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以烟台市牟平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刁立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5期165-166,208,共3页
[目的]明确烟台市牟平区花生叶斑病的适宜发病条件,并筛选其杀菌剂。[方法]分离并鉴定烟台市牟平区花生叶斑病病原菌,研究温度和光照对该病原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6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花生网斑病病... [目的]明确烟台市牟平区花生叶斑病的适宜发病条件,并筛选其杀菌剂。[方法]分离并鉴定烟台市牟平区花生叶斑病病原菌,研究温度和光照对该病原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6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花生网斑病病原菌(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 Pauer&Boerema)和花生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是引起该地区花生叶斑病的病原菌。25℃、12 h光暗交替条件最适宜2种病原菌生长并产孢,百泰、阿米妙收、金极冠3种药剂对该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较好,且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田间药害,值得推广。[结论]试验结果为花生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叶斑病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平区花生果腐病发生情况及综合预防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大奇 邱少芬 贺迎明 《现代化农业》 2022年第6期11-13,共3页
花生是烟台市牟平区主要油料作物。为提高花生产量,降低果腐病的危害,牟平区农技人员多年来深入大田考察花生果腐病发生基本情况,观察掌握其危害症状,查找出果腐病的发病病原和发病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验示范,提出了轮作换茬、钙肥施... 花生是烟台市牟平区主要油料作物。为提高花生产量,降低果腐病的危害,牟平区农技人员多年来深入大田考察花生果腐病发生基本情况,观察掌握其危害症状,查找出果腐病的发病病原和发病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验示范,提出了轮作换茬、钙肥施用、选用抗病品种、结荚至饱果成熟期加强水分调控、使用安全高效农药等综合性技术措施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果腐病 发病症状 预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性诱监测草地贪夜蛾在山东省的分布与发生动态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晴晴 李丽莉 +14 位作者 曲明静 赵鸣 王丽丽 丁荔 王付彬 李付军 李顺 曲诚怀 曹洪建 薛超 曲在亮 李超 卢增斌 于毅 门兴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226,共5页
2018年底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我国,2019年在我国大规模迁飞扩散。山东省地处草地贪夜蛾的重点防范区,我们在山东省的30个监测点利用性诱方法监测了草地贪夜蛾在山东省的迁飞路径、分布和发生动态。结果显示:总共诱捕到... 2018年底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我国,2019年在我国大规模迁飞扩散。山东省地处草地贪夜蛾的重点防范区,我们在山东省的30个监测点利用性诱方法监测了草地贪夜蛾在山东省的迁飞路径、分布和发生动态。结果显示:总共诱捕到428头草地贪夜蛾,其中97%以上个体分布在胶东地区,推测东部沿海是其在山东省南北迁飞的主要路径;6月20日在郯城监测点首次监测到1头草地贪夜蛾成虫,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监测到其余的427头,在此阶段草地贪夜蛾可能有4次从南向北的迁飞。随着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定殖和种群扩张,亟需探索高效的草地贪夜蛾早期监测技术,建立网络化监测预警体系和区域性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性诱监测 种群动态 迁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地黄瓜春露地直播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孙铭霞 徐康铭 +1 位作者 于咏梅 于立芝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4期96-96,99,共2页
总结烟台地黄瓜春露地直播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包括生产地选择、整地施基肥、浸种催芽、播种、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为黄瓜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 烟台地黄瓜 春露地 无公害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趋势探析——以ECOCERT认证项目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杰 孟凡乔 +2 位作者 李艳 乔玉辉 吴文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34,共3页
简析了有机农业认证机构ECOCERT1999~2002年在中国认证的有机农产品品种、基地面积及分布状况,并探讨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发展趋势 ECOCERT认证项目 中国 品种 基地面积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东地区花生空秕原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矫岩林 袁堂玉 +3 位作者 赵健 孙妮娜 刘翠玲 姜大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6期25-27,40,共4页
[目的]分析鲁东地区花生空秕原因。[方法]通过全面测定和调查花生常规地块和空秕发生地块的土壤pH、养分含量等指标及种植制度,明确造成鲁东地区花生空秕原因和空秕植株的特征特性。[结果]土壤酸化和缺钙是造成花生空秕的主要原因,连作... [目的]分析鲁东地区花生空秕原因。[方法]通过全面测定和调查花生常规地块和空秕发生地块的土壤pH、养分含量等指标及种植制度,明确造成鲁东地区花生空秕原因和空秕植株的特征特性。[结果]土壤酸化和缺钙是造成花生空秕的主要原因,连作较轮作更容易产生空秕,而花生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较果树苗木间套轮作更容易避免空秕现象的发生。空秕植株较正常植株主茎高变高、侧枝变长、分枝数和主茎绿叶数增加,发生空秕的荚果较正常荚果粗糙,果皮变厚。[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花生空秕原因及空秕植株特征特性,可以为花生生产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东地区 空秕花生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幅精播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奎良 赵海波 +1 位作者 胡乐奇 曲日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9期60-62,共3页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宽幅精播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以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冬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宽幅精播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以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冬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等行距宽幅精播对小麦花后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值均显著高于留套种行宽幅播种小麦,其分蘖数、成穗率以及光合特性各指标也均显著高于留套种行宽幅播种小麦,并且显著增加了亩穗数和产量,增产16.39%,达到719.3 kg/亩的超高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宽幅精播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播期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奎良 胡乐奇 +3 位作者 杨吉福 于海 王禾 赵海波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6期109-112,165,共5页
为探讨烟台市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平衡增产技术,以登海3622和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10日至7月4日期间播种夏玉米,播种期对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显著;生育期及株高、穗位高... 为探讨烟台市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平衡增产技术,以登海3622和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10日至7月4日期间播种夏玉米,播种期对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显著;生育期及株高、穗位高、叶片数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对穗长、穗粗、穗秃顶长度影响不显著;在试验区域内,6月15日之前播种的夏玉米,易受灰飞虱危害发生粗缩病,病株率一般为0.95%~1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播期 产量 气象因素 植株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樱桃科学施肥试验初报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奎良 胡乐奇 +1 位作者 于凯 曲日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采用氮磷钾3414试验设计的部分实施方案,探索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大樱桃产量和品质影响,以期为大樱桃科学施肥提供可靠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最优施肥量为N 32 kg/亩,P2O58 kg/亩、K2O 16 kg/亩。
关键词 大樱桃 施肥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在中产田不同播量试验
10
作者 许娥 《现代化农业》 2023年第12期29-31,共3页
为探讨冬小麦在中产田上推广宽幅精播技术的最佳播量,2021~2022年度在最佳播期内的10月3日,以多穗型小麦烟农5158为试验品种,安排了5个不同播量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量的处理生育期基本一致,同一播量处理拔节期要比越冬前的叶片... 为探讨冬小麦在中产田上推广宽幅精播技术的最佳播量,2021~2022年度在最佳播期内的10月3日,以多穗型小麦烟农5158为试验品种,安排了5个不同播量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量的处理生育期基本一致,同一播量处理拔节期要比越冬前的叶片短而宽,播量越多单株分蘖和次生根越少、枯叶率越高、植株越高。随着播量的增加,公顷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通过试验,以播量150kg/hm^(2)为最佳播量,产量最高达6487.5kg/hm^(2),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农5158 播量 中产田 宽幅精播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期适量播种对冬小麦单株群体产量性状的影响
11
作者 胡乐奇 宫钦涛 +3 位作者 许娥 崔爱平 刘路 立功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8期81-86,共6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胶东丘陵冬性晚熟类型区适期适量播种对冬小麦单株性状、群体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7日,适宜播量为180万~270万/hm2;冬性品种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7日至10月3日、180万苗...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胶东丘陵冬性晚熟类型区适期适量播种对冬小麦单株性状、群体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7日,适宜播量为180万~270万/hm2;冬性品种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7日至10月3日、180万苗/hm2,半冬性品种为9月27日至10月3日、270万苗/hm2;适期适量播种与冬前单株分蘖、冬前主茎叶龄、株高、冬前茎数、春季最高茎数存在线性正相关;适期适量播种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在400℃~850℃范围内,冬前0℃以上积温与冬小麦产量呈密切线性正相关。可将以上结论作为冬小麦适期适量播种的科学依据,指导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适期适量播种 单株性状 群体动态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