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FRP1基因表达与大肠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孙蕾娜 辛芝 +3 位作者 潘毅 战忠利 孙保存 杨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3-326,335,共5页
目的:探讨SFRP1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FRP1、β-catenin、E-cad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以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癌、腺瘤组织的β-catenin、E-cad胞膜表达不同程度缺失,β-cate... 目的:探讨SFRP1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FRP1、β-catenin、E-cad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以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癌、腺瘤组织的β-catenin、E-cad胞膜表达不同程度缺失,β-catenin呈胞质和胞核异位表达,腺瘤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为87.5%,低于大肠腺癌(100%,P<0.05)。大肠腺瘤β-catenin、E-cad胞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7.5%、37.5%,低于大肠腺癌(58.8%、76.4%,P均<0.05)。半定量RT-PCR显示,SFRP1基因在大肠腺瘤、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组织的对照组,且大肠腺癌组织中SFRP1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大肠腺瘤(P<0.05)。结论:SFRP1基因下调使其拮抗Wnt途径的功能削弱,导致Wnt的持续存在,其下游基因β-catenin、E-cad异常表达,从而导致大肠粘膜细胞获得恶变潜能。故SFRP1可能为预防大肠肿瘤的发生、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并为防治大肠肿瘤提供新靶标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RP1 大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的新标准 被引量:42
2
作者 任秀宝 于津浦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发展迅猛,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与传统的化疗不同,免疫治疗发生严重毒性反应的概率更低,患者耐受性更好,尤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但遗憾的是,目前临床... 目的: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发展迅猛,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与传统的化疗不同,免疫治疗发生严重毒性反应的概率更低,患者耐受性更好,尤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但遗憾的是,目前临床上采用传统的肿瘤治疗评价体系对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时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导致部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免疫治疗项目最后以失败告终。鉴于现有WHO或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标准很难对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准确的解读和确切的评价,因此在2009年第23期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专门刊载了由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Wolchok教授等撰写的论文——《针对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指南: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深入探讨了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新标准的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以该论文为主,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对"肿瘤免疫疗效评价的新标准"这一肿瘤学界的热点问题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疗效评价 免疫相关反应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RNA干扰PDK1抑制乳腺肿瘤细胞侵袭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敏 吴静 +6 位作者 徐玥 董秋萍 王洪玉 郭立莎 张宁 牛瑞芳 应国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97-700,共4页
目的:在肿瘤侵袭转移的细胞和生物学机制中,包含有多种基因和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PDK1是PI3K分子通路上的一个重要分子,为了研究PDK1对乳腺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我们以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研究模型,用小RNA干扰法特异下调PDK1的... 目的:在肿瘤侵袭转移的细胞和生物学机制中,包含有多种基因和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PDK1是PI3K分子通路上的一个重要分子,为了研究PDK1对乳腺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我们以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研究模型,用小RNA干扰法特异下调PDK1的表达,研究其侵袭能力的变化,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探索新的分子靶点。方法:通过构建PDK1特异的小RNA干扰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1,无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系,并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D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的方法观察各组细胞之间的增殖情况,并利用Matrigel Transwell的实验方法研究细胞在体外的侵袭能力差别。结果:MDA-MB-231细胞经小RNA干扰后PD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A-MB-231是一种侵袭能力高的乳腺癌细胞系,本研究利用小RNA干扰技术,特异性下调了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PDK1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能力与对照组的细胞相比没有明显差别,但是,PDK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提示我们PDK1可能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肾密相关。鉴于PDK1处于PDK1-Akt-PKC信号通路的上游,以PDK1为靶标的分子干预可能对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起到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K1 乳腺癌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方法对检测乳腺癌干细胞富集血残存肿瘤细胞的价值
4
作者 李慧 邵莹 +2 位作者 张澎 安秀梅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25-727,共3页
目的:旨在用敏感的RT- PCR 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用于检测干细胞富集血中残存的肿瘤细胞。方法:应用RT- PCR 方法检测样品MUC1 、K19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系MCF- 7 中MUC1 、K19 表达阳性... 目的:旨在用敏感的RT- PCR 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用于检测干细胞富集血中残存的肿瘤细胞。方法:应用RT- PCR 方法检测样品MUC1 、K19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系MCF- 7 中MUC1 、K19 表达阳性,而在淋巴细胞中则未见有表达。进一步用淋巴细胞稀释乳腺癌细胞来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MUC1 、K19 检测残存肿瘤细胞的灵敏度均达到1/105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15 例乳腺癌患者干细胞富集血检测工作。结论:RT- PCR 是检测残存肿瘤细胞检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存病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C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晓灵 戴弘季 +4 位作者 曹明丽 郑红 赵妍蕊 宋丰举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钟CLOC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99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592例正常女性对照者CLOCK基因rs3805151位点的基因型,... 目的:探讨生物钟CLOC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99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592例正常女性对照者CLOCK基因rs3805151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LOCK基因CC型、CT型和TT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12,P=0.008),与CC型相比,杂合型CT可以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41,95%CI:1.07~1.87),携带T等位基因(CTrrr)的个体乳腺癌风险增加35%(OR=1.35,95%CI:1.04-1.76)。分层分析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绝经后、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的个体患乳腺癌风险增加。结论:CLOCK基因rs3805151C〉T可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这一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通过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LOCK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Y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风险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晓灵 张丽娜 +4 位作者 戴弘季 郑红 赵妍蕊 宋丰举 陈可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8-353,共6页
背景与目的: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1,CRY1)基因属于生物钟基因家族,它最早在植物体内发现,是生物钟基因负反馈环的主要部分。近年来生物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生物钟基因CRY1的单... 背景与目的: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1,CRY1)基因属于生物钟基因家族,它最早在植物体内发现,是生物钟基因负反馈环的主要部分。近年来生物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生物钟基因CRY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检测1 523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 599名正常女性对照者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三种基因型(TT/GT/GG)在乳腺癌患者和对照间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394,P=0.041),与TT基因型相比,GT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0.743,95%CI:0.580~0.951),携带至少一个G等位基因(GT/GG)的个体乳腺癌风险降低23.2%(OR=0.768,95%CI:0.606~0.971)。分层分析后发现,rs1056560 T>G保护作用在绝经后妇女、初潮≥13岁、初孕≥25岁、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及流产0~1次妇女中尤为显著。结论:CRY1基因rs1056560 T>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这一结论有待于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RY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1和Anxa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魏熙胤 马宁 +2 位作者 张飞 曹淑贞 牛瑞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膜联蛋白(Anxa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20例配对的乳腺导管内癌、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7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DR1和Anxa2 mRNA的相对表达情...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膜联蛋白(Anxa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20例配对的乳腺导管内癌、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7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DR1和Anxa2 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MDR1 mRNA在乳腺导管内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7)和导管内癌(P=0.019 6)。Anxa2 mRNA在乳腺导管内癌中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88 9),但是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导管内癌(P=0.000 8)和癌旁正常组织(P<0.000 1);MDR1和Anxa2 mRNA的表达升高均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2种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0 1)。结论:在肿瘤进展过程中,MDR1和Anxa2 mRNA表达上调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之间表达具有正相关提示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的获得和肿瘤侵袭转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 Anxa2乳腺癌 荧光定量PCR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线性微分方程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倪春生 孙保存 +4 位作者 冯玉梅 张丹芳 李晓青 董骝焕 张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65-1172,共8页
初步构建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线性微分方程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和生物学意义.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3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及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组织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选择差异基因通过线性微分数学方... 初步构建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线性微分方程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和生物学意义.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3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及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组织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选择差异基因通过线性微分数学方法构建表达调控网络模型.差异表达基因共27个,其中Ratio>3的明显上调基因14个,而Ratio<0.33的明显下调基因13个.比较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和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分析筛选了27个表达差异基因,应用数学线性微分方程方法初步构建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线性微分方程模型,通过分析模型中重要节点、通路的生物学意义,判定网络的数学特性,初步表明,调控网络的可靠性和乳腺癌转移的形成是与多基因、多通路异常引起的细胞恶性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芯片 转移 调控网络 线性微分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D2调节乳腺上皮细胞极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立莎 王洪玉 +3 位作者 吴敏 徐玥 董秋萍 应国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08-611,共4页
目的:研究EHD2基因对上皮细胞极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探讨EHD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失调的肿瘤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意义。方法:以乳腺永生化正常上皮细胞的二维和三维培养为模型,建立EHD2突变体的Doxycycline外源诱导表达体系,应... 目的:研究EHD2基因对上皮细胞极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探讨EHD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失调的肿瘤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意义。方法:以乳腺永生化正常上皮细胞的二维和三维培养为模型,建立EHD2突变体的Doxycycline外源诱导表达体系,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观察诱导表达前后细胞在二维培养条件下细胞内β肌动蛋白的微丝组装及聚合情况,以及三维基质胶培养条件下对上皮细胞腺泡形成的影响,综合判断EHD2蛋白在调控上皮细胞极性中的生物学作用。结果:EHD2突变的诱导表达显著影响乳腺上皮细胞的骨架重排,在细胞表面发生密集发散状微刺,细胞内定向排列的β肌动蛋白微丝结构消失。三维培养中,EHD2突变体的引入破坏了原本规则的腺泡型生长,细胞向外侵入基质。结论:EHD2突变可导致乳腺上皮细胞的骨架重排和极性改变,可能是乳腺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D2 乳腺上皮细胞 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SN1-S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冰冰 牛瑞芳 马勇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08-610,共3页
目的:研究ITSN1-S蛋白在调节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小RNA干扰技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LN-229中ITSN1-S蛋白的表达,并应用MTT、流式细胞术、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胶... 目的:研究ITSN1-S蛋白在调节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小RNA干扰技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LN-229中ITSN1-S蛋白的表达,并应用MTT、流式细胞术、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情况,进而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Bad、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凋亡显著增加(P<0.05),并且促凋亡蛋白Bad的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下降。结论:ITSN1-S参与调节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N1-S 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凋亡过程中细胞内Ca^(2+)的变化与Caspase3、Caspase8蛋白酶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慧 贾春实 +2 位作者 战忠利 孙保存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给药乳腺癌BCML-TA299移植瘤组织中Ca2+的变化与Caspase3、Caspase8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用а-干扰素不同给药途径处理BCML-TA299移植瘤组织。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测定乳腺癌BCML-TA299细胞的DNA含...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给药乳腺癌BCML-TA299移植瘤组织中Ca2+的变化与Caspase3、Caspase8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用а-干扰素不同给药途径处理BCML-TA299移植瘤组织。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测定乳腺癌BCML-TA299细胞的DNA含量、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水平变化与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瘤内注射组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瘤内注射组胞内Ca2+和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皮下注射组和预防注射组(P<0.01)。结论:1)Caspase3、Caspase8和胞内Ca2+共同参与了乳腺癌BCML-TA299细胞的凋亡调控过程,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不同途径给药对肿瘤细胞Caspase3、Caspase8表达和Ca2+浓度可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A^2+ CASPASE3 CASPASE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运动抑制剂4-甲基-3-硝基-苯甲酸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萌辉 张飞 +4 位作者 郭华 张晓方 赵陪起 张宁 牛瑞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01-604,共4页
目的:检测小分子化合物4-甲基-3-硝基-苯甲酸的药物毒性作用、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及在小鼠体内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甲基-3-硝基-苯甲酸给药剂量按等比数列排列,从而测定它在小鼠体内的半数致死量;体外采用... 目的:检测小分子化合物4-甲基-3-硝基-苯甲酸的药物毒性作用、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及在小鼠体内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甲基-3-硝基-苯甲酸给药剂量按等比数列排列,从而测定它在小鼠体内的半数致死量;体外采用趋化实验检测4-甲基-3-硝基-苯甲酸对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SMC-7721、恶性黑色素瘤细胞LiBr及胃癌细胞MGC-803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体内实验,将BL6-B16细胞接种到C57小鼠,经灌胃给药后,观察4-甲基-3-硝基-苯甲酸对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同时以体重变化为指标衡量4-甲基-3-硝基-苯甲酸的毒性作用。结果:4-甲基-3-硝基-苯甲酸在小鼠体内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771.73mg/kg;趋化实验表明4-甲基-3-硝基-苯甲酸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细胞运动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最适浓度为2.0μM;4-甲基-3-硝基-苯甲酸抑制小鼠黑色素移植瘤生长,肿瘤体积(P<0.05)和重量(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4-甲基-3-硝基-苯甲酸对小鼠体重变化无影响。结论:4-甲基-3-硝基苯甲酸有望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细胞运动 肿瘤抑制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冯玉梅 孙保存 +5 位作者 李晓青 牛昀 宁连胜 方志沂 郝希山 杨红欣(校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393-1396,共4页
目的:通过乳腺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筛选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探讨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RNA扩增方法分别将乳腺原发癌和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癌标记Cy3和Cy5的荧光探针,与点有21329... 目的:通过乳腺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筛选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探讨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RNA扩增方法分别将乳腺原发癌和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癌标记Cy3和Cy5的荧光探针,与点有21329个人功能基因的Oligo芯片进行配对杂交,筛选30例病例中至少16对样本(50%以上)有2.0倍以上相同差异表达趋势的基因;采用Cluster3.0对样本及病例进行非监督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9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1个在转移癌中表达上调,54个下调;分别与细胞粘附和运动能力、细胞外基质、蛋白水解酶、信号传导与转录调节、细胞生长与凋亡相关。基于全基因表达谱对样本聚类将83.3%(25/30)病例的原发癌与其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癌聚类在一起;基于差异表达基因对病例的聚类分析将3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A组与B组比较,A组多为肿瘤体积T3~(4P<0.05)、ER阴性(P<0.05)、组织学Ⅲ级(P=0.073)和3年内发生远处转移(P=0.085)的预后较差的病例。结论:以同一病例乳腺原发癌与其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分析,筛选得到的在多病例中有共同差异表达趋势的基因,涉及了与转移相关的重要生物学过程;同一病例的原发癌与转移癌聚类在一起,证实淋巴结转移癌是其原发癌高转移能力细胞的亚克隆,因而具有相近的基因表达谱,其中的差异基因即包含了涉及转移表型的基因改变,基于原发癌差异基因的表达谱可以将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病例进行分子分组并能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基因表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中RUNX2基因拷贝数扩增及其蛋白过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林如 郑红 +5 位作者 杨吉龙 田蔚 潘毅 王国文 廖智超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8-402,共5页
目的:通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RUNX2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拷贝数变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RUNX2基因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CGH检测10例新鲜骨肉瘤组织样本RUNX2的基因拷... 目的:通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RUNX2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拷贝数变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RUNX2基因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CGH检测10例新鲜骨肉瘤组织样本RUNX2的基因拷贝数变化;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9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骨肉瘤组织中RUN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0例骨肉瘤样本中发现3例(30%)RUNX2基因扩增;RUNX2蛋白在59例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8%(30/59)。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re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TNM分期、病理诊断、复发、转移和综合治疗对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有显著影响,性别、pTNM分期、新辅助化疗和疾病转移对患者的总生存率有显著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这些因素均不能作为生存率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RUNX2基因扩增、蛋白过表达以及蛋白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无相关性提示RUNX2基因扩增及其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骨肉瘤发病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RUNX2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基因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7例乳腺癌临床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红艳 宋丰举 +3 位作者 雷蕾 郑红 李海欣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6-659,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特征及6种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67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ER、PR、C-erbB-2、P53、Ki-67、VEGF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特征及6种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67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ER、PR、C-erbB-2、P53、Ki-67、VEGF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53.0%、36.6%;P53、Ki-67、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0%、91.6%、74.7%。肿瘤直径≤2cm组中,ER和PR表达率最高(66.8%和58.8%),而C-erbB-2的表达率最低(32.9%)。在低年龄组(≤50岁)和临床Ⅰ期的患者中,PR表达率均最高,为57.9%和58.5%。C-erhB-2在临床晚期(Ⅲ,Ⅳ期)表达率最高(45.9%)。P53、Ki-67的阳性表达均与E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而P53、Ki-67、VEGF的阳性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淋巴结阳性组中P53、Ki-67与ER及P53与C-erbB-2的相关程度均较淋巴结阴性组大。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C-erbB-2与P53、Ki-67和VEGF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有助于指导该类肿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指标 Spearman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假基因干扰的CK19 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玉梅 李树玲 +3 位作者 李希 王立梅 刘红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3-396,400,共5页
目的:以CK19为基因标志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优化的无假基因干扰的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CK19mRNA表达。结果:1)方法可靠性验证:检测30例正常人外周血CK19mRNA表... 目的:以CK19为基因标志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优化的无假基因干扰的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CK19mRNA表达。结果:1)方法可靠性验证:检测30例正常人外周血CK19mRNA表达,结果无假阳性;将乳腺癌细胞系MCF-7以1∶107与正常外周血有核细胞混合,检测CK19mRNA表达,结果无假阴性。2)检测乳腺癌41例,外周血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26.8%(11/41);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阳性率在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ER和PR状态的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外周血肿瘤细胞检出率(38.1%)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5.0%),虽然统计学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10),但提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危险性有增加的趋势。结论:以CK19为基因标志采用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可能是乳腺癌有意义的预后指标,可以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疗效的评价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适应证筛选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转移 外周血 细胞角蛋白19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钼靶X线阳性标准对乳腺癌筛查成本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振华 戴宏季 +2 位作者 闫烨 汪培山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8-330,339,共4页
目的:根据乳腺癌筛查数据,比较不同钼靶X线阳性判定标准对其筛查成本效果的影响,为国家制定乳腺癌筛查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2008年7月到2009年9月,对天津、南昌、肥城和沈阳4个城市开展了一个横断面多中心的乳腺癌筛查研究项目。其中21... 目的:根据乳腺癌筛查数据,比较不同钼靶X线阳性判定标准对其筛查成本效果的影响,为国家制定乳腺癌筛查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2008年7月到2009年9月,对天津、南昌、肥城和沈阳4个城市开展了一个横断面多中心的乳腺癌筛查研究项目。其中21 986例45~69岁年龄组的妇女进行了乳腺钼靶X线检查,经过1年随访,最后65例乳腺癌新发病例被确诊。根据不同钼靶X线检查阳性判定标准计算其各自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利用马尔科夫模型模拟整个筛查过程,计算各自的成本效果比值并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模拟筛查过程时,对其进行了3%的折扣。成本效果比值用挽救每个生命年所花的费用来表示,即:$/LYs(life years saved)。结果:将BIRADS分级0级(需进一步影像检查或与前次影像资料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归为阴性,筛查出55例乳腺癌,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98.6%,成本效果比值为45 632$/LYs;若0级为阳性,筛查出56例乳腺癌,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93.9%,成本效果比值为52 392$/LYs。结论:不同的钼靶X线阳性判定标准对其灵敏度影响较小,对特异度和成本效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X线检查 乳腺癌筛查 成本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1和FGFR1在津白Ⅱ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艳芬 徐少艳 +3 位作者 谷彦军 张丹芳 张诗武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比较TA2小鼠正常乳腺、乳腺癌前病变和乳腺癌组织中FGF-1和FGFRl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FGF-1及其受体FGFRl在TA2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正常TA2成年雌鼠的乳腺组织和TA2自发性乳腺癌雌鼠未成瘤的乳腺组... 目的:比较TA2小鼠正常乳腺、乳腺癌前病变和乳腺癌组织中FGF-1和FGFRl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FGF-1及其受体FGFRl在TA2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正常TA2成年雌鼠的乳腺组织和TA2自发性乳腺癌雌鼠未成瘤的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正常雌鼠乳腺经苏木素-伊红染色证实不存在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组织为正常乳腺组。共12例,TA2自发性乳腺癌雌鼠的未成瘤乳腺经苏木素-伊红染色证实为不典型增生组织为癌前病变组,发瘤小鼠的瘤组织经苏木素-伊红染色证实为乳腺癌的归为乳腺癌组,各1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纽乳腺组织中FGF-1、PCNA、cyclinD1的表达量,并利用Real—timePCR方法测定各组织中FGF-1mRNA和FGFRlmRNA的表达量。结果:FGF-1mRNA和FGF-1蛋白在TA2自发性乳腺癌小鼠的癌前病变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P均〈0.05),而癌前病变纽与乳腺癌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0.05);FGFRlmRNA在TA2自发性乳腺癌小鼠的癌前病变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P均〈0.05),同时FGFRl在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乳腺癌组织(P=0.046);PCNA蛋白和cyclinDl蛋白在癌前病变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也均高于正常乳腺(P均〈0.05),此外,cyclinD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01)。结论:FGF-1和FGFRl可能参与了TA2小鼠自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其作用的发挥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而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白Ⅱ小鼠 乳腺肿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性骨转移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治现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巍 冯莉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135-1138,共4页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骨转移,患者常伴有严重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及神经压迫综合症,且预后较差。骨转移是肿瘤治疗中一个严重而耗费极大的临床症状,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骨转移可分为溶骨性、成骨性及混...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骨转移,患者常伴有严重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及神经压迫综合症,且预后较差。骨转移是肿瘤治疗中一个严重而耗费极大的临床症状,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骨转移可分为溶骨性、成骨性及混合性骨转移。成骨性骨转移与溶骨性骨转移本质上的区别在于骨组织微环境中所释放出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不同,前者激活的细胞因子均具有促成骨作用。在临床可通过全身骨扫描、X线、CT或MRI等检查手段检测成骨性骨转移的发生。治疗成骨性骨转移不能单一应用一种方法,也不能只重视骨转移而忽视原发肿瘤的治疗,应合理选用化疗、内分泌治疗、外照射治疗、核素治疗、手术、双膦酸盐药物及止痛药物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手段治疗成骨性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性骨转移 恶性肿瘤 发生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控冷冻对造血干细胞及淋巴细胞不同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秀宝 邵莹 +2 位作者 安秀梅 李慧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21-622,共2页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淋巴细胞 程控冷冻 肿瘤 治疗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