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主要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类型的气候适应性 被引量:30
1
作者 卢兴桂 袁潜华 +1 位作者 姚克敏 刘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7,共7页
针对夏季低温对我国两系杂交稻制种生产的严重威胁 ,用 1997~ 1998年由三亚、武昌、贵阳、南京 4个生态点组成的“新不育系联合生态鉴定”试验资料 ,分析了以培矮 6 4S为代表的实用低温敏类型不育系和以 N5 0 88S为代表的实用光敏类型... 针对夏季低温对我国两系杂交稻制种生产的严重威胁 ,用 1997~ 1998年由三亚、武昌、贵阳、南京 4个生态点组成的“新不育系联合生态鉴定”试验资料 ,分析了以培矮 6 4S为代表的实用低温敏类型不育系和以 N5 0 88S为代表的实用光敏类型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培矮 6 4S的育性受温度影响 ,育性稳定性较差 ,下限温度指标年际间和地区间变化较大 ;N5 0 88S育性主要受日长影响 ,其临界光长同一地年际间差异小 ,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同时 ,用 195 1~ 1992年逐日平均气温和理论日长资料 ,分析和评价了我国南方稻区 (18°14′~ 34°17′N)的三亚、南京、广州、福州、长沙、杭州、南京、高邮、徐州等 9个城市的光温特征及其时空规律。在此基础上 ,从生态角度提出了克服夏季低温危害两系杂交稻制种的三项生态技术措施 ,一是要根据气候规律正确选择适宜的制种地区和季节 ;二是华中双季稻区应改秋制为春制或选择山区单季稻区秋制 ;三是应全面评价温敏和光敏类型不育系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指标 日照长度 温度 气候适应性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桐间作系统辐射传输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卢琦 阳含熙 +3 位作者 慈龙骏 竺肇华 吴运英 景元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44,共9页
农桐间作系统中泡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千粒重,对其它产量组分影响不大。小麦产量的变化趋势为:距树行越近,产量越低;与对照相比,5m处减产2.1%,2.0m处减产3.7%,树行处减产15.6%;在严重遮荫期,当PAR... 农桐间作系统中泡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千粒重,对其它产量组分影响不大。小麦产量的变化趋势为:距树行越近,产量越低;与对照相比,5m处减产2.1%,2.0m处减产3.7%,树行处减产15.6%;在严重遮荫期,当PAR减少率大于17.0%和4.0%时,分别开始影响小麦产量和千粒重。泡桐对小麦产量的显著影响范围在距树行5m以内,对千粒重的显著影响范围则延伸到距树行10m以内。农桐间作不同结构对夏作物(小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密度越大(5m×10m、5m×15m),距树行不同位置的产量变化幅度越小,田间的相对产量较低;密度愈小(5m×20m、5m×30m、5m×40m),形成的增产带和减产带越明显;5m×20m的株行距增产带占带宽的45%,而5m×30m、5m×40m的增产带占带宽的60%~80%。秋作物产量随间作年数的增加而下降;特别是间作6a以后;减产幅度达10%以上(玉米11%~28%,棉花21%~33%)。农桐间作的小麦品质各项指标变化的总趋势是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明显提高,淀粉含量下降,灰分含量略有提高。间作以后玉米品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千粒重、粗脂肪和淀粉含量的提高,灰分和粗纤维的降低;总的趋势是产量大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 农林间作 辐射传输 农作物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相对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及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靖 李湘阁 +1 位作者 刘恩民 于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2-34,共3页
冬小麦相对蒸散(农田蒸散量ET与自由水面蒸发量ET_0之比)表征冬小麦受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状况制约下的耗水规律。冬小麦生长季利用大型蒸渗仪测定农田蒸散,用E601型水面蒸发器测定水面蒸发,并用平行观测方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分析冬小麦... 冬小麦相对蒸散(农田蒸散量ET与自由水面蒸发量ET_0之比)表征冬小麦受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状况制约下的耗水规律。冬小麦生长季利用大型蒸渗仪测定农田蒸散,用E601型水面蒸发器测定水面蒸发,并用平行观测方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分析冬小麦相对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并建立了冬小麦返青~收获期相对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和0~60cm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经验公式为。在田间条件下由RE和ET_0推算出小麦耗水量ET,并可用于冬小麦适时、适量灌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相对蒸散 叶面积指数 表层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干旱遥感监测信息系统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怀亮 冯定原 邹春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0-53,共4页
利用NOAA/AVHRR极轨气象卫星遥感与GIS集成干旱遥感监测研究成果,建立了河南省干旱遥感监测信息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和主要功能,并给出了具体应用例子。
关键词 遥感 干旱 监测信息系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育期计算机模拟系统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有飞 万长建 +1 位作者 宗雪梅 苗开超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77-382,共6页
在小麦生长发育的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将小麦生育期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制定了数学模型和子程序,确定模型的参数,模拟出每一阶段的生育期天数,并且就每一阶段的温光条件对生育期各阶段的影响给出了分析与决策。该系统对了解小麦... 在小麦生长发育的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将小麦生育期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制定了数学模型和子程序,确定模型的参数,模拟出每一阶段的生育期天数,并且就每一阶段的温光条件对生育期各阶段的影响给出了分析与决策。该系统对了解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对不同发育期小麦采取有效的措施具有参考意义,也是计算机应用于小麦生产的一种尝试。系统采用中文菜单操作,界面友好,可人机交互。结构化、模块化技术使系统具有易于修改、扩充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育期 计算机模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华南降水与水汽输送气流及大气加热场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唐东升 王建德 刘文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利用ECMWF/WMO逐日资料分析了1982年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气流、大气加热场与华南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的两支水汽输送气流都具有30~60天振荡特征,并共同影响华南地区的降水;夏季风... 利用ECMWF/WMO逐日资料分析了1982年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气流、大气加热场与华南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的两支水汽输送气流都具有30~60天振荡特征,并共同影响华南地区的降水;夏季风建立后,华南强降水过程与其上空的加热场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视热源与水汽汇的加强(减弱)对应华南地区多(少)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水汽输送 大气加热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景元书 李湘阁 张育萍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在调查和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综合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灰关联评价法和最优综合评价模型法,分别对南京地区5县4郊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状况进行了科学评价,并讨论了两种方法对评价结果的细微差异,为挖掘南京地区各种... 在调查和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综合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灰关联评价法和最优综合评价模型法,分别对南京地区5县4郊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状况进行了科学评价,并讨论了两种方法对评价结果的细微差异,为挖掘南京地区各种农业资源、促使生产力水平提高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力 评价指标 多层次灰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农业资源初步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湘阁 景元书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8-140,145,共4页
从南京地区农业资源开发角度出发,分析了土地资源、农业生物资源、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特点和优势。结合历年地面气象资料和作物生物学特性,计算了5个郊县的气候生产潜力,为进行农业分区和分析受限制因子提供依据。最后用最优综合评价模... 从南京地区农业资源开发角度出发,分析了土地资源、农业生物资源、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特点和优势。结合历年地面气象资料和作物生物学特性,计算了5个郊县的气候生产潜力,为进行农业分区和分析受限制因子提供依据。最后用最优综合评价模型讨论了5个郊县农业资源优劣次序,并为农业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措施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资源开发 评价模型 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聚类分析在郁金香品种间生理差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颜景义 孙山根 +1 位作者 郑有飞 杨志敏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2-77,共6页
郁金香10个品种从现蕾前期开始的各生育期对其净光合作用(NP),蒸腾作用(TR)、气孔阻力(RS)以及叶内CO2的浓度(CINT)等光合参数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某些品种在生理上有相似的特性.而另一些品种间在生... 郁金香10个品种从现蕾前期开始的各生育期对其净光合作用(NP),蒸腾作用(TR)、气孔阻力(RS)以及叶内CO2的浓度(CINT)等光合参数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某些品种在生理上有相似的特性.而另一些品种间在生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光合生理特征上的相似或相异,显示它们对环境条件有相同或不同需求.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入试品种按生理特性划分成三大类:第一大类具有花期早,NP和TR较高,RS和CINT较低的特性,因而需求较高光强、充足的土壤供水,较高的CO2和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第二大类与前相反;第三大类为居间型.据此,郁金香生产应“因需施培”,这一方法的应用,为郁金香实施高水平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香 生理差异 模糊聚类分析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最高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缪启龙 陈标金 陈棘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82-90,共9页
本文用能量平衡模式模拟了南京冬、夏季最高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十分吻合,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预测南京城市最高温度场和城市热岛特征。模式的能量场分析表明城市地表净辐射的传输以感热输送为主,郊区则以潜热输送为主。模式对城市... 本文用能量平衡模式模拟了南京冬、夏季最高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十分吻合,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预测南京城市最高温度场和城市热岛特征。模式的能量场分析表明城市地表净辐射的传输以感热输送为主,郊区则以潜热输送为主。模式对城市热岛影响因子的敏感性试验表明,南京午后的城市热岛影响因子以城市下垫面粗糙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数值模拟 热岛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冬小麦农田水分耗散特点分析
11
作者 周英 申双和 刘文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238-243,共6页
根据田间试验观测资料,从SPA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统一体)系统出发,分析了南京地区冬小麦抽穗至黄熟阶段农田水分的能量耗散和物质耗散特点,找出了影响作物蒸腾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农田 土壤水分 水分耗散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试验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研究
12
作者 万长建 郑有飞 曾繁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691-695,共5页
采用8031、8279、8255、ADC0809、2764、6264等芯片及温敏电阻、紫外辐射和总辐射探头等传感器组成一实用的紫外线试验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定时采集温度、紫外辐射、总辐射等气象要素,定时... 采用8031、8279、8255、ADC0809、2764、6264等芯片及温敏电阻、紫外辐射和总辐射探头等传感器组成一实用的紫外线试验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定时采集温度、紫外辐射、总辐射等气象要素,定时打开与关闭辅助紫外灯,并可通过打印机输出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紫外辐射 总辐射 控制系统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中小麦产量方差分析
13
作者 景元书 曹效珍 《安徽林业科技》 1999年第2期5-6,共2页
<正> 农林复合是一种作物与树木结合的新兴农田高效多功能耕作体系,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黄淮平原广泛采用的农桐间作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种植方式,它能够改变农田内的辐射状况、能量平衡以及水分利用状况,并且随树龄... <正> 农林复合是一种作物与树木结合的新兴农田高效多功能耕作体系,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黄淮平原广泛采用的农桐间作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种植方式,它能够改变农田内的辐射状况、能量平衡以及水分利用状况,并且随树龄、密度和离树距离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小麦 方差分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两优培九株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49
14
作者 邹江石 姚克敏 +1 位作者 吕川根 胡雪琼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2-657,共6页
根据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技术思路和作者的长期栽培育种实践与研究成果 ,以两优培九 (培矮 6 4S 9311)和汕优 6 3(CK)等 7个水稻品种 (组合 )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 2 0项株型因素的相关关系。认为株高和叶角是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两... 根据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技术思路和作者的长期栽培育种实践与研究成果 ,以两优培九 (培矮 6 4S 9311)和汕优 6 3(CK)等 7个水稻品种 (组合 )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 2 0项株型因素的相关关系。认为株高和叶角是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两项最主要的株型因素。生态条件对两优培九株高的影响可以达到平均株高的 12 6 % ,并建立了株高的生态预测模型。通过对抽穗后顶部三叶的 8种叶角度配置的单位受光量的理论模拟计算证明 ,理想的株型应以剑叶与倒二叶距离 (d1d2 )为 15cm ,倒二叶与倒三叶距离 (d2d3)为 2 5cm ,叶角配置应以 4°~ 6°(剑叶 ) ,9°~ 11°(倒二叶 ) ,14°~ 16°(倒三叶 )为宜。两优培九的叶角配置已经达到了理想株型的要求。两优培九的光合优势主要表现在主茎绿叶数多、全生育期间的光合面积大、功能叶衰退较慢以及比叶重大、叶片厚等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优培九” 株型特征 杂交稻 育种 试验材料 光合面积 功能叶 叶重 叶片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辐射对不同条件下小麦叶片叶绿素降解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志敏 颜景义 +3 位作者 郑有飞 张淑琴 陈尚前 陆许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8-293,共6页
研究了小麦叶片叶绿素在离体和非离体条件下受紫外光(280—400nm)照射后的降解动态过程。用95%,50%的乙醇及丙酮溶液提取的小麦叶片叶绿素,经紫外光连续照射后发现,以50%乙醇提取的叶绿素分子降解率最大,其次为... 研究了小麦叶片叶绿素在离体和非离体条件下受紫外光(280—400nm)照射后的降解动态过程。用95%,50%的乙醇及丙酮溶液提取的小麦叶片叶绿素,经紫外光连续照射后发现,以50%乙醇提取的叶绿素分子降解率最大,其次为95%乙醇液,最小的是丙酮溶液。紫外光在白光条件下对有机溶剂提取的叶绿素的分解作用比在黑暗条件下要大。在非离体条件下,叶绿素经紫外光照射后降解速率比较缓慢。但紫外线在白光照条件下对叶绿素的分解作用比在黑暗条件下要小,表明紫外光对离体和非离体状态下的叶绿素的降解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此外,本试验还使用N ̄6—苄基腺嘌呤(6BA)对紫外线光解小麦叶片叶绿素的作用进行了试验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紫外线 辐射 叶绿素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调控对冬小麦同化物分配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任巍 姚克敏 +2 位作者 于强 欧阳竹 王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92-94,共3页
试验研究 12个灌溉组合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面灌水条件下不同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田间持水量 65%的处理 >50 %的处理 >80 %的处理 ;地下 3 0cm、50cm和 10 0c... 试验研究 12个灌溉组合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面灌水条件下不同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田间持水量 65%的处理 >50 %的处理 >80 %的处理 ;地下 3 0cm、50cm和 10 0cm灌水条件下田间持水量 80 %的处理 >65%的处理 >50 %的处理。产量以地下 3 0cm灌水× 80 %田间持水量处理最高 ,为 6512 .4kg/hm2 ,地下 50cm灌水× 50 %田间持水量处理产量最低 ,为3 568.1kg/hm2 。保持相同田间持水量的灌水处理 ,随灌溉深度的增加其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呈增大趋势。地下3 0cm灌水× 80 %田间持水量处理和地下 3 0cm灌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调控 冬小麦 同化物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影响因素 灌溉组合方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中国及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 被引量:32
17
作者 尤卫红 段旭 +1 位作者 邓自旺 伍从斌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用文献[1]建立的自适应多分辨数据滤波器进行了全球、中国及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对于较大时间尺度的演变来说主要特征是变暖,并为3个层次:即1919年以前的偏... 用文献[1]建立的自适应多分辨数据滤波器进行了全球、中国及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对于较大时间尺度的演变来说主要特征是变暖,并为3个层次:即1919年以前的偏冷期;1920-1978年偏暖期和1979年以后的更暖期。对应于这种较大时间尺度的层次演变,全球的气温变化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突变特征,两个最明显增暖的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20年和1979年。对应于较小时间尺度的演变来说,全球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则表现出较多冷暖交替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这时的多分辨滤波结果除保留有原较大时间尺度演变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点外,还增加了新的层次结构和新的突变点。(2)中国和云南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是基本一致的,但与全球的气温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最主要的差异是全球的气温变化在1955-1978年是一个极弱的偏冷期,1979年发生明显增暖的突变,而中国和云南的气温变化在1955-1986年则是一个极强的偏冷期,从1987年开始才出现明显增暖的突变。(3)云南近百年冬、春、夏、秋四季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是基本一致的,但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中最明显的是冬、春季气温变化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结构 气候变化 气温变化 全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山区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及分布 被引量:29
18
作者 缪启龙 周锁铨 +1 位作者 吴息 曾宪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根据西部山区太阳总辐射的实测资料分析,指出,西部山区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必须考虑日照、水汽分布及海拔高度的影响。为此研制了适宜于西部山区的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公式Q=Q_0(α+bs_1+cs_1),进而讨论了西部山区总辐... 根据西部山区太阳总辐射的实测资料分析,指出,西部山区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必须考虑日照、水汽分布及海拔高度的影响。为此研制了适宜于西部山区的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公式Q=Q_0(α+bs_1+cs_1),进而讨论了西部山区总辐射的时、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山区 总辐射分布 气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光合-蒸散耦合模型模拟冬小麦CO_2通量的日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靖 于强 +2 位作者 李湘阁 孙晓敏 朱治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782-2788,共7页
根据 SPAC理论建立了一个冬小麦光合和蒸散的耦合模型。冬小麦 CO2 通量包括冠层光合、呼吸和土壤呼吸。冠层光合采用了 Farquhar光合作用生化模型 ,并通过冠层阻力的参数化将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耦合起来。用涡度相关方法观测了 CO2通... 根据 SPAC理论建立了一个冬小麦光合和蒸散的耦合模型。冬小麦 CO2 通量包括冠层光合、呼吸和土壤呼吸。冠层光合采用了 Farquhar光合作用生化模型 ,并通过冠层阻力的参数化将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耦合起来。用涡度相关方法观测了 CO2通量 ,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 CO2 通量日变化过程。对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发现日间 CO2 通量最敏感的参数是初始量子效率。其次 ,CO2 通量对光响应曲线凸度、CO2 补偿点、凋萎点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也有着较强的敏感性 ;夜间 CO2 通量敏感的参数是最适温度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蒸散耦合模型 CO2通量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生态因子的广义Logistic模型 被引量:22
20
作者 于强 傅抱璞 姚克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9-294,共6页
以Logistic模型为代表的种群(x)生长模型,仅依赖于时间(t),X=f(t),它是表达某一环境下生物过程的数学模型,其增长率参数(μ)为常数。本文发展了一种包含生态因子的广义Logistic模型,X=f(P,t... 以Logistic模型为代表的种群(x)生长模型,仅依赖于时间(t),X=f(t),它是表达某一环境下生物过程的数学模型,其增长率参数(μ)为常数。本文发展了一种包含生态因子的广义Logistic模型,X=f(P,t),p表示生态因子,认为增长率是与生态因子有关的参数:μ=μ0f(p),该模型可以概括在不同环境下种群增长的重复试验,使用作物分期播种资料,建立了水稻干物质积累过程与生育阶段(时间)、播种期、太阳辐射、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解释干物重变异的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因子 LOGISTIC模型 数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