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和生物活性鉴定
1
作者 窦金民 郭莉莉 +4 位作者 刘宏磊 陈接根 黄海燕 宋后燕 汤其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9-422,426,共5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并观察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PCR方法构建人CNTF的结构基因,并克隆于pLy4原核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表达质粒pLy4-CNTF转化大肠埃希菌JF1125,30℃培养至A600(nm)达到0.6时,迅速升温至42℃诱导目的蛋... 目的表达和纯化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并观察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PCR方法构建人CNTF的结构基因,并克隆于pLy4原核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表达质粒pLy4-CNTF转化大肠埃希菌JF1125,30℃培养至A600(nm)达到0.6时,迅速升温至42℃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细菌经超声破胞,包涵体经变性、复性、透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纯化的CNTF重组蛋白。然后,用鸡胚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存活实验观察其生物活性。结果42℃诱导后可以获得Mr≈22.9×103的目的蛋白,Western印迹结果进一步表明,其具有人CNTF的抗原性。表达蛋白主要以不溶形式存在,占菌体蛋白的35%以上,表达产物经变性、复性,纯化后可获得纯度90%以上的目的蛋白。该重组蛋白能够促进鸡胚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结论在大肠埃希菌JF1125中成功表达了人CNTF分子,经变性、复性,纯化后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生物活性鉴定 纯化 克隆 WESTERN印迹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大肠埃希菌 CNTF 原核表达载体 重组表达质粒 离子交换层析 重组蛋白 生物学活性 PCR方法 神经元细胞 结构基因 实验观察 细胞存活 菌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心蛋白基因分子克隆与表达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宏杰 蔡再生 +2 位作者 施华芳 于同隐 黄伟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64-567,共4页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丝心蛋白C亚基结构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RIT2T质粒中得到pRIT2T-FL质粒,在大肠杆菌株P2392内进行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丝心蛋白C亚基结构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RIT2T质粒中得到pRIT2T-FL质粒,在大肠杆菌株P2392内进行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反应证明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心蛋白 C亚基 基因 克隆 表达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3-O-磺酰基转移酶-2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石必枝 耿飞 +2 位作者 胡萍 何培洁 吴兴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2-648,共7页
半乳糖-3-O-磺酰基转移酶-2(GP3ST)是一个新近克隆的磺酰基转移酶,其生物学功能还不明确.GP3ST在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差异性表达,以及催化所形成的磺酰化糖链与肿瘤转移潜能密切相关,是首次研究报道.在高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中,GP3ST及... 半乳糖-3-O-磺酰基转移酶-2(GP3ST)是一个新近克隆的磺酰基转移酶,其生物学功能还不明确.GP3ST在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差异性表达,以及催化所形成的磺酰化糖链与肿瘤转移潜能密切相关,是首次研究报道.在高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中,GP3ST及其产物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的细胞,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GP3ST的高表达率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5),而且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相对应的癌周组织.利用RNAi技术下调肝癌细胞SMMC7721中GP3ST的表达,观察到稳定转染RNAi/GP3ST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由多边形转变为近似梭形,与TNF-α刺激后的HUVEC和sL-选凝蛋白的黏附能力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GP3ST表达的下降能抑制细胞中的整合蛋白αV亚基的表达,而β3亚基表达无改变,同时在高转移细胞株中αV的表达也明显高于低转移细胞株,与GP3ST表达的差异性相一致.上述结果充分说明GP3ST催化合成的糖链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黏附性和影响整合蛋白αV亚基的表达参与肿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3-O-磺酰基转移酶-2 磺酰化糖链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V表达受阻与内质网应激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莺莺 陆祎 +1 位作者 张毅 申宗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V(GnTV)表达受阻与内质网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NAi技术,构建GnTVsiRNA表达质粒,抑制GnTV的表达,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中的重要分子GRP78(glucoseregulatedprotein,葡萄糖调节蛋白... 目的: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V(GnTV)表达受阻与内质网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NAi技术,构建GnTVsiRNA表达质粒,抑制GnTV的表达,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中的重要分子GRP78(glucoseregulatedprotein,葡萄糖调节蛋白)、XBP1(Xboxbindingprotein1,X盒结合蛋白1)和PERK[RNAdependentproteinserine/threoninekinase(PKR)likekinase,RNA依赖蛋白丝/苏氨酸激酶的类似激酶]的表达变化。结果:GRP78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升高;XBP1的mRNA发生剪接,蛋白分子量从33×103(33kD)变为54×103;PERK蛋白发生磷酸化。结论:GnTV受阻可导致内质网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V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明代古尸肌肉脂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兴中 张英 姜义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0-442,446,共4页
目的 分析测定上海地区出土的明代古尸小腿腓肠肌的脂类成分。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城市 ,少有古代尸体发现 ,因此对本例古尸脂类成分与其他地区发现的古尸脂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古尸肌肉组织经过预处理以后 ,制成组织匀浆液 ,经冷... 目的 分析测定上海地区出土的明代古尸小腿腓肠肌的脂类成分。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城市 ,少有古代尸体发现 ,因此对本例古尸脂类成分与其他地区发现的古尸脂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古尸肌肉组织经过预处理以后 ,制成组织匀浆液 ,经冷冻干燥 ,用氯仿 /甲醇抽提和葡聚糖凝胶层析提取分离总脂 ,用三氯化铁法测定胆固醇 ,定磷法测定磷脂 ,甲基橙比色法测定神经氨基醇。结果 测定结果表明该古尸总磷脂含量为 (6 8.14± 2 .2 0 )mg/ g氮 ,胆固醇含量为 (191.6 8± 0 .0 1)mg/g氮 ,神经氨基醇为 (11.49± 3.40 ) μg/mg氮 ,与其他古尸及现代甲醛固定尸体的脂类成分相比 ,总磷脂水平无多大差别 ,而胆固醇及神经氨基醇含量较高。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本例古尸保存较好 ,生前可能存在脂类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明代 古尸 肌肉 脂类 成分分析 胆固醇 神经氨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巨细胞癌高(95D)低(95C)转移株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浩 陈海蛟 +1 位作者 张夏英 张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人肺巨细胞癌高(95D)低(95C)转移株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两株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两株细胞的细胞周期差异,Western印迹检测两株细胞的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探讨人肺巨细胞癌高(95D)低(95C)转移株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两株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两株细胞的细胞周期差异,Western印迹检测两株细胞的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95D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95C细胞,与此一致,处于S期的95D细胞数目明显高于95C细胞;在蛋白质水平,95D细胞p27的表达低于95C细胞,而CDK2,磷酸化Rb的表达不同程度的高于95C细胞。结论:p27表达的不同,以及下游CDK2,Rb及Rb磷酸化水平的差异,最终引起两株细胞在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 CDK P27 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番茄红素与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玥 沈新南 +1 位作者 李永烶 刘珊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9-752,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血清番茄红素(lycopene,LP)含量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检测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对照组血清LP、β-胡萝卜素(β-carotene,β-CAR)和维生素E(Vit.E)含量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血清番茄红素(lycopene,LP)含量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检测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对照组血清LP、β-胡萝卜素(β-carotene,β-CAR)和维生素E(Vit.E)含量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进行医学统计分析。结果DM组血清LP[(0.27±0.15)vs(0.33±0.14),μg/mL],SOD[(89.32±12.23)vs(106.43±14.19),U/mL],GSH-Px[(148.06±8.94)vs(195.23±8.85),U/mL],T-AOC[(10.14±1.14)vs(14.29±1.51),U/m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含量高于对照组[(5.91±1.34)vs(4.86±1.30),nmol/mL](P<0.01)。血清LP含量与MDA的相关系数为负值,与血清SOD、GSH和T-AOC等的相关系数为正值(P<0.01)。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发现,控制BMI、年龄等因素后,血清LP与血清MDA含量呈负相关,与血清GSH-Px和T-AOC呈正相关。结论血清LP可能是影响2型DM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的因素,随着血清LP水平增高,2型DM患者血清MDA含量降低,GSH-Px活力及T-AOC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清 番茄红素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淋巴细胞趋化因子的大鼠系膜细胞载体的构建
8
作者 朱春芳 徐荣左 欧周罗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 探讨以肾小球系膜细胞作为高表达大鼠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tn)的载体的可行性,从而为深入研究淋巴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和体内活性创造条件。方法 采用RT-PCR法获得大鼠的Ltn的编码区全长的cDNA序列;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 目的 探讨以肾小球系膜细胞作为高表达大鼠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tn)的载体的可行性,从而为深入研究淋巴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和体内活性创造条件。方法 采用RT-PCR法获得大鼠的Ltn的编码区全长的cDNA序列;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构建并鉴定pcDNA 3.1/Ltn真核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 PLUS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质粒及空质粒瞬时转染于SKOV3细胞;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Ltn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进而用pcDNA 3.1/Lac Z和pcDNA 3.1/Ltn稳定转染原代培养的WKY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用潮霉素B筛选获得稳定表达报告基因Lac Z和大鼠Ltn的细胞克隆。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质粒载体中正确地插入了大鼠Ltn的编码基因;RT-PCR显示在瞬时转染的SKOV3细胞和稳定转染的4个系膜细胞克隆中Ltn mRNA表达增高;ELISA证实细胞培养上清中Ltn的蛋白质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此外,X-gal染色显示获得了2个稳定表达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系膜细胞克隆。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 3.1/hygro/Ltn,获得了稳定表达大鼠Ltn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克隆,并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上证实了Ltn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Ltn的体内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 大鼠 载体 肾小球系膜细胞 基因转染 肾小球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可溶性L-selectin(sL-selectin)在杆状病毒载体系统中的表达与纯化
9
作者 胡萍 石必枝 吴兴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7-650,661,共5页
目的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表达人的重组可溶性L-型选择蛋白配体凝集素(human recombi-nant soluble L-selectin:sL-selectin),探索在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人的重组可溶性L-型选择蛋白配体凝集素的新途径。方法将已经重组好的杆状病毒... 目的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表达人的重组可溶性L-型选择蛋白配体凝集素(human recombi-nant soluble L-selectin:sL-selectin),探索在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人的重组可溶性L-型选择蛋白配体凝集素的新途径。方法将已经重组好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表达sL-选凝素于细胞培养上清,利用末端连接的ZZ-结构域(蛋白A来源的首尾相连的二聚化Z结构域)与IgG-琼脂糖-6的结合而分离纯化,通过SDS-PAGE鉴定分子量的大小,并用特异性抗体验证,另外通过重组的sL-选凝素与SMMC7721的黏附观察其活性。结果sL-选凝素可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46 000,与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结合率可达70%。结论sL-选凝素可通过杆状病毒载体在昆虫细胞中有效表达,分离纯化后依然保持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选择蛋白配体凝集素 杆状病毒 ZZ-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钙黏附蛋白18b基因抑制对斑马鱼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贡月波 蒋缪 +2 位作者 胡晶莹 王跃祥 宋后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7-903,共7页
原钙黏附蛋白18b(Protocadherin18b,Pcdh18b)属于钙黏附蛋白家族成员.为了研究pcdh18b基因抑制对斑马鱼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针对pcdh18b的翻译起始位点设计一个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在斑马鱼受精卵一到二细胞期注射并且... 原钙黏附蛋白18b(Protocadherin18b,Pcdh18b)属于钙黏附蛋白家族成员.为了研究pcdh18b基因抑制对斑马鱼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针对pcdh18b的翻译起始位点设计一个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在斑马鱼受精卵一到二细胞期注射并且验证其有效性.注射后用原位杂交和吖啶橙染色检测神经系统的表型和标志基因的表达.pcdh18b下调使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基因neurog1、神经元标志基因elavl3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基因gfap的表达均出现下调,中后脑边界的标志基因pax2a和wnt1表达减弱并出现神经管分叉现象,同时与后脑分节相关的基因krox20表达减少.吖啶橙染色显示pcdh18b下调后斑马鱼中脑、后脑及中后脑边界细胞凋亡增多.这些结果表明pcdh18b抑制导致了斑马鱼神经系统发育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钙黏附蛋白18b 斑马鱼 神经系统发育 整体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nexin43基因抑制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东 王跃祥 +2 位作者 胡晶莹 孙淑娜 宋后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66-771,共6页
为了研究cx43基因抑制对斑马鱼胚胎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针对cx43的翻译起始位点设计两个吗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在斑马鱼受精卵一到两细胞期混合注射并且验证其有效性.注射后用原位杂交和原位免疫荧光检测心脏标志基因的... 为了研究cx43基因抑制对斑马鱼胚胎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针对cx43的翻译起始位点设计两个吗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在斑马鱼受精卵一到两细胞期混合注射并且验证其有效性.注射后用原位杂交和原位免疫荧光检测心脏标志基因的表达以及心脏的表型,同时利用显微荧光造影和原位杂交检测血管的发育情况.用心室心房的标志基因vmhc和amhc反义RNA探针进行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vmhc表达抑制,而amhc表达上调.原位免疫荧光显示与原位杂交一致的结果表明:心房扩张心室缩小,并且心脏环化不全.用血管标志基因flk-1的RNA探针原位杂交和显微荧光造影表明,cx43基因抑制的斑马鱼胚胎血管无明显缺陷.此外,cx43基因抑制的斑马鱼胚胎心脏功能也有明显改变,包括心脏搏动无力,有血液回流现象.抑制cx43的表达可能通过影响两个细胞群的迁移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的发育缺陷,从而影响了心脏的功能,但是未发现胚胎血管系统发育的明显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NEXIN43 斑马鱼 心脏发育 整体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样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2
作者 林巧卫 张思 陆维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3-228,共6页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样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质的模式识别受体,在先天性免疫应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NOD样受体被激活后,通过一系列的信号通路,能诱导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从NOD样...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样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质的模式识别受体,在先天性免疫应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NOD样受体被激活后,通过一系列的信号通路,能诱导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从NOD样受体的组成、NOD样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NOD样受体与肿瘤关系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信号通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片段的体外扩增
13
作者 顾其敏 李育庆 +2 位作者 曹凯鸣 忻骅 孙崇荣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1-211,共1页
生物体尤其是高等动植物,绝大多数基因的拷贝数是很低的,如果没有基因扩增的手段,几乎无法研究基因的结构及其与表达的关系。当今分子生物学发展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基因克隆,实际上就是基因体内扩增(in vivo amplification)的技术。近... 生物体尤其是高等动植物,绝大多数基因的拷贝数是很低的,如果没有基因扩增的手段,几乎无法研究基因的结构及其与表达的关系。当今分子生物学发展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基因克隆,实际上就是基因体内扩增(in vivo amplification)的技术。近年来发展了一种基因体外扩增(in vitro amplification)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体外扩增 高分子量 谷蛋白基因
全文增补中
大葱叶绿体DNA的分离纯化及分子杂交鉴定
14
作者 湘志新 沈志伟 孙崇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3期8-12,共5页
对大葱的心叶除去其管状叶内的粘液。经组织捣碎机粉碎、差速离心获叶绿体粗制品;再用蔗糖不连续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叶绿体。对纯化的叶绿体经蛋白酶及SDS处理后,用酚抽提、乙醇沉淀的方法获得叶绿体DNA。对本法获得的叶绿体DNA用限制... 对大葱的心叶除去其管状叶内的粘液。经组织捣碎机粉碎、差速离心获叶绿体粗制品;再用蔗糖不连续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叶绿体。对纯化的叶绿体经蛋白酶及SDS处理后,用酚抽提、乙醇沉淀的方法获得叶绿体DNA。对本法获得的叶绿体DNA用限制性酶解,获得清晰的酶切电泳条带;与烟草rbc L基因探针杂交,确证本法获得的DNA是叶绿体DNA,可供分子克隆及基因分析等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葱 叶绿体 DNA 纯化 分子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葡萄糖应激与抗氧化代偿的变化 被引量:26
15
作者 谢飞舟 施冬云 +2 位作者 肖玲 刘精东 刘珊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利用2型糖尿病不同病程人群空腹及葡萄糖口服应激模型,研究葡萄糖应激对人体自由基代谢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水平和机体抗氧化代偿能力的关系,以探明自由基对糖尿病不同病程的介导规律。方法分为健康对照组(CO)、... 目的利用2型糖尿病不同病程人群空腹及葡萄糖口服应激模型,研究葡萄糖应激对人体自由基代谢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水平和机体抗氧化代偿能力的关系,以探明自由基对糖尿病不同病程的介导规律。方法分为健康对照组(CO)、糖尿病前期组(DP)、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并发症组(DC),每组选30例。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各组取空腹及口服葡萄糖液(GS)后2 h的肘静脉血各5 mL,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维生素C(VC)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空腹氧化水平各组依次:DC>DM>DP>CO;还原水平除DP组SOD活力高于CO组,各组总体随糖代谢异常程度加剧呈下降趋势。葡萄糖应激2 h后各组自由基氧化还原水平排列类同空腹。GS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各组H2O2水平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还原水平各组有不同,CO与DP组在GS干预后,T-AOC水平比干预前都升高。随糖代谢异常程度加剧,氧化应激水平逐步增高,抗氧化能力逐趋下降,氧化损伤产物MDA增多。GS应激后,CO、DP组的总体抗氧化能力T-AOC显示代偿性增高,而DM、DC组无此效应。结论氧化应激在2型糖尿病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O与DP组所具的抗氧化代偿能力,提示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有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氧化应激 代偿效应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及机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坚 钟良 +3 位作者 钱立平 华正豪 林庚金 刘珊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1,65,共6页
目的观察从丹参中提纯的单体———丹参酮ⅡA(TanⅡA)在体外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并对其分子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梯度(1.0、2.0、4.0、6.0、8.0和10.0mg/L)的TanⅡA干预SGC7901胃癌细胞24、48、72h后,用... 目的观察从丹参中提纯的单体———丹参酮ⅡA(TanⅡA)在体外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并对其分子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梯度(1.0、2.0、4.0、6.0、8.0和10.0mg/L)的TanⅡA干预SGC7901胃癌细胞24、48、72h后,用四唑盐(MTT)比色法绘制肿瘤细胞生长曲线。采用以上浓度梯度的TanⅡA干预SGC7901细胞24h,或采用10.0mg/L的TanⅡA干预0、12、24、36、48h,应用碘化丙叮(PI)及Annexin V双重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SGC7901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用透射电镜直接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用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TanⅡA干预24h后SGC7901细胞p53的mRNA表达。结果MTT法显示TanⅡA具有良好的抑制胃癌增殖作用,并时间、剂量依赖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显示TanⅡA可使SGC7901细胞周期阻滞于G1/S期。PCR检测发现随着TanⅡA干预浓度的逐步上升,胞内p53mRNA表达亦逐步上升。结论TanⅡA在体外可通过细胞周期阻滞及诱导凋亡达到良好的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效应,诱导胞内p53基因表达上调是所涉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凋亡 丹参酮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信号通路通过Skp2、p27调节肝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8
17
作者 傅奕 方征宇 +3 位作者 王丽影 李增霞 杨勇 查锡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63-1269,共7页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调节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用LY294002特异性阻断PI3K信号通路后,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明显被抑制.RT-PCR及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LY294002增加了p27蛋白的表达,但不影响p27的mRNA表达.在LY29400...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调节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用LY294002特异性阻断PI3K信号通路后,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明显被抑制.RT-PCR及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LY294002增加了p27蛋白的表达,但不影响p27的mRNA表达.在LY294002处理的细胞中转入p27的RNAi质粒以干扰p27蛋白的表达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可部分恢复.放线菌酮(Chx)处理实验表明,阻断PI3K信号通路使p27蛋白的半衰期延长,稳定性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LY294002可抑制介导p27蛋白降解的关键分子Skp2的mRNA表达,还可缩短Skp2蛋白的半衰期,降低Skp2蛋白的稳定性.但在SMMC-7721中分别转染PI3K下游重要靶分子Akt的持续激活和失活突变体,却并不影响p27蛋白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PI3K信号通路在转录及翻译后水平调节Skp2的表达而影响p27蛋白的降解,从而调节肝癌细胞的增殖,但Akt并没有参与这种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3K 信号通路 P27 SKP2 AKT 蛋白质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静脉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所致大鼠肾病模型的优化及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丽华 朱春芳 欧周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明确大鼠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肾病模型的适宜条件和病程演变,为该模型更好地用于肾病综合征、肾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颈静脉注射PAN,分别以2、3、4、5、... 目的明确大鼠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肾病模型的适宜条件和病程演变,为该模型更好地用于肾病综合征、肾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颈静脉注射PAN,分别以2、3、4、5、7、9 mg/100 g体重的剂量给药,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测定2周内不同时间点的尿蛋白排泄量;另以9 mg/100 g体重的剂量给药,观察28周内尿蛋白、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变化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各个剂量的PAN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约在10~14 d达到高峰,最高达(592.0±61.0)mg/24 h.28周连续观察的结果显示,PAN组动物的尿蛋白呈现典型的双相曲线,即第2周达到高峰,伴有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升高,此后逐渐降至接近正常,但自第12周起尿蛋白再度逐渐上升,第28周可达急性期峰值的一半.结论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颈静脉注射适量PAN可建立不同程度的肾病模型,成功率极高,方法简单,用药量省,动物价廉易得,且急性期发病快而周期短,不失为研究人类相应疾病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模型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 单次静脉注射 Wistar大鼠 血清胆固醇 优化 尿蛋白排泄量 三酰甘油 不同程度 肾病综合征 PAN 病程演变 发病机制 生理盐水 不同时间 病理改变 连续观察 一次性 急性期 肾硬化 剂量 肾组织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SOD基因转染对SGC79001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坚 林庚金 +4 位作者 唐峰 朱虹光 钱立平 程建 刘珊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3,31,共6页
目的 观察改变胞内MnSOD基因表达水平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穿孔方法将反义和正义MhSOD cDNA真核表达载体pHβA-SOD(-)/pHβA-SOD(+)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400mg/LG418筛选稳定表达克隆并用RT-PCR及Western杂交法鉴... 目的 观察改变胞内MnSOD基因表达水平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穿孔方法将反义和正义MhSOD cDNA真核表达载体pHβA-SOD(-)/pHβA-SOD(+)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400mg/LG418筛选稳定表达克隆并用RT-PCR及Western杂交法鉴定后扩大培养。用pHβA空质粒转染作为对照。放射免疫法检测正义、反义及空载SGC7901胃癌细胞株内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SOD1)蛋白含量。分别用直接细胞计数法、四唑蓝(MTT)比色法、平皿克隆形成率试验及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3组细胞在体外、体内的增殖活性。结果 与空载组(Vector—7901)相比,转染正义质粒的MnSOD-7901胃癌细胞呈现抑增殖效应:(1)生长曲线示增殖速度减慢;(2)在平皿上的集落形成能力下降;(3)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明显受抑制。转染反义质粒的MnSOD-AS7901胃癌细胞则出现促增殖效应:(1)生长曲线示增殖速度加快;(2)在平皿上的集落形成率上升;(3)裸鼠移植瘤生长加速。结论 通过基因转染提高胞内MnSOD的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MnSOD可能是胃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SOD 基因转染 SGC79001 胃癌 癌细胞增殖 基因表达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超顺磁性铁氧体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慧荣 李代禧 +2 位作者 刘珊林 纪兰兰 吴晓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05期32-35,共4页
探讨了纳米超顺磁性铁氧体的制备条件及其性能特征。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方法:应用化学共沉淀法,反应温度为80℃、pH值为9.0、[Zn2+]∶[Fe2+]为1∶5、反应时间为75min。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 探讨了纳米超顺磁性铁氧体的制备条件及其性能特征。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方法:应用化学共沉淀法,反应温度为80℃、pH值为9.0、[Zn2+]∶[Fe2+]为1∶5、反应时间为75min。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进行表征,表明制备的样品为尖晶石结构,平均粒径7.7nm,大小均匀,比饱和磁强度为65.7563Am2/kg,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氧体 靶向性 稳定性 超顺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