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遮阴对南京椴容器苗叶片性状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1
作者 张禹琪 沈永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9,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环境对南京椴容器苗叶片性状和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南京椴容器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全光照(CK)、遮阴30%(T1)和遮阴50%(T2)对南京椴容器苗叶片性状、叶解剖结构、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指...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环境对南京椴容器苗叶片性状和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南京椴容器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全光照(CK)、遮阴30%(T1)和遮阴50%(T2)对南京椴容器苗叶片性状、叶解剖结构、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指标和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南京椴容器苗的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叶含水率和叶鲜质量均显著增加,且在T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比叶质量则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T2处理达到最小值。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南京椴幼苗的叶解剖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表皮毛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气孔指数以及栅海比均呈显著降低趋势,叶片疏松度则呈上升趋势。在光合作用方面,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逐渐上升,净光合速率先升后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则先降后升。同时,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逐渐降低,而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在叶绿素荧光参数方面,最大荧光、可变荧光、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和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均随遮阴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初始荧光在CK处理下为最大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光化学淬灭系数、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表观光合量子传递效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遮阴30%时达到最大值。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光合色素含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比值却显著下降。【结论】南京椴容器苗对弱光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在8月中旬,遮阴50%对1年生南京椴容器苗生长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椴 遮阴 叶解剖结构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智慧林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海亮 李亦晴 +3 位作者 戴声佩 罗红霞 李茂芬 方纪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76-2486,共11页
我国林业信息化已经进入智慧林业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智慧林业的内涵和发展路径,提出智慧林业建设体系架构,分析智慧林业中物联网、3S和北斗导航、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 我国林业信息化已经进入智慧林业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智慧林业的内涵和发展路径,提出智慧林业建设体系架构,分析智慧林业中物联网、3S和北斗导航、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研究表明,我国智慧林业关键技术研究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成本较高、技术标准不统一、信息互联互通不强、数据质量不稳定、数据挖掘不深、技术融合集成不足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主要问题。研究认为,林业数据挖掘与深层应用、林业云遥感大数据研究、林业块数据研究以及林业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我国智慧林业关键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林业 物联网 3S 云计算 大数据 移动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温度对南京椴花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亚梅 沈永宝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7-296,共10页
【目的】为开发南京椴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以南京椴盛开期花为供试材料,进行热风干燥(35、40、45℃)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对比南京椴鲜花和4种干花挥发性物质组成和含量,采用偏最... 【目的】为开发南京椴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以南京椴盛开期花为供试材料,进行热风干燥(35、40、45℃)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对比南京椴鲜花和4种干花挥发性物质组成和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分析其差异。【结果】在南京椴花中共鉴定出23种挥发性物质,以烯烃类、醇类和醛类为主,且包含大量具有药用价值的挥发性物质。鲜花和不同处理中干花的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有差异,D-柠檬烯、γ-萜品烯、壬醛和苯乙醇是鲜花和不同处理中干花共同含有的物质,且相对含量较高。南京椴花含具有药用价值的挥发性物质,如α-蒎烯、D-柠檬烯、γ-萜品烯、α-法尼烯、壬醛、癸醛、1-己醇和苯乙醇等。D-柠檬烯、γ-萜品烯、α-法尼烯在鲜花中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04.34、23.62、104.16 ng/g,南京椴花经干燥后这些物质的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南京椴花经干燥后壬醛相对含量显著上升(P<0.05),在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达到最高(40.17 ng/g),45℃热风干燥样品次之(34.81 ng/g);癸醛在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含量最高(4.66 ng/g),在45℃热风干燥样品中次之(4.63 ng/g);1-己醇仅在35℃热风干燥样品、45℃热风干燥样品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被检测到,且在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含量最高,为10.56 ng/g;除45℃热风干燥样品外,干花中苯乙醇的相对含量较鲜花上升,其中40℃热风干燥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为42.87 ng/g。鲜花和不同处理中干花的挥发性物质相似率为0.24~0.93。鲜花和不同处理中干花的香气成分存在差异,根据P<0.05且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大于1的标准,筛选出6种关键差异挥发性物质,关键差异香气特征以青草香为主。【结论】不同处理中挥发性物质各有优劣,真空冷冻干燥耗时长、耗能大,不利于干燥大量样品,热风干燥便捷、经济且样品仍具有有益挥发性物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有益挥发性物质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情况,选择适宜温度制取南京椴干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椴 热风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北美冬青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佳琪 邹义萍 +1 位作者 殷雅文 郝明灼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5,共8页
为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北美冬青果实品质的调控效果,以2年生北美冬青奥斯特地栽苗为材料,将调环酸钙与甲哌鎓进行不同质量浓度的混配,与不同质量浓度的烯效唑和多效唑对比调控效果,并设置清水对照。在北美冬青坐果后的第1次果实膨... 为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北美冬青果实品质的调控效果,以2年生北美冬青奥斯特地栽苗为材料,将调环酸钙与甲哌鎓进行不同质量浓度的混配,与不同质量浓度的烯效唑和多效唑对比调控效果,并设置清水对照。在北美冬青坐果后的第1次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对全株叶片表面进行喷施,成熟后采样,测定果实横纵径、单果鲜质量、含水量等形态指标以及果皮色度值和果实硬度值,并对果实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合果实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内含物指标,进行指标间相关性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药剂处理后的果实果形指数均大于对照,表明各处理都有使果实形状规整、饱满的趋势;T4处理(5%烯效唑3.30g/L)处理的单果鲜质量最高,平均单果鲜质量为0.44 g;果实平均含水量最高的处理为T3(5%调环酸钙0.67 g/L+98%甲哌鎓0.30 g/L),含水量为65.73%。各处理均能提高果实亮度,使色泽鲜艳,其中T5处理(5%烯效唑2.00 g/L)下的果实L^(*)和a^(*)均最高,各处理下的果实b^(*)无显著差异。T1处理(5%调环酸钙2.00 g/L+98%甲哌鎓1.00 g/L)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0.022 mg/g;T5处理花青素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为190.57μg/g;果实总黄酮含量随着药剂喷施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2处理(5%调环酸钙1.30 g/L+98%甲哌鎓0.67 g/L)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T3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较对照提高38.34%。各处理组的隶属函数值排名依次为T5>T2=T7>T3>T4>T6>T1>CK,表明在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分别喷施2次5%烯效唑2.00 g/L,果实品质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冬青 植物生长调节剂 果实品质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山祖中山常绿阔叶林不同垂直层次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5
作者 程子翰 张金池 +4 位作者 姜姜 孟苗婧 李珈印 罗梅 方向华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5,共14页
【目的】研究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不同高度层次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以理解群落垂直结构中各层次的生存策略、竞争机制,加深对区域群落构建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理解。【方法】基于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1... 【目的】研究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不同高度层次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以理解群落垂直结构中各层次的生存策略、竞争机制,加深对区域群落构建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理解。【方法】基于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1 hm^(2)监测样地调查数据,通过树高划分,对各高度层次中重要值排名前3位的优势种个体进行分析,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以及基于胸径的标记相关函数k_(mm)(r)分析各高度层次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层间关联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各层次种群数量分布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群落优势种群受环境因素影响,其个体数量分布与地形因子呈现正相关;群落各层次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由低尺度的聚集分布转变为高尺度的随机或均匀分布的趋势,去除生境异质性影响后,聚集分布的尺度范围降低;上层与中层、下层优势种群在低尺度负关联;基于胸径的标记点格局分析中,中层、下层个体在层内及层间于低尺度存在一定负关联。【结论】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群呈现低尺度聚集分布、高尺度随机或均匀分布的空间格局,上层种群对近距离中层、下层个体生长发育产生限制,中层、下层种群存在低尺度上个体间的资源竞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标记相关函数 中山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根尖分生区Na^(+)、K^(+)流特征及QTL定位
6
作者 朱庆林 王紫阳 +4 位作者 於朝广 尤慧 崔罗敏 杨颖 喻方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2,共9页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为实验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测定盐胁迫(150 mmol·L^(-1)NaCl)下BC1代根尖分生区Na^(+)、K^(+)流速,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Ward's聚类分析对BC1代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开展Na^(+)和K^(+)外排速率的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盐胁迫下,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的Na^(+)和K^(+)均为外排,且墨西哥落羽杉具有更强的排Na^(+)、保K^(+)潜力;97个BC1代中有89个通过调节Na^(+)和K^(+)外排维持离子稳态,且Na^(+)和K^(+)外排速率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68.68%和61.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外排速率与K^(+)外排速率在0.0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基于隶属函数值的Ward'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9个BC1代被分为4组,包括高耐盐潜力型(7个BC1代)、较高耐盐潜力型(17个BC1代)、较低耐盐潜力型(40个BC1代)和低耐盐潜力型(25个BC1代)。此外,Na^(+)外排速率定位到3个主效QTL,可解释7.65%~14.35%的表型变异;K^(+)外排速率定位到13个主效QTL,能解释1.20%~3.68%的表型变异;且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QTL存在重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BC1代根尖分生区Na^(+)排除能力越强,K^(+)保持能力则越强,筛选出的7个高耐盐潜力BC1代及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重叠QTL可用于落羽杉属耐盐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属 K^(+)/Na^(+)体内平衡 耐盐性 QTL定位 非损伤微测技术(N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形态、营养物质及基因表达的动态分析
7
作者 吴雅琼 黄鑫 +4 位作者 俞小花 汪明玥 闾连飞 吴文龙 李维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明确黑莓(Rubus spp.)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形态、营养物质及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黑莓品种‘Arapaho’为材料,对其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 为明确黑莓(Rubus spp.)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形态、营养物质及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黑莓品种‘Arapaho’为材料,对其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由青色转为深紫色,S1(果实95%以上呈青色)时期果实红绿相值(a^(*))以及S4(果实50%左右转为深紫色)和S5(果实95%以上呈深紫色)时期果实黄蓝相值(b^(*))为负,S1时期果实明亮度(L^(*))和颜色饱和度(C^(*))最高,S5时期果实L^(*)和C^(*)值最低;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呈降低的趋势,横径、纵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和花色苷含量总体呈升高的趋势,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7.4%,pH值、可滴定酸含量和a^(*)值是果实发育动态的主要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实表型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间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推测可滴定酸含量能影响黑莓果实中总酚、类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uSUS和RuFRK可能正向调控黑莓果实的糖类代谢,RuACO和RuIDH可能负向调控果实有机酸的积累,RuANR和RuLAR参与的原花青素合成与花色苷合成存在竞争关系,RuMYB 8可能负向调控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黑莓果实中糖、酸、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相互作用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共同影响果实的外观形态及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莓 果实品质 表型指标 生理生化指标 相关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份落羽杉材料表型性状分析及核心种质筛选
8
作者 陈若男 王紫阳 +2 位作者 於朝广 杨颖 殷云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3,共9页
为更好地保存、利用和评价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Linn.) Rich.]种质资源,以65份落羽杉为供试材料,对其11个定性性状和6个定量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筛选适宜的取样策略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结果表明:定性性状的Shannon... 为更好地保存、利用和评价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Linn.) Rich.]种质资源,以65份落羽杉为供试材料,对其11个定性性状和6个定量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筛选适宜的取样策略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结果表明:定性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23~1.42,变异系数为20.48%~132.99%;定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94~2.06,变异系数为10.94%~20.00%。脱落性小枝长度与脱落性小枝宽度和针叶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针叶密度与脱落性小枝长度、脱落性小枝宽度和针叶长度均极显著负相关,脱落性小枝宽度还与针叶长度和针叶夹角极显著正相关,针叶夹角还与枝密度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5份落羽杉可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的落羽杉多具有抗赤枯病、秋季叶色呈棕红色等性状;第Ⅱ类群表现为脱落性小枝下垂、针叶夹角较大、落叶期早等;第Ⅲ类群表现为脱落性小枝长度中等或较长、针叶不在同一平面、芽开放期晚等;第Ⅳ类群表现为枝密度和针叶密度较大等。筛选出“欧氏距离-优先取样法-可变类平均法-25%取样比例”为构建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采用此策略筛选出含16份落羽杉的核心种质,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分别为0.00%、17.65%、100.00%和119.88%,符合核心种质的构建要求;此外,核心种质获得了更大的变异,与原有种质有良好的异质性。综上所述,供试65份落羽杉材料的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筛选出的核心种质能够有效代表原有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TCP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9
作者 魏璐 朱凯凯 +4 位作者 赵娟 牛牧歌 马文娟 谭鹏鹏 彭方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2,共14页
为探究TCP转录因子在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 K. Koch]生长发育和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薄壳山核桃全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TCP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序列特征、时空表达模式和干旱胁迫... 为探究TCP转录因子在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 K. Koch]生长发育和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薄壳山核桃全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TCP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序列特征、时空表达模式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特征以及TCP进化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薄壳山核桃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3个TCP基因,命名为CiTCP1至CiTCP33,编码193~537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pI 5.85至pI 9.78;CiTCP29定位于叶绿体,其余CiTCP定位于细胞核;所有CiTCP的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CiTCP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5号、6号和11号染色体上分布的基因最多(均为4个);CiTCP间存在28对共线性关系,说明这些基因扩张主要来源于片段复制。所有CiTCP均包含保守的b-HLH结构域;33个CiTCP可分为ClassⅠ(PCF)和ClassⅡ亚族,后者进一步分为CIN和CYC/TB1亚类,并且,同一分支成员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蛋白保守基序。CiTCP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含有丰富的植物激素响应、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调控顺式作用元件。CIN亚类基因CiTCP5、CiTCP8、CiTCP17、CiTCP21、CiTCP25和CiTCP28为miR319的靶基因,说明这些基因的表达可能受miRNA调控。CiTCP基因在不同组织和果实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差异明显,其中,CIN亚类大部分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较高。与干旱胁迫0 d相比,胁迫3~15 d时CiTCP5和CiTCP23表达总体上显著下调,其余基因的表达变化各异。研究结果显示:CiTCP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和时空表达特性,且对薄壳山核桃响应干旱胁迫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TCP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离散各向异性辐射传输模型的光线追踪算法
10
作者 钱文 陆鑫 +1 位作者 云挺 朱正礼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光合有效辐射是作物生产力模型、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和生物地化模型的一个重要参量,研究光合有效辐射对植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在如今,不同类型的模型可以模拟树林的激光雷达波形,即使用计算机模型来生成再树林中使用激光雷达时可观测到的波... 光合有效辐射是作物生产力模型、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和生物地化模型的一个重要参量,研究光合有效辐射对植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在如今,不同类型的模型可以模拟树林的激光雷达波形,即使用计算机模型来生成再树林中使用激光雷达时可观测到的波形,而半经验模型和几何模型精确度不够高。蒙特卡洛射线追踪(MCRT)模型虽有较高的精确度,但对计算需求很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LiDAR光线追踪模型,基于在离散各向异性辐射传输(DART)模型中引入准蒙特卡洛射线跟踪方法。以实现了“盒方法”和“射线卡罗方法”这2种新方法的结合。在离散辐射传输中,加入模拟光子对光能的微小样本进行模拟;将俄罗斯轮盘赌思想加入蒙特卡洛射线追踪中,以便在达到精度要求的同时减少大量的计算需求;同时对场景模型进行网格化剖分,更加准确地对光线进行追踪。结果表明,6月中旬至7月期间,地表太阳辐射估计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8%~4.2%,光合有效辐射的估计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5%~3.9%,估算效果较好,其精确度相较于传统的蒙特卡洛算法提高了1.6%。对比实际测量与该算法模拟的拦截效率,得出误差率在1.66%~2.72%,精确度较高。试验结果对于研究植物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盒方法 射线卡罗方法 射线追踪 蒙特卡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源银杏古树二代家系叶片黄酮含量的比较
11
作者 于双源 付芳芳 +6 位作者 戴婷婷 唐文杰 杨新 美朵卓嘎 杨晓明 于丝浓 王改萍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5,共16页
【目的】探明不同起源银杏Ginkgo biloba古树二代家系黄酮含量,为后续银杏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来自中国21个省(区、市)的277个古银杏半同胞家系幼苗为试验材料,每个家系8株幼苗,将这些幼苗种植于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林场(32°12′... 【目的】探明不同起源银杏Ginkgo biloba古树二代家系黄酮含量,为后续银杏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来自中国21个省(区、市)的277个古银杏半同胞家系幼苗为试验材料,每个家系8株幼苗,将这些幼苗种植于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林场(32°12′N,119°22′E),给予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277个家系的叶片总黄酮含量,根据总黄酮含量,优选出黄酮含量差距较大的家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含量。【结果】银杏幼苗的地径、苗高与起源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叶片总黄酮含量与起源极显著相关,各起源的古银杏二代苗叶片的总黄酮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山东起源的幼苗叶片总黄酮含量最低,平均值为(15.91±2.07)mg/g;河南起源的幼苗叶片总黄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27.07±2.88)mg/g。黄酮醇苷含量与总黄酮含量的关系呈现总黄酮含量高则黄酮醇苷含量相对较低的趋势。【结论】银杏古树二代家系幼苗叶片的黄酮含量与其起源具有显著相关性,筛选潜力大。河南起源的银杏家系为筛选出的优良种质,可进行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 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老化与木素酸钠浸种对油松种子活力的影响
12
作者 高榕 高捍东 +3 位作者 沈思凡 黄莹 潘科丞 刘佳琪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6,共8页
为研究人工老化处理和木素酸钠浸种对油松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油松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温高湿法对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测定不同老化处理时间(2、4、6、8、10 d,分别记为A2、A4、A6、A8、A10)下油松种子的发芽指标、MDA含量... 为研究人工老化处理和木素酸钠浸种对油松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油松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温高湿法对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测定不同老化处理时间(2、4、6、8、10 d,分别记为A2、A4、A6、A8、A10)下油松种子的发芽指标、MDA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再使用3种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 mg/L)的木素酸钠(BCOL、BCL、BCMOL)处理未经老化与老化4 d的油松种子,分析油松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率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油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下降,老化10 d种子发芽率降至25.67%。MDA大量积累,SOD、POD及CAT活性显著降低。用中等浓度BCOL(100 mg/L)、中等浓度BCL(50、100 mg/L)和中等浓度BCMOL(100 mg/L)对未经老化(A0)和老化4 d(A4)的油松种子进行处理,其发芽率较对照分别高出6.08%、4.66%、5.33%和10.33%、8.66%、10.00%。因此,人工老化油松种子超过4 d活力显著下降,同时种子内MDA积累、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若需促进未经老化油松种子萌发,选用100 mg/L的BCOL与BCMOL、50 mg/L BCL浸种处理24 h效果较好;若需促进老化油松种子萌发,选用1种100 mg/L的木素酸钠进行浸种24 h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人工老化 浸种处理 木素酸钠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综合评价
13
作者 潘科丞 牛牧歌 +4 位作者 魏璐 赵娟 高榕 谭鹏鹏 彭方仁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目的】筛选出具有优良果用发展潜力的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种质资源,为薄壳山核桃果用品种选育和开发提供基础。【方法】以45份优良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差异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 【目的】筛选出具有优良果用发展潜力的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种质资源,为薄壳山核桃果用品种选育和开发提供基础。【方法】以45份优良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差异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薄壳山核桃果实表型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5份薄壳山核桃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1.94%~26.69%,果仁质量、单果质量、出仁率等指标具有较高的离散程度,果实横径在个体间变异较小。果实大小指标和果实质量指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壳厚度与各指标相关性不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这3个主成分分别反映果实大小和果实质量、果实形状、果实经济性状。在欧氏平方距离为10时将45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其中第Ⅲ类群各指标表现最好。由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方法筛选出Pawnee为表型性状综合表现最好的优良品种。【结论】45份薄壳山核桃的果实表型性状不同个体间性状差异较大,其中Pawnee、Nacono、Mahan、Seven、Yalin No.10在果实表型方面得分较高,可作为优良果用种质进行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种质资源 果实性状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期枸骨花朵挥发性化合物变化及其对传粉的影响
14
作者 崔淦莎 郝明灼 +2 位作者 姬晓悦 邹义萍 彭冶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5,共10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对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t Paxton)雌、雄花在大蕾期、初开期、盛花期、末花期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探究其变化对传粉的影响。结果显示:枸骨雌花挥发性化合物总释...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对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t Paxton)雌、雄花在大蕾期、初开期、盛花期、末花期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探究其变化对传粉的影响。结果显示:枸骨雌花挥发性化合物总释放量在末花期最大,雄花挥发性化合物总释放量在盛花期最大。在不同花期枸骨雌、雄花中共检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雌、雄花共有成分有15种,雌花特有成分有4种,雄花特有成分11种,雌、雄花中成分均以萜烯类和醚类为主。随着花发育,雌、雄花中挥发性化合物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先增加后减小,在盛花期达到极相似水平,在末花期为极不相似。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IP)从雌花中筛选出萜烯类6种、醇类1种、酰胺类1种和醚类1种共9种差异标志物(VIP≥1),从雄花中筛选出萜烯类4种、酯类1种和醚类1种共6种差异标志物。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可有效区分枸骨雌花的4个花期;雄花的大蕾期、初开期和盛花期、末花期也可有效区分。对苯二甲醚、α-蒎烯、长叶烯、丙氨酰丙氨酰丙氨酸、罗勒烯、蒎烯、金合欢醇和萜品油烯可用于区分雌花发育进程;α-蒎烯、肌醇六乙酸酯和芳樟醇可用于区分雄花发育进程。雌、雄花的主要访花昆虫均以蜂类昆虫为主,且访花频率的最大值均在盛花期;雄花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多于雌花。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花期枸骨雌、雄花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α-蒎烯、长叶烯和β-蒎烯等雌花中的差异标志物以及长叶烯、肌醇六乙酸酯和α-蒎烯等雄花中的差异标志物可能影响了蜂类等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枸骨雌花在末花期会生成大量蒎烯,可能起到减少访花昆虫访问、保护子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骨 花发育 挥发性化合物 HS-SPME-GC-MS 传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杉楠复层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5
作者 李万 潘芳莹 +2 位作者 张慧敏 杜菁 周垂帆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为明确间伐套种后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及其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4个不同间伐保留密度[375株·hm^(-2)(D375)、570株·hm^(-2)(D570)、630株·hm^(-2)(D630)、810株·hm^(-2)(D810)]的杉楠复层林... 为明确间伐套种后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及其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4个不同间伐保留密度[375株·hm^(-2)(D375)、570株·hm^(-2)(D570)、630株·hm^(-2)(D630)、810株·hm^(-2)(D810)]的杉楠复层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杉木保留密度对杉楠复层林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粒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大,土壤含水量(SWC)先升高后降低,pH值、全氮(TN)、全磷(TP)含量均变化不大,全碳(TC)、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效磷(AP)含量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D375处理的TC、DOC、AP、有效钾(AK)、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含量和碳氮比(C/N)、氮磷比(N/P)均为最高值;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表现为D375>D810>D570>D630。杉木保留密度增大会提高群落中特有的细菌多样性,但杉木保留密度过大则会减少特有的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土壤特有的真菌OTUs随着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大整体呈减少趋势;细菌Simpson和Shannon指数整体上变化不大,不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D630处理的细菌Chao1指数显著大于其余处理(P<0.05),而D375处理与D570、D630处理的真菌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杉木间伐保留密度对复层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均有较大影响;叠加热图的Mantel′s r分析表明,土壤中的C/N是影响细菌多样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C/N、C/P、N/P和NO-3-N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合理的杉木保留密度(375株·hm^(-2))可以改善杉楠复层林林下植被的生长环境,进而改变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分布,增加土壤关键微生物类群,促进土壤养分周转,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保留密度 闽楠 微生物 林下套种 复层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估测模型
16
作者 余彪 薛冬冬 +2 位作者 温小荣 汪求来 叶金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9,共11页
【目的】探索生物量模型中建模变量的选取及个数对最终拟合精度的影响,为生物量模型的建立提供方法参考。【方法】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构建冠层高度模型(CHM),应用高斯低通滤波和增强Frost滤波计算... 【目的】探索生物量模型中建模变量的选取及个数对最终拟合精度的影响,为生物量模型的建立提供方法参考。【方法】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构建冠层高度模型(CHM),应用高斯低通滤波和增强Frost滤波计算样地算术平均高。使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法和VSURF包筛选变量,比较多元回归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对生物量拟合效果的差异,筛选出最优模型。【结果】1)增强Frost滤波和高斯低通滤波后的样地算术平均高的相对误差比直接在CHM上提取的样地算术平均高要低,其中增强Frost滤波的提取效果略优于高斯低通滤波。2)多元回归模型的拟合精度随变量的增加而增加,非线性模型普遍优于线性模型,机器学习中随机森林模型表现最佳,决定系数为0.88,均方根误差为16.15 t/hm^(2),平均绝对误差为12.17 t/hm^(2),且拟合效果优于多元回归模型。3)利用VSURF包筛选后的变量相比直接使用全部变量建模效果更好,经过变量筛选后,发现点云的高度特征变量相比密度变量和强度变量对生物量的重要性更高,说明高度变量对森林生物量解释能力更强。【结论】利用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通过增强Frost滤波平滑图像可显著降低提取树高的误差,且提取效果略优于高斯低通滤波。利用VSURF包筛选变量可以提高模型精度,随机森林模型在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估测模型中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增强Frost滤波 机器学习 机载激光雷达 变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色有隔内生菌——菌根真菌重要伙伴及基因组适应性特征
17
作者 李忠风 朱志勇 袁志林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60,共9页
深色有隔内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s)是植物根系真菌组(mycobiome)的重要成员,通常在皮层细胞形成微菌核结构,在促进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及提高胁迫适应性方面发挥着与菌根真菌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极端环境下其丰度比菌... 深色有隔内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s)是植物根系真菌组(mycobiome)的重要成员,通常在皮层细胞形成微菌核结构,在促进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及提高胁迫适应性方面发挥着与菌根真菌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极端环境下其丰度比菌根真菌更高。该文概述了DSEs的物种多样性、基础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重点评述了近年来在共生机理、DSEs基因组结构和种群适应性演化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后期深入揭示DSEs新的适应机制、协同植物抗逆机制及开发新型高效DSEs菌剂应用于土壤生态修复和抗逆农林业良种高效培育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菌 菌根真菌 共生关系 种群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教授制度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耦合逻辑、制约因素及路径探析
18
作者 葛昊 李维林 周统建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0,共6页
近年来,以江苏为代表的很多省份推动实施了产业教授制度。从理论逻辑上分析,产业教授制度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耦合关系:产业教授功能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耦合,产业教授职责与研究生培养方式耦合,产业教授作用与研究生培养体系... 近年来,以江苏为代表的很多省份推动实施了产业教授制度。从理论逻辑上分析,产业教授制度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耦合关系:产业教授功能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耦合,产业教授职责与研究生培养方式耦合,产业教授作用与研究生培养体系耦合。尽管产业教授制度推动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但基于调研及实践逻辑分析发现,产业教授制度在具体执行和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参与渠道与机制设计等层面依然面临制约因素。对此,需要进一步聚焦发展定位,优化产业教授顶层设计;围绕产教融合,完善产业教授选聘机制;瞄准人才培养,健全产业教授管理办法;着眼深度推进,拓展多元的资源共享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教授 研究生 人才培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白盾蚧在我国的危害风险综合评价
19
作者 殷海天 周爱东 +1 位作者 丁晓磊 林司曦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目的】桑白盾蚧作为食性杂、寄主广、繁殖力强的一种盾蚧,通过开展该虫在我国的危害风险综合评价,以期为该有害生物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依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桑白盾蚧在我国的危害风险... 【目的】桑白盾蚧作为食性杂、寄主广、繁殖力强的一种盾蚧,通过开展该虫在我国的危害风险综合评价,以期为该有害生物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依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桑白盾蚧在我国的危害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结果】根据入侵、定殖、扩散、寄主经济影响及防控难度5项指标评估,桑白盾蚧综合风险值达2.18(>2.0高危阈值),符合国际植检高危有害生物标准(ISPM No.11),其跨境传播潜力与防控复杂性构成显著生物安全威胁。【结论】桑白盾蚧虽在我国已有分布记录,但仍需采取严格的检疫管理措施以防止其危害风险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盾蚧 有害生物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山区典型混交林分地下竞争分析研究
20
作者 王筱迪 张勇 +1 位作者 叶丽敏 刘自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7-524,共8页
混交林分的地下竞争是揭示植物群落中物种配置、竞争策略和共存机制的重要切入点,但目前研究仍缺乏对地下竞争程度的定量分析。该研究借助稳定同位素技术,利用PS指数和Levins重叠指数量化分析,探究浙西南山区典型林分深山含笑(Michelia ... 混交林分的地下竞争是揭示植物群落中物种配置、竞争策略和共存机制的重要切入点,但目前研究仍缺乏对地下竞争程度的定量分析。该研究借助稳定同位素技术,利用PS指数和Levins重叠指数量化分析,探究浙西南山区典型林分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M×L)、深山含笑×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M×C)混交林的水源、根系的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M×L中深山含笑主要吸收80~100 cm土壤水(67.2%),枫香均匀吸收各层土壤水。M×C中深山含笑主要吸收80~100 cm土壤水(83.9%),日本扁柏主要吸收0~20 cm土壤水(38.3%)。M×L在0~20和80~100 cm土层的水源竞争指数(0.95和0.84)高于M×C(0.68和0.60)。同时根系竞争指数表明,M×L在深层土壤且远离树干处的根系竞争能力强,M×C在浅层土壤且靠近树干处的根系竞争能力强。在浙西南山区应采取深山含笑与日本扁柏的混交模式,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森林常见树种深山含笑的造林模式和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策略 水源竞争 根系竞争 贝叶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