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水稻航天生物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Research progress of rice space mutation bio-bree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自 1987 年首次开展水稻等农作物种子返回式卫星空间搭载至今已有 32 年。本文对我国 30 多年来在水稻航天诱变机理,航天生物育种共性关键技术,航天诱变新种质(基因)创新,优质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战略。 It has been 32 years since China’s first process of taking seeds of rice and other crops to space with return satellite in 1987. In this paper,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crop space breeding over the past 30 years were reviewed, including the mechanisms of rice space mutation, the general key technologies for space bio-breeding, the germplasm (gene) innovation from space mut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green rice varieties with superior quality and high yield. The perspe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space breeding were also discussed.
作者 陈志强 周丹华 郭涛 王慧 CHEN Zhiqiang;ZHOU Danhua;GUO Tao;WANG Hui(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Plant Space Breed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5-202,共8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100104,2016YFD0102102) 863计划(2012AA100400)
关键词 水稻 航天生物育种 诱变机理 种质创新 品种培育 rice space mutation bio-breeding mutation mechanism germplasm innovation variety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 陈志强(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华南稻区总协调人;现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植物新品种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特别是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10多篇,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9项,获授权14项,申报发明专利24项,获授权13项,2001年以来育成42个优质抗病高产的水稻新品种,45次通过国家及省级品种审定并在华南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国家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2018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E-mail:chenlin@scau.edu.c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2

二级参考文献666

共引文献650

同被引文献230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3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