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宁市桂花观赏花期的气候指标及其分布特征
1
作者 罗昱 魏华兵 罗怡民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71-77,共7页
当前桂花花期预报主要以固定区域或固定品种研究为主,难以满足游客秋游赏桂的需求。本文按照湖北省咸宁市主要桂花游赏地金桂、银桂、丹桂等多个品种的观赏花期,根据2005—2022年桂花观赏花期和同期温度、露点温度等气象资料,利用湿积... 当前桂花花期预报主要以固定区域或固定品种研究为主,难以满足游客秋游赏桂的需求。本文按照湖北省咸宁市主要桂花游赏地金桂、银桂、丹桂等多个品种的观赏花期,根据2005—2022年桂花观赏花期和同期温度、露点温度等气象资料,利用湿积温法分析桂花观赏花期的气候指标及其分布特征。气候指标为从5月20日起,对满足日平均气温≤33.0℃且日湿积温绝对值小于44℃的湿积温进行累加,其中日最高气温≤39℃及日平均相对湿度≥40%的湿积温取正值,否则为负值,当湿积温累积值≥3840.5℃时,咸宁进入桂花最佳观赏期,该指标预报平均误差为±7d。咸宁多年平均观赏花期为9月30日,区域分布上,西部和北部平均花期偏早1 d,其他地区平均花期偏晚1 d;垂直分布上,海拔高度每升高100 m,桂花花期推迟1.9 d。研究为今后开展咸宁桂花的观赏花期预报和花期旅游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观赏花期 气候指标 湿积温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7月3—5日咸宁市强降水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园园 陈海燕 +3 位作者 赵雅静 杨晓峰 杨永志 张可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334-336,共3页
对2014年7月3—5日咸宁市强降水引发的灾情及对辽宁省造成的影响进行阐述,介绍了相关部门对此次强降水天气所做的预报预警、气象服务情况、社会反馈情况,并从经验、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3个方面对此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进行分析,以供... 对2014年7月3—5日咸宁市强降水引发的灾情及对辽宁省造成的影响进行阐述,介绍了相关部门对此次强降水天气所做的预报预警、气象服务情况、社会反馈情况,并从经验、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3个方面对此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预报预警 气象服务 湖北咸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宁市葛仙山景区原生态樱花群落花期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华兵 李磊 罗昱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03-106,120,共5页
采用2011-2019年咸宁市葛仙山景区野生樱花9年的花期调查资料和临近区域气象站同期的观测资料,根据作物发育积温基本恒定的理论,利用阶段积温法则、双尺度递推及离散系数统计等方法,分析研究葛仙山景区原生态樱花群落的花期特征及其积... 采用2011-2019年咸宁市葛仙山景区野生樱花9年的花期调查资料和临近区域气象站同期的观测资料,根据作物发育积温基本恒定的理论,利用阶段积温法则、双尺度递推及离散系数统计等方法,分析研究葛仙山景区原生态樱花群落的花期特征及其积温预报指标。结果表明,葛仙山景区樱花的始花期、盛花期的平均日期分别为3月11-12日、3月15-16日,始花期-盛花期的平均间隔为4~5 d。阶段积温方法预报景区樱花的始花期和盛花期的指标为从1月11日起,≥1.1℃的阶段积温分别为316.8、369.7℃,该指标预报花期误差平均为2~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仙山景区 樱花 花期 预报指标 咸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宁市山地避暑旅游气候资源分布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魏华兵 李磊 +4 位作者 罗昱 邢丽田 吴栋桥 王芬芬 唐子珺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50-55,共6页
利用咸宁市境内的区域自动气象站和金沙镇、通山县、通城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夏季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到咸宁市南部山地夏季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随海拔高度的分布情况。根据山岳型避暑旅游气候资源评价的相关研究,提出适宜于咸... 利用咸宁市境内的区域自动气象站和金沙镇、通山县、通城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夏季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到咸宁市南部山地夏季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随海拔高度的分布情况。根据山岳型避暑旅游气候资源评价的相关研究,提出适宜于咸宁市山地避暑旅游气候资源的两个基本气候评价指标,通过气象要素值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研究得出,咸宁市避暑旅游气候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海拔高度在800 m以上的山地区域,南部海拔1000 m以上的山地避暑旅游气候资源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暑旅游 气候资源 分布特征 咸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宁市1960-2013年霾日数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雅静 成海容 +1 位作者 刘炼锋 彭习灿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4期3407-3410,共4页
根据咸宁市6个气象站1960年12月至2013年2月霾天气人工观测资料,运用趋势系数统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咸宁市近53年来霾日数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咸宁市霾日数中间多南北少,丘陵地区多于沿江地区,年平均霾日数赤壁最多,达16.7 d,... 根据咸宁市6个气象站1960年12月至2013年2月霾天气人工观测资料,运用趋势系数统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咸宁市近53年来霾日数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咸宁市霾日数中间多南北少,丘陵地区多于沿江地区,年平均霾日数赤壁最多,达16.7 d,嘉鱼最少,仅1.5 d。除赤壁外,其他县市年霾日数呈减弱趋势。霾日数冬季最多,占全年的47.7%,春季、秋季次之,分别占全年的25.7%和20.5%,夏季最少,仅占全年的6.1%。咸宁市区霾日12月和1月最多,平均分别达2.1 d和1.8 d,6、7月最少,7月仅0.1 d,有近94%的年份都在6月没有出现霾天气。咸宁市区霾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阶段性明显,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霾日数急剧上升阶段,至80年代初期维持较高的霾日数,存在着2-4年的显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趋势系数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宁市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贺莉微 夏青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31-34,65,共5页
利用1960-2016年咸宁市6个国家观测站逐月日照时数、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等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咸宁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咸宁地... 利用1960-2016年咸宁市6个国家观测站逐月日照时数、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等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咸宁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咸宁地区日照时数呈现中部少、南北部多的空间分布特征,近57年咸宁市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近30年减少趋势有所减缓;夏季、秋季和冬季均呈减小趋势,尤以夏季的8月减少速率最大。20世纪60-70年代,年日照时数以异常偏多年份为主,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后,以异常偏少为主。1977年日照时数发生了明显减少的突变,以3年和7年振荡周期最为显著。季节和年日照时数与气象要素多数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近57年咸宁地区日照时数的减少与低云量、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对比近30年的变化来看,这些影响因子的显著性减少趋势对日照时数的贡献大于它们增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气候倾向率 MAN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来咸宁市降水和旱涝特征分析
7
作者 张艳 赵雅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0期30-30,共1页
利用咸宁市6个观测站近50年来(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咸宁市年、季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旱涝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来,咸宁市年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为降水峰值期,四季中夏、冬季... 利用咸宁市6个观测站近50年来(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咸宁市年、季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旱涝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来,咸宁市年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为降水峰值期,四季中夏、冬季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尤以冬季降水日数增加显著,春、秋季降水日数呈弱减少趋势;咸宁市干旱和洪涝灾害四季都有不同程度发生,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涝年的几率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旱涝特征 趋势 湖北咸宁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宁市春季强降水诊断分析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以2013年4月18日为例
8
作者 赵雅静 辜旭赞 +1 位作者 刘炼锋 王俊超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4期221-221,共1页
春季是冬向夏季的过渡季节,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天气变化剧烈。为进一步了解春季咸宁市强降水天气发生特点,对2013年4月18日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关键词 强降水 凝结函数 降水率 对流可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宁市重污染天气预报和服务情况浅析
9
作者 秦正新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7期140-141,145,共3页
2017年1月份初,在静稳的天气条件和弱冷空气带来的北方输入污染物的影响下,咸宁市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霾天气和重污染天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本文通过分析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天气特点和预报服务情况,探讨气象... 2017年1月份初,在静稳的天气条件和弱冷空气带来的北方输入污染物的影响下,咸宁市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霾天气和重污染天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本文通过分析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天气特点和预报服务情况,探讨气象因素对于重污染天气的影响,分析目前咸宁市重污染天气气象服务的经验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天气 成因分析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指标及识别方法综述
10
作者 冯扬 秦鹏程 +2 位作者 胡一阳 牛自耕 夏智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5,共11页
为全面系统地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历史特征和变化趋势,对复合事件的定义与类型、指标体系、识别算法以及历史复合事件识别结果等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表明:①复合事件具有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导致... 为全面系统地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历史特征和变化趋势,对复合事件的定义与类型、指标体系、识别算法以及历史复合事件识别结果等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表明:①复合事件具有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导致影响放大,并造成极端影响等特征,分类方式多样;根据时空分布组合,长江流域可确定4类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其中时空同步复合事件(高温干旱、低温雨雪冰冻)、同地继发事件(旱涝急转、洪水热浪)研究相对较丰富,而异地同发和异地继发复合事件文献研究相对较少。②目前国内外复合事件识别常基于某种指标运用绝对阈值法或者相对阈值法实现,常用指标共计有26种,识别方法30余种。③长江流域是复合事件的高发区,21世纪以来,长江流域频率增加最明显的是洪水热浪复合事件,其次是高温干旱和旱涝急转复合事件,低温雨雪冰冻虽然发生频次变化不明显,但极端性逐渐增强。④未来长江流域复合事件的研究和业务应继续完善监测评估体系,深入探究复合事件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关联关系,以及事件背后的天气气候系统、驱动因子和物理机制,增强未来变化预估能力;同时,加强跨学科研究以及复合事件对敏感行业和领域(如水资源、电力)的影响机理和评估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极端气候事件 高温干旱 低温雨雪冰冻 旱涝急转 洪水热浪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气象条件对枇杷冻、热害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魏华兵 陈正洪 +4 位作者 何华平 王会良 罗翔 姜娥 张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4期130-135,共6页
基于2020年5月湖北省枇杷主产区通山县不同种植高度枇杷的随机抽样调查和果实品质测量结果,结合通山县枇杷种植区的气象要素垂直分布特点,分析了海拔高度对枇杷冻、热害与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并对其实质性的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2020年5月湖北省枇杷主产区通山县不同种植高度枇杷的随机抽样调查和果实品质测量结果,结合通山县枇杷种植区的气象要素垂直分布特点,分析了海拔高度对枇杷冻、热害与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并对其实质性的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枇杷的冻、热害随海拔高度存在规律性变化,总体上冻害随海拔升高而加重,热害随海拔升高而减轻。但在海拔150~250 m的丘陵山坡逆温区,冻害程度出现明显下降;在海拔120 m以下的1 km左右的库周区域,热害程度呈现下降趋势。山地逆温和水体温度效应会影响不同海拔高度的极端低(高)温的分布,山地逆温层的枇杷冷害程度变轻,靠近水体区域的热害情况明显变少。②单果重、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等品质指标随海拔高度存在规律性变化,其中,单果重与果实生长期15~20℃平均气温天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平均气温≥25℃天数、可滴定酸含量与果实膨大期气温日较差的相关性显著,是果实品质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实质气象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高度 枇杷 冻害 热害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咸宁地区气温变化的贡献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园园 任永建 +3 位作者 许存华 成姣 杨晓峰 张慧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及统计数据实现城郊分类的方法,利用赤壁、通城的1960~2014年及1979~2014年两个时段气温观测数据(OBS)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大气研究中心(NCAR)1979~201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UMR方法(Urban Minus Ru...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及统计数据实现城郊分类的方法,利用赤壁、通城的1960~2014年及1979~2014年两个时段气温观测数据(OBS)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大气研究中心(NCAR)1979~201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UMR方法(Urban Minus Rural)和OMR方法(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计算了城市化对咸宁地区温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9~2014年与1960~2014年相比,咸宁地区城郊站气温观测数据(OBS)中呈显著增温趋势的是春、夏、秋及年的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观测数据,城郊站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增温趋势变小,UMR方法计算城市化对冬季平均最高气温贡献率从26%上升至55%。本文应用UMR方法与OMR方法计算的春、秋、年平均气温城市化贡献率基本一致,特别是冬季平均气温(OMR方法)、冬季平均最高气温(UMR方法)增暖影响均非常明显,但UMR方法表明城市化进程对夏季气温增暖影响在逐渐减弱,OMR方法下城市化对夏季平均气温增暖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分类 城市化 贡献率 OMR方法 UMR方法 气温变化 咸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舒桃奎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8期204-205,共2页
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气象灾害采取科学的应对手段,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对此,对气象灾害的特点展开深入剖析,探讨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提出具体的预防、应对手段,为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发展... 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气象灾害采取科学的应对手段,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对此,对气象灾害的特点展开深入剖析,探讨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提出具体的预防、应对手段,为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防灾减灾中气象服务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舒桃奎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5期157-158,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化建设也与时俱进,生产力高度发达,技术逐步优化,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农业发展积极应用先进的气象技术,获取准确、及时的气象变化信息,为自然灾害提前做好了预警措施,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重点阐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化建设也与时俱进,生产力高度发达,技术逐步优化,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农业发展积极应用先进的气象技术,获取准确、及时的气象变化信息,为自然灾害提前做好了预警措施,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重点阐述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中应用气象服务的具体情况,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式,不断完善气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防灾减灾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宁桂花病虫害的调查分析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舒桃奎 吴咏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7期87-88,共2页
咸宁系“桂花之乡”,境内气候特征、土壤特性适宜桂花生长,也遭受病虫为害,严重影响了桂花色泽、产量和观赏价值。经调查分析,褐斑病、叶枯病和煤污病的发病率分别为34.5%、36.0%和26.8%,螨类、介壳类、粉虱类和蛾类的发病率分别为37.5%... 咸宁系“桂花之乡”,境内气候特征、土壤特性适宜桂花生长,也遭受病虫为害,严重影响了桂花色泽、产量和观赏价值。经调查分析,褐斑病、叶枯病和煤污病的发病率分别为34.5%、36.0%和26.8%,螨类、介壳类、粉虱类和蛾类的发病率分别为37.5%、33.5%、12.0%和28.8%;由此提出了咸宁桂花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咸宁 病虫害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灾害类型及防御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咏 《河南农业》 2018年第23期39-39,共1页
气象灾害一直以来都影响着农业生产产量。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特点、危害程度等,基于我国国情及现有农业生产条件,提出相关的防灾减灾建议,以期能够有效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防灾减灾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宁桂花实生苗繁殖管理技术浅析
17
作者 舒桃奎 吴咏 尹航 《花卉》 2022年第10期4-6,共3页
咸宁气候特征、土壤特性适宜桂花生长。本文介绍桂花实生苗繁殖管理技术、主要病虫防治,分析繁殖管理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表明种子储藏、发芽成功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幼苗生长常遇倒春寒天气危害。统计咸宁近12年倒春寒发生情况... 咸宁气候特征、土壤特性适宜桂花生长。本文介绍桂花实生苗繁殖管理技术、主要病虫防治,分析繁殖管理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表明种子储藏、发芽成功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幼苗生长常遇倒春寒天气危害。统计咸宁近12年倒春寒发生情况,发生的概率达58.3%,中、重度倒春寒发生概率达33.3%,提出防范倒春寒天气危害的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咸宁 实生繁殖 倒春寒 病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霾天气下武汉城区大气PM_(2.5)的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登 张帆 +4 位作者 吴涛涛 贺文煌 成海容 王祖武 吕效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109-5111,5115,共4页
研究了冬季霾天气下武汉城区大气PM2.5的化学组成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冬季霾天气和正常天气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83.83μg/m3和66.46μg/m3,主要成分OM、NO3-、SO42-、NH4+的总量分别占PM2.5的80.88%和65.43%。霾天气期间OC和E... 研究了冬季霾天气下武汉城区大气PM2.5的化学组成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冬季霾天气和正常天气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83.83μg/m3和66.46μg/m3,主要成分OM、NO3-、SO42-、NH4+的总量分别占PM2.5的80.88%和65.43%。霾天气期间OC和EC有着共同的主要来源。与正常天气相比,武汉冬季霾天气下PM2.5中各物质的质量浓度均有所增加,二次有机气溶胶对武汉PM2.5有更为显著的贡献,以煤燃烧为代表的固定源对PM2.5的贡献更大。与其他城市相比,以机动车尾气为代表的移动源对武汉冬季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霾天气下PM2.5浓度的增加可能与市政建设、煤燃烧、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碳质组分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昌血桃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及区划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华兵 万素琴 +3 位作者 王芳芳 王会良 宋哲 谢家旭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38-43,共6页
利用湖北省孝昌县丰山镇桃(Amygdalus persica Linn.)品种孝昌血桃品质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分析了关键期气象因子对品质的综合贡献以及气候品质与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孝昌血桃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 利用湖北省孝昌县丰山镇桃(Amygdalus persica Linn.)品种孝昌血桃品质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分析了关键期气象因子对品质的综合贡献以及气候品质与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孝昌血桃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区划应用。结果表明,果实迅速膨大期至成熟期是孝昌血桃品质形成的关键期,该时段的温度、光照、降水和湿度是影响其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气候品质指标为果实膨大期前3候的平均气温、气温累计日较差、日照时数以及果实成熟期前3候的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模型计算的气候品质指数与果实综合品质指数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44;模型对主产区2011—2022年的孝昌血桃气候品质评价结果中,有11年与果实综合品质等级基本相符,比例高达90%以上;应用模型对孝昌县近5年的孝昌血桃气候品质等级区划结果中,有4年气候品质为“优”和“特优”的面积超过了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Amygdalus persica Linn.) 孝昌血桃 气候品质 评价模型 区划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保 黄思先 孙卫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51,共9页
为了揭示区域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水稻相对气象产量波动的原因,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近6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水稻生长季内平均气温、降水量、气温日较差以及≥10℃活动积温的年际变化... 为了揭示区域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水稻相对气象产量波动的原因,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近6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水稻生长季内平均气温、降水量、气温日较差以及≥10℃活动积温的年际变化以及水稻产量与区域气候变化之间的时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呈波动增长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水稻生长季内平均气温升高、≥10℃活动积温增大,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明显,气温日较差呈显著下降趋势.水稻产量和区域气候变化均存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变化周期,且两者之间的时频特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交叉小波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区域气候变化之间存在2~4a、6a、8a、12a和14a尺度的共振频率,且多以正相关关系为主,但在局部时域中也存在不同频率尺度的负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随振荡频率尺度的不同而不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波动与区域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变暖导致热量条件改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于降水量减少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水稻产量 气候变化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