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标准摄取值预测肿瘤的侵袭性:206例肺癌PET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淑侠 徐卫平 +3 位作者 李东江 侯庆仪 乔穗宪 唐安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0-772,共3页
目的分析肺癌侵袭性的影响因素,评价SUV值预测肿瘤局部及纵膈转移,尤其是微小转移的可行性。方法206例病理证实的肺癌多变量分析肿瘤侵袭性影响因素,并行回归预测及ROC分析。结果肺癌的侵袭性与SUV值有关,SUV越大,发生转移的几率越高。S... 目的分析肺癌侵袭性的影响因素,评价SUV值预测肿瘤局部及纵膈转移,尤其是微小转移的可行性。方法206例病理证实的肺癌多变量分析肿瘤侵袭性影响因素,并行回归预测及ROC分析。结果肺癌的侵袭性与SUV值有关,SUV越大,发生转移的几率越高。SUV>7,50%以上的肺癌、70%以上的腺癌发生转移。ROC曲线下面积为70.9%。SUV≥9.6,诊断灵敏度≥86.7%。结论SUV值可预测肺癌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FDG-PET 标准摄取值 肿瘤浸润 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PET诊断原发性骨淋巴瘤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景雷 曾辉 +3 位作者 梁长虹 吴海军 黄美萍 邵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9-322,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骨淋巴瘤的MRI及PET影像特征,探讨MRI联合PE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16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和PET表现。结果单骨侵犯15例(股骨5例,椎体3例,髂骨3例,胫骨2例,桡骨1例,上颌骨1例);多骨侵犯1例(胸骨... 目的观察原发性骨淋巴瘤的MRI及PET影像特征,探讨MRI联合PE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16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和PET表现。结果单骨侵犯15例(股骨5例,椎体3例,髂骨3例,胫骨2例,桡骨1例,上颌骨1例);多骨侵犯1例(胸骨上段及右侧第7肋骨各一病灶)。MRI表现:①16例均见髓腔内局部片状或弥漫性不均匀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不均匀或均匀强化;②均见明显软组织肿块,15例范围超过骨病变,1例与骨病变相当;T1WI多呈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稍高信号,轻度或中度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3例椎体者为单一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局部呈硬膜外和(或)椎旁软组织,软组织范围超过病变椎体。PET:术前PET检查13例,均提示病变局部糖代谢增高,局部放射性浓聚,全身其他部位无异常代谢;3例椎体者均为术后PET检查,术后2个月术区局部复发1例。结论MRI上原发性骨淋巴瘤骨质破坏小而软组织肿块大,T2WI信号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特征性;PET对骨原发性淋巴瘤无特异性,但对确定病变性质、鉴别原发与继发、以及术后随访具有优势。MRI与PET相结合为检查原发性骨淋巴瘤的适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DG-PE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时影响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衿记 吴一龙 +7 位作者 陈刚 乔穗宪 谷力加 杨学宁 钟文昭 黄玉娟 廖日强 黄逸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91-595,共5页
背景与目的:18FDG-PE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时,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起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SUVmax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NSCLC患者完全性切除术前所作的18FDG-PET结... 背景与目的:18FDG-PE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时,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起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SUVmax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NSCLC患者完全性切除术前所作的18FDG-PET结果,对可能影响原发灶SUVmax的各种临床因素作偏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偏相关分析提示SUVmax与原发灶大小、病理分期相关(P<0.05),但与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新辅助化疗疗效无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腺癌(53例)、鳞癌(24例)、腺鳞癌(4例)、大细胞癌(4例)、鳞腺癌(2例)、巨细胞癌(2例)和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2例)的平均SUVmax分别为5.18±4.46、7.65±3.57、5.84±3.02、3.35±2.47、6.00±4.59、4.30±1.70和5.85±4.15,组间的平均SUVmax差异无显著性;多重回归与相关分析显示SUVmax仅与原发灶大小相关,但与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年龄、新辅助化疗无相关性。结论:偏相关分析提示NSCLC原发灶SUVmax与原发灶大小、病理分期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SUVmax在NSCLC各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多重回归与相关分析显示SUVmax仅与原发灶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标准化摄取值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G-PET在鼻咽癌诊断、疗效监测及转移灶判定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淑侠 唐安戊 +2 位作者 乔穗宪 徐卫平 李东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FDG-PET)在鼻咽癌(NPC)诊断、疗效监测及转移灶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1例共53次显像分为2组。组1(9例13次)为无NPC病史而PET提示鼻咽癌。组2(32例40次)为临床确诊NPC,经放化疗后PET用于疗... 目的:探讨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FDG-PET)在鼻咽癌(NPC)诊断、疗效监测及转移灶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1例共53次显像分为2组。组1(9例13次)为无NPC病史而PET提示鼻咽癌。组2(32例40次)为临床确诊NPC,经放化疗后PET用于疗效监测。以标准摄取值(SUV)≥2.0定为葡萄糖代谢增高。将PET所示结果与临床及其它影像资料比较,并对每一病例进行了充分的随访(6~24月)。结果:组1仅2例证实为NPC,余7例均为假阳性。组2中10例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与同期和?或随后的CT?MR及随访结果一致,PET预测NPC完全缓解的准确性为100%,PET预测完全缓解的时间至少可达6个月以上。余22例PET共发现11例鼻咽局部残留?复发病灶,40处全身转移灶,综合分析表明,1例残留?复发病灶假阳性,2例转移灶假阳性。患者追加治疗后,1例病灶消失,5例病情改善。结论:PET诊断鼻咽癌,准确性较差。对疗效监测,转移灶判定,PET拥有独特的优势。PET与其它方法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鼻咽癌的临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G—PET 鼻咽癌 诊断 疗效 监测 转移灶 临床应用 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NS仪刺激百会穴影响异丙酚效应的PET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威 赵国栋 +6 位作者 罗耀武 季文进 王刚 敬广霞 农丽丹 郭志华 梁小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简称HANS仪)刺激百会穴对异丙酚麻醉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8只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HANS组(n=6),基础麻醉后,采用HANS仪电刺激百会穴,以2/100Hz变频电刺激25min,注...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简称HANS仪)刺激百会穴对异丙酚麻醉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8只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HANS组(n=6),基础麻醉后,采用HANS仪电刺激百会穴,以2/100Hz变频电刺激25min,注射显像剂18F-FDG32min后PET扫描;异丙酚组(n=6),基础麻醉后输注异丙酚6mg/kg·h,15min后用1min静注显像剂,继续输注异丙酚6mg/kg·h,32min后PET扫描;针药复合组(n=6),基础麻醉后,HANS仪以2/100Hz变频电刺激百会穴25min,停电针,输注异丙酚6mg/kg·h,15min后用1min静注显像剂,异丙酚6mg/kg·h继续输注32min后PET扫描。结果:HANS仪2/100Hz变频刺激百会穴使异丙酚麻醉相应脑区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P<0.01)。结论:电刺激百会穴具有加强异丙酚麻醉效应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显著降低了脑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葡萄糖代谢 HANS仪 百会穴 异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气管癌的^(18)F-FDG PET/CT表现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思云 王淑侠 陈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91-595,共5页
目的原发性气管癌非常少见,本研究探讨原发性气管癌的18F-FDG 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气管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其中9例行CT增强扫描,分析其PET/CT和CT增强... 目的原发性气管癌非常少见,本研究探讨原发性气管癌的18F-FDG 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气管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其中9例行CT增强扫描,分析其PET/CT和CT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5例腺样囊性癌,4例鳞癌,2例腺癌。PET显像示气管腔内或管壁见类圆形或长条状放射性浓聚灶,腺样囊性癌、鳞癌及腺癌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分别为4.5±1.2、8.1±1.7、4.5±2.4,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100%(11/11);CT示气管腔内或管壁见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影,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1.8%(9/11)。9例行CT增强扫描者中,3例呈明显强化,6例呈中度强化。1例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11例均未见远处转移。结论原发性气管癌的PET/CT表现为气管腔内或管壁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伴FDG代谢增高,PET/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功能代谢信息与解剖形态学特点,判断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对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瘤动态三期增强CT和^(18)F-FDGPET/CT影像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恩涛 王淑侠 +1 位作者 谢淑飞 邵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61-2264,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MSCT动态三期增强及18 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和18F-FDG PET/CT及同机MSCT动态三期增强影像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低血糖发作病史和典型的...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MSCT动态三期增强及18 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和18F-FDG PET/CT及同机MSCT动态三期增强影像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低血糖发作病史和典型的惠普尔三联征,其中2例以精神症状首诊。全部病例空腹或发作时血糖均<2.8mmol/L,胰岛素释放指数均>0.3。6例胰岛素瘤均为单发,1例位于胰尾,2例位于胰体,3例位于胰头,肿瘤直径0.8cm×0.9cm~3.0cm×3.8cm,平均1.6cm×1.6cm。CT平扫肿瘤呈均匀等或稍低密度,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减低,动脉期强化最为显著。6例患者中,5例肿瘤局部18 F-FDG摄取未见增高,1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 1)相关胰岛素瘤局部18 F-FDG摄取增高,SUVmax=4.8。结论 MSCT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和位置,18F-FDG PET/CT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18F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值法确定PET病灶生物边界及临床应用可靠性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卫平 王淑侠 唐安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08-4210,共3页
目的:探讨设计一种新的确定PET病灶边界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自行设计开发软件,用软件打开PET图像,通过病灶中心画一条贯穿病灶的线段,两端超出病灶肉眼所见的边界少许。通过软件测出该线段上每个像素的标准化摄取值(SUV)... 目的:探讨设计一种新的确定PET病灶边界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自行设计开发软件,用软件打开PET图像,通过病灶中心画一条贯穿病灶的线段,两端超出病灶肉眼所见的边界少许。通过软件测出该线段上每个像素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以超出病灶两侧的两端末段线段像素上的平均SUV分别为两端各自的本底,以线段中心为起点,由病灶内向线段两侧的每个像素测得的SUV减去每侧各自的本底,差值小于或等于零处确定为病灶的边界点。通过病灶中心画数条轮辐状线段,以相同的方法确定病灶边界,将所有确定的边界点相连,即得到病灶的轮廓。选取13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病例,PET/CT显像阳性病灶15个,分别采用差值法和本底校正阈值法确定病灶边界,并计算病灶面积。结果:(1)差值法和本底校正阈值法确定15个病灶的边界不完全一致;(2)两种方法所勾画的病灶形态大致相同,测算的面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9)。结论:理论上通过该方法可准确得到病灶的大小,确定病灶边界,为肿瘤放疗前确定肿瘤病灶生物边界及评价病灶疗效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差值法 病灶生物边界 软件开发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鉴别诊断心包良、恶性病变 被引量:3
9
作者 邵丹 王淑侠 梁长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鉴别诊断心包良、恶性病变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6例心包病变患者的18F-FDGPET/CT资料,其中恶性9例,良性7例。测得病灶SUVmax值,并观察病灶内部密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对病变或心包穿刺液行病理学检查,确... 目的探讨18F-FDGPET/CT鉴别诊断心包良、恶性病变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6例心包病变患者的18F-FDGPET/CT资料,其中恶性9例,良性7例。测得病灶SUVmax值,并观察病灶内部密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对病变或心包穿刺液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良恶性。结果恶性病变及良性病变SUVmax分别为10.1±6.0、3.0±2.1(P<0.01)。以病灶SUVmax值3.5~4.5作为鉴别心包病变良恶性的阈值,判断心包病变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5.71%、准确率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90.0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18F-FDGPET/CT可较准确地鉴别诊断心包病变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 心脏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心理安慰对针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贵锋 黄泳 +3 位作者 唐纯志 赖新生 徐卫平 单保慈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1,I0003,共5页
目的:分析针刺过程中心理安慰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探索心理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招募4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分别施以外关穴针刺、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非穴针刺和空白对照处理,运用PET-CT收集... 目的:分析针刺过程中心理安慰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探索心理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招募4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分别施以外关穴针刺、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非穴针刺和空白对照处理,运用PET-CT收集脑中枢激活信号,所得图像数据采用SP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P<0.001,uncorrected,K>10统计检验显著性标准;与空白对照比较,外关穴针刺激活左侧颞中回(BA22)、颞叶Sub-Gyral(BA21)、顶下小叶(BA40)和右侧楔前叶(BA7),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激活左侧颞上回(BA22)和右侧颞下回(BA20)、角回(BA39),非穴针刺激活左侧枕叶舌回(BA18)、小脑和右侧颞上回(BA22)、枕叶梭状回(BA18);外关穴针刺与不透皮假针刺比较激活左侧颞上回(BA42)、小脑前页和右侧楔前叶(BA19),外关穴针刺与非穴针刺比较激活左侧额下回(BA45)、颞上回(BA22)、顶上小叶(BA7)、楔前叶(BA7)、中央后回(BA40)、顶下小叶(BA40)和右侧额下回(BA47)、楔前叶(BA7、19)、楔叶(BA18)、中脑。结论:心理安慰因素在针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是针刺效应的非特异性效应部分,不同的心理安慰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不同,但都不是针刺效应的全部,针刺穴位特异性的激活与穴位主治作用密切相关的脑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安慰 针刺效应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 脑功能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恩涛 王淑侠 +1 位作者 谢淑飞 李汉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6例共检出6个病灶,3个位于胰头,3个位于胰尾;平均大小3.0cm×2.7cm。CT平扫6个... 目的探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6例共检出6个病灶,3个位于胰头,3个位于胰尾;平均大小3.0cm×2.7cm。CT平扫6个病灶呈均匀等密度,未见钙化灶,平均CT值约为36HU;增强扫描全部病灶呈延迟期强化。全部病灶18F-FDG摄取呈局灶性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6~5.3,平均SUVmax3.92±1.49,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2.05±0.39(t=-3.648,P=0.015)。3例病灶累及胰头,胆总管及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呈双管征,胰体尾部轻度萎缩;3例病灶累及胰尾,胆总管及胰管未见扩张,胰体尾部未见萎缩。病灶邻近的主要血管均未受侵。全部病例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未见18F-FDG局灶性摄取增高,未见远处脏器或(和)组织转移。结论 18 F-FDG PET/CT对诊断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慢性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18F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控PET/CT评价猪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后的心肌血供
12
作者 王思云 胡志辉 +2 位作者 郑少忆 徐卫平 王淑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5-828,共4页
目的应用门控PET/CT评价猪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后桥血管和冠状动脉形态、心肌灌注、左心室功能。方法对6头实验猪行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术后送至PET中心对其再行门控13 N-NH3心肌灌注和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6头猪共12条桥血管的1... 目的应用门控PET/CT评价猪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后桥血管和冠状动脉形态、心肌灌注、左心室功能。方法对6头实验猪行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术后送至PET中心对其再行门控13 N-NH3心肌灌注和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6头猪共12条桥血管的18处吻合口中15处显示清晰,冠状动脉充盈良好;左心室各壁心肌灌注放射性分布均匀,室壁运动正常,左心室功能均大于50%。结论门控PET/CT可无创地评价搭桥术后血管形态、心肌灌注和左心室功能。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可为心脏提供充足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8
13
作者 庄晓曌 余深平 +5 位作者 贺李 崔冀 陈创奇 赵晓娟 潘碧涛 李子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56-1860,共5页
目的探讨3.0T MR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6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常规MR+DWI检查,之后均接受肿瘤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ADC值以及... 目的探讨3.0T MR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6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常规MR+DWI检查,之后均接受肿瘤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ADC值以及长、短径;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淋巴结的ADC值及长、短径对鉴别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结果确定转移性淋巴结82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24个: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P=0.001)、短径/长径(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分别为(0.86±0.20)×10-3mm2/s和(1.05±0.30)×10-3mm2/s(P<0.001),淋巴结短径≥10mm组及<10mm组内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P<0.01);淋巴结短径、短径/长径的AUC分别为0.623、0.599,所有淋巴结、短径≥10mm组及短径<10mm组淋巴结的ADC值的AUC分别为0.740、0.792及0.731,故短径≥10mm组淋巴结的ADC值用于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价值最高,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68.2%。结论3.0T MRDWIBS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利用ADC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扩散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法洛四联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思云 杨有优 +2 位作者 周旭辉 王淑侠 徐卫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法洛四联症及其伴发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法洛四联症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手术或心血管造影结果对照。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21例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法洛四联症及其伴发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法洛四联症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手术或心血管造影结果对照。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21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4例有手术结果,7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64层螺旋CT对21例患者均显示了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室壁肥厚。合并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6例,右位主动脉弓4例,双主动脉弓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7例,迷走左头臂静脉3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和大的主肺侧支动脉3例。结论:64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不仅显示了心脏的解剖畸形,还清晰显示了冠状动脉及肺动脉的发育情况。64层螺旋CT是一种诊断法洛四联症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四联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管法酸水解合成^(18)F-FDG中反应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山震 王淑侠 +1 位作者 王朋 陈玉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61-63,共3页
【目的】优化单管酸水解合成^(18)F-FDG的标记反应条件,缩短合成时间,提高其产率和稳定性。【方法】通过探讨催化剂、前体三氟甘露糖和1.0 N盐酸的不同用量对标记产率的影响,同时对反应的温度和水解时间进行优化,缩短标记时间,得到最佳... 【目的】优化单管酸水解合成^(18)F-FDG的标记反应条件,缩短合成时间,提高其产率和稳定性。【方法】通过探讨催化剂、前体三氟甘露糖和1.0 N盐酸的不同用量对标记产率的影响,同时对反应的温度和水解时间进行优化,缩短标记时间,得到最佳的合成标记条件。【结果】合成标记^(18)F-FDG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前体三氟甘露糖和1.0 N盐酸的用量分别为1.2 mL、18~25 mg、1.4 mL,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18℃,水解时间14 min,反应的总时间从45 min缩短为33 min,未校正的标记产率从51.6%提高到60.8%,提高了约9%,放射化学纯度为99%。【结论】通过优化标记^(18)F-FDG的条件,能有效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其标记产率,得到了高质量的PET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水解 ^18F-FDG 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代谢肺肿瘤209例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回顾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淑侠 徐卫平 +3 位作者 李东江 侯庆仪 乔穗宪 唐安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05-306,共2页
目的:分析肺肿瘤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 G-PE T)低摄取特征。方法:病理确诊肺肿瘤,回顾性分析PE T代谢表现,以SU V m ax<2.5为低代谢标准,综合分析病例分布特点。结果:21例肺肿瘤低FD G摄取,17例为腺癌。高分化腺癌呈低... 目的:分析肺肿瘤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 G-PE T)低摄取特征。方法:病理确诊肺肿瘤,回顾性分析PE T代谢表现,以SU V m ax<2.5为低代谢标准,综合分析病例分布特点。结果:21例肺肿瘤低FD G摄取,17例为腺癌。高分化腺癌呈低摄取最多,占高分化腺癌病例的40%。结论:低代谢由肿瘤的组织特性决定,多见于腺癌。PE T肺内低代谢病灶解析,要注意排除分化较好的腺癌可能,结合C T病灶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FDG-PET 低代谢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代谢 高分化腺癌 病例分布 病灶特征 脱氧葡萄糖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百会、水沟、神门穴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豆状核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黄泳 陈静 +2 位作者 赖新生 唐安戊 李东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05-1407,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后百会、水沟、神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豆状核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探讨该穴组对豆状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例VD病人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手足三阳经为主),治疗组加用百会、水沟、神门。治疗前后所... 目的观察针刺后百会、水沟、神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豆状核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探讨该穴组对豆状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例VD病人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手足三阳经为主),治疗组加用百会、水沟、神门。治疗前后所有病人均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测葡萄糖代谢水平。以VD患者双侧豆状核为感兴趣区,检测其治疗前后葡萄糖代谢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健脑豆状核葡萄糖代谢有显著提高;对照组双侧豆状核葡萄糖代谢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百会、水沟、神门治疗VD的机制与其提高豆状核葡萄糖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 豆状核 葡萄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百会、水沟、神门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丘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泳 赖新生 +2 位作者 陈静 唐安戊 李东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观察百会、水沟、神门针刺前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丘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研究该(组对丘脑功能的影响。方法:10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位(手足三阳经为主),治疗组加用百会、水沟、神门。治疗前后,所有患... 目的:观察百会、水沟、神门针刺前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丘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研究该(组对丘脑功能的影响。方法:10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位(手足三阳经为主),治疗组加用百会、水沟、神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葡萄糖代谢水平。划定VD患者双侧丘脑为感兴趣区,分析其葡萄糖代谢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双侧丘脑葡萄糖代谢有显著提高;对照组治疗后,双侧丘脑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百会、水沟、神门能有针对性地作用于VD患者的丘脑,提高其葡萄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 丘脑 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性核素^(18)F的生产中各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山震 王淑侠 +1 位作者 陈立光 王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6-38,共3页
【目的】提高回旋加速器生产放射性18F核素的效率,降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的用药成本。【方法】通过对回旋加速器的各种运行条件(包括束流强度、轰靶时间和靶压)、不同质地的生产原料的重复测定,对结果进行对比优选。【结果】回旋... 【目的】提高回旋加速器生产放射性18F核素的效率,降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的用药成本。【方法】通过对回旋加速器的各种运行条件(包括束流强度、轰靶时间和靶压)、不同质地的生产原料的重复测定,对结果进行对比优选。【结果】回旋加速器生产日常常用核素18F的最佳条件为束流强度为40μA,轰靶时间为70min,富氧水丰度大于94%,富氧水用量为1.2g时平均产量最高(超过30GBq)。有效降低PET日常生产18F-FDG用药成本。【结论】通过有选择地控制回旋加速器的运行参数、用不同质量、质地的原料可以根据日常用药量的需要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所需的放射性核素18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加速器 正电子发射核素18F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思云 杨有优 +2 位作者 周旭辉 王淑侠 徐卫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主动脉畸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结果对照。采用东芝Aquilion 64螺旋CT,层厚0.5 cm,重建间隔0.3 cm。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主动脉畸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结果对照。采用东芝Aquilion 64螺旋CT,层厚0.5 cm,重建间隔0.3 cm。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22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5例有手术结果,7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22例患者中,右位主动脉弓9例,主动脉缩窄4例,主动脉弓离断2例,主动脉褶曲畸形2例,共同动脉干2例,主肺动脉窗2例,双主动脉弓1例。64层螺旋CT均正确诊断,超声心动图仅诊断7例。【结论】64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是主动脉畸形的无创、准确检查方法,基本可替代心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