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过表达对人肝癌细胞粘着斑复合物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丽影 雷群英 +3 位作者 戴振宇 陈伉俪 陈惠黎 查锡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0-244,共5页
为了探讨过表达N 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 (GnT Ⅴ )后 772 1细胞侵袭、迁移等行为改变的机制 ,检测了GnT Ⅴ 772 1及pcDNA3 772 1两组细胞中与恶性表型密切相关的粘着斑激酶 (focalad hesionkinase ,FAK)、PTEN蛋白、蛋白激酶B(PKB... 为了探讨过表达N 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 (GnT Ⅴ )后 772 1细胞侵袭、迁移等行为改变的机制 ,检测了GnT Ⅴ 772 1及pcDNA3 772 1两组细胞中与恶性表型密切相关的粘着斑激酶 (focalad hesionkinase ,FAK)、PTEN蛋白、蛋白激酶B(PKB)等重要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 ,同时测定了 2组细胞非贴壁依赖生长的能力 .利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FAK、PTEN、PKB的表达或磷酸化水平 .利用poly hema使细胞非贴壁生长 ,2组细胞悬浮无血清培养 2 0h ,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细胞的失巢凋亡 (anoikis) .研究发现 ,转染GnT Ⅴ后的肝癌细胞的FAK表达无明显变化 ,FAK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增高 70 %;而PTEN的表达下降了 4 9%;PKB的磷酸化增加 2 0 0 %;pcDNA3 772 1细胞已有明显凋亡 ,而转染GnT Ⅴ的 772 1细胞未发生凋亡 .结果提示 ,转染GnT Ⅴ后的肝癌细胞迁移力增强 ,可能与其FAK的磷酸化程度升高 ,激酶活力增强有关 ;而能逃逸失巢凋亡是因为PTEN的表达下降 ,PTEN蛋白的磷酸酶活性降低 ,细胞Akt PKB磷酸化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 过表达 人肝癌细胞 粘着斑复合物 介导 信号转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糖链合成抑制剂对NIH3T3细胞粘附作用和整合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贺建宇 曹立环 查锡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研究了N-糖链合成抑制剂——Deoxymannojirimycin(DMM)和衣霉素(TM)对NIH3T3细胞粘附作用和细胞表面α5β1整合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甘露糖苷酶Ⅰ抑制剂-DMM处理NIH3T3细胞后... 研究了N-糖链合成抑制剂——Deoxymannojirimycin(DMM)和衣霉素(TM)对NIH3T3细胞粘附作用和细胞表面α5β1整合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甘露糖苷酶Ⅰ抑制剂-DMM处理NIH3T3细胞后,3H-甘露糖(3H-Man)参入NIH3T3细胞较对照细胞增加一倍,多天线复杂型糖链增加18%,而细胞表面α5β1整合蛋白与纤连蛋白粘附能力却下降17%,但对膜整合蛋白α5和β1亚基表达量无明显影响,提示不成熟的糖链对整合蛋白参与的细胞粘附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糖蛋白运输及整合到膜上.十四糖二磷酸长萜醇合成抑制剂——TM为0.5μg/ml时,N-糖链合成显著抑制,3H-Man参入减少了52%,细胞粘附能力下降了37%,细胞表面膜整合蛋白α5亚基下降了22%,而β1亚基无明显变化,提示TM的脱糖基化作用可引起α5亚基转运至细胞膜表面下降,以至影响了细胞的粘附能力.此外,脱糖整合蛋白与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结合力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蛋白 细胞粘附 衣霉素 N-糖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改变人肝癌细胞表面N-糖链的结构及其酶学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小平 董素才 +1 位作者 巨同忠 陈惠黎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24-325,共2页
用3H-甘露糖标记7721人肝癌细胞表面糖蛋白的N-糖链,经提取和去唾液酸后,用ConA和DSA亲和柱顺序层析将3H-标记的N-糖链分成4个类型和天线数不同的组分来研究维甲酸(RA)对细胞表面N-糖链的影响。结果:1... 用3H-甘露糖标记7721人肝癌细胞表面糖蛋白的N-糖链,经提取和去唾液酸后,用ConA和DSA亲和柱顺序层析将3H-标记的N-糖链分成4个类型和天线数不同的组分来研究维甲酸(RA)对细胞表面N-糖链的影响。结果:10μmol/LRA处理细胞3~5d后,可使C2C2二天线复杂型N-糖链增加,而高甘露糖型及三、四天线,特别是带有C2,6分支结构的复杂型H-糖链减少。用LCA亲和柱还证明二天线糖链中的核心岩藻糖也减少。进一步发现上述改变的酶学机制是RA降低N-乙酰氨基萄葡糖转移酶V和α-1,6-核心岩藻糖转移酶的活力。结论:BA通过改变某些糖基转移酶活力而改变细胞表面糖链结构,这可能是RA使7721细胞诱导分化的机理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癌细胞 N糖链 乙酰氨基 葡萄糖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胆汁糖蛋白及其糖链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厚宝 王炳生 +2 位作者 陈惠黎 赵家宏 童赛雄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 寻找对胆管癌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 应用SDS PAGE分析 41例恶性胆道病变(胆管癌 2 7例、胆囊癌 9例、壶腹癌 5例 )和 2 0例良性胆道病变病人胆管胆汁中蛋白成分的差异。应用糖蛋白定性试验分析差异蛋白是否为糖蛋白... 目的 寻找对胆管癌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 应用SDS PAGE分析 41例恶性胆道病变(胆管癌 2 7例、胆囊癌 9例、壶腹癌 5例 )和 2 0例良性胆道病变病人胆管胆汁中蛋白成分的差异。应用糖蛋白定性试验分析差异蛋白是否为糖蛋白。采用制备好的HRP标记凝集素探针 (DSA HRP、WGA HRP、LCA HRP、ConA HRP)对分离出的差异糖蛋白的糖链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胆管癌胆汁中存在 4种差异较明显的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75× 10 3、6 3× 10 3、5 2× 10 3、2 7× 10 3。前 3种为糖蛋白 ,后一种为非糖蛋白。胆管癌胆汁中分离出的 3种差异糖蛋白中糖链结构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天线数和核心岩藻糖的明显增多 ,还可能伴有平分型GlcNAc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胆汗 糖蛋白 糖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1,6-岩藻糖转移酶活力在7721人肝癌细胞及HL-60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中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飞 刘爱华 +1 位作者 巨同忠 陈惠黎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和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时α1,6岩藻糖转移酶(α1,6FucT)的改变。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受体糖链,用LCA亲和层析柱分离被核心岩藻糖化的产物,并以辣根过氧化酶(HRP)标记的亲和素与柱上的产物结...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和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时α1,6岩藻糖转移酶(α1,6FucT)的改变。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受体糖链,用LCA亲和层析柱分离被核心岩藻糖化的产物,并以辣根过氧化酶(HRP)标记的亲和素与柱上的产物结合,最后测定洗脱液中HRP的活力,可代表α1,6FucT活力。结果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双丁酰环磷腺苷(db-cAMP)诱导7721人肝癌细胞分化后,α1,6-FucT活力均降低。ATRA或正丁酸使HL-60早幼粒白细胞分化成粒细胞,佛波醇-12-豆蔻酸-13乙酸酯(PMA)使HL-60细胞分化成单核细胞时都使α1,6FucT活力下降,而用二甲亚砜(DMSO)或神经节苷酯GM3使HL-60细胞分化成粒细胞或单核细胞时,α1,6FucT活力则上升。结论α1,6-FucT活力下降是肝癌细胞的分化指标,但和HL-60细胞的分化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 6-FucT 肝癌细胞 HL-60 白血病细胞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凝集素和非同位素标记底物测定核心α-1,6-岩藻糖转移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巨同忠 陈惠黎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47-52,共6页
报道了一个不需同位素和HPLC的α-1,6-岩藻糖转移酶(α1,6FuT,又称核心岩藻糖转移酶)的测定法,包括从正常人血浆提纯运铁蛋白,消化成带有天冬酰胺(Asn)的二天线N-糖链,去除外端唾液酸和半乳糖后,用生物素... 报道了一个不需同位素和HPLC的α-1,6-岩藻糖转移酶(α1,6FuT,又称核心岩藻糖转移酶)的测定法,包括从正常人血浆提纯运铁蛋白,消化成带有天冬酰胺(Asn)的二天线N-糖链,去除外端唾液酸和半乳糖后,用生物素酰胺乙酰基团标记其Asn,并以此生物素衍生物标记的Asn-七糖的N-糖链为受体底物,GDP-L-岩藻糖为供体底物,用LCA柱吸附法分离岩藻糖化后的产物,再用HRp-Avidin交联物与柱上带有生物素的产物结合,此HRP-Avidin-生物素。岩藻糖化产物从柱上洗脱后测定HRP活力可代表α1,6FuT活力。此法在较宽的范围内,产物量与酶量和反应时间成正比.人肝细胞癌、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后期或用佛波酯(PMA)处理人肝癌细胞后,α1,6FuT增高,而用视黄酸或db-cAMP处理人肝癌细胞后,则该酶活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 6-岩藻糖转移酶 核心岩藻糖 小扁豆凝集素(LCA)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肼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糖蛋白染色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巨同忠 黄勇 陈惠黎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330-332,共3页
探索一种简便灵敏的糖蛋白半定量法。在 pH 5.0,碳二亚胺(EDC)催化下,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己二酰二肼反应生成肼化的HRP(HRP-HZ),固相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糖蛋白(纤连蛋白或转铁蛋白)经过碘酸氧化其糖... 探索一种简便灵敏的糖蛋白半定量法。在 pH 5.0,碳二亚胺(EDC)催化下,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己二酰二肼反应生成肼化的HRP(HRP-HZ),固相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糖蛋白(纤连蛋白或转铁蛋白)经过碘酸氧化其糖链中的糖基后生成的醛基可与HRP—HZ缩合,用HRP的发包底物显色即可检出精蛋白的存在与否。结果:糖蛋白中,10 ng的糖即可被检出。结论:与其他糖定量方法相比,该方法灵敏度高,方法简便,能够普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根过氧化物酶 肼化物 糖蛋白 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受体底物的动力学
8
作者 吴国强 江松敏 顾建新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β1-4GT)与受体底物的亲和性、其底物的天线偏爱性以及糖基对亲和性的影响,以及β1-4GT对不同底物的天线特异性(branchspecificity)。用两种荧光标记的底物1(Gnβ1-2Mal-6(Gnβ1—2Mal-3)Mβ1-4Gn... 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β1-4GT)与受体底物的亲和性、其底物的天线偏爱性以及糖基对亲和性的影响,以及β1-4GT对不同底物的天线特异性(branchspecificity)。用两种荧光标记的底物1(Gnβ1-2Mal-6(Gnβ1—2Mal-3)Mβ1-4Gnβ1—4Gn-PA)和底物2(Gnβ1-2Mal—6(Gnβ1-2Mal-3)Mβ1—4Gnβ1-4(Fucal-6)Gn-PA),用正常雄性大鼠的肝组织的高尔基体作为酶,测定β1-4GT的不同底物的Km值[1]。结果:底物1和2的Km值分别为2.31×10-3mol/L和3.12×10-3mol/L;对底物1,α1,3天线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比α1,6天线的反应性强,形成Gnβ1-2Mal-6(Gβ1-4Gnβ1-2Mal—3)Mβ1—4Gnβ1-4Gn—PA产物是Gβ1-4Goβ1—2MQl一6(Goβ1-2Mal-3)Mβ1-4Gnβ1-4Gn-PA的2.10倍左右;对底物2,α1,3天线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比α1,6天线的反应性更强,形成Gnβ1-2Mal-6(Gβ1-4Gnβ1-2Mal-3)Mβ1-4Gnβ1-4(Fucα1-6)Gn-PA的产物是Gβ1-4Gnβ1-2Mal-6(Gnβ1-2Mal-3)Mβ1-4Gnβ1-4(Fucα1—6)Gn-PA的4.59倍左右。结论:核心岩藻糖对酶与受体底物的亲和性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特异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糖蛋白 β1-4G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连蛋白受体分子中N-糖链对其与纤连蛋白结合的影响
9
作者 曹立环 查锡良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研究纤连蛋白受体(FnR)分子中N-糖链对其与纤连蛋白(Fn)结合的影响。利用纤连蛋白片断亲和层析柱和麦胚凝集素亲和层析柱,从人胎盘组织中纯化得到了FnR,经SDS-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证实为α和β两个亚基所组成。制备嵌合FnR的脂质... 研究纤连蛋白受体(FnR)分子中N-糖链对其与纤连蛋白(Fn)结合的影响。利用纤连蛋白片断亲和层析柱和麦胚凝集素亲和层析柱,从人胎盘组织中纯化得到了FnR,经SDS-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证实为α和β两个亚基所组成。制备嵌合FnR的脂质体后,用糖甘酶处理以获得合不同糖链结构FnR脂质体,研究FnR分子中糖链在受体与配体结合中的作用。结果:用唾液酸酶处理嵌合FnR的脂质体,与Fn的粘附能力保持不变。嵌合FnR的脂质体单用p-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处理,或用唾液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三者联合处理,其与Fn的粘附能力均下降50%。结论:FnR上糖链改变确实能影响FnR与Fn的结合,但FnR糖链上末端的唾液酸可能不影响两者的结合,而FnR糖链上末端或平分型N-乙酸氨基葡萄糖(GlcNAc)在两者结合时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连蛋白受体 N-糖链 纤连蛋白 FN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和佛波酯对HL-60细胞表面N-糖链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李忠 张英 +1 位作者 赵家宏 陈惠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研究肿瘤细胞分化时细胞膜上糖链结构的改变。方法 :通过蛋白酶消化提取细胞表面3 H标记N 糖链 ,结合外切糖苷酶处理 ,经序列凝集素亲和层析分析HL 6 0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表面N 糖链结构。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佛波醇 12 ... 目的 :研究肿瘤细胞分化时细胞膜上糖链结构的改变。方法 :通过蛋白酶消化提取细胞表面3 H标记N 糖链 ,结合外切糖苷酶处理 ,经序列凝集素亲和层析分析HL 6 0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表面N 糖链结构。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佛波醇 12 豆蔻酰 13 乙酸酯 (PMA)均引起HL 6 0细胞二天线复杂型和高甘露糖型糖链升高 ,多天线复杂型糖链减少。但对平分型 β N 乙酰氨基葡萄糖 (GlcNAc)糖基的影响却相反 ,ATRA使之减低 ,而PMA则促进合成。结论 :在分化过程中 ,HL 6 0细胞表面N 糖链从高分支向低分支的转变 ,可能是某些肿瘤分化的一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白血病 N-糖链 HL-60细胞 ATRA 佛波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蛋白α5,β1亚基的过表达对肝癌细胞粘附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方新初 苏剑敏 +3 位作者 周国飞 王丽影 陈伉丽 查锡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整合蛋白α5 ,β1亚基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粘附能力、迁移能力、集落形成能力、以及与肝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已建立的单独转染α5 ,β1整合蛋白亚基的细胞株α5 3 772 1,β1 6 772 1和共转α5和 β1整合蛋白亚基的细... 目的 :研究整合蛋白α5 ,β1亚基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粘附能力、迁移能力、集落形成能力、以及与肝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已建立的单独转染α5 ,β1整合蛋白亚基的细胞株α5 3 772 1,β1 6 772 1和共转α5和 β1整合蛋白亚基的细胞株α5 β1 6 772 1;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细胞的粘附能力、细胞的迁移能力 ;应用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细胞凋亡速度。结果 :转染后细胞与主要胞外基质蛋白 纤连蛋白的粘附分别为对照细胞的 1.39,1.34,1.7倍 ;与层粘连蛋白 (Ln)的粘附为对细胞的 1.3、2 .6、1.98倍 ;α5 ,β1整合蛋白转染株细胞在Fn上的迁移能力分别增加 1.2 2、0 .78、1.38倍。集落形成能力分别下降 38% ,35 %和 5 2 %。在无血清培养时 ,α5 ,β1整合蛋白转染株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分别提高 2 .4、0 .5 3、1.79倍。结论 :将α5 β1整合蛋白导入人肝癌细胞引起α5 β1整合蛋白过表达 ,可显著改变细胞的生长 ,粘附和迁移能力 ,从而导致体外集落形成能力明显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蛋白 迁移 肝肿瘤 α5亚基 Β1亚基 基因过表达 细胞粘附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波酯引起蛋白激酶C下降调节的专一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夏保云 李忠 +2 位作者 张帆 巨同忠 陈惠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18-221,共4页
探讨了佛波酯(PMA)对蛋白激酶的下降调节是否有激酶专一性及亚型专一性.用组蛋白H1作为蛋白激酶C(PKC)和蛋白激酶A(PKA)的受体底物,加入PKC和PKA的特异性激活剂区分PKC和PKA,用聚谷酪(41)为酪氨... 探讨了佛波酯(PMA)对蛋白激酶的下降调节是否有激酶专一性及亚型专一性.用组蛋白H1作为蛋白激酶C(PKC)和蛋白激酶A(PKA)的受体底物,加入PKC和PKA的特异性激活剂区分PKC和PKA,用聚谷酪(41)为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专一性受体底物,以32P-ATP为32P共同供体底物测定三种蛋白激酶的活力,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KC亚型.结果发现PMA对人7721肝癌细胞只引起PKC而不引起PKA和TPK的下降调节,PKC的非特异性抑制剂槲皮素和特异性抑制剂D-鞘氨醇能大部分取消PMA对PKC的下降调节,但TPK抑制剂genestein则没有阻断下降调节的作用.用HL-60细胞还证明PMA只对含量丰富的PKCα和PKCβⅡ亚型而不对含量很少的PKCβⅠ亚型发生下降调节.上述结果说明PMA对蛋白激酶的下降调节有激酶和亚型专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波酯 蛋白激酶C 下降调节 专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食欲生殖的信号肽在雄激素致不孕大鼠中的表达及滋肾阴药的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斐 俞瑾 +2 位作者 武淑芳 张利能 查锡良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探讨雄激素不孕大鼠 (ASR)肥胖及无排卵的中枢机制及滋肾阴药的作用。方法 给出生 9日龄SD雌性大鼠一次性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 ,建立ASR模型。用原位杂交、双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与肥胖发生有关的几种信号肽 /激素如神经肽Y(NPY... 目的 探讨雄激素不孕大鼠 (ASR)肥胖及无排卵的中枢机制及滋肾阴药的作用。方法 给出生 9日龄SD雌性大鼠一次性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 ,建立ASR模型。用原位杂交、双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与肥胖发生有关的几种信号肽 /激素如神经肽Y(NPY)、瘦素 (leptin)受体长体 (OB Rb)、前阿黑皮素原 (POMC)mRNA在ASR下丘脑弓状核 (ARC)的表达含量和其关系 ,以及灌服滋肾阴药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ASR呈肥胖、无排卵状态。ASR的ARC中NPYmRNA神经元上有OB RbmRNA表达 ,NPYmRNA神经元与POMCmRNA神经元有突触联系。NPY和POMC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P <0 .0 1) ,OB Rb 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中药治疗ASR后 ,大鼠出现减肥和排卵现象 ,ARC中NPY、POMC基因表达下降 ,OB Rb 基因表达上升至正常大鼠水平 (P >0 .0 5 )。结论 ASR肥胖及无排卵可能与NPY、POMC基因过表达、OB Rb mRNA数目减少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方法 不育症 ASR 中医药治疗 信号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酶联比色法测定肝脏磷脂酰胆碱专一性磷脂酶D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勇 吴兴中 +1 位作者 QureshiImranAhmad 陈惠黎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42-346,共5页
研究建立一种磷脂酞胆碱专一性磷脂酶D(PC—PLD)的酶偶联比色测定法,并研究肝脏中磷脂酰胆碱专一性磷脂酶D(PC—PLD)活力受磷脂的调节及其在肝癌中的变化。将PLD水解磷脂酰胆碱产生的胆碱用胆碱氧化酶氧化,生成的H2O2再在过氧化... 研究建立一种磷脂酞胆碱专一性磷脂酶D(PC—PLD)的酶偶联比色测定法,并研究肝脏中磷脂酰胆碱专一性磷脂酶D(PC—PLD)活力受磷脂的调节及其在肝癌中的变化。将PLD水解磷脂酰胆碱产生的胆碱用胆碱氧化酶氧化,生成的H2O2再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下将4-氨基安替匹林和酚氧化成粉红色有色物质(Trinder反应)。结果:本法中酶浓度或反应时间和产物胆碱量有良好的正比关系。用0.15%的正辛基β-吡喃葡萄糖苷可将PC-PLD从膜性组分中增溶出来,而基本上不抑制酶活力,而其他5种去垢剂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均能抑制该酶活力。应用此法测定6种磷脂对鼠肝PC—PLD的影响发现只有磷脂酰乙醇胺(PE)可激活PC—PLD,还发现鼠肝癌中膜结合性PC-PLD活力明显增高,尤其是癌前期;而胞液PC-PLD仅在癌前期增高。结论:结果表明,①PC-PLD的酶联比色测定法较简便,灵敏度和重复性也较好,可以满意地应用于组织和细胞中此酶活力变化的研究;②大鼠肝PC—PLD受PE激活,并在肝癌中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磷脂酶D 酶偶联比色法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信号通路在表皮生长因子调控人前列腺癌PC-3细胞黏附、迁移、侵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海蛟 王浩 +1 位作者 张立 王国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雄激素非依赖性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黏附、迁移、侵袭作用中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黏附、迁移、侵袭能力测定EGF和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对PC-3转移表型的作用。结果EG...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雄激素非依赖性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黏附、迁移、侵袭作用中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黏附、迁移、侵袭能力测定EGF和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对PC-3转移表型的作用。结果EGF可促进PC-3对纤连蛋白Fn的黏附、迁移和侵袭作用,而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则具有抑制的作用。结论EGF可能主要通过MAPK信号通路,从而促进PC-3细胞的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表皮生长因子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在抗失巢凋亡的癌细胞中的失调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利能 查锡良 俞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47-1054,共8页
失巢凋亡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脱离发生的一种特定的凋亡方式.癌细胞抗失巢凋亡或失巢生存能力可以使之在转移过程中生存.业已发现癌细胞失巢生存与PI3K-PKB/Akt、MAPK这两条重要信号途径有关,但是PI3K-PKB/Akt、MAPK通路的上游酪氨酸激... 失巢凋亡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脱离发生的一种特定的凋亡方式.癌细胞抗失巢凋亡或失巢生存能力可以使之在转移过程中生存.业已发现癌细胞失巢生存与PI3K-PKB/Akt、MAPK这两条重要信号途径有关,但是PI3K-PKB/Akt、MAPK通路的上游酪氨酸激酶途径还不甚清楚.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SH2-pTyr特异性结合特性的功能性筛选方法,以期发现癌细胞失巢生存相关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为最终明确酪氨酸激酶途径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实验发现,MDCK细胞悬浮培养后失巢凋亡,但癌细胞可以失巢生存.与这一现象相一致的是,悬浮培养后,MDCK细胞中一系列SH2结合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水平急剧下降,而癌细胞中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并不呈锚着依赖性.细胞悬浮培养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MDCK细胞中AblSSH2结合的靶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逐渐降低,在H460肺癌细胞中经过短暂下降后升高,H1792肺癌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AblSH2结合的靶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逐渐增加.FynSH2和CrkSH2结合的蛋白质分别为FAK和p130Cas,后者是重要的失巢生存信号.这些结果提示,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可能赋予肺癌细胞失巢生存能力.结果也表明,功能性SH2筛查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肿瘤细胞中失巢生存相关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巢凋亡 Src同源结构域2 酪氨酸磷酸化 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1,3 FucT-Ⅶ基因转染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桦 罗建民 +1 位作者 张英 张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9-573,共5页
目的观察α1,3 FucT-Ⅶ基因转染对人LOVO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LOVO细胞中α1,3 FucT-Ⅶ基因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并通过体外迁移、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 目的观察α1,3 FucT-Ⅶ基因转染对人LOVO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LOVO细胞中α1,3 FucT-Ⅶ基因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并通过体外迁移、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LOVO细胞运动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LOVO细胞微弱表达α1,3 FucT-Ⅶ,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转染后的LOVO/FucT-Ⅶ高表达α1,3 FucT-Ⅶ。转染后细胞生长增快,S期细胞增多而G1期细胞减少,细胞趋化性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结论α1,3 FucT-Ⅶ基因能改变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增强细胞趋化性迁移和侵袭等转移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α1 3 FucT-Ⅶ基因 糖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整合蛋白α5β1的SMMC7721细胞株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国飞 范勤 +2 位作者 冯晔 葛昊平 查锡良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61-164,共4页
构建过表达整合蛋白α5β1的SMMC7721细胞株。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和基因转染建立过表达整合蛋白α5β1的SMMC7721细胞株,应用RT-PCR及流式细胞术鉴定SMMC7721细胞表面整合蛋白α5β1的表达。结... 构建过表达整合蛋白α5β1的SMMC7721细胞株。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和基因转染建立过表达整合蛋白α5β1的SMMC7721细胞株,应用RT-PCR及流式细胞术鉴定SMMC7721细胞表面整合蛋白α5β1的表达。结果获得过表达整合蛋白α5/β1的SMMC7721细胞株α5.3-7721,β1.6-7721,α5β1.6-7721细胞。结论整合蛋白α5β1基因转染后,SMMC7721细胞整合蛋白α5β1的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蛋白 基因转染 SMMC7721细胞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波酯促进NIH3T3细胞的铺展和聚焦粘附激酶的酪氨酸磷酸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涂立宇 方新初 查锡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824-828,共5页
100nmol/L佛波酯(12-O-tetradecanoylphobol-13-acetate,TPA)能明显促进NIH3T3细胞在纤连蛋白(Fn)上的铺展,该作用能分别被酪氨酸激酶(tyrosinekinase,TK)抑制剂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和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抑制剂c... 100nmol/L佛波酯(12-O-tetradecanoylphobol-13-acetate,TPA)能明显促进NIH3T3细胞在纤连蛋白(Fn)上的铺展,该作用能分别被酪氨酸激酶(tyrosinekinase,TK)抑制剂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和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抑制剂calphostinC和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所抑制.TPA作用于结合到Fn上的NIH3T3细胞,使其聚焦粘附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较未处理细胞升高,于30min时达对照的204.0%,并存在浓度依赖性;该变化分别被上述抑制剂所拮抗;未经TPA处理的NIH3T3细胞和纤连蛋白结合诱导的FAK酪氨酸磷酸化亦分别被上述抑制剂所抑制.细胞松弛素D则无论TPA作用与否,都能完全阻断NIH3T3细胞的铺展和FAK的酪氨酸磷酸化.以上结果提示,TPA促进NIH3T3细胞在Fn上铺展的信号转导机制,与PKC的激活有关,进一步则可能通过影响FAK的酪氨酸磷酸化来实现,同时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NIH3T3细胞和Fn结合并诱导FAK酪氨酸磷酸化的过程亦依赖于PKC和完整的细胞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波酯 蛋白激酶C 聚焦粘附激酶 细胞铺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凝集素亲和层析在肝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惠黎 吕晴 吕元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29-334,共6页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通过WGA亲和层析柱后,可分成不结合的峰Ⅰ和结合的峰Ⅱ两个活力峰,峰Ⅰ为肝型(L-ALP),而峰Ⅱ为骨型(B-ALP)。L-ALP在急性肝炎时明显增高;慢性肝炎或肝癌时轻度上升,而肝硬化时变化...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通过WGA亲和层析柱后,可分成不结合的峰Ⅰ和结合的峰Ⅱ两个活力峰,峰Ⅰ为肝型(L-ALP),而峰Ⅱ为骨型(B-ALP)。L-ALP在急性肝炎时明显增高;慢性肝炎或肝癌时轻度上升,而肝硬化时变化不大。如将L-ALP再通过欧蔓陀罗凝集素(DSA)亲和层析柱,则正常血清L-ALP完全不被DSA结合;急性肝炎的血清L-ALP有部分为弱结合;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除弱结合组分外,出现较多的中度结合组分;而原发性肝癌则出现中度结合组分及特有的强结合组分。这些结果说明肝病越发展成慢性或恶习性或恶性,血清L-ALP和DSA的结合力越强。这可应用于临床上鉴别各类不同肝的。肝病血清L-ALP结合于DSA增多的原因主要是N-连接型糖链的无线数增加,后者尚可从天线末端唾液酸增多以及强结合组分不被ConA结合而获得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肝脏疾病 凝集素 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