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广东高校包装设计课程引入南越国文化艺术元素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晓达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包装设计是一门特殊的旨在传播人类生活理念与文化精神的视觉媒介。从历史的角度看,广东本土文化的重要渊源无疑是自秦汉之际建立的南越王国开始。作为具有较强地域特色的南越国文化,在其中衍生的建筑、瓦当、青铜器、玉器、金银器、印... 包装设计是一门特殊的旨在传播人类生活理念与文化精神的视觉媒介。从历史的角度看,广东本土文化的重要渊源无疑是自秦汉之际建立的南越王国开始。作为具有较强地域特色的南越国文化,在其中衍生的建筑、瓦当、青铜器、玉器、金银器、印章文字等艺术文物,都可以作为广东高校包装设计课程中引入学习与继承的视觉文化元素。并以此作为立足广东本土,投射华南,建构当代岭南设计文化理念的根基之一。推动广东地区居民进行尊重与自我实现需要式的文化精神认知的升华。我们进而可以思考是否可以借此通过艺术、设计的方法去形塑今日"中国"的核心文化观、价值观与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设计 媒介 文化认同 艺术元素 课程引入 建构岭南设计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艺术与化学科技的融合:从材料到创作
2
作者 陈作霖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3-884,共2页
书法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精髓的独特艺术范式,其审美意蕴与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持续焕发着生命力。值得关注的是,支撑这一艺术形态的物质载体一一墨锭、宣纸和湖笔等文房器具的制作工艺,实则凝结着古代匠人对材料科学的深刻认知。当代分... 书法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精髓的独特艺术范式,其审美意蕴与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持续焕发着生命力。值得关注的是,支撑这一艺术形态的物质载体一一墨锭、宣纸和湖笔等文房器具的制作工艺,实则凝结着古代匠人对材料科学的深刻认知。当代分析化学技术的革新,使得研究者得以运用光谱分析、纳米表征等手段,系统解析松烟墨胶体稳定性机制、生宣纤维润墨动力学等传统工艺中的科学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科技 材料科学 书法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工艺美术在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乐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6-306,共1页
日本是一个崇尚工艺美术的国家,在日本茶道文化之中,就蕴含了日本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内涵,显露出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的简洁、相互、自然、精微之美,在日本茶道文化之中,饮茶环境、饮茶器物、饮茶意味均有自身独特的工艺美术思想和精... 日本是一个崇尚工艺美术的国家,在日本茶道文化之中,就蕴含了日本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内涵,显露出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的简洁、相互、自然、精微之美,在日本茶道文化之中,饮茶环境、饮茶器物、饮茶意味均有自身独特的工艺美术思想和精髓,有极为鲜明的日本茶道文化特点,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美学境界。我们要从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基础工艺美术和深层次工艺美术入手,全面分析和了解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意境和内涵,更好地体会日本茶道文化的要义与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日本 茶道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角下艺术介入生态公益林的空间重构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美云 王松柏 谭红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3-229,共7页
空间生产理论为生态公益林突破原来传统生产逻辑下需要倚重生态补偿的“空间中的生产”转变为关注生态公益林本身“空间的生产”,为实现其生态空间价值提升带来了新的视角。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探讨了生态公益林空间生产转向逻辑,分析了... 空间生产理论为生态公益林突破原来传统生产逻辑下需要倚重生态补偿的“空间中的生产”转变为关注生态公益林本身“空间的生产”,为实现其生态空间价值提升带来了新的视角。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探讨了生态公益林空间生产转向逻辑,分析了艺术介入推动生态公益林空间艺术化重构的运行机制,提出了生态公益林艺术化“三元一体”空间重构策略,可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践行及生态公益林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艺术介入 生态公益林 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景帝阳陵从葬坑思想观念考
5
作者 刘晓达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0-19,共10页
本文对汉景帝阳陵陵园诸从葬坑出土材料进行了研究,并进而认为:位于阳陵封土东侧诸从葬坑内的各类材料和印文,均暗示了服务于皇帝的以宗正、少府为中心的近臣、宦者、侍女群体,旨在让皇帝的灵魂在地下宫殿世界安居。在这些从葬坑内放置... 本文对汉景帝阳陵陵园诸从葬坑出土材料进行了研究,并进而认为:位于阳陵封土东侧诸从葬坑内的各类材料和印文,均暗示了服务于皇帝的以宗正、少府为中心的近臣、宦者、侍女群体,旨在让皇帝的灵魂在地下宫殿世界安居。在这些从葬坑内放置的车马行列则象征着皇帝灵魂借此巡游四边的"情节"。而位于陵园南区的从葬坑出土材料不仅展现了用于护卫皇陵的军队,同时也可能象征着皇帝的灵魂凭借位于帝陵封土东侧的车马,巡行到陵园南区从葬坑所象征的"行宫"。南区从葬坑中对车马行列的表现则可能暗示了在"行宫"内高级军官进行日常巡视、警戒的场景,它们同时也成为阳陵陵园呈现都城长安乃至西汉王国万千气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景帝 阳陵从葬坑 “视觉”材料 印文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的宫廷苑池艺术与“缩微景观”——以秦至西汉中期宫廷苑池艺术的营建为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晓达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29-35,共7页
该文以早期中国宫廷苑池的发展变迁为研究背景,重点梳理从秦始皇至西汉中期宫廷苑池景观艺术的发展。论文进而指出“缩微景观”这一独特的视觉样式大体形成于秦始皇时代,发展于西汉初年,成型于汉武帝时期。其中既包含统治者对域外、仙... 该文以早期中国宫廷苑池的发展变迁为研究背景,重点梳理从秦始皇至西汉中期宫廷苑池景观艺术的发展。论文进而指出“缩微景观”这一独特的视觉样式大体形成于秦始皇时代,发展于西汉初年,成型于汉武帝时期。其中既包含统治者对域外、仙界的畅想,同时也似乎暗含着他们对“普天之下”世界观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 秦至西汉中期 宫廷苑池 缩微景观 普天之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一、祥瑞与天下——汉武帝时期的太一祭祀与祥瑞“景观”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达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27-32,共6页
战国时期形成的"太一"祭祀与图像制作传统至汉武帝时代逐步完备。西汉武帝后,"太一"与皇帝已经同体,皇帝在此时也成为"天"的代言人。汉武帝对"太一"的祭祀既与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理... 战国时期形成的"太一"祭祀与图像制作传统至汉武帝时代逐步完备。西汉武帝后,"太一"与皇帝已经同体,皇帝在此时也成为"天"的代言人。汉武帝对"太一"的祭祀既与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理论不谋而合,也与这一时期皇权建构、中央集权的加强息息相关。而借助在祭祀过程中人为呈现"祥瑞景观",汉武帝以视觉艺术的手段,比较合理与有效地呈现了君权天授和皇权统治合法性的政治意图。"祥瑞景观"在西汉中期后也逐步成为历代统治者借此彰显统治合法性与致太平、德政的御用"法器"和获取、维系"天下"的不变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时期 太一 祭祀 祥瑞景观 天下 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验心理的工业园区改造设计——以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欧阳澜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期72-75,共4页
指出了随着城市建设的更新与发展,大量的产业类历史建筑面临着的“拆”与“留”的问题,城市旧工业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在张之洞主持建设的武汉汉阳钢铁厂前身的基础之上改造而成的,蕴含着它固... 指出了随着城市建设的更新与发展,大量的产业类历史建筑面临着的“拆”与“留”的问题,城市旧工业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在张之洞主持建设的武汉汉阳钢铁厂前身的基础之上改造而成的,蕴含着它固有的场所精神。从该片区当下给人的体验心理入手,分析了工业历史街区改造中对于场所精神重塑的必要性以及场所精神的要素,并初步提出了场所精神塑造的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区改造 更新 场所精神 体验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主棺室玉器丧葬功能研究
9
作者 刘晓达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28-34,共7页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主棺室出土玉器形式多样,功能多元。该墓主棺室内的丝缕玉衣以及附着在玉衣内的玉璧与墓主尸体联系最为密切,它们共同构成了墓葬中的“柩”,又因玉器的独特质料使其转化成为了保存死者遗体的“玉柩”。玉衣上的组玉佩...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主棺室出土玉器形式多样,功能多元。该墓主棺室内的丝缕玉衣以及附着在玉衣内的玉璧与墓主尸体联系最为密切,它们共同构成了墓葬中的“柩”,又因玉器的独特质料使其转化成为了保存死者遗体的“玉柩”。玉衣上的组玉佩界定了墓主社会身份并作为死者形象替代物随葬于玉衣之上、内棺之中。主棺室中的铜承盘高足玉杯和玉衣周围那些独立的玉璧和玉珮呈现出墓主借此引魂升仙的个人企盼。至于如何以大型景观的形式来表达墓主脑海中的仙界图景?位于南越国宫殿遗址东北侧的蕃池建筑可能是墓主生前对仙界憧憬并进而营建的视觉幻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王墓 主棺室 出土玉器 丧葬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