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垄技术“活土增粮提质保水减灾降碳及高效”促进农业发展
1
作者 韦本辉 周灵芝 +6 位作者 周佳 申章佑 韦元波 李艳英 劳承英 黄渝岚 张宪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8期102-105,108,共5页
世界首创的农耕新技术——粉垄技术,通过特殊耕具深垦活土提升耕地生产力和改良盐碱地释放农业巨大新质生产力,实现10%~50%粮食增产,同时叠加提质、保水、减灾、降碳和省工、高效新效应,被袁隆平誉为“农耕革命”。新发明的粉垄耕具用... 世界首创的农耕新技术——粉垄技术,通过特殊耕具深垦活土提升耕地生产力和改良盐碱地释放农业巨大新质生产力,实现10%~50%粮食增产,同时叠加提质、保水、减灾、降碳和省工、高效新效应,被袁隆平誉为“农耕革命”。新发明的粉垄耕具用于系列智能化粉垄整机实现高效耕作,替代“现行农业”传统耕作模式,可活化各种宜耕土地资源和进入粉垄耕作与高效种植快速推广新时代,极大增加耕地来源和提高农业生产率,解决目前耕地与水资源短缺、农业与民生及健康的深层次问题;实现土、水、气、温、光等“五大资源”再度倍数增用,提出和阐明“粉垄定律”等粉垄技术新理论;“粉垄农业”高低纬度和高原地区均适应而可全球通用,引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而引发千年农业之大变局。若中国实施耕地10亿亩和盐碱地5亿亩改造可新增生产能力7亿亩,增产粮食将可多养活几亿人口,年增贮天然降水2000亿m3,降碳数量巨大,扩筑中国发展之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和盐碱地改良 增粮保水减灾降碳 智能粉垄整机 粉垄技术 农业科技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GGE双标图分析广西旱藕品种产量稳定性和试点代表性 被引量:2
2
作者 何虎翼 杨鑫 +3 位作者 谭冠宁 何新民 唐洲萍 李丽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0-204,共5页
为了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旱藕新品种,用GGE双标图分析了5个旱藕品种在广西4个不同海拔区域的产量稳定性和试点代表性。结果表明,兴芋3号属高产稳产型;兴芋2号稳定性好,产量较高;田林旱藕产量最低,稳定性较差;马山旱藕产量较高,但稳定性... 为了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旱藕新品种,用GGE双标图分析了5个旱藕品种在广西4个不同海拔区域的产量稳定性和试点代表性。结果表明,兴芋3号属高产稳产型;兴芋2号稳定性好,产量较高;田林旱藕产量最低,稳定性较差;马山旱藕产量较高,但稳定性差。从品种对试点的特殊适应性分析,兴芋3号特殊适应性最广。从产量水平来看,兴芋3号表现较好,其次为兴芋2号,可加大力度推广。田林县和大化县试点区分能力强,都安县试点代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E双标图 旱藕品种 产量稳定性 试点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间作套种西瓜高产高效栽培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陆柳英 陈仲南 +3 位作者 梁华源 谢向誉 曾文丹 严华兵 《农学学报》 2016年第11期42-46,共5页
为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木薯种植比较经济效益,2012—2015年在广西桂平开展了木薯间作套种西瓜高产高效栽培试验及示范。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木薯间作套种西瓜栽培技术,分析了2014—2015年木薯间作套种西瓜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表明,... 为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木薯种植比较经济效益,2012—2015年在广西桂平开展了木薯间作套种西瓜高产高效栽培试验及示范。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木薯间作套种西瓜栽培技术,分析了2014—2015年木薯间作套种西瓜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示范基地采用木薯间作套种西瓜栽培模式大约比纯种木薯增收110.1%,比纯种西瓜增收90.8%;辐射区间作套种大约比纯种木薯增收129.0%,比纯种西瓜增收77.5%。研究结果为木薯间作套种规范化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西瓜 间作套种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专用型花生新品种桂花27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翠球 韩柱强 +3 位作者 钟瑞春 唐荣华 李忠 贺梁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264-10264,10286,共2页
桂花27(原编号026/7)是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粤油99作母本、天府10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7年连续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具有荚果均匀、果形美观、蛋白质含量高、抗病性强等特点。2002~2003年2年品种比较试验,平均... 桂花27(原编号026/7)是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粤油99作母本、天府10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7年连续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具有荚果均匀、果形美观、蛋白质含量高、抗病性强等特点。2002~2003年2年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4609.5 kg/hm2,比对照种桂花17(平均产量3 477.0 kg/hm2)增产1 132.5 kg/hm2,居第1位;2004~2005年参加广西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平均产量4 245.0 kg/hm2,比对照种桂花17(3 817.5 kg/hm2)增产427.5 kg/hm2,增产率11.2%。该品种于2006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选育 试验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保育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东亮 钟楚 +3 位作者 简少芬 李林轩 韦坤华 缪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3期395-402,共8页
八角莲以根茎入药,能够清热解毒、祛瘀消肿、化痰散结,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各种内部和外部致濒因子的共同作用加重了八角莲的濒危程度,须通过人工保育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分析八角莲资源现状、濒危成因、就地保护和迁地... 八角莲以根茎入药,能够清热解毒、祛瘀消肿、化痰散结,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各种内部和外部致濒因子的共同作用加重了八角莲的濒危程度,须通过人工保育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分析八角莲资源现状、濒危成因、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野生原种适生环境及濒危原因提出八角莲回归保育策略,旨在为其回归保育实践、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 种质资源 就地保育 迁地保育 回归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种质资源的研究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尚小红 曹升 +4 位作者 严华兵 谢向誉 肖亮 曾文丹 陆柳英 《农学学报》 2020年第4期65-70,共6页
笔者归纳了葛的本草考证、成分及功效、种质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品种选育、栽培繁育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葛根产业的健康发展,需依靠政府及科研部门重视、加强资源利用及新品种选育、建立葛根淀粉和葛根素... 笔者归纳了葛的本草考证、成分及功效、种质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品种选育、栽培繁育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葛根产业的健康发展,需依靠政府及科研部门重视、加强资源利用及新品种选育、建立葛根淀粉和葛根素同时提取工艺、加强葛根素药用价值及相关产品开发、建立葛相关标准、加强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从而促进葛产业的健康化、系统化及规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种质资源 成分 功效 种类 分布 栽培繁育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夏大豆引种至华南地区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晟涵 韦清源 +5 位作者 汤复跃 陈文杰 周勋波 陈渊 郭小红 梁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1-500,共10页
为明确黄淮海夏大豆北种南引至华南地区的适应性,也为育成适合在华南地区的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奠定基础,以黄淮海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育成的28个代表性夏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春播和夏播的方式,调查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在广西南宁种植的生育... 为明确黄淮海夏大豆北种南引至华南地区的适应性,也为育成适合在华南地区的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奠定基础,以黄淮海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育成的28个代表性夏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春播和夏播的方式,调查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在广西南宁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结果表明,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在南宁种植时,开花早于华南地区春大豆,但不同来源品种间生育期无显著差异。与华南地区对照品种相比,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的株高和底荚高度偏矮,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少,节间短,抗倒能力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低,百粒重较大;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但最终产量偏低。不同播期类型相比,品种夏播生育期较春播显著缩短,且提前开花;株高、主茎节数、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均降低,但黄淮海夏大豆品种较华南地区春大豆下降幅度更大;同时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降低。黄淮海不同区域夏大豆品种在南宁种植的产量结果表明,从北至南呈增加趋势,且南部品种在春播时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因此认为,黄淮海夏大豆可在华南地区春播;培育品种宜重点选育光温反应钝感、营养生长期长的品种,同时要增强耐高温耐高湿特性,提高品种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黄淮海 引种 生育期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木薯的营养价值及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颖 张雅媛 +3 位作者 尚小红 曾文丹 严华兵 谢向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22-24,共3页
食用木薯具有较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且具有独特的风味,因而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木薯块根、茎叶中营养因子(包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β胡萝卜素、矿物质、纤维素、糖类、脂肪)、抗营养因子及生理保... 食用木薯具有较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且具有独特的风味,因而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木薯块根、茎叶中营养因子(包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β胡萝卜素、矿物质、纤维素、糖类、脂肪)、抗营养因子及生理保健功效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木薯 营养成分 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食用木薯品种(系)薯片加工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颖 陆柳英 +4 位作者 曹升 尚小红 陈颖慧 肖亮 严华兵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了解不同食用木薯品种(系)炸薯片在品质上的差异,探讨其影响因子,筛选适宜加工薯片的木薯品种(系),以12个优良食用木薯品种(系)为材料进行炸片加工,对薯片进行感官评价及薯片含水率、质构等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与鲜薯营养品质的... 为了解不同食用木薯品种(系)炸薯片在品质上的差异,探讨其影响因子,筛选适宜加工薯片的木薯品种(系),以12个优良食用木薯品种(系)为材料进行炸片加工,对薯片进行感官评价及薯片含水率、质构等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与鲜薯营养品质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K-10感官评价值、内聚性和弹性值最高,SC9和M33硬度较大,咀嚼性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发现,木薯薯片感官组织状态、色泽与鲜薯支链淀粉含量分别呈显著相关(P<0.05)和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74、0.795。主成分分析获得了4个主成分,解析贡献率分别为34.325%、23.627%、16.900%、13.205%,品系NK-10综合评分最高,为0.875,其次是M9的0.565、ST的0.401。该研究表明木薯品种(系)NK-10、M9、ST适宜用于炸片加工。薯片口感、风味、含水率、咀嚼性、色泽和组织状态可作为其品质鉴定的重要指标,且木薯炸薯片的组织状态和色泽受到鲜薯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木薯 木薯薯片 质构 感官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方葛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尚小红 严华兵 +4 位作者 曹升 肖亮 王艳 欧昆鹏 晋玲 《中国食品工业》 2019年第7期74-79,共6页
为了解广西地方葛根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以SCoT分子标记对44份广西葛根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5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223个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有194条,平均每条引物获得7.76... 为了解广西地方葛根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以SCoT分子标记对44份广西葛根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5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223个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有194条,平均每条引物获得7.76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86.99%。聚类分析表明,44份葛根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87~0.982之间。在系数0.65处,44份葛根分为两大类,37号材料单独成为一类;在系数为0.74处,可聚为六类。综上所述,SCoT分子标记适用于葛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结果为广西葛根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广西地方品种 SCoT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花生”筑起“甜蜜”致富路
11
作者 覃夏燕 贺梁琼 严华兵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第7期36-37,共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区域,全国有60%的糖产量来自于广西。广西有56个县、近2000万名农民从事甘蔗种植,占广西农业总人口数的一半,有21个县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糖业税收,在49个贫困县中有36个县靠种植糖料甘蔗解决温饱...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区域,全国有60%的糖产量来自于广西。广西有56个县、近2000万名农民从事甘蔗种植,占广西农业总人口数的一半,有21个县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糖业税收,在49个贫困县中有36个县靠种植糖料甘蔗解决温饱问题。近年来,广西甘蔗生产种植面积一直在一定区间内波动并逐步趋于稳定。但是甘蔗的产量自2007年始有一些波动,种植效益偏低、作物争地矛盾突出等问题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收入 广西农业 制糖业 甘蔗种植 广西甘蔗 糖产量 种植效益 温饱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科技为木薯产业赋能
12
作者 覃夏燕 严华兵 曹升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第7期38-39,共2页
木薯是三大薯类作物之一,全球第六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木薯最主要的种植和加工省区,种植面积达300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经作所”)早... 木薯是三大薯类作物之一,全球第六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木薯最主要的种植和加工省区,种植面积达300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经作所”)早在1983年就开始从事木薯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资源收集利用、生物技术育种、健康种苗生产、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育种 经作所 能源作物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木薯产业 农业科学院 健康种苗 薯类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花生间作对根系生理及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邱江梅 吴海宁 +8 位作者 黄志鹏 贺梁琼 李忠 钟瑞春 韩柱强 蒋菁 黎冰 唐秀梅 唐荣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896,共8页
为探明甘蔗/花生间作对根系生理及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本文设置了甘蔗单作、花生单作、甘蔗/花生间作模式,系统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根系浸提物和根际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间作甘蔗根系分泌的总氨基酸及根... 为探明甘蔗/花生间作对根系生理及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本文设置了甘蔗单作、花生单作、甘蔗/花生间作模式,系统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根系浸提物和根际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间作甘蔗根系分泌的总氨基酸及根系浸提液中的总糖显著高于单作,间作花生根系分泌的总糖显著高于单作。间作甘蔗根际土壤的碱解氮(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AN)、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和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显著高于单作甘蔗,间作种植显著降低了花生根际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和pH。间作和单作甘蔗的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差异不显著,间作花生的过氧化氢酶显著高于单作花生。根系分泌的酚酸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总糖与蔗糖酶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根系浸提液中的有机酸与pH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与SOM呈显著负相关、与AK呈极显著负相关。脲酶与AK呈显著负相关,蔗糖酶与SOM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甘蔗/花生间作主要影响根系分泌氨基酸、总糖和酚酸的代谢活动,且可显著提高甘蔗的土壤有效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系统 根系分泌物 根系浸提物 土壤养分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盐胁迫下番茄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华 任晴雯 +5 位作者 王熙予 李珍妮 唐秀梅 蒋丽慧 刘鹏 邢承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75-2084,共10页
为探索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盐胁迫下番茄生长的影响,建立最优番茄-AMF共生耦合体系,改良设施番茄次生盐渍化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广泛种植的中蔬4号番茄为试验材料,以4种AMF中初筛出的地表多样孢囊霉(D.v)和幼套近明球囊霉(C... 为探索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盐胁迫下番茄生长的影响,建立最优番茄-AMF共生耦合体系,改良设施番茄次生盐渍化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广泛种植的中蔬4号番茄为试验材料,以4种AMF中初筛出的地表多样孢囊霉(D.v)和幼套近明球囊霉(C.e)为接种菌剂进行土培试验,测定不同浓度盐胁迫下两种AMF对番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参数及氮磷吸收等的影响,探究两种菌剂对番茄盐害效应的缓解作用,筛选出缓解效果最佳的菌剂。结果发现,D.v和C.e两种优势菌剂均具有较高的侵染率和侵染密度,明显减轻了盐逆境对番茄的伤害。盐害指数表明,未接菌组植株的盐害指数显著高于接菌组,D.v组最低,仅为35.63%。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AMF定殖可使MDA含量增幅减缓,叶片Pro含量显著下降,最大降幅可达60.66%。接菌处理能显著提高植物光合能力,盐处理下接种D.v、C.e后,番茄F_(o)降幅分别高达18.29%、8.94%,F_(v)/F_(m)最高增长率为7.48%、5.58%,P_(n)、G_(s)增幅最大可达49.12%、35.44%。接种AMF显著增强了宿主抗盐性,D.v处理后植物的SOD、POD和CAT活性达到最大增长率,分别为37.09%、95.60%、32.71%。对番茄植株各部分氮、磷营养状况的分析结果显示,D.v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全氮、全磷含量比未接菌组分别增加了18.79%、14.81%,而C.e分别为5.49%、8.11%,地下部趋势与地上部相同。据此,从4种AMF中初筛得到的D.v和C.e均能提高番茄对盐逆境的适应性,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害效应,其中D.v为最佳促生菌种,可适用于番茄的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番茄 盐胁迫 抗氧化保护酶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水分散粒剂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森林 王丹媚 +7 位作者 唐秀梅 陈瑞 杨蓉 徐月妹 金璐懿 任晴雯 刘鹏 罗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9-1018,共10页
为提高木霉水分散粒剂的产量,并探明木霉水分散粒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对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哈茨木霉33104水分散粒剂中助剂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炭黑0.5%、磷酸钾4%、羧甲基纤维素5%、可... 为提高木霉水分散粒剂的产量,并探明木霉水分散粒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对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哈茨木霉33104水分散粒剂中助剂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炭黑0.5%、磷酸钾4%、羧甲基纤维素5%、可溶性淀粉5%、硅藻土5%和木质素磺酸钠5%。深绿木霉33804水分散粒剂中助剂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炭黑0.4%、羧甲基纤维素钠5%、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5%、可溶性淀粉4%、高岭土3%和木质素磺酸钠5%。以黄瓜品种津研4号为试验材料,探究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对感染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黄瓜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仅接种病原菌的处理组作为对照,2种木霉菌与黄瓜枯萎病原菌同时接种或单一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可以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2种木霉水分散粒剂与黄瓜枯萎病菌共同接种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治理黄瓜枯萎病的目的,其中,深绿木霉的防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木霉菌 水分散粒剂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蔗豆间作复合群体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汤复跃 梁江 +2 位作者 陈文杰 韦清渊 陈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7期27-29,共3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蔗豆间作复合群体,促进蔗豆生长、获得蔗豆丰产、增加农民收入,为蔗豆间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甘蔗行距,副因素为大豆行数,调查了蔗豆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蔗豆间作复合群体,促进蔗豆生长、获得蔗豆丰产、增加农民收入,为蔗豆间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甘蔗行距,副因素为大豆行数,调查了蔗豆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SAS统计分析,研究蔗豆间作复合群体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蔗豆间作复合群体不仅提高了蔗豆产量,还提高了甘蔗田间锤度,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当甘蔗行距1.2 m、行间间作2行大豆时,甘蔗产量和田间锤度最高,分别为110.13 t/hm2和19.94,蔗豆间作复合群体综合效益最高为34 190.4元/hm2。[结论]甘蔗行距1.2 m、行间间作2行大豆间作复合群体在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综合效益方面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群体 间作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间作套种穿心莲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陆柳英 李灿荣 +2 位作者 曾文丹 谢向誉 严华兵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11-13,27,共4页
木薯作为全球重要的薯类作物,既是热带地区粮食安全的保障,也是重要的淀粉工业原料。为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木薯种植比较经济效益,根据我区木薯间作套种中药材穿心莲在平南县的种植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木薯间作套种穿心莲栽... 木薯作为全球重要的薯类作物,既是热带地区粮食安全的保障,也是重要的淀粉工业原料。为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木薯种植比较经济效益,根据我区木薯间作套种中药材穿心莲在平南县的种植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木薯间作套种穿心莲栽培技术,为木薯间作套种规范化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穿心莲 间作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间作花生对不同耕层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唐秀梅 蒙秀珍 +9 位作者 蒋菁 黄志鹏 吴海宁 刘菁 贺梁琼 熊发前 钟瑞春 韩柱强 何龙飞 唐荣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3-722,共10页
甘蔗间作花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高效种植模式。本文研究了甘蔗/花生间作不同耕层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作而言,0~20 cm间作花生土壤有效氮、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含量、真菌、放线菌数量、蛋白酶... 甘蔗间作花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高效种植模式。本文研究了甘蔗/花生间作不同耕层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作而言,0~20 cm间作花生土壤有效氮、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含量、真菌、放线菌数量、蛋白酶活性及间作甘蔗土壤细菌、放线菌、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增加;20~40 cm间作甘蔗土壤全磷、全钾、蛋白酶活性及间作花生土壤放线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40~60 cm间作花生土壤真菌、蔗糖酶、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相反,间作甘蔗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甘蔗处理;间作土壤有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间作土壤有效养分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微生物量氮及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甘蔗花生间作条件下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生 间作 耕层土壤 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系)马铃薯挥发性风味物质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国敏 覃维治 +4 位作者 韦荣昌 易若兰 廖玉娇 郑虚 车江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4-292,共9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系)马铃薯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蒸制35 min熟化的普通马铃薯品种(系)桂农薯1号、费乌瑞它、品系25号和46号以及特色品种桂彩薯1号5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和分离鉴定... 为探究不同品种(系)马铃薯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蒸制35 min熟化的普通马铃薯品种(系)桂农薯1号、费乌瑞它、品系25号和46号以及特色品种桂彩薯1号5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和分离鉴定,并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风味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桂农薯1号和46号的检出物质种类最多,有32种,费乌瑞它27种,25号17种,均表现为醛类物质种类最多,占总检出物比例也最高,桂彩薯1号检出物质有21种,其中,烃类物质种类最多,酯类物质占总检出物比例最高,醛类其次;46号的关键性风味物质(ROAV≥1)种类最多,达18种,桂农薯1号和费乌瑞它有14种,桂彩薯1号和25号只有6种,5个马铃薯品种(系)共同的关键性香气物质有4种,为正辛醛、壬醛、正癸醛、2-戊基呋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评价体系可由两个主成分来表征,不同马铃薯品种风味品质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46号、桂农薯1号、费乌瑞它、桂彩薯1号和25号。综合分析认为,醛类物质是蒸马铃薯的主体风味物质,5个马铃薯品种(系)中46号整体风味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中药葛根产区质量考证与产品研发现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龙紫媛 尚小红 +5 位作者 曹升 肖亮 曾文丹 陆柳英 严华兵 赖大欣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9期1784-1796,共13页
葛根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的药食两用中药材。葛资源在我国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从明代开始即有地方志记载,葛根的产区和质量的评价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葛根在古代经典古方中应用广泛,现代已形成愈风宁心片、心血宁片和葛根... 葛根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的药食两用中药材。葛资源在我国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从明代开始即有地方志记载,葛根的产区和质量的评价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葛根在古代经典古方中应用广泛,现代已形成愈风宁心片、心血宁片和葛根芩连片等主打中成药产品。以葛根为原料的保健食品高达588个,主要保健功能为调节血糖、血压、血脂,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现代葛根的应用已经形成了涉及普通食品、化妆品、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综合开发体系。加强葛根功效突出的产品研发将是葛根产业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药食同源 产区变迁 质量评价 经典古方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