼伦湖的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夏季水体中氮磷污染现状及各形态氮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氮磷比解析了克鲁伦河入湖后对呼伦湖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夏季克鲁伦河水体受... 为了解呼伦湖目前水体的氮磷污染状况,以呼伦湖的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夏季水体中氮磷污染现状及各形态氮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氮磷比解析了克鲁伦河入湖后对呼伦湖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夏季克鲁伦河水体受氮素污染严重,TN严重超标,氨氮为TN的主要赋存形态,TP整体维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平,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沿途居民的生活污水及河流两岸发达畜牧业导致的大量有机物入河;各形态氮磷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水体中氮磷的输入途径较一致,均来源于外源污染,且具备点、面源共存的污染特征;适宜的氮磷比为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了条件,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大量入湖,将使湖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增加呼伦湖水华暴发的风险,进而改变湖体生源要素的营养结构及循环特征,直接导致湖体水环境的继续恶化,严重威胁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鲁伦河 呼伦湖 氮磷污染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北部大豆气候适宜度等级及种植区划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彦平 阴秀霞 +2 位作者 张昉 张煦明 乌长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48-957,共10页
为高效利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水热资源,发展冷凉地区大豆种植业,利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及周边黑龙江地区近3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大豆发育期资料,采用气候适宜度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区域近30年逐年大豆气候适宜度,建立了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 为高效利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水热资源,发展冷凉地区大豆种植业,利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及周边黑龙江地区近3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大豆发育期资料,采用气候适宜度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区域近30年逐年大豆气候适宜度,建立了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进行了基于GIS的呼伦贝尔市大豆适宜种植区划。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适宜度和水热综合适宜度≥0.6为适宜,0.4~0.6为较适宜,≤0.4为不适宜;降水适宜度≥0.7为适宜,0.6~0.7为较适宜,≤0.6为不适宜。大豆适宜种植区域为大兴安岭农区东南端;较适宜种植区域为大兴安岭东麓,适宜种植区的外沿;不适宜种植区位于呼伦贝尔市北部林区及西部牧区。在林区南部的农林交错带中,该区1 900~2 100℃积温区域为玉米不适宜种植地区,但可以大力发展大豆种植业,在调整种植业结构时可考虑在这一区域增加大豆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北部 气候适宜度 评价指标 大豆种植 区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克氏针茅草原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乌力专 李国海 +2 位作者 张娜 李孝荣 崔海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0-235,共6页
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植被及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对额尔古纳河流域呼伦湖周边地区呼伦贝尔克氏针茅草原2002-2006年连续5年的温度和植被进行调查(样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均温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波动型递... 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植被及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对额尔古纳河流域呼伦湖周边地区呼伦贝尔克氏针茅草原2002-2006年连续5年的温度和植被进行调查(样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均温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波动型递减趋势,冬季最高温逐年下降;随着冬季温度的下降,克氏针茅、羊草(Leymuschinensis)、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碱蓬(Suaeda salsa)的重要值呈递减趋势,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呈递增趋势,且其株高、丛数、盖度和重要值与冬季最高温显著负相关,而群落主要优势种克氏针茅和羊草对冬季最高温度的变化反应不明显;群落的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冬季最高温无显著相关性。由此可知,5年间虽有少数植物对冬季最高温度变化反应敏感,但是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气候变化 重要值 草原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中西部一次沙尘天气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苗冬梅 王洪丽 +2 位作者 李耀东 李慧 杨春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513-7515,共3页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市中西部的一次沙尘天气的成因。[方法]以天气学方法结合生态环境变化,对2006年5月30日呼伦贝尔市中西部一次典型的沙尘天气的发生及影响进行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该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机理,从生态环境变化角度提出沙尘天...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市中西部的一次沙尘天气的成因。[方法]以天气学方法结合生态环境变化,对2006年5月30日呼伦贝尔市中西部一次典型的沙尘天气的发生及影响进行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该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机理,从生态环境变化角度提出沙尘天气的根源所在。[结果]在呼伦贝尔草原日益沙化的大环境背景下,春季异常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导致这次沙尘的主要因素;严重干旱加上沙尘形成前期的持续升温导致了表土层的疏松干燥,牧草的延迟返青,干土层的加厚,这些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因子是诱发这次沙尘天气的决定性因素。从地面到高空的异常增暖,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热能条件,促使了大气层结不稳定度的增加;另外,高低空急流的存在对地面大风的形成起到了动量下传的作用。地面蒙古气旋的形成及发展为这次沙尘天气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其带来的大风是沙尘天气形成的直接因素。[结论]该研究为该市沙尘天气的防治提供可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生态环境 干旱 蒙古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8月8日华北地区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和卫星云图分析
12
作者 曲婧琦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2期33-35,共3页
通过雷达拼图、卫星云图对2017年8月8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了解到此次冰雹是在东北冷涡的影响下发生的,华北地区上空有较强的冷平流,天气形势不稳定,有中尺度触发系统即可诱发强对流,雷达拼图中有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充... 通过雷达拼图、卫星云图对2017年8月8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了解到此次冰雹是在东北冷涡的影响下发生的,华北地区上空有较强的冷平流,天气形势不稳定,有中尺度触发系统即可诱发强对流,雷达拼图中有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充沛能量使零散回波逐渐增强,为冰雹天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卫星云图上,在华北地区的北部有一片高温区域,有一较为强盛的对流云团,这一对流云团为冰雹天气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冷涡 雷达拼图 卫星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2016年2月12-14日一次寒潮天气分析
13
作者 李耀东 苗冬梅 《江西农业》 2017年第2S期55-57,共3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运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分析2016年2月12-14日呼伦贝尔市大范围寒潮天气过程的天气成因。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的大倒"Ω"流型为本次区域性寒潮的爆发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背景场;冷槽前部锋区的稳定维...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运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分析2016年2月12-14日呼伦贝尔市大范围寒潮天气过程的天气成因。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的大倒"Ω"流型为本次区域性寒潮的爆发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背景场;冷槽前部锋区的稳定维持并配合有暖脊的发展为强降温的发生创造了条件;阻塞高压前部低值系统入侵促进环流型发生调整,南掉冷涡与转竖低槽合并预示此次寒潮天气的爆发;西来强盛的地面冷高压及其前沿的寒潮冷锋是重要的影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冷涡 横槽转竖 地面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地区降雪的基本特征
14
作者 苗冬梅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4期226-226,共1页
呼伦贝尔50a年平均降雪量最少、最多的地方分别是西旗和根河。呼伦贝尔中部和北部年平均降雪量多,年平均降雪量均在25mm以上;呼伦贝尔西部和东南部年平均降雪量少,年平均降雪量在10~20mm之间,呼伦贝尔西部,暴雪不易发生。
关键词 降雪 特征 呼伦贝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分析
15
作者 李耀东 《江西农业》 2017年第17期47-48,共2页
多普勒天气雷达能够及时、密切地监视夏季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减弱结束过程,是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手段。基于此,通过利用多种雷达产品,综合分析2016年8月23日夜间一次弓形回波影响下的强天气。结果表明... 多普勒天气雷达能够及时、密切地监视夏季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减弱结束过程,是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手段。基于此,通过利用多种雷达产品,综合分析2016年8月23日夜间一次弓形回波影响下的强天气。结果表明:弓形回波中超级单体风暴位置的确定对灾害天气的落区预报起到关键作用;风暴追踪信息能够很好的预报有组织性结构的强回波带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低层风速的增大及风向的突变预示着垂直风切变的加大,与强对流天气开始时刻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弓形回波 超级单体风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G5型降水现象仪2020年现场核查结果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16
作者 王驰 张晨阳 +1 位作者 贺明硕 柴贞 《南方农机》 2021年第3期83-84,92,共3页
毋庸置疑,降水现象仪的使用提高了地面气象观测的自动化水平。为保证降水现象仪观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降水现象仪定期进行现场核查。本文基于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对DSG5型降水现象仪的现场进行核查工作,初步对内... 毋庸置疑,降水现象仪的使用提高了地面气象观测的自动化水平。为保证降水现象仪观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降水现象仪定期进行现场核查。本文基于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对DSG5型降水现象仪的现场进行核查工作,初步对内蒙古自治区的52台DSG5型降水现象仪的核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确保了该区降水现象仪的观测数据质量,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G5 降水现象仪 现场核查 JSM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2年呼伦贝尔市大雪、暴雪时空分布特征
17
作者 王洪丽 孟雪峰 +3 位作者 付亚男 李耀东 张秀珍 谢晓丽 《江西农业》 2017年第17期49-50,共2页
通过应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台站53年(1960-2012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呼伦贝尔市大雪、暴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天气分型。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大雪、暴雪年际变化大,总体是20世纪70年代初为大(暴)雪的高发期;2004-2008年为大(暴)... 通过应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台站53年(1960-2012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呼伦贝尔市大雪、暴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天气分型。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大雪、暴雪年际变化大,总体是20世纪70年代初为大(暴)雪的高发期;2004-2008年为大(暴)雪的次高发期;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初为大(暴)雪低发期。大雪、暴雪主要发生在每年9月至次年5月,其中10月和4月是两个峰值期,冬季12月至2月大雪、暴雪日数少。呼伦贝尔市大雪日数为0.68 d/a,暴雪日数为0.14 d/a,大雪平均日数是暴雪平均日数的4.85倍,各站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 暴雪 时空分布 呼伦贝尔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