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发病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汪显超 李娜 +8 位作者 黄静 史培峥 钟晓敏 张新江 王哈林 魏小勇 肖珊珊 叶小卫 杨巧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84-3393,共10页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发病节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分析2020年1月-2023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359例胃癌患者的病例,对其性别、年龄、发病节气、中医证型、分化程度等信息进行统计,探讨胃癌患者的中...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发病节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分析2020年1月-2023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359例胃癌患者的病例,对其性别、年龄、发病节气、中医证型、分化程度等信息进行统计,探讨胃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胃癌分化程度与发病节气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59例胃癌患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69∶1),年龄主要集中在60-70岁(117例,32.6%),在此年龄段发病的男性患者(85例,72.6%)亦多于女性患者(32例,27.3%);中医证型占比较高的为气血亏虚证(160例,44.6%)和痰湿凝结证(94例,26.2%);发病主要集中在冬季(132例,36.8%),其中小雪(31例,23.5%),大寒(25例,18.9%),大雪(23例,17.4%)和立冬(22例,16.7%)为发病高峰期。胃癌患者气血亏虚证与痰湿凝结证与节气和季节具有相关性(P<0.05)。285例胃癌患者以低分化胃癌为主(175例,61.4%),主要集中在冬季(66例,37.7%)。胃癌转移途径主要经淋巴结转移,其次为肝和腹腔转移。结论胃癌患者以气血亏虚证、痰湿凝结证多见,其发病时间多发生在冬季,且证型与发病节气、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医证型 节气 气血亏虚证 痰湿凝结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再生医学学科的形成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89-1495,共7页
目的:探讨中医再生医学的基础理论、概念与研究内容,分析中医再生医学学科的形成与展望。方法:在前期精与干细胞系列理论研究和中医药与干细胞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医再生医学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中医再生医学学科的形成与展... 目的:探讨中医再生医学的基础理论、概念与研究内容,分析中医再生医学学科的形成与展望。方法:在前期精与干细胞系列理论研究和中医药与干细胞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医再生医学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中医再生医学学科的形成与展望。结果:中医再生医学是研究中医药调控干细胞以促进组织与器官再生、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的一门科学。就是以干细胞与精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中医药学手段,调动机体自身的潜力,通过改变干细胞的微环境,激活体内处于静止期或休眠状态的干细胞,使其增殖、迁移、分化,或以中医药手段联合干细胞移植、组织工程重建以提高效率,从而达到促进组织自我更新与修复、功能重建以防治疾病或延缓衰老的目的。中医再生医学内涵的核心是中医药调控干细胞。因此,再生医学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可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干细胞为靶点,来进行研究、阐释与深入挖掘。结论:本研究指明中医再生医学未来的研究内容与发展方向,为中医再生医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医学 干细胞 中医再生医学 概念 研究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仙汤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罗武龙 陈洁 +4 位作者 牛婕 李玲 曾宁溪 严灿 吴丽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7-1324,共8页
目的本文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预测二仙汤治疗抑郁症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得到二仙汤的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在DisGeNET数据库获取抑郁症的治疗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蛋白... 目的本文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预测二仙汤治疗抑郁症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得到二仙汤的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在DisGeNET数据库获取抑郁症的治疗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蛋白互作网络,使用Cytoscape3.6.0软件对该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得到关键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对关键靶点进行GO生物学过程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Cytoscape3.6.0构建二仙汤“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采用Systems Dock在线分子对接工具进行对接验证。结果二仙汤中共有77个活性成分和268个靶点,抑郁症共有574个已知治疗靶点,KEGG通路分析得出24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Degree较大的靶点与其对应的活性成分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二仙汤可通过多个活性成分如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多个靶点如PTGS2、ADRB2、MAPK1、AKT1等;多条通路如PI3K-Akt信号通路等改善细胞凋亡、ERBB信号通路等调节突触可塑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促进神经再生、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发挥协同抗抑郁效应,体现了中药复方二仙汤治疗抑郁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二仙汤 抑郁症 KEGG通路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通过FNDC5/Wnt3a/β-catenin通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展辉 魏其鹏 +3 位作者 梁炜瑜 周季青 丁富平 张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47-1153,共7页
目的对左归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体外实验制备左归丸低、中、高剂量对应的含药血清,对培养的MC3T3-E1进行药物干预,分为空白对照组、成骨诱导组(OGI组)、OGI+左归丸低、... 目的对左归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体外实验制备左归丸低、中、高剂量对应的含药血清,对培养的MC3T3-E1进行药物干预,分为空白对照组、成骨诱导组(OGI组)、OGI+左归丸低、中、高浓度组;对培养的MC3T3-E1细胞进行FNDC5转染后成骨诱导,分为空白对照组、OGI+转染组、OGI+转染+左归丸低、中、高浓度组。对上述细胞培养液进行ALP活力检测及染色。在体内实验中将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对照组、野生型卵巢切除(OVX)组、野生型治疗组,将FNDC5基因敲除(KO)小鼠随机分为KO对照组、KO-OVX组、KO治疗组,采用OVX方式造模,给予治疗组小鼠灌胃左归丸12周。12周灌胃结束后检测各组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HE染色股骨切片,ELISA检测血清E2、PINP、Irisin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NDC5、Runx2、OPN、OCN、OSX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NDC5、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左归丸含药血清增加了MC3T3-E1的ALP表达,FNDC5转染后ALP表达下降;左归丸可以显著改善野生型小鼠OVX术后导致的BMD降低及股骨骨小梁损害,缓解E2、PINP、Irisin表达降低,而对于KO小鼠无显著差异;左归丸抑制了OPN的表达,提高了Runx2、OSX、OCN的mRNA表达。对比KO-OVX组,KO治疗组的OPN、Runx2、OSX、OCN等均没有明显差异。左归丸可以上调Wnt3a和β-catenin的表达,当FNDC5被敲除后这种上调效果被显著抑制。结论左归丸可能通过FNDC5/Wnt3a/β-catenin通路治疗PM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FNDC5通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Wnt3a/β-cateni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鹿二仙胶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行为学和HPA轴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叶伟琼 陈洁 +4 位作者 黄云玲 牛婕 祝鹏辉 吴丽丽 严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 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和行为学的变化及龟鹿二仙胶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的方法建立大鼠PTSD模型,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自主活动及焦虑水平;应用地塞... 目的 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和行为学的变化及龟鹿二仙胶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的方法建立大鼠PTSD模型,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自主活动及焦虑水平;应用地塞米松抑制实验,检测大鼠HPA轴快速负反馈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皮质酮(CORT)水平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结果 PTSD模型大鼠d 8开始出现HPA轴快速负反馈功能增强,并持续到d22。模型组大鼠d 8焦虑水平升高,持续到d29。此外,d29还出现自主活动下降和血浆CORT水平升高。龟鹿二仙胶连续给药14 d后能明显抑制HPA轴负反馈功能的增强;连续给药21 d后能明显提高大鼠的自主活动能力,降低其焦虑水平和血浆CORT水平。结论 龟鹿二仙胶能够改善PTSD大鼠的行为学异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HPA轴的功能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单一延长应激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酮 行为 龟鹿二仙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ppo/YAP信号通路探讨穿心莲内酯抗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6
作者 黄翠霞 张雅倩 +2 位作者 杨爱萍 刘芮含秋 路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50-2056,共7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o)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干细胞特性和上皮间质转化进程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流...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o)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干细胞特性和上皮间质转化进程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流式技术和干细胞成球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干细胞增殖能力及CD44^(+)/CD24^(-/low)的比例;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ESTIN、NANOG、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p-YAP、YAP、ANKRD1蛋白的表达。采用小鼠移植瘤实验检测Andro对乳腺癌细胞体内增殖和小鼠致瘤性的作用。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YAP和ANKRD1的表达。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ndro可剂量依赖性降低MDA-MB-231和4T1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经Andro干预后的MDA-MB-231和4T1细胞的划痕愈合率降低,CD44^(+)/CD24^(-/low)比例下降,干细胞微球的体积减小和数量降低(P<0.05),NESTIN、NANOG、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YAP和ANKRD1蛋白表达下降,而E-cadherin和p-YAP的表达上升。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Andro干预的小鼠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减小,肿瘤组织中YAP和ANKRD1的表达下降(P<0.01)。结论Andro可通过调控Hippo/YAP信号通路发挥抗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穿心莲内脂 YAP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沁滴鼻液对豚鼠过敏性鼻炎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惠婷 付远飞 +1 位作者 郭宏雅 王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81-2784,共4页
目的探索鼻沁滴鼻液对豚鼠过敏性鼻炎的影响。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法造模,将6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麻苯滴鼻液)及鼻沁滴鼻液高、低剂量组。喷鼻给药4周后,行为学评分评价过敏性鼻炎症状严重度,HE染色观察... 目的探索鼻沁滴鼻液对豚鼠过敏性鼻炎的影响。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法造模,将6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麻苯滴鼻液)及鼻沁滴鼻液高、低剂量组。喷鼻给药4周后,行为学评分评价过敏性鼻炎症状严重度,HE染色观察鼻黏膜的组织形态学,ELISA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及鼻沁滴鼻液高、低剂量组过敏性鼻炎症状显著减轻(P<0.05),鼻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血清IgE、IL-4水平显著减低(P<0.05),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鼻沁滴鼻液对过敏性鼻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4、IgE水平和促进IFN-γ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沁滴鼻液 过敏性鼻炎 免疫球蛋白E 白介素-4 I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治法方药防治精神疾病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8
作者 沈玲珊 严灿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2685-2689,共5页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舍志”,肾与精神情志活动关系密切。临床研究表明,补肾治法方药对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补肾治法方药可作用于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相关脑区,改善动物行为学异常,发挥抗精神疾病...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舍志”,肾与精神情志活动关系密切。临床研究表明,补肾治法方药对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补肾治法方药可作用于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相关脑区,改善动物行为学异常,发挥抗精神疾病的作用,其神经药理学作用机制与其调控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营养因子合成释放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等有关。现对目前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多学科多手段联合、循证医学和临床疗效评定等方面对今后补肾治法方药防治精神疾病的研究思路及运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补肾 肾藏精 治法 复方 精神疾病 情志 神经精神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热证与血瘀证银屑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证候差异评价
9
作者 杨怡冰 乔媛媛 +2 位作者 李灿哲 王冬梅 古江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5年第8期2360-2372,共13页
目的 建立银屑病血热证和血瘀证大鼠模型,评价两个证型间的动物模型差异。方法 血热证银屑病大鼠模型采用复方热药水煎液灌服形成血热证体征,联合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造模;血瘀证(气虚血瘀证)银屑病则采用疲劳、饥饿、寒湿、惊慌等多因... 目的 建立银屑病血热证和血瘀证大鼠模型,评价两个证型间的动物模型差异。方法 血热证银屑病大鼠模型采用复方热药水煎液灌服形成血热证体征,联合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造模;血瘀证(气虚血瘀证)银屑病则采用疲劳、饥饿、寒湿、惊慌等多因素模拟血瘀证候形成,联合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皮炎。观察两证型银屑病空白组及模型组中医证候和银屑病皮损情况,造模结束后取材完成病理组织检测、脾指数计算、血液流变学及关键基因表达水平测定。结果 血热证模型组大鼠在证候表现、PASI评分、Baker评分、脾指数、血浆黏度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模型组大鼠则在证候表现、体质量、PASI评分、Baker评分、脾指数、全血中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方面与空白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证型组间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均具差异。结论 本实验构建的动物模型具备银屑病典型特征且符合中医血热证和血瘀证证候体征,提示两证型银屑病大鼠模型构建成功,这将为阐释中医药辨证论治银屑病的科学内涵提供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中医证型 造模方法 动物模型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