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病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程亚林 郭颖 +1 位作者 杨鑫鑫 孟宏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8-503,共6页
头颈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总体预后不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凭借其出色的图像分析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有望成为精准病理实践的有力工具,为改进头颈... 头颈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总体预后不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凭借其出色的图像分析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有望成为精准病理实践的有力工具,为改进头颈癌诊疗流程提供新契机。该文将系统总结AI辅助病理图像分析在头颈鳞状细胞癌诊断、治疗策略选择、预后预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鳞状细胞癌 人工智能 病理学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HC与PCR-CE法检测735例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一致性分析
2
作者 郭颖 程亚林 +2 位作者 赵香宇 杨鑫鑫 孟宏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与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CR-CE)检测微卫星不稳定状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方法收集行活检或手术切除的735例实体瘤患者...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与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CR-CE)检测微卫星不稳定状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方法收集行活检或手术切除的735例实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HC和PCR-CE法对组织样本进行微卫星状态检测。结果在344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中,IHC结果显示:290例(84.3%)错配修复功能正常(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MR),54例(15.7%)错配修复功能缺失(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PCR-CE检测结果显示:53例(15.4%)患者高度微卫星不稳定(hig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291例(84.6%)患者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IHC和PCR-C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为0.923(P<0.001)。在168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中,IHC结果显示:42例(25.0%)dMMR,126例(75.0%)pMMR;PCR-CE检测结果显示:39例(23.2%)为MSI-H,129例(76.8%)为MSS。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为0.854(P<0.001)。在165例胃癌中,IHC结果显示:有22例(13.3%)dMMR,143例(86.7%)pMMR;PCR-CE检测结果显示:22例(13.3%)为MSI-H,143例(86.7%)为MSS/微卫星低度不稳定(low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L)。IHC和PCR-C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为0.843(P<0.001)。58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IHC结果显示:有3例(5.2%)dMMR,55例(94.8%)pMMR;PCR-CE检测结果显示:有3例(5.2%)为MSI-H,55例(94.8%)为MSS。两种方法检测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为1.000(P<0.001)。结论IHC和PCR-CE在检测CRC、EC、胃癌和HNSCC患者的MSI状态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联合两者应用有助于提高实体瘤患者MSI检测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不稳定性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多普勒能量成像检测卵巢肿瘤及其与病理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艳华 郭存丽 +3 位作者 程文 耿敬姝 郑秀兰 王宏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术前观察卵巢肿瘤的血流特点与术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术前应用3D-CPA观察76例卵巢肿瘤的血流信号,判断血管分级并计算肿瘤内血管指数(VI),术后病理标本应...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术前观察卵巢肿瘤的血流特点与术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术前应用3D-CPA观察76例卵巢肿瘤的血流信号,判断血管分级并计算肿瘤内血管指数(VI),术后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肿瘤内的MVD及VEGF染色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的病理基础。结果卵巢癌的VEGF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P<0.05),Ⅲ级血管分型的VEGF染色强度高于Ⅰ、Ⅱ级;卵巢癌的血管分级及VI与MVD有相关性(r=0.84,P<0.005)。结论血管分型、VI可用于术前间接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为卵巢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成像 三维 卵巢肿瘤 免疫组化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淋巴结构:肿瘤免疫治疗的预后因素与新兴靶点 被引量:3
4
作者 候云晶 杨鑫鑫 孟宏学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三级淋巴结构(TLS)是指非生理条件下由于长期发生炎症而形成的异位淋巴组织,是架构在成纤维细胞网络上的淋巴细胞聚集体,包含两个重要的结构区域——T细胞区和滤泡B细胞区。TLS在肿瘤中以不同的成熟状态存在,最终形成生发中心,其内含有... 三级淋巴结构(TLS)是指非生理条件下由于长期发生炎症而形成的异位淋巴组织,是架构在成纤维细胞网络上的淋巴细胞聚集体,包含两个重要的结构区域——T细胞区和滤泡B细胞区。TLS在肿瘤中以不同的成熟状态存在,最终形成生发中心,其内含有T滤泡辅助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并且与B细胞紧密联系。近年研究明确了新生的TLS的关键特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及检测手段,进一步阐述了TLS通过刺激相关的肿瘤抗原调控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的作用机制。对TLS与肿瘤患者临床获益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TLS可作为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生物治疗的良好预后和预测因素。目前,研究者正在开发诱导TLS形成的技术,包括使用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抗体、抗原提呈细胞或合成支架等。在“冷肿瘤”和“热肿瘤”中诱导TLS新生联合抑制炎性环境的治疗剂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方案,代表了肿瘤治疗的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淋巴结构 免疫治疗 生物治疗 生发中心 新兴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牛佳欣 曾菊 +2 位作者 张聪 杨鑫鑫 孟宏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5,92,共6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作为全球范围内排名第六的常见恶性肿瘤,其高发病率、不良的预后、易于复发的特性以及治疗耐药性的存在,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作为全球范围内排名第六的常见恶性肿瘤,其高发病率、不良的预后、易于复发的特性以及治疗耐药性的存在,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连接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肿瘤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众多研究已经发现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的DC在功能上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DC在HNSCC TME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树突状细胞 作用机制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瘤三级淋巴结构检测与判读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姝哲 杨鑫鑫 +1 位作者 耿敬姝 孟宏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2-1017,共6页
肿瘤的发生过程复杂多变,针对肿瘤的治疗手段不断在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大量实体瘤中获得了持久反应[1]。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均能从中受益,这就需要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来筛选适宜人群和预测免... 肿瘤的发生过程复杂多变,针对肿瘤的治疗手段不断在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大量实体瘤中获得了持久反应[1]。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均能从中受益,这就需要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来筛选适宜人群和预测免疫治疗疗效。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TLSs)是位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异位淋巴组织,主要是以聚集成团的B细胞为核心,外周围绕T细胞,形成滤泡样结构。此外,成纤维细胞形成的基质网络提供了TLSs发生的结构支撑,位于外周的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s,HEVs)作为一种特化的血管通过招募淋巴细胞聚集提供了TLSs发生的启动基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s,FDCs)、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浆细胞也分布于TLSs中[2]。不同细胞可被不同的标志物染色,用于TLSs的鉴定和识别。近年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证实,实体瘤TLSs的形成象征免疫细胞的浸润及对肿瘤杀伤作用的增强,是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免疫治疗的疗效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2]。基于其对肿瘤免疫治疗的预测作用,TLSs已成为生物学标志物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仍缺乏完善统一的TLSs病理评估方法。因此,亟需提高对TLSs检测与判读的认识,本文将对此进行系统阐述,以增加病理医师在工作实践中的理解与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 三级淋巴结构 检测 判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Bim、Bax、bcl-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耿敬姝 王丽春 佟丹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检测Bim、Bax和bcl-2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8例大肠癌及相应距癌组织5 cm外的正常组织构建组织芯片,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Bim、Bax、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Bim和Bax在大肠癌中... 目的检测Bim、Bax和bcl-2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8例大肠癌及相应距癌组织5 cm外的正常组织构建组织芯片,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Bim、Bax、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Bim和Bax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28.57%,23.47%)明显低于癌旁(98.97%,98.97%)。bcl-2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9.80%)较癌旁(25.51%)高。bcl-2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Bim表达下降或完全丧失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Bax表达降低与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相关分析表明Bim与Bax的表达呈正相关,与bcl-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Bim、Bax与bcl-2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im对bcl-2的抑凋亡功能有对抗作用,对Bax的促凋亡功能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组织芯片 BIM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17通过EGFR-PI3K/Akt/p27通路调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6
8
作者 吴琦 冯田 +5 位作者 孙希财 林平 边淑玲 赵雪飞 李聪 于晓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9-755,共7页
ADAM17是金属蛋白酶家族(ADAMs)成员之一,研究发现ADAM17可以通过水解细胞表面蛋白的胞外结构域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本课题前期研究结果显示,与LNCap细胞相比,ADAM17在DU145细胞中高表达,且与细胞增殖相关.为了研究ADAM17与前列... ADAM17是金属蛋白酶家族(ADAMs)成员之一,研究发现ADAM17可以通过水解细胞表面蛋白的胞外结构域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本课题前期研究结果显示,与LNCap细胞相比,ADAM17在DU145细胞中高表达,且与细胞增殖相关.为了研究ADAM17与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27表达的关系及调控机制,我们采用RNAi技术下调ADAM17的表达,加入PMA(一种ADAM17的激活剂)上调ADAM17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和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检测p27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ADAM17的表达;进一步阻断EGFR和PI3K/Akt信号转导,RT-PCR方法检测p27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ADAM17、EGFR、pEGFR、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显示ADAM17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呈正相关(P<0.05);p27mRNA的表达与ADAM17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分别阻断EGFR和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同时使ADAM17表达增加,与对照组(单独PMA处理组)相比,p27mRNA的表达均增加(P<0.05).提示ADAM17调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27表达是通过EGFR-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ADAM17 pEGFR PAKT P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p38MAPK表达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6
9
作者 阮颖新 林珊 +3 位作者 宋鸿涛 李春媚 郭艳 刘素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9-754,共6页
目的:探讨p38MAPK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和纤维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5只Wistar大鼠中的18只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另外7只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第3、7和14d处死各组大鼠,行HE... 目的:探讨p38MAPK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和纤维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5只Wistar大鼠中的18只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另外7只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第3、7和14d处死各组大鼠,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与DNA电泳观察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p38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及其磷酸化产物(p-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UUO模型组肾脏病理改变加重,TUNEL染色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大量的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肾间质细胞PCNA表达明显增加,肾组织caspase-3的表达也显著增加(P<0.05)。p38MAPK蛋白水平在各组之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p-p38MAPK蛋白在正常肾脏有低水平表达,UUO模型组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第7d达高峰,第14d开始下降(P<0.05)。结论: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UUO致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和肾间质纤维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MAPK激酶 细胞凋亡 肾纤维化 输尿管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直肠癌切端的细胞增殖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耿敬姝 宋鸿涛 王艳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61-663,共3页
目的:对60例直肠癌Dixon术后切端组织的细胞增殖状态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增殖动力学在Dixon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切取石蜡包埋组织,加入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脱苯。水化后加入胃蛋白酶消化,过滤后离心,弃上清进行碘化丙啶染色,应用... 目的:对60例直肠癌Dixon术后切端组织的细胞增殖状态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增殖动力学在Dixon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切取石蜡包埋组织,加入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脱苯。水化后加入胃蛋白酶消化,过滤后离心,弃上清进行碘化丙啶染色,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直肠癌组织及切端的DNA指数(DI)、S期细胞百分比(SPF)、细胞增殖指数(PI)进行检测。结果:未复发组切端DI为1.09±0.03,SPF为4.18±1.32,PI为8.69±2.13。复发组切端DI为1.23±0.11,SPF为10.98±3.12,PI为14.13±3.67。经统计学t检验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切端两组间SPF及PI均可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增殖动力学可作为大肠癌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手术范围除考虑肠壁内浸润距离外,还应包括切除全部癌周围高增殖活性的粘膜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砀癌 切端 DNA指数 细胞增殖指数 细胞增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型睾丸颗粒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慧磊 耿敬姝 宋鸿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5-346,共2页
患者,21岁,1年前发现左侧睾丸肿大,无疼痛、瘙痒等.外院行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倾向支持细胞瘤,无睾丸外伤、隐睾等病史.体检: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左侧睾丸可触及一实性肿物,大小2 cm×2 cm× 1.5 cm,质硬,无压痛、粘连、周围淋... 患者,21岁,1年前发现左侧睾丸肿大,无疼痛、瘙痒等.外院行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倾向支持细胞瘤,无睾丸外伤、隐睾等病史.体检: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左侧睾丸可触及一实性肿物,大小2 cm×2 cm× 1.5 cm,质硬,无压痛、粘连、周围淋巴结肿大、男性乳腺发育等其他异常体征.彩超示:左侧睾丸大小4.23 cm×2.01 cm,中上部见实性低回声团块,大小1.94×1.6 mm,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其内及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性激素六项、肿瘤标志物等其他临床检查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左侧睾丸肿物.行左侧睾丸高位切除术,术中未见其与周围组织粘连.术后患者平稳,未给予其他辅助治疗,现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颗粒细胞瘤 成人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阳性乳腺癌中FGFR1蛋白的表达与ER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宇航 宋全福 +4 位作者 吴俊强 南丁阿比雅斯 阿勒哈 庞达 姜永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5-351,共7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之一。约30%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并不能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1,FGFR1)...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之一。约30%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并不能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1,FGFR1)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耐药可能有关。该研究旨在探讨ER阳性乳腺癌中FGFR1蛋白的表达水平对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84例ER阳性乳腺癌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GFR1蛋白的表达;采用χ2检验评估FGFR1蛋白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运用COX回归及Kaplan-Meier法分析FGFR1表达水平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在ER阳性乳腺癌中,FGFR1高表达的患者更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P=0.012,r=0.186),且FGFR1的表达水平与ER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1,r=-0.22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Ki-67阳性率及FGFR1表达情况与ER阳性乳腺癌预后有关;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情况(OR=1.744,95%CI:1.002~3.034,P=0.049)和Ki-67阳性率(OR=1.882,95%CI:1.015~3.491,P=0.045)是ER阳性乳腺癌的独立风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FGFR1高表达患者预后不良(P=0.036)。结论:在ER阳性乳腺癌中,FGFR1蛋白水平与患者ER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且FGFR1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雌激素受体阳性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性乙型肝炎疾病负担趋势及预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仇化微 梁天孚 +2 位作者 钟志 贾雪娇 蒋旸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75-2579,共5页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负担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组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并对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趋势进行预测。结果2019年我国急性...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负担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组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并对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趋势进行预测。结果2019年我国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为1623.71/10万、0.20/10万和10.04/10万,与1990年相比分别降低了42.03%、79.38%和80.21%,并且女性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低于男性。2019年发病率和DALY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20~<54岁年龄组,分别为2285.85/10万和10.53/10万,死亡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5岁年龄组,为0.52/10万。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降低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9%、-5.2和-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我国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负担呈降低趋势,表明我国对急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效果显著,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应继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急性乙型肝炎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患病代价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Survivin,Bax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海霞 沈海洋 +1 位作者 刘瑞宝 林晶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癌(HCC)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取经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24份(TACE组)和未经其他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30份(单纯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Survivin,...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癌(HCC)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取经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24份(TACE组)和未经其他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30份(单纯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Survivin,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TACE组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41.67%,低于单纯手术组(73.33%,P<0.05);Bax,Caspase-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17%、58.33%,高于单纯手术组(26.67%、30.00%,P均<0.05)。TACE组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Bax,Caspase-3的表达分别呈负相关(r=-0.580、-0.829,P均<0.05);Bax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9,P<0.05)。结论 TACE可通过抑制Sur-vivin表达,促进Bax,Caspase-3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TACE治疗肝癌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 肿瘤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在实体瘤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鑫鑫 孟宏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1-1435,共5页
肿瘤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仍有可能存在部分残留的肿瘤细胞。我们将残留在患者体内,与原发肿瘤表型相似的少量恶性肿瘤细胞称之为微小残留病灶/分子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MRD是肿瘤复... 肿瘤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仍有可能存在部分残留的肿瘤细胞。我们将残留在患者体内,与原发肿瘤表型相似的少量恶性肿瘤细胞称之为微小残留病灶/分子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MRD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MRD检测的优势是可以较影像学等传统检查方式更早地发现肿瘤细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灶 分子残留病灶 MRD CTC CT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 脾 胰 肺 肝组织粗提物对人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李玉莲 耿敬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057-1059,10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粗提物对人胃癌细胞株GASL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比较裸鼠脑、脾、胰、肺、肝组织粗提物对人胃癌细胞株GASL侵袭透膜能力的影响;用明胶酶谱法检测不同组织粗提物对GASL分泌基质金属蛋...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粗提物对人胃癌细胞株GASL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比较裸鼠脑、脾、胰、肺、肝组织粗提物对人胃癌细胞株GASL侵袭透膜能力的影响;用明胶酶谱法检测不同组织粗提物对GASL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用MTT法比较GASL对裸鼠脑、脾、胰、肺、肝组织的粘附能力水平。结果:1)肺、肝、胰、脾、脑组织粗提物及照组GASL透膜的细胞数分别是(10.2±3.1)个、(21.3±2.3)个、(25.4±4.1)个、(9.3±1.6)个、(6.0±0.8)个、(7.2±1.1)个,肝、胰组织粗提物作用组GASL侵袭透膜数多于肺、脾、脑粗提物组及无血清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明胶酶实验结果表明:经胰组织粗提物、肝组织粗提物作用后,GASL细胞分泌明胶酶能力较强。3)GASL细胞在体外对肝和胰组织粗提物粘附率较高(P<0.05);结论:肝、胰组织粗提物促进人胃癌细胞GASL分泌明胶酶,并与其有较强粘附作用,可提高GASL侵袭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粗提物 胃癌 侵袭 明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