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皮石斛和红龙石斛杂交后代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剑飘 沈一跃 +8 位作者 罗青文 潘方胤 文明富 谭嘉娜 官锦燕 陈双艳 许玉蝉 黄海英 张逸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
对铁皮石斛和红龙石斛杂交后代的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铁皮石斛为母本与红龙石斛杂交,成功率较高,达96.7%;其杂交后代的最佳播种培养基为HB01(含花宝1号3.0 g)+6-BA 0.5 mg/L+NAA 0.1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HB01+BA 0.6 mg/L... 对铁皮石斛和红龙石斛杂交后代的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铁皮石斛为母本与红龙石斛杂交,成功率较高,达96.7%;其杂交后代的最佳播种培养基为HB01(含花宝1号3.0 g)+6-BA 0.5 mg/L+NAA 0.1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HB01+BA 0.6 mg/L+NAA 0.1 mg/L+香蕉50 g/L,最佳壮苗培养基为HB01+BA 0.3 mg/L+NAA 0.2 mg/L+香蕉50 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HB01+NAA 0.1 mg/L+IBA 0.1 mg/L+蛋白胨0.25 g/L;杂交后代组培苗的较佳移栽基质为刨花和5号树皮(直径0.8~1.2 cm);将稳定生长的杂交后代种苗连同基质在室外栽培,可营造热带园林景观,且种苗生性强健,较耐强光和干旱;扩繁杂交后代的优秀单株时宜选用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并用0.1%氯化汞溶液对外植体消毒5 min,外植体萌芽的适宜培养基为HB01+6-BA 0.6 mg/L+NAA 0.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红龙石斛 杂交后代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嗅觉受体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武韩 易杰群 +5 位作者 刘键柏 毛永凯 成印洁 胡文浩 李继虎 唐睿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73,I0025-I0032,共23页
嗅觉对昆虫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近年来对昆虫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嗅觉受体主要包括气味受体和离子型受体,它们在气味分子的识别过程中发挥关键和核心作用。为系统了解昆虫嗅觉受体功能的研究现状,本文综述了气味受体和离子... 嗅觉对昆虫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近年来对昆虫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嗅觉受体主要包括气味受体和离子型受体,它们在气味分子的识别过程中发挥关键和核心作用。为系统了解昆虫嗅觉受体功能的研究现状,本文综述了气味受体和离子型受体的发现历程、结构特征、表达定位,重点描述了气味受体和离子型受体的功能研究及其研究方法,力求为嗅觉受体研究和昆虫行为调控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嗅觉 化学感受 嗅觉受体 气味受体 离子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不同玉米基因型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差异研究
3
作者 何慧怡 陈勇生 +2 位作者 崔方庆 齐永文 劳方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85-89,共5页
[目的]针对广东玉米品种建立高效遗传再生技术体系。[方法]以穗甜1号、广糯1号和广黑甜3个玉米品种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N_(6)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L-Pro、AgNO_(3)、2,4-D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性愈伤率的影响。[结果]较高浓度的Pro(1000~1... [目的]针对广东玉米品种建立高效遗传再生技术体系。[方法]以穗甜1号、广糯1号和广黑甜3个玉米品种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N_(6)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L-Pro、AgNO_(3)、2,4-D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性愈伤率的影响。[结果]较高浓度的Pro(1000~1300 mg/L)有利于玉米愈伤组织诱导,而继代时在N_(6)培养基中添加29.43μmol/L AgNO_(3)则可获得较多高质量的胚性愈伤组织;对3个玉米品种而言,培养基中2,4-D的适宜浓度为1~2 mg/L。3种基因型的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基因型和激素种类与浓度均影响愈伤组织诱导效率。[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基因型选择最佳的L-Pro、AgNO_(3)和2,4-D浓度配比,以获得较多高质量的胚性愈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幼胚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甘蔗生长影响及其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迪文 赵尊康 +3 位作者 易科 周文灵 吴启华 敖俊华 《中国糖料》 2024年第3期30-38,共9页
干旱是影响甘蔗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最主要非生物逆境胁迫之一,随着全球极端气候的发生愈加频繁,甘蔗遭受干旱胁迫的风险越来越大。干旱对甘蔗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器官会产生不同的表现。甘蔗为了抵御干旱胁迫会产生一系列调节机制... 干旱是影响甘蔗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最主要非生物逆境胁迫之一,随着全球极端气候的发生愈加频繁,甘蔗遭受干旱胁迫的风险越来越大。干旱对甘蔗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器官会产生不同的表现。甘蔗为了抵御干旱胁迫会产生一系列调节机制,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改变。本文总结了干旱胁迫对甘蔗叶片、根系、茎等各器官生长以及不同生育期干旱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从渗透调节、抗氧化酶、内源激素、根际微生物和基因表达方面论述了甘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并对甘蔗响应干旱的系统性机制、不同品种抗旱性差异与提高甘蔗抗旱性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从事甘蔗生产和相关研究的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干旱胁迫 抗旱性 形态特征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湛江西番莲的主要病毒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5
作者 赵锐 罗青文 +4 位作者 蓝健 陈梦仪 周仁强 郑泽军 谢江江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691-699,共9页
采集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品种‘钦蜜9号’的脱毒种苗和田间疑似患病植株的叶片为材料,提取其核酸,根据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西番莲木质化病毒、西番莲斑驳病毒、东亚西番莲病毒、夜来香花叶病毒,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 采集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品种‘钦蜜9号’的脱毒种苗和田间疑似患病植株的叶片为材料,提取其核酸,根据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西番莲木质化病毒、西番莲斑驳病毒、东亚西番莲病毒、夜来香花叶病毒,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的西番莲扭叶病毒、大戟曲叶病毒、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黄瓜花叶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8对检测引物,PCR检测样品内的病毒种类。从西番莲脱毒种苗样品中没有扩增得到任何病毒的片段;田间患病的西番莲样品中一共扩增得到5条可能的病毒片段,经测序后确认为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东亚西番莲病毒EAPV,夜来香花叶病毒TeMV和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的大戟曲叶病毒EuLCV,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PaLCuGDV。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CR产物与韩国和中国的台湾省、福建省等地的病毒毒株有较高的同源性。确认在广东湛江种植的西番莲品种‘钦蜜9号’植株携带病毒EAPV、TeMV、EuLCV、PaLCuGDV。本研究也是广东地区首次在西番莲中检测到病毒EAPV、PaLCuGV和EuL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钦蜜9号 PCR检测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梅州烟区土壤与烟叶化学成分特征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晓园 黄瑞寅 +6 位作者 谢旭明 曾海亮 陈钦 安玉兴 罗莎莎 武春屹 李宙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62-72,共11页
【目的】研究广东梅州烟叶主产区土壤和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探究影响烟叶化学品质的关键土壤因子。【方法】选取广东梅州烟叶主产区48个植烟土壤及相应的烤后中上部烟叶,分析土壤和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并对土壤和烟叶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广东梅州烟叶主产区土壤和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探究影响烟叶化学品质的关键土壤因子。【方法】选取广东梅州烟叶主产区48个植烟土壤及相应的烤后中上部烟叶,分析土壤和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并对土壤和烟叶化学成分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广东梅州烟区土壤偏酸比例占64.58%,有机质(SOM)及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丰富,全氮(TN)含量适宜比例占68.75%,全磷(TP)丰及很丰比例占70.83%,全钾(TK)缺和极缺比例占68.75%,速效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丰富,其中丰及很丰比例分别占97.92%、91.76%和79.17%。中部烟叶总糖和淀粉含量及糖碱比偏高,比例分别占91.67%、100%及66.67%,上部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及糖碱比偏高比例分别占87.50%、75.00%、100%及56.25%,烟碱含量偏低,比例占47.9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糖碱比、总氮、烟碱、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是评价广东梅州中部烟叶化学成分的主要指标,还原糖含量、糖碱比、总糖和烟碱含量是评价梅州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主要指标。中部烟叶化学综合质量与土壤AK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中部烟叶烟碱含量与土壤AK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中部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以及上部烟叶淀粉含量与土壤WSOC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上部烟叶还原糖含量与土壤AP呈正相关关系;上部烟叶化学综合质量与土壤AP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AK含量和pH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提高广东梅州烟区土壤pH值、AK和WSOC含量,降低土壤AP含量,有利于梅州烟区烟叶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梅州 土壤特征 烟叶化学成分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张小莉 李宙文 +7 位作者 罗夏燕 曾海亮 刘胜 安玉兴 卢颖林 罗莎莎 陈茹慧 王晓园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6-808,共13页
【目的】探究常规施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烤烟土壤优化及提高烤烟产品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设置4种施肥模式(T1:常规施肥、T2:常规施肥+甲基杆菌菌剂、T3:常规施肥+拜赖青霉菌菌剂、T4... 【目的】探究常规施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烤烟土壤优化及提高烤烟产品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设置4种施肥模式(T1:常规施肥、T2:常规施肥+甲基杆菌菌剂、T3:常规施肥+拜赖青霉菌菌剂、T4:常规施肥+甲基杆菌菌剂+拜赖青霉菌菌剂),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施加不同菌剂处理烤烟根际土壤样本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检测分析。【结果】(1)T4处理提高了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总OTUs和特有OTUs数量;不同处理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α-多样性无显著影响;T3处理的烤烟根际土壤真菌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低于T2和T4处理。(2)在门水平分类水平下,T2、T4处理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略高于其他处理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在T2、T3中最高,与T1相比,T4处理组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unclassified-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分别增加24.31%、16.27%、66.01%、24.78%、27.31%;在真菌群落中T4处理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比T1处理相对提高18.35%,与T1相比,T2处理中的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提高14.92%。(3)在属水平下,与T1相比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bacterium)在T4中的相对丰度提高22.64%。(4)T2、T3处理中有益菌厚壁菌门(P-Firmicutes)、未分类的溶杆种(s-unclassified-Lysobacter)的数量显著提高,T4处理组中有益菌慢生根瘤菌属(g-Bradyrhizobium)、从毛单胞菌科(f-Comamonadaceae)、Y-变形菌目(o-Gammaproteobacteria-Incertae-Sedis)、绿弯菌纲(c_Chloroflexia)的数量显著增加。【结论】常规施肥+甲基杆菌+拜赖青霉显著提高了烟株根际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配施 烤烟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AD值精准施氮模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陈帮杨 杨高亮 +1 位作者 张小莉 王初亮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57-160,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SPAD值精准施氮模式对不同品种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烤烟105和K326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氮方式,分别为全生育期不施氮(N0);当地施氮水平(N1:105 kg/hm^(2));2个基于SPAD值的实时氮肥管理,SPAD值分别为40(S40)、... [目的]研究基于SPAD值精准施氮模式对不同品种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烤烟105和K326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氮方式,分别为全生育期不施氮(N0);当地施氮水平(N1:105 kg/hm^(2));2个基于SPAD值的实时氮肥管理,SPAD值分别为40(S40)、43(S43)。比较氮肥传统施用与分期多次施用模式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烤烟农艺性状及化学品质在105和K326品种中均表现为S40、S43处理优于N0、N1处理。S43处理的烤后烟叶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及中上等烟比例在105品种中表现最优,分别达2279.45 kg/hm^(2)、67152.60元/hm^(2)、36.66%、85.34%;K326品种中S40处理上述表现最优,分别达2438.21 kg/hm^(2)、73707.09元/hm^(2)、38.33%、86.87%;[结论]基于SPAD值精准施氮模式有利于提高烤烟农艺性状、化学品质和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SPAD值 氮素 农艺性状 化学成分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崖豆藤种子携带真菌分离和鉴定
9
作者 胡琦娟 魏丽娜 +2 位作者 吕鹏辉 杨欣妍 陈晓枫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1期51-54,共4页
为解决美丽崖豆藤种苗健康和苗期病害防治等问题,本试验以12份美丽崖豆藤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种子内外部携带真菌分离培养后,结合形态学和DNA测序法进行鉴定。从12份种子样品中共鉴定到10个属,其中内部寄藏真菌10个属,177株分离物,外部携... 为解决美丽崖豆藤种苗健康和苗期病害防治等问题,本试验以12份美丽崖豆藤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种子内外部携带真菌分离培养后,结合形态学和DNA测序法进行鉴定。从12份种子样品中共鉴定到10个属,其中内部寄藏真菌10个属,177株分离物,外部携带真菌4个属,52株分离物。说明不同来源样品携带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在美丽崖豆藤种子健康和种苗标准化上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崖豆藤 种子 鉴定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药肥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欢欢 付建涛 +3 位作者 安玉兴 卢颖林 陈立君 孙东磊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近年来,因药肥具有省工节本、广谱高效、互作增效等优点,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种普遍措施,开发稳定高效的药肥产品已经成为行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从药肥的优点、管理情况、研究历史和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我国药肥发展存在... 近年来,因药肥具有省工节本、广谱高效、互作增效等优点,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种普遍措施,开发稳定高效的药肥产品已经成为行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从药肥的优点、管理情况、研究历史和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我国药肥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对我国药肥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肥 研究现状 解决对策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蛛科蜘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易杰群 刘敏 +9 位作者 肖榕 武韩 刘键柏 李继虎 朱家云 付迪 张逸飞 成印洁 卢颖林 安玉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59-66,共8页
狼蛛科(Lycosidae)蜘蛛是一类游猎型蜘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捕食天敌之一,狼蛛科蜘蛛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狼蛛科蜘蛛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其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也受广泛关注。为同类及相关... 狼蛛科(Lycosidae)蜘蛛是一类游猎型蜘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捕食天敌之一,狼蛛科蜘蛛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狼蛛科蜘蛛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其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也受广泛关注。为同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狼蛛科蜘蛛的分类学、生物学及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并从加强狼蛛科蜘蛛毒素资源、同类相食在营养生态中的作用及作为害虫天敌在生物控制上的潜在用途等方面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蛛科 蜘蛛 分类学 生物学 蜘蛛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丹离体快繁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剑飘 冯焕斌 +3 位作者 谭嘉娜 官锦燕 陈双艳 罗青文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31-37,共7页
紫花丹全草药用功能广泛,但其自然授粉率、种子萌发率和种苗存活率均非常低,自然种群分布越来越少。为保护紫花丹资源及满足未来的种苗需求,以紫花丹茎段为外植体,对其外植体消毒时间、芽增殖和壮苗生根培养基、移栽方式及基质进行研究... 紫花丹全草药用功能广泛,但其自然授粉率、种子萌发率和种苗存活率均非常低,自然种群分布越来越少。为保护紫花丹资源及满足未来的种苗需求,以紫花丹茎段为外植体,对其外植体消毒时间、芽增殖和壮苗生根培养基、移栽方式及基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0.1%氯化汞对紫花丹新生枝条消毒12 min效果较好;MS+6-BA 0.2 mg/L+IBA 0.1 mg/L可诱导茎段出芽,出芽后用MS+6-BA 2 mg/L+NAA 0.2 mg/L诱导芽增殖,增殖系数可达32.5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1 mg/L,15 d生根率可达61.57%;最佳移栽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1∶1(V∶V),其生根率为76.67%,黑茎率最低(4.00%),新叶萌发率最高(78.00%);移栽方式以盖膜培养最佳,其植株新根及新叶萌发率最高,分别为76.67%和78%。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紫花丹的离体快繁体系,为其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丹 红花丹 组培 快繁 离体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瓣红纸扇组培苗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构建
13
作者 谭嘉娜 官锦燕 +3 位作者 许玉婵 陈双艳 罗剑飘 罗青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130-140,共11页
【目的】建立重瓣红纸扇组培苗高效的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为实现该品种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重瓣红纸扇母株的茎尖、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消毒剂种类与方式、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及配比、光质等因素对其组培苗繁育效率的影... 【目的】建立重瓣红纸扇组培苗高效的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为实现该品种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重瓣红纸扇母株的茎尖、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消毒剂种类与方式、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及配比、光质等因素对其组培苗繁育效率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季节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重瓣红纸扇外植体遇酒精容易死亡,无菌水清洗可以减轻酒精对外植体的毒害,10%H2O2处理10 min与0.1%HgCl2处理8 min可获得大量的无菌材料;3/2MS基本培养基诱导芽体长势好;外植体在3/2MS+BA 3.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芽的诱导率高且芽体粗壮;探讨不同配方下的增殖方式对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3/2MS+BA 0.5 mg/L+NAA 0.1 mg/L+蛋白胨0.1 g/L培养基上以切段繁殖方式效率更高,组培苗在3/2MS+NAA 0.04~0.05 mg/L+IBA 0.01 mg/L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根系粗壮,植株生长旺盛;不同季节对重瓣红纸扇组培苗的驯化移栽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光质对其组培苗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荧光灯处理适用于增殖扩繁,LED灯80%红光+20%蓝光处理适用于生根阶段壮苗培养。【结论】试验结果获得重瓣红纸扇外植体有效的消毒方法、组培芽体诱导增殖和生根壮苗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与光质条件,为重瓣红纸扇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瓣红纸扇 组培苗 光质 高效 工厂化繁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脱毒种苗无糖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陈顺 许玉婵 +5 位作者 官锦燕 罗剑飘 陈双艳 罗艺 罗青文 谭嘉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1期35-40,44,共7页
为提高甘薯脱毒种苗无糖培养效率,以甘薯脱毒种苗作为试验材料,建立无糖培养体系,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正交试验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进一步优化无糖培养技术。结果表明:带有根系的甘薯脱毒种苗进行... 为提高甘薯脱毒种苗无糖培养效率,以甘薯脱毒种苗作为试验材料,建立无糖培养体系,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正交试验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进一步优化无糖培养技术。结果表明:带有根系的甘薯脱毒种苗进行无糖培养效果较好;最优的无糖培养液成分为MS(有机物)+0.1 g/L花宝2号+0.67 g/L抑菌剂;最优的室内培养条件:培养基质为泥炭土与珍珠岩(1∶1),培养液体积为1 200 mL,选择3根28 W日光灯(光照强度约为2 900 lx),光照时长为12 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脱毒种苗 无糖培养技术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烟叶品质和土壤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王晓园 黄瑞寅 +6 位作者 刘意旋 何经纬 和锐敏 李宙文 何岸 安玉兴 罗莎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1179,共9页
【目的】研究施用生物炭对烟叶品质、土壤养分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个处理(SWT1:常规施肥;SWT2:常规施肥+生物炭1500 kg/hm^(2);SWT3:常规施肥+生物炭2250 kg/hm^(2);SWT4:常... 【目的】研究施用生物炭对烟叶品质、土壤养分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个处理(SWT1:常规施肥;SWT2:常规施肥+生物炭1500 kg/hm^(2);SWT3:常规施肥+生物炭2250 kg/hm^(2);SWT4:常规施肥+生物炭3000 kg/hm^(2)),测定各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分析成熟期植烟土壤养分和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施用生物炭对植烟土壤养分和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无显著影响;相比SWT1处理,施用生物炭各处理烤后烟叶感官质量显著提高,其中SWT3处理的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劲头、杂气、使用价值和总得分分别提高13.85%、6.56%、10.87%、8.70%、4.62%、12.31%和6.25%,表现最优;相比SWT1处理,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上升,烟株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Chao1指数)、多样性(Shannon指数)、总ASV数(扩增子序列变异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和独有ASV数呈下降趋势,与SWT1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差异随生物炭施用量的提高而增加;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为各处理的优势菌门,门分类水平下,不同处理的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施用生物炭提高f__Rhizobiaceae、g__Allorhizobium、g__Neorhizobium、g__Pararhizobium、g__Rhizobium等固氮菌以及f__uncultured_Actinobacterium、f__Burkholderiaceae、f__Pseudomonadaceae、o__Pseudomonadale、g__Pseudomonas、g__Sphingopyxis、g__Dyella、g__Massilia等促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s__unclassified_Anaerolineaceae、g__unclassified_Caulobacteraceae等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ASV分类水平下,AN(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土壤因子。【结论】施用生物炭提高烤后烟叶感官质量,其中2250 kg/hm^(2)处理表现最优;施用生物炭降低根际土壤细菌α-多样性,提高根际土壤固氮菌、促生菌、反硝化细菌等有益菌相对丰度,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生物炭 烟叶品质 土壤养分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我国甘蔗品种的育种成就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跃彬 赵培方 +1 位作者 胡朝晖 阙友雄 《中国糖料》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不断进行品种改良更新是甘蔗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20年来,我国甘蔗育种机构根据主产蔗区旱坡地蔗区占70%以上,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新台糖20号’等低产低糖的状况,不断收集和引进优异甘蔗种质资源...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不断进行品种改良更新是甘蔗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20年来,我国甘蔗育种机构根据主产蔗区旱坡地蔗区占70%以上,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新台糖20号’等低产低糖的状况,不断收集和引进优异甘蔗种质资源,使我国种质资源总量达5962份,发掘和创制了‘CP81-1254’、‘桂糖92-66’、‘云蔗94-343’等一批优异育种亲本;同时,攻克杂交利用技术,研究形成集“家系评价、早期抗性鉴定、糖分高效检测、理想株型选择”为一体的育种技术体系,成功育成了‘桂糖42号’、‘桂柳05136’、‘云蔗081609’、‘桂糖44号’、‘云蔗0551’等一批高糖高产新品种,实现了我国第五代品种更新。面对我国蔗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甘蔗育种还存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改良滞后和甘蔗生物育种进展缓慢等问题,今后将加强以机械化应用为目标的抗倒伏、宿根性强、分蘖力强的品种选育,加快转基因甘蔗新品种的培育,持续强化健康种苗的繁育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改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封垄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收获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玥 梁清干 +2 位作者 王蒙召 陈艳丽 朱国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1-771,共11页
为探讨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封垄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收获期产量的影响,提升海南地区甘薯栽培技术,于2019—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以鲜食型甘薯品种高系14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即47600株/hm^(2)(D_(1))、71400株/hm^(2)(D_(2)... 为探讨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封垄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收获期产量的影响,提升海南地区甘薯栽培技术,于2019—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以鲜食型甘薯品种高系14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即47600株/hm^(2)(D_(1))、71400株/hm^(2)(D_(2))、142900株/hm^(2)(D_(3));4个施氮量,即0 kg/hm^(2)(N_(0))、60 kg/hm^(2)(N_(1))、120 kg/hm^(2)(N_(2))、180 kg/hm^(2)(N_(3)),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对高系14封垄期的光合特性、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茎叶生长、源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封垄期结薯特性、收获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甘薯封垄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茎叶鲜重、分枝数、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及商品薯单薯重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N_(1)处理时最大;甘薯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N_(2)处理时最大,较N0提高了32.0%,但N_(2)与N_(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同一施氮量下,甘薯块根干物质分配比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D_(2)处理达到最大但D_(2)与D_(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根冠比和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在D_(3)处理时最大,其中D_(3)产量较D_(1)、D_(2)分别提高了30.9%和24.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块根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效应中,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有显著影响,而对甘薯收获期产量的影响效应中,种植密度与收获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4。综合本试验结果,当施氮量为60 kg/hm^(2)、种植密度为142900株/hm^(2)处理(D_(3)N_(1))时,高系14的产量最高,达到30.1 t/hm^(2),其对应薯块商品率为94.3%,均为所有处理中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施氮量 种植密度 干物质积累 分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添加对微塑料污染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启华 陈迪文 +1 位作者 周文灵 敖俊华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57-2770,共14页
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较为普遍,减轻其环境危害尤为必要。生物炭作为广泛使用的土壤改良剂,对于微塑料污染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设置添加2%聚乙烯(PE)微塑料(传统微塑料)、2%聚乳酸(PLA)微塑料(可降解微塑料)、2%生... 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较为普遍,减轻其环境危害尤为必要。生物炭作为广泛使用的土壤改良剂,对于微塑料污染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设置添加2%聚乙烯(PE)微塑料(传统微塑料)、2%聚乳酸(PLA)微塑料(可降解微塑料)、2%生物炭(BC)、2%聚乙烯+2%生物炭(PE+BC)、2%聚乳酸+2%生物炭(PLA+BC)及对照(不添加微塑料和生物炭,CK)等处理,比较生物炭对两种类型微塑料污染蔗田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聚乙烯和聚乳酸两种微塑料污染均降低土壤养分含量,而添加生物炭可以缓解微塑料污染对土壤养分的负面影响。培养结束(第70天)时,与CK处理相比,PE处理的速效氮(AN)和速效磷(AP)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4%和8.2%,PLA处理的AN和AP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3%和3.4%,而PE处理和PLA处理之间AN和A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E+BC处理和PLA+BC处理的AN、AP和速效钾(AK)含量均显著高于PE处理和PLA处理(P<0.05)。微塑料污染显著降低了一些重要细菌门和属的相对丰度,添加生物炭能减小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细菌门和属的影响幅度。培养结束时,PE、PLA、PE+BC和PLA+BC等4个处理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较CK处理分别显著下降58.6%、52.8%、31.5%和39.8%,但PE+BC处理和PLA+BC处理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降幅显著小于PE处理和PLA处理(P<0.05)。此外,与CK处理相比,PE处理的中华单胞菌属(Sinomona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31.8%,PLA处理的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40.0%,而PE+BC处理和PLA+BC处理均显著提高这两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菌属相对丰度(P<0.05)。微塑料污染显著降低几种与碳循环相关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添加生物炭能改变微塑料污染对这些功能基因相对丰度的影响。培养结束时,与CK处理相比,PE、PLA、PE+BC和PLA+BC等4个处理的甲醇氧化(methanol_oxidation)、甲基营养(methylotrophy)、化能异养(chemoheterotrophy)和好氧化能异养(aerobic_chemoheterotrophy)等功能基因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其中PLA+BC处理的化能异养和好氧化能异养功能基因相对丰度的降幅显著小于PLA处理,PE+BC处理和PLA+BC处理的甲醇氧化和甲基营养功能基因相对丰度的降幅显著大于PE处理和PLA处理(P<0.05)。研究显示,传统微塑料和可生物降解微塑料污染均会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并改变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但二者影响作用有一定差异,而生物炭添加能减轻两种类型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微塑料 可生物降解微塑料 生物炭 细菌群落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彩叶芋再生植株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梦仪 谢江江 +4 位作者 黄海英 陈双艳 赵锐 官锦燕 张逸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18-128,共11页
【目的】彩叶芋是一种天南星科观叶植物,其叶片色彩丰富、斑纹多样,被广泛用于室内外观赏,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彩叶芋常在无补光措施的大棚中栽培,其成苗质量和效率受限于天气情况,难以保障商品苗的生产效率和标准化。光照是彩叶芋生... 【目的】彩叶芋是一种天南星科观叶植物,其叶片色彩丰富、斑纹多样,被广泛用于室内外观赏,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彩叶芋常在无补光措施的大棚中栽培,其成苗质量和效率受限于天气情况,难以保障商品苗的生产效率和标准化。光照是彩叶芋生长和色素积累的重要因子,该研究旨在探索适合彩叶芋组培苗的光质类型,为提高彩叶芋生产效率和商品苗质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白色荧光灯为对照,采用LED白光、LED红光、LED蓝光、LED红蓝白1︰1︰1、LED红蓝绿1︰1︰1、LED红蓝白绿1︰1︰1︰1等7种不同光质类型处理彩叶芋组培再生植株,测定不同光质处理后彩叶芋的叶片大小、叶片厚度、株高、根数及色素含量等相关生长指标,评价筛选能够提高彩叶芋商品苗质量的有效光质。【结果】与荧光灯相比,LED红光处理不利于彩叶芋叶片数量、叶柄粗的增加,分别为5.3片和3.42 mm;不利于总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相对花青素含量积累,分别为2.0 mg/g和1.0 U/g;不利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仅为0.64和0.60。LED蓝光处理有利于彩叶芋植株增高、叶柄粗及叶柄相对花青素含量的积累,分别为21 cm、4.6 mm和6.1 U/g,但不利于彩叶芋根系数量的增加。对组合光而言,LED红蓝白绿1︰1︰1︰1处理有利于彩叶芋叶面积的增加、为98.8 cm^(2),该处理下彩叶芋叶面相对花青素含量最高、达到8.23 U/g。LED红蓝绿1︰1︰1处理不利于彩叶芋株高、叶柄粗及叶片厚度的增加,分别为10.6 cm、3.9 mm及0.70 mm。LED红蓝白1︰1︰1、LED红蓝绿1︰1︰1及LED红蓝白绿1︰1︰1︰1处理彩叶芋叶柄的相对花青素含量均显著低于白色荧光灯处理。【结论】不同光质影响彩叶芋再生植株的生长和色素含量的积累,LED蓝光处理在提高彩叶芋株高、叶柄粗及相对花青素含量方面效果最好,LED红蓝白绿1︰1︰1︰1在提高彩叶芋叶面积和叶面相对花青素含量方面效果最好,生产中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光质配比能有效提高彩叶芋商品苗标准化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光质 彩叶芋 再生植株 形态建成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镁离子转运蛋白家族基因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博文 张懿 +2 位作者 张鹏 王振宇 马秋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32,共13页
【目的】镁离子转运蛋白(magnesium transporters,MGT)是重要的镁离子运输体,通过分析木薯MeMGT家族基因的基本信息及所编码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同源序列比对,从木薯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13... 【目的】镁离子转运蛋白(magnesium transporters,MGT)是重要的镁离子运输体,通过分析木薯MeMGT家族基因的基本信息及所编码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同源序列比对,从木薯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13个MeMGTs基因,分别将其命名为MeMGT2;1-MeMGT10;2。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分析、保守序列功能预测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并对所编码的蛋白质理化性质和结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13个MeMGTs基因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基因的外显子数量在4-13个之间。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MeMGTs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表达水平不同,其中MeMGT4;2主要在须根和储藏根中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主要在根的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MeMGT7主要在木薯叶片、中脉及茎中表达,推测其可能主要在镁离子的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发挥作用。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显示MeMGTs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大量光响应和激素响应元件,暗示其受多种因子调控。分析木薯与部分模式植物MGT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树,发现这些蛋白被分为5类。蛋白序列特征分析显示MeMGTs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具有2个跨膜结构和保守的镁转运蛋白三肽基序Gly-Met-Asn(GMN),且不含信号肽。蛋白磷酸化分析表明MeMGTs基因家族具有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磷酸化位点,该基因家族的蛋白可能通过这些位点发挥作用。【结论】MeMGTs基因表达受光、激素、干旱和低温响应等多种元件调控,可能在木薯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发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镁离子转运蛋白 MeMGTs基因家族 基因鉴定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