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3个城市综合医院急诊饮酒模式和伤害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向小军 罗涛 +3 位作者 李荣国 胡珉 黄慧 郝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2-997,共6页
目的:探讨饮酒模式(饮酒量与频率)与伤害类型(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年龄≥18岁,受伤时间在6 h以内,且为首次治疗的伤害患者1 539例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伤害类型、伤害前6 h时是否饮酒、饮酒量及频率和过... 目的:探讨饮酒模式(饮酒量与频率)与伤害类型(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年龄≥18岁,受伤时间在6 h以内,且为首次治疗的伤害患者1 539例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伤害类型、伤害前6 h时是否饮酒、饮酒量及频率和过去1年饮酒情况等。数据统计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病例交叉分析。结果:伤害前6 h饮酒者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3.63),过去一年中的饮酒频率≥1次者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高于未饮酒者(or=1.986)。过去1年中分别饮酒5~11个标准杯和饮酒12个标准杯及以上的频率≥1次者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均高于未饮酒者(or分别为1.854和1.572)。伤害前6 h内饮酒者遭受交通伤害的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2.091)。过去1年中饮酒频率≥1次者发生交通伤害的风险高于未饮酒者(or=1.533)。病例交叉分析法发现伤前6 h内饮酒者的所有伤害风险都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5.15)。伤前饮酒量分别低于6个标准杯、6~9个标准杯和9个标准杯以上的伤害风险均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值分别为3.83,8.64和9.58)。结论:伤害前6 h饮酒增加了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风险。过去1年中饮酒频率≥1次者发生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的风险增加。伤害前6 h内饮酒增加所有伤害发生的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伤害发生的风险随之增加。伤害前6 h饮酒及过去1年的饮酒模式与伤害发生关系密切,为酒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量 非故意的交通伤害 故意伤害 饮酒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在眼科领域潜在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世楠(综述) 谭钢 邵毅(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在通用人工智能(AGI)初期,ChatGPT大语言模型的涌现彰显了其在医疗保健领域中改善患者护理、拓展医疗获取和优化临床决策过程的潜力。然而,将它们融入医疗保健系统中仍需深思熟虑,以防范潜在风险,如错误的医疗建议、侵犯患者隐私、创造... 在通用人工智能(AGI)初期,ChatGPT大语言模型的涌现彰显了其在医疗保健领域中改善患者护理、拓展医疗获取和优化临床决策过程的潜力。然而,将它们融入医疗保健系统中仍需深思熟虑,以防范潜在风险,如错误的医疗建议、侵犯患者隐私、创造虚假的参考文献和图像,以及医学教育中学生过度依赖AGI等问题。必须实施适当的监督和管理,以应对这些潜在风险,确保AGI技术在眼科领域中的安全有效应用。通过不断改进其不足之处,充分利用AGI来提供眼科疾病科普及背景知识、优化医疗知识总结和改善医疗保健流程,最终可使整个社会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深度学习 大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级医院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兰芳 《中国医院管理》 2009年第6期63-64,共2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一些市级医院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一些市级医院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衍生了费用高、报销比例低等问题,文章对"参合"患者在市级医院的费用控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市级医院 费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彭登高 卿国忠 +2 位作者 唐卓 尹剑 李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06-2708,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并伴有应激性高血糖需CBP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共24例,检测其CBP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并伴有应激性高血糖需CBP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共24例,检测其CBP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计算患者CBP治疗前、治疗后24 h葡萄糖输入量与胰岛素用量比值(G/I),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所有患者经CBP治疗后FPG、FIN、hs-CRP、IL-6、TNF-α水平及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G/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治疗可以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超量的炎性递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透析 脓毒症 血糖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治疗乙肝所致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彭安邦 姚育红 +1 位作者 谢黎明 钱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9-280,共2页
观察苦参素治疗乙肝所致肝纤维化的作用。苦参素治疗肝纤维化患者前后检测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与乙肝病毒标志物 ,并与γ -干扰素对照。LN、HA、Pc -Ⅲ、Ⅳ -C在苦参素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0 0 5 ) ;与γ -干扰... 观察苦参素治疗乙肝所致肝纤维化的作用。苦参素治疗肝纤维化患者前后检测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与乙肝病毒标志物 ,并与γ -干扰素对照。LN、HA、Pc -Ⅲ、Ⅳ -C在苦参素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0 0 5 ) ;与γ -干扰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5 ,P <0 2 5 ) ,说明两者疗效相仿。苦参素治疗组HBsAg、HBeAg与HBV -DNA转阴率分别是 3 3%、2 2 8%、2 0 0 % ,略低于γ -干扰素组 ,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5 ,P >0 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苦参素 肝纤维化 Γ-干扰素 乙肝 临床观察 Ⅳ-C 显著性差异 药物 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文军 陆凌云 +3 位作者 宋西正 胡文凯 王麓山 刘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导向下,经皮穿刺分别置入4枚Schanz椎弓根钉进入伤椎上下椎体,安放自行研制的外固定复位器并进行三维矫形,透...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导向下,经皮穿刺分别置入4枚Schanz椎弓根钉进入伤椎上下椎体,安放自行研制的外固定复位器并进行三维矫形,透视下复位满意后,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自固化磷酸钙CPC)行伤椎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组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平均失血量为70ml;平均每个椎体注入PMMA或CPC3.5ml,术后1周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19mm恢复至35mm;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矫正到平均4.5°。术后CT发现椎体后缘少量渗漏2例,椎间隙骨水泥渗漏2例,均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相邻节段椎间隙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疗效满意,伤椎非融合性固定既能有效地防止矫正度的丢失又能避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 椎弓根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中LXRα、NF-κB p65和cyclinD1的差异表达(英文) 被引量:7
7
作者 涂剑 刘晓旺 +6 位作者 李涛 余平 丁维珂 陆凯强 陈霄霄 彭露 周志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35,共10页
LXRα可以抑制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而这种抑制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明了.因此本文探讨了LXRα、NF-κB p65和cyclin D1三者在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差异表达.首先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LXRα,NF-κB p65... LXRα可以抑制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而这种抑制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明了.因此本文探讨了LXRα、NF-κB p65和cyclin D1三者在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差异表达.首先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LXRα,NF-κB p65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表明,3种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且NF-κB p65和cyclin D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LXRα则在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用MTT和Western blot检测TO901317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3种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TO901317浓度的增加与时间的延长,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与此同时能上调LXRα的表达,并下调NF-κB p65和cyclin D1的表达.进一步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LXRα的表达,以及应用NF-κB抑制剂PDTC观察TO901317上述作用的改变,发现LXRαsiR NA显著降低TO901317对3种蛋白表达的影响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而PDTC则加强TO901317的上述作用效果,除了几乎不影响LXRα的表达外.综上所述,LXRα/NF-κB p65/cyclin D1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明确LXRα为新的乳腺癌调控靶点,为今后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X受体Α 核因子-ΚB P65 周期蛋白D1 细胞增殖 TO9013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牡荆素体外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晶 白军 +2 位作者 盛习锋 曹建国 谢宛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6-410,共5页
背景与目的:紫花牡荆素(Casticin)是一种从蔓荆子中提取的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多甲基黄酮化合物。有研究表明Casticin能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但其对人宫颈癌细胞的作用尚缺乏文献资料。本研究旨在探讨Casticin抑制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 背景与目的:紫花牡荆素(Casticin)是一种从蔓荆子中提取的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多甲基黄酮化合物。有研究表明Casticin能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但其对人宫颈癌细胞的作用尚缺乏文献资料。本研究旨在探讨Casticin抑制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Casticin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平皿集落形成法检测Casticin对HeLa细胞集落形成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asticin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asticin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h的IC50值为2.82μg/mL;与对照组比较,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P<0.05);Casticin作用48h,以浓度依赖方式阻滞HeLa细胞于G2/M期,同时降低CyclinB1蛋白表达,增高P21蛋白表达。结论:Casticin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作用可能与其降低CyclinB1蛋白表达、活化P21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紫花牡荆素 CYCLINB1 P21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成人智力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制定与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姚树桥 蒋莉 +3 位作者 周永红 熊燕 陈欢 唐细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制定中华成人智力量表16-64岁人群的全国城市常模。方法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16-64岁成年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区域、职业等变量按比率分层取样(N=1600),建立量表的年龄常模。结果ISCA具有良好的信度(全... 目的制定中华成人智力量表16-64岁人群的全国城市常模。方法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16-64岁成年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区域、职业等变量按比率分层取样(N=1600),建立量表的年龄常模。结果ISCA具有良好的信度(全量表智商的重测相关为0.96,各类智商平均分半信度0.93-0.96,各分测验平均测量标准误1.04-1.88,评分者信度0.91-0.96);ISCA总分与WAIS-RC总分、WAIS-III台湾修订版总分、CRT-C2相关显著,分别是0.94、0.90,0.69。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三因素模型拟合最佳。结论建立了ISCA的16-64岁人群的全国城市常模,信效度检验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量表 心理测量学研究 常模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基因-968G/A多态性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云华 邓晖 +2 位作者 刘丹莉 杜九中 李双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基因-968G/A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方法收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80例,将其中CVB-IgM阳性130例作为心肌炎组,并选择同期1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和酶链反应-限制性内... 目的探讨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基因-968G/A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方法收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80例,将其中CVB-IgM阳性130例作为心肌炎组,并选择同期1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和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DNA测序等方法检测2组CAR基因-968G/A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血清CAR水平。结果心肌炎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炎组血清CA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AR基因-968G/A多态位点中含G等位基因(GG+GA)者血清CAR水平和CVB感染率均显著高于非G等位基因(AA)携带者(P均<0.05)。结论 CAR基因-968G/A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有关,G等位基因是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 基因多态性 病毒性心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莲心碱对长春新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石书红 庄英帜 曹建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28-930,共3页
目的 观察甲基莲心碱 (Nef)在体外对长春新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 ,并用流式细胞术、AO/EB双重荧光染色法和TUNEL法测定甲基莲心碱对长春新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2 ... 目的 观察甲基莲心碱 (Nef)在体外对长春新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 ,并用流式细胞术、AO/EB双重荧光染色法和TUNEL法测定甲基莲心碱对长春新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2 5、5、1 0 μmol·L- 1 Nef能增强长春新碱对人胃癌细胞 (SGC790 1 )增殖的抑制作用 ;1 0 μmol·L- 1 Nef能增强长春新碱 (0 1、0 5、2、4mg·L- 1 )诱导SGC790 1细胞凋亡。结论 甲基莲心碱能增强长春新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 ,推测其为一种低毒高效的化疗增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莲心碱 长春新碱 化疗增敏剂 胃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学检查结果分析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18
12
作者 廖剑绚 周芝芳 李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听力学相关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57例患儿,男30例、女27例,年龄5岁至9岁,平均年龄7岁4个月。每位患儿均进行纯音测听,鼓室声导抗测试、镫骨肌声反射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 57... 目的探讨听力学相关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57例患儿,男30例、女27例,年龄5岁至9岁,平均年龄7岁4个月。每位患儿均进行纯音测听,鼓室声导抗测试、镫骨肌声反射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 57例患儿(114耳)中99耳证实有分泌性中耳炎,99耳中C型鼓室图42耳(42.4%),B型鼓室图53耳(53.5%),A型鼓室图4耳(4.04%)。纯音测听有气骨导差89耳(89.9%),听力正常10耳(10.1%)。听性脑干反应正常26耳(26.3%)。在鼓室图异常的95耳中,33耳(34.7%)能引出声反射,有声反射组患儿与无声反射组患儿及DPOAE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分别进行纯音听阈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两者阈值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听力学的相关综合检查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 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声导抗测试 纯音测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化疗患者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4
13
作者 颜雯晶 刘艳萍 +5 位作者 丁茹蕾 周丽 何清霞 王芷玥 谭杏 曾谷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9-12月,便利抽样法抽取湖南省五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癌化疗患者22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数字疼痛量表、简易疲乏量表、医用焦虑...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9-12月,便利抽样法抽取湖南省五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癌化疗患者22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数字疼痛量表、简易疲乏量表、医用焦虑抑郁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同时收集其化疗期间血液检测结果。采用聚类分析对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进行分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其影响因素。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得出,肺癌化疗患者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分为重度和轻度两个症状组,其中化疗周期、患病时长、白细胞、血小板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化疗周期、患病时长、血小板、白细胞和谷丙转氨酶与症状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对于化疗周期短、患病时间较长及白细胞、血小板和谷丙转氨酶异常的患者应加强观察,及时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症状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症状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和类型恶性淋巴瘤与EBV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彭金昀 唐运莲 +4 位作者 何洁 张杨 彭娟 贺荣芳 甘润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145-1149,共5页
目的:对不同部位和类型的恶性淋巴瘤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EBV感染可能与恶性淋巴瘤的病因关系。方法:收集恶性淋巴瘤组织标本127例,其中鼻腔及鼻咽淋巴瘤60例,胃淋巴瘤30例,表浅淋巴结淋巴瘤3... 目的:对不同部位和类型的恶性淋巴瘤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EBV感染可能与恶性淋巴瘤的病因关系。方法:收集恶性淋巴瘤组织标本127例,其中鼻腔及鼻咽淋巴瘤60例,胃淋巴瘤30例,表浅淋巴结淋巴瘤37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08例,霍奇金淋巴瘤(HD)19例。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淋巴瘤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确定EBV在恶性淋巴瘤细胞中的存在。结果:108例NHL(包括鼻腔及鼻咽、胃、表浅淋巴结部位),EBER检测46例阳性,阳性率为42.6%。鼻腔/鼻咽NHL的EBER阳性率为58.3%(35/60),其中NK/T细胞淋巴瘤29例,EBER阳性19例,阳性率为65.5%(19/29);B细胞淋巴瘤31例,EBER阳性16例,阳性率为51.6%(16/31)。胃部NHL的EBER阳性率为30.0%(9/30),其中B细胞淋巴瘤28例,EBER阳性9例,阳性率为32.1%(9/28);T细胞淋巴瘤2例,均为EBER阴性。表浅淋巴结NHL18例,EBER阳性2例,阳性率为11.1%(2/18);表浅淋巴结HD19例,EBER阳性5例,阳性率为26.3%(5/19)。结论:本组资料非霍奇金淋巴瘤EBV感染阳性率(42.6%)略高于霍奇金淋巴瘤EBV感染阳性率(26.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鼻腔及鼻咽NHL的EBV感染阳性率(58.3%)高于胃NHL(30.0%)和表浅淋巴结NHL(11.1%)(P<0.05)。研究提示各类型淋巴瘤与EBV感染均有密切关系,且存在部位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EB病毒 EBER 原位分子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果糖饲养大鼠血糖血脂及血管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文金生 胡弼 +3 位作者 龙光 段志良 凌宏艳 周寿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1-575,共5页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对高果糖饲料饲养SD大鼠血管重构的作用和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高果糖饲料饲养SD大鼠 1mon ,随机分为两组 :高果糖组 ,继续喂养高果糖饲料 1mon ;高果糖罗格列酮处理组 ,喂高果糖饲料和罗格列酮 ...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对高果糖饲料饲养SD大鼠血管重构的作用和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高果糖饲料饲养SD大鼠 1mon ,随机分为两组 :高果糖组 ,继续喂养高果糖饲料 1mon ;高果糖罗格列酮处理组 ,喂高果糖饲料和罗格列酮 (5mg·kg-1·d-1,溶于饮水中 ) 1mon。最后 ,每组一半大鼠麻醉从心脏取空腹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每组另一半取主动脉和肠系膜小动脉 ,固定 ,切片 ,HE染色 ,用病理分析系统测量主动脉和肠系膜小动脉重构指标 :内径、中膜、中膜 /内径、中膜横切面积。结果 高果糖罗格列酮处理组与高果糖组对比 ,罗格列酮降低了血压 (16 0kPavs 18 0kPa ,P <0 0 1)、胰岛素 (34 89mIU·L-1vs5 3 5 6mIU·L-1,P <0 0 1)、甘油三酯 (0 5 6mmol·L-1vs1 16mmol·L-1,P <0 0 5 ) ,升高了胰岛素敏感指数 :血糖 /胰岛素的值 (0 2 6vs 0 14 ,P <0 0 5 ) ;增加了肠系膜小动脉内径 (173 0 μmvs 10 0 0 μm ,P <0 0 1) ,减小了中膜 (18 8μmvs 2 4 5 μm ,P <0 0 5 ) ,减小了中膜 /内径(10 90 %vs 2 5 5 5 % ,P <0 0 1) ;减小了主动脉中膜 (89 0μmvs 10 9 0 μm ,P <0 0 1) ,减小了中膜 /内径 (5 74 %vs6 80 % ,P <0 0 1)。结论 罗格列酮能降低果糖饲养SD大鼠的高血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果糖 血管重构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水平与GRACE评分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军 王苏燕 +5 位作者 文格波 邓彪 邝孛 江振涛 张勇 王光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49例;同时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RACE系统进行评分及分层,同时利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外周血vWF-cp的浓度。结果:对照组的vWF-CP水平明显高于ACS组(P=0.000),亦明显高于SAP组(P=0.000),ACS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CS组GRAC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SAP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ACS组与SAP组相比,ACS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不同Gensini积分的冠心病患者的vWF-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等级与vWF-c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60,P=0.616)(采用Spearman’s rho法)。GRACE评分等级与vWF-cp水平呈负相关(r=-0.672,P=0.000)(采用Spearman’s rho法)。结论:GRACE评分联合vWF-cp可以在临床上更准确、有效的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评分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冠心病 危险分层 Gensini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体外抑制宫颈癌H eLa细胞株生长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能 陈忠东 周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以TRAP-PCR-ELISA法测定端粒酶...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以TRAP-PCR-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维生素C能以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方式阻滞HeLa细胞于G0/G1期,抑制其生长并诱导凋亡。同时HPV18 E6、Bc l-2蛋白表达下调,wtp53、Bax蛋白表达上调,端粒酶活性降低。结论维生素C可抑制HeLa细胞生长,使其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其凋亡;其原因在于病毒癌基因E6表达的降低,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和细胞内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包括HPV18 E6、Bc l-2蛋白表达的下调,wtp53、Bax蛋白表达的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维生素C 人乳头状瘤病毒 端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好 曹仁贤 +1 位作者 文格波 刘江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0期882-885,i0007,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葡萄糖引起胰岛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用胶原酶P消化Ficol1400纯化的成年SD大鼠胰岛细胞,经RPMI1640培养7天后铺成单层,分别设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组,用放免法测定加葡萄糖后1、3、5、7、9和11天胰岛素浓度.用...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葡萄糖引起胰岛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用胶原酶P消化Ficol1400纯化的成年SD大鼠胰岛细胞,经RPMI1640培养7天后铺成单层,分别设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组,用放免法测定加葡萄糖后1、3、5、7、9和11天胰岛素浓度.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加处理因素后11天的胰岛细胞凋亡率和免疫组化法测定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另取单层培养的胰岛细胞,亦设立对照组和加入不同浓度甘露醇组,培养11天后,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胰岛细胞凋亡率. 结果:①葡萄糖为11.1mmol/L时,胰岛素浓度开始升高;当葡萄糖升至22.2mmol/L时达高峰,且随时间延长而下降.②葡萄糖为11.1和22.2mmol/L时,胰岛细胞凋亡率最高, 5.5mmol/L组与对照组的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甘露醇组胰岛细胞的bax及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胰岛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亦无著著差异.③葡萄糖在11.1~22.2mmol/L时,bax蛋白表达阳性,bcl-2蛋白表达阴性,葡萄糖在33.3mmol/L时,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匀为阴性,5.5mmol/L组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高血糖(葡萄糖为11.1和22.2mmol/L)可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和胰岛素释放增加,当葡萄糖浓度升至33.3mmol/L时,胰岛细胞凋亡率开始下降,胰岛素释放也减少.表明高渗状态与高血糖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胰岛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增强顺铂抑制人肺腺癌细胞增殖作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亭芳 庄英帜 曹建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RSG)的体外化疗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MTT法测定药物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吖啶橙 /溴化乙啶 (AO/EB)荧光双染,流式细胞仪(Flowcy...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RSG)的体外化疗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MTT法测定药物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吖啶橙 /溴化乙啶 (AO/EB)荧光双染,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药物处理前后PPARγ,Bcl 2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RSG(1 25, 2 5μmol·L-1 )分别与CDDP合用,可增加CDDP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 (q> 1 )。RSG(1 25μmol·L-1 )可增强CDDP诱导A549细胞凋亡作用。RSG(1 25μmol·L-1 )处理后,A549细胞的PPARγ蛋白核内表达上调,Bcl 2蛋白表达下调, (P<0 01)。结论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配体罗格列酮能增强顺铂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作用。PPARγ蛋白核内表达上调,Bcl 2蛋白表达下调在罗格列酮对A549细胞体外化疗增敏作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RSG)的体外化疗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MTT法测定药物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吖啶橙 /溴化乙啶 (AO/EB)荧光双染,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药物处理前后PPARγ,Bcl 2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RSG(1 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罗格列酮 顺铂 化疗增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弘文 尹剑 +3 位作者 汤春琼 区嘉欢 李趣红 聂亚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一步寻找脑卒中发病后的进展因素。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92例,根据诊断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148例,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244例,检测2组患者血清维生素...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一步寻找脑卒中发病后的进展因素。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92例,根据诊断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148例,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244例,检测2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为低分位、中分位、较高分位和高分位水平,每分位98例,并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进展组[(15.88±1.72)μg/L vs(22.16±1.64)μg/L,P<0.01]。低分位水平患者进展性脑卒中比例明显高于较高分位和高分位(63.26%vs28.57%和13.2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位患者是高分位患者发生进展性脑卒中风险的5.841倍(95%CI:1.690~11.245,P=0.006)。结论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有相关性,有可能作为预测及评价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