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晓燕 李永平 +2 位作者 谈树成 刘立冰 刘飞鹏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9-333,共15页
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西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示范区,探究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推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基于2000—2020年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运用绿度、湿度、热度、干度指标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 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西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示范区,探究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推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基于2000—2020年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运用绿度、湿度、热度、干度指标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采用Sen(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和MK(Mann⁃Kendall)检验相结合的趋势分析方法开展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采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timal Parameters Geographic Detector,OPGD)优化了空间数据的尺度效应和分区效应,并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较高,多年RSEI均值为0.63。生态环境质量以良和优为主,面积占比为61.37%。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空间上呈“成都⁃重庆核心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差,中间平原丘陵地区中等,四周质量优”的分布格局。(2)Sen⁃MK趋势分析表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区域大于改善区域,两者面积之差占比为14.33%,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显著下降趋势,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3)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结果显示,驱动因子的最优空间尺度为5km,自然断点法、相等间隔分类、分位数分类、几何间隔分类和标准差分类5种离散方法有助于检测驱动因子的最优分类区间。绿度、湿度、热度、高程、坡度、年均气温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导因子,解释力q值大于56.95%。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GDP、夜间灯光是次要驱动因子。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增强了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能为西部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格局 驱动力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成渝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林地与草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5
2
作者 白金明 王继山 +4 位作者 许莹 王丹彤 和霞 张健嵩 王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7,共12页
根据三江并流区199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集,以人类活动中的人口、耕地和建设用地为社会驱动因素,国民生产总值(GDP)为经济驱动因素,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海拔、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为自然驱动因素,景观格局指数为评价指标,... 根据三江并流区199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集,以人类活动中的人口、耕地和建设用地为社会驱动因素,国民生产总值(GDP)为经济驱动因素,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海拔、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为自然驱动因素,景观格局指数为评价指标,通过ArcGIS软件,提取1995—2020年林地与草地的景观格局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驱动因子的数据,分析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两大驱动因子对三江并流区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江并流区以林地与草地为主要景观类型,有林地为主要优势景观;林地与草地总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7.97%,整体上呈增加趋势,累计增加1145 km^(2)。(2)整体景观异质性呈下降趋势,草地景观破碎化增加,景观连通性降低并且形状变得更加复杂;林地景观相对于草地景观更具聚集性,而草地景观的分布相对较为分散。(3)林地和草地景观指数与海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地形环境因素密切相关。(4)自然、经济及社会驱动因素共同影响研究区林地和草地景观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并流区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时空动态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西藏三种棘豆属植物潜在分布格局分析
3
作者 蔡志远 张飞宇 +1 位作者 曲家鹏 刘永杰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104,共10页
棘豆属(Oxytropis)中多种植物是西藏天然草地主要的优势毒杂草,对天然草地健康和家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评估棘豆属三种有毒植物在西藏草原的潜在分布和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格局变化,本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取样本数据和环境变量,利... 棘豆属(Oxytropis)中多种植物是西藏天然草地主要的优势毒杂草,对天然草地健康和家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评估棘豆属三种有毒植物在西藏草原的潜在分布和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格局变化,本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取样本数据和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建模,预测棘豆属的黄花棘豆(O.ochrocephala)、镰荚棘豆(O.falcata)和冰川棘豆(O.proboscidea)三种有毒植物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棘豆属三种有毒植物的分布均受温度、降水、人类活动和海拔的影响;黄花棘豆的潜在分布主要受人类足迹指数、气温年较差、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和最冷季度降水量的影响,影响镰荚棘豆潜在分布的主要是气温年较差、最冷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和气温季节性,影响冰川棘豆的环境变量分别为最暖季度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最暖季度平均温度以及海拔。与当前气候情景相比,在未来(2041—2060年)三种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和SSP5-8.5)下,黄花棘豆和镰荚棘豆的适生区域面积呈现缩减趋势,而冰川棘豆的适生区域面积呈现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棘豆属 有毒植物 最大熵模型 适生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空间布局研究——以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丽丽 张天星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5期72-77,84,共7页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践行,生态旅游空间布局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南。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以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跨学...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践行,生态旅游空间布局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南。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以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界定生态旅游空间范围、划定生态旅游功能分区、搭建生态旅游空间结构,从打造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加强建设旅游解说餐饮住宿设施、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等3个方面提出生态旅游提质升级建议,旨在为该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提质升级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空间布局 西藏珠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毛登牧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规划 被引量:2
5
作者 程燕芳 汤惠敏 +2 位作者 夏磊 刘永杰 陈俊松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6期68-73,共6页
毛登牧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是锡林郭勒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区为典型温性草原,是持续活动干扰下的半自然的草原生态系统,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的生态区位。增强其生态功能,对筑牢祖国北方生态... 毛登牧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是锡林郭勒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区为典型温性草原,是持续活动干扰下的半自然的草原生态系统,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的生态区位。增强其生态功能,对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公园范围的确定、土地利用现状、生态与文化资源、功能定位及分区管控等方面的建设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体规划,以期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草原自然公园 草原生态系统 总体规划 毛登牧场 锡林郭勒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法研究——以云南省腾冲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志伟 朱丽艳 +1 位作者 赵学俊 李继品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5-9,34,共6页
我国国家储备林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评价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情况,探寻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从4个方面遴选出15个指标构建评... 我国国家储备林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评价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情况,探寻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从4个方面遴选出15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主观赋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进而对腾冲市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旨在为区域高质量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高质量发展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腾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草原公园规划
7
作者 王旭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3期283-285,共3页
草原公园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补充部分,在协调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之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新疆博格达草原公园为例,就博格达草原公园范围的确定,以及公园的现状、建设目标、功能区划、各功能区主... 草原公园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补充部分,在协调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之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新疆博格达草原公园为例,就博格达草原公园范围的确定,以及公园的现状、建设目标、功能区划、各功能区主要建设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为草原公园保护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公园 草原生态系统 功能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候选区创建国家公园的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8
作者 张丽 宋宇 +4 位作者 张必贵 谌罗超 闫颜 赵文飞 张小鹏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7-53,共7页
哀牢山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范畴。现阶段,哀牢山候选区虽未正式提请创建,但提前谋划国家公园创建前的基础性工作有其必要性。基于自然保护区时期积累的成效,哀牢山候选区创建国家公园已... 哀牢山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范畴。现阶段,哀牢山候选区虽未正式提请创建,但提前谋划国家公园创建前的基础性工作有其必要性。基于自然保护区时期积累的成效,哀牢山候选区创建国家公园已具备一定现实优势,但仍存在行政管理分散、执法基础不牢、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等管理问题。应从优化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资源保护行政执法模式、生态保护补偿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哀牢山候选区统一高效管理,为哀牢山国家公园正式创建奠定基础,亦为其他候选区创建国家公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创建 管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储备林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9
作者 宋志伟 朱丽艳 +3 位作者 赵陟峰 赵学俊 李继品 刘燕婕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4期78-83,共6页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发现,针对国家储备林建设效益评价或成效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为科学评价国家储备林建设成效,亟需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发现,针对国家储备林建设效益评价或成效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为科学评价国家储备林建设成效,亟需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阐述国家储备林建设成效评价内涵,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现场考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调研数据和专家意见,从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科技林业和智慧林业4个方面遴选论证评价指标,构建由3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2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以毕节市国家储备林项目为例,基于专家打分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实证分析与成效评价,以期为科学合理评价国家储备林建设成效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建设成效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规划布局与特色建设分析
10
作者 唐占奎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5期28-31,共4页
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是广东省首个国家石漠公园。根据园区优势与特点、规划思路与布局,总结了园区以水资源保护和景观资源保护为主的保护性工程,以裸露山体增绿项目、鹿头山宣教展示廊道植被恢复与景观化改造工程、油茶林水源涵养工程... 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是广东省首个国家石漠公园。根据园区优势与特点、规划思路与布局,总结了园区以水资源保护和景观资源保护为主的保护性工程,以裸露山体增绿项目、鹿头山宣教展示廊道植被恢复与景观化改造工程、油茶林水源涵养工程、生境廊道提升建设工程为主的恢复性工程,以生态公益林管护工程、科普宣教中心、科普宣教长廊、瑶山岩溶地区特色及珍稀物种植物园为主的科普宣教,生态旅游,以及科研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规划 特色专项 保护性工程 恢复性工程 科普宣教 生态旅游 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元阳县鸟类多样性及繁殖鸟类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2
11
作者 汤锦涛 张健嵩 +4 位作者 张文文 刘士龙 耿吉恒 罗旭 段玉宝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3-1221,I0001-I0016,共25页
元阳县位于中国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了解元阳县鸟类多样性及垂直分布格局,于2019年7月—2020年4月采用样线法对元阳县鸟类资源进行调查。依据元阳县海拔及生境特点共设置样线44条,以400 m的海拔间隔将调查区域分为6个垂直... 元阳县位于中国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了解元阳县鸟类多样性及垂直分布格局,于2019年7月—2020年4月采用样线法对元阳县鸟类资源进行调查。依据元阳县海拔及生境特点共设置样线44条,以400 m的海拔间隔将调查区域分为6个垂直带,共记录鸟类13目46科179种,其中,留鸟140种(78.21%),夏候鸟16种(8.84%),冬候鸟、迷鸟和旅鸟共23种(12.85%)。县域内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4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易危(VU)物种1种,近危(NT)物种11种;IUCN红色名录近危(NT)物种1种。春季物种丰富度(n=115)和多样性指数(H=4.022)最高,冬季物种丰富度(n=87)和多样性指数(H=3.666)最低。鸟类遇见率在不同季节间差异不显著(F=1.166,P=0.328)。元阳县>1400~1800 m海拔带繁殖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垂直分布呈中峰模式,与谱系多样性呈现一致的变化模式,与功能多样性呈现不同的垂直分布模式。元阳县繁殖鸟类功能丰富度(FRic值为11.82)在>1800~2200 m海拔带最高,功能离散度(FDis值为1.44)在200~600 m海拔带最高,谱系多样性(PD值为2584.59)在>1400~1800 m海拔带最高;>1400~1800和>2200~2600 m海拔带鸟类群落平均成对功能距离的标准化效应值(SES.MFD)显著低于随机值(SES值<-1.96),表明这2个海拔带鸟类群落在功能上聚集。>1400~1800、>1800~2200和>2200~2600 m海拔带鸟类群落平均成对谱系距离的标准化效应值(SES.MPD)均显著低于随机值(SES值<-1.96),表明这3个海拔带鸟类群落在谱系上聚集,可能与生境过滤驱动群落构建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环境因子对元阳县各海拔梯度鸟类物种丰富度、功能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的影响均不显著,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提供了元阳县鸟类本底数据,可为元阳县鸟类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垂直分布 元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GIS在林业规划设计制图中的运用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江生 鲍婕妤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3期19-21,共3页
由于ArcGIS软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非常适用于林业建设中的图纸设计工作,因此,ArcGIS在林业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规划设计制图是林业建设中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且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 由于ArcGIS软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非常适用于林业建设中的图纸设计工作,因此,ArcGIS在林业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规划设计制图是林业建设中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且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较大范围的设计制图,为此,就需要功能多元化和应用性较强的软件来协助工作人员开展林业规划工作,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林业规划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ArcGIS在林业规划设计制图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林业规划 制图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石林彝族自治县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苗雪 金京 +3 位作者 冷从斌 陈鑫 可凯勒 彭建松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170-176,共7页
基于石林彝族自治县2000—2020年遥感影像,利用ENVI、ArcGIS以及Fragstats4景观分析软件对研究区景观结构的组成及转变进行量化处理,建立石林县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耕地占石林县总面积的50%以上,200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27.5... 基于石林彝族自治县2000—2020年遥感影像,利用ENVI、ArcGIS以及Fragstats4景观分析软件对研究区景观结构的组成及转变进行量化处理,建立石林县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耕地占石林县总面积的50%以上,200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27.51 km^(2),不透水面面积增加41.60 km^(2),林地、草地面积变化不活跃,但在2010—2020年呈下降趋势。2)20年间石林县综合生态风险变化较为剧烈,风险指数在2010年达到峰值(0.3129),其中水体景观作为高危风险景观,其指数在2010年高达2.3793;耕地作为石林县对景观生态影响最大的因子,其贡献权重高达52%。3)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研究区以高生态风险区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5%。总之,整个研究期间,石林彝族自治县的生态环境呈现局部改善和部分退化并存的状态,景观生态安全呈现较好的趋势,建议从调节当地产业结构入手,针对不同风险区制定相应措施,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演化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空间自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PLUS-InVEST模型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义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5-314,共10页
[目的]研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为优化该区土地利用格局,制定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1,2011,2021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 [目的]研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为优化该区土地利用格局,制定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1,2011,2021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区在2001-2021年及2030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及碳储量变化。[结果]①2001-2021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为耕地、草地、水域面积逐年减少,林地、人造地表面积不断扩张,20 a间林地面积增加561.19 km^(2);到2030年,自然发展与耕地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结果有些相似,而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与其他两种情景截然相反。②2001,2011,2021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碳储量分别为8.72×10^(7)t,9.22×10^(7)t,9.13×10^(7)t,到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为9.04×10^(7)t,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9.12×10^(7)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9.13×10^(7)t,说明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固碳能力。[结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碳储量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呈高度一致性,土地利用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储总量及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土地利用 碳储量 模型 热带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丽丽 张天星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6期15-19,共5页
依据国家标准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涵盖8个主类,20个亚类,50个基本类型,主类拥有率100%,亚类拥有率86.96%,基本类型拥有率45.45%;优良级旅游... 依据国家标准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涵盖8个主类,20个亚类,50个基本类型,主类拥有率100%,亚类拥有率86.96%,基本类型拥有率45.45%;优良级旅游资源54个,占比39.42%,普通级旅游资源41个,占比29.93%。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为数量较多,类型丰富;自然与人文组合度较佳;品质卓越,特色鲜明,极具竞争优势。以期为研究区的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支撑,为其他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旅游资源调查 旅游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中的运用及发展探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恒 闫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99-101,164,共4页
从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交互方面阐述了遥感工作模型,回顾了中国林业遥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运用,并总结了林业遥感调查方法、特点及技术难点,提出了林业遥感应围绕图像识别与分类、定量遥感与反演、尺度效应与转换... 从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交互方面阐述了遥感工作模型,回顾了中国林业遥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运用,并总结了林业遥感调查方法、特点及技术难点,提出了林业遥感应围绕图像识别与分类、定量遥感与反演、尺度效应与转换、影像变化监测4个方面开展生产和研究,助力新时期林业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资源监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现状特征及其体系重构规划策略
17
作者 吴亮 王瑛 +4 位作者 董草 杨霞 马山俊 曾双贝 谭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00-105,112,共7页
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有序开展省域和全国2个层级的自然保护地归并整合及体系规划,以云南省域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客观基础,提出体系规划策略“完备制度、科学规划”。对云南省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及16个州市... 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有序开展省域和全国2个层级的自然保护地归并整合及体系规划,以云南省域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客观基础,提出体系规划策略“完备制度、科学规划”。对云南省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及16个州市自然保护地资源进行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梳理、归纳分析,从现象到本质凝练特征,提出体系重构规划策略。结果发现:全省11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由7个主管部门管理,分布于全省16个州市约377处,面积约55277 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约14%。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差异极大,以林业和住建行政主管部门为管理主体,分级和分级标准不确定。空间分布特征以“哀牢山—无量山”为界限,以西有创建国家公园等大型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以东则适合构建自然公园体系。一是以体系思维、系统完整性为重构逻辑。二是“哀牢山—无量山”以西的滇西、滇西南、滇西北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关键区域。三是“哀牢山—无量山”以东的滇中、滇东、滇东南、滇东北等地则亟待完善自然公园体系。展望由地表覆盖类型、距道路遥远度、人口分布密度、距聚居点遥远度、生物物理自然度等维度识别云南省域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及客观存在的相对较荒的区域作为省域自然保护地扩容的备选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保护地体系规划 规划策略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地区云南松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2
18
作者 霍红 孙昌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7,共7页
【目的】云南松是西南地区生态价值极高的特有针叶树种,预测气候变化下其潜在的地理分布对制定科学有效的物种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筛选的物种分布记录和生物气候变量,通过Maxent模型预测历史时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 【目的】云南松是西南地区生态价值极高的特有针叶树种,预测气候变化下其潜在的地理分布对制定科学有效的物种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筛选的物种分布记录和生物气候变量,通过Maxent模型预测历史时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当前和未来(2070年代)气候情景下云南松在西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①当前气候条件下,云南松主要分布于22°~32°N、92°~106°E之间四川南部、贵州西部、西藏东南部和除滇南外的云南大部分地区;②温度相关变量,特别是最冷月最低温(51.6%)和温度季节性(30.1%)是影响云南松分布的关键气候因素;③末次盛冰期至当前时期,云南松适生区减少6.9%并向西南方向、更低纬度迁移,未来气候变暖,其适生区又小幅增加0.9%并向东北方向轻微迁移。【结论】温度相关变量是影响云南松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气候时期,除滇南外的云南大部分地区及四川南部是云南松的核心分布区,可作为云南松长期稳定的避难所,而西藏东南部、四川北部和贵州西部一带较当前分布明显减少,可作为未来气候变化下云南松的优先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云南松 物种分布模型 特有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面机载激光雷达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春林 付晓燕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从近地面机载激光雷达工作原理出发,分析该技术在林业调查中获取地形地貌、地表植被覆盖信息方面存在的优势,结合自主研发的点云数据处理软件所涉及的方法,描述了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单木信息、林木树高、冠幅、株数和郁闭度的技术理... 从近地面机载激光雷达工作原理出发,分析该技术在林业调查中获取地形地貌、地表植被覆盖信息方面存在的优势,结合自主研发的点云数据处理软件所涉及的方法,描述了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单木信息、林木树高、冠幅、株数和郁闭度的技术理论,最后根据机载激光雷达在林业上的应用情况,与传统的林业调查监测技术进行比较,得到当前机载激光雷达在调查树高、郁闭度、株数等方面有自身优势,可以替代部分传统工作,但在预测树高胸径模型、蓄积量调查、点云数据处理算法等方面仍然有待技术和理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森林资源调查 点云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初探——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金 李正 《森林防火》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在现有森林防火建设基础上,毕节市紧紧结合国家政策导向、支持方向、资金投向,实施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林火阻隔系统,补齐当前森林草原防火重要基础设施存在的突出短板,有效制止林火蔓延,减少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影响和损... 在现有森林防火建设基础上,毕节市紧紧结合国家政策导向、支持方向、资金投向,实施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林火阻隔系统,补齐当前森林草原防火重要基础设施存在的突出短板,有效制止林火蔓延,减少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生物阻隔带建设,推进森林防火治理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市 西南喀斯特地区 森林防火 生物防火阻隔带 建设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