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金果在广西南宁的引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小媚 刘业强 +6 位作者 任惠 苏伟强 邱文武 方位宽 董龙 蔡昭艳 黄章保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5-20,共6页
对引进的4个黄金果优株在广西南宁的植物学特征、主要经济性状、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等方面进行栽培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台引T3号黄金果果实平均单果重为381.6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4%、总糖12.4 g/hg、维生素C含量10.6 mg/hg... 对引进的4个黄金果优株在广西南宁的植物学特征、主要经济性状、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等方面进行栽培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台引T3号黄金果果实平均单果重为381.6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4%、总糖12.4 g/hg、维生素C含量10.6 mg/hg、钙含量53.9 mg/kg、氨基酸总量625 mg/hg,果肉呈乳白色半透明胶质状,果味清甜而微具奶香味,肉质柔软,果肉不易褐化,品质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研究筛选出适合广西南宁地区种植的黄金果优良单株台引T3号,并总结出一套适应广西南宁地区的黄金果配套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果 引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盛产期资阳香橙砧沃柑生物量及矿质元素累积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妮娜 苏祖祥 +5 位作者 廖惠红 刘福平 黄宏明 王茜 韦持章 黄其椿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通过研究果实成熟期树体矿质元素积累与养分分配规律,可明确树体矿质养分需求,为“以果定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养分的数字化管理。在南宁一个管理水平较高、中高产量的沃柑园中,于果实成熟期随机选择3株5年生资阳香橙砧沃柑植株进... 通过研究果实成熟期树体矿质元素积累与养分分配规律,可明确树体矿质养分需求,为“以果定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养分的数字化管理。在南宁一个管理水平较高、中高产量的沃柑园中,于果实成熟期随机选择3株5年生资阳香橙砧沃柑植株进行挖掘和解剖取样,对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和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沃柑平均单株鲜果产量为75.90 kg,占全株鲜质量的63.88%。根系、枝干、叶片和果实干质量分别占植株总干质量的13.31%、39.23%、13.74%和33.72%。从同一元素在不同植物器官中的含量(以干质量计)来看,叶片中N、Ca、Mg、S、Mn、Cu、Zn和B含量最高,根系中P和Fe含量最高,果实中K含量最高。按每株果实产量50 kg计,采收果实带走N、P、K、Ca、Mg、S、Fe、Mn、Cu、Zn和B的量分别为80.84 g、8.29 g、72.91 g、30.79 g、4.82 g、3.50 g、218.75 mg、35.21 mg、41.87 mg、35.99 mg和91.42 mg,分别占树体相应元素总量的31.36%、38.96%、57.87%、9.04%、31.74%、22.20%、12.99%、14.64%、15.07%、25.78%和19.03%。研究探明了沃柑果实养分携出量以及果实养分分配系数,可为沃柑养分需求决策和优化施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生物量 矿质元素 养分需求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原产和引种荔枝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冬波 徐宁 +6 位作者 秦献泉 李鸿莉 侯延杰 邱宏业 张树伟 朱建华 彭宏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37-1544,共8页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广西荔枝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为广西荔枝种质资源的保存、遗传改良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原产和引种的88份荔枝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40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广西荔枝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为广西荔枝种质资源的保存、遗传改良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原产和引种的88份荔枝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40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按原始群体50.00%、25.00%和12.50%的取样比例,采用逐步聚类法优先选择性状优良材料的原则构建广西荔枝核心种质。【结果】40对SSR引物从88份荔枝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282条清晰的条带,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2~13条,平均7.0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82条,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数1~13条,平均4.55条,每对引物扩增条带的多态性比率为14.29%~100.00%,平均64.54%。88份荔枝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3~0.96,说明其遗传多样性较低;在遗传相似系数0.86处,88份荔枝种质资源可分为七大类群,第Ⅰ~Ⅶ类群分别包含3、12、6、6、1、2和58份种质,其中第Ⅰ类群均为龙荔种质资源,第Ⅱ类群主要为早熟种质,第Ⅳ类群主要为早熟实生种质,表明荔枝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与熟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88份荔枝种质资源在40个SSR位点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指数(I)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3.2750、2.1137、0.8092和0.5107。核心种质-1、核心种质-2和核心种质-3的种质资源数量分别为44、22和11份,其中,核心种质-2的Ne、I和He 3个遗传多样性参数均最高,分别为2.1774、0.8452和0.5271;仅核心种质-3的Na与原始群体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组核心种质的其余遗传多样性参数与原始群体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核心种质-1和核心种质-2均能充分代表原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核心种质构建的原则,最终选择核心种质-2作为广西荔枝核心种质。【结论】SSR分子标记是一种适用于荔枝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的理想分子标记。广西荔枝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相对较窄,遗传多样性较低,今后应加强荔枝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相似系数 核心种质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SmFT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4
作者 武志江 黄泽键 +7 位作者 叶小滢 邓海燕 陆贵锋 梁桂东 韦朔曈 刘朝安 李祯英 黄黎芳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3-1202,共10页
【目的】对火龙果成花素FT基因(SmFT)进行克隆及时空表达模式分析,为人工补光诱导火龙果成花及选育光钝感型火龙果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都1号红肉火龙果为研究对象,克隆SmFT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对火龙果成花素FT基因(SmFT)进行克隆及时空表达模式分析,为人工补光诱导火龙果成花及选育光钝感型火龙果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都1号红肉火龙果为研究对象,克隆SmFT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mFT基因在火龙果不同组织中及不同波长补光诱导下的表达模式。【结果】SmFT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528 bp,编码175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mFT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呈碱性,属于非分泌型蛋白和非膜蛋白;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核的概率较高。SmFT蛋白含有保守的PEBP结构域,与华东葡萄、小果葡萄和满天星的同源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红叶藜、小藜和苋菜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SmFT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在火龙果花萼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是幼嫩花蕾中的15.25倍,是幼嫩花蕾邻近茎组织的2.75倍,是叶芽的2.24倍;SmF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火龙果幼嫩花蕾邻近茎组织和叶芽中较高,在成熟果皮、成熟果肉、根和成熟茎等组织中较低,在成熟茎中几乎不表达。随着补光日期的延长,SmF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波长的光质诱导下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光诱导43 d后达峰值,在光诱导50 d后(现蕾期)急剧下降,SmFT基因在波长660 nm红光诱导下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630 nm红光和590 nm黄光,最低是450 nm蓝光。【结论】SmFT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和不同光质诱导表达差异性,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火龙果花芽的前期组织分化诱导和后期花器官或茎的发育调控,在火龙果成花转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SmFT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光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橙砧沃柑在桂南地区的综合表现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要鑫 仇惠君 +7 位作者 欧智涛 陈香玲 高兴 陈东奎 李果果 赵洪涛 黄宏明 李善彪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9-216,共8页
【目的】探究枳橙砧木对沃柑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桂南地区沃柑适宜的砧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采取长期定位试验,对嫁接在枳橙上的沃柑果实品质进行持续3年(2018—2020年)的研究,以资阳香橙砧、枳砧和红橘... 【目的】探究枳橙砧木对沃柑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桂南地区沃柑适宜的砧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采取长期定位试验,对嫁接在枳橙上的沃柑果实品质进行持续3年(2018—2020年)的研究,以资阳香橙砧、枳砧和红橘砧沃柑为对照,分析其树体指标(砧木干周、接穗干周、干周差、株高、挂果数量)及果实品质指标(单果重、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可食率、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柠檬酸、总糖、固酸比)等的变化。【结果】综合3年数据可知,枳橙砧沃柑在单果重、挂果数量和部分品质指标上优于其他砧木,3年平均挂果数为299个,单果重为143.07 g,维生素C含量为19.92 mg/100 m 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51%,柠檬酸含量为0.584%,总糖含量为12.46%,固酸比为21.42。枳橙砧与枳砧相比,呈现出生长势强,挂果数量多等优势,但与香橙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结合单果重表现,枳橙砧沃柑无明显的下降趋势,与香橙砧沃柑相比,均能持续稳产。枳橙砧沃柑的果实品质整体表现低于枳砧沃柑,但进入丰产期后,二者品质差异不显著。对比其他3种砧木,红橘砧沃柑整体表现较差,主要为挂果数量较少,果实品质指标不理想,其中3年平均挂果数量为185个。【结论】枳橙砧沃柑在桂南地区综合表现较好,可考虑枳橙砧作为桂南地区沃柑的适宜砧木;但枳橙砧不适宜在缺锌较严重的地块种植,且在生产中,枳橙砧应控制树势,适时修剪,不适宜密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橙 沃柑 果实品质 影响 桂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番荔枝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方仁 安振宇 +5 位作者 黄伟雄 白先进 尧金燕 龙兴 周双云 张继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53-1559,共7页
【目的】明确番荔枝常见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特征及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番荔枝品种的分类鉴定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对8个番荔枝栽培品种的花粉形状、花粉大小及花粉外壁纹饰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 【目的】明确番荔枝常见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特征及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番荔枝品种的分类鉴定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对8个番荔枝栽培品种的花粉形状、花粉大小及花粉外壁纹饰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番荔枝品种的花粉外部形态均呈长球形,花粉以四合体形式存在,辐射对称,极面观呈近圆形或菱形或四角形,赤面观呈近椭圆形,无萌发沟;各品种的花粉形状、花粉大小及花粉外壁网孔密度和大小均存在差异,其中,花粉大小为489.46~721.80μm^2,极轴长为25.85~31.10μm,赤道轴长为18.93~23.15μm;花粉外壁均为网状饰纹,网孔直径为0.22~0.33μm,网孔密度为1.61~2.60 n/μm^2。非洲骄傲、吉夫纳和绿钻品种间的花粉大小、网孔直径和网孔密度等性状指标差异不明显,但与其他供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花粉大小、极轴长、赤道轴长等特征指标与花朵的长度、花径宽度、鲜重等性状指标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花粉外壁纹饰、花粉大小和花粉形状的差异可作为番荔枝品种分类的参考依据。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非洲骄傲、吉夫纳和绿钻3个品种的亲缘关系较接近,归为一类;其余栽培品种归为另一类。【结论】花粉形状、花粉大小和花粉壁纹饰等性状指标的差异可用作番荔枝品种(系)间亲缘关系及分类鉴定的孢子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花粉形态 电镜扫描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果沙糖橘的遗传鉴定及引种栽培表现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果果 陈香玲 +6 位作者 秦荣耀 刘要鑫 赵小龙 孙宁静 欧智涛 唐志鹏 张广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1176,共6页
【目的】分析大果沙糖橘的遗传特性和引种栽培表现,为丰富广西沙糖橘种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倍性分析和AFLP分子标记对引种的大果沙糖橘进行遗传鉴定,并观测其生长发育特性和物候期,分析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倍性鉴... 【目的】分析大果沙糖橘的遗传特性和引种栽培表现,为丰富广西沙糖橘种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倍性分析和AFLP分子标记对引种的大果沙糖橘进行遗传鉴定,并观测其生长发育特性和物候期,分析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大果沙糖橘的倍性与沙糖橘均为二倍体;AFLP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大果沙糖橘的遗传物质有别于沙糖橘、广蜜橘、南丰蜜橘、桂青橘1号、青皮橘和春甜橘,具有遗传特异性,是一种新的柑橘种质材料。经2005~2016年栽培观测,大果沙糖橘植株长势旺盛,丰产稳产;平均单果重69.0 g,果实平均纵径40.7 mm,平均横径53.4 mm,果实扁圆形,平均果皮厚2.5 mm,可食率74.4%;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可滴定酸含量0.28%,维生素C(Vc)含量33.2 mg/100 g FW;果皮橙黄至橙红色,油胞凸出,果面稍粗糙,少核,在广西崇左市成熟期为12月。【结论】大果沙糖橘是具有遗传特异性的新型柑橘种质资源,产量较高,稳产性好,品质较佳,适应性强,适合在广西沙糖橘产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沙糖橘 遗传鉴定 引种 栽培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柑低温环境贮藏的品质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果果 欧智涛 +5 位作者 陈东奎 梁春 梁增 刘要鑫 赵洪涛 陈香玲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7期219-221,共3页
以沃柑为试材,果实成熟采收后分别以清水、200mg/kg 2,4-二氯苯氧乙酸(2,4-D)+250mg/kg咪鲜胺、1.5%壳寡糖溶液浸泡处理5s,晾干后冷藏于温度为6℃、相对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研究沃柑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贮藏的60d期... 以沃柑为试材,果实成熟采收后分别以清水、200mg/kg 2,4-二氯苯氧乙酸(2,4-D)+250mg/kg咪鲜胺、1.5%壳寡糖溶液浸泡处理5s,晾干后冷藏于温度为6℃、相对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研究沃柑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贮藏的60d期间,沃柑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升高,可滴定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维生素C含量在0~15d升高,之后急剧下降至较低水平;沃柑果实在贮藏期间,2,4-D+咪鲜胺处理能维持相对较好的失质量率和腐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贮藏 品质变化 失重率 腐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植时间和种苗规格对3个菠萝品种自然开花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小媚 刘业强 +8 位作者 徐健 任惠 董龙 方位宽 蔡昭艳 苏伟强 黄章保 邱文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68-1575,共8页
【目的】分析影响菠萝自然开花的定植时间、种苗规格及品种间的效应关系,明确栽培上影响菠萝自然开花的关键因素,为桂南地区实行人为调控花期,科学规避或降低自然开花减少小果率的菠萝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金菠萝、台... 【目的】分析影响菠萝自然开花的定植时间、种苗规格及品种间的效应关系,明确栽培上影响菠萝自然开花的关键因素,为桂南地区实行人为调控花期,科学规避或降低自然开花减少小果率的菠萝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金菠萝、台农17号和台农16号3个菠萝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统计不同定植时间、不同规格吸芽苗的植株自然开花率和小果率,并利用SPSS 18.0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确定菠萝品种、定植苗规格、定植时间对菠萝自然开花影响的效应差异。【结果】广西南宁地区气温在15~20℃,易诱导菠萝自然开花。观察2017年4月15日、5月15日、9月15日和10月15日4个日期3个菠萝品种定植大吸芽苗的自然开花率和小果率发现,大吸芽苗在4—5月定植植株的自然开花率高于在9—10月定植植株的自然开花率,但小果率低于在9—10月定植植株的小果率,而定植中吸芽苗和小吸芽苗呈相同的变化规律。在定植时间和种苗规格相同的条件下,3个菠萝品种的自然开花率和自然果小果率均表现为金菠萝>台农17号>台农16号。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菠萝品种自然开花率影响的排序为:定植时间(η^2=0.999)>品种(η^2=0.993)>品种×定植时间(η^2=0.970)>定植苗规格(η^2=0.969)>品种×定植时间×定植苗规格(η^2=0.766)>定植时间×定植苗规格(η^2=0.725)>品种×定植苗规格(η^2=0.677);自然果小果率的影响排序为:品种(η^2=0.998)>定植时间(η^2=0.984)>品种×定植时间×定植苗规格(η^2=0.972)>品种×定植时间(η^2=0.964)>定植时间×定植苗规格(η^2=0.956)>定植苗规格(η^2=0.954)>品种×定植苗规格(η^2=0.929)。【结论】栽培上影响菠萝植株自然开花效应的主要因素是定植品种和定植时间,其次是定植苗规格。根据3个因素对菠萝自然开花效应影响作用,建议春植选择大吸芽苗,秋植中吸芽苗或小吸芽苗,科学规避或降低自然开花影响,实现菠萝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定植时间 种苗规格 自然开花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柚品种果实贮藏期的生理生化及粒化指数差异 被引量:6
10
作者 汪妮娜 黄宏明 +7 位作者 陈东奎 陈香玲 刘福平 王茜 黄其椿 张兰 张尧良 廖惠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43,共4页
为研究易粒化柚和不易粒化柚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差异,以易粒化品种三红蜜柚、红肉蜜柚和不易粒化桂红柚1号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后贮藏于温度18℃、空气相对湿度50%的贮藏室,于贮藏0、20、40、80和120 d时取样测定了粒化指数、失重率、... 为研究易粒化柚和不易粒化柚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差异,以易粒化品种三红蜜柚、红肉蜜柚和不易粒化桂红柚1号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后贮藏于温度18℃、空气相对湿度50%的贮藏室,于贮藏0、20、40、80和120 d时取样测定了粒化指数、失重率、果肉出汁率、抗坏血酸(ASA)、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结果表明,桂红柚1号在采收时和贮藏期均无粒化;三红蜜柚和红肉蜜柚在采收时粒化指数分别为9.9%和7.15%,贮藏期粒化程度呈加重趋势,贮藏120 d时粒化指数分别达31.34%和24.81%。与三红蜜柚和红肉蜜柚相比,桂红柚1号呈现果肉出汁率高,ASA、可滴定酸含量高和可溶性固形物降低时间较晚的生理生化特点。桂红柚1号可作为培育不易粒化品种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化 枯水 三红蜜柚 红肉蜜柚 桂红柚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果袋对秋蜜桃1号果实品质形成和果皮色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姜新 罗瑞鸿 +2 位作者 李一伟 阮经宙 刘芸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73-2481,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果袋对秋蜜桃1号果实品质形成和果皮色素变化的影响,为南方地区生产高品质秋蜜桃1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秋蜜桃1号果实为试验材料,在其第1次生理落果后进行4种不同类型果袋(双层外黄内黑、单层黄袋、单层白袋...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果袋对秋蜜桃1号果实品质形成和果皮色素变化的影响,为南方地区生产高品质秋蜜桃1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秋蜜桃1号果实为试验材料,在其第1次生理落果后进行4种不同类型果袋(双层外黄内黑、单层黄袋、单层白袋和单层半白半透明袋)套袋处理,分别在果实采收前每隔7 d测定1次(共测定5次)各处理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果实大小、果皮色素和果肉糖酸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等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秋蜜桃1号果实采收时,外黄内黑双层果袋处理的果实呈白玉色,表面光洁,果皮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果袋处理(P<0.05,下同),纵径、横径和单果重均高于其他3种果袋处理,奎宁酸、苹果酸、蔗糖、山梨醇和总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果袋处理,口感偏淡。在3种单层果袋处理中,黄色单层果袋处理果实的蔗糖和果糖含量较高,柠檬酸和奎宁酸含量较低,但总糖含量最高,总酸含量最低,糖酸比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秋蜜桃1号果实发育后期的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与果实糖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外黄内黑双层果袋套袋的秋蜜桃1号果皮色素含量低、果实外观较美观,但果实糖酸等内含物含量较低,口感偏淡;单层黄色果袋套袋的秋蜜桃1号果皮色素含量高于双层袋处理,果实外观呈绿色无光泽,但果实糖酸等内含物含量高于其他种类套袋果实。生产中可根据销售需要选择能整体提高经济效益的果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蜜桃1号 套袋 果实品质 色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柑黄龙病亚洲种Nested-PCR检测与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福平 王茜 +5 位作者 陈东奎 陈香玲 廖惠红 汪妮娜 黄宏明 黄其椿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目的】探究沃柑感染黄龙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及各症状与感染黄龙病的相关性,为种植者尽早鉴别黄龙病树和及时做好黄龙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不同地区沃柑果园采集沃柑黄龙病疑似样品,对样品按症状分类并记录,用试剂盒... 【目的】探究沃柑感染黄龙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及各症状与感染黄龙病的相关性,为种植者尽早鉴别黄龙病树和及时做好黄龙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不同地区沃柑果园采集沃柑黄龙病疑似样品,对样品按症状分类并记录,用试剂盒法提取叶脉和果柱基因组DNA,采用黄龙病亚洲种的16S r DNA特异引物f D1/fD2和OI1/OI2进行巢式PCR(Nested-PCR)扩增,扩增结果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检测,统计不同症状样品的阳性率。【结果】收集的214份黄龙病疑似样品中,不同症状样品均检出黄龙病亚洲种病原菌,检出阳性率表现为典型红鼻子果=斑驳黄化叶>果蒂稍红果>均匀黄化叶>叶脉黄化叶>僵果>缺锌黄化叶>其他黄化叶>正常叶。各症状类型与感染黄龙病均存在相关性,但存在差异,其中,典型红鼻子果和斑驳黄化叶阳性率均为100.0%,与感染黄龙病相关性最大;其次果蒂稍红果阳性率为90.9%,与感染黄龙病相关性很大;夏、秋梢均匀黄化叶阳性率为46.5%,与感染黄龙病相关性大。沃柑感染黄龙病后症状复杂,大多出现两种以上复合症状,结果树最初症状为出现果蒂稍红果,落果较多,未结果树以夏、秋梢黄化居多,根系容易受损;正常叶阳性率达16.7%,说明沃柑感染黄龙病早期不易显症。【结论】沃柑出现典型红鼻子果和斑驳黄化叶,可田间诊断为黄龙病树;出现果蒂稍红果,并严重落果,基本可田间诊断为黄龙病树;夏、秋梢均匀黄化黄龙病检出率高,但确诊还需与其他疑似症状(叶脉黄化叶、僵果、缺锌黄化叶、其他黄化叶和正常叶)一样通过PCR进一步检测。Nested-PCR检测技术灵敏性高,可作为沃柑感染黄龙病的早期鉴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黄龙病病原 Nested-PCR检测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