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张琦 徐晓媛 +5 位作者 吴聿淼 张晗 胡志强 袁佳敏 崔宇琛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8-515,共8页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特征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两者兼具,且多伴有垂直向关系异常,治疗复杂,成年患者常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正畸治疗,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颌手术方面的应用案例...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特征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两者兼具,且多伴有垂直向关系异常,治疗复杂,成年患者常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正畸治疗,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颌手术方面的应用案例较少。本文作者报道1例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正畸治疗前分次拔除阻生智齿18、28、38和48及正畸牙15、25、34和44,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术前正畸,矢状向建立尖牙及磨牙超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3~14 mm,水平向匹配上下颌牙弓形态;正颌手术术式为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术(BSSRO)及颏成形术;术后精细调整咬合。患者术后上下颌骨关系恢复正常,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由12.3°改善为4.7°;尖牙和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牙根平行度良好,无明显牙根吸收;面部软组织侧貌显著改善,面突角(N-Sn-Pg)由143.9°改善为162.8°。术后1年疗效稳定。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高效完成复杂病例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与固定矫治器相比,该技术更有利于患者对美观的需求及牙周健康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无托槽隐形矫治 高角错(牙合)畸形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联合正颌治疗骨性Ⅱ类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袁佳敏 王宋庆 +3 位作者 吴聿淼 崔宇琛 张琦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7-1114,共8页
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常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ICR),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和颌面部畸形。本文报道1例骨性Ⅱ类高角并发ICR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女性,24岁,主诉前牙开牙合及颞下颌关节疼痛,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确诊为ICR。采用牙合板治疗稳... 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常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ICR),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和颌面部畸形。本文报道1例骨性Ⅱ类高角并发ICR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女性,24岁,主诉前牙开牙合及颞下颌关节疼痛,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确诊为ICR。采用牙合板治疗稳定髁突吸收后,实施正畸联合正颌治疗。治疗后4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牙齿排列整齐,散在间隙完全关闭,前突面型明显改善(ANB角减少4.2°),颞下颌关节疼痛和弹响症状消失,建立稳定的Ⅰ类咬合关系。三维CT复查显示髁突骨质重建良好,关节间隙恢复正常。通过多学科联合治疗,患者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均获得明显改善。对于ICR患者应在髁突吸收稳定后实施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牙合板治疗可作为有效的术前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髁突吸收 骨性Ⅱ类错牙合 高角病例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合板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联合其他学科治疗牙固连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崔宇琛 朱沛宁 +4 位作者 袁佳敏 康芙嘉 张晗 朱宪春 钟宪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0-1786,共7页
牙固连是一种牙骨质与周围牙槽骨直接结合的临床疾病,可导致牙齿功能和美观上的缺陷,其病因与遗传、代谢和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牙固连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牙固连的治疗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正畸... 牙固连是一种牙骨质与周围牙槽骨直接结合的临床疾病,可导致牙齿功能和美观上的缺陷,其病因与遗传、代谢和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牙固连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牙固连的治疗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正畸联合其他学科治疗牙固连提供了一种新的、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可将传统正畸技术与截骨术、牵张成骨术、正畸骨牵拉术、骨皮质切开术、脱位术和自体牙移植技术相结合。牙固连治疗需要多个学科的配合,由口腔正畸科、口腔外科和口腔内科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制订最佳的治疗方案,综合性的治疗方法较传统治疗方法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现对牙固连的病因、诊断和正畸联合其他学科治疗牙固连的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利弊,并对临床疗效及风险进行评估,为牙固连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固连 正畸 多学科联合治疗 截骨术 牵张成骨术 正畸骨牵拉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刷牙时间对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特 包幸福 +3 位作者 杨军星 刘少伟 于航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5-380,共6页
目的:统计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刷牙时长,检测不同刷牙时长下各项口腔健康指数的变化,探讨正畸患者最适刷牙时长,为正畸医师临床口腔卫生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123例青少年正畸患者,通过统计《正畸矫治期间刷牙时间记录回执》的数据,将... 目的:统计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刷牙时长,检测不同刷牙时长下各项口腔健康指数的变化,探讨正畸患者最适刷牙时长,为正畸医师临床口腔卫生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123例青少年正畸患者,通过统计《正畸矫治期间刷牙时间记录回执》的数据,将患者刷牙时长分为1~3min、3~5min、5~7min和7~10min4组,选取龈沟出血指数(SBI)、牙菌斑指数(PLI)、软垢指数(DI-S)和釉质脱矿指数(EDI)评价正畸患者1、3和6个月后不同刷牙时长对各项口腔健康指数的影响。结果:在1、3和6个月时,与1~3min和3~5min组比较,刷牙时长5~7min组患者SBI、PLI和DI-S明显降低(P<0.05);在1、3和6个月,刷牙时长5~7min组与7~10min组患者SBI、PLI、DI-S和E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刷牙时长5min以上可以有效改善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以5~7min为最佳刷牙时长,临床中应该建议青少年正畸患者刷牙时长在5min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牙时长 口腔卫生 正畸 龈沟出血指数 牙菌斑指数 软垢指数 釉质脱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口腔正畸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晓龙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5-428,共4页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CCD)是一种由于RUNX2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口腔中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多生牙和牙齿发育异常,甚至伴有颌骨发育异常。目前针对CCD的治疗主要是以正畸治疗为主的序列治疗。本文作者从CCD的临床症状...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CCD)是一种由于RUNX2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口腔中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多生牙和牙齿发育异常,甚至伴有颌骨发育异常。目前针对CCD的治疗主要是以正畸治疗为主的序列治疗。本文作者从CCD的临床症状入手,结合CCD的遗传背景,对目前治疗CCD的多种正畸方法进行回顾分析及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 正畸 多生牙 遗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镍钛弓丝对拔牙和非拔牙矫治患者正畸排齐效率和疼痛感知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吉玉 张祎 +3 位作者 任庆源 聂瑾涵 胡敏 齐慧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2-1380,共9页
目的:探讨应用低摩擦自锁托槽的拔牙和非拔牙矫治患者中超弹性镍钛弓丝(SENT)与热激活镍钛弓丝(HANT)对下前牙初期排齐效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为正畸临床中最适弓丝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接受固定正畸治疗并应用自锁托槽的40... 目的:探讨应用低摩擦自锁托槽的拔牙和非拔牙矫治患者中超弹性镍钛弓丝(SENT)与热激活镍钛弓丝(HANT)对下前牙初期排齐效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为正畸临床中最适弓丝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接受固定正畸治疗并应用自锁托槽的40例拨牙矫治患者(拔牙矫治组)和40例非拨牙矫治患者(非矫治拔牙组)随机分配到SENT亚组和HANT亚组,由同一名操作者将0.014英寸平直弓丝完全入槽。患者、操作者和数据测量人员均实行盲法。观察各组患者初始弓丝的临床排齐效率并计算患者Little’s指数,记录各组患者在初粘矫治器4 h后及矫治第1周的每天早饭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疼痛感知情况,对患者初始Little’s指数、性别和年龄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拔牙矫治组和非拔牙矫治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初始Little’s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非拔牙矫治组中HANT和SENT亚组患者的Little’s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拔牙矫治组中SENT亚组比较,非拔牙矫治组中HANT亚组患者Little’s指数降低(P<0.05);拔牙矫治组中HANT和SENT亚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ittle’s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初粘矫治器后的疼痛感在第1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至基础水平;在拔牙矫治组和非拔牙矫治组患者中,SENT和HANT亚组患者表现出相同的疼痛变化模式;SENT和HANT亚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平均值和最高疼痛强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弓丝类型对疼痛程度无明显影响,时间明显影响患者的疼痛程度。多元回归分析,拔牙矫治组患者初始Little’s指数与VAS最高评分间有明显相关性(b=0.359,P=0.033),性别和年龄均不会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产生影响。结结论论:应用低摩擦自锁托槽正畸治疗时,非拔牙矫治组患者使用0.014英寸HANT弓丝的初始排齐效率优于0.014英寸SENT弓丝;SENT弓丝和HANT弓丝对正畸患者初始疼痛程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弓丝 排齐效率 正畸疼痛 自锁托槽 Little’s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c-fos在口腔正畸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颖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13-615,共3页
原癌基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量研究发现原癌基因c—fos及其蛋白产物不仅参与细胞的正常生长分化过程,而且也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在医学中已经有了广泛的研... 原癌基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量研究发现原癌基因c—fos及其蛋白产物不仅参与细胞的正常生长分化过程,而且也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在医学中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近几年在口腔学科中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进展。其中口腔正畸治疗是一种利用炎症过程所介导的牙移动而改善功能和美观的独特治疗手段,在改变功能和美观的同时正畸力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细胞性过程,如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槽骨改建、牙根吸收及疼痛等。原癌基因c—fos也参与了这些细胞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C-FOS 口腔正畸学 细胞内信息传递 口腔正畸治疗 牙槽骨改建 分化过程 蛋白产物 代谢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颌畸形伴OSAHS患者双颌前移术后上气道变化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胡向锦 孙秀梅 +1 位作者 陈楷 吴国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3-500,共8页
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常伴有上气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本文作者观察1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伴OSAHS患者双颌前移(MMA)术后上气道发生的形态学和流体力学改变。患者,男性,27岁,骨性Ⅱ类... 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常伴有上气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本文作者观察1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伴OSAHS患者双颌前移(MMA)术后上气道发生的形态学和流体力学改变。患者,男性,27岁,骨性Ⅱ类错颌畸形伴中度OSAHS,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前移上下颌骨,对比患者手术前后面相和口内相,可见咬合关系良好,覆颌覆盖和尖磨牙关系正常。上气道流场改善明显,术后2年鼻咽气道横截面积增加10.76%,压强降低55.36%;腭咽气道横截面积增加108.25%,压强降低98.14%;舌咽气道横截面积增加97.51%,压强降低351.03%;喉咽气道横截面积增加27.54%,压强降低95.62%。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AHI)降低55.45%,基本达到治疗目标。形态学测量结合流体力学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上气道状况,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得到的上气道临界闭合压(Pcrit)近似值可作为评估上气道状况的一项简便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移术 上气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计算流体力学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T-B深度学习模型的口腔良恶性病变图像分类研究
9
作者 崔宇琛 谢元栋 +3 位作者 吴聿淼 牛凌霄 常路广达 朱宪春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ViT-B模型检测口腔良性和恶性病变图像的性能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口腔癌提供有效工具。方法:使用包含口腔良性和恶性病变图像的公共数据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数据增强,按7∶2∶1的比例...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ViT-B模型检测口腔良性和恶性病变图像的性能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口腔癌提供有效工具。方法:使用包含口腔良性和恶性病变图像的公共数据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数据增强,按7∶2∶1的比例将数据随机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选取ViT-B、VGG16、ResNet101、DenseNet121和EfficientNetV25种深度学习模型,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性能比较。通过外部数据对ViT-B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评估,并基于注意力权重的可视化方法对ViT-B模型进行分析。结果:ViT-B在5种模型中分类性能最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15,准确率为91.00%。该模型可以有效区分口腔良性和恶性病变图像,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临床实用性。结论:ViT-B模型在口腔良性和恶性病变图像识别中表现良好,可以为口腔癌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口腔病变 深度学习 ViT-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正畸牙保持阶段牙周组织中B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晓华 庄金良 +2 位作者 姜雨君 徐山山 陈远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在大鼠处于正畸牙保持期时,以全身施药辛伐他汀的方法,来研究其对牙周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78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1)空白对照组:将大鼠的前牙实施连轧,将... 目的:在大鼠处于正畸牙保持期时,以全身施药辛伐他汀的方法,来研究其对牙周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78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1)空白对照组:将大鼠的前牙实施连轧,将其作为支抗,向近中的方向牵移上颌两侧的第一磨牙,持续进行21d之后将其处死。2)构建牙移动模型的对照组,21d之后,在左侧的上颌安装相应的保持装置,各保持1、3、7、14、21、28d,在保持期内,给予注射腹腔生理盐水。3)实验组:改组的保持及加力措施与对照组相同,在保持期期间,给予注射腹腔辛伐他汀。在保持期结束之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并结合定量分析法,对移动牙的牙周组织内的BMP-2水平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在整个保持期,对照组的BMP-2量逐渐减少,实验组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同时间的实验用药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BMP-2量较于对照组普遍要高。除了对照组中的第28天组之外,其余各小组BMP-2的表达强度均强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注射辛伐他汀能够增加大鼠实验性牙移动后保持阶段牙周组织中BMP-2的表达,从而促进骨细胞的生成、骨质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BMP-2 牙移动 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导致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和诊断评估 被引量:10
11
作者 左志刚 胡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尚无明确定论。本文从影响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生物因素和机械因素作一综述,并简单介绍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和目前牙根吸收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正畸 牙根吸收 影响因素 诊断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rtz 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在前牙正畸保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申玉芹 侯旭 +1 位作者 公柏娟 孙新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6-838,I0006,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新型Quartz Splint 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进行前牙正畸保持的临床效果,为选择适当正畸保持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2例完成正畸常规治疗后需局部加强保持者,将患者按照随访时间分为3个月组、6个月组和12个月组。应用Quart... 目的:评价应用新型Quartz Splint 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进行前牙正畸保持的临床效果,为选择适当正畸保持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2例完成正畸常规治疗后需局部加强保持者,将患者按照随访时间分为3个月组、6个月组和12个月组。应用Quartz Splint 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对前牙进行固定。目视和器械检查每个组保持器有无脱落位点,牙齿间隙及扭转错位有无复发同时检查保持器区域内牙周健康状况,即检查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和菌斑指数(PLI),评价Quartz Splint 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在前牙正畸保持中的应用效果。结果:62例患者中,60例患者Quartz Splint 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均固位良好,无松脱及断裂且间隙及扭转,均未复发。仅有2例纤维夹板分别在第6个月和第12个月个别位点脱落但无断裂。随访期内Quartz Splint 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总完好率为96.77%,且患者牙周状况健康。结论:应用Quartz Splint 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对前牙区散在间隙或者扭转牙正畸后固定保持可获得稳定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石英纤维 牙周夹板 正畸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对下颌第二磨牙严重近中倾斜阻生正畸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3
作者 陆晨萌 宋吉玉 +2 位作者 吴志娜 胡敏 张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0-1556,共7页
目的:观察采用微种植体支抗对下颌第二磨牙严重近中倾斜阻生患者的正畸治疗效果,为临床正畸医生治疗该类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1例双侧下颌第二磨牙严重近中倾斜阻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治疗该类患者的正畸临床方案... 目的:观察采用微种植体支抗对下颌第二磨牙严重近中倾斜阻生患者的正畸治疗效果,为临床正畸医生治疗该类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1例双侧下颌第二磨牙严重近中倾斜阻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治疗该类患者的正畸临床方案。结果:患者,女性,21岁,双侧下颌第二磨牙严重近中倾斜阻生伴牙列拥挤,诊断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毛氏Ⅰ1+Ⅲ1+Ⅴ类错(牙合)畸形,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拔除15、18、28、38和48,在双侧下颌升支前缘植入微种植体,外科手术暴露双侧下颌第二磨牙后,采用微种植体与第二磨牙(牙合)面舌侧扣间弹性橡皮线的牵引作用,直立下颌第二磨牙。矫治后下颌第二磨牙与对颌牙齿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与下颌第一磨牙建立良好的邻接关系。结论:对下颌第二磨牙严重近中倾斜阻生的患者,微种植体能够为其正畸治疗提供支抗,简洁高效地实现良好的咬合和邻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中倾斜阻生 下颌第二磨牙 磨牙直立 微种植体 牙列拥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正畸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爽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5-688,共4页
牙釉质脱矿是正畸固定矫治的常见并发症,釉质脱矿后牙面上呈现出白垩色不透明的斑点或斑块,不仅影响患者的美观,危害牙体健康,严重者甚至需要拆除矫治器中止正畸治疗。长期以来,因正畸患者中脱矿率高居不下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釉质脱矿... 牙釉质脱矿是正畸固定矫治的常见并发症,釉质脱矿后牙面上呈现出白垩色不透明的斑点或斑块,不仅影响患者的美观,危害牙体健康,严重者甚至需要拆除矫治器中止正畸治疗。长期以来,因正畸患者中脱矿率高居不下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釉质脱矿的防治已经成为医患双方需要共同面对的一大挑战。为了更好地理解釉质脱矿的发生发展过程、寻求潜在临床治疗手段,本文将对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脱矿 龋白斑 正畸固定矫治 氟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微种植体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静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正畸微种植体(orthodontic mini-implant,OMI)较传统支抗有体积小、应用灵活、患者依从性要求低等优势,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支抗手段。OMI的应用前提是安全与稳定,其应位于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骨内,避免邻近解剖结构损伤,在此基础上准确设计... 正畸微种植体(orthodontic mini-implant,OMI)较传统支抗有体积小、应用灵活、患者依从性要求低等优势,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支抗手段。OMI的应用前提是安全与稳定,其应位于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骨内,避免邻近解剖结构损伤,在此基础上准确设计OMI的位置和方向有利于实现预期力学机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主要阐述OMI的定位方法,以期为临床中安全高效地应用OMI,实现精准正畸理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微种植体 定位装置 手术导板 CAD/CAM 三维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毛丰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61-1366,共6页
Twin-Block矫治器是用于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治疗的传统功能性矫治器,最初由以45°互锁的上、下2个咬合垫组成。近年来对于Twin-Block矫治器的改良主要集中在咬合垫交界区、下切牙区及粘接性等方面,应用该矫治器进行矫... Twin-Block矫治器是用于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治疗的传统功能性矫治器,最初由以45°互锁的上、下2个咬合垫组成。近年来对于Twin-Block矫治器的改良主要集中在咬合垫交界区、下切牙区及粘接性等方面,应用该矫治器进行矫治的时机也成为正畸界争议的热点。Twin-Block矫治器能在有效促进下颌生长的同时改善侧貌,引起颞下颌关节的适应性改建。对于气道狭窄的患者,Twin-Block矫治器能够扩宽患者的上气道,实现呼吸功能的改善,同时有助于改善颈部姿势,使头颈部姿势变直立。Twin-Block矫治器与其他用于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传统矫治器及新兴的MRC肌功能训练器和无托槽隐形MA矫治器比较也显示出良好效果。现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Twin-Block矫治器的组成、改良历程、矫治时机、治疗效果及其与其他功能性矫治器比较等方面阐述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为充分发挥Twin-Block矫治器的作用和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思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 正畸治疗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初始弓丝对正畸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庆源 齐慧川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4-876,共3页
初始弓丝是在正畸治疗开始时插入固定矫治器的第一根弓丝,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纠正拥挤和扭转来排齐牙齿。对于同种错牙合类型、拥挤度相近和使用同种矫治技术的患者,不同截面形状、直径和材料的初始弓丝在排齐效率和患者的疼痛感觉方面会... 初始弓丝是在正畸治疗开始时插入固定矫治器的第一根弓丝,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纠正拥挤和扭转来排齐牙齿。对于同种错牙合类型、拥挤度相近和使用同种矫治技术的患者,不同截面形状、直径和材料的初始弓丝在排齐效率和患者的疼痛感觉方面会表达出的阶段性效果有所不同。了解不同种类初始弓丝的特性,并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弓丝选择,有利于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并有助于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本文作者就不同初始弓丝对正畸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弓丝 错[牙合]畸形 正畸 排齐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及相关治疗药物对正畸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新煜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3-916,共4页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增高,正畸患者中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比例也在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正常骨代谢受到破坏,这也对以牙周组织改建为基础的正畸牙移动产生了影响;由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对骨改建的影响,同时也会对骨改建活跃的牙槽...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增高,正畸患者中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比例也在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正常骨代谢受到破坏,这也对以牙周组织改建为基础的正畸牙移动产生了影响;由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对骨改建的影响,同时也会对骨改建活跃的牙槽骨有着不同的作用,如何在保证正畸治疗效率的同时重建牙槽骨的骨改建平衡,应该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正畸牙移动 骨改建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后发现迟发性多生牙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可鹏 刘心雨 +3 位作者 李欣怡 康芙嘉 于晓艺 朱宪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79,共3页
本文介绍1例前磨牙区迟发性多生牙病例。患者为10岁女性,正畸完成后发现前磨牙区多生牙牙胚,通过正畸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对比,诊断为迟发性多生牙(LDSP)。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在评估手术风险后决定暂不拔除,定期复诊观察。
关键词 多生牙 前磨牙 迟发性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正畸牙移动过程中EphB4/ephrinB2促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齐慧川 张祎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4-1297,共4页
正畸治疗过程中,对牙齿施加相对缓慢而持久的轻力可通过牙周膜组织传导至牙槽骨,从而引起骨改建,达到牙齿移动的目的。机械张力作用于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后激活ephrinB2,随后PDLF与邻近PDLF和成骨细胞通过EphB4/ephrinB2相互作用,... 正畸治疗过程中,对牙齿施加相对缓慢而持久的轻力可通过牙周膜组织传导至牙槽骨,从而引起骨改建,达到牙齿移动的目的。机械张力作用于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后激活ephrinB2,随后PDLF与邻近PDLF和成骨细胞通过EphB4/ephrinB2相互作用,两者协同促进成骨。本文简要介绍PDLF对张力产生应答后激活EphB4/ephrinB2并促进成骨相关机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B4 EPHRINB2 机械张力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整合素 骨形成 牙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