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被引量:26
1
作者 龙宝军 陈柯 +1 位作者 吴补领 段建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7-478,共2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AU)的发病与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联。方法以RAU患者唾液为模板,设计引物,用PCR,检测82例RAU患者口腔中Hp阳性率情况。结果82例RAU患者和74例健康人群,Hp阳性率分别为43.9%和16.2%(P<...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AU)的发病与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联。方法以RAU患者唾液为模板,设计引物,用PCR,检测82例RAU患者口腔中Hp阳性率情况。结果82例RAU患者和74例健康人群,Hp阳性率分别为43.9%和16.2%(P<0.001);82例RAU患者中,伴有胃肠道疾病的22例,占26.82%;74例健康人群中,伴有胃肠道疾病的7例,占10.45%。比较RAU与非RAU患者中,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Hp感染与RAU的发病之间有某种潜在的关联。RAU患者较健康人群胃肠道疾病患病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幽门螺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1 mRNA在口腔鳞癌与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吕晓智 邹亚光 +2 位作者 殷学民 陈万涛 张陈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62-1364,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口腔粘膜中MMP1mRNA的表达;所得数据采用t-tes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口腔粘膜中MMP1mRNA的表达;所得数据采用t-tes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MMP1mRNA在OSCC和配对正常粘膜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06±0.52和1.24±0.17,上调3.26倍(P<0.0001)。在30例OSCC标本中,MMP1mRNA表达在病理Ⅱ/Ⅲ级OSCC中的表达(4.31±0.68)高于Ⅰ级OSCC的表达(3.87±0.57)(P>0.05);在临床Ⅲ/Ⅳ期OSCC患者标本中的表达水平(4.18±0.67)高于Ⅰ/Ⅱ期OSCC的表达水平(3.65±0.53)(P>0.05);在颈淋巴结阳性OSCC患者的表达水平(4.32±0.71)高于颈淋巴结阴性OSCC患者的表达水平(3.91±0.51)(P>0.05)。结论MMP1可能在OSCC的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OSCC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一个基因靶标;MMP1在OSCC分类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鳞状细胞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1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干预治疗降低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的下呼吸道感染 被引量:11
3
作者 游杰 杨雅洁 +1 位作者 刘丽燕 胡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56-1260,共5页
目的通过纵向干预实验,探讨牙周感染是否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并伴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24 h内完成一次性牙周干... 目的通过纵向干预实验,探讨牙周感染是否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并伴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24 h内完成一次性牙周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2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两组患者在接受牙周治疗后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统计学分析牙周干预治疗6周后,两组的临床指标以及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治疗6周后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丧失水平(CAL)低于对照组,牙龈退缩水平(GR)数值高于对照组,牙周炎症的控制和好转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PLI、BOP、PPD数值下降,GR和CAL数值与基线水平组间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7.11%,P<0.01。实验组的咳嗽、咳痰以及症状发生率合计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牙周感染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之一。牙周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和改善牙周状况,降低该类患者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以及咳嗽和咳痰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感染 颌面部肿瘤 牙周干预治疗 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mRNA在口腔鳞癌与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吕晓智 殷学民 +3 位作者 冯元勇 段丽琼 陈万涛 张陈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口腔粘膜中OPN mRNA的表达。结果Real time RT-PCR检测结...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口腔粘膜中OPN mRNA的表达。结果Real time RT-PCR检测结果表明,OPN mRNA在OSCC和配对正常粘膜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17±0.51和0.97±0.12,上调4.3倍(P<0.001)。在30例OSCC标本中,OPN mRNA在高分化鳞癌中的表达为2.16±0.17,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为6.80±0.72,下调3.1倍,P<0.05;在颈淋巴结阳性组表达为6.38±0.56,颈淋巴结阴性组为2.89±0.32,上调2.2倍,P<0.05;在临床早期表达为2.34±0.17,临床晚期表达为4.73±0.35,下调2.0倍,P<0.05。结论在OSCC的癌变过程中OPN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可能是OSCC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一个靶点基因;OPN在OSCC分类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骨桥蛋白 RT—PCR 实时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牙周炎和口腔肿瘤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屈茜 房付春 吴补领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5,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缺少特异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不具有或很少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转录本,一度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中的噪音,没有生物学功能;而近来的研究显示,lncRNA可通过介导染色质重塑、组蛋...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缺少特异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不具有或很少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转录本,一度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中的噪音,没有生物学功能;而近来的研究显示,lncRNA可通过介导染色质重塑、组蛋白修饰、X染色体失活以及基因组印迹、转录、剪接、翻译、降解和转运等途径,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等层面上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在口腔疾病中,lncRNA与牙周炎、口腔癌前病变和口腔颌面部肿瘤等关系密切。超过60%的在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lncRNA皆在口腔癌前病变组织中有异常表达,所以lncRNA不仅可以作为牙周炎、口腔癌前病变和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的潜在标志物,还可为临床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牙周炎 口腔癌前病变 口腔颌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类基因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吕晓智 陈万涛 张陈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研究胶原类基因COL1A1、COL1A2、COL4A1、COL4A2、COL5A2 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口腔黏膜中胶原基因COL1A1、COL1A2、COL4A1... 目的研究胶原类基因COL1A1、COL1A2、COL4A1、COL4A2、COL5A2 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口腔黏膜中胶原基因COL1A1、COL1A2、COL4A1、COL4A2、COL5A2 mRNA的表达;所得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COL1A1 mRNA在OSCC中的表达较其对照粘膜表达上调2.78倍(P<0.001)。COL1A2、COL4A1、COL4A2、COL5A2 mRNA在OSCC中的表达较其对照黏膜分别上调1.07、1.15、1.27、1.16倍(P>0.05)。结论在OSCC癌变过程中,COL1A1 mRNA过表达,可能是OSCC的一个靶基因;COL1A1在OSCC分类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胶原 基因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色颜料-硅橡胶复合体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性研究
7
作者 游杰 周望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09-2111,共3页
目的研究油画类赝复配色颜料加入MDX4-4210硅橡胶后对口腔黏膜组织的刺激性。方法将配色颜料-硅橡胶复合体及对照组材料缝合固定到小鼠双侧颊囊黏膜,对接触部位做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细胞学检查。结果配色颜料-硅橡胶复合体材料对小... 目的研究油画类赝复配色颜料加入MDX4-4210硅橡胶后对口腔黏膜组织的刺激性。方法将配色颜料-硅橡胶复合体及对照组材料缝合固定到小鼠双侧颊囊黏膜,对接触部位做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细胞学检查。结果配色颜料-硅橡胶复合体材料对小鼠颊囊黏膜的刺激反应与阴性对照组相同,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和炎细胞浸润。结论油画类配色颜料加入硅橡胶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短期或长期应用于赝复临床将不会引起口腔黏膜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料 硅橡胶 黏膜刺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拔牙技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
8
作者 贾搏 王勤 +11 位作者 陈军 郑广森 范松 叶青松 贺燕 张富贵 吴亚东 刘丰 欧阳可雄 张磊涛 吕晓智 赵建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4-1014,共11页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性手术。微创拔牙可减少牙拔除诊疗过程对患者产生的身心创伤,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推荐用于临床一线诊疗,但当前国内外尚无指南或共识对微创拔牙进行系统性介绍...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性手术。微创拔牙可减少牙拔除诊疗过程对患者产生的身心创伤,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推荐用于临床一线诊疗,但当前国内外尚无指南或共识对微创拔牙进行系统性介绍,无法为临床牙拔除整个过程提供实践指导。针对该问题,本共识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临床工作经验,对微创拔牙的临床应用(适应证、适应群体和禁忌证)、整体流程(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处置、术后医嘱、用药及随访)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系统整合,为微创拔牙临床运用进行全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拔牙 规范化 操作流程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CAM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0
9
作者 于海悦 麻丹丹 +2 位作者 林小育 凌志婷 吴补领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CAD/CAM高嵌体修复磨牙根管治疗后牙冠大面积缺损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60颗牙体重度龋损累及牙髓的磨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AD/CAM椅旁技术进行全瓷高嵌体修复。分别在修复后6、12、18个月进行随访,参考美国公共健康会(... 目的:分析CAD/CAM高嵌体修复磨牙根管治疗后牙冠大面积缺损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60颗牙体重度龋损累及牙髓的磨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AD/CAM椅旁技术进行全瓷高嵌体修复。分别在修复后6、12、18个月进行随访,参考美国公共健康会(USPHS)标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260颗患牙中,CAD/CAM高嵌体修复磨牙根管治疗后牙冠大面积缺损成功率为98%,其中3例发生修复体脱落,2例发生修复体折裂。结论:CAD/CAM高嵌体修复技术可以作为磨牙根管治疗后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RCT) 磨牙 高嵌体 牙体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质量与形态学分析及其关系 被引量:26
10
作者 周其赵 陈思梅 +5 位作者 冯春琼 邹亚光 孙德华 李铁求 李飞 毛向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48-2250,共3页
目的:探讨精子质量与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关系。方法:248份精液标本按WHO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分析精子密度、活力、活率以及动态参数;采用WHO推荐的Diff-Quik快速染色方法对精子形态进行染色;采用SP... 目的:探讨精子质量与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关系。方法:248份精液标本按WHO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分析精子密度、活力、活率以及动态参数;采用WHO推荐的Diff-Quik快速染色方法对精子形态进行染色;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8份精子质量分析中,精子活力不足占74.6%,精子活力正常占25.4%,少精症占5.6%,少弱精症占4.8%,正常精液占24.6%;248份精子形态学分析中,形态正常精液占73.4%,畸形精子症占26.6%。精子活力和活率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性正相关(r=0.52,r=0.53,P<0.01);各运动参数和精子密度也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精子活力正常组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明显高于精子活力低下组(P<0.01)。结论:精子活力不足和畸形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活率、密度和运动参数有密切关系,精子质量和形态学分析在临床男性不育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男(雄)性 精子形态 精子活力 精子密度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在翻瓣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房付春 吴补领 +4 位作者 屈茜 高杰 陈敏 田智慧 龚振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对翻瓣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在口腔显微镜辅助下、采用微创器械行牙周翻瓣术;对照组在普通视野下行常规翻瓣术。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术后1、3、7 d的VAS疼痛指数... 目的:探讨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对翻瓣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在口腔显微镜辅助下、采用微创器械行牙周翻瓣术;对照组在普通视野下行常规翻瓣术。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术后1、3、7 d的VAS疼痛指数,及基线、术后3、6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在术后1 d及3 d的VAS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7和0.004);术后3、6个月时,实验组牙周探诊深度的下降趋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0和0.047)。结论:显微牙周外科技术比常规翻瓣术更能够显著地改善牙周袋深度,牙龈退缩和临床附着丧失的水平更低,有效减轻疼痛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显微镜 微创 翻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龋病和牙周病状况调查 被引量:11
12
作者 房付春 吴补领 +4 位作者 高杰 陈敏 田智慧 麻丹丹 岳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龋病和牙周病状况。方法:纳入13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对照组人群行性别年龄(±3岁)的匹配,采用统一的方法行龋病和牙周病状况的检查比较。结果: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组的龋病患病率为67.6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龋病和牙周病状况。方法:纳入13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对照组人群行性别年龄(±3岁)的匹配,采用统一的方法行龋病和牙周病状况的检查比较。结果: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组的龋病患病率为67.69%,对照组为76.92%(P=0.096),与对照组相比,龋损牙数、缺失牙数、充填牙数和龋失补指数值均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095、0.423、0.054和0.581);患者组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病指数值以及牙周病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龋病状况无明显变化,但牙周状况较差,在临床治疗时需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血液透析 龋病 牙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和VEGF-C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伟忠 丁彦青 +1 位作者 李祖国 张进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环氧化酶-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两者及与新生微血管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了46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颈部转移淋巴结中COX-2、VEGF-C的表达,... 目的通过观察环氧化酶-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两者及与新生微血管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了46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颈部转移淋巴结中COX-2、VEGF-C的表达,并且测定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并以正常口腔粘膜作为对照,通过检测内皮细胞CD34蛋白的表达,测定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舌癌组织中,COX-2及VEGF-C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61%及73.91%,而在正常口腔粘膜的阳性表达分别为0及2例(2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COX-2:P<0.01,VEGF-C:P<0.05)。COX-2和VEGF-C表达一致符合率为82.61%(38/46),两者之间有相关性(P<0.01),两者一致性kappa系数(κ)=0.495(P<0.01)。COX-2及VEGF-C强阳性组中MVD值明显高于其弱阳性组MVD值(P<0.001);COX-2的表达强弱与淋巴结的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而VEGF-C的表达强弱则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OX-2与VEGF-C的强阳性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COX-2和/或VEGF-C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肿瘤的侵袭性、转移潜能及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微血管密度 鳞状细胞癌 舌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患者牙周炎的中药辅助治疗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邹亚光 毛向明 +1 位作者 黄琪 张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63-1664,166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炎的疗效,并通过对免疫学指标的测定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牙周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给予中药(本组为玉女煎)配合龈上洁治术以及龈下刮治术等牙周基础治...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炎的疗效,并通过对免疫学指标的测定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牙周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给予中药(本组为玉女煎)配合龈上洁治术以及龈下刮治术等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60例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进行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测定。结果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免疫功能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玉女煎)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独进行基础治疗;中药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牙周炎患者的免疫状况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牙周炎/治疗 玉女煎 免疫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正畸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及血清中PAK5的检测与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邹亚光 黄琪 +1 位作者 谢剑明 杨金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检测成人口腔正畸并发牙周炎的患者龈沟液及血清中p21活化激酶5(PAK5)的含量,并探讨其与牙周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67例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并发牙周炎的成人患者与40例未并发牙周炎的同期患者龈沟液... 目的检测成人口腔正畸并发牙周炎的患者龈沟液及血清中p21活化激酶5(PAK5)的含量,并探讨其与牙周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67例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并发牙周炎的成人患者与40例未并发牙周炎的同期患者龈沟液及血清中PAK5的含量,分析PAK5的检出率及在牙周炎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与牙周炎发病机制的可能联系。结果正畸并发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PAK5检出率及含量均高于未并发牙周炎者,牙周炎经治疗后龈沟液中的PAK5检出率及含量均降低,但较未并发牙周炎者仍为高;而血清中PAK5的检出率及含量两组之间及牙周炎组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PAK5的表达有可能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病过程,在正畸性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可能成为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p21活化激酶5 牙周炎/诊治 龈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S E.max A色系牙本质瓷无限光学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挺 邵龙泉 +3 位作者 伊元夫 邓斌 温宁 张薇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测定IPS E.max A色系牙本质瓷无限光学厚度。方法制作直径为13.0 mm,厚度为1.0、1.5、2.0、2.5、3.0、3.5、4.0、4.5、5.0 mm的IPS E.max A1、A2、A3、A3.5、A4色号的盘状牙本质瓷,应用美能达CM-5分光测色计测试E.max牙本质瓷在标... 目的测定IPS E.max A色系牙本质瓷无限光学厚度。方法制作直径为13.0 mm,厚度为1.0、1.5、2.0、2.5、3.0、3.5、4.0、4.5、5.0 mm的IPS E.max A1、A2、A3、A3.5、A4色号的盘状牙本质瓷,应用美能达CM-5分光测色计测试E.max牙本质瓷在标准黑、白背景条件下的色差值(ΔE),利用拟合回归方程计算出△E分别等于1.0和1.5时各色号牙本质瓷的厚度值。结果 E.max A色系牙本质瓷的无限光学厚度值分别为2.341~3.333 mm(△E=1.0)和2.064~2.904 mm(△E=1.5);随着色号或者厚度增加,背景色的影响逐渐减小,试样也越来越趋近其本质颜色。结论在制作牙本质瓷背景试样时,必须要等于或超过其无限光学厚度才能表现为该色号的本质颜色,从而避免试样受其他颜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瓷 色系 无限光学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miR-146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家珍 闫文娟 吴补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7-911,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miR-146a的表达,以探讨miR-146a在慢性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2岁)。同...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miR-146a的表达,以探讨miR-146a在慢性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2岁)。同时选择2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上述人员唾液上清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对治疗组患者(32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患者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及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并检测治疗后唾液上清液标本中miR-146a的表达。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上清液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2.52±0.8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81±0.58)(P<0.01)。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牙周临床指数、唾液中miR-146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唾液中miR-146a水平与PD(r=0.574,P<0.05)、AL(r=0.629,P<0.01)及PLI(r=0.758,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上清中miR-146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并在牙周基础治疗后显著下降,提示唾液miR-146可作为牙周病防治及疗效评估的潜在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唾液 微小RNA MIR-14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治疗术中的疼痛原因分析及疼痛控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吴补领 刘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9-442,共4页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完成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原因的疼痛。本文对根管治疗术中疼痛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和治疗手段缓解患者痛...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完成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原因的疼痛。本文对根管治疗术中疼痛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和治疗手段缓解患者痛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根管预备 根管充填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入细胞内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谭咏梅 侯晋 +3 位作者 杨小军 梁悦娥 张琰 赵望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究活体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侵入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后,对细胞增殖性能及成骨向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P.gingivalis与HPDLCs以感染复数(MOI)为10、100共培养90 min、8、24 h后,利用细胞侵袭实验比较不同时间及MOI值下,... 目的探究活体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侵入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后,对细胞增殖性能及成骨向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P.gingivalis与HPDLCs以感染复数(MOI)为10、100共培养90 min、8、24 h后,利用细胞侵袭实验比较不同时间及MOI值下,P.gingivalis对HPDLCs的侵袭效能。用CFDA-SE(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29H19NO11)标记HPDLCs,加入P.gingivalis后共培养8、24、48、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性能的变化。将SYTO9标记的P.gingivalis与HPDLCs共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分选出被感染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Runx2基因进行检测,并且对分选出的细胞进行矿化诱导,分别于7、14、21 d,进行茜素红染色检测HPDLCs矿化结节形成。结果 P.gingivalis与HPDLCs共培养90 min后,即可进入细胞内,共培养24 h后,侵袭效能达到最大值。被P.gingivalis感染后,细胞的Runx2基因表达明显下调,且其矿化结节的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侵袭进入HPDLCs内的活体P.gingivalis,未对细胞的增殖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的成骨分化作用,这可能是通过下调Runx2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人牙周膜细胞 细胞增殖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和4信号通路在炎症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17
20
作者 詹雪灵 高杰 吴补领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04-308,共5页
脂多糖(LPS)在细菌破坏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oll样受体(TLR)2对LPS的识别是通过与TLR1和TLR6构成异源二聚体来完成的,TLR2识别LPS后介导的细胞内免疫反应遵循髓样分化因子(MyD)88依赖性通路。MyD88的死亡结构域募集下游的白细... 脂多糖(LPS)在细菌破坏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oll样受体(TLR)2对LPS的识别是通过与TLR1和TLR6构成异源二聚体来完成的,TLR2识别LPS后介导的细胞内免疫反应遵循髓样分化因子(MyD)88依赖性通路。MyD88的死亡结构域募集下游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和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活化激酶等信号分子,促使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和P38促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活化,继而导致促炎症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转录。MyD88非依赖性通路分别募集和激活下游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或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通过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CD14和MyD2是LPS与TLR4结合的关键蛋白,控制CD14或MyD2可阻止LPS和TLR4的结合,将炎症反应阻断在信号转导的上游。TLR2和TLR4对LPS的识别是引发炎症反应的关键,限制细胞对TLR2和TLR4的表达是进行炎症控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调控TLR2和TLR4信号通路,有望给予牙周炎、炎症性肠炎、心血管疾病及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更有效和更安全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信号通路 转导抑制 炎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