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显性分子标记基因型数据转换为二元型数据的处理软件及其在研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夏寒冰 卢宝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2,共6页
遗传多样性研究是植物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的重要基础。遗传多样性研究所采用的分子标记工具主要有显性和共显性两种,两种不同类型的分子标记将产生不同的数据类型。显性分子标记产生二元型数据,共显性分子标记产生基因型数据。数据... 遗传多样性研究是植物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的重要基础。遗传多样性研究所采用的分子标记工具主要有显性和共显性两种,两种不同类型的分子标记将产生不同的数据类型。显性分子标记产生二元型数据,共显性分子标记产生基因型数据。数据形式不同给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和研究带来多方面的困难,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互相比较也需要将基因型数据进行二元型转换。本研究基于Excel平台,设计开发了将基因型数据转换成二元型数据的处理软件。该软件按照基因型数据向二元型数据转换的原理,可以将庞大的分子标记基因型数据矩阵,迅速、高效、准确地转换成二元型(0、1)数据矩阵。利用显性分子标记ISSR和共显性分子标记SSR对野生大豆居群遗传多样性的案例分析表明,将共显性分子标记的基因型数据转换为二元型数据,有利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不同分子标记获取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之间的比较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数据 二元型数据 数据转换软件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桥梁作用 促进两岸交流合作——陈家宽教授在海峡两岸(德化)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交流合作常态机制会商会上的讲话(摘录)
2
作者 陈家宽 《福建林业》 2010年第1期13-13,共1页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研讨。我是高度评价这次会议的。现在是海峡两岸最好的合作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环境非常好。相对而言,两岸的具体合作,一是要考虑到双边可行的合作机制,没有可行机制,是做不起来的。台大(指台湾大学)...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研讨。我是高度评价这次会议的。现在是海峡两岸最好的合作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环境非常好。相对而言,两岸的具体合作,一是要考虑到双边可行的合作机制,没有可行机制,是做不起来的。台大(指台湾大学)有台大的特点,东大(指东海大学)有东大的特点,复旦有复旦的特点,戴云山也有自己的特点。二是各方的利益,没有利益、没有目标,是没有动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机制 文化交流 海峡两岸 生物多样性 森林保护 桥梁 商会 台湾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小种群的交配系统与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叶平扬 董姗姗 +2 位作者 卢宝荣 陈家宽 宋志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08-1615,共8页
小种群的遗传动态是保育遗传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种群遗传动态又与交配系统密切相关。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濒危物种,目前其种群规模都较小,研究其小种群交配系统与遗传变异性对普通野生稻的保... 小种群的遗传动态是保育遗传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种群遗传动态又与交配系统密切相关。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濒危物种,目前其种群规模都较小,研究其小种群交配系统与遗传变异性对普通野生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用7对SSR引物,对采自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小种群的36份种茎和其中20个家系共计601份子代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种群的表观异交率为0.318,多位点法估计(MLTR)的多位点异交率为0.481;50%以上的子代共享亲本,非随机交配明显;东乡普通野生稻种群交配系统属于混合交配类型。比较亲本和子代种群的遗传变异性显示:子代种群比亲本种群遗传变异性更丰富;子代种群的杂合子不足与种群变小自交比例上升有关;而亲本种群杂合子过剩可能与杂合基因型的选择优势有关。这些结果说明创造条件扩大种群规模对普通野生稻的原生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交配系统 遗传多样性 小种群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对凤丹生物量分配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汪成忠 于晶 +3 位作者 尹原森 钱剑林 宋志平 胡永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75,87,共6页
以安徽铜陵4年生凤丹人工林为对象,在不同遮阴处理(100%光照,CK;63%的光照,L63;34%的光照,L34)下,分析了凤丹的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探讨凤丹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与CK相比,经L63处理后凤丹的总... 以安徽铜陵4年生凤丹人工林为对象,在不同遮阴处理(100%光照,CK;63%的光照,L63;34%的光照,L34)下,分析了凤丹的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探讨凤丹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与CK相比,经L63处理后凤丹的总生物量和茎生物量下降但叶片和果实生物量分别增加10.75%和335.69%;经L34处理后,总生物量及各构件生物量降低,但根、叶和果实生物量分配上升。遮阴处理显著增加凤丹整株的全C、全N和全K质量分数,全P在L63处理中质量分数上升、L34处理中降低;L64处理下质量分数(w)w(C)∶w(N)和w(C)∶w(P)显著降低,经L34处理的w(C)∶w(P)增加,而w(N)∶w(P)则随着遮阴程度加剧而增加。在构件水平上,除了茎部的全N质量分数外,遮阴处理下各构件的全C、N、P、K元素质量分数,以及茎和果实的w(C)∶w(N)、根的w(N)∶w(P)上升,根和叶的w(C)∶w(N),茎、叶和果实的w(N)∶w(P)则降低;凤丹所有构件在L63处理下w(C)∶w(P)降低,L34处理的凤丹根、茎和果实的w(C)∶w(P)上升。基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间接估计凤丹的源强度和库强度,结果显示,经L63处理的源强度和库强度显著提高,经L34处理的源强度和库强度则降低,遮阴处理显著降低凤丹的源库比。综上所述,凤丹通过调节生物量分配、改变化学计量特征,并协调源-库关系实现对遮阴的响应,凤丹经L63处理后生长与繁殖表现最好,暗示适度遮阴可提高凤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遮阴处理 生物量分配 化学计量特征 源-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及其受株龄和遮荫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汪成忠 马菡泽 +5 位作者 宋志平 杨继 韩继刚 钱剑林 胡永红 李兆玉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4-893,共10页
生物量分配动态研究对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为原种形成的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产量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不同株龄‘凤丹’生物量分配... 生物量分配动态研究对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为原种形成的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产量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不同株龄‘凤丹’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以及遮荫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凤丹’生物量在果熟期达到最大值,总生物量随株龄增大而增加,但其增长速率趋势则相反。‘凤丹’根和茎的生物量分配在休眠期最大,而叶生物量分配最大值出现在果熟期;繁殖分配仅为3.24%~6.85%,但随株龄增大而增加(4年生果实生物量为(7.74±0.31)g/株,8年生果实生物量为(26.81±0.44)g/株)。‘凤丹’单株年同化总量为161.21~232.34 g,种子收获指数为2.71%~6.87%,收获指数与株龄呈正相关(R^2=0.8178)。‘凤丹’营养生长和总生物量在遮荫条件下有所降低,但繁殖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在30%遮阳处理中显著增加(种子增产3.66 g/株,产量提高389.36%)。本研究表明‘凤丹’年周期内的源与库结构呈动态变化,株龄对‘凤丹’的生物量分配及产量有明显效应,适度遮荫可提高‘凤丹’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收获指数 株龄 遮荫处理 '凤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ellia nitidissima与C.petelotii之间的关系研究——来自nrDNA ITS的证据 被引量:5
6
作者 唐绍清 钟扬 +1 位作者 施苏华 张宏达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6期449-452,共4页
通过对 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和 Camellia petelotii (Merr.) Sealy的核糖体 DNAITS区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两者的 ITS区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 ,Camellia nitidissima与Camellia tunghinensis,Camellia limonia和 Camellia pingguoe... 通过对 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和 Camellia petelotii (Merr.) Sealy的核糖体 DNAITS区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两者的 ITS区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 ,Camellia nitidissima与Camellia tunghinensis,Camellia limonia和 Camellia pingguoensis的亲缘关系比与 Camelliapetelotii的关系更近 ,说明两者是相互独立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nitidissima Camellia-petelotii nrDNA-ITS 金花茶 山茶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林叶面积指数月动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帮乾 吴志祥 +7 位作者 杨川 祁栋灵 李香萍 兰国玉 谢贵水 陶忠良 孙瑞 肖向明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1-6,11,共7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描述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它对分析橡胶光合潜力、预测产量和评估灾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AI-2000获得了海南儋州两院地区30个橡胶林连续2年半的LAI月动态。结果表明:(1)橡胶林LAI最小值...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描述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它对分析橡胶光合潜力、预测产量和评估灾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AI-2000获得了海南儋州两院地区30个橡胶林连续2年半的LAI月动态。结果表明:(1)橡胶林LAI最小值出现在1~2月的落叶季,最小值为(0.54±0.14)m^2/m^2;随后的第一篷叶抽叶期(3~4月),LAI快速增长,4月底平均值增至3以上[最大观测值为(4.48±0.82)m^2/m^2],平均占全年最大LAI的77.75%;之后增长趋于缓慢,至9月底达到年度最大值,最大观测值为(5.27±0.79)m^2/m^2。(2)LAI年际差异较大,平均LAI相差可达1以上,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际物候差和台风灾害等;(3)不同年龄的橡胶林之间LAI存在差异,在第一篷叶期间,平均LAI为老龄橡胶林(>20龄)>幼龄及初开割林(≤10龄)>中龄橡胶林(11~20龄),而在之后至落叶前期,平均LAI次序为幼龄及初开割林>老龄橡胶林>中龄橡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月动态 橡胶林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环境与株龄对凤丹当年生果枝的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马菡泽 汪成忠 +3 位作者 李鼎 范国祯 胡永红 宋志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1-211,共11页
生物量分配研究是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的基础。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为原种形成的栽培类群,也是新型木本油料作物油用牡丹的主栽品种。该文通过比较凤丹主要产区6龄种群、以及安徽铜陵和上海地区的4、6、8龄种群的当年生果... 生物量分配研究是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的基础。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为原种形成的栽培类群,也是新型木本油料作物油用牡丹的主栽品种。该文通过比较凤丹主要产区6龄种群、以及安徽铜陵和上海地区的4、6、8龄种群的当年生果枝大小与生物量分配,探讨环境和株龄对小枝生长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植株的果枝数量随株龄增大而上升,不同株龄植株的单个果枝大小和果枝内生物量分配没有明显差异,果枝水平上没有株龄效应,但整株水平上株龄效应明显;果枝大小及生物量各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但相关性在种群间变化较大;不同种群的果枝大小及生物量分配差异明显,果枝生物量分配明显随纬度、降水和光辐射强度变化而变化;异速生长方程模拟显示,大部分种群的果枝繁殖与营养生物量或总生物量之间为等速生长关系(斜率=1),但种群间截距变化较大。这些结果表明栽培环境对凤丹果枝的生长与繁殖有显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枝 生物量分配 株龄 异速生长 凤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用牡丹凤丹的单株产量构成要素
9
作者 汪成忠 李庆魁 +4 位作者 尹原森 杨继 宋志平 吴计划 胡胜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为促进凤丹优良种质筛选和高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6龄凤丹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开裂期,检测10个生长性状(主枝基径、主枝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小枝长、小枝基径、复叶数量、叶柄长、复叶长和复叶宽)和5个繁殖性... 【目的】为促进凤丹优良种质筛选和高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6龄凤丹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开裂期,检测10个生长性状(主枝基径、主枝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小枝长、小枝基径、复叶数量、叶柄长、复叶长和复叶宽)和5个繁殖性状(单果数量、单果长、种子量、败育单果荚数量和产量),分析各性状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与产量相关的性状,再对所筛选的性状进行通径分析,明确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凤丹的繁殖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生长性状。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有种子数量、单果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和小枝长;种子数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R=0.811),其次为单果长(R=0.210),小枝长、2年生枝基径和2年生枝长通过影响种子数量和单果长来对种子质量产生影响。以产量(y)为因变量,以种子数量(x_(1))、单果长(x_(2))、小枝长(x_(3))、2年生枝基径(x_(4))为自变量,构建的凤丹单株产量模型为y=0.142x_(1)+1.123x_(2)+0.027x_(3)+0.014x_(1)x_(2)+0.011x_(1)x_(4)-0.043x_(2)x_(4)-3.386。【结论】单株产量构成的关键要素为种子数量(果实数量)和单果长(果实大小),说明凤丹的单株产量由“库”的大小所决定,同时受到“源”强度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在调“源”的同时,更应关注扩“库”增产措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凤丹 单株产量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探讨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27
10
作者 唐绍清 施苏华 +1 位作者 钟杨 王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8-492,487,共6页
测定了分布于我国的 2 2个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种或变种的nrDNAITS区序列 ,它们的序列长度在 476~ 496之间。GC含量都超过了 70 % ,应用Kimura2 模型计算了序列间的分化程度 ,构建了最大简约树、邻接树和最大似然树 ,分析结果表明 :( 1 ... 测定了分布于我国的 2 2个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种或变种的nrDNAITS区序列 ,它们的序列长度在 476~ 496之间。GC含量都超过了 70 % ,应用Kimura2 模型计算了序列间的分化程度 ,构建了最大简约树、邻接树和最大似然树 ,分析结果表明 :( 1 )淡黄金花茶、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大样金花茶和凹脉金花茶的关系较近 ;( 2 )小瓣金花茶、小花金花茶、薄叶金花茶、多瓣金花茶、夏石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的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ITS区序列 山茶属 系统发育关系 GC含量 ITS序列 DNA AFLP分析 变种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钟假说与化石记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唐先华 赖旭龙 +2 位作者 钟扬 李涛 杨淑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65-474,共10页
进化是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和灵魂 ,而早期的生命演化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是科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基于生物的遗传距离所建立的分子进化速率 ,可用于进一步推测不同生物类群在进化历史上的分歧时间。这一间接时间... 进化是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和灵魂 ,而早期的生命演化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是科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基于生物的遗传距离所建立的分子进化速率 ,可用于进一步推测不同生物类群在进化历史上的分歧时间。这一间接时间数据可与化石记录所反映的直接数据进行比较。分子钟研究为探究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不仅可用来对基于化石记录的传统结论加以验证 ,同时对于化石记录不完整的生物类群起源历史的推测具有特殊意义。然而 ,利用分子钟方法所得出的不同门类起源时间总是早于化石记录 ,因此分子钟与化石记录的矛盾仍十分突出。文中综述了基于化石证据研究后生动物起源、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及被子植物起源等早期生命演化的研究进展 ,介绍并分析、讨论了分子钟方法及利用分子钟研究早期生命起源时间问题及其与化石记录间的矛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钟假说 化石记录 早期生命演化 古DNA 分子进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为害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4
12
作者 鞠瑞亭 王凤 李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09-1014,共6页
为了认识近年来入侵中国的外来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刺吸为害对寄主的影响,将室内饲养虫源接入野外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叶片上,利用光合作用仪和比色法,测定了不同受害级别下悬铃木叶片几种生理性状的变化... 为了认识近年来入侵中国的外来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刺吸为害对寄主的影响,将室内饲养虫源接入野外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叶片上,利用光合作用仪和比色法,测定了不同受害级别下悬铃木叶片几种生理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受害级别的增高,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总体呈下降趋势。叶片不同受害级别与胞间CO2浓度(Ci)呈正相关(P<0.01)。悬铃木方翅网蝽刺吸悬铃木叶片组织后,叶片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都较对照降低,且随着被害级别的增高,降低程度逐渐增大。叶面积受害级别与叶绿体色素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随着叶片受害级别的增大,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则无规律性。这些结果说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刺吸为害能造成寄主植物光合作用的减弱及叶片其他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 悬铃木方翅网蝽 叶片损害 生理相应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披碱草属植物的种间杂交和种质创新 被引量:4
13
作者 严学兵 郭玉霞 +2 位作者 周禾 卢宝荣 王堃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5-20,共6页
披碱草属Elymus植物是小麦Triticum nestizum、大麦Hordeum vulgare的近缘属,同时蕴藏着丰富的优良基因,是改良小麦、大麦和黑麦Sacale cereale品种的优良基因资源。披碱草属植物也是草原和草甸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极高的饲用价值和重... 披碱草属Elymus植物是小麦Triticum nestizum、大麦Hordeum vulgare的近缘属,同时蕴藏着丰富的优良基因,是改良小麦、大麦和黑麦Sacale cereale品种的优良基因资源。披碱草属植物也是草原和草甸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极高的饲用价值和重要的水土保持功能,但国内在披碱草属植物资源和利用方面的研究与我国具有丰富的资源极不相称。现从国内外对披碱草属植物种间杂交利用方面进行论述,为充分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披碱草属植物资源进行种质创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属 植物 种质资源 远缘杂交 无融合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Rim2/Hipa超级家族的基因组变异和基于Rim2/Hipa展示的水稻资源的系统进化和指纹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平芳 王建军 +3 位作者 吴刚 李群 卢宝荣 何祖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7,共9页
水稻Rim2/Hipa是最近鉴定的一个受逆境诱导的转座因子超级家族.研究表明,Rim2的核心序列在不同来源的水稻材料中存在显著的差异,暗示Rim2家族的长期进化历程.基于Rim2因子间的差异性以及该因子的静止状态,开发出一种利用Rim2因子展示的... 水稻Rim2/Hipa是最近鉴定的一个受逆境诱导的转座因子超级家族.研究表明,Rim2的核心序列在不同来源的水稻材料中存在显著的差异,暗示Rim2家族的长期进化历程.基于Rim2因子间的差异性以及该因子的静止状态,开发出一种利用Rim2因子展示的新的分子指纹技术,可以灵敏地区分不同水稻资源以及它们的遗传关系.仅用5对引物就可以清楚地将53个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材料鉴定出来,并可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系统进化组.研究表明不仅在水稻资源而且在野生稻种质间均存在明显的多样性.野生稻可以被单独分组,或者分散在粳稻中间.这种新的指纹技术还可以将水稻的杂交子代和它们的亲本区分出来,并可用于种子纯度的鉴定,在水稻基因组进化研究、水稻育种和种子生产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im2/Hipa 基因组差异 系统树 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牡丹不同器官C、N、P和可溶性糖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成忠 倪雪艳 +5 位作者 朱玮 马菡泽 钱剑林 杨继 胡永红 宋志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0-60,共11页
【目的】明确‘凤丹’牡丹不同发育阶段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分配规律,探讨源-库关系,可为解析其产量构成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油用牡丹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凤丹’牡丹年周期中,4、6、8龄(4年生、6年生、8年... 【目的】明确‘凤丹’牡丹不同发育阶段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分配规律,探讨源-库关系,可为解析其产量构成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油用牡丹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凤丹’牡丹年周期中,4、6、8龄(4年生、6年生、8年生)植株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中C、N、P元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1)各器官中C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相似,且C含量随株龄增大而增高;根和茎中N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相似,都随株龄增大而上升,不同株龄植株的叶片的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花期最高;P元素含量及其变化在各器官及不同株龄之间存在差异。2)年周期中各器官的C∶N均表现为先升后降,株龄效应明显;C∶P在各器官中变化趋势不一,根和茎的C∶P表现为6年生>8年生>4年生,不同株龄叶片的C∶P仅在花期不同(4年生<6年生<8年生),繁殖器官的C∶P表现为4年生<6年生<8年生;年周期中,‘凤丹’N∶P逐渐下降,各器官的N∶P均表现为6年生>4年生>8年生,N∶P变化范围为2.71~7.62。3)在休眠期和落叶期,各元素基本上都平均分配到根和茎中,在花期和果熟期,C元素均匀分配到各器官,而N、P元素则较多分配到叶和繁殖器官,株龄对各元素分配动态的影响不一致。4)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以可溶性糖含量表征的源、库强度及源/库比的分析结果显示,初始(休眠期)源结构为根和茎,之后(花果期)的源结构是叶片,库结构则包括花或果实、以及根和茎;6年生植株的源强度最大,8年生植株则库强度最大,花期源/库比最高的是6年生植株,果熟期则是4年生植株。【结论】‘凤丹’牡丹的化学计量特征和源-库结构关系随生长发育阶段而动态变化,且明显受株龄的影响;N元素是‘凤丹’牡丹生长的限制因子,适当增施N肥可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化学计量特征 株龄效应 源-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