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姚玉川 陈村龙 +3 位作者 王继德 张亚历 姜泊 熊德鑫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测定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消化道肿瘤是否影响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健康志愿者、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各16名,每人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 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分... 目的测定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消化道肿瘤是否影响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健康志愿者、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各16名,每人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 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甘露醇峰、乳果糖峰出峰时间稳定,峰面积与含量呈线性相关;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样中的乳果糖含量和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果糖含量增高,而甘露醇含量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存在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肠道通透性 乳果糖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肠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宋卫兵 张振书 +4 位作者 肖冰 王新颖 黄茂梁 赵世义 张彦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1,131,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探讨姜黄素对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方法应用氨甲碟呤制备大鼠小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组(SASP,100mg/kg)、姜黄素组(Cur,100mg/kg),每天灌胃给药1... 目的检测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探讨姜黄素对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方法应用氨甲碟呤制备大鼠小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组(SASP,100mg/kg)、姜黄素组(Cur,100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5天,第3天、第5天分别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ICAM-1蛋白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乳酸和小肠组织DAO水平。生化法检测大鼠小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小肠炎模型组DAI、CMDI、HS评分,D-乳酸和DAO水平及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ICAM-1表达明显增强(P<0.01)。姜黄素组DAI,CMDI,HS评分及D-乳酸、DAO、MPO活性较同期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结论大鼠小肠炎模型中肠黏膜通透性增高,肠黏膜受损。姜黄素可以改善肠黏膜的通透性,对大鼠小肠炎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小肠炎 姜黄素 D-乳酸 二胺氧化酶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息肉病例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但汉雷 孙凤蓬 +4 位作者 张亚历 陈村龙 潘德寿 万田摸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 研究数据库技术在大肠息肉临床病例资料管理和科研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icrosoft Access2000软件建立大肠息肉病例资料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录入南方医院近1990-2000年间2627份(4850例次)大肠息肉的病例资料,并对有关临床数据... 目的 研究数据库技术在大肠息肉临床病例资料管理和科研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icrosoft Access2000软件建立大肠息肉病例资料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录入南方医院近1990-2000年间2627份(4850例次)大肠息肉的病例资料,并对有关临床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和要素化处理与分析。结果 完成了大肠息肉人群,年龄,部位分布与临床症状特点,临床病理对照,治疗效果评价,历年息肉检出情况统计分析。息肉癌变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因数分析等多项研究,选出重点病例进行随访,结论 应用现代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病例管理和临床科研是临床医学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对复杂的临床信息进行标准化,要素化是研制和开发病例管理系统的一种简单实用的信息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计算机数据库 临床医学信息化 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MA在奥沙利铂治疗大肠癌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新颖 何美蓉 +1 位作者 李明 姜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PUMA在奥沙利铂(oxaliplatin)治疗大肠癌药物机制中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奥沙利铂的抗肿瘤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在大肠癌LoVo细胞株中奥沙利铂对PUMA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构建稳定表达反义PUMA基...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PUMA在奥沙利铂(oxaliplatin)治疗大肠癌药物机制中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奥沙利铂的抗肿瘤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在大肠癌LoVo细胞株中奥沙利铂对PUMA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构建稳定表达反义PUMA基因的重组质粒及细胞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成功构建表达反义PUMA基因的重组质粒及细胞系;在大肠癌LoVo细胞株中,奥沙利铂可以诱导PUMA的表达,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在PUMA的表达受抑制后,奥沙利铂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明显减弱。结论:PUMA的表达在奥沙利铂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PUMA表达的抑制会降低大肠癌LoVo细胞对奥沙利铂治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大肠癌 凋亡 PUM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的神经内分泌学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永萍 李任先 +2 位作者 张万岱 陈村龙 梁卫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学的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IBS)中医证型的病理实质。方法选两 种中医证型的 IBS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及...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学的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IBS)中医证型的病理实质。方法选两 种中医证型的 IBS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 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 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含量,同时取乙状结肠粘膜作 SP、VIP阳 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不同中医证型IBS病人血浆 SP、VIP含量及结肠粘膜 SP、VIP阳性细胞数有不同的异常 改变。结论本研究提示脑肠肽有可能成为IBS中医微观辨证的客观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证型 神经内分泌学 胃肠激素 脑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型上皮Fas表达的调节:幽门螺杆菌致病的自身免疫机制之一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继德 白杨 +3 位作者 林焕建 张亚历 黄文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Fas介导的幽门螺杆菌(Hp)致胃上皮损伤机制。方法从Hp感染和非感染胃粘膜新鲜分离胃上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新分离及体外培养胃上皮细胞系中Fas的表达;调查Hp活菌及Hp感染时胃粘膜主要的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 目的探讨Fas介导的幽门螺杆菌(Hp)致胃上皮损伤机制。方法从Hp感染和非感染胃粘膜新鲜分离胃上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新分离及体外培养胃上皮细胞系中Fas的表达;调查Hp活菌及Hp感染时胃粘膜主要的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胃上皮Fas表达的调节作用,同时应用ELISA法探讨Fas介导的胃上皮细胞凋亡作用。结果Hp感染胃粘膜上皮Fas阳性数和表达量均高于非感染者(P<0.05),Hp、IFN-γ及TNF-α单独或合用均能提高胃上皮Fas的表达,而胃上皮表面的Fas分子能够介导其IgM单抗引起的致细胞凋亡作用,IFN-γ可增强这种作用。结论直接或间接通过Th1细胞因子增加Fas表达进而损伤胃上皮细胞,是Hp致胃上皮损伤的自身免疫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 幽门螺杆菌 自身免疫机制 胃上皮损伤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白杨 张亚历 +4 位作者 王继德 杨云生 陈烨 张兆山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候选菌株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Hsp60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ET-22b(+)载体,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克隆的Hsp60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候选菌株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Hsp60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ET-22b(+)载体,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克隆的Hsp60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一致,Hsp60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7.2%,并可被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血清所识别,用其免疫小鼠可产生抗该重组蛋白的抗体。结论Hsp60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疫苗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热休克蛋白60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中性鞘糖脂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健 张积仁 周殿元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 为了解脑胶质瘤中性鞘糖脂(NGSLs) 表达的规律及发现脑胶质瘤相关胚胎鞘糖脂抗原。 方法 本实验运用改良的Hakomori 的方法提取、纯化了脑胶质瘤及胚胎脑的中性鞘糖脂,并行高效薄层层析(HPTLC) 。 ... 目的 为了解脑胶质瘤中性鞘糖脂(NGSLs) 表达的规律及发现脑胶质瘤相关胚胎鞘糖脂抗原。 方法 本实验运用改良的Hakomori 的方法提取、纯化了脑胶质瘤及胚胎脑的中性鞘糖脂,并行高效薄层层析(HPTLC) 。 结果 胶质瘤的NGSLs 以CDH( 二己糖神经酰胺)及CTH( 三己糖神经酰胺) 的表达较正常人脑强,胚胎脑NGSLs 以CMH(单己糖神经酰胺)及CTH表达为主,与正常人脑组织NGSLs 相比,胶质瘤及胚胎脑均不含有Globoside( 红细胞糖苷脂) 。 结论 脑胶质瘤及胚胎脑的NGSLs 表达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中性鞘糖脂 胚胎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肝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脾内移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高速 刘思德 +4 位作者 张振书 张明军 李旭 王亚东 何敬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7-820,共4页
目的将人胎肝干细胞脾内移植23肝切除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观察其在受体小鼠内定植、迁移及分化的可行性。方法①以临床上自然流产废弃的孕期16~24周健康胎肝为供体,分离纯化胎肝干细胞,并行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和... 目的将人胎肝干细胞脾内移植23肝切除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观察其在受体小鼠内定植、迁移及分化的可行性。方法①以临床上自然流产废弃的孕期16~24周健康胎肝为供体,分离纯化胎肝干细胞,并行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检测鉴定。②人胎肝干细胞经脾内移植到23肝切除的SCID小鼠。③免疫组化检测15、30、60、90d受体小鼠脾脏和肝脏的人Hepatocyte、α1-AT、AFP的定位和表达。PAS染色检测受体小鼠各时间点脾脏组织糖原表达。④RT-PCR检测30、60、90d受体小鼠脾脏组织AFP和白蛋白(Alb)基因的表达。结果①镜下观察分离细胞体积较小、约为肝细胞的16~13,核与浆比例大,内质网、线粒体和核糖体不发达。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检测分别显示分离的人胎肝干细胞表达AFP、Thy-1、C-kit和CD34、CK19。②各时间点免疫组化均可检测到肝干细胞移植小鼠的肝脏和脾脏组织人Hepatocyte、α1-AT和AFP阳性表达。PAS染色显示各时间点受体小鼠脾脏组织不同程度的糖原表达。③人胎肝干细胞移植后30、60、90d受体小鼠脾脏组织表达人AFP和Alb基因。结论人胎肝干细胞经脾内移植可在异体内存活、定植并向受体受损肝脏迁移,在受体内增殖和定向分化为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干细胞 分离 培养 移植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P-核糖基化因子1的功能及其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文敏 姜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54-558,共5页
ADP核糖基化因子(ADPribosylationfactor,ARF)家族作为霍乱毒素催化GS蛋白ADP核糖基化反应的辅助因子,目前其病理生理作用仅对从功能角度定义的这一蛋白家族有价值,而进一步研究发现,ARF与高尔基复合体息息相关,在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信号... ADP核糖基化因子(ADPribosylationfactor,ARF)家族作为霍乱毒素催化GS蛋白ADP核糖基化反应的辅助因子,目前其病理生理作用仅对从功能角度定义的这一蛋白家族有价值,而进一步研究发现,ARF与高尔基复合体息息相关,在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理功能。在这一蛋白家族中发现最早、研究最深入的是ADP核糖基化因子1。作者就此蛋白的调控分子和效应分子、功能及其与肿瘤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核糖基化因子 功能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部近十年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亚东 张泓 陈世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50-1451,1454,共3页
目的研究某部队肠道传染病发病规律,探讨肠道传染病发病因素.方法对上报军区疾控中心的肠道传染病疫情报卡、肠道传染病住院病人的病案首页、肠道传染病疫情处理的调查报告等资料整理统计后作分析.结果1992~2001年共报告了3 612例肠道... 目的研究某部队肠道传染病发病规律,探讨肠道传染病发病因素.方法对上报军区疾控中心的肠道传染病疫情报卡、肠道传染病住院病人的病案首页、肠道传染病疫情处理的调查报告等资料整理统计后作分析.结果1992~2001年共报告了3 612例肠道传染病,主要是以细菌性痢疾(32.40%)、甲肝(26.80%)、伤寒(14.34%)、感染性腹泻(7.34%)为主,肠道传染病占传染病总数的40.13%.在1988~2002.4期间处理肠道传染病疫情15起,其中水型暴发9起,食物型暴发6起.结论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发生变化,提示新发肠道传染病的出现应引起重视;防治措施是供水系统要科学改造,饮食、饮水制度要落实,加强卫生指导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队 肠道传染病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血管起源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天明 潘石蕾 +2 位作者 刘晓霞 袁爱力 李朝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42-343,共2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血管起源。方法 用病理及CD34、荆豆凝聚素(UEA-1)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形成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 癌旁组织血窦内皮细胞CD34及UEA-1染色阴性, 炎症组织内的血管染色阳性。肿瘤血管与癌旁...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血管起源。方法 用病理及CD34、荆豆凝聚素(UEA-1)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形成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 癌旁组织血窦内皮细胞CD34及UEA-1染色阴性, 炎症组织内的血管染色阳性。肿瘤血管与癌旁组织血管相连或不相连。结论 部分原发性肝癌血管可能起源于毛细血管化的癌旁肝血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D34 荆豆凝聚素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MMR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13
作者 吴保平 魏晓玲 +2 位作者 张亚历 张振书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了解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MMR基因(hMLH1、hMSH2)表达及细胞增殖活性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对46例大肠癌进行研究。结果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组织hMLH1表达阴性率及其切缘"... 目的了解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MMR基因(hMLH1、hMSH2)表达及细胞增殖活性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对46例大肠癌进行研究。结果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组织hMLH1表达阴性率及其切缘"正常"腺体hMLH1和hMSH2表达阴性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散发性大肠癌(P<0.05)。而其PCNA标记指数、DNA异倍体率则显著减低(P<0.01,P<0.05)。结论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肿瘤细胞及切缘"正常"腺体hMLH1和hMSH2突变率的增高,其增殖指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家族 MMR基因 细胞增殖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幽门螺杆菌粘附素保守区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免疫治疗作用的研究
14
作者 白杨 陈烨 +4 位作者 王继德 唱韶红 张兆山 周殿元 亚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72,共8页
探讨表达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粘附素保守区 (AB)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4 0 72 (pYA2 4 8 AB)的免疫治疗效果 ,以及可能的免疫治疗机制 ,以确定X4 0 72 (pYA2 4 8 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建立Hp感染小鼠模型 ,在该... 探讨表达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粘附素保守区 (AB)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4 0 72 (pYA2 4 8 AB)的免疫治疗效果 ,以及可能的免疫治疗机制 ,以确定X4 0 72 (pYA2 4 8 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建立Hp感染小鼠模型 ,在该模型中评价X4 0 72 (pYA2 4 8 AB)治疗Hp感染的效果 ,运用细菌培养法观察Hp根除率及定植量的改变 ,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亚型 ,IL 2和IL 4细胞依赖株的细胞测活法检测细胞因子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肠液中抗AB抗体产生情况 .结果表明 ,免疫治疗后疫苗治疗组根除率为 5 3 3% ,显著高于X4 0 72 (pYA2 4 8)和PBS对照组 (P <0 0 1 ) .未根除Hp的小鼠 ,疫苗治疗组Hp的定植密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P <0 0 1 )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小鼠脾CD4 + /CD8+ T淋巴细胞的比值时 ,发现疫苗治疗组和鼠伤寒菌对照组的比值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 (P <0 0 5 ) ,而疫苗治疗组的比值又显著高于鼠伤寒菌对照组 (P <0 0 5 ) .进一步对细胞因子进行分析发现 ,与PBS对照组相比免疫治疗组和鼠伤寒菌对照组IL 2和IL 4明显升高(P <0 0 5 ) .同时 ,免疫治疗组与鼠伤寒菌对照组相比 ,IL 4增高明显 (P <0 0 5 ) .针对AB的抗体测定结果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粘附素保守区 减毒鼠伤寒沙门菌 治疗性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黏附素保守区蛋白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黏附作用的体外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白杨 张亚历 +2 位作者 陈烨 王继德 周殿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2-426,共5页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保守区 (AB)蛋白的体外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黏附作用 ,以确定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ELISA法测定Hp感染者血清中抗AB抗体 ,四唑盐比色法 (MTT)测定T细胞对AB的增殖反应 ,流式细胞术检测AB致T细胞表达FasL的作...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保守区 (AB)蛋白的体外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黏附作用 ,以确定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ELISA法测定Hp感染者血清中抗AB抗体 ,四唑盐比色法 (MTT)测定T细胞对AB的增殖反应 ,流式细胞术检测AB致T细胞表达FasL的作用 ,二苯胺 (DPA)法测定AB致T细胞凋亡率 ,光镜计数法研究AB抗体对Hp与胃癌细胞黏附的影响 .ELISA法共检测了 5 5份血清 ,以快速尿素酶实验 (RUT)作为平行对照 ,两法的评价判断一致性程度的指标卡帕系数为 0 76.同时 ,低剂量AB即可刺激Hp+T细胞的增殖 .体外安全性实验表明 ,AB无明显调节T细胞表达FasL的作用以及无明显致Hp-T细胞凋亡的作用 .AB抗血清能部分阻断Hp与胃癌细胞系的黏附 ,在光镜下表现为经抗AB兔血清预处理后 ,每细胞周围黏附的细菌数较免疫前兔血清预处理组显著减少 (P <0 0 5 ) .研究表明AB是安全的、具有免疫原性的Hp菌体成分 ,既可以刺激体液免疫 ,又能够提高细胞免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黏附素保守区蛋白 免疫原性 安全性 黏附作用 体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介素-10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吕永慧 宋卫兵 +5 位作者 肖冰 龙燕 姬宏莉 王媛媛 张小兰 李鹰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91-1893,1896,共4页
目的研究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细胞间的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肠炎清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乙醇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 目的研究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细胞间的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肠炎清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乙醇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100mg/kg),肠炎清组(39.75mg/kg),每天灌肠及灌胃给药1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d,第4天,第7天分别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ICAM-1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IL-10,生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CMDI、HS评分及结肠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肠黏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0表达减弱(P<0.01)。肠炎清组DAI,CMDI,HS评分及MPO活性较同期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IL-10表达增强(P<0.01)。大鼠结肠黏膜IL-10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911,P<0.01),ICAM-1与MPO活性也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IL-10、减少黏附分子ICAM-1产生以及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清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间的黏附分子-1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在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娅梅 吴保平 夏欧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1-543,547,共4页
目的检测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mRNA及其蛋白在Peutz-Jeghers(P-J)息肉中的表达,探讨其在P-J息肉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P-J息肉、正常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腺癌各16例组织中... 目的检测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mRNA及其蛋白在Peutz-Jeghers(P-J)息肉中的表达,探讨其在P-J息肉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P-J息肉、正常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腺癌各16例组织中IFITM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J息肉、正常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腺癌各32例组织中IFITM1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并比较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IFITM1 mRNA及其蛋白在上述组织中均有表达;IFITM1 mRNA在正常肠黏膜组织、P-J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表达增高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704,P=0.00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FITM1蛋白的阳性着色分布于胞膜和/或胞浆,IFITM1蛋白在正常肠黏膜组织、P-J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及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依次增高,经多组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6.705,P=0.000)。结论IFITM1在正常肠黏膜组织、P-J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及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依次增高,提示IFITM1可能与P-J息肉的发生及恶变有关,且有可能成为P-J恶变风险的良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跨膜蛋白-1 PEUTZ-JEGHERS综合征 大肠腺瘤性息肉 大肠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大肠癌细胞株小鼠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文军宝 聂飚 姜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建立人、鼠大肠癌细胞肝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筛选、评估抗转移药物提供工具。方法选取鼠大肠癌细胞株CT26和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及裸鼠脾脏内,观察其成瘤情况、肝脏转移率及生存期,并对两种... 目的建立人、鼠大肠癌细胞肝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筛选、评估抗转移药物提供工具。方法选取鼠大肠癌细胞株CT26和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及裸鼠脾脏内,观察其成瘤情况、肝脏转移率及生存期,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初步比较。结果两种细胞株均能复制出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病理结果证实肝转移肿瘤符合典型的低分化腺癌特征。CT26细胞在免疫功能完整的小鼠体内,仍具有良好的成瘤性和转移率,较LoVo细胞建立的裸鼠肝转移模型转移率更高,成瘤时间更短。结论成功复制出两种人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动物模型,均能较好模拟大肠癌体内肝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 肿瘤 肠肿瘤 肝肿瘤 CT26 LOVO 肝转移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酶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内细胞因子表达和NF-κB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群英 王继德 +3 位作者 钟慧闽 史芸 张振书 张亚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酶(CAT)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预防作用。方法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大鼠UC模型;CAT灌肠,观察UC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采用RT-PCR技术检测UC大鼠肠黏膜内TNF-α、IL-1β、IL-8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电泳迁移率改变分...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酶(CAT)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预防作用。方法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大鼠UC模型;CAT灌肠,观察UC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采用RT-PCR技术检测UC大鼠肠黏膜内TNF-α、IL-1β、IL-8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检测UC大鼠肠黏膜细胞NF-κB的激活情况。结果CAT预防组UC的症状、组织损害均较CAT治疗组、模型组明显减轻,同时TNF-α、IL-1β、IL-8的表达较CAT治疗组、模型组降低(P<0·05),NF-κB的核结合活性也降低,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明显升高。结论CAT对UC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结肠炎 溃疡性 细胞因子类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AlpA基因中四种黏附素基因保守区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2
20
作者 白杨 但汉雷 +4 位作者 王继德 张兆山 S.ODENBREIT 周殿元 张亚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22-926,共5页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与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MALT)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 .鉴于Hp已证实的四种粘附素保守区 (AB)是外膜蛋白 (OMP)和膜孔素 (porin)样成分 ,而...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与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MALT)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 .鉴于Hp已证实的四种粘附素保守区 (AB)是外膜蛋白 (OMP)和膜孔素 (porin)样成分 ,而外膜蛋白和膜孔素样成分是优秀的疫苗候选抗原 .用PCR技术扩增AB基因 ,将其定向插入 pET 2 2b (+)载体 ,在BL2 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 .测序显示AB基因长 5 88bp ,编码 195个氨基酸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扫描分析 ,AB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 2 2 5ku ,其重组蛋白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质的 2 9% ,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蛋白质纯度达 96 % .经免疫印迹证实该重组蛋白可以被AlpA免疫兔血清所识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AlpA基因 黏附素基因保守区 克隆 表达 纯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