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创面愈合中巨噬细胞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英荷 招冠钰 +2 位作者 孙阳 侯鉴基 左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2-799,共8页
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递增,其中以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为主。T2DM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伴随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创面愈合障碍是T2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T2DM患... 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递增,其中以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为主。T2DM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伴随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创面愈合障碍是T2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T2DM患者创面愈合受巨噬细胞调控,并与其表型、活性和数量相关。不同表型的巨噬细胞在T2DM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扮演不同角色:M1型巨噬细胞参与创伤早期的炎症反应和病原体清除,M2型巨噬细胞在创面愈合后期发挥抗炎症作用并介导创面修复。巨噬细胞表型转换障碍影响创面炎症反应、皮肤细胞功能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等过程,最终导致愈合障碍。目前,巨噬细胞代谢改变与表型转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且这种动态关联可能通过协同调控参与T2DM创面的愈合进程。该文总结巨噬细胞在正常创面愈合与T2DM患者创面愈合中的功能特点,就病理环境下巨噬细胞糖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变化及这些变化对创面愈合的调控作用展开综述,并讨论靶向巨噬细胞代谢治疗创面愈合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2型糖尿病 巨噬细胞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来源的美白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欧阳佩佩 廖雪华 +1 位作者 吴科锋 马晓鹂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4-268,共5页
概述了黑色素合成与信号转导途径,综述了海藻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类胡萝卜素和萜类化合物;海洋动物提取物如蛋白质、多肽和糖蛋白;以及海洋微生物中微藻、真菌和细菌的活性物质在美白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以这些活性成分为原料开发... 概述了黑色素合成与信号转导途径,综述了海藻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类胡萝卜素和萜类化合物;海洋动物提取物如蛋白质、多肽和糖蛋白;以及海洋微生物中微藻、真菌和细菌的活性物质在美白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以这些活性成分为原料开发新型美白化妆品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白 海洋 黑色素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和分子数据对湛江海域4个江蓠物种(红藻门)的分类学研究
3
作者 李能辉 黄庆 +3 位作者 李航 曾俊 吴科锋 谭华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7,共14页
利用分子鉴定和形态学分析,对采自广东湛江的江蓠科物种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经鉴定,共发现4种江蓠科物种,即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硬江蓠G. firma、帚状江蓠G. edulis和异枝拟江蓠Gracilariopsis bailinae。文章详细讨论了... 利用分子鉴定和形态学分析,对采自广东湛江的江蓠科物种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经鉴定,共发现4种江蓠科物种,即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硬江蓠G. firma、帚状江蓠G. edulis和异枝拟江蓠Gracilariopsis bailinae。文章详细讨论了这4种江蓠的分类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数据,明确了细基江蓠、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 tenuistipitata var. liui与长喙江蓠G. longirostris为同一个种,以及硬江蓠G. firma与张氏江蓠G. changii为同一种。本研究修订了我国南方沿海江蓠科物种的分类信息,也为湛江海域大型海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分类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海域 形态学 江蓠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卡那霉素接枝物的制备及抑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俊鹏 欧阳茜茜 +3 位作者 王艺瑾 盛军 田洋 高斌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49-56,共8页
壳聚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但其抑菌性能较弱.为了提高壳聚糖的抑菌性能,接枝卡那霉素,制备壳聚糖-卡那霉素接枝物,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抑菌材料应用到食品中.以壳聚糖和卡那霉素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高碘... 壳聚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但其抑菌性能较弱.为了提高壳聚糖的抑菌性能,接枝卡那霉素,制备壳聚糖-卡那霉素接枝物,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抑菌材料应用到食品中.以壳聚糖和卡那霉素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高碘酸钠用量对壳聚糖氧化醛基含量的影响,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壳聚糖氧化的最佳条件;将氧化的壳聚糖粉末溶液与卡那霉素溶液混合,在60℃的油浴锅中反应6 h,得到壳聚糖-卡那霉素接枝物溶液;经透析冷冻干燥得到接枝物,将壳聚糖和接枝物进行抑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壳聚糖氧化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4 h、高碘酸钠用量4.8 g、反应温度40℃,在此条件下计算出醛基含量为4.89mmol/g,理论值(4.07 mmol/g)与试验值的相对偏差为0.82%;将氧化的壳聚糖与卡那霉素进行席夫碱反应,显示卡那霉素成功接枝上,元素分析计算得知,接枝物中卡那霉素的接枝率达到52%;通过抑菌试验可知,接枝物的抑菌性能优于壳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卡那霉素 响应面法 结构表征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细菌驱动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辅明 李娜 +6 位作者 邢婕华 郑明彬 钟莹 罗英梅 马爱青 崔燎 蔡林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2-1170,共9页
细胞/细菌驱动的药物传递系统是一种有前景的药物递送策略.该策略将具有不同优异特性的活细胞/细菌与药物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纳米药物生物利用率低、靶向性能弱、组织穿透性不强等缺陷.得益于对目标病灶特异响应,这类药物递送系... 细胞/细菌驱动的药物传递系统是一种有前景的药物递送策略.该策略将具有不同优异特性的活细胞/细菌与药物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纳米药物生物利用率低、靶向性能弱、组织穿透性不强等缺陷.得益于对目标病灶特异响应,这类药物递送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药物高效的主动靶向递送,还可以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目前已成功运用于药物呈递,在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初步探讨了细胞/细菌驱动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细菌驱动 主动靶向 纳米药物 药物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诱发骨质疏松症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盼 吴科锋 崔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9-624,共6页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骨折风险明显增加。因此,T2DM诱发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骨脆性增加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的...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骨折风险明显增加。因此,T2DM诱发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骨脆性增加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的典型特征,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引起的,包括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hyperglycemia,HG)、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积聚和氧化产物积累以及微血管病变的存在等。这些因素在T2DM不同时期是相互平衡或相互促进的,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等炎症因子的异常活化打破了骨形成和骨吸收的代谢平衡,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和骨折风险的变化取决于疾病进展的阶段。因此,糖尿病骨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可以通过分别考虑糖尿病早期和晚期骨骼相关因素来广泛讨论,其中早期阶段以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这些因素会导致糖尿病发病和初始阶段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增加。而晚期阶段的特征是β细胞衰竭,AGEs和氧化产物的堆积,加速衰老和血管并发症的发展。为此,本文希望对T2DM的不同阶段与骨代谢的关系进行综述,以便更好的认识T2DM的进展加速骨脆性风险的病理过程和致病机制,为治疗T2DM和T2DM诱发的OP、降低T2DM患者骨折发生的风险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早期糖尿病 晚期糖尿病 骨脆性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鳔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玉玲 范志强 +3 位作者 刘雯恩 王梅文 周艳芳 彭新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8,共8页
鱼鳔是鱼类加工产生的重要副产物,来源丰富,利用酸法、酶法、热水法、盐法、碱法和发酵法从鱼鳔中提取出的胶原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低、组织相容性高、细胞活化能力强、可降解性好等多种优良生物学性状,在骨科治疗、细胞培养、伤口愈合、... 鱼鳔是鱼类加工产生的重要副产物,来源丰富,利用酸法、酶法、热水法、盐法、碱法和发酵法从鱼鳔中提取出的胶原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低、组织相容性高、细胞活化能力强、可降解性好等多种优良生物学性状,在骨科治疗、细胞培养、伤口愈合、药物制作、生物发电等医学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通过综述不同来源鱼鳔胶原蛋白的多种常用制备工艺和结构特征,阐述了其生物医学应用,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应用发展,以期利用副产品鱼鳔填补医用领域的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鳔 胶原蛋白 制备 医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多酚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袁圣亮 段智红 +2 位作者 吕应年 马晓鹂 欧阳佩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4-281,共8页
海藻多酚类化合物是来自海藻的次级代谢产物,种类较多,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以及抗炎等生物活性,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和药品等领域。文中简要综述了海藻多酚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其抗氧化活性,概述了其抗氧化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旨... 海藻多酚类化合物是来自海藻的次级代谢产物,种类较多,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以及抗炎等生物活性,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和药品等领域。文中简要综述了海藻多酚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其抗氧化活性,概述了其抗氧化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旨在为海藻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多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透明化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小玉 罗连响 +1 位作者 潘韵琪 鲍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5-313,共9页
组织透明化技术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兴组织学技术,将大块组织、单个器官、啮齿动物全身以及人类大型标本,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原理与方法进行处理,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同时快速实现高度光学透明,为高通量地获取生物组织三维结构信息提供了重... 组织透明化技术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兴组织学技术,将大块组织、单个器官、啮齿动物全身以及人类大型标本,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原理与方法进行处理,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同时快速实现高度光学透明,为高通量地获取生物组织三维结构信息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结合现代光学成像技术和荧光标记技术,可显著提高成像深度和图像对比度,已成为经典组织学技术有前景的替代方案,并广泛应用于多个生命科学领域。本文对主要的脑组织透明化方法学原理及其优缺点、组织透明化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从整体水平观察神经元、轴突、髓鞘等精细结构的退行性改变以及异质性病理成分在全脑范围内细胞间的演变过程,为最终转向人类脑组织神经退行性病变研究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透明技术 透明脑 三维成像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叶多糖提取分离及其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常雪飞 欧阳茜茜 +2 位作者 王韵 孙国庆 田洋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77-83,共7页
以辣木叶为原料,首先对植物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及工艺进行研究,其次通过不同体积分数乙醇分级醇沉多糖探索辣木叶多糖的抗氧化性。采用热水浸提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辣木叶多糖得率的影响因素,通过乙醇梯度沉淀分级的... 以辣木叶为原料,首先对植物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及工艺进行研究,其次通过不同体积分数乙醇分级醇沉多糖探索辣木叶多糖的抗氧化性。采用热水浸提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辣木叶多糖得率的影响因素,通过乙醇梯度沉淀分级的方法得到3种辣木叶多糖,分别命名为MP-1(40%乙醇)、MP-2(60%乙醇)、MP-3(80%乙醇),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这3种辣木叶粗多糖,并探讨辣木叶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出辣木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 g/mL、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2.5 h、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辣木叶多糖得率为2.039%。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MP-1、MP-2、MP-3均具有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在辣木叶多糖浓度为25μg/mL时,MP-1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低,此时MP-3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达到85.34%。该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多糖得率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该提取方法无需特殊设备,生产工艺成本低,安全,适合工业化大生产,是一种可取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多糖 提取工艺 分级醇沉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与无水胁迫下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劣变标记蛋白识别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德峰 廖威龙 +4 位作者 郑晓娴 叶盛权 茅林春 谢晶 邓尚贵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6,共11页
【目的】探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活流通过程中低温和无水双重胁迫诱导肌肉品质劣变与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品质劣变的潜在标记蛋白。【方法】在模拟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为7.2 mg/L,温度控制在(12±... 【目的】探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活流通过程中低温和无水双重胁迫诱导肌肉品质劣变与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品质劣变的潜在标记蛋白。【方法】在模拟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为7.2 mg/L,温度控制在(12±1)℃]观察对虾在低温和无水胁迫下的生理反应,通过串联质谱标签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环境胁迫导致的肝胰腺蛋白质组显著差异性变化,并将其与肌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温组和低温+无水组分别鉴定了33和44个显著差异蛋白质(DEPs),这些蛋白质大多在溶酶体、糖酵解或糖异生、黏附等通路显著富集(P<0.05),同时胰蛋白酶-1、二肽基肽酶显著上调(P<0.05),而磷酸丙糖异构酶和醛脱氢酶显著下调(P<0.05)。此外,颜色和质构指标的变化与微管蛋白、凝溶胶蛋白、层黏连蛋白、内源性蛋白酶和代谢酶表达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初次探明肝胰腺DEPs与肌肉品质间的内在联系,识别的典型DEPs可作为品质劣变的潜在标志蛋白,为监测无水运输期间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劣变提供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暴露 无水保活 品质劣变 蛋白组组学 蛋白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提取方法对对虾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空间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德峰 廖威龙 +1 位作者 叶盛权 廖建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7,共9页
【目的】获取提取率高且结构完整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原纤维蛋白。【方法】通过0.5 mol/L KCl、53 kHz超声辅助0.5 mol/L KCl、53 kHz超声辅助质量分数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RIPA裂解液这4种提取方法提取对虾肌原纤... 【目的】获取提取率高且结构完整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原纤维蛋白。【方法】通过0.5 mol/L KCl、53 kHz超声辅助0.5 mol/L KCl、53 kHz超声辅助质量分数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RIPA裂解液这4种提取方法提取对虾肌原纤维蛋白,以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和结构完整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光谱学和凝胶电泳生化,评价四种提取方法对对虾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空间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53 kHz超声辅助0.5 mol/L KCl、0.5 mol/L KCl、53 kHz超声辅助5%SDS和RIPA裂解液4种方法所得提取率分别为(87.99±3.08)%、(53.76±3.90)%、(75.59±0.95)%和(95.46±4.49)%。53 kHz超声辅助0.5 mol/L KCl提取的蛋白中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蛋白丰度较高,0.5 mol/L KCl和53 kHz超声辅助质量分数5%SDS提取的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蛋白丰度较高;相较于0.5 mol/L KCl,超声辅助提取可最大限度保持肌原纤维蛋白天然结构,α-螺旋结构保留完好;0.5 mol/L KCl提取可较好维持肌原纤维蛋白的酰胺Ⅰ带结构。RIPA裂解液提取对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有明显破坏,热稳定性仅为原蛋白的(60.63±4.46)%。【结论】综合提取率、空间结构和热稳定性结果,采用53 kHz超声辅助5%SDS提取可获得质量最佳的凡纳滨对虾肌原纤维。本研究可为后续深入解析冷藏对虾品质劣变和开发高效控制技术提供高质量的肌原纤维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肌原纤维蛋白 提取率 光谱分析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胶原蛋白的多孔微球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熊新 李炜钊 +3 位作者 杨育灿 张灿华 周郁斌 彭新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3-190,共8页
胶原蛋白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低免疫原性,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基于胶原蛋白制得的多孔微球,不仅对组织有良好亲和性,还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低、细胞黏附性好等优良特性,是一种... 胶原蛋白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低免疫原性,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基于胶原蛋白制得的多孔微球,不仅对组织有良好亲和性,还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低、细胞黏附性好等优良特性,是一种细胞培养与药物递送系统的极佳选择。文中综述了胶原蛋白的生理性能、多孔微球的制备工艺、多孔微球用于细胞培养和药物递送的优点,总结了近十年来基于胶原蛋白的多孔微球在药物载体和细胞培养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多孔微球 制备工艺 药物载体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凡纳滨对虾肌肉软化的生化特性及生物标记物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德峰 廖威龙 +2 位作者 李彩虹 廖建萌 李欣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目的】探究冷藏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质构品质劣变生化变化特性并识别生物标记物。【方法】测定凡纳滨对虾4℃冷藏期间肌肉质构参数,检测肌肉组织中糖原与乳酸含量、ATP水平,以及Ca^(2+)-ATP酶、酸性与碱性磷酸酶(ACP、A... 【目的】探究冷藏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质构品质劣变生化变化特性并识别生物标记物。【方法】测定凡纳滨对虾4℃冷藏期间肌肉质构参数,检测肌肉组织中糖原与乳酸含量、ATP水平,以及Ca^(2+)-ATP酶、酸性与碱性磷酸酶(ACP、AKP)活性,分析无氧代谢特征和磷酸化调控酶活性动态变化,解析各指标间相互联系。【结果与结论】4℃冷藏期间对虾质构指标迅速下降,冷藏72 h后硬度显著下降至(2947±113)g(P<0.05),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与质构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1);新鲜对虾冷藏24 h后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下降至(20.82±0.38)U/mg(P<0.05),且PFK活性与糖酵解各指标相关性最强,其调控的糖酵解是触发和加速肌肉快速软化的关键前期生化事件;ATP含量调控磷酸酶和Ca^(2+)-ATP酶活性,ACP活性和AKP活性在冷藏96 h显著上升至(16.39±1.17)U/mg和(0.86±0.05)U/mg(P<0.05),Ca^(2+)-ATP酶活性24 h后降至(0.50±0.01)U/mg(P<0.05)。随时间延长,Ca^(2+)-ATP酶活性下降诱导内质网释放Ca^(2+)诱导磷酸酶开启去磷酸化进程,蛋白质降解信号暴露被泛素化标记,肌原纤维蛋白进而被降解;相关性分析结合生化基本原理初步判定,Ca^(2+)-ATP酶为质构劣化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肌肉软化 生化热性 生物标记物 Ca^(2+)-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O_(2)/KCC-1固相萃取的亲水作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南极磷虾磷脂
15
作者 张欣彤 唐光治 +7 位作者 沈清 雷敏 谭舒萍 林碧玲 周瑞淇 梁秀碧 郭莲仙 李林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8-177,共10页
以自制钛基树枝状纤维形SiO_(2)(TiO_(2)/KCC-1)纳米材料作为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填料对南极磷虾中的磷脂进行纯化,采用亲水色谱柱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磷脂组学分析。选取南极磷虾中最主要的4类磷脂(磷... 以自制钛基树枝状纤维形SiO_(2)(TiO_(2)/KCC-1)纳米材料作为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填料对南极磷虾中的磷脂进行纯化,采用亲水色谱柱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磷脂组学分析。选取南极磷虾中最主要的4类磷脂(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s,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P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共检测到291种磷脂,比已报道的方法多近1倍。在这些磷脂中,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链的磷脂占总磷脂含量的54.73%,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链的磷脂占总磷脂含量的26.17%。南极磷虾中共检出PC 75种、PE 120种、PI 54种、PS 42种。其中PC(40:6)(41.63%)、PE(36:0)(39.77%)、PI(38:3)(80.05%)、PS(36:1)(81.62%)在4类磷脂中的含量最高。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SPE处理前后磷脂种类有明显差异,Ti O_(2)/KCC-1材料对磷脂的富集效果显著,特别是对PC(18:0/18:0)、PE(16:0/18:1)、PI(16:0/18:2)等富集作用明显。PC、PE和PS的检出限均为0.05μg/g,PI的检出限为0.01μg/g,4种磷脂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89%~5.05%之间,回收率在87%~112%之间。该方法专一性强、提取效率高、灵敏度和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在生物样本中磷脂的提取、纯化及其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树枝状纤维形SiO_(2) 固相萃取 亲水作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南极磷虾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沉积物宏基因组中新型对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基因的鉴定
16
作者 张欢 吴科锋 +1 位作者 刘景川 汤熙翔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2-450,共9页
为采用不依赖培养的方法获取深海沉积物微生物遗传资源,利用深海沉积物DNA构建了2个宏基因组文库,对对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4HPPD)活性进行了筛选,并分离出3个克隆子。体外转座子突变和全长测序发现了两个新的4 HPPD基因和一个新的尿黑... 为采用不依赖培养的方法获取深海沉积物微生物遗传资源,利用深海沉积物DNA构建了2个宏基因组文库,对对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4HPPD)活性进行了筛选,并分离出3个克隆子。体外转座子突变和全长测序发现了两个新的4 HPPD基因和一个新的尿黑酸(HGA)代谢基因簇。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的3个新的4 HPPD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中产生水溶性棕色素。该色素被鉴定为黑色素,并与HGA相关。结果表明,深海沉积物宏基因组含有多样性丰富的4 HPPD功能基因,可用于发现新的黑色素生物合成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对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基因 尿黑酸 宏基因组文库 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格星虫的质量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
17
作者 王瑞敏 戚怡 +2 位作者 袁华芳 彭志兰 刘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0,共9页
目的:建立方格星虫干品质量检测标准,为其质量检测和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参照2020版《中国药典》(四部)对来自3个不同产地的30批方格星虫干品进行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TLC)鉴别研究,检测活性物质氨基酸和总糖质量分数,检... 目的:建立方格星虫干品质量检测标准,为其质量检测和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参照2020版《中国药典》(四部)对来自3个不同产地的30批方格星虫干品进行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TLC)鉴别研究,检测活性物质氨基酸和总糖质量分数,检测其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重金属、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格星虫的黄曲霉毒素质量分数。结果:方格星虫体壁似蚯蚓纵横交错成格状,显微观察可见先端淡棕色钝圆刚毛;在精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处呈TLC特征色谱;氨基酸质量分数检测占比最高的依次为谷氨酸、精氨酸和天冬氨酸;总糖质量分数不低于2%;方格星虫供试品杂质、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灰分分别不超过3%、11%、10%和2%;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不低于38%;黄曲霉毒素质量分数不超过10μg/k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格星虫质量检测标准方法稳定,可为方格星虫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质量标准 质量分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HPLC-UV法测定海稻米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 被引量:12
18
作者 段智红 黄永梅 +4 位作者 吕应年 梁力中 黄燕霞 叶华 叶盛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7-261,270,共6页
为建立海水稻活性成分γ-氨基丁酸(GABA)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FDNB)为衍生化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精白米、玉米、海稻米、发芽海稻米24 h、发芽海稻米48 h、发芽海稻米72 h的γ-氨基丁酸(G... 为建立海水稻活性成分γ-氨基丁酸(GABA)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FDNB)为衍生化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精白米、玉米、海稻米、发芽海稻米24 h、发芽海稻米48 h、发芽海稻米72 h的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研究了FDNB的投量,醋酸铵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以及样品的pH对GABA衍生物保留时间的影响,并考察了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及加标回收率。结果表明,发芽海稻米24 h中GABA的含量最高,为34.35μg/mg,玉米、未发芽海稻米、发芽海稻米48 h、发芽海稻米72 h中GABA的含量分别为为3.74、3.63、17.03、9.54μg/mg,而精白米中GABA含量几乎为零; FDNB投量为0.3 m L时,可确保反应完全;用0.5%醋酸铵水溶液∶乙腈(V∶V)=85∶15作流动相克服了泵压不稳定的现象;用硼酸盐缓冲液对衍生化后的样品进行稀释(1、5、10、15、20、40倍)后,样品的pH在9.0左右,GABA衍生物的保留时间几乎不漂移,在15.8 min左右;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值分别是0.08%、0.66%和0.60%;样品在24 h内稳定,回收率在99.29%~101.35%。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高含量GABA功能性食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稻 Γ-氨基丁酸 含量 衍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果果胶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廖雪华 欧阳佩佩 +3 位作者 叶华 王盼 吴科锋 李文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1,共5页
以纯果胶得率为评价指标,在超声(功率为250 W)预处理30 min后,分别考察提取溶剂、初始pH值、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纯果胶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黄皮果胶的制备工艺,并分析以黄皮果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制... 以纯果胶得率为评价指标,在超声(功率为250 W)预处理30 min后,分别考察提取溶剂、初始pH值、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纯果胶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黄皮果胶的制备工艺,并分析以黄皮果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制备黄皮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盐酸(0.01 mol/L)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90℃、液料比为20∶1(mL∶g)、初始pH值为2.0,提取时间120 min。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下,黄皮果胶得率为6.84%,半乳糖醛酸含量为76.51%,且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GB 25533—2010《食品添加剂果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果胶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鳀科鱼脂肪酸组成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庄海旗 刘江琴 +1 位作者 崔燎 罗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562,共7页
【目的】比较6种鳀科鱼肌肉的脂肪酸含量,并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为鳀科鱼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秋冬季收集来源于湛江海域的印度小公鱼、康氏侧带小公鱼、雷氏鲚、太的黄鲫、杜氏棱鳀和汉氏棱鳀6种鳀科鱼,采用0... 【目的】比较6种鳀科鱼肌肉的脂肪酸含量,并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为鳀科鱼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秋冬季收集来源于湛江海域的印度小公鱼、康氏侧带小公鱼、雷氏鲚、太的黄鲫、杜氏棱鳀和汉氏棱鳀6种鳀科鱼,采用0.5%硫酸—甲醇溶液甲酯化鱼肌肉组织的脂肪酸,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再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0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6种鳀科鱼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35.02%~48.53%,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13.62%~44.7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17.31%~44.73%,EPA+DHA达13.09%~37.28%;主要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18:2(6)与EPA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800~0.899,下同),EPA与DHA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0~1.000,下同),C18:1(9)与C18:2(6)呈显著负相关,与EPA和DHA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6种鳀科鱼分为3组,第一组为印度小公鱼和康氏侧带小公鱼,第二组为杜氏棱鳀、汉氏棱鳀和雷氏鲚,第三组为太的黄鲫。【结论】6种鳀科鱼均含有较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印度小公鱼和康氏侧带小公鱼的EPA+DHA含量在35.00%以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气相色谱 鳀科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