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抗性淀粉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雪丽 欧旭华 +6 位作者 付澳秋 肖武名 郭涛 林悦龙 郭谦麒 杨瑰丽 孟丽君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抗性淀粉作为一种新型膳食纤维,可以控制血糖和胆固醇水平、改善肠道健康,成为近年来功能性食品和作物遗传领域的研究热点。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选育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对改善我国以稻米为主食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及满足人们未... 抗性淀粉作为一种新型膳食纤维,可以控制血糖和胆固醇水平、改善肠道健康,成为近年来功能性食品和作物遗传领域的研究热点。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选育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对改善我国以稻米为主食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及满足人们未来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水稻中抗性淀粉含量主要由少数主效淀粉合成基因与较多微效基因共同调控,不同主效基因的等位组合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目前,生产上已经培育出一批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0%的水稻品种,但抗性淀粉含量的增高会伴随米饭蒸煮食味品质降低,严重影响消费者的食用意愿,研究和培育口感较好的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是未来重点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同时,选育复合型(如高抗性淀粉、高花青素或低谷蛋白等)多功能水稻,也是未来抗性淀粉的选育方向。基因编辑、多基因聚合等多种生物技术育种手段与传统杂交育种相结合,可提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的选育效率。该文对水稻抗性淀粉类型、生物合成途径中主要的相关基因及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选育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与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高抗性淀粉水稻的选育与产业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性淀粉 主效基因 等位基因组合 蒸煮食味品质 多功能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航天生物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志强 周丹华 +1 位作者 郭涛 王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5-202,共8页
我国自 1987 年首次开展水稻等农作物种子返回式卫星空间搭载至今已有 32 年。本文对我国 30 多年来在水稻航天诱变机理,航天生物育种共性关键技术,航天诱变新种质(基因)创新,优质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提出了进... 我国自 1987 年首次开展水稻等农作物种子返回式卫星空间搭载至今已有 32 年。本文对我国 30 多年来在水稻航天诱变机理,航天生物育种共性关键技术,航天诱变新种质(基因)创新,优质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航天生物育种 诱变机理 种质创新 品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航天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5
3
作者 陈志强 郭涛 +1 位作者 刘永柱 王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概述了20年来我国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概况,对水稻空间诱变性状的变异特点、诱变作用机理和新品种选育研究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目前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稻 航天育种 研究进展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三系杂交稻保持系航天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永柱 许立超 +3 位作者 郭涛 王慧 张建国 陈志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2-299,共8页
通过搭载"实践八号"农业育种卫星,研究了2个三系杂交稻保持系HT-B和Y华农B航天搭载诱变后代的性状变异及保持力变异的情况.结果表明:诱变SP1代在发芽率、芽长、苗高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他农艺经济性状与对照差异不明显;SP... 通过搭载"实践八号"农业育种卫星,研究了2个三系杂交稻保持系HT-B和Y华农B航天搭载诱变后代的性状变异及保持力变异的情况.结果表明:诱变SP1代在发芽率、芽长、苗高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他农艺经济性状与对照差异不明显;SP2、SP3代的多个农艺经济性状发生了正、负向变异,不同材料不同性状诱变效果不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变异幅度大,突变体中出现了直链淀粉质量分数(w)极低的糯性突变体(w=1.66%)和极高的突变体(w=38.03%%).以SP4代突变株系与对应不育系测交,考察测交F1代的花粉育性和套袋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SP4代突变株系相对于对应不育系的保持力发生了较大改变,测交F1代中出现了完全可育的株系.结合农艺经济性状,可从中选育出优良的保持系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保持系 航天诱变 性状变异 保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稻米蛋白质含量快速无损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谭思萍 岳纪成 +5 位作者 陈莹 黄翠红 周丹华 张惠娟 杨瑰丽 王慧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111-123,共13页
【目的】构建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快速无损检测技术。【方法】采用317份水稻种质资源,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采用一阶平滑求导(SG1)、二阶平滑求导(SG2)、标准正态变量(SNV)、去趋势算法(Detrend)4种预处理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 【目的】构建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快速无损检测技术。【方法】采用317份水稻种质资源,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采用一阶平滑求导(SG1)、二阶平滑求导(SG2)、标准正态变量(SNV)、去趋势算法(Detrend)4种预处理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稻谷、糙米、精米3种不同形态稻米蛋白质含量近红外检测模型。【结果】预处理方式以复合式的SG1+SNV+Detrend、SNV+Detrend+SG1建模效果最佳。用于测定糙米蛋白质含量的稻谷、糙米近红外检测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82、0.926,标准偏差(SEP)分别为0.239、0.213;测定精米蛋白质含量的稻谷、精米近红外检测模型的校正R2分别为0.900、0.925,SEP分别为0.267、0.224。测定糙米蛋白质含量的稻谷、糙米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59、0.917,内部交叉验证标准偏差(SECV)分别是0.266、0.226;测定精米蛋白质含量的稻谷、精米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R^(2)分别为0.880、0.916、SECV分别是0.296、0.238。测定糙米蛋白质含量的稻谷、糙米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外部验证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02、0.923、外部验证SEP分别为0.422、0.311;测定精米蛋白质含量的稻谷、精米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外部验证R2分别为0.950、0.981,外部验证SEP分别为0.364、0.197。【结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所构建的稻米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可用于大样本育种材料的蛋白质含量初筛,为稻米营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近红外光谱 蛋白质含量 近红外检测模型 偏最小二乘法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高通量基因分型的水稻DNA样本制备技术研究
6
作者 夏澳运 彭子艾 +4 位作者 李丹丹 赵壮壮 王慧 陈志强 郭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1-7,共7页
【目的】提供一种基于96孔板的水稻根部DNA提取技术,可显著提升DNA提取效率。【方法】在96孔深孔板的每个孔中放入一粒萌发的种子,在深孔板下方对应放置96孔PCR板,在适当光温下促使水稻根伸入PCR板中;当水稻幼苗发育至一叶一心时,将PCR... 【目的】提供一种基于96孔板的水稻根部DNA提取技术,可显著提升DNA提取效率。【方法】在96孔深孔板的每个孔中放入一粒萌发的种子,在深孔板下方对应放置96孔PCR板,在适当光温下促使水稻根伸入PCR板中;当水稻幼苗发育至一叶一心时,将PCR板移至干冰与95%乙醇混合液体中,利用冷冻处理捕获幼根;用改良的TRIS-EDTA法批量提取DNA并进行浓度和纯度检测。【结果】从播种到根部组织样品的获取全部在96孔板中进行,实现了样本组织的批量获取及目标个体的精确对应。改良的TRIS-EDTA法提取96个水稻样本DNA的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的CTAB法。【结论】基于96孔板的水稻根部组织批量获取及DNA高效提取方法,对于提升水稻分子育种效率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96孔板 DNA提取 高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艺杂交兰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丹丹 朱鹏宇 +5 位作者 黎文敏 俎俊蕊 曾瑞珍 谢利 郭和蓉 张志胜 《特产研究》 2021年第1期24-28,共5页
本文以‘小凤兰’两种叶艺突变体G1和G2试管苗为材料,研究叶艺杂交兰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叶艺小凤兰’G2茎尖根状茎诱导率显著高于G1;暗培养有利于‘叶艺小凤兰’根状茎增殖,在MS+6-BA 1.5 mg·L^-1+NAA 0.5 mg·L^-1+活性... 本文以‘小凤兰’两种叶艺突变体G1和G2试管苗为材料,研究叶艺杂交兰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叶艺小凤兰’G2茎尖根状茎诱导率显著高于G1;暗培养有利于‘叶艺小凤兰’根状茎增殖,在MS+6-BA 1.5 mg·L^-1+NAA 0.5 mg·L^-1+活性炭0.3 g·L^-1培养基上暗培养40 d,G1和G2根状茎增殖系数分别为2.36和2.28;G1根状茎分化率和G2没有显著差异,但平均芽分化数显著低于G2;G2试管苗株高、叶片数、叶长和茎粗均显著高于G1,但根数和芽数显著少于G1;G2试管苗移栽90 d的成活率为96.35%,显著高于G1。G1和G2试管苗叶艺稳定,表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是生产‘叶艺小凤兰’种苗的可靠方法。本研究可为加快叶艺杂交兰的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推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兰 叶艺 组培快繁 根状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水稻千粒重基因tgw6突变体的创建 被引量:33
8
作者 王加峰 郑才敏 +4 位作者 刘维 罗文龙 王慧 陈志强 郭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0-1167,共8页
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调控水稻产量千粒重基因TGW6定点编辑,获得了一套有重要育种价值的tgw6突变体。设计了分别由U3、U6a和U6b启动子驱动、长20 bp的guide RNA(g RNA)靶点以靶向编辑TGW6基因的外显子,首先将这3个靶点一起组装到p YLCR... 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调控水稻产量千粒重基因TGW6定点编辑,获得了一套有重要育种价值的tgw6突变体。设计了分别由U3、U6a和U6b启动子驱动、长20 bp的guide RNA(g RNA)靶点以靶向编辑TGW6基因的外显子,首先将这3个靶点一起组装到p YLCRISPR/Cas9-MT(I)载体上,然后利用农杆菌介导侵染水稻材料H447(R819/玉针香//R819的BC3F6);提取T0代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DNA并对编辑位点附近的DNA片段进行PCR检测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T0代材料中tgw6的突变频率高达90%,其中纯合缺失突变率约占51%。对T1代纯合缺失突变体的千粒重性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部分tgw6的缺失突变能显著提高千粒重(大于5%)。不同类型tgw6突变体的成功创建不仅丰富了tgw6的变异类型,为水稻的高产稳产奠定了重要的材料基础,还证实了CRISPR/Cas9技术在水稻基因工程育种中高效、易操作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TGW6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籼稻的诱变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德志 刘永柱 +3 位作者 郭涛 张建国 陈志强 王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9-213,共5页
利用卫星搭载4个籼稻品种(系)的干种子,对SP1代种子活力和农艺性状、SP2代农艺性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诱变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籼稻种子损伤较小,SP1代的发芽率、芽长、株高以及结实率的生理损伤变幅为0~26... 利用卫星搭载4个籼稻品种(系)的干种子,对SP1代种子活力和农艺性状、SP2代农艺性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诱变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籼稻种子损伤较小,SP1代的发芽率、芽长、株高以及结实率的生理损伤变幅为0~26.9%;对空间环境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桂99、航恢7号、R998、金航138。SP1代表型不发生分离;SP2代在株高、分蘖、谷粒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白叶枯病抗性等性状出现分离,突变性状在SP3代能够遗传。空间诱变不仅能使水稻农艺性状发生变异,而且能使稻米品质和抗病性产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籼稻 诱变效应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型恢复系花药培养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翠红 彭圣法 +3 位作者 杨瑰丽 刘永柱 郭涛 王慧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6,22,共5页
通过对6个不同籼型恢复系水稻进行花药培养研究,先后分析了激素配比、有机附加物、不同基因型、杂交组合等因素对花药培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3处理中激素配比(2,4-D∶NAA∶KT∶6-BA=2∶1∶0∶0)较为适用于R8166的花药培养,而B2处理中... 通过对6个不同籼型恢复系水稻进行花药培养研究,先后分析了激素配比、有机附加物、不同基因型、杂交组合等因素对花药培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3处理中激素配比(2,4-D∶NAA∶KT∶6-BA=2∶1∶0∶0)较为适用于R8166的花药培养,而B2处理中激素配比(2,4-D∶NAA∶KT∶6-BA=2∶1∶0∶0.5)则较适用于航恢173;添加有机添加物能在一定程度改善花药培养的愈伤诱导率,却降低其后续分化的能力。进一步研究表明,基因型是影响花药培养力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籼稻的花药培养力较低,其中泰丰占的花药培养力最高;杂交组合R1和R2的愈伤诱导率均比R8166有所提高,但后续分化则表现较差。通过试验逐步筛选出适合籼型恢复系水稻花药培养的优良培养条件,为实现利用花药培养加快育种进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恢复系 花药培养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秆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浩 王加峰 +4 位作者 孙大元 郭涛 刘永柱 王慧 陈志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39-144,共6页
20世纪矮秆基因的利用使水稻育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后大量的矮杆基因被不断挖掘,相关的研究给生产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水稻的植株高度仍是育种中备受关注的性状之一。植株高度的降低有效地增强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其可变... 20世纪矮秆基因的利用使水稻育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后大量的矮杆基因被不断挖掘,相关的研究给生产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水稻的植株高度仍是育种中备受关注的性状之一。植株高度的降低有效地增强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其可变性为理想株型的选育奠定了基础,理想株型能够提高植株光合作用,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另一方面,对水稻矮化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利用植物内源激素在生产上调节作物高度。对水稻矮秆基因的遗传、矮化机理、矮秆基因克隆、矮秆基因调控理想株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已经报道的调控水稻株高的基因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对广东省已审定的水稻品种的株高以及现行品种当中矮秆基因遗传来源等问题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最后对未来水稻矮秆突变体的实际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基因 株型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恢七号空间诱变变异株系的稻瘟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景欣 杨祁云 +5 位作者 王慧 曾列先 刘永柱 郭涛 朱小源 陈志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5-429,共5页
本研究对卫星搭载水稻品种航恢七号SP3代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并对抗性变异株系作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250个航恢七号SP3代农艺经济性状优良株系经接种后,抗性变异株系H24对菌株GD3286表现抗性分离,分离比例为119∶108,其... 本研究对卫星搭载水稻品种航恢七号SP3代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并对抗性变异株系作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250个航恢七号SP3代农艺经济性状优良株系经接种后,抗性变异株系H24对菌株GD3286表现抗性分离,分离比例为119∶108,其抗性遗传可能受2对互补抗病基因控制,且在SP4代仍存在抗性分离;H24SP5代株系的抗谱较原种对照显著提高,其抗谱达到84.4%,而原种对照的抗谱仅为40.6%,且H24对部分致病谱较广或专化性致病菌株表现抗病突变。经全基因组内微卫星多态性分析,H24与原种对照间未表现DNA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 水稻 航恢七号 稻瘟病 抗性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S技术培育高抗稻瘟病的杂交水稻恢复系航恢1173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孙大元 周丹华 +4 位作者 肖武名 杨祁云 王慧 张建国 陈志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125,共5页
通过回交及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广谱抗源H4的一个主效抗稻瘟病基因Pi46导入到优良恢复系航恢173中,并在BC2F4群体中选育到一个株叶形态较好的株系,暂命名为航恢1173。分析结果表明,航恢1173比航恢173的抗谱得以明显拓宽,并... 通过回交及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广谱抗源H4的一个主效抗稻瘟病基因Pi46导入到优良恢复系航恢173中,并在BC2F4群体中选育到一个株叶形态较好的株系,暂命名为航恢1173。分析结果表明,航恢1173比航恢173的抗谱得以明显拓宽,并无显著的农艺性状差异,且所配杂交组合的抗性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恢复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建OsCOL9水稻突变体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维 刘浩 +4 位作者 董双玉 古丰玮 陈志强 王加峰 王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8,共7页
CRISPR/Cas9系统可对植物的内源基因进行有效定点编辑,为作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方向。以感病水稻品种丽江为材料,抗病基因OsCOL9为靶基因,探索该系统对水稻内源基因定点编辑效率以及获得有研究意义的突变体。OsCOL9基因CDS序列全长1 ... CRISPR/Cas9系统可对植物的内源基因进行有效定点编辑,为作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方向。以感病水稻品种丽江为材料,抗病基因OsCOL9为靶基因,探索该系统对水稻内源基因定点编辑效率以及获得有研究意义的突变体。OsCOL9基因CDS序列全长1 266 bp,编码一个422 aa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45.6 k Da,蛋白质结构的N端含有B-box结构域,C端含有CCT(CONSTANS、CONSTANS-Like、TOC1)结构域。设计4个长20 nt的guide RNAs(gRNAs)靶点,靶向编辑OsCOL9基因的CDS起始区域以及外显子的末端,分别由U3、U6a、U6b以及U6c启动子驱动,提取T1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DNA并对编辑位点附近的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1材料中OsCOL9的碱基缺失数最多可达59 bp,突变次数最多可达11次,取得较好的基因编辑效果。同时本试验出现了脱靶效应,因此着重探讨了降低脱靶效应的方法。由于CRISPR/Cas9系统在进行基因编辑时没有外源基因的导入,加上该技术的快捷、简便,对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的结合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OsCOL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籼粳杂交重组自交系的水稻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维维 陈立凯 +5 位作者 胡朝旭 黄钰婷 黄明 郭涛 王慧 陈志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79-988,共10页
为研究多环境条件下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及性状间相关性,解析籽粒性状遗传规律.以细长型籼稻品种‘玉针香’和短圆型粳稻品种‘02428’为亲本构建的含192个株系的RIL(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在4种环境下分别对籽粒相关的16个性状... 为研究多环境条件下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及性状间相关性,解析籽粒性状遗传规律.以细长型籼稻品种‘玉针香’和短圆型粳稻品种‘02428’为亲本构建的含192个株系的RIL(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在4种环境下分别对籽粒相关的16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遗传变异解析.结果表明,两亲本的粒型、垩白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玉针香’精米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为4.03、1.00%和0.18%,‘02428’精米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为1.45、87.40%和52.21%.RIL群体各性状的平均值介于两亲本之间,分布频率呈趋于单峰的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规律.多环境下变异分析表明,大部分籽粒性状受环境及环境与株系互作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谷粒面积、谷粒圆度2个性状受环境、环境与株系互作的影响均不显著.遗传群体各性状变异系数为6.34%~84.55%,广义遗传力为4.26%~70.67%.粒长、粒宽、垩白粒率、垩白度间呈明显互作关系.在RIL群体中筛选获得4个在穗部性状、粒质量和稻米外观品质等方面综合表现较为优良的株系,具有较高育种价值.说明:基于遗传背景明确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可解析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并有效创制优异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籽粒性状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诱变选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孙大元 张景欣 +4 位作者 陈冠州 王慧 朱小源 陈志强 杨祁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1-279,共9页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挖掘新的抗病资源、鉴定和利用抗病基因是防治稻瘟病最为经济有效的策略。因此,挖掘新的抗病资源以改良水稻品种的抗病持久性,是当前稻瘟病抗病育种的当务之急。空间诱变育种在创造优异新种质、诱导新的基因资源和培...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挖掘新的抗病资源、鉴定和利用抗病基因是防治稻瘟病最为经济有效的策略。因此,挖掘新的抗病资源以改良水稻品种的抗病持久性,是当前稻瘟病抗病育种的当务之急。空间诱变育种在创造优异新种质、诱导新的基因资源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上已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是农作物遗传改良的新途径,是未来作物育种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空间诱变手段可对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进行有效改良,且已育成多个抗稻瘟病优良品种。本文对近20多年来水稻空间诱变抗稻瘟病育种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如空间诱变水稻稻瘟病抗性变异特点、空间诱变抗稻瘟病育种成果以及空间诱变稻瘟病抗性变异机理等,以期为进一步揭示空间诱变变异机理和开展水稻空间诱变抗病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空间诱变 稻瘟病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NBS-LRR类抗稻瘟病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浩 陈志强 王加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4-670,共7页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针对该病的抗性基因在水稻中大多编码NBS-LRR类抗病蛋白质,该类蛋白质能够识别病原菌关联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参与调控效应蛋白质激活免疫反应(Effector-tri...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针对该病的抗性基因在水稻中大多编码NBS-LRR类抗病蛋白质,该类蛋白质能够识别病原菌关联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参与调控效应蛋白质激活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NBS-LRR类蛋白质结构多样、功能复杂,它们在植物抗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对NBS-LRR类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NBS-LRR类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进展、NBS-LRR类蛋白质介导的信号传递途径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NBS-LRR蛋白质 抗性基因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籼稻低直链淀粉突变体Wx等位基因序列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涛 韩诗曼 +4 位作者 夏斌 王慧 刘永柱 张建国 陈志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共4页
根据粳型水稻Wx基因全序列设计引物,扩增2个空间诱变低直链淀粉突变体XLA-1和XLA-2的Wx等位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XLA-1、XLA-2与原种籼小占在Wx基因DNA序列上存在较多碱基差异,这种差异以碱基改变为主;XLA-1、XLA-2在第10外显子(+1 20... 根据粳型水稻Wx基因全序列设计引物,扩增2个空间诱变低直链淀粉突变体XLA-1和XLA-2的Wx等位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XLA-1、XLA-2与原种籼小占在Wx基因DNA序列上存在较多碱基差异,这种差异以碱基改变为主;XLA-1、XLA-2在第10外显子(+1 208 bp)处存在一个单核苷酸突变(籼小占为碱基T,突变体为碱基C),编码子由TCT突变为CCT,导致丝氨酸突变成脯氨酸,氨基酸的改变可能改变了Wx蛋白的空间结构,致使它不能充分结合在淀粉颗粒上,进而导致直链淀粉含量下降.本研究初步证明在2个籼稻突变体中存在Wx的复等位基因影响直链淀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空间诱变 低直链淀粉突变体 WX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诱变泰航68突变体稻瘟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景欣 孙大元 +5 位作者 杨祁云 王慧 刘永柱 郭涛 朱小源 陈志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4-739,共6页
利用致病谱较广的稻瘟病代表菌株GD0193于水稻品种泰航68空间诱变当代(SP1代)群体中筛选抗病突变体,并对其作初步的抗性遗传分析、抗病基因定位及苗期抗谱、田间穗颈瘟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对泰航68的稻瘟病抗性进行有效诱变,... 利用致病谱较广的稻瘟病代表菌株GD0193于水稻品种泰航68空间诱变当代(SP1代)群体中筛选抗病突变体,并对其作初步的抗性遗传分析、抗病基因定位及苗期抗谱、田间穗颈瘟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对泰航68的稻瘟病抗性进行有效诱变,研究获得的抗病突变体TH1及TH2于SP2代对菌株GD0193分别表现抗性不分离及抗性分离,且TH2的抗性分离比例符合显性单基因抗性遗传规律,并已将该抗病基因初步定位于第11染色体长臂上;TH1及TH2的抗性可稳定遗传至后代,其苗期抗谱及田间穗颈瘟抗性均较原种对照表现显著提高,且其抗性较华南稻区的部分主栽品种具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 泰航68 稻瘟病 抗性突变 抗性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RM体系的水稻不育系香味和抗稻瘟病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平 白玉路 +6 位作者 王闵霞 罗文龙 张志勇 蒲志刚 向跃武 陈志强 张志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4-220,共7页
为了解析现有不育系香味及稻瘟病抗性基因背景,本文通过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系统(HRM)的水稻香味和抗稻瘟病基因功能型分子标记对四川省近年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或新育成的46份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进行fgr、Pita及Pi-k基因检测及分型... 为了解析现有不育系香味及稻瘟病抗性基因背景,本文通过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系统(HRM)的水稻香味和抗稻瘟病基因功能型分子标记对四川省近年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或新育成的46份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进行fgr、Pita及Pi-k基因检测及分型。表明具有纯合fgr香味基因型的不育系有10份,分别具有显性纯合抗稻瘟病Pita、Pi-k基因型的不育系有9和29份,同时含有Pita和Pi-k基因型的5份;同时具有fgr、Pita、Pi-k基因型的只有2份。其结果对指导四川水稻香味品质和抗稻瘟病分子育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香味基因 抗稻瘟病基因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