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导航微系统陶瓷基三维集成技术
1
作者 沈时俊 何一蕾 +1 位作者 汪金华 庄永河 《电子技术应用》 2025年第4期101-105,共5页
为了解决高精度组合导航系统的体积和重量较大的问题,基于多层陶瓷基板高密度布线和三维立体组装等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工艺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三维立体微系统封装结构。采用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 为了解决高精度组合导航系统的体积和重量较大的问题,基于多层陶瓷基板高密度布线和三维立体组装等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工艺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三维立体微系统封装结构。采用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LTCC)基板高密度布线及贴装、基板堆叠、高正交度立体组装等SiP工艺,将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卫星导航、地磁计和气压高度计等集成在一个封装单元中,研制出外形尺寸仅3.1 cm×2.9 cm×0.96cm、重量仅18g的组合导航微系统产品,拓展了应用领域。通过数据融合算法,可以有效提升导航精度和可靠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导航微系统 系统级封装 三维立体组装 低温共烧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星载信息处理与控制微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全威 张崎 许振龙 《遥测遥控》 2021年第5期95-101,共7页
研究星载信息处理与控制系统利用微系统技术解决空间装备小型化、高可靠、高性能与高效热管理的问题。首先介绍基于新型星载器件的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架构,然后通过以晶圆级处理、芯片堆叠、微凸点制备与微组装等为核心的三维微纳集成技... 研究星载信息处理与控制系统利用微系统技术解决空间装备小型化、高可靠、高性能与高效热管理的问题。首先介绍基于新型星载器件的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架构,然后通过以晶圆级处理、芯片堆叠、微凸点制备与微组装等为核心的三维微纳集成技术,将系统核心硬件部分缩小为原尺寸的20%,从而大幅减少体积、尺寸和重量。利用高导热封装材料,解决空间电子系统高效热管理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星载信息处理与控制微系统设计和实现的通用解决方案,并通过半实物仿真验证了在小型化、高可靠、高性能与高效热管理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 微系统 三维集成 高效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激式推挽隔离变换电路设计
3
作者 郭靖 孙鹏飞 袁柱六 《电子与封装》 2025年第1期42-46,共5页
电子设备供电常采用分布式供电架构,将一次电源通过直流-直流功率变换为电子设备所需的各种电压和功率。电子设备的端电压越来越低(如给MCU、FPGA等器件供电的电压为1.5~3.3 V),而电子设备中一些信号数字电路、驱动电路等需要电压为5 V... 电子设备供电常采用分布式供电架构,将一次电源通过直流-直流功率变换为电子设备所需的各种电压和功率。电子设备的端电压越来越低(如给MCU、FPGA等器件供电的电压为1.5~3.3 V),而电子设备中一些信号数字电路、驱动电路等需要电压为5 V或者12 V、功率约为1 W的小功率供电电源,同时需要隔离主功率电路和信号电路的相互干扰,保证信号电路的精密度和信号完整性,如果从一次电源母线直接进行功率变换,转换效率低、体积大、质量大。为满足电子设备的供电需要以及对效率、体积、质量的要求,基于Royer变换电路提出一种自激推挽式隔离变换电路,通过研究该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模态分析,给出了关键元器件参数的计算与设计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路试验研制出样品,验证了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变换 自激振荡 推挽变换 Royer电路 混合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银体系国产化LTCC基板工艺的关键技术
4
作者 马涛 张鹏飞 李靖巍 《电子工艺技术》 2025年第2期19-23,共5页
研究了全银体系国产化LTCC基板的填孔、烧结及化学镀镍钯金工艺。分析了浆料性能和掩模版参数对填孔工艺质量的影响,探讨了基板烧结平整性与收缩一致性的控制方案,并剖析了化学镀镍钯金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填孔浆料的收缩率、触... 研究了全银体系国产化LTCC基板的填孔、烧结及化学镀镍钯金工艺。分析了浆料性能和掩模版参数对填孔工艺质量的影响,探讨了基板烧结平整性与收缩一致性的控制方案,并剖析了化学镀镍钯金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填孔浆料的收缩率、触变性能以及掩模版的厚度和孔径均会显著影响填孔工艺质量;导体浆料的烧结收缩率、基板烧结温度及等静压工艺则直接关系基板的平整性和收缩一致性;LTCC材料特性及化学镀镍钯金工艺对表层金属化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浆 LTCC 填孔 烧结 化学镀镍钯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四通道多系统、多模式兼容卫星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建政 李莉 +1 位作者 曾敏慧 侯杨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6-411,450,共7页
针对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弱、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多系统、多模式兼容GNSS接收机射频前端的正向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通过数理推导,获得产品性能指标与整个射频前端及各级电路的设计指标之间... 针对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弱、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多系统、多模式兼容GNSS接收机射频前端的正向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通过数理推导,获得产品性能指标与整个射频前端及各级电路的设计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到各种设计准则。研制了一款四通道多系统、多模式兼容GNSS接收机射频前端,该射频前端兼容了四路L1/B1的强抗干扰模式接收和一路G1的普通导航模式接收。通过实际投产和测试,测试结果与理论预测非常吻合,并将该射频前端进行整机装配试验,最终定位测试精度≤1 m,证明了该设计方法及射频前端产品的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多系统、多模式兼容 射频前端 抗干扰 电磁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路模块板级磁芯组装失效机理与工艺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国平 汤春江 +1 位作者 李刚 唐锴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4期7-12,共6页
板级磁芯是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领域使用的微电路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装的可靠性对产品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从根源上解决板级磁芯粘接的可靠性问题,文中通过分析板级磁芯粘接失效机理,创新性地引入可靠的磁芯粘接胶和新的灌... 板级磁芯是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领域使用的微电路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装的可靠性对产品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从根源上解决板级磁芯粘接的可靠性问题,文中通过分析板级磁芯粘接失效机理,创新性地引入可靠的磁芯粘接胶和新的灌封工艺设计,对磁芯粘接胶和灌封工艺进行针对性的探索;并采用含玻珠的新磁芯粘接胶对板级磁芯进行粘接,淘汰真空浸入式灌封而采用新的旋转灌封工艺,形成高可靠的板级磁芯组装工艺技术,彻底地解决板级磁芯粘接面开裂的问题。研究得出:板级磁芯组装失效的根源是磁芯粘接力不足以抵抗环境试验和产品内部的灌封胶应力,采用新型板级磁芯粘接胶、改进灌封方式和磁芯填充工艺是避免板级磁芯组装失效的有效工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路模块 板级磁芯 磁芯粘接 旋转灌封 组装工艺 组装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磨型AlN基板表面腐蚀对AlN-AMB覆铜板剥离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许海仙 曾祥勇 +2 位作者 王吕华 朱家旭 汤文明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6-251,共6页
为了解决研磨型氮化铝(AlN)基板制备的氮化铝活性金属钎焊(AlN-AMB)覆铜板剥离强度低的问题,采用浓度为0.25 mol/L的NaOH水溶液,在50℃条件下,对研磨型AlN基板表面进行腐蚀,开展腐蚀前后AlN基板表面微观形貌及AlN-AMB覆铜板界面剥离强... 为了解决研磨型氮化铝(AlN)基板制备的氮化铝活性金属钎焊(AlN-AMB)覆铜板剥离强度低的问题,采用浓度为0.25 mol/L的NaOH水溶液,在50℃条件下,对研磨型AlN基板表面进行腐蚀,开展腐蚀前后AlN基板表面微观形貌及AlN-AMB覆铜板界面剥离强度等的对比探究。结果表明,研磨型AlN基板表面存在大量破碎晶粒和微裂纹,所制备的AlN-AMB覆铜板气孔率较高,界面剥离强度只有5.787 N/mm。腐蚀可有效去除其表面破碎晶粒和微裂纹,提升AlN基板表面致密度和一致性。采用35 min腐蚀AlN基板制备的AlN-AMB覆铜板气孔率大幅降低,剥离强度提升至10.632 N/mm,相比处理前提升了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基板 活性金属钎焊(AMB) 腐蚀 显微组织结构 剥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分集入射电磁波的高效轨道角动量复用传输 被引量:1
8
作者 倪涛 夏强 李迎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0,共5页
电磁波的轨道角动量(OAM)复用对高速无线通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空间分集入射电磁波的高效OAM复用,文中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式超表面单元结构,在不同入射角度下具有OAM复用所需的角域色散相位响应和高透射率。基于此单元结构构建了一... 电磁波的轨道角动量(OAM)复用对高速无线通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空间分集入射电磁波的高效OAM复用,文中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式超表面单元结构,在不同入射角度下具有OAM复用所需的角域色散相位响应和高透射率。基于此单元结构构建了一种工作于X波段的OAM复用超表面,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其对±45°入射电磁波分别可以实现l=±2模式的OAM复用传输。与现有的OAM复用超表面相比,该超表面能够转换更多的能量而不会产生其他透射方向的寄生OAM波束,从而显著提高了空间分集入射电磁波的OAM复用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角动量 超表面 角域色散 复用 空间分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G200型LTCC生瓷带应用研究
9
作者 兰耀海 吕洋 +2 位作者 王飞 沐方清 张鹏飞 《电子与封装》 2024年第9期12-16,共5页
为了推动低温共烧陶瓷(LTCC)生瓷带的国产化进程,同时系统深入地研究国产LTCC生瓷带的工艺加工性能和工程化应用,以进口LTCC浆料和自主研发的G200型LTCC生瓷带为研究对象,采用LTCC工艺制作测试基板,设计一系列应用验证实验方案,测试并研... 为了推动低温共烧陶瓷(LTCC)生瓷带的国产化进程,同时系统深入地研究国产LTCC生瓷带的工艺加工性能和工程化应用,以进口LTCC浆料和自主研发的G200型LTCC生瓷带为研究对象,采用LTCC工艺制作测试基板,设计一系列应用验证实验方案,测试并研究G200型LTCC生瓷带的印刷精度、尺寸稳定性、烧结收缩率以及浆料共烧匹配性等关键性能。通过优化生瓷带的预热工艺、导体印刷等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基板放大系数及基板层数,使制作的LTCC基板产品达到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装 LTCC 工程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并行多路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
10
作者 杨鹏毅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89,共5页
【目的】为了解决现有电光调制器体积大、集成度低和带宽小等技术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并行多路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设计原理并分析了微波光传输链路增益和噪声系数指标。【方法】文章通过Lumeric... 【目的】为了解决现有电光调制器体积大、集成度低和带宽小等技术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并行多路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设计原理并分析了微波光传输链路增益和噪声系数指标。【方法】文章通过Lumerical Interconnect光学仿真软件,给出了微波光传输链路的仿真模型,分析研究了调制器半波电压对链路增益和噪声系数指标的影响,并对40 GHz 4路集成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核心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文章设计的4路集成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插入损耗、半波电压、3 dB带宽和产品尺寸分别为4.5 dB、3.5 V、40 GHz和30 mm×20 mm×10 mm。使用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微波光传输链路噪声系数约为30 dB。【结论】文章所提4路集成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比传统铌酸锂电光调制器性能更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铌酸锂 电光调制器 并行多路 微波光传输 微波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激变换器中电流尖峰产生的机理与解决措施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毅 於灵 金阳 《电子设计工程》 2021年第21期173-178,共6页
基于减小DC/DC变换器中电流取样信号前端电流尖峰的幅度和宽度,保证电流环闭环控制稳定性的目的,以反激变换器为例,通过分析主电路的工作状态,剖析了电流尖峰产生的机理,揭示了与电流尖峰幅度和宽度有关的吸收电路参数和器件参数,通过... 基于减小DC/DC变换器中电流取样信号前端电流尖峰的幅度和宽度,保证电流环闭环控制稳定性的目的,以反激变换器为例,通过分析主电路的工作状态,剖析了电流尖峰产生的机理,揭示了与电流尖峰幅度和宽度有关的吸收电路参数和器件参数,通过仿真设计一款反激变换器,给出工程设计吸收电路参数、整流管参数和RC滤波参数的方法。在产品设计中,应用该方法,可以获得干净的电流斜坡信号,实现电流环闭环电路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激变换器 电流环 电流尖峰 吸收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集成技术代际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雨生 施静 陈承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8-450,共13页
混合集成技术是一种将零级封装直接组装封装为1~3级封装模块或系统,以满足航空、航天、电子及武器装备对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可靠性高、频率宽、精密度高、稳定性好需求的高端封装技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混合集成技术... 混合集成技术是一种将零级封装直接组装封装为1~3级封装模块或系统,以满足航空、航天、电子及武器装备对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可靠性高、频率宽、精密度高、稳定性好需求的高端封装技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混合集成技术历经了从厚薄膜组装到多芯片组件(MCM)、系统级封装(SiP)、微系统集成等阶段。它始终专注于微观器件与宏观器件的联结,是一种融合设计、材料、工艺、工程、实验的多学科持续创新技术;文中通过分析研究不同时期混合集成技术的工艺特征、技术要点和典型产品,归纳与总结首次提出混合集成技术代际划分,同时根据不同代际的技术特征与趋势,对下一代混合集成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集成电路 混合集成技术 厚薄膜工艺 微系统 代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集成技术代际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雨生 施静 陈承 《电子技术应用》 2021年第4期36-45,共10页
混合集成技术是一种将零级封装直接组装封装为1~3级封装模块或系统,以满足航空、航天、电子及武器装备对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可靠性高、频率宽、精密度高、稳定性好需求的高端封装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混合集成技术历经... 混合集成技术是一种将零级封装直接组装封装为1~3级封装模块或系统,以满足航空、航天、电子及武器装备对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可靠性高、频率宽、精密度高、稳定性好需求的高端封装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混合集成技术历经了从厚薄膜组装到多芯片组件(MCM)、系统级封装(SiP)、微系统集成等阶段。它始终专注于微观器件与宏观器件的联结,是一种融合设计、材料、工艺、工程、实验的多学科持续创新技术。通过分析研究不同时期混合集成技术的工艺特征、技术要点和典型产品,通过归纳与总结首次提出混合集成技术代际划分,同时根据不同代际的技术特征与趋势,对下一代混合集成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集成电路 混合集成技术 厚薄膜工艺 微系统 代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CC封装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建辉 丁小聪 《电子与封装》 2022年第3期41-54,共14页
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LTCC)封装能将不同种类的芯片等元器件组装集成于同一封装体内以实现系统的某些功能,是实现系统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和高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总结了LTCC基板所采用的封装方式,阐述... 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LTCC)封装能将不同种类的芯片等元器件组装集成于同一封装体内以实现系统的某些功能,是实现系统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和高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总结了LTCC基板所采用的封装方式,阐述了LTCC基板的金属外壳封装、针栅阵列(Pin Grid Array,PGA)封装、焊球阵列(Ball Grid Array,BGA)封装、穿墙无引脚封装、四面引脚扁平(Quad Flat Package,QFP)封装、无引脚片式载体(Leadless Chip Carrier,LCC)封装和三维多芯片模块(Three-Dimensional Multichip Module,3D-MCM)封装技术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分析了LTCC基板不同类型封装中影响封装气密性和可靠性的一些关键技术因素,并对LTCC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CC 陶瓷封装 一体化封装 三维多芯片模块 系统级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CC厚膜电阻尺寸效应研究
15
作者 李建辉 沐方清 吴建利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8-403,共6页
厚膜电阻的阻值与膜层厚度密切相关。文中研究了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LTCC)厚膜电阻尺寸对印制电阻膜厚和阻值的影响。结果显示,用同一印刷网版、同一方阻标称值浆料印制电阻时,不同尺寸的电阻得到不同的膜厚... 厚膜电阻的阻值与膜层厚度密切相关。文中研究了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LTCC)厚膜电阻尺寸对印制电阻膜厚和阻值的影响。结果显示,用同一印刷网版、同一方阻标称值浆料印制电阻时,不同尺寸的电阻得到不同的膜厚和实际方阻值。电阻尺寸越小,所印制电阻越厚,电阻方阻越小;电阻尺寸越大,电阻方阻越大,但方阻增大趋势减慢。对电阻尺寸影响印制膜层厚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电阻的端头电极和网版乳胶层对不同尺寸电阻的印制膜厚有不同的影响。对于不同尺寸的厚膜电阻,其干膜厚度与方阻的乘积为具有较小标准偏差的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CC 印制 厚膜电阻 膜厚 方阻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CC封装散热通孔的仿真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俊永 《电子与封装》 2023年第11期62-67,共6页
低温共烧陶瓷(LTCC)封装散热通孔设计是集成电路封装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某CLCC40型LTCC外壳为例,使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几种不同的散热通孔设计进行3D建模和稳态热仿真。通过对比芯片结到外壳的热阻仿真结果,得到了散热通孔的优化设... 低温共烧陶瓷(LTCC)封装散热通孔设计是集成电路封装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某CLCC40型LTCC外壳为例,使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几种不同的散热通孔设计进行3D建模和稳态热仿真。通过对比芯片结到外壳的热阻仿真结果,得到了散热通孔的优化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设计的LTCC外壳的散热效果优于质量分数为92%的氧化铝陶瓷外壳,但略差于氮化铝陶瓷外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 陶瓷封装 散热通孔 热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航用轴角转换器技术发展综述
17
作者 高群 潘美珍 +2 位作者 余桂周 任远杰 孙玉彤 《电子产品世界》 2022年第7期94-97,共4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轴角转换器的技术发展和工程应用现状,阐述了中国电科四十三所目前此类宇航用器件的设计方法、技术特征和已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以及此类器件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应用情况。同时,为满足未来航天器发展需求,重点分析了宇航...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轴角转换器的技术发展和工程应用现状,阐述了中国电科四十三所目前此类宇航用器件的设计方法、技术特征和已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以及此类器件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应用情况。同时,为满足未来航天器发展需求,重点分析了宇航用轴角转换器在芯片自主保障能力、抗辐照加固设计、集成封装设计等方面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措施,为航天控制系统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宇航级轴角转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航用 轴角转换器 高精度 高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通道抗干扰GNSS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建政 李莉 +2 位作者 侯杨 裴山会 曾敏慧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6-503,共8页
针对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普遍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弱的突出问题,研制了一款七通道抗干扰GNSS接收机,通过利用多模组合导航抗干扰技术及级联/组合空域、时域与频域等多重抗干扰技术来应对复杂电... 针对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普遍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弱的突出问题,研制了一款七通道抗干扰GNSS接收机,通过利用多模组合导航抗干扰技术及级联/组合空域、时域与频域等多重抗干扰技术来应对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的需求。重点介绍了抗干扰GNSS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方法,通过数理推导给出了产品设计需求与整个射频前端及各级电路的设计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提供了在已知设计需求的条件下进行产品正向设计的设计准则与方法。通过产品投产和测试,测试结果与设计需求吻合,从而验证了该套设计方法有效可行,同时该套准则与方法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与同类产品比较以及整机试验表明,该产品的抗干扰能力(主要体现为最大可承受干信比)较同类产品提升20 dB以上,证明产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接收机 抗干扰 射频前端 七通道 带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可调幅值逆变器设计
19
作者 高群 任元杰 +2 位作者 潘美珍 高旺 王子元 《电子质量》 2022年第4期141-147,共7页
该文基于ds PIC33EV型数字信号控制器技术,进行了频率400 Hz、输出电压在幅值15 V~115 V连续可调的逆变器设计。通过控制器生成SPWM波,经过驱动器驱动单相逆变全桥,再通过LC滤波得到正弦波输出;对输入模拟控制量进行采集,通过改变调制... 该文基于ds PIC33EV型数字信号控制器技术,进行了频率400 Hz、输出电压在幅值15 V~115 V连续可调的逆变器设计。通过控制器生成SPWM波,经过驱动器驱动单相逆变全桥,再通过LC滤波得到正弦波输出;对输入模拟控制量进行采集,通过改变调制比来调节输出电压。该文利用较高的载波频率降低输出波形畸变率;设计了离线开关时间表,提高了硬件工作效率和调制准确性;采用滤波算法去除窄的驱动脉冲,提高了电路工作的可靠程度。仿真验证了SPWM算法是有效的。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逆变器能够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 PIC33EV 数字逆变器 中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大功率厚膜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设计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东辉 袁宝山 +1 位作者 蔡可红 黄煜炜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9-437,共9页
现有厚膜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仅为150 W,针对输出功率无法满足工程使用需求的问题,开展大功率厚膜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技术研究。采用带次级同步整流的移相全桥拓扑结构,详细阐述了反馈控制电路、磁隔离驱动电路、同步整... 现有厚膜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仅为150 W,针对输出功率无法满足工程使用需求的问题,开展大功率厚膜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技术研究。采用带次级同步整流的移相全桥拓扑结构,详细阐述了反馈控制电路、磁隔离驱动电路、同步整流控制电路等设计关键点的实现方式。研制了一款500 W厚膜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试验样机,将厚膜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的最大输出功率由150 W提升至500 W,最高功率密度由100 W/in^(3)提升至167 W/in^(3),试验结果验证了整体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膜混合集成 DC/DC变换器 移相全桥 同步整流 磁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