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睾丸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伴未成熟畸胎瘤病理学特点及诊治分析
1
作者 李平 赵俊军 +1 位作者 白艳 张竹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01-1403,共3页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伴未成熟畸胎瘤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11-10-08入我院治疗的1例男性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伴未成熟畸胎瘤患者进行病理组织检查(巨检、镜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结合文献分析国内外报道该病例...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伴未成熟畸胎瘤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11-10-08入我院治疗的1例男性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伴未成熟畸胎瘤患者进行病理组织检查(巨检、镜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结合文献分析国内外报道该病例的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结果病理巨检:睾丸内可见肿瘤大小6 cm×4 cm×4 cm,切面实性,灰红,灰白,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界限清。病理镜检:镜下可见在大量出血、坏死的背景中排列成不同结构的瘤细胞,部分为合体滋养层细胞,部分为细胞滋养层细胞,另一部分由数量不等的未成熟的胚胎组织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滋养叶细胞阳性,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细胞角蛋白(CK)阳性,甲胎蛋白(AFP)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灶阳性,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阴性。病理诊断:睾丸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伴未成熟畸胎瘤。治疗与预后:患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进行化疗和放疗,化疗采用顺铂+博莱+VT16,临床有一定的疗效;随诊9个月,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肺转移灶缩小,腹膜后肿瘤无改变。结论睾丸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伴未成熟畸胎瘤临床少见,临床治疗倾向于手术切除+化疗综合治疗,预后较差,诊断时应多取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绒毛膜癌 畸胎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相关蛋白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成荣 唐建武 +7 位作者 孙明忠 刘淑清 张宏颖 王波 宋波 张亚楠 张竹清 赵志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56-864,共9页
淋巴道转移是上皮来源恶性肿瘤转移的早期阶段,其发生机制不清,一直是肿瘤学研究面临的难题,为寻找淋巴道转移相关蛋白,以一对来源于同一亲本细胞,且淋巴道转移潜能显著不同的小鼠肝癌腹水型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其中Hca-F为高淋巴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是上皮来源恶性肿瘤转移的早期阶段,其发生机制不清,一直是肿瘤学研究面临的难题,为寻找淋巴道转移相关蛋白,以一对来源于同一亲本细胞,且淋巴道转移潜能显著不同的小鼠肝癌腹水型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其中Hca-F为高淋巴道转移力细胞株,Hca-P为低淋巴道转移力细胞株,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建立了高低淋巴道转移力小鼠肝癌细胞荧光差异蛋白表达图谱,高通量筛选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相关的蛋白质.经DeCyde软件分析,共得到163个有统计学差异的蛋白质点,选择2倍以上的差异性蛋白质点23个,经质谱鉴定得到17个蛋白质,在Hca-F中高表达的蛋白质有7个:转羟乙醛酶、波形蛋白、肌酸激酶(脑)、膜联蛋白7、膜联蛋白5、烯酰辅酶A水合酶1(过氧化物酶体)、核内异质核糖核蛋白A2/B1异构体1.而在Hca-F中低表达的蛋白质有10个:真核翻译延长因子2、Ero1样蛋白、乙醛脱氢酶2(线粒体)、苹果酸盐脱氢酶2(NAD)、β-内酰胺酶2、谷胱甘肽S转移酶"1、泛素C末端水解酶同工酶L3、内质网蛋白29(前体)、溶血磷脂酶1、微管不稳定蛋白.这些差异性蛋白质的功能涉及到代谢、蛋白质分泌、蛋白质结合、核苷酸结合,钙离子结合、凋亡和调节生长等过程.对这些蛋白质功能的进一步验证,将有助于解析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淋巴道转移 定量蛋白质组 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4
3
作者 宋斌 黄山杉 +4 位作者 刘庆国 冯顺乔 李婷 杜洋 邢嵘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 ,3 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 60min ,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四组 :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红景天苷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观...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 ,3 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 60min ,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四组 :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红景天苷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缺血再灌部位的心肌组织匀浆及血清中SOD、NO、MDA及LDH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红景天苷治疗组再灌注心肌组织中NO、MDA的含量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 (P <0 . 0 1) ,与丹参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接近 ;②红景天苷治疗组SOD的活力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 0 1;③红景天苷治疗组心肌组织中LDH的活性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 0 1) ,血清中LDH的活性与心肌组织中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应激反应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A2和E-Cadher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陶晓峰 刘畅 +3 位作者 付明杰 白艳 孟津伊 宋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前列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2016年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前列腺癌石蜡包埋标本,以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作对照(对照组),采用Eli Vision两步法检测H...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前列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2016年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前列腺癌石蜡包埋标本,以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作对照(对照组),采用Eli Vision两步法检测HMGA2和E-Cadherin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癌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χ~2=51.818,P<0.01)。前列腺癌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χ~2=53.494,P<0.01)。肿瘤伴有转移,侵犯精囊腺,Gleason分级>7分,Ⅲ~Ⅳ期前列腺癌组,HMGA2的阳性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中HMGA2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r=-0.569,P<0.01)。结论前列腺癌中HMGA2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高迁移率蛋白 上皮型钙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eoglycin高表达降低小鼠肝癌Hca-F细胞淋巴环境中MMPs分泌能力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晓楠 唐建武 +2 位作者 候力 宋波 王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303-1306,1313,共5页
目的:研究Osteoglycin表达与肿瘤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关系。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puro3 Osteoglycin(+),将其转染至高淋巴道转移能力小鼠肝癌Hca-F细胞,接种于615小鼠皮下,体内试验评价转... 目的:研究Osteoglycin表达与肿瘤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关系。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puro3 Osteoglycin(+),将其转染至高淋巴道转移能力小鼠肝癌Hca-F细胞,接种于615小鼠皮下,体内试验评价转移能力;同期采用酶谱法体外试验评价不同环境中Hca-F细胞表达Osteoglycin与其分泌MMPs的关系。结果:转染pIRESpuro3 Osteoglycin(+)的Hca-F细胞Osteoglycin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显著增高,体内试验显示,其外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降低(P=0.028);体外试验表明,转染Osteoglycin基因显著降低了Hca-F细胞淋巴环境中MMPs分泌能力(P<0.05或P<0.01),然而未能影响肝匀浆或脾匀浆环境或DMEM培养基中肿瘤细胞MMPs分泌能力。结论:高表达Osteoglycin降低小鼠肝癌Hca-F细胞淋巴环境中MMPs分泌能力,抑制肿瘤细胞MMPs分泌能力可能是Osteoglycin调控肿瘤淋巴道转移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GLYCIN 转染 肝肿瘤 肿瘤转移 MM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小鼠模型Th1/Th2漂移和纠正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钦富 王永奇 +2 位作者 郭连英 董妞妞 施广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7-599,共3页
目的:研究炒紫苏子醇提物对过敏小鼠模型Th1/Th2漂移和纠正作用。方法:设正常对照组、过敏模型组、炒紫苏子醇提取物0.32、0.64和1.28g/kg各剂量组小鼠共5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Th2型细胞因子I... 目的:研究炒紫苏子醇提物对过敏小鼠模型Th1/Th2漂移和纠正作用。方法:设正常对照组、过敏模型组、炒紫苏子醇提取物0.32、0.64和1.28g/kg各剂量组小鼠共5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水平。结果:过敏模型小鼠IFN-γ/IL-4为0.87,而正常小鼠IFN-γ/IL-4为3.93,说明过敏小鼠Th1/Th2异常偏向Th2漂移。0.32、0.64和1.28g/kg各剂量组能明显提高IFN-γ水平(P>0.05、P<0.05和P<0.01),降低IL-4水平(P>0.05、P>0.05和P<0.05),其相应的IFN-γ/IL-4分别为1.92、2.85和3.14。结论:炒紫苏子醇提物能够纠正过敏小鼠Th1/Th2异常偏向Th2漂移,恢复正常,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IFN-Γ TNF-α IL-4 IL-5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复康对PDGF介导的肝星状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骢 湛垚垚 +2 位作者 姜妙娜 崔晓栋 贾玉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9-19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肝复康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株Ⅰ、Ⅲ型胶原、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制备肝复康含药血清,并用不同浓度肝复康含药血清干预HSC-T6细胞株,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肝复康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株Ⅰ、Ⅲ型胶原、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制备肝复康含药血清,并用不同浓度肝复康含药血清干预HSC-T6细胞株,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分析Ⅰ、Ⅲ型胶原、α-SMA mRNA表达的变化。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蛋白在不同干预情况下的表达。结果:经肝复康含药血清处理,可下调HSC-T6细胞株Ⅰ、Ⅲ型胶原、α-SMA mRNA表达以及ERK蛋白表达水平,不同浓度含药血清作用强度也有所不同。结论:中药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非特异性干扰PDGF功能,抑制Ⅰ、Ⅲ型胶原、α-SMA mRNA的转录,以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复康 肝星状细胞 肝硬化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机能学实验教学手段,培养高素质人才 被引量:2
8
作者 邢嵘 王冬梅 +2 位作者 张彩华 赵赫男 李连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69-2270,共2页
关键词 实验教学手段 高素质人才 学生培养 机能学 高素质医学人才 高等医学院校 高等医学教育 实验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复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及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婷婷 姜妙娜 +1 位作者 贾玉杰 车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0-31,共2页
研究复方中药肝复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1)及层粘连蛋白 (LN)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机制。采用 10 %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 ,于造模 6 0天后给予肝复康治疗 6 0天 ,以秋水仙碱及肝脾康... 研究复方中药肝复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1)及层粘连蛋白 (LN)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机制。采用 10 %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 ,于造模 6 0天后给予肝复康治疗 6 0天 ,以秋水仙碱及肝脾康为对照药。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 ,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 - β1及LN表达。经肝复康治疗后 ,组织学显示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 ,肝组织羟脯氨酸明显降低 ,肝组织TGF - β1阳性染色细胞数及LN阳性染色面积明显减少 (P <0 0 1)。肝复康对肝纤维化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部分机制为减少细胞因子TGF - β1的表达 ,减少LN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复康 肝组织 表达 TGF-β1 LN 实验性肝纤维化 层粘连蛋白 制备 降低 四氯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体干细胞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众 李连宏 +1 位作者 王梅 谢丰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76-1279,共4页
成体正常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与繁衍级别分化后代的双重功能。两种能力的动态平衡维系着组织正常命运。否则,分化过度、削弱自我更新,可致干细胞枯竭;而自我更新过度,则阻碍级别分化,干细胞由之扩增,甚至向肿瘤转化。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ulin?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晓峰 刘畅 +3 位作者 付明杰 白艳 孟津伊 宋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Fibulin-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膀胱癌石蜡包埋标本中Fibulin-3的表达,以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并将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Fibulin-3在60例膀胱癌和癌旁正常膀胱... 目的探讨Fibulin-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膀胱癌石蜡包埋标本中Fibulin-3的表达,以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并将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Fibulin-3在60例膀胱癌和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组织(χ~2=53.197,P <0.01)。Fibulin-3的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是否复发密切相关(P <0.05),而与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无关(P> 0.05)。结论膀胱癌中Fibulin-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反应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Fibulin-3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细胞表面岩藻糖化抗原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义辉 王玉玲 +2 位作者 马天舒 于丽华 朱正美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细胞表面糖在细胞分化及细胞周期中均有一定的变化,而且还与细胞间的识别与信息传递有关,为了解膜表面糖复合物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为模型,利用对8种抗原结构相关的寡糖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观... 细胞表面糖在细胞分化及细胞周期中均有一定的变化,而且还与细胞间的识别与信息传递有关,为了解膜表面糖复合物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为模型,利用对8种抗原结构相关的寡糖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观察凋亡过程中胸腺细胞表面岩藻糖化糖抗原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胸腺细胞表面的糖抗原主要是含有岩藻糖基的H-2和Le ̄b.而凋亡的胸腺细胞表面出现GlcNAcβ1-3Gal-,Galβ1-4GlcNAcβ1-3Gal-及双岩藻糖化抗原Le ̄Y,同时Le ̄b消失。磷脂提取结果表明在给药3h后膜的PS条带明显增加,通过对诱发细胞凋亡过程中组化分析的时相变化观察发现:凋亡细胞膜表面糖抗原的变化在给药1h(即凋亡发生前)就出现。以上结果说明凋亡过程中胸腺细胞表面岩藻糖化抗原发生了变化,且此变化可能与细胞凋亡的始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 岩藻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对大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邢嵘 郭凤 +4 位作者 田佳鑫 孔晶晶 高海斌 宋玮 施广霞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2期2097-2098,共2页
目的 :通过对大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分析 ,探讨中药黄芩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黄芩治疗组和单纯黄芩组。检测 :①肺泡灌洗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 ,②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 (M... 目的 :通过对大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分析 ,探讨中药黄芩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黄芩治疗组和单纯黄芩组。检测 :①肺泡灌洗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 ,②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 (MDA)的水平 ,③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 :①哮喘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NO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 ,黄芩治疗组与单纯黄芩组的NO含量也高于对照组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哮喘模型组肺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较高 ,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5 ) ,且哮喘模型组与黄芩治疗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③肺泡灌洗液中蛋白的含量以哮喘模型组最高 ,但各组之间的差异不十分明显 (P >0 .0 5 ) 。结论 :哮喘的发病与NO的释放和MDA的产生有关 ,由于炎症反应 ,血蛋白质渗出到肺泡中。黄芩可以降低肺组织中丙二醛的水平。黄芩可以降低肺组织中丙二醛的水平 ,有较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可以减轻哮喘的炎症程度 ,但黄芩对NO浓度的影响不甚明显 ,其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一氧化氮 丙二醛 黄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鸡瘟病毒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莲花 钱振超 +1 位作者 于丽华 吕艳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观察新城鸡瘟病毒L系(NDV-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Φ)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和3H-脱氧胸苷(3H-TdR)标记肿瘤细胞的方法。结果ND... 目的观察新城鸡瘟病毒L系(NDV-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Φ)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和3H-脱氧胸苷(3H-TdR)标记肿瘤细胞的方法。结果NDV-L可诱导小鼠PEMΦ产生TNF-α,其产生的量随NDV-L感染量的增加而活性增强。当NDV-L感染剂量一定时,TNF-α释放量在NDV-L作用PEMΦ24h时为最强(100U/ml)。用3H-TdR标记肿瘤细胞(小鼠乳腺癌细胞系Ca761-86和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做TNF-α的细胞毒试验,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杀伤活性。结论NDV-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TNF-α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毒 鸡新城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glcB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刘振桐 姜妙娜 贾玉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9-702,共4页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表达有活性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分泌蛋白GlcB(80.4kDa),为早期结核病的诊断以及新的抗结核药物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glcB(Rv1837c),并与克隆载体PCR4BLU...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表达有活性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分泌蛋白GlcB(80.4kDa),为早期结核病的诊断以及新的抗结核药物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glcB(Rv1837c),并与克隆载体PCR4BLUNT-TOPO连接,DNA测序后,经酶切将glcB与表达载体pET23b连接,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表达目的蛋白GlcB。IPTG诱导表达,破菌,离心,采用Ni2+亲和层析法纯化上清液中的目的蛋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度;同时应用抗6个组氨酸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进行固定化蛋白质免疫学测定(Western blot),并进行了酶活性的分析。结果PCR产物序列正确,GlcB可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高效表达,可溶性好。经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表达的重组蛋白纯度高,与预期的GlcB大小一致,约80kDa。活性分析提示该重组蛋白具有苹果酸合成酶的功能,且酶活性为5.5μmol/(min·mg),与相关的文献报道一致。结论结核分枝杆菌H37Rv分泌蛋白GlcB能够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且具有酶活性,有望为新一代抗结核药物的研制及结核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表达 克隆 GlcB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造血基质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16
作者 宋振岚 王晓波 +7 位作者 薛祖光 阎金松 武克宇 朱秀燕 孟秀香 贾莉 王华新 林肇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60-264,共5页
为观察骨髓造血基质结构特点,作者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基质的结构。乙醚麻醉后,从主动脉插管至肾动脉下方连同动脉一并结扎,静脉端开放。应用林格液50毫升灌流及2.5%戊二醛固定。将大鼠的股骨切成2mm的带有骨髓的... 为观察骨髓造血基质结构特点,作者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基质的结构。乙醚麻醉后,从主动脉插管至肾动脉下方连同动脉一并结扎,静脉端开放。应用林格液50毫升灌流及2.5%戊二醛固定。将大鼠的股骨切成2mm的带有骨髓的骨片。用超声波处理将骨髓块震动3分钟后再固定。按常规方法制成电子显微镜样品,先后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位于窦旁的一种结构为网状细胞以扁平粗短突起构成只容纳一个造血细胞的网状结构。另一种结构为位于窦间的网状细胞以丝状细长突起构成可容纳数个血细胞的大网眼结构。成熟的血细胞是穿经窦内皮细胞释放到血循环中。血管外膜细胞突起伸向骨髓腔与窦间网状细胞突起相连形成有效的造血微环境的三维网状结构。作者并发现髓腔骨内膜表面一些多角形细胞渐移向骨髓腔,并包绕着血细胞,这种细胞可能是骨髓内最早发育的网状细胞,参与其支持组织的三维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造血基质 电子显微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区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
17
作者 王勇 谭晓天 赵俊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523-524,共2页
病例女,52岁。主诉:左眼视力下降,双下肢活动障碍半年。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下降,双下肢活动障碍,症状逐渐加重,病来无抽搐,无昏迷,无二便障碍.查体:嗅觉迟钝,左眼视力减弱,共济运动检查左侧差。
关键词 神经外胚瘤 原始 外周 松果体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法比较分析正常人与胃癌患者的胃组织蛋白质
18
作者 罗福文 陶定银 +3 位作者 赵鹏 张凌怡 贾玉杰 张维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胃癌相关标志物是目前胃癌研究的热点,也是早期诊断的关键。针对组织蛋白质提取物非常复杂的特点,并根据疏水性的差异,采用反相液相色谱对正常及癌症组织提取蛋白质进行分离。通过比较正常及癌症组织提取蛋白质...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胃癌相关标志物是目前胃癌研究的热点,也是早期诊断的关键。针对组织蛋白质提取物非常复杂的特点,并根据疏水性的差异,采用反相液相色谱对正常及癌症组织提取蛋白质进行分离。通过比较正常及癌症组织提取蛋白质的谱图差异,收集并酶解差异最大的保留时间为45~47min的馏分,采用液相色谱-多级质谱联用(LC-MS/MS)鉴定其酶解产物。鉴定结果显示,正常及癌症组织中的共有蛋白质为9个,正常组织中有6个特异蛋白质,而癌症组织中有17个特异蛋白质。通过进一步分析,筛选出胃癌组织中含有的丰度较高的两个蛋白质。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这些蛋白质,能为将来的药物靶点、药物作用通路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多级质谱法 特异蛋白质 癌症 胃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激活剂rosiglitazone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贾宇锋 郭连英 +1 位作者 沈洁 施广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35-1436,1439,共3页
目的:评价高亲和力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的受体γ(PPARγ)激动剂rosiglitazone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的防治作用。方法:在第1和14d每只大鼠气管内滴入大肠杆菌脂多糖(LPS)200μg(0.2mL),第2-28d(第14d除外)每天烟熏40min,每只... 目的:评价高亲和力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的受体γ(PPARγ)激动剂rosiglitazone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的防治作用。方法:在第1和14d每只大鼠气管内滴入大肠杆菌脂多糖(LPS)200μg(0.2mL),第2-28d(第14d除外)每天烟熏40min,每只经食管灌入rosiglitazone0.02mg。第29d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查形态学改变;取血清测血糖、血脂变化;取脾细胞测对LPS的反应。结果:模型组大鼠肺泡明显扩张、有的肺泡融合形成较大囊腔。Rosiglitazone处理的大鼠肺体积较小,显微镜下可见肺泡扩张不明显,肺泡间隔较完整,肺泡直径为(134.997±17.568)×10-3μm,低于模型组大鼠(308.362±111.913)×10-3μm,高于正常对照大鼠(5.116±1.673)×10-3μm(P<0.01)。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Rosiglitazone抑制正常大鼠、模型大鼠和rosiglitazone处理的大鼠脾细胞对LPS的增殖反应。结论:Rosiglitazone可减轻熏烟和气管内滴入LPS诱导的肺气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IGLITAZONE 过氧化物酶体激增剂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Gelsolin单抗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颢诚 武俊 +6 位作者 周盟 张宇虹 宋宇 李洁明 温晓娜 唐建武 冉海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6-831,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以肿瘤淋巴转移相关特异性膜抗原蛋白——凝溶胶蛋白(Gelsolin)为靶点的纳米级高分子造影剂,并观察其体外寻靶及显影能力。方法通过改良的双乳化法制备高分子PLGA-COOH造影剂,以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Gelsolin单抗连接,制备... 目的制备一种以肿瘤淋巴转移相关特异性膜抗原蛋白——凝溶胶蛋白(Gelsolin)为靶点的纳米级高分子造影剂,并观察其体外寻靶及显影能力。方法通过改良的双乳化法制备高分子PLGA-COOH造影剂,以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Gelsolin单抗连接,制备出GSN-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的一般性质,评估Gelsolin单抗与造影剂表面连接情况,评价其体外寻靶能力并进行体外显影实验。结果 GSN-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平均粒径为(575.67±4.71)nm,表面电位(-11.46±1.19)mV,造影剂表面GSN单抗结合率达96.93%。体外摄取实验显示细胞表面高表达Gelsolin抗体的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转移细胞株(Hca-F细胞)可较多摄取GSN-PLGA靶向造影剂。体外显像实验显示靶向超声造影剂体外显影效果较好。结论 GSN-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可与高表达Gelsolin的Hca-F细胞特异性结合,且体外显影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靶向 聚乳酸羟基乙酸 凝溶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