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子中的谷子中的“拟南芥”——C4禾谷类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禾谷类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xiaomi”——山西农业大学在谷子功能基因组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兴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108,共1页
长期以来,模式植物拟南芥在引领重要科学发现和先进研究技术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拟南芥和水稻都是C3植物,作为C4禾谷类作物的模式植物时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解决诸如C4光合代谢以及许多黍亚科特殊的基础问题。谷子具有抗旱... 长期以来,模式植物拟南芥在引领重要科学发现和先进研究技术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拟南芥和水稻都是C3植物,作为C4禾谷类作物的模式植物时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解决诸如C4光合代谢以及许多黍亚科特殊的基础问题。谷子具有抗旱、耐瘠薄和高光效等突出优势,恰恰弥补了拟南芥和水稻作为模式植物的不足,是极具发展潜力的C4禾谷类模式植物。但是,谷子生育期较长、株高较高、遗传转化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为模式植物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类 山西农业大学 功能基因组学 高光效 耐瘠薄 遗传转化 C3植物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农业大学污水处理水质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瑾 李晓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93-395,共3页
通过对山西农业大学污水处理厂运行水质监测,分析了学校的污水治理现状,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源头控制、循环利用、加强管理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评价 山西农业大学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科学专业植物生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艳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1期302-303,共2页
植物生理学是生命科学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植物生理学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介绍了其教学改革措施,包括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合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命科学专业 植物生理学 本科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山西半夏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4
作者 崔丽艳 杨佼丽 +4 位作者 柳建丽 侯钥 郭成英 王德富 牛颜冰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大豆花叶病毒(SMV)在大豆生产中会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严重下降,具有传播广泛和致病性强的特点,但宿主范围相对较窄,以豆科植物为主。近年来研究却表明,SMV能够跨科侵染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为明确侵染山西半夏的大豆花叶... 大豆花叶病毒(SMV)在大豆生产中会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严重下降,具有传播广泛和致病性强的特点,但宿主范围相对较窄,以豆科植物为主。近年来研究却表明,SMV能够跨科侵染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为明确侵染山西半夏的大豆花叶病毒分离物(SMV-SXBX)的基因组特征,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侵染山西半夏的SMV-SXBX进行了序列相似性分析、系统进化分析、氨基酸功能位点分析和重组分析。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SMV-SXBX与SMV-Hangzhou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AJ507388.2)的相似性最高,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2.0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91%;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MV-SXBX与SMVHangzhou分离物聚为一簇,亲缘关系最近。在SMV-SXBX基因组中,P1蛋白的序列差异性最大,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性分别为34.93%和36.28%。突变与氨基酸功能分析结果表明,SMV-SXBX氨基酸序列中存在多个氨基酸突变位点;重组分析结果表明,SMV-SXBX在3 056—6 895 bp处有重组事件的发生,主要亲本为SMV-HZ1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AJ628750.1),次要亲本为SMV-XFQ008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KP710873.1)。综上研究结果,明确了SMV-SXBX的基因组特征,其发生的氨基酸突变及基因重组可能是导致大豆花叶病毒跨科侵染半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半夏 全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分析 氨基酸功能位点分析 重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黄芪籽蜂的危害及田间发生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师文丽 康婕 +2 位作者 郝佳伟 牛颜冰 张仙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黄芪籽蜂是一类为害黄芪(Astragalus)种子的主要害虫,对黄芪种子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明确黄芪籽蜂在山西省黄芪不同种植区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为该虫的预测预报以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试验于2021年和... 黄芪籽蜂是一类为害黄芪(Astragalus)种子的主要害虫,对黄芪种子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明确黄芪籽蜂在山西省黄芪不同种植区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为该虫的预测预报以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试验于2021年和2022年在山西省不同地区对黄芪籽蜂的发生种类、危害情况及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发生的黄芪籽蜂包括黄芪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huonchili)、内蒙黄芪籽蜂(B.mongolicus)、圆腹黄芪籽蜂(B.ciriventrious)、北京黄芪籽蜂(B.beijingensis)、拟京黄芪籽蜂(B.pseudobeijingensis)及黄芪种子金小峰(Habrocytus huonchei)共6种,但不同种植区发生的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差异,太谷区和浑源县的优势种为黄芪种子小蜂,五寨县的优势种为黄芪种子金小蜂;且不同种植区黄芪种荚和种子的被害率不同,其中浑源县的种荚和种子的被害率最高,分别为65.93%和41.36%。此外,田间调查结果发现,黄芪不同种植区黄芪籽蜂发生期存在一定差异,晋中太谷区黄芪籽蜂发生期较五寨县和浑源县早,表明随纬度增加,危害时间向后推迟,山西省黄芪籽蜂从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可持续到8月上中旬,但不同地区发生高峰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籽蜂 黄芪 优势种 田间发生规律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旱作农业化肥减量药材地害鼠及其天敌种类
6
作者 李卫伟 李祎可 +8 位作者 胡瑜辉 张治家 侯玉 王剑 靳彦卿 邹波 曹成园 赵修涛 白一丹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8年第6期16-18,共3页
对旱作农业化肥减量药材地的害鼠及其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查明鼠形动物13种,天敌种类9种。对害鼠的捕获数量进行分析研究,划分出优势鼠种、常见鼠种和稀少鼠种。以镜检天敌粪便和猛禽返吐食物残渣团,分析天敌的食物结构。调研表明,鼠类... 对旱作农业化肥减量药材地的害鼠及其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查明鼠形动物13种,天敌种类9种。对害鼠的捕获数量进行分析研究,划分出优势鼠种、常见鼠种和稀少鼠种。以镜检天敌粪便和猛禽返吐食物残渣团,分析天敌的食物结构。调研表明,鼠类在天敌的食物来源中占62.67%;其余食物占37.33%,表明鼠类是其天敌的主要食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 化肥减量药材地 鼠类 鼠类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高校知农爱农情怀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琛 李航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总体部署,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是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农林高...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总体部署,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是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农林高校要将知农爱农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该文分析农林高校大学生对“三农”的基本认识与从事“三农”工作的意愿,并从加强思想价值引领、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开展耕读教育、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助力学生创新创业和职业就业教育6方面对农林高校如何将知农爱农情怀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分析,旨在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高校 知农爱农 理想信念教育 新型农业人才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的关联性
8
作者 张国栋 魏思昂 +3 位作者 高金霞 何晖 潘峰 谢艳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04-3612,共9页
为探索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关联性,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性因子影响的相关研究,利用RevMan5.4和R软件进行Meta和关联... 为探索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关联性,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性因子影响的相关研究,利用RevMan5.4和R软件进行Meta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氧运动显著降低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84,95%CI(-1.34,-0.34),P=0.001]、收缩压(SBP)[SMD=-0.55,95%CI(-0.86,-0.25),P=0.0004]和舒张压(DBP)[SMD=-0.99,95%CI(-1.67,-0.32),P=0.004]、LDL[SMD=-0.53,95%CI(-0.89,-0.18),P=0.003]和C-反应蛋白(CRP)[SMD=-0.53,95%CI(-0.90,-0.16),P=0.005]。CRP和HDL、LDL、DB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26和0.28;CRP与SB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有氧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因子水平,并且心脏功能和脂质代谢、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心血管疾病 心脏功能 脂质代谢 炎症 C-反应蛋白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种子小蜂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康婕 薛赵卓 +3 位作者 师文丽 郑海霞 牛颜冰 张仙红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8,共14页
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在黄芪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huonchili Liao et Fan识别并为害中药材黄芪种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明黄芪种子小蜂的嗅觉识别机理,本研究建立了黄芪种子小蜂成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库... 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在黄芪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huonchili Liao et Fan识别并为害中药材黄芪种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明黄芪种子小蜂的嗅觉识别机理,本研究建立了黄芪种子小蜂成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和鉴定嗅觉识别相关的气味结合蛋白基因。采用Illumina HiSeq平台对黄芪种子小蜂成虫触角转录组进行分析,在COG、GO、KEGG、KOG、Pfam、Swissprot、TrEMBL、eggNOG、Nr等公共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根据注释信息筛选黄芪种子小蜂OBP基因;利用DNAMAN和MEGA 11.0软件分析OBP基因结构特点及进化关系;通过RT-qPCR技术检测黄芪种子小蜂雌、雄成虫触角中OBP基因的表达量及被不同挥发物诱导后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从黄芪种子小蜂成虫触角转录组中共获得98655条unigenes,其中54670条unigenes在公共数据库被注释到,从注释结果中筛选到25个BhuoOBPs,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除BhuoOBP14、BhuoOBP19外,其余23个BhuoOBPs均包含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属于classic OBPs。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部分BhuoOBPs与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等小蜂总科昆虫的OBPs氨基酸序列聚到一起,表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较近。RT-qPCR结果显示,在10μg/μL的引诱剂罗勒烯诱导下,雌虫触角中BhuoOBP18和雄虫触角中BhuoOBP21表达上调最显著,分别为对照的147.4倍和615.6倍;在100μg/μL的驱避剂4-萜烯醇诱导下,雌虫触角中BhuoOBP22和雄虫触角中BhuoOBP10上调最显著,分别为对照的742.4倍和1684.4倍。本研究建立了黄芪种子小蜂成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并分析了BhuoOBPs基因在不同挥发物诱导下触角中的表达量,为进一步研究黄芪种子小蜂嗅觉识别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种子小蜂 转录组测序 气味结合蛋白 触角 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出苗期耐碱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一鸣 闫知兰 +9 位作者 王碧辉 赵芹 常甜达 王鹏 黄春国 张会 王利祥 赵波 武晶 孔照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0-1383,I0009-I0023,共29页
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是全球重要的食用豆类,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然而,普通菜豆对盐碱胁迫敏感,导致其盐碱地利用不足和总产量提升受限,因此筛选耐碱种质资源对普通菜豆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 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是全球重要的食用豆类,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然而,普通菜豆对盐碱胁迫敏感,导致其盐碱地利用不足和总产量提升受限,因此筛选耐碱种质资源对普通菜豆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以12份普通菜豆种质为材料,设置6个浓度梯度的混合碱液(NaHCO_(3)∶Na_(2)CO_(3)=9∶1)处理,胁迫7 d后测定8项生长指标,筛选出100 mmol/L混合碱液可作为普通菜豆出苗期耐碱性评价的较适浓度。利用100 mmol/L混合碱液对187份普通菜豆种质进行苗期耐碱性鉴定,测定11项生长指标,并对其耐碱系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耐碱系数变幅较大且呈正态分布,其中出苗率耐碱系数与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根干重、根长耐碱系数均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将187份种质划分为5类:高耐碱型(14份)、耐碱型(38份)、中等型(83份)、碱敏感型(40份)和碱极敏感型(12份)。基于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耐碱性预测回归方程,发现根鲜重、全株干重、全株长度、根干重、全株鲜重这5项指标的耐碱系数是较为关键的指标。本研究为普通菜豆等作物的耐碱性评价提供了参考方法,并为其耐碱育种和基因挖掘提供了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菜豆 出苗期 耐碱性 综合评价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榛属植物居群的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鹏飞 张福花 +2 位作者 张茹 刘亚令 王志广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利用9对SSR引物对山西省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和毛榛(C. mandshurica Maxim. et Rupr.)野生居群、欧榛(C. avellana L.)和平欧杂种榛(C. heterophylla Fisch.× C. avellana L.)的人工栽培居群,共205个样本进... 利用9对SSR引物对山西省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和毛榛(C. mandshurica Maxim. et Rupr.)野生居群、欧榛(C. avellana L.)和平欧杂种榛(C. heterophylla Fisch.× C. avellana L.)的人工栽培居群,共205个样本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7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1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5个。居群观测杂合度(Ho)和预期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95~0.665和0.778~0.906,表明榛属植物遗传多样性较高,其中平欧杂种榛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e=0.867,I=2.271),毛榛遗传多样性最低(He=0.825,I=2.006)。不同物种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 = 0.106,平均基因流Nm=2.609,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各居群在大多数位点上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主要原因是人工选择或近交所致。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物种居群内。NJ聚类结果显示毛榛和平榛多数个体聚在各自居群内,平欧杂种榛和欧榛个体交互混合组成一小支后再与平榛聚在一起,表明平欧杂种榛与欧榛、平榛的亲缘关系较近,而毛榛与其它3种榛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还分析讨论了山西省榛属植物居群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的原因,并提出了野生榛子的保护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属植物 居群 遗传多样性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闭合哑铃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检测大豆花叶病毒SC15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2
作者 殷丛丛 李睿琦 +5 位作者 岳霈尧 李晨 牛景萍 赵晋忠 杜维俊 岳爱琴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8-1260,共13页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最为普遍和严重的全球性大豆病害,可导致大豆产量和种子品质大幅降低,我国大豆产区均受其影响。在我国, SMV被划分为22个株系(SC1~SC22),其中SMV-SC15毒性最强。但是,...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最为普遍和严重的全球性大豆病害,可导致大豆产量和种子品质大幅降低,我国大豆产区均受其影响。在我国, SMV被划分为22个株系(SC1~SC22),其中SMV-SC15毒性最强。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本研究基于闭合哑铃介导等温扩增(closeddumbbell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CDA),建立了一种可视化快速检测SMV-SC15的方法,实现了对SC15的高效特异检测与鉴定。根据SMV不同株系CP基因组序列的多态性设计了CDA方法的引物对(MF/MR),建立并优化了检测SMV-SC15的反应体系,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63℃、Bst DNA聚合酶用量4.8 U以及引物浓度0.6μmol L^(-1)。以溴百里酚蓝(BTB)和SYBR Green Ⅰ为指示剂实现了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对比分析CDA体系和加环引物CDA体系(L-CDA)检测SMV-SC15的稳定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发现, L-CDA体系实时荧光扩增曲线达到阈值的时间比CDA缩短5~6 min,其最低检出浓度低至1×10^(–4) ngμL^(-1),灵敏度为CDA体系的10倍。本研究通过L-CDA体系检测了200份不同品种的田间大豆叶片样本,显色结果对应于RT-qPCR检测的Ct值约为32,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可视化检测 闭合哑铃介导等温扩增 核酸检测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ALA与硼肥对甘薯生长及块根可溶性糖积累的影响
13
作者 黎心怡 裴鑫 +5 位作者 李夏菁 周世健 贾小云 贾峥嵘 武小平 贺立恒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534-2548,共15页
为探究不同浓度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与硼肥对甘薯生长及块根可溶性糖积累的影响,以甘薯品种紫罗兰、哈密为试验材料,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在甘薯生育期设置不同浓度硼肥(BNa3O3,0、2、4、8 g·L^(-1))和ALA(0、50、100、150 mg... 为探究不同浓度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与硼肥对甘薯生长及块根可溶性糖积累的影响,以甘薯品种紫罗兰、哈密为试验材料,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在甘薯生育期设置不同浓度硼肥(BNa3O3,0、2、4、8 g·L^(-1))和ALA(0、50、100、150 mg·L^(-1))喷施处理,分别于甘薯移栽后60(60 DAP)、90(90 DAP)、120 d(120 DAP)测定地上部蔓长、叶面积、蔓薯比值(T/R值)、光合参数及地下部可溶性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与甘薯产量,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不施硼肥处理相比,8 g·L^(-1)硼肥浓度处理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低浓度ALA促进甘薯生长代谢,50~100 mg·L^(-1) ALA更有利于促进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积累。甘薯产量随着硼肥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而随着ALA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紫罗兰在8 g·L^(-1)硼肥和100 mg·L^(-1) ALA交互处理下产量最高,理论产量为87817.50 kg·hm^(-2),哈密在8 g·L^(-1)硼肥和50 mg·L^(-1) ALA交互处理下产量最高,理论产量为83497.50 kg·hm^(-2)。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糖含量与光合参数、蔗糖、果糖含量及产量间的相关性极显著。综上,8 g·L^(-1)硼肥和50~100 mg·L^(-1) ALA叠加喷施处理对甘薯生长、产量及可溶性糖积累的促进效果较佳。本研究结果为甘薯的可溶性糖积累调控及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ALA 硼肥 光合特性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IbGAPCp1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及上游调控因子筛选
14
作者 曹艳东 白楠楠 +9 位作者 罗状 郑亚婷 赵彩良 唐锐敏 武小平 贾峥嵘 吴宇浩 陈伟 贺立恒 贾小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9-1131,共13页
质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Cp,plastid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在植物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和逆境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栗子香为材料,成功克隆了IbGAPCp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IbGAP... 质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Cp,plastid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在植物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和逆境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栗子香为材料,成功克隆了IbGAPCp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IbGAPCp1编码的蛋白质定位于叶绿体中。定量PCR分析显示,IbGAPCp1在甘薯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随着块根的发育,IbGAPCp1基因的表达逐渐升高,在105 d时达到最高水平。为进一步探索IbGAPCp1基因的调控机制,克隆了长为1940 bp的IbGAPCp1基因启动子序列Pro-IbGAPCp1。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表明,Pro-IbGAPCp1中含有多个与光响应、激素响应及分生组织表达等相关的元件。干旱和盐胁迫处理下IbGAPCp1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显示,IbGAPCp1基因对干旱和盐胁迫均有一定的响应。进一步通过构建诱饵载体并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出了35个与IbGAPCp1启动子区相互作用的上游调控因子,其中包括乙烯不敏感蛋白2、CCCH型锌指蛋白47及MYB44等。这些因子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次生代谢、能量产生及多种逆境响应相关。本研究为深入探讨IbGAPCp1在甘薯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质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酵母单杂交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IbSAUR76基因表达特征及互作蛋白筛选
15
作者 白楠楠 曹艳东 +9 位作者 郑亚婷 罗状 赵彩良 唐锐敏 吴宇浩 武小平 贾峥嵘 陈伟 贺立恒 贾小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6-1118,共13页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易受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影响,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挖掘抗逆基因并解析其功能机制,对培育甘薯抗逆新品种、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SAUR(small auxin up RNA)基因作为生长素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易受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影响,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挖掘抗逆基因并解析其功能机制,对培育甘薯抗逆新品种、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SAUR(small auxin up RNA)基因作为生长素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克隆了IbSAUR76基因,通过烟草瞬时表达发现IbSAUR76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IbSAUR76基因在甘薯根、茎、叶、叶柄和茎尖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茎尖中的表达量最高;在60 d、75 d、90 d和105 d块根中均有表达,其中在90 d块根中的达量最高。IbSAUR76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上游区域包含多个逆境和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进一步的qRT-PCR分析显示,IbSAUR76响应干旱和盐胁迫,为了深入探究其在甘薯中的分子机制,构建了IbSAUR76的诱饵载体,通过mating法从甘薯cDNA酵母文库中筛选获得27个与IbSAUR76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并对其中两个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互作蛋白IbERF2及IbHOS15进行了酵母双杂交回转验证。本研究丰富了对IbSAUR76基因功能的认识,为深入解析IbSAUR76在甘薯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IbSAUR76 生长素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GST基因簇基因序列分析及诱导表达分析
16
作者 赵婧 郭茜 +6 位作者 李睿琦 雷滢炀 岳爱琴 赵晋忠 殷丛丛 杜维俊 牛景萍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40,共12页
【目的】探究GmGST基因结构及其表达特征,为开展GmGST在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运用RT-PCR从抗病材料X149中克隆第7号染色体上同一位点GmGSTU12(Glyma.07G139700)、GmGSTU13(Glyma.07G139800)、GmGSTU16(Glyma.... 【目的】探究GmGST基因结构及其表达特征,为开展GmGST在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运用RT-PCR从抗病材料X149中克隆第7号染色体上同一位点GmGSTU12(Glyma.07G139700)、GmGSTU13(Glyma.07G139800)、GmGSTU16(Glyma.07G140100)、GmGSTU47(Glyma.07G140200),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分析GmGST在抗病材料X149中受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15、激素(MeJA、ABA、ETH和SA)、H_(2)O_(2)诱导表达情况和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抗病材料X149受SC15侵染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结果】基因扩增结果表明,GmGSTU12、GmGSTU13、GmGSTU16、GmGSTU47的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678、678、952和669 bp;生信分析表明,4个基因都属于GST的Tau家族,分别为无信号肽的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核蛋白,其中,GmGSTU12、GmGSTU13、GmGSTU47为稳定的亲水蛋白,GmGSTU16为疏水性蛋白,均是一种无跨膜结构蛋白;RT-qPCR分析表明,GmGSTU13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GmGSTU12、GmGSTU16、GmGSTU47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4个基因均受SC15和H_(2)O_(2)诱导上调表达;此外,GmGSTU12和GmGSTU13主要响应MeJA诱导表达;GmGSTU16主要响应MeJA和SA诱导表达;GmGSTU47主要响应MeJA和ABA诱导表达;GSTs活性检测表明受SC15诱导12h后GSTs活性显著上升,且在48h活性最大。【结论】4个GmGST基因均属于GSTTau类家族,均能响应SC15、外源激素(MeJA、ABA、ETH、SA)和H_(2)O_(2)诱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GmGST 基因扩增 生信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GCNA鉴定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NAC转录因子及其诱导表达分析
17
作者 牛景萍 赵婧 +5 位作者 郭茜 王书宏 赵晋忠 杜维俊 殷丛丛 岳爱琴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05,共11页
【目的】挖掘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相关的核心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为深入解析大豆抗病分子机制和创制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抗病材料X149和感病材料X97受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 【目的】挖掘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相关的核心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为深入解析大豆抗病分子机制和创制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抗病材料X149和感病材料X97受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15诱导后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利用PlantTFDB v 5.0数据库从转录组中预测全基因组转录因子基因;基于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基因,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获得抗病转录因子相关模块和抗病核心转录因子;采用String 12.0预测转录因子互作蛋白;利用RT-qPCR分析转录因子受激素(ETH、SA、MeJA和ABA)诱导表达情况。【结果】全基因组含有转录因子的基因有3170个,其中1727个属于差异表达基因;WGCNA分析表明1727个基因被划分为6个转录因子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brown模块和turquoise模块与X149抗性显著相关,2个模块中转录因子基因间连通度最高的核心转录因子为turquoise模块中NAC转录因子GmNAC030基因,turquoise模块中与GmNAC030具有相似表达的NAC转录因子基因有GmNAC043、GmNAC085、GmNAC092和GmNAC101;互作蛋白预测表明,GmNAC030、GmNAC043和GmNAC092互作蛋白均为转录因子,且仅有互作蛋白Glyma.02g131700(bZIP1)、Glyma.16g164800(AP2-EREBP)和Glyma.08G118200(WRKY48)位于模块中。RT-qPCR分析表明GmNAC030主要受MeJA诱导,另外4个NAC转录因子基因主要受MeJA和ETH诱导。【结论】5个NAC转录因子基因GmNAC030、GmNAC043、GmNAC085、GmNAC092和GmNAC101的表达与大豆抗SMV相关且受外源激素MeJA和ETH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 NAC转录因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舍饲羊群羊痘病毒的分离和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5
18
作者 史宗勇 史新涛 +3 位作者 袁建琴 古少鹏 陈璋辉 郑明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79,共5页
为了分离舍饲羊群羊痘病毒并对其进行诊断研究,对山西舍饲羊群疑似羊痘发病羊的口唇痘状痂皮组织提取物进行细胞培养以扩增病毒,对病变细胞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观察,然后进行动物回归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 为了分离舍饲羊群羊痘病毒并对其进行诊断研究,对山西舍饲羊群疑似羊痘发病羊的口唇痘状痂皮组织提取物进行细胞培养以扩增病毒,对病变细胞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观察,然后进行动物回归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表明:扩增的病毒经连续培养3代后出现规律性细胞病变;用常规HE染色可见细胞中出现由于病毒感染产生的包涵体;动物回归实验表明已分离的病毒可导致动物发生痘性病变;用ELISA检测出现显色反应,表明样品中存在与酶标抗体发生反应的病毒抗原,样品病毒浓度为6.835 IU·L-1.实验成功诊断并分离出山西舍饲羊群羊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痘 分离 诊断 细胞病变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黄芪根际固氮菌的分离与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薛智权 唐中伟 +2 位作者 李浩 周然 梁建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7期483-488,共6页
[目的]对黄芪道地产区山西浑源的黄芪根际固氮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应用于黄芪栽培中以观察其固氮能力,旨在筛选并获得能够促进黄芪生长的固氮菌,为降低黄芪生产成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shby无氮培养基初筛获得了120个自生固氮菌株;... [目的]对黄芪道地产区山西浑源的黄芪根际固氮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应用于黄芪栽培中以观察其固氮能力,旨在筛选并获得能够促进黄芪生长的固氮菌,为降低黄芪生产成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shby无氮培养基初筛获得了120个自生固氮菌株;进一步用固氮培养基对初筛所得菌株进行复筛,根据固氮能力、菌落生长速度等特征,获得了2株具有较强固氮能力的菌株t16和t21;通过细菌鉴定系统和16S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另外还用全N差值法检测了t16和t21浸泡黄芪种子后的固氮活性。[结果]t16和t21分别属于Rhizobiumsp.和Sinorhizobiumsp.。经两株菌发酵液浸泡后,培养30d分别能够增加黄芪幼苗含氮量14.23%-18.67%和13.10%-18.77%。其中含菌量为106个·mL-1的t16发酵液和含菌量为108个·mL-1的t21发酵液效果最好,折算每公顷30d的固氮量达2.25kg。[结论]山西黄芪根际固氮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菌 黄芪 根际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萎蔫病毒2号山西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牛颜冰 赵欣 +1 位作者 赵慧琪 张西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7-932,共6页
本试验在生物学接种的基础上,利用非序列依赖性PCR扩增(sequence-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SIA)对感病青椒(Capsicum annuum)进行了分子鉴定.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侵染青椒的病毒为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 本试验在生物学接种的基础上,利用非序列依赖性PCR扩增(sequence-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SIA)对感病青椒(Capsicum annuum)进行了分子鉴定.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侵染青椒的病毒为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为明确BBWV2青椒分离物(BBWV2-Ca)的分类地位,对BBWV2-Ca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段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BBWV2-Ca RNA1全长5 929 bp,含有1个ORF.BBWV2-Ca RNA2全长3 559 bp,含有1个ORF,编码3种蛋白:VP53/VP37、外壳蛋白大亚基(large coat protein,LCP)和外壳蛋白小亚基(small coat protein,SCP).全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BBWV2-Ca RNA1与BBWV2其它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在77.9%-93.7%之间;RNA2与BBWV2其它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在80.2%-93.8%之间.全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BWV2-Ca RNA1与BBWV2-XJ14-3以及BBWV2-RP3株系聚为一簇,亲缘关系最近;RNA2与BBWV2-Am形成一个独立分支,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椒 蚕豆萎蔫病毒2号 全基因组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