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清 吴玉霄 崔立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20-1526,共7页
背景2型糖尿病(T2DM)作为一种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肌少-骨质疏松症(OS)的关键危险因素,OS可显著影响T2DM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深入研究OS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我国T2DM患者OS的预防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背景2型糖尿病(T2DM)作为一种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肌少-骨质疏松症(OS)的关键危险因素,OS可显著影响T2DM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深入研究OS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我国T2DM患者OS的预防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系统评价我国T2DM患者OS的患病率。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ochrane Library、Pub Med、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数据库中有关中国T2DM患者OS患病率的研究,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4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调查时间、地区;OS患病率;诊断标准、测评工具;文献质量评价信息等;利用美国卫生保健治疗和研究机构(AHRQ)评估文章质量。使用Stata15.0软件对OS的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横断面研究,包含T2DM患者3724例,其中OS患者623例。Meta分析显示:我国T2DM患者OS的患病率为21%(95%CI=15%~26%)。亚组分析显示:2020年及以后的患病率(25%)高于2020年前(19%);老年组患病率(27%)高于中老年组(13%);以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为诊断标准的患病率(23%)高于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2)(14%);生物电阻抗测量分析(BIA)检出率(22%)高于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17%);男性患病率(38%)高于女性(36%);平均T2DM病程≤10年的患病率(25%)高于病程>10年(20%);西部地区(27%)高于中部地区(18%)、东部地区(16%)(P<0.05)。Meta回归显示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异质性来源。结论现有证据显示,我国T2DM患者OS的患病率较高,且在不同的调查时间、年龄段、诊断标准、评估工具、性别、T2DM病程及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加强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干预管理,以期有效预防和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糖尿病 2型 患病率 中国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才均 朴美花 +3 位作者 黄媛 吴政燮 金星 李光一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3-163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生发展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8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合并ACLF的患者情况和随访6个月新发ACLF事...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生发展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8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合并ACLF的患者情况和随访6个月新发ACLF事件。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血清I-FABP水平。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性分析采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两变量间相关性。多变量Cox回归法分析随访期间新发ACLF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组间ACLF发生情况,并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估I-FABP对ACLF发生、发展的预测性能。结果入组168例患者中43例合并ACLF,125例无ACLF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新发ACLF19例。纳入时合并ACLF患者的I-FABP水平高于无ACLF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59,P<0.001)。新发ACLF患者的I-FAB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ACLF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4,P<0.001)。I-FABP随ACLF分级增加而升高(H=17.385,P<0.001,P趋势<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FABP与随访期间新发ACLF独立相关(HR=2.138,95%CI:1.297~3.525,P=0.003),且I-FABP三分位数显示出良好的区分能力(χ^(2)=12.16,P<0.001)。ROC曲线显示I-FABP对ACLF发生和发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95%CI:0.791~0.903)和0.747(95%CI:0.661~0.82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7µg/L和1.86µg/L。结论I-FABP是预测ACLF发生和发展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临床识别高危患者,改善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正虎 王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92例,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9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颈动脉支架,手术成...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92例,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9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颈动脉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窄率〈10%;共有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4.1%),其中术后发生视力下降2例,经提高血压、扩张微循环、营养神经治疗后好转;造影剂过敏反应1例,给予吸氧、补液处理后症状消失;消化道出血2例,给予禁食水,补液及应用抑制胃酸和止血药物等对症处理,出血均得到控制;颈动脉窦综合征5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3例,其中颅内出血2例,行开颅手术治疗后死亡1例、植物人1例,另外1例出现头痛,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详细的病史采集及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掌握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可以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视觉障碍 胃肠出血 颅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尿失禁患者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建华 金锦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6期7-8,共2页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提高男性尿失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和寻找证据,对证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最终选择采用保鲜袋接尿法对男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64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尿成功率为97.8%;患者会阴部皮肤...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提高男性尿失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和寻找证据,对证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最终选择采用保鲜袋接尿法对男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64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尿成功率为97.8%;患者会阴部皮肤均清洁、干燥,阴茎黏膜均无红肿和破溃;尿液细菌培养阳性3例(4.7%);患者及家属反馈的满意度为100%。结论保鲜袋应用于男性尿失禁既可以避免由于侵入性操作不当而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又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鲜袋 男性 尿失禁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提取物抗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光燮 张红英 王文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6-806,共1页
关键词 实验性心律失常 马齿苋提取物 大鼠 去甲肾上腺素 现代医学研究 常用中药 清热解毒 抗菌消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肝囊性占位病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4018-401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开窗术治疗肝囊性占位病变的临床疗效,为肝囊性占位病变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月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7例肝囊性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2~135min,平均(69.5±4.5)mi... 目的探讨腹腔镜开窗术治疗肝囊性占位病变的临床疗效,为肝囊性占位病变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月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7例肝囊性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2~135min,平均(69.5±4.5)min。中转开腹4例,中转开腹率为4.47%。住院时间4~21d,平均(9.5±2.5)d。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定期复查,1例4个月后复发,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腹腔镜治疗肝囊性占位病变有操作简便、恢复快、复发少等优点,可作为肝囊性占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囊性纤维化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神经瘤合并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朴美慈 全雄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7-578,共2页
目的探讨阑尾神经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9月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行恶性肿瘤根治术合并切除阑尾患者383例及行单纯阑尾切除术患者2 515例,镜下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比... 目的探讨阑尾神经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9月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行恶性肿瘤根治术合并切除阑尾患者383例及行单纯阑尾切除术患者2 515例,镜下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恶性肿瘤合并阑尾神经瘤67例,占17.5%,其中女性患者44例,占11.5%,男性患者23例,占6.0%。行单纯阑尾切除术患者2 515例,其中阑尾神经瘤51例,占2.02%,其中女性患者42例,占1.67%,男性患者9例,占0.36%。结论阑尾神经瘤合并恶性肿瘤时其发病率远大于单纯阑尾切除术中阑尾神经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神经瘤 恶性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导化疗的护理体会
8
作者 狄燕玲 吕延平 +1 位作者 金霞 姚春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15-216,共2页
  为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结核病人归口管理,以实现积极发现和治愈肺结核病人,特别是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达到降低患病率,控制传染源,减少死亡和发病为目的,就我所近几年对住院病人督导化疗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LR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士鹏 刘颖 +3 位作者 王馨悦 杨洋 全吉淑 林贞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4-71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原发于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患者预后差。重组人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isozymes R/L,PKLR)属于丙酮酸激酶家族,哺乳动物丙酮酸激酶同工酶有4种:L、R、M1和M2,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原发于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患者预后差。重组人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isozymes R/L,PKLR)属于丙酮酸激酶家族,哺乳动物丙酮酸激酶同工酶有4种:L、R、M1和M2,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经有研究发现,PKLR会促进乳腺癌的转移。探究PKLR蛋白在胰腺癌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分析PKLR对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KLR蛋白在胰腺癌细胞中的定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PKLR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阴性表达率、阳性表达率和强阳性表达率,并分析PKLR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运用小干扰RNA转染技术敲减PKLR表达观察其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噻唑蓝实验检测敲低PKLR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敲减PKLR后BxPC-3和MIA PaCa-2细胞菌落形成数量的变化;应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PKLR对胰腺癌细胞横向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PKLR对胰腺癌细胞纵向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KLR对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相关标志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KLR荧光信号定位于BxPC-3和MIA PaCa-2胰腺癌细胞的细胞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PKLR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5.2%)和强阳性表达率(48.6%)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14.3%和7.1%)(P<0.01);且其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小干扰RNA转染技术敲减PKLR表达后,PKLR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MTT结果显示,敲减PKLR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平板克隆实验发现,敲减PKLR可显著减少BxPC-3和MIA PaCa-2细胞的集落形成数量;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发现敲减PKLR后胰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检测PKLR对EMT标志物的影响发现,下调PKLR表达可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并上调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P<0.05)。结论:PKLR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促癌角色,我们将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PKLR 增殖 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酯苷A通过p38 MAPK/NF-κB信号抑制哮喘气道炎症 被引量:28
10
作者 林星 李俊峰 +2 位作者 车楠 李良昌 李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971-2974,2979,共5页
目的:观察连翘酯苷A(FSA)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CON组、OVA组、FSA 15组、FSA 30组和DEX组,每组8只。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并给予相应剂量的FSA处理。... 目的:观察连翘酯苷A(FSA)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CON组、OVA组、FSA 15组、FSA 30组和DEX组,每组8只。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并给予相应剂量的FSA处理。最后一次OVA激发24 h后,处死小鼠,取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双肺。Diff-Quik染色检测小鼠BALF中各类炎症细胞数量,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FSA对小鼠BALF及肺组织中IL-4、IL-5、IL-13和IFN-γ水平的影响。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p-p38 MAPK及NF-κB p65的表达情况。结果:FSA处理可显著改善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气道黏液过量分泌及胶原沉积,FSA处理也可减少哮喘小鼠BALF中各炎症细胞及总炎症细胞数量,降低哮喘小鼠BALF及肺组织中IL-4、IL-5、IL-13水平并增加IFN-γ水平;同时FSA可抑制p38 MAPK的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活化。结论:FSA可抑制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连翘酯苷A 气道炎症 TH1/TH2 p38 MAPK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