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泡抑素在口腔颌面部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治疗应用前景
1
作者 刘嘉程 孟昭松 +1 位作者 李宏捷 隋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56-562,共7页
卵泡抑素(FST)是一种由垂体、肝、骨等多种组织合成分泌的单链糖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具有多种生理病理功能。体内外实验证实FST在炎症、骨损伤、肌肉萎缩等方面均有治疗价值。FST在维持口腔颌面部组织内环境稳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卵泡抑素(FST)是一种由垂体、肝、骨等多种组织合成分泌的单链糖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具有多种生理病理功能。体内外实验证实FST在炎症、骨损伤、肌肉萎缩等方面均有治疗价值。FST在维持口腔颌面部组织内环境稳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具有治疗口腔炎症、颌骨损伤等疾病的潜在价值,对牙齿、唇、腭、颌骨等软硬组织的发育也非常重要。FST在口腔颌面部上皮和间充质组织中均有表达,通过结合激活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拮抗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口腔颌面部的组织发育和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着重阐述FST在口腔颌面部发育及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旨在为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抑素 生长发育 鳞状细胞癌 炎症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周期因子p27 cyclin D1及CDK4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朱东望 赵秀兰 李世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从细胞周期调控的角度来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和p27、cyclinD1和CDK4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p27、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的水平,然后用Spearman... 目的:从细胞周期调控的角度来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和p27、cyclinD1和CDK4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p27、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的水平,然后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它们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作预后分析。结果:1)p27在所有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均呈现高表达,而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降低,p27的低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相关关系。cyclinD1和CDK4在正常粘膜上皮呈现低水平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过表达。2)cyclinD1的表达与CDK4呈正相关(r=0.442,P=0.001);p27与CDK4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4,P=0.006)。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27高表达组(+)的各期的生存率均高于低表达组(-),cyclinD1染色(+)组的生存率低于(-)组。4)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27蛋白表达水平,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分别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27、cyclinD1和CDK4蛋白的异常表达说明它们均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且在这一过程中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协同与制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P27 cyclinD1 CDK4 OSCC 口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局部给药影响骨代谢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婷 张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49-353,共5页
唑来膦酸作为第3代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骨吸收;而颌骨作为全身骨代谢最活跃的部位之一,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此有效地抑制骨吸收在口腔医学相关问题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局部应用唑来膦酸影响骨代谢在口腔领域中的种植... 唑来膦酸作为第3代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骨吸收;而颌骨作为全身骨代谢最活跃的部位之一,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此有效地抑制骨吸收在口腔医学相关问题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局部应用唑来膦酸影响骨代谢在口腔领域中的种植、骨折愈合、慢性牙周炎治疗、拔牙创骨愈合及颌骨骨坏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代谢 骨吸收 局部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CT血管造影用于左心耳封堵术:动物实验
4
作者 张子怡 张滨滨 +2 位作者 崔英健 韩赫 薛志孝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0-695,共6页
目的观察心脏CT血管造影(CCTA)用于左心耳封堵(LAAC)的价值。方法对12只拉布拉多犬行LAAC,分别于LAAC前及其后7、45及90天行CCTA,记录治疗前左心耳(LAA)参数及治疗后封堵器压缩比;之后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观察、显微CT成像和病理学检查... 目的观察心脏CT血管造影(CCTA)用于左心耳封堵(LAAC)的价值。方法对12只拉布拉多犬行LAAC,分别于LAAC前及其后7、45及90天行CCTA,记录治疗前左心耳(LAA)参数及治疗后封堵器压缩比;之后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观察、显微CT成像和病理学检查,分析CCTA用于LAAC的价值。结果基于LAAC前CCTA测得LAA开口深度(18.8±2.6)mm、最小径(16.3±2.0)mm、最大径(22.6±3.2)mm,故选用28 mm直径封堵器。LAAC后7、45及90天CCTA均未见封堵器移位、血栓及装置泄露,各时间点所测压缩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后90天CCTA与显微CT所测压缩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解剖显示11只犬封堵器完全内皮化、1只不完全内皮化;病理学见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表面内皮细胞覆盖,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结论CCTA可于犬LAAC前评估LAA及其周围结构、指导选择封堵器、评估封堵效果及监测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耳 封堵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颌前牙区三维牙槽骨厚度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佳珊 陶玉飞 +3 位作者 萧文彦 朱东望 邓嘉胤 蒋少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测量上下颌前牙区的三维牙槽骨厚度,并分析其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共纳入华北地区174例患者的锥形束CT图像(男71例,女103例)。选定釉牙骨质界根方2mm(L1)、5mm(L2)、8mm(L3)处分别测量上下颌前牙区的唇舌侧及齿间牙槽... 目的:利用锥形束CT测量上下颌前牙区的三维牙槽骨厚度,并分析其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共纳入华北地区174例患者的锥形束CT图像(男71例,女103例)。选定釉牙骨质界根方2mm(L1)、5mm(L2)、8mm(L3)处分别测量上下颌前牙区的唇舌侧及齿间牙槽骨厚度,分析其性别差异。结果:上颌前牙区唇侧L2水平处牙槽骨最厚。上颌前牙区的腭侧、下颌前牙区的唇舌侧随着与釉牙骨质界距离的增加,牙槽骨逐渐增厚。除下颌中切牙、侧切牙L1水平外,相同水平上唇侧牙槽骨均较舌侧薄。上下颌L1水平牙槽骨缺失较普遍。上颌前牙区舌侧男性牙槽骨较女性厚,而其他位置无性别差异。结论:牙槽骨三维厚度在前牙区具有部位特异性,为口腔治疗提供重要解剖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 锥形束CT 前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冲洗方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昕 乔峰 +1 位作者 王珊 陈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4-707,共4页
选取颌面外科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1例)术前冠周予3%H_2O_2、生理盐水冲洗,牙齿拔除后予碘伏冲洗1次,B组(43例)均予拔牙前后生理盐水冲洗,C组(47例)不冲洗。术后完成评价对结果统计。3种冲洗方式的差异对术后第3天疼... 选取颌面外科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1例)术前冠周予3%H_2O_2、生理盐水冲洗,牙齿拔除后予碘伏冲洗1次,B组(43例)均予拔牙前后生理盐水冲洗,C组(47例)不冲洗。术后完成评价对结果统计。3种冲洗方式的差异对术后第3天疼痛无意义,对第7天疼痛及第3、7天开口度有意义,3组PoSSe量表总分存在差异,A、B组优于C组,A、B组间无差异。结果表明术前冠周冲洗与术后拔牙创冲洗可缓解术后并发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阻生 生活质量 术后并发症 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张成骨整复猕猴腭裂模型成骨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毅 陈刚 +3 位作者 李宏捷 王建 刘延山 王之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5-429,共5页
目的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新骨形成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分布规律。方法猕猴23只以外科方法建立腭裂动物模型。其中实验组动物21只,以牵张成骨术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至骨运送盘移动关闭裂隙后原位固定。分别于固定期第1... 目的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新骨形成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分布规律。方法猕猴23只以外科方法建立腭裂动物模型。其中实验组动物21只,以牵张成骨术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至骨运送盘移动关闭裂隙后原位固定。分别于固定期第1、2、4、6、8、12及24周取材3只实验动物,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不同时间的表达分布,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结果对比。结果免疫组化实验表明,BMP-2于新骨形成过程中主要存在于成骨细胞胞浆中,在牵张成骨早期新生骨小梁的周围存在大量成骨细胞,染色为强阳性;4~6周时,成骨细胞进一步增多,BMP-2表达也呈现强阳性,表明成骨过程到达高峰;8周时成骨细胞数量减少,BMP-2表达趋于减弱;至12周时,成骨过程已基本完成,免疫组化染色基本无着色。结论术后固定成骨期内,BMP-2的表达与分布是一个由弱变强,达到成骨高峰后,随着新骨改建成熟又逐渐趋弱的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腭裂 免疫组织化学 骨形态发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和NCAM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咏梅 郭煜 +1 位作者 骆树瑜 李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0-673,共4页
目的:分析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特点,观察雪旺细胞标记物S-100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在ACC中的表达,探讨S-100和NCAM与ACC嗜神经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口... 目的:分析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特点,观察雪旺细胞标记物S-100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在ACC中的表达,探讨S-100和NCAM与ACC嗜神经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42例ACC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100和NCAM在A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S-100在ACC嗜神经组阳性表达率80.0%明显高于非嗜神经组33.3%(P=0.011)。NCAM在嗜神经和非嗜神经侵袭组ACC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00与NCAM在ACC中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100蛋白的表达与ACC的嗜神经现象密切相关,在管状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充实型,与肿瘤细胞分化具有一定相关性。NCAM蛋白的表达与ACC的嗜神经现象无统计学相关性,与S-100蛋白的表达亦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神经侵袭 S-100蛋白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角分根法在下颌双根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鲲鹏 李博龙 +2 位作者 袁逸杰 孟昭松 张婷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4-686,共3页
下颌双根阻生第三磨牙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本文在总结临床病例及经验的基础上,对临床中常用的冠根切割法进行改良,提出对角分根法,即通过远中轴角至根分叉的连线进行分根截冠,在提高双根第三磨牙拔除效率的同时,减小... 下颌双根阻生第三磨牙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本文在总结临床病例及经验的基础上,对临床中常用的冠根切割法进行改良,提出对角分根法,即通过远中轴角至根分叉的连线进行分根截冠,在提高双根第三磨牙拔除效率的同时,减小手术创伤。本文就该方法的手术方法、微创力学原理和操作要点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术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晨星 陈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50-553,共4页
脂肪干细胞具有组织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且创伤小等优点。利用外源性因子、基因修饰、支架材料诱导等方式,能成功诱导脂肪干细胞成骨性分化。本文介绍了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点、各种成骨性分化诱导方法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年龄、获取部位... 脂肪干细胞具有组织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且创伤小等优点。利用外源性因子、基因修饰、支架材料诱导等方式,能成功诱导脂肪干细胞成骨性分化。本文介绍了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点、各种成骨性分化诱导方法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年龄、获取部位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目前体外或体内实验虽然证明了脂肪干细胞的成骨潜力,但其分化成骨效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对于调控脂肪干细胞分化成骨的下游基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脂肪干细胞 成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动物模拟腭裂的建模方法及其应用评价
11
作者 王之奇 陈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00-202,共3页
模拟先天性腭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腭裂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治疗学等方面的重要手段之一。迄今建立和使用的腭裂模型动物有许多种,其中啮齿类动物如大鼠和小鼠的腭裂模型已比较稳定和成熟,但利用大动物如羊、猪、狗、猴、猫等的腭裂动... 模拟先天性腭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腭裂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治疗学等方面的重要手段之一。迄今建立和使用的腭裂模型动物有许多种,其中啮齿类动物如大鼠和小鼠的腭裂模型已比较稳定和成熟,但利用大动物如羊、猪、狗、猴、猫等的腭裂动物模型建模方法尚处于摸索阶段,其重复性及稳定性差。本文就上述大动物腭裂模型的分类、建立方法及应用评价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动物模型 化学诱导 颅颌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细胞活性和凋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允允 宋立婷 +2 位作者 朱东望 邓嘉胤 蒋少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索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细胞活性和凋亡之间的差异性,为阐明牙周炎的易感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的健康牙龈,进行体外培养获得HGFs,采用MTT法比较两组细胞的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索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细胞活性和凋亡之间的差异性,为阐明牙周炎的易感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的健康牙龈,进行体外培养获得HGFs,采用MTT法比较两组细胞的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比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慢性牙周炎组HGFs细胞活性在培养4d后明显下降(P<0.05),而且在体外培养2d、4d细胞中Bcl-2/Bax的比值下降(P<0.05),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HGFs细胞活性下降,细胞凋亡增强,从细胞水平说明其存在牙周炎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细胞活性 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矢量及趋化诱导对脂肪干细胞在PLGA电纺膜上早期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晓敏 陈刚 +1 位作者 张圣敏 乔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8-512,共5页
观察研究重力矢量方向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趋化诱导,在体外环境对人脂肪于细胞(ASCs)在PLGA电纺膜表面黏附和增殖活动的影响.体外原代培养从人颊脂垫提取的ASCs,根据不同重力矢量条件以及有无趋化因子PDGF将实验分为4个组.A... 观察研究重力矢量方向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趋化诱导,在体外环境对人脂肪于细胞(ASCs)在PLGA电纺膜表面黏附和增殖活动的影响.体外原代培养从人颊脂垫提取的ASCs,根据不同重力矢量条件以及有无趋化因子PDGF将实验分为4个组.A组:PDGF/重力矢量(+),含PDGF的PLGA电纺膜置于ASCs悬液底部;B组:PBS/重力矢量(+),空白(PBS)电纺膜置于ASCs悬液底部;C组:PDGF/重力矢量(-),含PDGF的PLGA电纺膜覆于ASCs悬液表面;D组:PBS/重力矢量(-),空白(PBS)电纺膜覆于ASCs悬液表面.分别于0、1、3、5、8、11d加入Alamar Blue继续孵化24 h后测OD值,对照标准曲线,计算各组Alamar Blue的下降百分比,评估ASCs的黏附增殖活动.结果显示:在重力矢量(+)组的早期(第1~4 d),无论趋化因子PDGF存在与否,Alamar Blue的下降百分比都能达到30%左右,不影响细胞的定植、黏附与增殖.但是在重力矢量(-)组,缺少趋化因子PDGF的Alamar Blue的下降百分比为25%左右,细胞将无法正常的定植与黏附.PDGF具有明显诱导ASCs趋化聚集作用,能减轻不利重力因素的影响,显著改善ASCs黏附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重力矢量 黏附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牙邻面壁提升术对牙周探诊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荆瑶 吴菲 +6 位作者 肖墨 乔峰 苑媛 郭宏磊 裴海燕 苗晖 吴丽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应用不同龈壁处理方式及成形系统对龈下深龋行邻面边缘提升术,观察充填后对牙周探诊出血的影响,为龈下深龋充填提供参考。方法:将36例龈下深龋病例分别采用排龈术、电刀切龈术、翻瓣术,将龈下缺损提升至龈上,完成复合树脂直接充填... 目的:应用不同龈壁处理方式及成形系统对龈下深龋行邻面边缘提升术,观察充填后对牙周探诊出血的影响,为龈下深龋充填提供参考。方法:将36例龈下深龋病例分别采用排龈术、电刀切龈术、翻瓣术,将龈下缺损提升至龈上,完成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术后3个月复查牙周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通过单因素分析及最优标度初步判断性别、年龄、牙齿类型、成形片种类、牙髓活力、处理方式对BOP的影响,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BOP的因素。结果:成形片种类影响BOP(P=0.009),个性化修剪的Ivory型成形片比分段式成形片的探诊出血率高。年龄、性别、牙齿类型、牙髓活力及处理方式对BOP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成形片种类影响BOP,排龈术、电刀切龈术、翻瓣术3种龈壁暴露技术未对BOP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面边缘提升术 深龋 探诊出血 牙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因子诱导轴型支架血管化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受益 蔡庆义 +3 位作者 陈刚 朱晓虹 钟晓敏 彭德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复合同轴双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并包裹股动静脉血管束,观察血管再生与成熟及支架早期血管化的动态变化。方法将18只3月龄成年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 目的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复合同轴双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并包裹股动静脉血管束,观察血管再生与成熟及支架早期血管化的动态变化。方法将18只3月龄成年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8只)、实验对照组(8只)和空白对照组(2只)。解剖分离兔的股动静脉血管束,将其包裹于溶液浇铸-颗粒沥取法制备的同轴双层PLGA支架中央。实验组支架的外层加注PDGF,内层加注VEGF;实验对照组支架的外层为空白,内层加注VEGF;空白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于支架植入术后第7、10、14、21天观察新生血管的形态特征,空白对照组于支架植入术后第7、10天观察作为对照。结果术后第7天,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股动静脉血管束可见少量呈放射状分布的血管芽;术后第10天,两组大量的新生血管芽沿支架孔隙空间向内层支架放射状生长并贯通支架全层,密度由内向外梯度递减;术后第14天,实验组血管壁较厚,呈分层结构,实验对照组以单层内皮样细胞衬里的幼稚血管为主;术后第21天,实验组支架内以成熟血管为主,而实验对照组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空白对照组始终未见明显血管结构。结论同轴双层PLGA支架复合VEGF/PDGF可有效促进早期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血管化 动静脉血管束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和Ki-67蛋白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褚金曼 杜咏梅 +2 位作者 骆树瑜 李蕊 董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1-314,共4页
目的:研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和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石蜡包埋的4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及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多梳组蛋白... 目的:研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和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石蜡包埋的4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及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多梳组蛋白EZH2和细胞周期蛋白Ki-67的表达水平,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EZH2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EZH2表达阳性率66.67%(28/42),EZH2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不相关,而在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不表达。在Ki-67阳性的33例腺样囊性癌患者中,25例EZH2表达阳性,表达率75.76%(25/33),Ki-67阴性表达的9例中,3例EZH2表达阳性,表达率33.33%(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H2在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提示腺样囊性癌中EZH2通过其在细胞周期管理中的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EZH2 KI-67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TX2突变导致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亲 林师仪 +3 位作者 张婷婷 王慧娟 叶杨杨 张向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28-631,共4页
目的:研究1例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non-syndromic tooth agenesis,NSTA)患者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家庭成员的外周血,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变异检测及分析。锁定先证者候选基因后,通过Sanger测序技... 目的:研究1例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non-syndromic tooth agenesis,NSTA)患者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家庭成员的外周血,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变异检测及分析。锁定先证者候选基因后,通过Sanger测序技术验证变异位点。运用Protean、I-TASSER软件分别分析突变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维(3D)模型,并与野生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先证者及母亲均携带同一PITX2新发杂合移码突变(c.176delT,p.I59fsX149)。该突变改变同源结构域和OAR结构域,影响DNA结合活性及对下游基因的激活诱导能力。二级结构预测显示突变蛋白α螺旋数量减少,3D模型空间构象变化显著。结论:PITX2移码突变(c.176delT)可能是先证者患有NSTA的病因之一。本研究扩展了PITX2基因突变谱,为进一步探讨PITX2与NSTA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临床与遗传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缺牙 PITX2 全外显子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dx1通过P38MAPK通路影响肺癌VM的形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威 朱东望 +6 位作者 孙保存 赵秀兰 张艳辉 董学易 刘芳 张丹芳 赵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981-985,共5页
目的:检测Prdx1在肺癌中的表达,探讨Prdx1对肺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enic mimicry,VM)形成的影响,并深入研究其影响机制。方法:利用CD31/PAS双重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分析VM及Prdx1的表达关系。将Prdx1表达质粒转染至肺癌细胞系A... 目的:检测Prdx1在肺癌中的表达,探讨Prdx1对肺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enic mimicry,VM)形成的影响,并深入研究其影响机制。方法:利用CD31/PAS双重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分析VM及Prdx1的表达关系。将Prdx1表达质粒转染至肺癌细胞系A549、H1299中,诱导Prdx1外源性升降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Prdx1、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VM相关蛋白(VE-cadherin、VEGF)、P38MAPK通路相关蛋白(P38、P-P38)表达变化情况;A549-Prdx1细胞系加入P38MAPK通路的抑制剂SB203580后,检测(P38,P-P38、VEGF)的表达变化情况;三维,划痕和侵袭实验检测Prdx1对细胞成管、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Prdx1与患者VM的形成、淋巴结转移、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rdx1升表达高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上调,VE-cadherin、VEGF表达上调,P38MAPK中P38表达不变,P-P38表达上调。细胞的迁移侵袭成管能力显著增强。Prdx1低表达后与上述结果相反。A549-Prdx1细胞系中加入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后,VEGF高P-P38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而P38总蛋白不变。结论:Prdx1在肺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P38MAPK通路影响患者VM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rdx1 VM P38MAPK 上皮间质转化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