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生态社会主义研究论评 被引量:18
1
作者 郇庆治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8,共6页
从环境政治学的视角说,国内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密切关联的组成部分: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狭义)和“红绿”政治运动理论,而它们在过去十年中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笔者认为,亟需拓展与深化的是如何将上述三个方面的研... 从环境政治学的视角说,国内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密切关联的组成部分: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狭义)和“红绿”政治运动理论,而它们在过去十年中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笔者认为,亟需拓展与深化的是如何将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其中的突破口则是将我们对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与运动的研究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相结合。就此而言,生态社会主义研究正处在一个迈向新阶段的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 环境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述要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慧如 鲁法芹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纬度展开。近年来学术界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纵向上看,学术界主要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包含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以及邓小平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纬度展开。近年来学术界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纵向上看,学术界主要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包含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而展开。从横向上看,学术界从为什么构建、如何构建、体系结构及构成内容等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比较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后东 赵明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51,共6页
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是适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的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创新,为比较研究提供了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特殊"同异"关系,是两者比较的基础... 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是适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的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创新,为比较研究提供了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特殊"同异"关系,是两者比较的基础。"三个坚持"是比较研究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政治性、科学性和学术性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典科学社会主义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研究的科学性有待加强——以按劳分配理论的研究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理论 科学性 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 本本主义 苏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5
作者 李后东 赵明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39,60,共6页
比较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方法,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两者的异同点合乎逻辑地分为基本层次和具体层次,有利于区分两者同点的&... 比较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方法,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两者的异同点合乎逻辑地分为基本层次和具体层次,有利于区分两者同点的"教条"与守成、附加与创新、单纯还原与勇于超越,异点的守成与创新、应然与实然、萌芽与成熟等不同表现形式,还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两者的"异中之同"、"同中之异"及其双重辩证关系。而"过时论"、"背离论"却混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异、同点的层次定位和不同表现形式,忽视了两者"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典科学社会主义 比较研究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领共治的机理: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现形态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方雷 卢腾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82,F0002,159,共16页
党的领导作为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鲜明特征,不仅体现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践维度,还在治理形态层面彰显党作为领导核心的理论创新。立足于“政党—国家—社会”关系框架而提出的党领共治概念,既是对党政体制下“一核多元”基层社... 党的领导作为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鲜明特征,不仅体现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践维度,还在治理形态层面彰显党作为领导核心的理论创新。立足于“政党—国家—社会”关系框架而提出的党领共治概念,既是对党政体制下“一核多元”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描述性概括,也是一种对政党如何引领多元主体实现社会共治的理论阐释,其建构逻辑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正当性逻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相较于多中心治理和科层制治理,党领共治在权威分布、决策模式、组织结构、治理方式和价值目标等特征方面呈现出其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性逻辑。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党领共治主要通过政治统领、组织嵌合以及社会整合三种机制展开,并在基层社会场域中实现了治理权威的统筹引领、治理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治理主体的协同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领共治 基层社会治理 “政党—国家—社会”关系 实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和”:一个新命题 被引量:3
7
作者 徐艳玲 龚培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双和”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共建“和谐世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翼”,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理论架构。“双和”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相契合,但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长期未能得... “双和”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共建“和谐世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翼”,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理论架构。“双和”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相契合,但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长期未能得到映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双和”创造基本条件的过程,也就是“双和”逐步获得映现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和”已实现从理念到模式的升华,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这一模式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土壤之中,深深打上了中国民族特色的烙印;成长于党的改革开放探索过程之中,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孕育于时代挑战的背景之中,是对挑战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长远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长期和根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和” 社会主义 “双和”理念 价值 “双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与传统大同理想的激活 被引量:3
8
作者 鲁法芹 蒋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27,共6页
近代仁人志士在仰慕西方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同时又对欧美资本主义所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积弊深感恐惧,因此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的社会主义思想一传入中国就立刻激活了他们对传统大同理想的向往。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资... 近代仁人志士在仰慕西方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同时又对欧美资本主义所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积弊深感恐惧,因此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的社会主义思想一传入中国就立刻激活了他们对传统大同理想的向往。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资源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舶来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不同流派的大同设想,于晚清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大同热。纵观这一热潮,与其说他们认可和接受了社会主义学说,倒不如说是"旧瓶装新酒",借着社会主义的外衣,向国人展示了一幅幅新的乌托邦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大同理想 社会主义 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规律诠释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6
9
作者 崔桂田 刘玉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回应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经济新常态国内情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情民意、"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交织的党内生态等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回应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经济新常态国内情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情民意、"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交织的党内生态等重大时代问题;它是由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定向、以中国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导向、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引擎"、以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核心、以协商民主和全面依法治国为基本方式、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政治保障等核心要素构成的科学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德维希·冯·米瑟斯社会主义观述评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建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共21页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米瑟斯在经济学若干领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计算问题上贡献甚著;在社会主义三大基本目标,即劳动乐生、消灭阶级和消除固定劳动分工问题上,米瑟斯的诘难值得讨论;与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和...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米瑟斯在经济学若干领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计算问题上贡献甚著;在社会主义三大基本目标,即劳动乐生、消灭阶级和消除固定劳动分工问题上,米瑟斯的诘难值得讨论;与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观点不同,米瑟斯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未必与企业规模成正比,企业规模的扩大未必意味着财富的集中,这些观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米瑟斯以及整个奥地利学派对劳动价值论的批评表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所批评的对象。从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资本家阶级仍然是一个必要的社会阶级,就此而言可以有条件地接受米瑟斯的观点;但在是否要对资本的消极影响进行限制,是否要实行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种种保护劳动者的措施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反对米瑟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瑟斯 庞巴维克 哈耶克 社会主义 破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危机时代语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艳玲 贺方彬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从后危机时代语境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而且更能透视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深层价值和意义。后危机时代语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表征为: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 从后危机时代语境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而且更能透视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深层价值和意义。后危机时代语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表征为: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阈,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后危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给予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紧跟时代的潮流,但绝不迷失自己的方向;善于实现理论创新,但绝不动摇思想理论根基;积极借鉴和总结别国的经验教训,但绝不简单照搬模仿。其全球化意义在于:既保持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精髓,又保持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后危机时代语境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特性。这两方面的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历史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奚广庆 石本惠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1,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批判僵化停滞和改旗易帜的错误思潮,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系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领军21世纪现代社会主义变革的历史潮流,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漫长奋斗积淀的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批判僵化停滞和改旗易帜的错误思潮,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系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领军21世纪现代社会主义变革的历史潮流,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漫长奋斗积淀的文化养分和历史底蕴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工程的实践和理论展现了现代社会主义变革的光明前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设计与变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汉伟 王建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共11页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是价值目的、科学方法与制度设计三位一体的。像任何经济体制一样,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制度设计和自发发展的力量互相推动的结果。在经济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选择对于经济体制的形成具有特别重...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是价值目的、科学方法与制度设计三位一体的。像任何经济体制一样,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制度设计和自发发展的力量互相推动的结果。在经济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选择对于经济体制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最初设计到中国的市场取向改革,以及整个20世纪社会主义的经验表明,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立过程中,既要重视制度设计,又要为自发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设计 自发发展 变迁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斯兰的社会主义平等观评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锐 钟丽丽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18,共8页
英国工党著名理论家克罗斯兰关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就是平等的观点是其社会主义观的核心内容。在克罗斯兰看来,平等不仅仅是单纯的机会平等,更不是片面的结果平等,而是综合了二者的"民主的平等",是一种无阶级社会。工党党内左... 英国工党著名理论家克罗斯兰关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就是平等的观点是其社会主义观的核心内容。在克罗斯兰看来,平等不仅仅是单纯的机会平等,更不是片面的结果平等,而是综合了二者的"民主的平等",是一种无阶级社会。工党党内左派认为克罗斯兰将平等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弱化了国有化和国家所有制的地位,坚持只有国家控制了生产和分配方式,社会才会更加平等;新自由主义者则从道德和政治、平等和自由的关系以及作为实现平等的重要工具的公共部门等方面对克罗斯兰的平等观进行了抨击。克罗斯兰的平等观体现了激进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密切关系,对工党的意识形态和策略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克罗斯兰将社会主义理解为追求平等的社会价值,而不是一种关于生产方式所有制的学说,就违背了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因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斯兰 平等观 民主社会主义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球化视角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艳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从全球化的视角加以解读。如果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邓小平理论是对全球化趋势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那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走向深化的&qu...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从全球化的视角加以解读。如果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邓小平理论是对全球化趋势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那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走向深化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对全球化趋势进行深入回应的产物,而表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成熟、完善的科学发展观则是对全球化趋势进一步理性回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全球化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制·信用·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大基石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鲁慧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是按规则运作的经济、是讲信用的经济、是共同富裕的经济。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石,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公平是市场经济的价值基石,这三大基石构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体。法制是外在的约束,信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是按规则运作的经济、是讲信用的经济、是共同富裕的经济。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石,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公平是市场经济的价值基石,这三大基石构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体。法制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公平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三者互促互动,共同推动市场经济健康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 信用 公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法制经济 信用经济 市场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东欧地区剧变后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困境及应对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16,共4页
原东欧地区执政的共产党剧变之后重建和新建了一些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共产党和组织,由于国内外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自身组织内部的问题,它们在各自国内政坛上影响十分有限,社会主义运动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目前这一地区的... 原东欧地区执政的共产党剧变之后重建和新建了一些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共产党和组织,由于国内外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自身组织内部的问题,它们在各自国内政坛上影响十分有限,社会主义运动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目前这一地区的共产党组织也在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实际和本国国情相结合的艰难探索,试图摆脱困境,寻找新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 共产党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生态社会主义可资借鉴的理念与策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2,共4页
生态社会主义根据人类面临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在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倡导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提出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它不仅对西方国家国内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推动了全球范围的生... 生态社会主义根据人类面临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在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倡导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提出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它不仅对西方国家国内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推动了全球范围的生态运动。生态社会主义的理念和策略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9
作者 臧秀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在21世纪进入了新阶段,把它们之间的合作与斗争置于一个新的背景和条件之下,使它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许多新形式、新特点。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都将卷入全球化过程,其相互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在21世纪进入了新阶段,把它们之间的合作与斗争置于一个新的背景和条件之下,使它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许多新形式、新特点。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都将卷入全球化过程,其相互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其相互依赖将得到加强,而一个阶段里对话与合作将成为其关系的主流;它们之间的对立依然存在,矛盾有新的发展,甚至时有激化,其斗争形式则有新变化、新特点,并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一世纪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国家关系 经济制度 经济全球化 政治 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 网络化 文化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灭资本主义还是挽救资本主义?——论美国近代民主社会主义的兴起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玉安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42-51,共10页
从2016年总统选举开始,民主社会主义在美国政坛悄然兴起。自称是社会主义者的佛蒙特州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公开打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总统候选人,他为什么能够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追根溯源,美国当下的民主社会主义... 从2016年总统选举开始,民主社会主义在美国政坛悄然兴起。自称是社会主义者的佛蒙特州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公开打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总统候选人,他为什么能够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追根溯源,美国当下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与罗斯福新政是一脉相承的。近代美国总统,从罗斯福、杜鲁门、肯尼迪、约翰逊,一直到克林顿、奥巴马,他们都试图对传统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美国的持续运转。他们虽然都只是在修补、改良或者说是在挽救资本主义,但毕竟是在推动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目前的美国,还有它存在的理由,它毕竟还在创造着巨大的、新的生产力,而这与民主社会主义对它的改良、限制密不可分。因此,民主社会主义在美国同样有它存在的理由,这也是桑德斯敢于公开打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社会主义 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