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垃圾处理与环境建设研究——基于德州市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希勇 付莲 +1 位作者 刘富刚 袁晓兰 《农业灾害研究》 2016年第8期26-28,共3页
进入国家发展转型新时期,农村垃圾的危害性日益凸显。通过使用德州市平原县农村垃圾来源与处理方式的调查数据,结合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平原县在"两区同建"工作的推行下,农村垃圾由乱丢乱放、焚烧、填埋等不合理处理方式... 进入国家发展转型新时期,农村垃圾的危害性日益凸显。通过使用德州市平原县农村垃圾来源与处理方式的调查数据,结合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平原县在"两区同建"工作的推行下,农村垃圾由乱丢乱放、焚烧、填埋等不合理处理方式转型到定点投放,集体处理的新方式。与此同时,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差等因素导致农村垃圾污染延续。在此基础上,从平原县乡镇政府等3个角度,结合"城乡一体化"与"两区同建"经验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垃圾 环境 平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环境下接种根际促生细菌对白蜡树根际生物学特征及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井大炜 马海林 +6 位作者 刘方春 杜振宇 马丙尧 昝林生 贾海慧 郭英华 丁洪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盐胁迫生境中接种根际促生细菌(PGPR)对白蜡树根际的作用效果,为明确PGPR对白蜡树耐盐性的改善效果以及盐胁迫环境下PGPR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胁迫(轻度、中度、重度)及其接种阴沟肠杆... [目的]探讨不同盐胁迫生境中接种根际促生细菌(PGPR)对白蜡树根际的作用效果,为明确PGPR对白蜡树耐盐性的改善效果以及盐胁迫环境下PGPR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胁迫(轻度、中度、重度)及其接种阴沟肠杆菌(PGPR)对白蜡树根际生物学特征与生长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显著降低了白蜡树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且其降幅随盐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接种PGPR后,白蜡树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轻度盐胁迫接种PGPR处理的细菌数、放线菌数和微生物总量达最高,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4.64%,24.01%和17.04%,而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白蜡树的根体积、根系总吸收面积与活跃吸收面积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剧呈递减趋势,但接种PGPR后,对应的根系指标均有增加,其中轻度盐胁迫接种PGPR处理的活跃吸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15.97%。此外,同对照相比,不同程度盐胁迫均显著降低了白蜡树的地径、株高,而接种PGPR却显著提高了地径、株高,其中轻度盐胁迫接种PGPR处理的地径、株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轻度盐胁迫下(盐分含量0.2%)接种阴沟肠杆菌能显著改善白蜡树根际生物学特征,并促进白蜡树生长,其作用效果显著优于中度、重度盐胁迫下接种阴沟肠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白蜡树 根际促生细菌 根系吸收面积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环境下接种根际促生细菌对碱蓬根际土壤微环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井大炜 马海林 +6 位作者 刘方春 杜振宇 贾海慧 马丙尧 王春丽 郭英华 丁洪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39,共6页
为探讨不同盐胁迫生境中接种根际促生细菌(PGPR)对碱蓬根际土壤微环境特征的作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盐胁迫(轻度、中度、重度)及其接种蜡样芽孢杆菌(PGPR)对碱蓬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含量、微生物数量、微生物多样性及根系吸... 为探讨不同盐胁迫生境中接种根际促生细菌(PGPR)对碱蓬根际土壤微环境特征的作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盐胁迫(轻度、中度、重度)及其接种蜡样芽孢杆菌(PGPR)对碱蓬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含量、微生物数量、微生物多样性及根系吸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轻度盐胁迫下碱蓬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根系总吸收面积变化较小,微生物数量和根体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显著下降,而中度、重度盐胁迫使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且降幅随着盐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接种PGPR后,碱蓬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轻度盐胁迫接种PGPR处理的上述指标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有机酸总量、细菌数、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分别显著高于CK 14.57%、12.80%、8.33%和28.24%。此外,轻度盐胁迫接种PGPR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依次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盐胁迫处理,这与微生物总量的变化规律一致;而中度或重度盐胁迫接种PGPR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微生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综上,轻度盐胁迫(盐分含量10.0 g/kg)下接种蜡样芽孢杆菌能显著改善碱蓬根际土壤的微环境特征,其影响效果显著优于中度或重度盐胁迫下接种蜡样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碱蓬 根际促生细菌 微生物多样性 根系吸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能减排的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研究——以德州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栋 祁兴芬 刘富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207-208,211,共3页
通过量化德州市农村居民的直接、间接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及其变化,得出德州市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量为0.643 t CO2/人;间接碳排放量与其相当,为0.558 t CO2/人,呈增加的趋势,其中食品、居住、交通是其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节能减排 碳排放 农村 德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德州市农产品基地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帅 钱夏 +1 位作者 王璐 刘富刚 《宁夏农林科技》 2016年第5期58-60,共3页
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是德州市对接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功能定位。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德州市2000—2014年农业总产值与13种农产品产量综合分析得出:粮食、蔬菜、肉类、禽蛋、奶类、生猪、羊、家禽8种农产品与德州市农业总产值相关性较好... 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是德州市对接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功能定位。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德州市2000—2014年农业总产值与13种农产品产量综合分析得出:粮食、蔬菜、肉类、禽蛋、奶类、生猪、羊、家禽8种农产品与德州市农业总产值相关性较好,其中粮食、生猪对其农业总产值影响最大;德州市农产品基地中存在结构层次低、现有农产品供应类型与京津冀消费者需求层次不相匹配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 农产品基地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德州市农田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付修勇 井大炜 +1 位作者 段晓尘 刘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5期76-80,8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山东省德州市农田土壤生物学性状的作用效果,为农田土壤的培肥与农作物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连续3a的大田试验,研究CK(对照,不施肥)、CF(尿素提供100%的氮)、CM(牛粪提供100%的氮)和CM+CF(牛粪... [目的]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山东省德州市农田土壤生物学性状的作用效果,为农田土壤的培肥与农作物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连续3a的大田试验,研究CK(对照,不施肥)、CF(尿素提供100%的氮)、CM(牛粪提供100%的氮)和CM+CF(牛粪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德州市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微生物多样性、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与CF处理相比,CM+CF处理显著提高了农田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部分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降低了pH值;明显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其中细菌数分别较CK,CF和CM处理显著增加91.22%,65.47%和17.11%;同时,CM+CF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并与微生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而CF与CK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微生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此外,CM+CF处理的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碳库管理指数比CK,CF和CM处理高出69.52,67.84,38.61。与CM+CF处理相比,CM处理对农田土壤的影响效果较小。[结论]牛粪与化肥配施能显著改善德州市农田土壤的生物学性状,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和增强供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牛粪 微生物多样性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TOPSIS法的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美亮 张子怡 +1 位作者 刘富刚 李洋洋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3期138-141,145,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区域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以2010—2016年德州市发展数据为基础,构建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化的TOPSIS评价分析模型对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 TOPSIS法 德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州市马铃薯高产创建与绿色增产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井大炜 王明友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3期29-30,共2页
德州市具有丰富的盐碱地资源,而马铃薯是世界和我国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可见,在德州市开展马铃薯高产创建与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首先深入分析了德州市当前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 德州市具有丰富的盐碱地资源,而马铃薯是世界和我国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可见,在德州市开展马铃薯高产创建与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首先深入分析了德州市当前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尤其强调耐盐碱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范的推广是关键所在,进而为德州市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高产创建 德州市 新品种选育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碳背景下的德州市碳氧平衡分析研究
9
作者 李梦雪 刘富刚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9期113-115,共3页
由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碳氧失衡是地球生态系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节能减排研究的深入,该研究已逐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的关注。通过构建碳氧平衡分析模型,对德州市碳氧平衡现状进行分析,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 由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碳氧失衡是地球生态系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节能减排研究的深入,该研究已逐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的关注。通过构建碳氧平衡分析模型,对德州市碳氧平衡现状进行分析,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建议,为低碳城市发展量化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碳氧平衡 能源消耗 德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杨树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特征的影响
10
作者 杨学波 付瑞彪 +2 位作者 杨云斐 侯宁 井大炜 《生物灾害科学》 2018年第3期198-202,共5页
为探讨牛粪与尿素配施对杨树幼苗根际微域的作用效果,为土壤的培肥与杨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试验,研究CK(不施肥)、CF(单施化肥)、CM(牛粪)与CM+CF(牛粪与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鲁林1号杨树幼苗根际土壤微生... 为探讨牛粪与尿素配施对杨树幼苗根际微域的作用效果,为土壤的培肥与杨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试验,研究CK(不施肥)、CF(单施化肥)、CM(牛粪)与CM+CF(牛粪与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鲁林1号杨树幼苗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CM+CF处理较CF处理能明显提高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含量,其中有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总糖含量分别高出51.49%、34.13%和30.19%。不同施肥处理对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具有明显影响,CM+CF处理降低了根际土壤pH值,提高了根际土壤的EC值、阳离子代换能力与饱和持水量。同时,该处理亦明显增加了根际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F处理提高49.82%、53.87%和45.43%。此外,CM+CF处理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腐殖酸与胡敏酸含量,并显著提高了胡/富比,其中胡敏酸含量较CK、CF与CM处理分别提高50.47%、43.75%和12.59%。综上,牛粪配施尿素能更有效地改善杨树幼苗根际区域的微生态环境,从而更利于杨树幼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林1号杨 牛粪 根系分泌物 理化性质 腐殖质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施用量对杨树苗土壤物理性状与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琰 井大炜 +7 位作者 付修勇 刘富刚 段晓尘 刘芬 郭艳玲 昝林生 张红 贾海慧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保水剂不同施用量对杨树土壤物理性状与微生物活性的作用效果,为中国杨树人工林节水高产实践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方法]研究CK(常规灌量)、CL(60%常规灌量配施10g保水剂)、CM(60%常规灌量配施30g保水剂)和CH(60%常... [目的]探讨保水剂不同施用量对杨树土壤物理性状与微生物活性的作用效果,为中国杨树人工林节水高产实践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方法]研究CK(常规灌量)、CL(60%常规灌量配施10g保水剂)、CM(60%常规灌量配施30g保水剂)和CH(60%常规灌量配施50g保水剂)4个处理对杨树苗土壤物理性状、水稳性团粒结构、微生物数量、微生物呼吸和代谢熵的影响。[结果]同CK相比,CM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并明显提高了非毛管孔隙度,其中土壤容重分别较CK,CL和CH处理显著下降13.71%,5.31%和7.76%;还明显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0.25mm团粒)的形成。同时,CM处理明显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并显著增强了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其微生物呼吸速率分别比CK,CL和CH处理提高30.77%,11.84%和7.59%。此外,CM处理还降低了代谢熵,分别较CK,CL和CH处理下降4.81%,8.29%和9.74%。[结论]适宜的节水灌溉措施(60%常规灌量与30g保水剂组合)有助于改善杨树苗土壤的物理环境,并增强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杨树苗 土壤团聚体 土壤微生物呼吸 代谢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系统服务角度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失衡——以莱州湾海岸带为例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晓炜 侯西勇 +1 位作者 邸向红 苏红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97-1204,共8页
以莱州湾海岸带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逐层剖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失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岸带供水与空气组分调节服务呈负值,2000~2014年,生... 以莱州湾海岸带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逐层剖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失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岸带供水与空气组分调节服务呈负值,2000~2014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丧失43%(147亿美元/a),生态系统服务多样性降低甚至丧失,呈向海性,围填海造成162亿美元生态损失。土地利用变化方式是造成生态失衡的主因,主要包括:交通工矿、盐田、养殖及城镇扩张,滩涂、河口湿地、耕地被侵占。滩涂和河口湿地减少,导致废物处理、栖息地、基因多样性、干扰调节、侵蚀防护服务丧失严重,交通工矿和城镇扩张,引起供水服务负效应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失衡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及周边地区构造形迹的“米字型”分布及其控矿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9 位作者 余建国 张启鹏 史晓鸣 魏竣滨 王翠芝 毕珉烽 张腾飞 焦建刚 雷武超 苏艳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7-1273,共7页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北北东向构造带与华北地块北缘近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交汇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出了柴胡栏子、莲花山、红花沟等多个大-中型金矿床。航磁和遥感资料解译结果表明,矿田内发育北北西向、...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北北东向构造带与华北地块北缘近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交汇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出了柴胡栏子、莲花山、红花沟等多个大-中型金矿床。航磁和遥感资料解译结果表明,矿田内发育北北西向、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共4个方向的构造形迹,呈现“米字型”结构的展布特点,分别控制了晚古生代岩浆岩(脉岩)和主要金矿床的展布。在柴胡栏子金矿区,4个方向的构造形迹也组成了“米字型”结构,控制了矿体(矿化带)和化探异常的展布。矿田和矿区级别的构造形迹均呈现“米字型”分布特点,是新华夏构造体系分级控岩控矿规律的具体表现。上述认识为矿床成因研究和矿田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栏子金矿田 构造体系 “米字型”结构 地质力学 构造控岩控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沿海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情景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红帆 侯西勇 邸向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7-116,共10页
基于遥感技术监测北部湾沿海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应用多要素数据和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并进行多情景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10年,耕地是土地转化的主要来源,城镇、农村居民点及交通工矿的扩张主要... 基于遥感技术监测北部湾沿海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应用多要素数据和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并进行多情景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10年,耕地是土地转化的主要来源,城镇、农村居民点及交通工矿的扩张主要来自于耕地,城镇化加剧增加了耕地保护的压力;2005年~2010年,沿海围填海的速度较快,导致海岸线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以及海岸带脆弱性的加剧;基于区域环境与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特征和相关规划,设计既有趋势延续、城镇化优先、生态保护优先3种情景,模拟得到2020年、2025年的土地利用分布数据;综合土地利用变化的历史特征和情景分析的结果,提出未来土地利用优化的策略与措施,包括: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及其发展质量,严格保护沿海湿地尤其是红树林湿地,变化热点区域合理规划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北部湾经济带 LOGISTIC回归 CA-Markov模型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切口处不同根序细根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对断根的响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方春 马海林 +2 位作者 杜振宇 马丙尧 井大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34-2242,共9页
为探讨断根对杨树切口处不同根序细根的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的作用效果,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6-2(6倍胸径两侧)、8-2(8倍胸径两侧)与10-2(10倍胸径两侧)等不同断根处理对欧美I-107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v.‘Neva’)切口处1~5级... 为探讨断根对杨树切口处不同根序细根的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的作用效果,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6-2(6倍胸径两侧)、8-2(8倍胸径两侧)与10-2(10倍胸径两侧)等不同断根处理对欧美I-107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v.‘Neva’)切口处1~5级根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对照(未断根)相比,10-2处理1~5级根的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与玉米素(ZT)含量变化较小,6-2处理明显降低,而8-2处理则显著升高,其中8-2处理IAA含量的平均值较CK、6-2与10-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2.89%、36.04%与21.76%。随着根序等级的增加,各处理细根的IAA含量与IAA/ABA(脱落酸)比值逐渐降低,而GA、ZT、ABA含量和GA/ABA、ZT/ABA比值逐渐升高。8-2处理1~5级根的IAA/ABA、GA/ABA和ZT/ABA比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ABA含量则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同时,不同处理细根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随根序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8-2处理1~5级根的这4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1~2级根的GS/GDH比值最低,其中NR活性的平均值较CK、6-2和10-2处理分别高出16.05%、32.06%和16.72%。此外,8-2处理的材积生长率最高,并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材积生长率与IAA、GA、ZT、IAA/ABA、GA/ABA、ZT/ABA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NR、GS、GOGAT和GDH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3种不同断根强度对杨树切口处不同序级细根的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作用,其中8-2处理通过调节各级细根的内源激素含量与平衡,以及增强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来提升切口处细根的活性,进而促进林木材积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I-107杨 断根 根序 内源激素 氮代谢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核桃林地肥水管理及土壤肥力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苗庆选 郭满 +5 位作者 马海林 李海云 任爱芝 张演义 井大炜 司东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6-302,共7页
为了解不同生态区核桃林地肥水管理现状和土壤肥力特征的差异,选择山东省山地、山前平原和平原3个生态区的典型核桃生产园进行肥水管理状况调查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1)山地核桃灌水和施肥的农户占比分别为16.7%和29.2%,低于山前... 为了解不同生态区核桃林地肥水管理现状和土壤肥力特征的差异,选择山东省山地、山前平原和平原3个生态区的典型核桃生产园进行肥水管理状况调查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1)山地核桃灌水和施肥的农户占比分别为16.7%和29.2%,低于山前平原和平原区,管理粗放;施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农户占比山前平原分别为67.0%、56.0%,平原区分别为80.0%和20%,山地没有有机肥料投入。(2)平原区养分投入总量1603 g/株,分别为山前平原和山地的1.2和10.1倍;平原区养分投入以氮为主,养分投入比例为1.0∶0.5∶0.5,山前平原和山地养分投入磷素最多,其次为氮,钾最少。(3)不同生态区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EC和p H等理化指标差异显著;山前平原0~20 cm土层的肥力等级为肥沃,山地20~40 cm土层为贫瘠,土壤肥力综合表现为山前平原>平原>山地。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生态区核桃林地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 肥水管理 土壤理化性质 内梅罗指数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欧美I-107杨生长并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适宜根剪位置 被引量:4
17
作者 井大炜 王明友 +2 位作者 马海林 杜振宇 刘方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3-840,共8页
【目的】探讨根剪位置对欧美I-107杨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的影响,为欧美I-107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年4月开始,通过连续3年大田试验,以不进行根剪的树为对照(CK),设距离杨树干6倍、8倍和10倍胸径的两侧(东... 【目的】探讨根剪位置对欧美I-107杨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的影响,为欧美I-107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年4月开始,通过连续3年大田试验,以不进行根剪的树为对照(CK),设距离杨树干6倍、8倍和10倍胸径的两侧(东西方向)与四侧(东南西北方向)进行根剪,分别以6-2、8-2、10-2、6-4、8-4、10-4表示,共7个处理。于2016年10月采集根际土样并测定了杨树根际土壤根系分泌物含量、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材积生长量。【结果】与对照(未根剪)相比,8倍胸径两侧根剪处理(8-2),杨树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的增幅最大,分别显著增加44.6%和26.0%(P<0.05);其次为10倍胸径四侧(10-4)、8倍胸径四侧处理(8-4),均显著高于对照;而6倍胸径两侧(6-2)或四侧处理(6-4)显著低于对照。8倍胸径两侧处理(8-2)根际土壤有效磷、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15.8%、39.6%和35.8%;其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和p H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较对照分别下降11.6%、26.0%和0.67个单位。8-2处理还使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Shann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46.6%、27.8%和44.1%;其次为10-4或8-4处理,显著高于对照,而6-2或6-4处理则显著低于对照;8-2处理的Simpson指数最低,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较对照下降22.8%。此外,8-2处理使杨树的材积平均生长率达到58.2%,较CK、6-2、6-4、8-4、10-2、10-4处理显著提高43.6%、64.4%、84.8%、25.8%、42.2%和17.1%。【结论】距离树干8倍胸径两侧的根剪措施能显著促进欧美I-107杨根系分泌物的分泌和提高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其作用效果显著优于6倍胸径两侧或四侧、8倍胸径四侧、10倍胸径两侧或四侧的根剪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I-107杨 根剪 生物学特征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地区柴胡栏子金矿区中性脉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建国 张宝林 +9 位作者 吕古贤 张启鹏 史晓鸣 魏竣滨 王翠芝 毕珉烽 张腾飞 雷武超 焦建刚 苏艳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9-902,共14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大规模金成矿作用集中发生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有关更早期的金成矿作用研究较少。柴胡栏子金矿是赤峰-朝阳金矿集区西部典型的热液型金矿床,为探讨其成矿时代,本文对矿区内与矿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中性脉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 华北克拉通北缘大规模金成矿作用集中发生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有关更早期的金成矿作用研究较少。柴胡栏子金矿是赤峰-朝阳金矿集区西部典型的热液型金矿床,为探讨其成矿时代,本文对矿区内与矿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中性脉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得到矿区成矿前闪长玢岩的年龄为(332.4±1.7)Ma,成矿后闪长玢岩的年龄为(257.1±1.6)Ma,闪长岩脉的年龄为(266.1±0.6)Ma。结合前人所测矿区截断矿体的闪长玢岩年龄(290.9±4.3)Ma,将柴胡栏子金矿的成矿时代限定在(332.0±1.7)~(290.9±4.3)Ma,金矿化发生在中石炭世-早二叠世,是华北克拉通北缘少见的晚古生代金成矿事件,推测该金矿的形成与华北克拉通北缘陆-弧碰撞后构造体制由挤压向拉张的环境转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闪长玢岩 成矿时代 成矿构造背景 柴胡栏子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6年大通河温度和降水及其与径流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美亮 曹广超 +5 位作者 曹生奎 刘富刚 李洋洋 张卓 刁二龙 陈治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117,125,共8页
大通河流域位于祁连山南坡,是青海省东北部和甘肃西部重要的地表水源地,明晰大通河径流变化规律对其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1956—2016年大通河尕日得、青石嘴和享堂水文站径流数据及其附近区域7个气象基站的气... 大通河流域位于祁连山南坡,是青海省东北部和甘肃西部重要的地表水源地,明晰大通河径流变化规律对其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1956—2016年大通河尕日得、青石嘴和享堂水文站径流数据及其附近区域7个气象基站的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MK分析、小波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大通河径流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 1956—2016年大通河流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气温变化速率为0.22℃/(10 a)(p<0.01),降水变化速率为26.78 mm/(10 a)(p<0.01);(2)尕日得和青石嘴站径流量分别以0.1亿m^(3)/(10 a),0.3亿m^(3)/(10 a)的速率上升,享堂站以-0.87亿m^(3)/(10 a)(p<0.05)的速率下降,三站均存在22 a尺度的主周期变化,分别在2010年、2001年、2000年发生突变;(3) 3个水文站径流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的来看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来源;跨流域调水是引起大通河径流减小的主要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量 敏感性 大通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BLFcin6与不同磷脂膜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真真 赵立岭 +2 位作者 唐艳 王吉华 曹赞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1-362,共12页
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特性,有望成为抗生素较好的替代产品.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可以为新型抗菌肽的设计提供指导.无论抗菌肽采用哪种抗菌机制,其首先要稳定地吸附到细胞膜之上.因此,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比较了抗菌小肽BLFcin6与... 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特性,有望成为抗生素较好的替代产品.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可以为新型抗菌肽的设计提供指导.无论抗菌肽采用哪种抗菌机制,其首先要稳定地吸附到细胞膜之上.因此,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比较了抗菌小肽BLFcin6与5种不同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这5种细胞膜而言,小肽会很快结合在POPG膜和DPPC-CHOL膜的表面,倾向于进入DPPC膜的疏水内部,与POPC膜和POPC-CHOL膜的接触很少.考察相互作用能,小肽与POPG膜的相互作用最强,主要是小肽与细胞膜亲水头部存在静电相互作用;小肽与DPPC膜的疏水尾部的相互作用较强,但受胆固醇影响,小肽只结合在DPPC-CHOL膜表面.在结合过程中,小肽N端的Arg会先结合到细胞膜上,静电相互作用在小肽锚定细胞膜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以上研究从原子水平上解释了为什么BLFcin6小肽具有抗菌作用,哪些残基起关键作用,也为进一步开展BLFcin6小肽及其衍生小肽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Fcin6抗菌小肽 不同成分磷脂膜 分子动力学模拟 肽膜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