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大鼠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悦 魏民 +4 位作者 王谦 楚非 严京 贾旭 李伯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5-218,T002,共5页
目的 :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泄浊汤对大鼠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术 ,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法复制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 ,分为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实验的前 6周每周测... 目的 :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泄浊汤对大鼠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术 ,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法复制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 ,分为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实验的前 6周每周测大鼠 2 4h尿蛋白 ,后 6周隔周测大鼠 2 4h尿蛋白 ,第 6 0d、10 0d时测定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含量 ,并进行光镜、电镜、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观察。结果 :治疗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形态学观察也显示治疗组损害轻于模型组。结论 :补肾活血泄浊汤能够明显保护病鼠肾功能 ,明显减轻病鼠细胞外基质沉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硬化症 病灶性 补肾活血泄浊汤 中医药治疗 FSGS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泄浊汤对体外培养肾小球上皮细胞增殖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悦 魏民 +2 位作者 楚非 王谦 严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PS)、硫酸鱼精蛋白、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补肾活血泄浊汤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LPS、硫酸鱼精蛋白、EGF及TNF -α作为刺激因子 ,观察其对肾小球上皮细胞 ...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PS)、硫酸鱼精蛋白、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补肾活血泄浊汤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LPS、硫酸鱼精蛋白、EGF及TNF -α作为刺激因子 ,观察其对肾小球上皮细胞 (GEC)增殖的影响 ;并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 ,提取动物的含药血清作用于上述受刺激的上皮细胞 ,观察补肾活血泄浊汤对GEC增殖的影响。结果 :LPS、EGF +TNF -α和硫酸鱼精蛋白均可抑制GEC掺入[3H]-TdR ,并呈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而补肾活血泄浊汤可使GEC掺入 [3H]-TdR增加。结论 :GEC是补肾活血泄浊汤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脂多糖类 肿瘤坏死因子 鱼精蛋白类 表皮生长因子-尿抑胃素 中草药 肾小球肾炎 补肾活血泄浊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乳对大鼠胃粘膜癌变c-myc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范钰 林庚金 +2 位作者 钱立平 许祖德 李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对大鼠胃粘膜癌变发生发展中c-myc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10%NaCl混合液加酒精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及榄香烯组,榄香烯组在造模过程中采用榄香烯乳干预。30周后,分别采用原...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对大鼠胃粘膜癌变发生发展中c-myc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10%NaCl混合液加酒精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及榄香烯组,榄香烯组在造模过程中采用榄香烯乳干预。30周后,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端粒酶微孔板杂交法检测大鼠胃粘膜c-myc基因mRNA、蛋白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结果:榄香烯组癌变发生率低于模型组。c-myc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随着胃粘膜癌变的发展呈递增趋势,并且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下调c-myc基因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是榄香烯乳重要的抗癌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乳 胃肿瘤 C-MYC 端粒酶 大鼠 胃粘膜癌变 基因表达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胃癌SGC-7901细胞c-myc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范钰 林庚金 +2 位作者 钱立平 李华 张政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胃癌SGC-7901细胞c-myc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β-榄香烯处理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后,采用RT-PCR检测c-myc基因mRNA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myc蛋白表达,用端粒酶PCR-ELISA法检测...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胃癌SGC-7901细胞c-myc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β-榄香烯处理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后,采用RT-PCR检测c-myc基因mRNA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myc蛋白表达,用端粒酶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β-榄香烯可下调c-myc基因表达及抑制端粒酶活性。结论:β-榄香烯可抑制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与下调c-myc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胃癌细胞 C-MYC 端粒酶活性 肿瘤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脂素对小鼠S37肉瘤与B16黑色素瘤的抗肿瘤作用
5
作者 乔艺 路建平 +2 位作者 毛建群 沈祖铭 林肇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脂素 (Heplipin)对S37和B16两肿瘤细胞株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小鼠S37肉瘤和B16黑色素瘤移植瘤在高、中、低剂量 (每天分别为 30 0 0、180 0、110 0mg kg)肝脂素胃饲为治疗组 ,环磷酰胺 (CTX)2 0mg(kg 天 )和生理... 目的 :探讨肝脂素 (Heplipin)对S37和B16两肿瘤细胞株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小鼠S37肉瘤和B16黑色素瘤移植瘤在高、中、低剂量 (每天分别为 30 0 0、180 0、110 0mg kg)肝脂素胃饲为治疗组 ,环磷酰胺 (CTX)2 0mg(kg 天 )和生理盐水作为两对照组。比较抑瘤率、癌周边部血管数 ,总肿瘤面积中坏死区所占比例。结果 :肝脂素对S37肉瘤和B16黑色素瘤的抑瘤率分别为大剂量 :75 .1%和 47.0 %、中剂量 :6 9.7%和 32 .1%、小剂量 :6 1.7%和 13.0 % ,显示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S37肉瘤荷瘤小鼠的实验中 ,组织学观察发现 ,肝脂素用药组肿瘤周边部单位面积内血管数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和CTX组 ;肝脂素治疗组的肿瘤坏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肝脂素可明显抑制小鼠S37肉瘤和B16黑色素瘤的生长 ,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肝脂素 小鼠 移植性肿瘤 S37肉瘤 B16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富春 范钰 李华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丹参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大鼠HSC ,采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后 ,分别应用MTT法、凝胶迁移率法、ELISA法和Northernblot检测大鼠HSC的增殖、核转录因子κB(NF 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蛋白... 目的 探讨丹参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大鼠HSC ,采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后 ,分别应用MTT法、凝胶迁移率法、ELISA法和Northernblot检测大鼠HSC的增殖、核转录因子κB(NF 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丹参对大鼠HSC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丹参可明显抑制大鼠HSC的NF κB活性 ,并能下调TNF α蛋白和mRNA的表达 ,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丹参对大鼠HSC增殖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可能与抑制NF κB活性和下调TNF 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肝星状细胞 核因子-KB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