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鸣模型大鼠听皮层生长相关蛋白-43和细胞骨架活性调节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0
1
作者 苏文玲 赵德安 +3 位作者 高兴强 刘庆华 魏婷婷 赵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检测神经元功能可塑性基因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和细胞骨架活性调节蛋白(activity regulated cytoskeleton associated protein,ARC)在水杨酸诱导耳鸣大鼠听皮层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耳鸣产生中的作用。... 目的检测神经元功能可塑性基因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和细胞骨架活性调节蛋白(activity regulated cytoskeleton associated protein,ARC)在水杨酸诱导耳鸣大鼠听皮层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耳鸣产生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白色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水杨酸钠组(8只)、生理盐水组(8只)和空白对照组(8只)。前两组从条件反射建立前开始于每次条件反射训练前2小时分别腹腔注射10%水杨酸钠溶液(350mg/kg)和同体积生理盐水,至实验结束,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通过行为学方法证实水杨酸钠组动物感受到耳鸣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动物听皮层中GAP-43和ARC的表达。结果水杨酸钠组大鼠听皮层中GAP-43和ARC蛋白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分别为2.17±0.72、4.90±2.13)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1.05±0.20、1.13±0.42)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96±0.97、1.07±0.70)(P<0.01),而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鸣大鼠听皮层中神经元功能可塑性基因GAP-43和ARC蛋白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增加,推测它们可能在耳鸣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基因 ARC GAP-43 听皮层 水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线减张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姜岩 高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从手术时间、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辅助检查4个方面比较二线减张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以鼻塞为主诉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高年资医生组(A组)、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高... 目的:从手术时间、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辅助检查4个方面比较二线减张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以鼻塞为主诉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高年资医生组(A组)、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高年资医生组(B组)、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低年资医生组(C组)、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低年资医生组(D组);另外,根据前端是否偏曲又设有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前端偏曲组(E组)和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前端偏曲组(F组)。记录手术时间;以鼻阻塞症状评估(Nasal Obstruction Symptom Evaluation,NOSE)量表反映主观症状,以鼻内镜检查所见鼻中隔偏曲程度评分反映体征,以鼻阻力作为客观检查。计算术前及术后6个月NOSE评分、鼻内镜检查所见鼻中隔偏曲程度评分和鼻阻力的差值,比较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和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上,A组和B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724,P>0.05),但D组完成手术所需时间较C组明显缩短(t=4.200,P<0.05)。在术前、术后NOSE评分改善方面,A组与B组、C组与D组、E组与F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81、-0.147、1.369,均P>0.05)。在体征改善方面,A组与B组、C组与D组、E组与F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06、-0.111、-0.536,均P>0.05)。在鼻阻力改善方面,A组与B组、C组与D组、E组与F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72、1.180、-0.225,均P>0.05)。结论:不论医生的年资与鼻中隔偏曲是否位于前端,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可以达到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相同的效果。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更适合于低年资医生,因其更易上手,并能节约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 鼻中隔成形术 三线减张 二线减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前臂桡侧皮瓣重建头颈肿瘤术后缺损 被引量:3
3
作者 苏文玲 赵德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前臂桡侧皮瓣重建头颈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游离前臂桡侧皮瓣修复头颈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70例;其中舌癌43例,颊癌12例,软腭癌5例,外鼻癌4例,下唇癌3例,上唇...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前臂桡侧皮瓣重建头颈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游离前臂桡侧皮瓣修复头颈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70例;其中舌癌43例,颊癌12例,软腭癌5例,外鼻癌4例,下唇癌3例,上唇癌2例,下咽后壁癌1例。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14 cm×8 cm,病程4~30个月。分析皮瓣修复技术,观察术后皮瓣供区和受区的外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70例患者中仅1例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发生坏死,其余均成活,皮瓣成活率98.4%。术后随访12~36个月,1例下咽后壁癌术后1年余死于远处转移,2例舌癌死于心脑血管意外。术后供区外观平整,有色差,瘢痕不明显,无功能障碍;受区外形接近正常,吞咽顺畅,言语清晰,修复重建效果满意。结论:游离前臂桡侧皮瓣制作简单,血管解剖恒定,管径粗,蒂长,方便吻合,对供区功能损伤小,厚薄适中,适合修复头颈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和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前臂桡侧皮瓣 头颈肿瘤 组织缺损 功能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的细菌培养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苏文玲 姜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鼻-鼻窦炎中细菌的分布,比较慢性鼻-鼻窦炎伴和不伴鼻息肉患者及正常对照患者中鼻道分泌物的细菌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2名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 NP)患者、65名... 目的:研究慢性鼻-鼻窦炎中细菌的分布,比较慢性鼻-鼻窦炎伴和不伴鼻息肉患者及正常对照患者中鼻道分泌物的细菌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2名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 NP)患者、65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 NP)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鼻道分泌物中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和分布。结果:细菌经培养后,CRSw NP,CRSs NP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1.9%,80.0%和82.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氧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棒状杆菌属,厌氧菌主要为梭杆菌属,3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s NP,CRSw NP和对照组培养出的细菌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异。细菌感染并非是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唯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腔内窥镜在三维可视化及实时导航技术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良性肿瘤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闫冰 骆献阳 +3 位作者 胡妮婷 洪志聪 关丽梅 薛丽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 开展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及术中实时导航辅助下,采取经口腔入路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肿瘤的初步研究。方法 对8例咽旁或侧颅底区域的软组织肿瘤患者术前CT数据建模,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其他重要结构的解剖位... 目的 开展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及术中实时导航辅助下,采取经口腔入路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肿瘤的初步研究。方法 对8例咽旁或侧颅底区域的软组织肿瘤患者术前CT数据建模,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其他重要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进行术前设计。术中采取经口腔入路,术中实时导航引导,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软组织肿瘤,并评估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名患者采用该技术进行手术,术中失血量均控制在150 mL以内,平均失血量约125 mL。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通过术后功能训练,患者均能够获得良好恢复。因采用经口入路,患者术后面部皮肤无伤口无瘢痕,对患者容貌无影响。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术中实时导航及内窥镜三者联合为咽旁肿瘤或侧颅底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美观、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技术 导航技术 内窥镜 咽旁肿瘤 侧颅底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细颗粒物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活性抑制和炎性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洪志聪 骆献阳 +2 位作者 蔡成福 徐剑 庄国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炎性作用。方法:用PM2.5采样器采集上海地区大气PM2.5样本,扫描电镜观察PM2.5形态特征。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暴露于不同浓度(0,50,100,200...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炎性作用。方法:用PM2.5采样器采集上海地区大气PM2.5样本,扫描电镜观察PM2.5形态特征。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暴露于不同浓度(0,50,100,200,400,800μg/m L)的PM2.5 12,24,48 h,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el 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PM2.5暴露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检测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TNF-αm 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GM-CSF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PM2.5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直径大多等于或小于2.5μm。与同时间点未暴露组比较,各暴露组(50~800μg/m L)细胞活性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暴露组比较,暴露于100,400或800μg/m L PM2.5 24 h后,GM-CSF和TNF-α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PM2.5暴露浓度越高,GM-CSF和TNF-α的m RNA和蛋白升高水平越显著。结论:大气PM2.5可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胞活性,这可能与PM2.5促发和加重支气管肺部炎性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炎性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分期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闫冰 骆献阳 +2 位作者 谭迎赟 关丽梅 薛丽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并建立临床分期鉴别诊断模型。方法收集14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按照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进行分组检测血清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比较光谱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线性判...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并建立临床分期鉴别诊断模型。方法收集14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按照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进行分组检测血清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比较光谱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线性判别函数法建立鉴别诊断模型,对不同分组光谱数据进行鉴别诊断。结果共获得血清拉曼光谱144例,其中早期组59例,中期组40例及晚期组45例。血清光谱差异主要表现在721~727、931~932、1129~1133、1264~1266、1367~1371 cm^(-1)处谱峰强度差异,主要与血清中脂类、蛋白质及核酸成分和结构有关。鉴别诊断模型总体准确率达80%以上,经过交互验证后准确率为70%以上。结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为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临床分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拮抗因子Chibby对人喉癌细胞Hep-2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刚 赵德安 +1 位作者 周燚 蔡成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6-282,共7页
背景与目的:Wnt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hibby是该信号通路β-catenin的拮抗因子,通过对β-catenin的拮抗,阻止异常Wnt信号,从而可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该研究旨在探讨Chibby对喉癌细胞Hep-2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 背景与目的:Wnt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hibby是该信号通路β-catenin的拮抗因子,通过对β-catenin的拮抗,阻止异常Wnt信号,从而可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该研究旨在探讨Chibby对喉癌细胞Hep-2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lv-cs2.0-Chibby,经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转染293F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扩增,该重组慢病毒感染喉癌细胞Hep-2后,经puromycin筛选后建立稳定表达Chibby的Hep-2细胞系。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重组慢病毒感染Hep-2细胞后Chibby的表达情况,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TUNEL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质粒酶切后得到与理论大小相符的基因片段,序列测定与GenBank公布的一致。重组慢病毒感染Hep-2细胞后Chibby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及plv-cs2.0组相比较,plv-cs2.0-Chibby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5);细胞滞留在G1期,而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同时促使了Hep-2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Chibby过表达后抑制了喉癌细胞Hep-2的增殖能力,促使了喉癌细胞的凋亡,为喉癌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bby 喉癌 WNT信号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