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溶性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杨昊楠 刘丰 +3 位作者 孟箭 周霖 戴雨薇 陈寅瑜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300,共8页
目的:为提高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水溶性及对肿瘤的被动靶向作用,设计并合成两亲性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十八胺嵌段共聚物,形成包裹PTX的聚合物胶束,并探索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覆PTX的PEG-十八胺... 目的:为提高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水溶性及对肿瘤的被动靶向作用,设计并合成两亲性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十八胺嵌段共聚物,形成包裹PTX的聚合物胶束,并探索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覆PTX的PEG-十八胺聚合物胶束(polyethylene glycol-octadecylamine polymer micelles-paclitaxel,PEG-ODA-PTX),并对其粒径和Zeta电位、包封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ion microscope,TEM)微观形态及稳定性进行考察。通过细胞摄取、CCK-8法及活/死细胞染色实验,在细胞水平检测其抗肿瘤效应及细胞毒性。构建裸鼠CAL-27细胞移植瘤模型,检测其体内抗肿瘤效果及生物安全性。结果:结果显示PEG-ODA-PTX粒径为(188.4±7.9)nm,电位为(28.50±0.1)mV,包封率为(76.43±1.2)%、TEM下观察为大小均一的球状结构,稳定性良好。PEG-ODA-C6对CAL-27细胞具有显著的靶向作用,且PEG-ODA-PTX对CAL-27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PEG-ODA-PTX可显著减小裸鼠瘤体体积(P<0.05),抑瘤率达到72%。溶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以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证实PEG-ODA-PTX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聚合物胶束PEG-ODA-PTX,其具有显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靶向性,并在细胞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均表现出优良的抗OSCC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十八胺 紫杉醇 聚合物胶束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C14L1P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2
作者 郑文甜 公慧 +3 位作者 张馨月 郝嘉仪 王亚杰 蒋英英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9,共11页
背景与目的:SEC14L1P1是SEC14家族的一种假基因,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SEC14L1P1在OSCC细胞内的表达特征和亚细胞定位... 背景与目的:SEC14L1P1是SEC14家族的一种假基因,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SEC14L1P1在OSCC细胞内的表达特征和亚细胞定位,以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ENCORI数据库对SEC14L1P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利用GDC和UCSC Xena数据库进一步分析SEC14L1P1在HN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SEC14L1P1在OSCC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RNA核质分离实验确定SEC14L1P1在OSCC细胞中的定位。对CAL-27细胞建立SEC14L1P1敲减(SS-SEC14L1P1)组和敲减对照(SS-NC)组,对HN30细胞建立SEC14L1P1过表达(SEC14L1P1)组和过表达对照(Vector)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评估SEC14L1P1表达变化对各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EC14L1P1表达改变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SEC14L1P1在体内对OSCC细胞增殖的影响,将12只4周龄BALB/c裸鼠随机分为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NC组和ASO-SEC14L1P1组,每组6只,每只裸鼠均做标记。进一步的机制研究通过RNAInter数据库分析与SEC14L1P1交互的分子,通过ENCORI数据库查询SEC14L1P1与DHX9的表达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EC14L1P1表达改变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的影响。结果:数据库分析显示,SEC14L1P1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RTFQ-PCR结果表明,SEC14L1P1在6种OSCC细胞系中均高表达;RNA核质分离实验结果显示,在CAL-27和HN30细胞中SEC14L1P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与SS-NC组相比,SS-SEC14L1P1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与Vector组相比,SEC14L1P1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也明显升高。SEC14L1P1的下调伴随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升高,N-钙粘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降低,SEC14L1P1过表达后的结果则相反。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显示,与ASO-NC组比较,ASO-SEC14L1P1组皮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减小。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SEC14L1P1与DHX9表达呈正相关性,且已有研究表明DHX9能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敲减SEC14L1P1导致磷酸化PI3K(phosphorylated-PI3K,p-PI3K)和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AKT,p-AKT)的蛋白表达减少,过表达SEC14L1P1则显示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增加。结论:SEC14L1P1在OSCC细胞和组织中呈现出较高的表达水平,并且能促进OSCC细胞增殖及迁移,这一现象可能与SEC14L1P1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促进E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14L1P1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o样激酶4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3
作者 秦欢 王洁 +3 位作者 杨杰 华英杰 曲会娟 冀洪海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75,共11页
背景与目的:Polo样激酶4(Polo-like kinase 4,PLK4)为细胞周期调控蛋白,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探究PLK4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基于基因表达... 背景与目的:Polo样激酶4(Polo-like kinase 4,PLK4)为细胞周期调控蛋白,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探究PLK4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2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 2,GEPIA2)和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门户网站数据库(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Cancer Data Analysis Portal,UALCAN)在线数据平台分析PLK4在头颈部鳞癌及周围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OSCC细胞系中PLK4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进一步分析敲低和过表达PLK4后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生存素(surviv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D1(cyclinD1)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影响。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PLK4对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活动的影响。此外,通过将12只4周龄SPF级BALB/c nude雌性裸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NC组(n=6)和sh-PLK4组(n=6)。分别在裸鼠右前腋下注射sh-NC/sh-PLK4细胞进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统计两组裸鼠体质量、瘤体积和质量,并对剥离的瘤体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学诊断。动物实验已获得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的批准(编号:2024SDL840)。结果:PLK4在OSCC中相较于正常组织呈现出高表达。此外,PLK4在OSCC细胞系(HN6、Cal-27、SCC-4、SCC-9、SCC-25)中相较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高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OSCC细胞进行敲低和过表达PLK4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蛋白p-PI3K、p-AKT、cyclin D1及survivin分别表达降低和增高(P<0.05);细胞增殖活力及穿膜细胞数在敲低和过表达PLK4后分别出现降低和增高,而细胞的凋亡率则分别增高和降低(P<0.05)。此外,相较于sh-NC组,sh-PLK4组裸鼠肿瘤的体积和质量降低(P<0.05),而两组裸鼠的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h-PLK4组裸鼠肿瘤组织相较于sh-NC组肿瘤组织核异形性减少。结论:Polo样激酶4可介导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参与OSCC的侵袭、增殖和凋亡活动,有望成为治疗OSCC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o样激酶4 口腔鳞状细胞癌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增殖 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技术用于口腔癌的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闫鑫 贾舟延 +2 位作者 宗春琳(综述) 田磊 李德超(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口腔癌(O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增长。据统计,每年全球新发病例超过五十万,其中大多数患者面临着治疗的挑战。静电纺丝技术(ES)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通过电场驱动使溶液中的聚合物形成纳米级别的纤维。自20... 口腔癌(O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增长。据统计,每年全球新发病例超过五十万,其中大多数患者面临着治疗的挑战。静电纺丝技术(ES)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通过电场驱动使溶液中的聚合物形成纳米级别的纤维。自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以来,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文章就ES在OC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回顾ES的原理及工艺,阐述其在治疗OC中的应用研究,分析ES在OC治疗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口腔癌 纳米载体 组织工程 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FLJ30679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榕婍 宋宁 +4 位作者 郑文甜 张馨月 李敏敏 公慧 蒋英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9-450,共12页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能够调控基因转录、mRNA剪切、稳定和翻译,是多种生物学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lncRNA FLJ3067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与...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能够调控基因转录、mRNA剪切、稳定和翻译,是多种生物学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lncRNA FLJ3067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对OS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UCSCXena数据库分析FLJ30679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FLJ30679在OSCC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RNA核质分离实验明确其亚细胞定位;采用FLJ30679 Smart Silencer建立FLJ30679敲减组(SS-FLJ30679),采用过表达质粒建立FLJ30679过表达组(FLJ30679)。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FLJ30679表达改变对OSC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OSCC细胞中的FLJ30679表达改变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FLJ30679表达改变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AKT)通路的影响。结果:数据库分析显示,FLJ30679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1),且其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P<0.01)。FLJ30679在6种OSCC细胞系中均高表达,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与对照组相比,FLJ30679敲减组的OSC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1),FLJ30679过表达组的OSC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升高(P<0.001)。FLJ30679敲减导致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而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FLJ30679过表达导致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01),而N-cadherin和vimenti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FLJ30679敲减导致磷酸化PI3K(phosphorylated-PI3K,p-PI3K)和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01),FLJ30679过表达导致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结论:FLJ30679在OSCC细胞和组织中表达上调,能够促进OSCC细胞增殖和迁移,这可能与FLJ30679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EMT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FLJ30679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ALOX12P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活力、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公慧 朱靖 +3 位作者 郑文甜 郝嘉仪 王亚杰 蒋英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31-204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ALOX12P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和定位,以及其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活力、迁移及侵袭产生的影响。方法:(1)通过数据库UALCAN(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c...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ALOX12P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和定位,以及其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活力、迁移及侵袭产生的影响。方法:(1)通过数据库UALCAN(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cancer data analysis portal),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ALOX12P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GDC和UCSC Xena数据库分析ALOX12P2在OSCC中的表达和对生存预后的影响。(2)对OSCC细胞系中ALOX12P2的表达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3)ALOX12P2的亚细胞定位通过RNA核质分离实验检测。(4)对CAL-27细胞建立AL-OX12P2敲减组(SS-ALOX12P2组)和敲减对照组(SS-NC组);对HN30细胞建立ALOX12P2过表达组(ALOX12P2组)和过表达对照组(vector组);由CCK-8和Transwell评估ALOX12P2对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5)由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LOX12P2表达水平改变后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以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ALOX12P2在HNSCC和OSCC组织中的表达较高,其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RT-qPCR结果显示,在6种OSCC细胞系中,ALOX12P2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细胞(P<0.05);RNA核质分离结果显示,ALOX12P2定位于细胞核;与SS-NC组比较,SS-ALOX12P2组中ALOX12P2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细胞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也明显降低(P<0.01);与vector组相比,ALOX12P2组中AL-OX12P2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细胞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也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减ALOX12P2导致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蛋白水平升高,N-钙粘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水平降低(P<0.01);ALOX12P2过表达而结果显示相反(P<0.01);敲减ALOX12P2导致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减少(P<0.01),过表达ALOX12P2则显示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增多(P<0.01)。结论:在OSCC中,ALOX12P2呈现出较高的表达水平,并且能促进OSCC细胞活力、迁移及侵袭。这种作用可能与ALOX12P2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进而促进了EMT过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活力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5-5p靶向RAPTOR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迁移、侵袭和增殖
7
作者 陈嘉雯 丁啸 +4 位作者 栾可峰 王高君 李洪利 胡温庭 孙学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9-435,共7页
目的:探讨mTOR调节相关蛋白(regulatory-associated protein of mTOR,RAPTOR)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生物信息数据库查询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 目的:探讨mTOR调节相关蛋白(regulatory-associated protein of mTOR,RAPTOR)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生物信息数据库查询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RNA。Western blot检测RAPTOR在人口腔上皮细胞HOEC和OSCC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EdU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与RAPTOR靶向结合的微小RNA(microRNA,miR)。功能学实验验证miR-485-5p是否可以靶向RAPTOR影响OSCC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结果:RAPTOR在HNSCC组织中较癌旁组织表达增高。伤口愈合、Transwell和EdU实验结果示,RAPTOR有促进OSCC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miR-485-5p能与RAPTOR靶向结合,且miR-485-5p上调能逆转RAPTOR促进CAL27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结论:miR-485-5p通过靶向RAPTOR抑制OSCC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调节相关蛋白 微小RNA-485-5p 口腔鳞状细胞癌 迁移 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在口腔生物膜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汤帅 杨桐 +1 位作者 彭杉(综述) 丁刚(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4,共5页
近年来,荧光探针由于制备简单、低成本、灵敏性高和实时检测的优点,受到广泛重视,在医学领域显示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荧光探针在口腔生物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就对其在生物结构、非生物结构上的口腔生物膜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 近年来,荧光探针由于制备简单、低成本、灵敏性高和实时检测的优点,受到广泛重视,在医学领域显示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荧光探针在口腔生物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就对其在生物结构、非生物结构上的口腔生物膜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口腔生物膜 实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盖髓材料治疗龋源性露髓恒牙的临床疗效比较
9
作者 于汶源 史文毅 +2 位作者 万梅 邵禹 陈正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比较Bio-dentine、iRoot BP Plus、TheraCal■LC和氢氧化钙直接盖髓对龋源性露髓恒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龋源性露髓恒牙360颗。随机分为A组(Bio-dentin... 目的:比较Bio-dentine、iRoot BP Plus、TheraCal■LC和氢氧化钙直接盖髓对龋源性露髓恒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龋源性露髓恒牙360颗。随机分为A组(Bio-dentine组)、B组(iRoot BP Plus组)、C组(TheraCal■LC组)和D组(氢氧化钙组),每组90颗。比较4组盖髓时长。治疗后第1、3、6、12个月测量并计算成功率以及牙本质桥的厚度和密度。结果:在盖髓时长方面,C组小于A、B组,A、B组小于D组(P<0.05)。在成功率方面,第1个月,4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月,A组高于C组(P<0.05);第6、12个月,A、B两组高于C、D组(P<0.05)。在牙本质桥厚度方面,第1个月,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C组高于D组(P<0.05);第3、6、12个月,A、B两组高于C、D组(P<0.05)。在牙本质桥密度方面,第1、3、6、12个月,A、B组高于C组,C组高于D组(P<0.05)。结论:对于龋源性露髓恒牙,Bio-dentine与iRoot BP Plus疗效相当,且均优于TheraCal~?LC和氢氧化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源性露髓 直接盖髓术 Bio-dentine iRoot BP Plus TheraCal■LC 氢氧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热化疗在早期唇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赵珉琪 宋浩 +2 位作者 刘杨 张鑫睿 任国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研究旨在对比微波热化疗与传统手术切除对唇鳞状细胞癌(LSCC)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及颈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共纳入201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06例LSCC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微波热化疗组(n=37)... 目的:研究旨在对比微波热化疗与传统手术切除对唇鳞状细胞癌(LSCC)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及颈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共纳入201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06例LSCC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微波热化疗组(n=37)和单纯手术组(n=69)。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DFS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用于预后因素筛选及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评估。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 26.0软件。结果:截至2024年9月,微波热化疗组客观缓解率达94.59%(35/37)。生存分析显示微波热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患者间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治疗方式与颈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P=0.022)。微波热化疗组颈淋巴转移率有低于手术组的趋势。结论:本研究提示微波热化疗在早期LSCC人群中可获得与手术切除类似的疾病控制效果,且具有降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癌 微波热化疗 唇癌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颌面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11
作者 黄启航 王航 +1 位作者 王耀钟 李德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533,共8页
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其治疗常需要新材料的应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ENF)凭借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生物学功能,在口腔医学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颌面部组织修复和牙齿再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本文综述近年来ENF在... 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其治疗常需要新材料的应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ENF)凭借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生物学功能,在口腔医学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颌面部组织修复和牙齿再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本文综述近年来ENF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简要概括其制备过程和特点,从口腔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类阐述,并总结其在口腔疾病治疗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旨在为口腔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口腔疾病 组织工程 药物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正畸牙移动相关研究进展
12
作者 姚玉芬 耿海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610,共5页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以及正畸治疗人数的增加,糖尿病与正畸牙齿移动之间的关联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指出,糖尿病可能通过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进而影响正畸牙齿移动及正畸治疗效果。本文综合回顾了糖尿病对正畸牙齿...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以及正畸治疗人数的增加,糖尿病与正畸牙齿移动之间的关联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指出,糖尿病可能通过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进而影响正畸牙齿移动及正畸治疗效果。本文综合回顾了糖尿病对正畸牙齿移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针对糖尿病合并正畸牙齿移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正畸牙移动 牙周组织 炎症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防治龋病的潜在治疗机制
13
作者 孙金梦 郑泽君 +3 位作者 张颖 高飞 刘伽伽 丁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58,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连活性成分防治龋病的可能性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多种数据库获得黄连的活性成分以及活性成分和龋病分别对应的靶点,利用VENNY在线工具获得黄连-龋病交集靶点,根据交集靶点在STRING平台生...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连活性成分防治龋病的可能性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多种数据库获得黄连的活性成分以及活性成分和龋病分别对应的靶点,利用VENNY在线工具获得黄连-龋病交集靶点,根据交集靶点在STRING平台生成蛋白质互作用(PPI)网络关系图,通过Cytoscape软件进一步生成核心靶点图并构建黄连-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将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黄连活性成分对接龋病的核心靶点。结果:通过数据库获得11个黄连活性成分、465个黄连活性成分对应靶点、1160个龋病靶点。分析后获得71个黄连-龋病交集靶点、12个核心靶点。黄连对龋病的潜在治疗作用涉及松弛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Ras相关蛋白1(RAP1)等信号通路。黄连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小檗碱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黄连及其活性成分可通过EGFR、MMP9等靶点以及PI3K-AKT、MAPK等通路发挥治疗龋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龋病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3调节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减轻牙周炎大鼠炎症反应促进成骨
14
作者 张雪颖 孟鑫 +3 位作者 刘志臻 张康 冀洪海 孙敏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8,共13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3(Rb3)在牙周炎症环境中对成骨的促进作用,并阐述其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干性鉴定。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Calcein-AM)与碘化丙啶(PI)检测...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3(Rb3)在牙周炎症环境中对成骨的促进作用,并阐述其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干性鉴定。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Calcein-AM)与碘化丙啶(PI)检测Rb3对hPDLSCs活力的影响。体外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10μg/mL脂多糖(LPS)组、10μg/mL LPS+100μmol/L Rb3组和10μg/mL LPS+200μmol/L Rb3组。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成骨诱导后各组hPDLSCs的ALP活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成骨诱导后各组hPDLSCs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PDLSCs内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相关蛋白表达情况。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结扎组、结扎+Rb3组。对左侧磨牙-上颌骨组织行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检测完成后,将左侧磨牙-上颌骨制作牙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炎细胞浸润、附着丧失情况。马松(Masson)染色检测牙龈胶原纤维的破坏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RUNX2蛋白、p-ERK蛋白表达情况。qRT-PCR法检测大鼠牙龈组织中TGF-β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清IL-6蛋白表达情况。大鼠心脏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占比。采用GraphPad Prism 10.1.2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b3对hPDLSCs活性无影响。hPDLSCs成骨诱导后的qRT-PCR与ALP染色结果显示Rb3可抑制炎症性hPDLSCs内IL-6、IL-8基因表达,促进TGF-β基因表达,同时促进炎症性hPDLSCs成骨分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b3抑制炎症性hPDLSCs p-ERK蛋白表达。micro-CT、Masson染色、HE染色结果显示Rb3可促进牙周炎大鼠牙槽骨的形成,同时抑制牙周纤维组织破坏、附着丧失及炎症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b3可促进牙周炎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分化。ELISA与qRT-PCR结果显示Rb3可抑制牙周炎大鼠IL-6蛋白表达,促进TGF-β基因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b3可促进牙周炎大鼠RUNX2蛋白表达,抑制p-ERK蛋白表达。结论Rb3可能通过调控p-ERK通路减轻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炎症反应,并促进hPDL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3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成骨分化 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x2通过调控细胞骨架及细胞间相互作用影响外釉上皮细胞分化
15
作者 于喆 季小禾 +5 位作者 白靖琨 张丽辉 张娟娟 孙岩 陈丽梅 刘晓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5-561,共7页
目的:探究肌节同源框2(muscle segment homeobox 2,Msx2)调控外釉上皮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通过制备石蜡组织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在组织形态水平分析Msx2缺失对外釉上皮细胞分化状态的影响;在超显微结构... 目的:探究肌节同源框2(muscle segment homeobox 2,Msx2)调控外釉上皮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通过制备石蜡组织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在组织形态水平分析Msx2缺失对外釉上皮细胞分化状态的影响;在超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结构的变化,寻找介导细胞分化的中间环节。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在分子水平进行验证,初步探索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结果:组织学分析发现Msx2基因敲除引发外釉上皮细胞发生鳞状上皮化增生,超微结构显示细胞黏附增强和细胞骨架动态重构。Msx2作为转录抑制因子,其表达缺失引发整合素β2(integrinβ2,Itgβ2)、ItgαM、Itgα4、Rac家族小GTP酶2(Rac family small GTPase 2,Rac2)、Rac/Cdc42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6(Rac/Cdc42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6,Arhgef6)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C型(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C,Ptpr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Msx2通过Rho GTP酶信号通路调控细胞骨架结构及细胞间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外釉上皮细胞的分化状态。本研究初步揭示了Msx2调控外釉上皮细胞分化的机制,为临床上牙釉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x2蛋白 外釉上皮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黏附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牙正锁[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学及咬合应力下髁突三维有限元分析
16
作者 褚天昊 张雪颖 +2 位作者 王浩丞 马浩杰 刘媛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目的 通过测量单、双侧磨牙正锁[牙合]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及位置并模拟咬合时下颌骨受力变形情况,旨在为单、双侧磨牙正锁[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选择成人安氏Ⅰ... 目的 通过测量单、双侧磨牙正锁[牙合]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及位置并模拟咬合时下颌骨受力变形情况,旨在为单、双侧磨牙正锁[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选择成人安氏Ⅰ类错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10例单侧磨牙正锁[牙合]患者(单侧组)、10例双侧磨牙正锁[牙合]患者(双侧组)作为实验组。患者拍摄锥形束CT,通过测量关节窝宽度、关节窝高度、关节结节倾斜度、髁突长轴、髁突短轴、髁突水平角及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大小,比较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利用软件模拟患者咬合情况,进行下颌骨形态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估下颌骨的受力变形情况,进一步探讨下颌骨形态受力与患者可能存在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关系。结果 比较对照组左侧、单侧组锁[牙合]侧、双侧组左侧颞下颌关节,结果显示关节上间隙单侧组小于对照组(P<0.05);髁突长轴单、双侧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且单侧组大于双侧组(P<0.05);髁突短轴双侧组小于对照组(P<0.05);髁突水平角单、双侧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比对照组右侧、单侧组正常侧、双侧组右侧关节形态和位置,结果显示关节上间隙单、双侧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髁突长轴双侧组小于对照组(P<0.05),髁突短轴单侧组正常侧大于双侧组。三维有限元分析:后牙正锁[牙合]患者的髁突是咬合变形集中区域,锁[牙合]侧第一磨牙咬合时,X轴与Z轴方向上,变形最大区位于髁突。X轴方向上,髁突变形量锁[牙合]侧大于正常侧,在Z轴方向,正常侧大于锁[牙合]侧。X轴方向局部变形最大值点在锁[牙合]侧髁突内极横嵴前后,而局部变形最小值点在正常侧髁突内极中1/3前斜面处;Z轴方向局部变形最大值点位于正常侧髁突外极及外极下方;对不同咬合情况进行模拟发现,髁突X轴变形值在正常侧磨牙咬合、Y轴变形值在正常侧前磨牙咬合以及Z轴变形值在正中咬合最大,髁突变形值在锁[牙合]时并不最为显著。结论 单、双侧磨牙正锁[牙合]髁突形态短小,双侧组相对单侧组存在更加短小的髁突形态。磨牙正锁[牙合]患者的髁突是不良咬合变形集中区域,其变形最大点位分布于髁突内外极横嵴附近。不良咬合情况对髁突变形值有影响,但不能说明二者之间是否有明确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锁[牙合] 颞下颌关节 形态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STAG3L5P过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17
作者 于洋 宋宁 +4 位作者 郑文甜 张馨月 公慧 孙榕婍 蒋英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189-1195,共7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TAG3L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数据库GEPIA2(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TAG3L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数据库GEPIA2(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 2)分析STAG3L5P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中的表达;利用数据库UCSC Xen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Xena)分析STAG3L5P在OSCC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STAG3L5P的表达水平;RNA核质分离实验检测其亚细胞定位;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STAG3L5P过表达对OSC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G3L5P过表达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TAG3L5P过表达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结果:STAG3L5P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STAG3L5P在OSCC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在细胞质占比明显高于细胞核占比;STAG3L5P过表达组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STAG3L5P过表达导致N-cadherin和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STAG3L5P过表达引起p-PI3K和p-AKT表达增多。结论:STAG3L5P在OS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STAG3L5P过表达可以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这可能与STAG3L5P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EMT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STAG3L5P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栖牙普雷沃菌的代糖产酸与致龋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司远 孙雁斐 +3 位作者 宋雪娇 万俊丽 李敏 杨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3-758,共6页
目的:探究栖牙普雷沃菌的代糖产酸与牙本质脱矿及龋病形成的潜在关系。方法:观察栖牙普雷沃菌的形态学特征;在无糖或有糖以及不同pH的培养条件下,紫外分光光度计和pH计检测栖牙普雷沃菌的生长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栖牙普雷沃... 目的:探究栖牙普雷沃菌的代糖产酸与牙本质脱矿及龋病形成的潜在关系。方法:观察栖牙普雷沃菌的形态学特征;在无糖或有糖以及不同pH的培养条件下,紫外分光光度计和pH计检测栖牙普雷沃菌的生长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栖牙普雷沃菌上清液的有机酸含量;将牙本质切片分为对照组、磷酸组和栖牙普雷沃菌组,分别在相应分组培养基中培养1周和2周,SEM,VHM检测各组共培养牙本质的脱矿程度。结果:栖牙普雷沃菌能够发酵蔗糖、葡萄糖产酸,使其最终pH值低至4.7,琥珀酸和乙酸是其主要代谢产物。栖牙普雷沃菌具有一定的耐酸性。此外,栖牙普雷沃菌能够导致牙本质脱矿,与对照组相比,栖牙普雷沃菌组牙本质的维氏硬度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栖牙普雷沃菌的致龋能力可能与其代糖产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栖牙普雷沃菌 糖代谢 产酸 脱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YAG激光与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种植体周炎短期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泽君 张颖 +3 位作者 孙金梦 魏亚楠 丁晓玲 丁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对比Er:YAG激光与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subgingival glycine air polishing,GPAP)种植体周炎短期临床效果,为在临床治疗种植体周炎时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自2020年8月~2022年1月期间发生种植体周炎的38例患者为研究... 目的:对比Er:YAG激光与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subgingival glycine air polishing,GPAP)种植体周炎短期临床效果,为在临床治疗种植体周炎时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自2020年8月~2022年1月期间发生种植体周炎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Er:YAG激光组(A组)和GPAP组(B组),由不知分组情况的相同医生行超声刮治,之后A组采用Er:YAG激光治疗,B组使用GPAP治疗,记录并评估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平均探诊深度(mean probing depth,MPD)、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t,CAL)这3项临床指标。采用IBM SPSS Statistic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在术后6个月的MPD、BOP指数较基线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A组较B组效果更佳[(1.98±0.34)mm vs.(2.43±0.51)mm;0.68±0.75 vs.1.21±0.71;P<0.05],A组经治疗后CAL指标显著降低[(2.10±0.39)mm vs.(1.21±0.27)mm;P<0.001],B组经治疗后CAL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Er:YAG激光治疗相较于GPAP治疗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效果更为显著,经Er:YAG激光治疗的患者在6个月的观察时间内恢复了部分丧失的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种植体周炎 ER:YAG激光 甘氨酸龈下喷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对牙周炎的潜在治疗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金梦 张颖 +3 位作者 郑泽君 丁晓玲 孙敏敏 丁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治疗牙周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多种数据库获得人参、牙周炎的潜在靶点,利用VENNY获得人参-牙周炎交集靶点,在STRING平台形成蛋白质互作网络关系图,采用Cytoscape软件形成核心靶点图并...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治疗牙周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多种数据库获得人参、牙周炎的潜在靶点,利用VENNY获得人参-牙周炎交集靶点,在STRING平台形成蛋白质互作网络关系图,采用Cytoscape软件形成核心靶点图并构建人参-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将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人参活性成分治疗牙周炎的核心靶点。结果 分析获得22个人参活性成分、591个人参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2 249个牙周炎基因靶点和145个人参-牙周炎交集靶点。人参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核心靶点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信号通路分子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 人参及其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HIF-1、PI3K-Akt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牙周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牙周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