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快原子轰击质谱法及其在生物医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邱丰和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73-80,共8页
快原子轰击质谱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分析极杜强、难挥发和热不稳定化合物囊常用的质谱方法,然而用快原子轰击质话进行精确质量测定的应用和研究开展还不很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分辨快原子轰击腐语法的方法和特点,并概述了高分... 快原子轰击质谱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分析极杜强、难挥发和热不稳定化合物囊常用的质谱方法,然而用快原子轰击质话进行精确质量测定的应用和研究开展还不很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分辨快原子轰击腐语法的方法和特点,并概述了高分辨快原子轰击质谱在生物医学分析几个主要方面(生物小分子、生物大分子、药物代谢产物和临床病理研究等)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 快原子轰击质谱 生物医学分析 HRFAB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FNMR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建广 杜泽涵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9-324,共6页
核磁共振(NMR)是一种无创伤的物理测试方法,它可以直接用于体内和体外的生物样品测定,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正常体内含氟成分很少,测定时无本底信号干扰,因此在体内研究中引进氟代指示剂进行19FNMR研究是目前普遍采用的... 核磁共振(NMR)是一种无创伤的物理测试方法,它可以直接用于体内和体外的生物样品测定,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正常体内含氟成分很少,测定时无本底信号干扰,因此在体内研究中引进氟代指示剂进行19FNMR研究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19FNMR可以用来测定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胞内游离的离子如Ca2+和Mg2+、胞内pH、氧浓度或氧压力(pO2)、膜电位、组织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19FNMR 生物医学研究 氟代指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分类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爱玲 宋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3,20,共7页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标志物是一种能够判断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指示物,根据特性可将其分为小分子生物标志物、大分子生物标志物、复合生物标志物和生物种群标志物。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疾病的...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标志物是一种能够判断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指示物,根据特性可将其分为小分子生物标志物、大分子生物标志物、复合生物标志物和生物种群标志物。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分类,监测疾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检验临床治疗效果,预测个体发病的风险,并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生物标志物的选择需要详尽和严格的临床验证,并考虑其在特定临床情况下使用的可行性和易用性。随着对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其应用逐步从单一化向组合化发展。将生物标志物与其他检测手段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加早期、快速而准确地诊断疾病和判断病情,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ICP-MS分析生物样品中贫铀(DU)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晓颖 梁月琴 +1 位作者 李蓉 于水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2-345,共4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建立了血清、尿液和组织等生物样品中贫铀的鉴别和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分析生物样品中的贫铀具有灵敏度高(探测下限0.01×10-12g/mL),线性范围宽,干扰少,分析时间短(<1h),方法重复性...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建立了血清、尿液和组织等生物样品中贫铀的鉴别和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分析生物样品中的贫铀具有灵敏度高(探测下限0.01×10-12g/mL),线性范围宽,干扰少,分析时间短(<1h),方法重复性好(<10%)等优点,适用于生物样品中总铀和贫铀的快速分析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样品 贫铀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5
作者 邓志威 李璟 +2 位作者 许美凤 刘鹏 耿珠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81-1088,共8页
对核磁共振的特点及其在药物分析鉴定中应用的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展示了核磁共振检测试验方法多、信息丰富和定量分析方法灵活等技术特点。在3个具体实例中,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同步实现了混合物样品中主要成分或异构体的认定... 对核磁共振的特点及其在药物分析鉴定中应用的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展示了核磁共振检测试验方法多、信息丰富和定量分析方法灵活等技术特点。在3个具体实例中,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同步实现了混合物样品中主要成分或异构体的认定和含量(或相对含量)测量,达到了"快速"检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核磁共振 选择性实验 扩散实验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Ⅱ.蛋白质组技术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阮松林 马华升 +5 位作者 王世恒 忻雅 钱丽华 童建新 赵杭苹 王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33-1648,共16页
蛋白质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发育和生理生态等诸多生物学领域,主要研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植物发育(如种子成熟与发芽过程)、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不同亚细胞结构的新蛋白组分的发现及其功能鉴定、植物对非生物逆境(包括高温、... 蛋白质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发育和生理生态等诸多生物学领域,主要研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植物发育(如种子成熟与发芽过程)、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不同亚细胞结构的新蛋白组分的发现及其功能鉴定、植物对非生物逆境(包括高温、低温、高盐和干旱等)和生物逆境(病虫害)的适应机制和植物与微生物(根瘤共生体)相互作用机制。同时对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胞蛋白组 遗传多样性 发育相关蛋白组 逆境相关蛋白组 蛋白数量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分析中蛋白质分步提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3
7
作者 兰彦 钱小红 +4 位作者 王阁 李勇 罗凌 柳正良 贺福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5-418,共4页
利用细胞裂解液充分溶解细胞蛋白质是成功进行蛋白质组分析的先决条件 .尝试利用三步提取法 ,即以三种溶解性能不同的裂解液分步提取细胞中的蛋白质组 ,并分别进行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two dimensional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 利用细胞裂解液充分溶解细胞蛋白质是成功进行蛋白质组分析的先决条件 .尝试利用三步提取法 ,即以三种溶解性能不同的裂解液分步提取细胞中的蛋白质组 ,并分别进行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two dimensional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2 DPAGE)分离 .通过对 2 DPAGE蛋白质图谱的比较 ,发现其与常规方法相比 ,具有蛋白质提取率高、双向电泳 (two 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 DE)分辨率高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步提取 蛋白质组 二维降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碘与β-环糊精结合物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宋占军 刘炳玉 +5 位作者 钱小红 杨松成 魏开华 郑永红 马溪 张洪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3-606,共4页
本文应用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分析方法 ,对采用不同工艺制备的碘与 β 环糊精结合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发现 ,碘与β 环糊精结合物中碘的存在形式为游离碘、包结碘和胶束络合碘。水法工艺制备... 本文应用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分析方法 ,对采用不同工艺制备的碘与 β 环糊精结合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发现 ,碘与β 环糊精结合物中碘的存在形式为游离碘、包结碘和胶束络合碘。水法工艺制备的样品 ,含碘量高但稳定性差。醇法工艺制备的样品 ,含碘量低而稳定性好。本实验建立的检测碘与 β 环糊精结合物的分析方法简便易行 ,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方法可用于制备碘与 β 环糊精结合物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结合物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 药物分析 光谱分析 质量控制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谱作为SNP分型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何义 蔡耘 +3 位作者 王杰 周钢桥 贺福初 钱小红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49-455,共7页
利用改良的 Miller法从人血中提取人类基因组 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对含有单核苷酸多态性 ( SNP)点的 DNA片段进行扩增 ,然后用 CIP和 Eox I去除掉 PCR体系中剩余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 ( d NTP... 利用改良的 Miller法从人血中提取人类基因组 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对含有单核苷酸多态性 ( SNP)点的 DNA片段进行扩增 ,然后用 CIP和 Eox I去除掉 PCR体系中剩余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 ( d NTP)和引物 ,最后用单碱基延伸反应获得 SNP位点处碱基类型。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飞行时间质谱 ( MALDI-TOFMS)或电喷雾电离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 ESI-Qq TOFMS)检测延伸产物与未延伸引物间的分子量差异 ,确定该点处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谱 SNP分型 检测方法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一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MS 电喷雾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及其在几类重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许彬 王海龙 +2 位作者 魏开华 张学敏 杨松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8-132,共5页
代谢组学正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各种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各有优缺点,配有低温探头的核磁共振、混合型串联傅里叶变换质谱以及多种联用技术将成为代谢组学研究的关键技术。目前,大量多维代谢组学数据的分析方法和专用软件急待开... 代谢组学正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各种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各有优缺点,配有低温探头的核磁共振、混合型串联傅里叶变换质谱以及多种联用技术将成为代谢组学研究的关键技术。目前,大量多维代谢组学数据的分析方法和专用软件急待开发完善。代谢组学在肿瘤、老年痴呆症、心血管疾病、肝肾脏类疾病等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一定进展,疾病代谢组学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疾病诊断 生物标志物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内磷酸单酯的^(31)P核磁共振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荣清 舒融 +2 位作者 颜贤忠 骆传环 杜泽涵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共3页
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_60和人淋巴瘤白血病细胞Molt_4的 31PNMR谱进行了分析 ,HL_60和Molt_4细胞显示很强的磷酸单酯峰 ,磷酸单酯峰中包含有磷酸胆碱和磷酸乙醇胺 ;并进一步对磷酸单酯峰的特征及形成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 核磁共振 磷酸单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汉族人群HLAⅠ类经典基因单倍型及连锁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袁方 孙玉英 +6 位作者 骆媛 梁飞 刘楠 金荔 刘金锋 刘曙光 奚永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84-1089,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汉族人群HLAⅠ类经典基因座位HLA-A、HLA-B、HLA-Cw位点的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及连锁特征。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SSP)PCR低分辨基因分型技术对1014例随机选择的无关个体的经典HLAⅠ类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其相关遗传...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汉族人群HLAⅠ类经典基因座位HLA-A、HLA-B、HLA-Cw位点的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及连锁特征。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SSP)PCR低分辨基因分型技术对1014例随机选择的无关个体的经典HLAⅠ类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其相关遗传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汉族人群中较为常见的HLA-Ⅰ类基因是A*02(0.33)、A*11(0.24)、B*15(0.14)、B*13(0.13)、Cw*03(0.25)、Cw*07(0.18);较为常见的单倍型是A*02-B*46(0.071)、A*11-B*15(0.051)、A*02-Cw*01(0.084)、A*11-Cw*03(0.079)、B*46-Cw*01(0.095)和B*13-Cw*03(0.071)等,其中A*02-B*46、A*30-B*13、A*30-Cw*06、A*02-Cw*01、B*46-Cw*01和B*58-Cw*03等单倍型呈现出显著的连锁不平衡;而A*02-B*15、A*02-B*40、A*24-Cw*03、A*02-Cw*03、A*31-Cw*03等连锁不平衡性相对较低,其中A*24-Cw*03在重组事件中较常出现。此外,A*02-B*46-Cw*01(0.075)、A*30-B*13-Cw*06(0.046)、A*11-B*13-Cw*03(0.045)、A*33-B*58-Cw*03(0.044)、A*11-B*15-Cw*08(0.027)、A*02-B*38-Cw*07(0.023)、A*11-B*40-Cw*07(0.022)等为常见扩展单倍型。结论:本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汉族人群的HLA遗传学分布特点,为群体进化、临床移植及疾病相关研究等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A Ⅰ类基因 遗传多态性 基因频率 单倍型频率 连锁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卫红 李萍 +7 位作者 王萍 颜贤忠 张琪 陈合兵 张蕾 王丽华 于凤华 王莒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研究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浆代谢表型的特征及凉血解毒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3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和31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核磁共振谱仪技术分析银屑病血热证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代谢产物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健康人与银屑病... 目的研究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浆代谢表型的特征及凉血解毒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3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和31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核磁共振谱仪技术分析银屑病血热证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代谢产物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健康人与银屑病血热证患者之间、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经凉血解毒汤治疗前后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浆核磁共振氢谱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仅银屑病血热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能够被明显区分,银屑病血热证治疗前后也能较好的分开。组间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提示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存在脂类、蛋白质、能量代谢异常及肝肾功能损害。凉血解毒汤能调节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糖脂类代谢,使其代谢网络呈现向正常状态修复的趋势。结论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能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病理及代谢状态,并可应用于药效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模式识别 核磁共振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胰岛素去折叠过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方霆 廖杰 +1 位作者 蔡耘 沈世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0-422,共3页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牛胰岛素在二硫苏糖醇存在下去折叠的过程。牛胰岛素在二硫苏糖醇作用下,首先发生构象变化,形成稳定的中间体后进一步断裂分子间的二硫键,形成A链和B链。去折叠过程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质谱得...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牛胰岛素在二硫苏糖醇存在下去折叠的过程。牛胰岛素在二硫苏糖醇作用下,首先发生构象变化,形成稳定的中间体后进一步断裂分子间的二硫键,形成A链和B链。去折叠过程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质谱得到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牛胰岛素 二硫苏糖醇 去折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GC/TOF-MS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胜明 封波 +5 位作者 程建华 李海静 方均建 颜贤忠 魏来 董方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8-1194,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联用仪建立了小鼠血清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通过对硅烷化试剂的优化和去卷积分析,共检测到269个峰,其中相似度在800以上的代谢产物有46个;以核糖醇为内标,任意选取18种内源性代谢产物考察此方法的...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联用仪建立了小鼠血清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通过对硅烷化试剂的优化和去卷积分析,共检测到269个峰,其中相似度在800以上的代谢产物有46个;以核糖醇为内标,任意选取18种内源性代谢产物考察此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并通过14种标准氨基酸的混标溶液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本方法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4种氨基酸在2.78~113.20 n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18种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利用8种标准单糖,通过肟化反应解决了糖在多个位置出峰的难点.该方法可用于代谢组学研究,并通过相关数据处理找出生物标志物,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肟化 硅烷化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输注电喷雾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在十六种中药来源化合物定性分析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乾德 王红霞 +3 位作者 李卫华 魏开华 马百平 王升启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9-216,224,共9页
采用直接输注电喷雾电离质谱对十六种中药来源的化合物进行了分析。观察了它们的电喷雾电离质谱和串联质谱特征 ,以了解不同结构化合物的电离能力和裂解特点。观察表明 :为使样品成分尽可能多地被检测 ,必须同时进行正负两种模式的分析... 采用直接输注电喷雾电离质谱对十六种中药来源的化合物进行了分析。观察了它们的电喷雾电离质谱和串联质谱特征 ,以了解不同结构化合物的电离能力和裂解特点。观察表明 :为使样品成分尽可能多地被检测 ,必须同时进行正负两种模式的分析。化合物结构中羰基的存在似有利于化合物在正离子模式下形成准分子离子或其它分子加和离子。当采样锥电压为 3 0 V时 ,大多数化合物能形成准分子离子或其它分子加和离子。但改变采样锥电压似不能完全避免源内裂解。建议分析时同时考察不同采样锥电压 (如 1 0 V、3 0 V和 5 0 V)。串联质谱分析被证明是获得进一步结构信息的有效手段 ,因为对于所有被观察的准分子离子和其它分子加和离子 ,均能在串联质谱分析中检测到碎片离子。本研究在四物汤的研究中已经成功地运用了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电喷雾电离 直接输注 飞行时间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对白血病细胞作用的^(31)PNMR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荣清 骆传环 杜泽涵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用31P核磁共振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_α))和γ_干扰素(IFN_γ)联合对人淋巴瘤白血病细胞系Molt_4作用后含磷化合物的变化;Molt_4细胞系的 31P谱主要由三磷酸腺苷(ATP)、无机磷(Pi)、磷酸单酯等的共振峰组成 ;31P谱显示γ_干扰素、... 用31P核磁共振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_α))和γ_干扰素(IFN_γ)联合对人淋巴瘤白血病细胞系Molt_4作用后含磷化合物的变化;Molt_4细胞系的 31P谱主要由三磷酸腺苷(ATP)、无机磷(Pi)、磷酸单酯等的共振峰组成 ;31P谱显示γ_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γ_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对Molt_4细胞作用后 ,三磷酸腺苷的 β位磷的共振峰与无机磷的峰高比值 (hATP/hPi)不同程度地降低 ;同时根据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细胞 核磁共振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素 磷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印到膜上的蛋白质的质谱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开华 杨松成 +2 位作者 王红霞 蔡耘 钱小红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89-90,共2页
Three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 protein electroblotted onto PVDF or NC membran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Pseudo-dissolution Method"(direct method) is able to directly an... Three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 protein electroblotted onto PVDF or NC membran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Pseudo-dissolution Method"(direct method) is able to directly analyze proteins on membrane provided a good staining-destaining process and a gentle transferring strategy were carried out. The "Extraction Method" is suitable for various kinds of membranes, its reproducibility, sensitivity, and resolution are high. The"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Method" is the best among these methods. The quality of MALDI-TOF spectrum using this simple method is the same as The routine strategy of MAL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胶内蛋白质 转印 二维电泳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临床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宋娟娥 于水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2-192,共11页
本文对近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在临床样品微量元素及形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应用ICP-MS技术测定临床样品微量元素的三种处理和分析方法(直接稀释法,湿法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列举了部分含量测定的实例。介绍... 本文对近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在临床样品微量元素及形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应用ICP-MS技术测定临床样品微量元素的三种处理和分析方法(直接稀释法,湿法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列举了部分含量测定的实例。介绍了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和毛细管电泳(CE)在形态分析中的应用,指出了现存的问题,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临床样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宁 周文霞 +3 位作者 张永祥 张学敏 王杰 刘炳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62-1466,共5页
以6月及12月龄SAMP 8及同龄SAMR 1为研究对象,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法,分析比较了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 ice,SAM)的快速老化亚系SAMP 8及抗快速老化亚系SAMR 1血清蛋白表达的差异.与同龄SAMR 1比较,6月龄SAMP 8血清中... 以6月及12月龄SAMP 8及同龄SAMR 1为研究对象,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法,分析比较了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 ice,SAM)的快速老化亚系SAMP 8及抗快速老化亚系SAMR 1血清蛋白表达的差异.与同龄SAMR 1比较,6月龄SAMP 8血清中有15个蛋白点表达显著上调,3个蛋白点表达显著下调,7个蛋白点只在SAMP 8中有表达;12月龄SAMP 8血清中有9个蛋白点表达显著上调,7个蛋白点表达显著下调,12个蛋白点只在SAMP 8中有表达.应用质谱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了19种蛋白质.其中6个蛋白只在6月龄SAMP 8中表达,4个蛋白只在12月龄SAMP 8中表达.此外,在6月龄及12月龄SAMP 8血清差异蛋白中,存在9个共同的差异蛋白,按照功能可分为4类:(1)免疫相关蛋白;(2)老化相关蛋白;(3)糖代谢及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4)其它蛋白.上述研究结果显示,SAMP 8和SAMR 1血清蛋白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一些差异蛋白可能是SAMP 8老化进程中相关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 血清蛋白质组 双向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