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岩藻糖基乳糖功能及其微生物生产菌种构建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琳 赵藤 +6 位作者 高俊哲 李俊众 孙雪 宗剑飞 刘逸寒 李玉 李庆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207-216,共10页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在人乳寡糖中含量最高,占比可达30%。2'⁃FL能够有效促进婴儿大脑发育、提高婴儿免疫力,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也大有裨益,已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功能性食品饮料...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在人乳寡糖中含量最高,占比可达30%。2'⁃FL能够有效促进婴儿大脑发育、提高婴儿免疫力,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也大有裨益,已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功能性食品饮料及医疗辅剂中。微生物合成2'⁃FL具有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可使用廉价原料作为底物等优势。目前2'⁃FL最主要的工业生产菌种为大肠杆菌,其他食品安全级菌株如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等也陆续被改造用来生产2'⁃FL,并已取得一定成效。该文对2'⁃FL作用于人体的机制、应用领域及2'⁃FL合成菌种构建现状等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岩藻糖基乳糖 人乳寡糖 代谢工程 工业微生物 菌种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亚慢性暴露的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化冰 杨晨 +6 位作者 常慧敏 史婷婷 张冰洁 谭有兰 李凤珠 王洪彬 路福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69,共8页
基于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纳米二氧化钛(TiO_(2))颗粒对C57BL/6小鼠肠道微生物和粪便代谢物的影响及组学间的关联性。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灌胃磷酸盐缓冲液,实验组以100 mg/(kg mb·d)纳米TiO_(2)灌胃,连续暴露13周... 基于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纳米二氧化钛(TiO_(2))颗粒对C57BL/6小鼠肠道微生物和粪便代谢物的影响及组学间的关联性。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灌胃磷酸盐缓冲液,实验组以100 mg/(kg mb·d)纳米TiO_(2)灌胃,连续暴露13周。测定血糖、血脂等指标,并利用16S rDNA测序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肠道内容物进行分析,筛选出显著变化的微生物和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上升(P=0.032)。厚壁菌门(Firmicutes)、样棒菌属(Allobacul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相对丰度增加。差异代谢物与甘油酯类代谢、半乳糖代谢、色氨酸代谢通路有关。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与差异代谢物水平呈负相关,其他门类的细菌相对丰度与差异代谢物水平呈正相关。推断小鼠在纳米TiO_(2)亚慢性暴露后,所产生的毒性作用可能与粪便中糖脂代谢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肠道 代谢组 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原料对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夏文 李政 +3 位作者 徐银莉 巩继贤 贾士儒 张健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8-363,共6页
与天然纤维素相比,细菌纤维素具有高持水性、高机械强度、良好生物相容性等独特性能。细菌纤维素属于多孔纳米级生物材料,在催化剂、分离膜、食品、纺织、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产量低、成本高的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 与天然纤维素相比,细菌纤维素具有高持水性、高机械强度、良好生物相容性等独特性能。细菌纤维素属于多孔纳米级生物材料,在催化剂、分离膜、食品、纺织、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产量低、成本高的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研究发酵原料对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细菌纤维素发酵原料(主要为碳氮源和添加物)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发酵原料 碳氮源 添加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生物量测定方法的条件确定及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振 贾士儒 谭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22,共3页
干重法、比浊法和叶绿素a含量换算法是测定液体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常用的3种方法。该研究对这3种常用测定方法的条件进行了确定,并对适用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重法烘干条件确定为80℃,6.5h~9.5h;比浊法用波长为750nm;叶绿素a含... 干重法、比浊法和叶绿素a含量换算法是测定液体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常用的3种方法。该研究对这3种常用测定方法的条件进行了确定,并对适用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重法烘干条件确定为80℃,6.5h~9.5h;比浊法用波长为750nm;叶绿素a含量换算法测定波长为675nm。测定培养初期的发状念珠蓝细菌,比浊法测定数值略高于干重法和叶绿素a含量换算法所测数值,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培养中期3种方法所测数值较接近,且重复性好;培养末期,细胞内叶绿素含量降低,用叶绿素a含量换算法测定结果低于干重法及比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状念珠蓝细菌 生物量测定 干重法 比浊法 叶绿素a含量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面发酵100%大麦啤酒饮料的酿造
5
作者 崔云前 庞帅 朱维岳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5-27,共3页
利用100%大麦添加Ondea Pro复合酶进行啤酒饮料的酿造,同时进行100%大麦芽啤酒的酿造,对制取的麦汁和成品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对比发现:100%大麦麦汁成分和100%大麦芽麦汁成分相差不多,能够为酵母生长繁殖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成品检测中... 利用100%大麦添加Ondea Pro复合酶进行啤酒饮料的酿造,同时进行100%大麦芽啤酒的酿造,对制取的麦汁和成品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对比发现:100%大麦麦汁成分和100%大麦芽麦汁成分相差不多,能够为酵母生长繁殖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成品检测中,风味物质含量相差不多,感官品评相差不大。使用100%大麦进行啤酒酿造,能有效降低麦芽成本,减少麦芽制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面发酵法 大麦啤酒饮料 大麦芽啤酒 Ondea PR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周鹏程 张黎明 +8 位作者 崔燕 宋景新 聂琳然 郑志强 鲁吉珂 康彩彩 韩培培 贾士儒 郝利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59-165,共7页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吉林1号、黑龙江1号和云南1号)及其发酵菌丝体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及发酵菌丝体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吉林1号、黑龙江1号和云南1号)及其发酵菌丝体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及发酵菌丝体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并且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样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均高于菌丝体,而菌丝体样品中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相较子实体高。所有样品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Zn、Fe、Mn、Cu);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发酵菌丝体>黑龙江1号>云南1号>吉林1号;不饱和脂肪酸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黑龙江1号>发酵菌丝体>吉林1号>云南1号;微量元素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黑龙江1号>吉林1号>发酵菌丝体>云南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缘拟层孔菌 子实体 发酵菌丝体 营养成分 含量测定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酵解抑制剂对红曲霉乙醇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晨阳 赵靖 +1 位作者 沈艳华 赵树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0,共5页
经研究发现,红曲霉能以葡萄糖为底物合成乙醇。糖酵解抑制剂氟化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菌体生长及乙醇、高级醇的合成。可以推测出红曲霉的生长代谢及乙醇合成与糖酵解(EMP)途径有关。当EMP途径严重受阻时红曲霉将无法进行丙酮酸和乙醇的... 经研究发现,红曲霉能以葡萄糖为底物合成乙醇。糖酵解抑制剂氟化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菌体生长及乙醇、高级醇的合成。可以推测出红曲霉的生长代谢及乙醇合成与糖酵解(EMP)途径有关。当EMP途径严重受阻时红曲霉将无法进行丙酮酸和乙醇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乙醇 高级醇 糖酵解抑制剂 丙酮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漆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对生物胺的降解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曹玉莹 王爽 +6 位作者 刘怡宁 高熳熳 杜丽平 马立娟 张惠玲 田晓菊 杨伟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7-163,共7页
为研究乳酸菌来源的漆酶酶学性质及其在生物胺降解中的应用潜力,以来源于植物乳杆菌的漆酶编码基因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的研究,测定其最适温度和pH值、金属离子及螯合剂对漆酶活性的影响、重组漆酶对不同体积分数的... 为研究乳酸菌来源的漆酶酶学性质及其在生物胺降解中的应用潜力,以来源于植物乳杆菌的漆酶编码基因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的研究,测定其最适温度和pH值、金属离子及螯合剂对漆酶活性的影响、重组漆酶对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的耐受性以及重组酶对生物胺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重组漆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4.0;低浓度的Mg^(2+)、Zn^(2+)和Ca^(2+)对重组漆酶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Zn^(2+)和Ca^(2+)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反之,高浓度的Mn^(2+)、Fe^(2+)和乙二胺四乙酸能够抑制重组漆酶活力至原本的15%甚至更低;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为底物时重组酶的米氏常数为2.49 mmol/L,最大反应速率为0.22 mmol/(L·min);重组漆酶对低体积分数乙醇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在含有20%乙醇的体系中保存1 h后相对酶活力仍可达75%以上。生物胺降解实验表明,重组漆酶对酪胺和色胺的降解率达到了100%,对亚精胺、苯乙胺和组胺的降解率分别为49.60%、25.27%和21.80%。由此可见,本实验构建的来源于植物乳杆菌的重组漆酶针对低酒精度发酵饮品及发酵食品的生物胺降解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漆酶 异源表达 酶学性质 植物乳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普鲁兰多糖发酵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谈梦飞 高谦 +1 位作者 王建梓 乔长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94,共6页
探究不同pH值条件对出芽短梗霉CGMCCNO.7055合成普鲁兰多糖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合成普鲁兰多糖的前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UDPG)含量及其相关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se,PGM)和UDPG焦磷酸化酶(Ur... 探究不同pH值条件对出芽短梗霉CGMCCNO.7055合成普鲁兰多糖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合成普鲁兰多糖的前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UDPG)含量及其相关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se,PGM)和UDPG焦磷酸化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UGPase)活性来分析普鲁兰多糖合成机理。结果发现一种双阶段调控pH值的方法,即第一阶段,发酵开始后24 h(OD620<0.5)控制初始pH 6.0;第二阶段,发酵24 h后(OD620>0.5)调控pH值到5.0并维持恒定,此阶段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UDPG焦磷酸化酶(UGPase)活性最高。采用该方法使普鲁兰多糖产量达到(92.5±2.41)g/L,生物量达到(13.87±0.89)g/L,经相关性检验发现该发酵条件下普鲁兰多糖产量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普鲁兰多糖 PH值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 UDPG焦磷酸化酶(UGPase)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切除修复途径相关基因对酿酒酵母耐受性的影响
10
作者 刘玲 王玥琦 +3 位作者 刘治国 王金晓 林良才 张翠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117,共9页
酿酒酵母在工业发酵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环境压力,包括氧化、高温、酸、乙醇及高渗等,因此选育高耐性酿酒酵母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中DNA重组酶、核酸修复酶等与核酸修复相关的蛋白与菌体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有关。该实验基于核... 酿酒酵母在工业发酵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环境压力,包括氧化、高温、酸、乙醇及高渗等,因此选育高耐性酿酒酵母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中DNA重组酶、核酸修复酶等与核酸修复相关的蛋白与菌体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有关。该实验基于核酸切除修复途径,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探究酿酒酵母内源核酸切除修复基因(RAD 16、RAD7、RAD23和RAD4)和外源基因(UVRA)对酿酒酵母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酿酒酵母自身核酸切除修复基因RAD16、RAD7、RAD23及RAD4提高了酿酒酵母高渗耐受性。过表达UVRA基因可以提高菌株高渗耐受性,这意味着该元件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存在功能上的保守性。这些结果有助于提高酿酒酵母对环境胁迫尤其是高渗透压环境的耐受性,并为研究酵母耐受性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核酸切除修复基因 菌株选育 高渗耐受性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台春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真菌菌群多样性及代谢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佳丽 胥强 +3 位作者 路程顺 赵淑先 张同存 罗学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芦台春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轮次出窖酒醅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其与理化因子、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关性分别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真菌...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芦台春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轮次出窖酒醅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其与理化因子、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关性分别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升高,而丰度先升高后降低;酵母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真菌,但相对丰度逐步降低,在属水平上以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为主,其相对丰度由第一轮次的97.48%逐渐下降至第七轮次的3.5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酸、还原糖和酒精度是窖池发酵微生物演替的重要理化因子;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与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醇等相关性较大;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丝衣霉属(Byssochlamys)、罗萨氏菌属(Rasamsonia)、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等与正己酸乙酯、庚酸乙酯、3-羟基丁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苯乙酸乙酯、油酸乙酯、乙醇等相关性较大;而Leiothecium、未分类的酵母目(unclassified_o__Saccharomycetales)、Apiotrichum、Cutaneotrichosporon等则对壬酸乙酯、乙酸苯乙酯、正己醇、2,3-丁二醇、糠醇、糠醛等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酒醅 真菌 菌群多样性 理化因子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氨基酸对酿酒酵母高级醇代谢的影响
12
作者 成婷 邢爽 +5 位作者 刘治国 苑帅 李欣 林良才 张雅丽 张翠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6-22,共7页
该研究确定了高粱发酵液中高级醇生成量最低时所对应的α-氨基氮质量浓度为90 mg/L。将该α-氨基氮浓度视为最适氨基氮浓度,然后在此浓度下单独添加甘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色氨酸7种关键氨基酸,比较不同... 该研究确定了高粱发酵液中高级醇生成量最低时所对应的α-氨基氮质量浓度为90 mg/L。将该α-氨基氮浓度视为最适氨基氮浓度,然后在此浓度下单独添加甘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色氨酸7种关键氨基酸,比较不同氨基酸对酿酒酵母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氨基氮浓度下单添加这7种氨基酸,对酿酒酵母发酵速率、葡萄糖消耗量和乙醇生成量没有显著影响。甲硫氨酸的添加抑制了酿酒酵母中多种高级醇的生成,色氨酸的添加使酿酒酵母合成苯乙醇的能力显著提高,苏氨酸的添加导致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和苯乙醇生成量显著降低,活性戊醇的生成量显著提高。该研究还发现在较高α-氨基氮浓度下添加甘氨酸才能促进酿酒酵母高级醇的生成。因此,了解氨基酸对酿造过程中高级醇生成的影响,有利于实现对产品风味的精准调控,为酿造工业中原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氨基氮 酿酒酵母 氨基酸 高级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枸杞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13
作者 李淑敏 郭晋彪 +5 位作者 于金芝 周雅频 张蕾 何希宏 郝利民 张黎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2,共7页
为了探讨淀粉(CS)与枸杞(LB)在高速剪切过程中形成淀粉-枸杞复合物(CS-LB)的可能性及客体分子的稳定性,本文考察了高速剪切时间、转速及LB/CS质量比对CS-LB中枸杞色素(LP)质量分数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 为了探讨淀粉(CS)与枸杞(LB)在高速剪切过程中形成淀粉-枸杞复合物(CS-LB)的可能性及客体分子的稳定性,本文考察了高速剪切时间、转速及LB/CS质量比对CS-LB中枸杞色素(LP)质量分数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及热重分析(TGA)对所形成的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高速剪切时间为1.5 h,转速为12000 r/min,LB与CS的质量比为3:1时,每克产物中LP的含量为0.99±0.03 mg。SEM结果显示产物呈现团聚状;XRD结果显示高速剪切处理破坏了淀粉颗粒的结晶域,转为无定形结构,CS与LB各组分间相互作用使得CS-LP的晶型转变为V型;FT-IR结果显示3421 cm^(-1)处的吸收峰发生变化,可知CS和LB中的活性物质通过氢键结合;TGA结果显示该产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600℃时复合物的质量保留率为36%,由此说明高速剪切处理能够较好地制备CS-LB,通过对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发现该复合物可有效降低温度,氧气和光照对客体分子稳定性的影响,延长客体分子的保存期限,使其更好地发挥相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淀粉 高速剪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破壁方法对灵芝孢子粗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董扬 郝利民 +4 位作者 刘宇琪 张黎明 鲁吉珂 江庆伍 贾士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01-106,共6页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htylbenzothiazolin-6-sulfnicacid)diammonium salt...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htylbenzothiazolin-6-sulfnicacid)diammonium salt,ABTS+·)清除法和铁氰化钾法以及酵母细胞氧化损伤保护模型,分别对未破壁灵芝孢子(unbroken Ganoderma lucidum spore,UGS)、机械法破壁灵芝孢子(mechanically broken Ganoderma lucidum spore,MGS)、生物法与机械法复合破壁的灵芝孢子(biologically and mechanically broken Ganoderma lucidum spore,BGS)提取粗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法的灵芝孢子粗多糖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多糖质量浓度呈一定效量关系,多糖质量浓度越高,抗氧化活性越强。BGS所得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ABTS+.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在3种处理方法中均为最强。多糖质量浓度为5.0mg/mL时,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4.6%、91.0%、99.9%,还原力为1.09;BGS所得粗多糖对紫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能力也相对较强。表明BGS粗多糖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 生物破壁 机械破壁 粗多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被引量:20
15
作者 闫征 郝利民 +4 位作者 张黎明 康彩彩 马天娇 崔燕 郑志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0-246,共7页
为探讨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安徽1号、吉林1号和吉林2号)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其基本物质组成、微量元素、多糖、灵芝酸、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和... 为探讨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安徽1号、吉林1号和吉林2号)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其基本物质组成、微量元素、多糖、灵芝酸、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3种灵芝子实体中均有较高含量的Ca、Mg、Fe微量元素,以及较高含量的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和脂肪酸总量由高到低依次均为安徽1号>吉林2号>吉林1号;3种灵芝子实体水溶性粗多糖含量相近,但碱溶性粗多糖含量、纯化多糖的单糖组成差异较大;在3种灵芝子实体样品中,安徽1号的灵芝酸A和灵芝酸B总含量(5.62 mg/g)最高。这些结论将为进一步完善灵芝子实体的质量标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化学成分 灵芝酸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粗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杰 董扬 +5 位作者 鲁吉珂 陈强 耿战辉 张黎明 郝利民 贾士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00-104,共5页
采用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和铁氰化钾法4种方法,分别对3种不同产地(安徽金寨、吉林通化、吉林蛟河)灵芝子实体粗多糖的... 采用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和铁氰化钾法4种方法,分别对3种不同产地(安徽金寨、吉林通化、吉林蛟河)灵芝子实体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均具有抗氧化能力。安徽金寨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其对应EC50值分别为1.50 mg/m L和2.09 mg/m L,同时也具有最强的总还原力;吉林通化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其EC50值是2.13 mg/m L;吉林蛟河灵芝子实体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最低。因此,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子实体 粗多糖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纯化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刘宇琪 郝利民 +4 位作者 鲁吉珂 崔燕 郑志强 张黎明 贾士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7-31,共5页
为研究同源灵芝子实体和灵芝孢子粉纯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DEAE-650离子交换树脂,对提取获得灵芝子实体粗多糖(GLP)和灵芝孢子粉粗多糖(GLSP)进行分离纯化,GLP水洗脱得到GLP-1,0.2 mol/L NaCl洗脱得到GLP-2,GLSP水洗脱得到GLSP-1... 为研究同源灵芝子实体和灵芝孢子粉纯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DEAE-650离子交换树脂,对提取获得灵芝子实体粗多糖(GLP)和灵芝孢子粉粗多糖(GLSP)进行分离纯化,GLP水洗脱得到GLP-1,0.2 mol/L NaCl洗脱得到GLP-2,GLSP水洗脱得到GLSP-1,0.2 mol/L NaCl洗脱得到GLSP-2。分别考察了4种纯化多糖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灵芝纯化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不同,GLP-2的4种抗氧化活性均最高,四种抗氧化能力最高,分别为98.09%、75.88%、81.55%和0.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子实体 灵芝孢子粉 多糖 分离纯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法制备淀粉-芹菜素复合物及其消化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黎明 时文佳 +4 位作者 张丽 刘宇帆 何希宏 郝利民 鲁吉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4-70,共7页
为实现淀粉的持续性缓慢消化,维持餐后血糖的稳态,本实验将玉米淀粉与一定量的芹菜素进行球磨处理,制备淀粉-芹菜素复合物,并对其消化性能进行评价。根据单因素试验筛选得到复合物制备的条件:m(玉米淀粉)∶m(芹菜素)为20∶4,球磨处理时... 为实现淀粉的持续性缓慢消化,维持餐后血糖的稳态,本实验将玉米淀粉与一定量的芹菜素进行球磨处理,制备淀粉-芹菜素复合物,并对其消化性能进行评价。根据单因素试验筛选得到复合物制备的条件:m(玉米淀粉)∶m(芹菜素)为20∶4,球磨处理时间30 h。在此条件下,所得复合物中芹菜素的含量为71.5 mg/g,芹菜素的复合率为35.7%。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球磨作用后玉米淀粉颗粒形状发生改变,部分颗粒破裂,淀粉与芹菜素发生黏连聚集;淀粉的结晶衍射峰消失,芹菜素的衍射峰减弱;复合物中芹菜素在1081、700~800 cm^-1处苯环的特征吸收峰消失。淀粉与芹菜素的复合作用提高了淀粉的热稳定性。模拟体外消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当m(玉米淀粉)∶m(芹菜素)为20∶4时,复合物的消化率最低为18.8%,说明芹菜素的存在增加了淀粉的抗消化性,且复合物中芹菜素含量越高,淀粉的消化速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芹菜素 球磨法 复合物 消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对液体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振 贾士儒 +1 位作者 王文哲 谭宁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8期82-84,共3页
为了研究干旱对液体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细胞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将活化后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PEG浓度为4%、8%和12%条件下培养,以不含聚乙二醇组作为对照,测定细胞生长速率、胞外多糖和脯氨酸含量及SOD活... 为了研究干旱对液体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细胞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将活化后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PEG浓度为4%、8%和12%条件下培养,以不含聚乙二醇组作为对照,测定细胞生长速率、胞外多糖和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聚乙二醇浓度的增大,细胞生长速率明显下降,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聚乙二醇浓度在4%和8%培养条件下,胞外多糖和脯氨酸含量随干旱胁迫的增大而增加,在聚乙二醇浓度12%培养条件下,胞外多糖和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下降。模拟干旱条件下,SOD为液体悬浮发状念珠蓝细菌提供快速的响应保护,而脯氨酸和胞外多糖为细胞提供较缓慢但更为持久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状念珠蓝细菌 聚乙二醇 干旱胁迫 液体悬浮培养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稳定乳液的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原媛 万同 +4 位作者 霍明明 闫蒙蒙 贾士儒 陈晗 周余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5-1482,共8页
采用超声和高压均质两种方式分散的细菌纤维素(BC)悬浮液制备了BC纳米纤维稳定的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并考察了纤维用量、pH值和机械分散方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的稳定性随纳米纤维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碱性条件比酸性条... 采用超声和高压均质两种方式分散的细菌纤维素(BC)悬浮液制备了BC纳米纤维稳定的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并考察了纤维用量、pH值和机械分散方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的稳定性随纳米纤维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碱性条件比酸性条件制备的乳液稳定性高,且在pH=12时达到最高.用高压均质方式分散的BC稳定乳液的效果优于采用超声方式分散的BC的效果,这是由于高压均质后的纤维较短,可以提供更多的纳米纤维稳定乳液.计算结果表明,BC纳米纤维在液体石蜡/水界面上的三相接触角为72.5°,说明BC适合稳定水包油型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Pickering乳液 稳定性 接触角 屈服应力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