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形面边界区域喷涂成膜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祎浩 但斌斌 +3 位作者 陈燕才 胡惊雷 冯鹏云 都李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86-92,共7页
为探究环形面边界区域喷涂成膜特性,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环形面边界区域喷涂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求解,揭示该区域内喷涂成膜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入喷涂距离和边界距离,分析二者对内、外边界区域成膜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与喷... 为探究环形面边界区域喷涂成膜特性,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环形面边界区域喷涂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求解,揭示该区域内喷涂成膜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入喷涂距离和边界距离,分析二者对内、外边界区域成膜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与喷涂膜厚均匀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喷涂距离增加,外、内边界区域长轴截面内的流场扩散范围和所形成的速度梯度变化范围均逐渐增大,短轴截面内流场扩散不明显,所形成的速度梯度变化范围逐渐增大;外、内边界区域内液膜形状由“椭圆状”向“棒状”过渡;边界距离对外、内边界区域成膜特性的影响实际是由喷炬与壁面接触面积的变化造成的,当接触面积增大时,长轴截面内所形成的速度梯度范围沿y轴方向逐渐增大,短轴截面内气相流场沿壁面的扩散范围逐渐增大,喷涂平面上形成的液膜面积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喷涂 喷涂成膜特性 环形面边界区域 欧拉-拉格朗日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铝酸钙浇注料在轧钢加热炉中耐久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丁翠娇 白春雷 +2 位作者 降文庆 罗巍 员文杰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六铝酸钙(CA_(6))浇注料因其兼具优良的力学性能、抗侵蚀性和较低的热导率在高温工业的极端工况环境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不同造孔方式(颗粒堆积、发泡法和添加氧化铝空心球)的CA_(6)浇注料置于轧钢加热炉内随炉运行10个月,重点对... 六铝酸钙(CA_(6))浇注料因其兼具优良的力学性能、抗侵蚀性和较低的热导率在高温工业的极端工况环境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不同造孔方式(颗粒堆积、发泡法和添加氧化铝空心球)的CA_(6)浇注料置于轧钢加热炉内随炉运行10个月,重点对比分析了其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强度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造孔方式的CA_(6)浇注料在轧钢加热炉内服役10个月后,与在试验箱式炉内1300℃保温3 h相比,其体积密度无明显差异,显气孔率均增大,其中增加最多的为颗粒堆积造孔试样;常温耐压强度均增加,其中增大幅度最大的为添加氧化铝空心球组(由99.5 MPa变为137 MPa);浇注料的平均孔径均有增大趋势,其中添加氧化铝空心球浇注料的孔径分布变化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铝酸钙浇注料 耐久性 力学性能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Nakajima试验的高强钢剪切边成形性研究
3
作者 牛超 王雪听 韩非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277,共5页
基于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方法,对两种先进高强钢TRIP800和CP800材料的剪切边缘成形性进行了研究,并从切边质量和材料微观组织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更易诱发边缘开裂,并通过标准冲孔模具实现剪切边... 基于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方法,对两种先进高强钢TRIP800和CP800材料的剪切边缘成形性进行了研究,并从切边质量和材料微观组织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更易诱发边缘开裂,并通过标准冲孔模具实现剪切边质量的变化;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全程获取应变,并对垂直于边部且沿着裂纹方向的连续应变点进行多项式拟合,将获得靠近开裂边缘处的极限应变作为评价指标;TRIP800材料具有较好的整体成形性,表现为均匀伸长率明显高于CP800材料,但在两种切边质量下的边部极限应变均明显小于CP800材料,即抵抗在边缘局部产生裂纹的能力较差。剪切边成形性与边部质量和材料微观组织有关,两种材料采用线切割得到的边部极限应变均高于有一定初始损伤的冲裁边;CP800材料的贝氏体组织更细小、均匀,而TRIP800材料由大块的铁素体和其间夹杂的马氏体组成,两相之间硬度和韧性差异较大,前者的组织形态更有利于局部成形,后者整体成形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钢 边缘成形性 Nakajima胀形试验 边部极限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含量对M2Al高速钢高温加热氧化的研究
4
作者 王文卓 曾维冬 +3 位作者 王婷 郭悦 戴方钦 丁翠娇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5,共6页
为探究炉内气氛中的H_(2)O对钢氧化的影响,在1250℃的温度及不同水含量H_(2)O-N_(2)气氛下进行了M2Al高速钢的氧化实验。通过对氧化增重的测量得到了不同H_(2)O含量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采用扫描电镜(SEM)等对氧化铁皮的形貌和结构进行... 为探究炉内气氛中的H_(2)O对钢氧化的影响,在1250℃的温度及不同水含量H_(2)O-N_(2)气氛下进行了M2Al高速钢的氧化实验。通过对氧化增重的测量得到了不同H_(2)O含量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采用扫描电镜(SEM)等对氧化铁皮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氧化动力学曲线服从抛物线规律,H_(2)O含量由12%增加到19.5%时,抛物线速率常数从2.66×10^(-6)g^(2)/(cm^(4)·s)逐渐增大到4.73×10^(-6)g^(2)/(cm^(4)·s)。氧化铁皮由致密的Fe 3O 4层和疏松的FeO层组成,前者内部存在少量纵向裂纹且沿裂纹方向弥散分布少量FeO,后者内部有大量孔洞且离基体越远孔洞越大,FeO层的孔洞随着H_(2)O含量的增加而增多。氧化气氛中H_(2)O解离出的氢融入氧化铁皮沿晶界向内扩散,并使得沿途的Fe 3O 4还原为Fe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坯氧化加热 水蒸气含量 氧化层结构 氧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表面粗糙度对钛合金疲劳失效影响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金龙 彭文杰 +2 位作者 冀秀坤 鲍永杰 于丹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2-1038,1046,共8页
粗糙度是影响钛合金TC17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2种类型粗糙度对疲劳失效机理的影响并进行了疲劳强度预测。采用超声疲劳试验系统进行了钛合金TC17疲劳试验,并对试件表面粗糙度进行了定量检测。使用扫描电镜显微镜对疲劳试... 粗糙度是影响钛合金TC17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2种类型粗糙度对疲劳失效机理的影响并进行了疲劳强度预测。采用超声疲劳试验系统进行了钛合金TC17疲劳试验,并对试件表面粗糙度进行了定量检测。使用扫描电镜显微镜对疲劳试验试件断口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不同表面粗糙度Ra及Rz对疲劳失效的影响。以2种表面粗糙度为主要变量,分别根据Murakami模型及基于微观沟壑模型进行疲劳强度预测。结果表明:两种表面粗糙度均是引起疲劳失效的主要因素,以Rz为主要变量的钛合金TC17疲劳强度预测结果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类似,预测结果偏于安全,但以Ra为主要变量的预测结果最小误差比较小。这将对TC17钛合金部件在实际工程中的运营维护及性能评估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Ra 表面粗糙度Rz 表面加工沟壑 疲劳强度 疲劳失效 钛合金 等效疲劳裂纹 断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高强钢V弯回弹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仕龙 肖华 石磊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58,共6页
以宝钢生产的14种规格和牌号的钢板为研究对象,对其V弯成形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向拉伸实验,获得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分析了试验材料的V弯回弹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存在正、负回弹,相同弯曲角度下随弯曲半径增大,回弹量增加且趋向... 以宝钢生产的14种规格和牌号的钢板为研究对象,对其V弯成形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向拉伸实验,获得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分析了试验材料的V弯回弹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存在正、负回弹,相同弯曲角度下随弯曲半径增大,回弹量增加且趋向正回弹,在相同弯曲半径下,弯曲角度增大,回弹量减小且趋向负回弹,可通过调整弯曲角度或弯曲模具圆角大小来可合理控制零件回弹;在相同厚度条件下,当材料抗拉强度大于600 MPa时,回弹量显著增大;在相同强度条件下,回弹量随弯曲角度的增大而趋向负回弹,同时随着弯曲半径的变大,回弹量随材料厚度产生的差异趋缓,并趋向正回弹;980 MPa强度级别材料中材料厚度越小,不同弯曲半径下的回弹量差异变大;厚度相同的情况下,QP钢和MS钢的回弹量比DP钢更趋向于正回弹;数值拟合发现,回弹角度随R/T值的增大而增大,且经历一个由负到正的过程。随着弯曲角度的增大,拟合曲线下移且斜率变小,只有当R值足够大时才会出现正回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V弯成形 回弹 单向拉伸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产线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宝钢1580热轧示范产线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健民 单旭沂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6-251,共6页
智能制造是未来钢铁行业战略发展方向,各钢铁制造企业、装备与控制供应商都在积极探索实施方案。以国内钢铁行业首条智能制造示范产线——1580热轧智能产线的建设为例,总结了传统热轧产线智能化改造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情况。构建... 智能制造是未来钢铁行业战略发展方向,各钢铁制造企业、装备与控制供应商都在积极探索实施方案。以国内钢铁行业首条智能制造示范产线——1580热轧智能产线的建设为例,总结了传统热轧产线智能化改造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情况。构建了包括智能化模型、智能物流、设备状态诊断和预测性维护、工艺过程在线检测、绿色产线等八大模块的热轧智能车间的系统框架;介绍了热轧智能产线关键技术;展望了未来热轧领域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钢 热轧 智能制造 智能产线 板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四号高炉区域铁水运输仿真系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明 罗首章 +2 位作者 刘峰 周仁义 张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808-1810,共3页
铁水运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流系统,应用离散事件系统的有关概念和方法,采用等效信息源的方法建立了四号高炉(4BF)区域铁水运输局部仿真系统。通过仿真多种方案,对铁路布局进行了论证,其结果已在工程决策中采用。
关键词 铁水运输 离散系统仿真 仿真策略 方案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烧结配用转炉渣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汪正洁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4-18,共5页
运用均匀设计法对烧结混合料配入转炉渣进行了试验室试验,结果表明:烧结配入转炉渣对降低焦粉消耗和提高烧结矿的转鼓强度有利,但烧结生产率、烧结矿的TFe和还原性能(RI)降低,烧结矿的P2O5也有明显提高,烧结矿的低温还... 运用均匀设计法对烧结混合料配入转炉渣进行了试验室试验,结果表明:烧结配入转炉渣对降低焦粉消耗和提高烧结矿的转鼓强度有利,但烧结生产率、烧结矿的TFe和还原性能(RI)降低,烧结矿的P2O5也有明显提高,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性能(RDI)有升高趋势,而对烧结矿中硫的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细粒转炉渣比粗粒转炉渣更有利于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转炉渣 配用 试验 宝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1420平整精度模型研究
10
作者 刘志亮 王英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5-198,共4页
通过对宝钢1420冷轧轧制力模型的理论计算和控制方法的分析,认为采用沿高度应力均匀分布的平面假设将带来比较大的误差。对延伸率控制系统的完善和延伸率控制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改善该控制系统的设想,将带材的力学性能与外形质量结合来... 通过对宝钢1420冷轧轧制力模型的理论计算和控制方法的分析,认为采用沿高度应力均匀分布的平面假设将带来比较大的误差。对延伸率控制系统的完善和延伸率控制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改善该控制系统的设想,将带材的力学性能与外形质量结合来进行调整,经过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通过轧制力设定,既能保证延伸率精度又可以满足板形的要求,在1420冷轧平整机上进行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表明建立的计算模型可提高轧件断面形状和板形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力 延伸率 平整精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AGGAN模型的齿轮故障分类方法研究
11
作者 刘洋 但斌斌 +2 位作者 易灿灿 严旭果 薛家成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85-2194,共10页
针对齿轮故障样本获取困难,导致深度学习驱动故障分类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不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自注意力门单元生成对抗网络(SAGGAN)的半监督齿轮故障分类模型。首先,为增强改进SAGGAN模型的特征表示能力,提升齿轮故障的半... 针对齿轮故障样本获取困难,导致深度学习驱动故障分类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不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自注意力门单元生成对抗网络(SAGGAN)的半监督齿轮故障分类模型。首先,为增强改进SAGGAN模型的特征表示能力,提升齿轮故障的半监督分类效果,在自注意力生成对抗网络(SAGAN)的基础上,引入了门控通道转换模块(GCT)、改进自注意力门控模块(SAG)和预训练的Inception V3分支;然后,使用齿轮故障实验装置采集齿轮断齿、磨损、周节误差和正常四种状态下的振动信号,并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与测试集;最后,将计算结果与现有的半监督分类方法:TripleGAN、Bad-GAN、Reg-GAN、SF-GAN进行了对比,并对改进模块进行了消融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标签样本为40、60、80、100时,改进SAGGAN模型的整体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9%、90%、92%、94.25%,远高于其他四种方法,特别在只有少量标签样本情况下的优越性更为明显。以上结果揭示了改进的SAGGAN模型在齿轮故障分类领域中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故障 模式分类 自注意力门单元生成对抗网络 半监督学习 自注意力生成对抗网络 门控通道转换模块 自注意力门控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宽厚板断裂韧度试验若干问题的研究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富连 方健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95-297,共3页
概述宝钢在开展宽厚板断裂韧度试验过程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及研究对策。主要包括单试样柔度法测定JⅠC与CTOD指标的试验方法 ;开发和设计针对大尺寸宽厚板试样的JⅠd试验手段 ,以满足平面应变断裂的有效性判据 ;针对高韧性厚钢板落锤撕... 概述宝钢在开展宽厚板断裂韧度试验过程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及研究对策。主要包括单试样柔度法测定JⅠC与CTOD指标的试验方法 ;开发和设计针对大尺寸宽厚板试样的JⅠd试验手段 ,以满足平面应变断裂的有效性判据 ;针对高韧性厚钢板落锤撕裂试验 (dropweightteartest ,DWTT)试验容易出现无效异常断口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厚板 造船板 输油气管 断裂韧度 动态断裂韧度 动态撕裂试验 落锤撕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和DP钢面内成形性能与边部成形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志鹏 牛超 束祺成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1,共7页
目的以宝钢生产的QP980、QP1180、DP980、DP11804种典型超高强钢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QP、DP钢种材料面内与边部成形特性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单向拉伸设备以及成形试验机,并结合DIC分析技术,对4种材料的力学性能、面内成形性及边部成形性... 目的以宝钢生产的QP980、QP1180、DP980、DP11804种典型超高强钢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QP、DP钢种材料面内与边部成形特性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单向拉伸设备以及成形试验机,并结合DIC分析技术,对4种材料的力学性能、面内成形性及边部成形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与DP钢相比,同等强度级别QP钢的均匀延伸率及加工硬化系数均明显更高。在面内成形应变状态下,同等强度级别QP钢极限成形深度均明显大于DP钢的,但主、次应变大小差异不大。在边部成形应变状态下,同等强度级别QP、DP钢极限成形深度以及主、次应变大小均差异不大。QP、DP钢面内成形最大主应变均明显大于边部成形最大主应变。结论与同强度级别DP钢相比,QP钢具有更高的均匀延伸率及加工硬化系数。QP钢材料的加工硬化系数高,材料内部协同变形能力强,面内成形性能明显优于DP钢材料的,但两者的边部成形性能差异不大;QP、DP钢材料能承受更大的面内主应变,受边部加工硬化及毛刺的影响,冲裁后,边部应变明显降低,在QP、DP超高强钢零件设计制造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边部发生较大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钢 DP钢 面内应变 边部应变 成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真空炉衬用无铬耐火材料抗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陈荣荣 何平显 +1 位作者 牟济宁 汪宁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7-360,共4页
对镁锆质、镁尖晶石质、镁尖晶石钛质和镁尖晶石锆质4种典型的无铬耐火材料的抗渣侵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RH真空炉下部槽用镁铬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炉渣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主要是通过炉渣中铁氧化物、CaO、SiO2和MnO向材料内部扩散... 对镁锆质、镁尖晶石质、镁尖晶石钛质和镁尖晶石锆质4种典型的无铬耐火材料的抗渣侵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RH真空炉下部槽用镁铬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炉渣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主要是通过炉渣中铁氧化物、CaO、SiO2和MnO向材料内部扩散而产生的侵蚀反应造成的。镁锆质材料中的ZrO2吸收炉渣中的CaO生成高耐火性能的CaO.ZrO,使镁锆材料较其他3种MgO基无铬耐火材料具有更优良的抗炉渣侵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妒 无铭耐火材料 镁锆砖 抗渣性 无铬耐火材料 抗渣性能 真空炉 RH 抗渣侵蚀性能 炉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磁场下电磁力特性研究:理论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华骏山 张永杰 +1 位作者 王恩刚 赫冀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5,共4页
利用数学解析方法对脉冲磁场细晶技术的电磁力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放电周期内,随着时间变化,熔体内部脉冲电磁力方向发生瞬时改变;在某个时间段范围内,熔体内部与外部存在电磁力方向不一致的现象,而且单个周期内电磁... 利用数学解析方法对脉冲磁场细晶技术的电磁力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放电周期内,随着时间变化,熔体内部脉冲电磁力方向发生瞬时改变;在某个时间段范围内,熔体内部与外部存在电磁力方向不一致的现象,而且单个周期内电磁力存在衰减特性.以上这些特性,是造成脉冲磁场致熔体振荡的主要原因.另外,对于本研究采用的工频脉冲磁场,脉冲电磁力对熔体还有搅拌作用.而且,当脉冲放电频率与凝固系统的某一固有频率相符合时,将引起共振效应,增强脉冲电磁力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磁场 电磁力 晶粒细化 共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2W耐热钢的微观组织及析出相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加强 洪杰 +2 位作者 肖新星 刘俊亮 王起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257,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9Cr-2W耐热钢的组织结构及析出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Cr-2W耐热钢在正火态下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含有几十到上百nm的NbX析出相以及几十nm的针状渗碳体,而在回火态下的显微组织为...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9Cr-2W耐热钢的组织结构及析出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Cr-2W耐热钢在正火态下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含有几十到上百nm的NbX析出相以及几十nm的针状渗碳体,而在回火态下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析出相主要是100~300 nm的M23C6型析出相和50 nm左右的MX型析出相;9Cr-2W耐热钢在650℃、110 MPa下持久断裂后的显微组织仍为回火马氏体,持久断裂试样中除了M23C6型和MX型析出相以外,还发现尺寸为100~500 nm左右的Laves相,主要分布在晶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2W耐热钢 微观组织 持久断裂 M23C6型析出相 MX型析出相 LAVES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线能量焊接用结构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宋凤明 李自刚 +1 位作者 钱余海 沈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69-73,共5页
大线能量焊接钢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已成为厚板的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提高钢大线能量焊接性的主要技术手段,介绍了大线能量焊接用结构钢的开发应用情况,为大线能量焊接钢板的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线能量焊接 HAZ 针状铁素体 结构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锈油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0
18
作者 陈红星 祁庆琚 应白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4-77,共4页
防锈油在整个防锈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金属产品表面保护的重要手段。介绍了防锈油的作用机理,防锈油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状况,评价方法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防锈油 防锈 作用机理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80 ERW套管调质前后焊缝组织演变的EBSD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作贵 董晓明 +1 位作者 田青超 刘俊亮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3,共6页
本文采用SEM和EBSD等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一种N80油套管调质处理(Q&T)前后焊缝组织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经调质处理N80套管焊缝中心区的{101}〈101〉织构明显增强,而热影响区从较弱的{101}〈101〉织构变为较强的近{111}〈101〉... 本文采用SEM和EBSD等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一种N80油套管调质处理(Q&T)前后焊缝组织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经调质处理N80套管焊缝中心区的{101}〈101〉织构明显增强,而热影响区从较弱的{101}〈101〉织构变为较强的近{111}〈101〉织构。并且,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中取向差角小于10°的小角度晶界和大于50°的大角度晶界数量显著增加,而介于10°-50°之间的晶界数量下降。调质处理前焊缝和热影响区中晶粒尺寸分布较为均匀,而调质处理后主要以小尺寸晶粒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80 油套管 Q&T EBSD 织构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O2腐蚀低Cr管线钢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雷 胡丽华 +3 位作者 孙建波 常炜 张忠铧 路民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0,共5页
在管线钢中添加1%~5%(质量分数,下同)Cr可提高其抗CO2腐蚀能力,本工作重点研究了Cr含量对低Cr管线钢组织、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及焊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5%Cr元素的添加可使钢的组织由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变为以贝氏体... 在管线钢中添加1%~5%(质量分数,下同)Cr可提高其抗CO2腐蚀能力,本工作重点研究了Cr含量对低Cr管线钢组织、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及焊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5%Cr元素的添加可使钢的组织由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变为以贝氏体为主。1%以上Cr的加入即可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同时保持良好的韧性。由于富Cr保护性腐蚀产物膜的形成,3%~5%Cr的添加可显著降低CO2全面腐蚀速率,并抑制局部腐蚀的发生。含1%~5%Cr的合金钢焊接接头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但5%Cr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硬度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r合金钢 组织 力学性能 CO2腐蚀 焊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