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ound K对小鼠CT26结肠肿瘤模型中髓系抑制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蓉 李亚林 +2 位作者 王五洲 周美娟 曹朝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Compound K(C-K)对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凋亡、免疫抑制及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分选得到CT26肿瘤小鼠骨髓MDSCs,分别用C-K或PBS处理后,Annexin V/7-AAD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Compound K(C-K)对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凋亡、免疫抑制及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分选得到CT26肿瘤小鼠骨髓MDSCs,分别用C-K或PBS处理后,Annexin V/7-AAD检测细胞凋亡;q RT-PCR检测Cox-2和Arg-1的m RNA表达水平;ELISA技术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IL-6和IL-17的水平。体内实验中,C-K或对照PBS处理的MDSCs和结肠癌细胞系CT26共同皮下免疫Balb/c小鼠,21 d后,对两组小鼠肿瘤的大小以及组织形态学进行鉴定。结果 C-K促进了体外培养的MDSC的凋亡,表现为早期细胞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细胞或坏死率均增加(P<0.01,P<0.05);并显著下调了MDSC中免疫抑制作用相关基因Cox-2及Arg-1的表达(P<0.05,P<0.01);同时抑制了MDSC中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IL-17的分泌(P<0.05,P<0.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C-K处理后的MDSCs在体内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明显减弱(P<0.01)。结论 C-K能促进体外培养的MDSC细胞凋亡并拮抗其免疫抑制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Compound K 髓系抑制性细胞 结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持续化疗泵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雪花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9期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减轻癌症患者化疗反应的静脉用药方法。方法 将76例胃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均采用PICC置管和艾恒加氟尿嘧啶(5-FU)方案,艾恒用量及输注方法两组相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取5-FU2.5mg/... 目的 探讨减轻癌症患者化疗反应的静脉用药方法。方法 将76例胃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均采用PICC置管和艾恒加氟尿嘧啶(5-FU)方案,艾恒用量及输注方法两组相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取5-FU2.5mg/m^2。采用弹性化疗泵静脉持续输注120h;对照组取5-FU0.5mg/m^2、亚叶酸钙200-300mg/m^2。6h滴注完毕.连续5d。均间隔3用重复1次。连续4~5次。结果 观察组除口腔炎、腹泻外。悉心、呕吐、神经毒性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弹性化疗泵持续静脉输注5-FU。可减轻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加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氟尿嘧啶 药物疗法 联合 护理 弹性持续化疗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与XELOX在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胡泽成 赵晓春 +1 位作者 伍小平 樊善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S-1)胶囊与XELOX两种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3月—2011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行D2淋巴结清扫术,并于该院肿瘤中心进行辅助化疗的55例进展...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S-1)胶囊与XELOX两种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3月—2011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行D2淋巴结清扫术,并于该院肿瘤中心进行辅助化疗的5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n=29)采用紫杉醇脂质体+替吉奥方案,B组(n=26)采用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比较两组患者1年和3年的无复发生存期(RFS)率、总生存期(OS)率及化疗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腹泻、肝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病变、手足综合征、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下降、中性粒细胞下降、恶心及呕吐)。结果两组患者的1年和3年RFS率、OS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为主。B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的强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的不良反应强度虽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在进展期胃癌行D2术后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相当,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方案耐受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放化疗 辅助 紫杉醇脂质体 替吉奥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莲心碱对耐长春新碱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 被引量:8
4
作者 董琳 唐小卿 +3 位作者 曹建国 石书红 庄英帜 周建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 :研究甲基莲心碱 (Nef)逆转耐长春新碱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 (M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长春新碱 (VCR)的细胞毒性 ;PI染色流式细胞计数测定VCR诱导细胞凋亡 ;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P -gp和MR... 目的 :研究甲基莲心碱 (Nef)逆转耐长春新碱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 (M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长春新碱 (VCR)的细胞毒性 ;PI染色流式细胞计数测定VCR诱导细胞凋亡 ;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P -gp和MRP的表达。结果 :Nef (5、10 μmol·L-1)对人胃癌细胞 (SGC790 1)和耐长春新碱人胃癌细胞 (SGC790 1/VCR)无显著毒性作用 ,VCR对敏感株SGC790 1的IC50 为 0 0 6mg·L-1,而对MDR细胞株SGC790 1/VCR的IC50 为 2 32mg·L-1,SGC790 1/VCR较SGC790 1对VCR耐药 39倍 ,Nef(2 5、5、10 μmol·L-1)能使VCR对SGC790 1/VCR细胞的IC50 从 2 32mg·L-1依次下降至 0 34、0 12、0 0 5mg·L-1,逆转倍数分别为 6 8、18 1、4 3 8。Nef(2 5、5、10 μmol·L-1)能降低SGC790 1/VCR细胞对VCR的凋亡抗性 ,其作用强于维拉帕米 (VRP)。SGC790 1/VCR细胞较SGC790 1细胞高表达P -gp、MRP ,Nef(10 μmol·L-1)处理 2 4h后 ,SGC790 1/VCR细胞P -gp、MRP的表达明显低下。结论 :Nef具有逆转耐长春新碱人胃癌细胞的MDR作用 ,其作用机理与下调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莲心碱 长春新碱 SGC7901/VCR细胞 抗药性 多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体内外对胃癌SGC-7901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韩家凯 焦东晓 +3 位作者 曹建国 封萍 刘新福 庄英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52-1656,共5页
目的研究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在体内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方法细胞计数法检测EVn-50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平板克隆试验测定细胞集落形成率;建立SGC-7901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 目的研究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在体内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方法细胞计数法检测EVn-50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平板克隆试验测定细胞集落形成率;建立SGC-7901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计算经EVn-50治疗后的肿瘤抑制率;光镜和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在体外,1、10、100mg·L-1的EVn-50均能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和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P<0.05);在体内,EVn-50能够抑制SGC-7901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5、10、20mg·kg-1的EVn-50对移植瘤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32%、43%和56%,且呈浓度依赖性;病理学观察结果,EVn-50可引起SGC-7901细胞坏死,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结论EVn-50在体内外均可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和增殖,并在体内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黄荆子 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烯丙基三硫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谭亚丽 姜浩 +3 位作者 戴文香 伍小平 唐章文 苏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iallyl trisulfide,DAT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DATS对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DATS作用后的细胞凋亡。人细胞凋亡基因芯片检测DATS作用MGC803细胞的...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iallyl trisulfide,DAT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DATS对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DATS作用后的细胞凋亡。人细胞凋亡基因芯片检测DATS作用MGC803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谱,RT-PCR验证凋亡相关基因。结果MTT结果显示,4、8、12、16、24mg.L-1DATS对MGC803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从11%增至78%,呈明显量效关系(P<0.05)。荧光显微镜下,DATS处理后的MGC803细胞核染色质着橘红色并呈固缩状或片段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8、12、16、24mg.L-1DATS作用24h后,出现典型亚二倍体峰,平均凋亡率分别为11.4%、23.7%、27.4%、31.1%(P<0.05)。人细胞凋亡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表明,16mg.L-1的DATS作用4h后出现16个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差异,RT-PCR证实,SODD基因mRNA表达上调、Apaf-1基因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DAT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可能与多个基因和信号转导通路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三硫 胃癌 凋亡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中E2F1、BIRC5、PLK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贺荣芳 谢黎明 +4 位作者 赵强 胡义燕 龚邵新 阳帅 张小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E2F1、BIRC5、PLK1蛋白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B细胞淋巴瘤及3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E2F1、BIRC5、PLK1的表达差异。结果 B细胞淋巴瘤中E2F1、BIRC5、PLK1蛋白表达均明显高... 目的探讨E2F1、BIRC5、PLK1蛋白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B细胞淋巴瘤及3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E2F1、BIRC5、PLK1的表达差异。结果 B细胞淋巴瘤中E2F1、BIRC5、PLK1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组(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与年龄、发生部位无关(P>0.05)。E2F1、PLK1蛋白表达与组织学亚型及恶性程度相关(P<0.05),BIRC5表达与此二者无关(P>0.05)。E2F1在男性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女性患者(P<0.01),BIRC5、PLK1蛋白在不同性别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E2F1、BIRC5、PLK1蛋白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E2F1、BIRC5、PLK1对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E2F1 BIRC5 PLK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性爆发痛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乐 王蓉 +2 位作者 贾红力 于小桂 侯爱和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了解肿瘤科医护人员癌性爆发痛管理现状,为癌性爆发痛管理对策的制定和医护人员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护人员癌性爆发痛管理状况问卷对213名肿瘤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于癌性爆发痛知晓状况较好,... 目的:了解肿瘤科医护人员癌性爆发痛管理现状,为癌性爆发痛管理对策的制定和医护人员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护人员癌性爆发痛管理状况问卷对213名肿瘤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于癌性爆发痛知晓状况较好,但在癌性爆发痛评估状况、处理状况、参与管理状况及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结论:应加强医护人员癌性爆发痛相关知识培训,制定规范化的癌性爆发痛管理流程,促进有效的疼痛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肿瘤 癌性爆发痛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双途径化疗 被引量:4
9
作者 庄英帜 丁正东 +3 位作者 艾小红 戴文香 彭秀斌 伍尤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的化疗方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并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 5 5例晚期NSCLC患者分 4组 ,A组经皮肺穿刺瘤体内注射卡铂 (PCI) +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双途径化疗 13例 ,B组PCI+VP 16静滴 12例 ,C组单纯BAI... 目的 :研究不同的化疗方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并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 5 5例晚期NSCLC患者分 4组 ,A组经皮肺穿刺瘤体内注射卡铂 (PCI) +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双途径化疗 13例 ,B组PCI+VP 16静滴 12例 ,C组单纯BAI 18例 ,D组传统静脉化疗 12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近期有效率A组为76 .9% ,B组为 5 8%高于C组 33.3% ,明显高于D组的 16 .7% (P <0 .0 1)。一年生存率A组 6 9.2 % ,B组 75 % ,优于C组的 38.9% ,更明显优于D组 8.3% (P <0 .0 1)。一般状况的改善A、B、C三组明显优于D组 (P <0 .0 1) ;而毒副反应均明显低于D组 (P <0 .0 1)。结论 :PCI是一种安全、简便的直接介入疗法 ,联合BAI或VP 16静滴双途径化疗是晚期NSCLC较为理想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 ,且PCI+VP 16疗法较PCI+BAI疗法更安全、简便、费用少 ,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疗法 经皮肿瘤内注射 支气管动脉灌注 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增强顺铂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新福 庄英帜 +2 位作者 曹建国 蒋丽琴 董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67-1671,共5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Z)和顺铂(DDP)合用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549细胞株建立人肺腺癌裸鼠模型,将28只成瘤雌裸小鼠随机分成7组:①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②DDP低剂量组(1mg.kg-...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Z)和顺铂(DDP)合用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549细胞株建立人肺腺癌裸鼠模型,将28只成瘤雌裸小鼠随机分成7组:①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②DDP低剂量组(1mg.kg-1);③DDP高剂量组(4mg.kg-1);④ROZ低剂量组(10mg.kg-1);⑤ROZ高剂量组(30mg.kg-1);⑥DDP低剂量组+ROZ低剂量组;⑦DDP低剂量组+ROZ高剂量组,隔天腹腔注射给药,共8次。于最后一次给药后48h处死各组小鼠,收集瘤标本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PPARγ、PTEN和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各实验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低、高剂量ROZ联合用药组较低剂量顺铂组抑瘤作用明显增强(P<0.05),其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2.11%和83.8%。②免疫组化:低、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比较,PPARγ、PTEN的表达上调,而pAkt的表达呈现下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该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强(P=0.00)。③不良反应:高剂量顺铂组出现不良反应,其余各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能够增强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激活PPARγ,上调PTEN的表达和抑制pAkt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罗格列酮 顺铂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显角度仪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雪峰 何贵成 +1 位作者 李诚 伍小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57-461,共5页
目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小结节以及临近大血管的病灶具有难度。本研究旨在探讨数显角度仪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皮肺穿刺活检的35例患者。将患者分... 目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小结节以及临近大血管的病灶具有难度。本研究旨在探讨数显角度仪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皮肺穿刺活检的35例患者。将患者分为A、B、C3组,A组与B组为病灶直径≤30 mm的肺结节,其中A组接受数显角度仪协助下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B组则在CT引导下徒手操作经皮肺穿刺活检。C组为病灶直径>30 mm肺部肿块,在CT引导下徒手操作经皮肺穿刺活检。然后比较3组之间穿刺前的肿块大小、进针次数、进针距离及术后血气胸并发症的差异。结果:A组肺结节最大直径为(18.4±2.1)mm,显著小于B组(28.3±2.0)mm及C组(43.3±3.6)mm(P=0.003与P=0.003)。A组部分患者合并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及病灶邻近大血管,且该组穿刺点至胸壁外侧距离也明显高于B组(P=0.039)。但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概率为100%,明显高于B、C组,同时该组术后并发症亦明显少于另外两组。结论:经数显角度仪协助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一项安全、简便、准确的诊断方法,特别在肺小结节病变的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癌 肺穿刺活检 数显角度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neu和GM-CSF共转染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杀伤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三元 黄卫国 +2 位作者 伍尤华 戴文香 江青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HER2/neu蛋白细胞胞外段的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ER2/neu)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GM-CSF)共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成熟的DC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培养获得,流式细胞技术分... 目的:探讨HER2/neu蛋白细胞胞外段的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ER2/neu)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GM-CSF)共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成熟的DC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培养获得,流式细胞技术分析HER-2/neu以及细胞表面标志CD1a、CD83、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MTT检测混合淋巴反应,3H-TdR释放法检测CTL杀伤活性,RT-PCR检测FasL表达。结果:共转染组(CT)、单独转染组(ST)和未转染组(UT)3组DC的细胞表面标志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转染组中HER2/neu和FasL的表达比单独转染组高,共转染组中可以检测到更强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CTL杀伤活性。结论:HER2/neu蛋白细胞外段的基因通过DC的抗原提呈作用可以诱导出免疫应答,其免疫应答作用与FasL表达相关,而GM-CSF可以增强其免疫应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NEU 树突状细胞 GM—CSF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miR-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龚邵新 赵强 +6 位作者 庄英帜 贺荣芳 阳帅 曾庆彪 丁慧 张小丽 苏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20-722,730,共4页
目的:探讨Hsa-miR-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手术标本62例,癌旁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原位杂交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y PCR,q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sa-miR-9的表达水平,以及H... 目的:探讨Hsa-miR-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手术标本62例,癌旁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原位杂交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y PCR,q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sa-miR-9的表达水平,以及Hsa-miR-9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原位杂交检测显示,在62例结肠癌组织中Hsa-miR-9阳性表达率为88.71%,与癌旁对照组相比(1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RT-PCR检测显示,Hsa-miR-9在结肠癌表达与癌旁对照组相比高(3.77±0.4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a-miR-9的表达随着结肠癌临床分期演进而增加,临床Ⅲ/Ⅳ期、Ⅰ/Ⅱ期结肠癌Hsa-miR-9的表达与癌旁对照组比分别高(4.23±0.18)、(2.24±0.31)倍,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Hsa-miR-9的表达比无淋巴结转移者高3.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a-miR-9的表达与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a-miR-9与结肠癌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其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结肠癌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3a与RUNX1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荣芳 赵强 +3 位作者 王婧 谢黎明 张小丽 龚邵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讨miR-23a与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1)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检测miR-23a与RUNX1基因3′UTR区结合情况。收集150例恶性淋巴瘤及30例反应性增... 目的:探讨miR-23a与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1)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检测miR-23a与RUNX1基因3′UTR区结合情况。收集150例恶性淋巴瘤及3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手术标本,分别运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miR-23a、RUNX1的表达。结果:RUNX1是miR-23a直接调控的靶基因。miR-23a在150例恶性淋巴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6.7%,显著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30.0%,P<0.01),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RUNX1蛋白在150例恶性淋巴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4.7%,显著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53.3%,P<0.01),且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恶性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miR-23a与RUNX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RUNX1是miR-23a直接调控的靶基因,miR-23a的高表达和RUNX1蛋白低表达可能是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runt相关转录因子1 恶性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支持对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蓉 侯爱和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9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癌症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信息支持。采用欧洲生命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和... 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癌症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信息支持。采用欧洲生命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和应对方式问卷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总体生活质量,躯体、角色、情绪功能,恶心呕吐、疼痛、睡眠障碍、食欲丧失及疲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应对方式中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情绪、认知、社会功能呈正相关,与睡眠障碍、食欲丧失、便秘、恶心呕吐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信息支持能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并能引导癌症化疗患者采取面对的积极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化疗 信息支持 生活质量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整合素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洁 庄英帜 曹建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肺腺癌A549细胞粘附分子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罗格列酮对A549细胞PPARγ、整合素...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肺腺癌A549细胞粘附分子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罗格列酮对A549细胞PPARγ、整合素β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激动A549细胞PPARγ的表达,抑制整合素β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用PPARγ阻断剂GW9662,可取消其对整合素β1的抑制作用(P<0.05),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ERK抑制剂PD98059,可取消PPARγ对整合素β1的表达调控(P<0.05)。结论罗格列酮活化PPARγ抑制整合素β1的表达,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参与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罗格列酮 整合素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烯丙基三硫通过线粒体依赖性途径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志科 张蒙夏 +6 位作者 姜浩 伍尤华 艾小红 罗红梅 汪煜华 雷小勇 唐圣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99-1305,共7页
二烯丙基三硫(diallyl trisulfide,DATS)对多种肿瘤有抗癌作用,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探讨DATS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用丫啶橙/溴化乙锭(AO/EB)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在显微镜下计数凋亡细胞数.JC-1荧光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 二烯丙基三硫(diallyl trisulfide,DATS)对多种肿瘤有抗癌作用,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探讨DATS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用丫啶橙/溴化乙锭(AO/EB)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在显微镜下计数凋亡细胞数.JC-1荧光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势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c蛋白分布,ELISA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显示,DATS诱导HepG2细胞凋亡,用50μmol/L与100μmol/LDATS处理48h,细胞凋亡率分别达到60.33%和93.67%,并引起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降低.Western blot显示,DATS能诱导胞浆细胞色素c增加,与此同时,线粒体细胞色素c减少,诱导HepG2细胞caspase-3活化.提示:DATS可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势,促进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膜释放到胞浆中,激活caspase-3途径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细胞系 线粒体 二烯丙基三硫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1活化或抑制对鼻咽癌细胞迁移侵袭及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晓玲 王涛 +4 位作者 彭纲 张利玲 李跃华 李品东 任精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8-194,共7页
背景与目的:蛋白酶活化受体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PAR1)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鼻咽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检测PAR1活化或抑制对鼻咽癌细胞(CNE1-LMP1)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选取高... 背景与目的:蛋白酶活化受体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PAR1)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鼻咽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检测PAR1活化或抑制对鼻咽癌细胞(CNE1-LMP1)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选取高表达PAR1的CNE1-LMP1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PAR1特异性激动肽SFLLRN和特异性抑制剂SCH79797对CNE1-LMP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然后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PAR1活化及抑制前后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组间表达差异。结果:与CNE1-LMP1细胞未处理组相比,PAR1特异性激动肽SFLLRN能够促进CNE1-LMP1细胞增殖、迁移和体外侵袭,同时发现Cx43 mRNA和蛋白量明显减少(P<0.05)。与CNE1-LMP1细胞未处理组相比,PAR1抑制剂SCH79797能明显抑制CNE1-LMP1细胞增殖、迁移和体外侵袭,并且发现Cx43 mRNA和蛋白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活化PAR1能够促进鼻咽癌细胞系CNE1-LMP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减少Cx43 mRNA和蛋白表达,而抑制PAR1的表达能抑制鼻咽癌细胞系CNE1-LMP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增加Cx43 mRNA和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蛋白酶活化受体1 侵袭 缝隙连接蛋白43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