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4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BE理念在高校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中的探索与应用——基于动物医学组织切片与免疫组化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1
作者 李梦云 柳荦 +2 位作者 李翔 司丽芳 朱雪敏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0期139-143,148,共6页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文以动物医学专业组织切片与免疫组化技术课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互动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首先梳理OBE理...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文以动物医学专业组织切片与免疫组化技术课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互动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首先梳理OBE理念的内涵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培养目标,设计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混合教学方案,包括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互动与实验实践、课后拓展巩固等环节。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实施,系统分析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满意度,有助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该文还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动物医学及其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OBE)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技术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学生事务管理及启示——以兽医学院为例
2
作者 熊富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也称为UCD、UC Davis或Davis)创立于1905年,是设在加州的戴维斯(Davis),位于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西部的一所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隶属于著名的加州大学系统。该校是"公立常青藤"盟校,也是Tier-1...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也称为UCD、UC Davis或Davis)创立于1905年,是设在加州的戴维斯(Davis),位于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西部的一所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隶属于著名的加州大学系统。该校是"公立常青藤"盟校,也是Tier-1(最高级别)全美最顶尖大学之一。占地约5 300英亩,是加州大学占地最广的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事务管理 研究型大学 加州大学 戴维斯分校 顶尖大学 一所 DAVIS 兽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平台建设推动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3
作者 张国敏 贾晓庆 +4 位作者 金晓曦 杨平 乔文娜 张艺佳 苏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274-277,共4页
动物解剖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兽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传统的动物解剖学教学模式多依赖教材讲解和动物标本的现场操作,虽然能提供基本的知识框架和技能训练,但在教学效果、学习体验和个性化需... 动物解剖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兽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传统的动物解剖学教学模式多依赖教材讲解和动物标本的现场操作,虽然能提供基本的知识框架和技能训练,但在教学效果、学习体验和个性化需求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动物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教学平台建设仍面临着技术、平台内容和师资等方面的挑战,教育资源共享和个性化学习仍然是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阐述了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平台建设的意义,介绍了该课程教学平台建设现状、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推动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兽医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平台建设 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教学 个性化学习 机遇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噁唑啉类动物驱虫药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达锋 马叶涵 +4 位作者 陈春 龚佳豪 四朗玉珍 张军忍 郭大伟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异噁唑啉类药物具有多种功效。近年来,因其对各种类型体外寄生虫的疗效好、安全性高,被广泛应用于抗宠物体外寄生虫。异噁唑啉类药物选择性地抑制无脊椎动物的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使其神经系统紊乱而瘫痪死亡。本文从结... 异噁唑啉类药物具有多种功效。近年来,因其对各种类型体外寄生虫的疗效好、安全性高,被广泛应用于抗宠物体外寄生虫。异噁唑啉类药物选择性地抑制无脊椎动物的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使其神经系统紊乱而瘫痪死亡。本文从结构特点、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临床驱虫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异噁唑啉类驱虫药近年来的研究,分析了兽医领域中不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潜在毒性,展望异噁唑啉类动物驱虫药的未来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噁唑啉 体外寄生虫 安全性 兽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物源沙门菌血清分型和耐药性分析
5
作者 陈美玲 汤芳 +1 位作者 何涛 王冉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01,共11页
沙门菌(Salmonella spp.)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在全球范围内可导致人类和动物的发病和死亡,其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且其可通过食物链或食品贸易链进行传播,因此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总结我国动物... 沙门菌(Salmonella spp.)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在全球范围内可导致人类和动物的发病和死亡,其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且其可通过食物链或食品贸易链进行传播,因此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总结我国动物源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包括检出率、主要流行血清型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本调查通过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等进行系统检索,纳入了2003—2023年发表的264篇符合条件的关于我国动物源沙门菌的独立研究文献,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所纳入研究中,我国养殖场沙门菌的合并检出率为18.6%(95%CI:16.1%~21.1%),不同地区、动物源和时间段的检出率存在差异;养殖场流行的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24.9%)、鸡白痢(23.9%)、鼠伤寒(16.6%)和德尔卑(10.5%)为主;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59.1%)、磺胺类的磺胺异噁唑(55.4%)和四环素类的四环素(55.0%)、多西环素(53.4%)耐药率较高。结果表明,我国动物源沙门菌检出率较高,血清型分布存在区域特征和动物源差异,且耐药性较为严重。本调查可为动物临床防治沙门菌的感染和减少多重耐药性的产生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检出率 血清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忆中国现代中兽医学家宋大鲁先生
6
作者 刘家国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6-89,共4页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从1994年9月1日到南京农业大学中兽医学科宋大鲁教授门下求学,至今已经整整30年。先生2018年1月4日逝世。每每想起先生,总难免神伤。先生的音容笑貌犹如昨日,历历在目。先生自幼苦难,勤俭好学,上进要强,靠自身努力考...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从1994年9月1日到南京农业大学中兽医学科宋大鲁教授门下求学,至今已经整整30年。先生2018年1月4日逝世。每每想起先生,总难免神伤。先生的音容笑貌犹如昨日,历历在目。先生自幼苦难,勤俭好学,上进要强,靠自身努力考取初级师范学校,边教学边苦读,终于考取南京农学院,成为一名兽医学生,学成后被陈振旅、张幼成等老先生赏识,留校任教中兽医学。先生长期致力于马、牛、羊病的中兽医防治以及中兽医药提高家禽免疫力的研究,成果丰硕,并被《人民日报》报道;带领学科组创收并自力更生修建了中兽医学科学楼;创办了国际兽医针灸培训班;创建了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生产专业;创办中国高校宠物医院,成为我国中兽医学的先驱和主要领军人之一。先生于1997年初退休,开始专注于宠物中兽医学发展,开创了宠物中兽医学的先河,培养了一大批宠物行业的领军人物,并编著和翻译了近1000万字的相关著作,这些著作都成为本行业的经典参考书籍。因对中兽医学卓越的贡献,先生被中央电视台《科技人生》专栏采访报道。先生一生勤奋求索,执着发扬中兽医,引领行业发展,永远值得我等后辈们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兽医学家 宋大鲁 南京农业大学 领军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食欲的产生及调节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欣雨 张源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对经济动物来说,对饲料的摄食选择及摄食量直接影响到动物的品质及经济价值。随着集约化养殖和精饲料的广泛使用,饮食失衡导致的肥胖及营养代谢病已成为养殖业不容小觑的问题,而食欲是决定摄食选择及摄食量的关键,食欲的调控又涉及神经... 对经济动物来说,对饲料的摄食选择及摄食量直接影响到动物的品质及经济价值。随着集约化养殖和精饲料的广泛使用,饮食失衡导致的肥胖及营养代谢病已成为养殖业不容小觑的问题,而食欲是决定摄食选择及摄食量的关键,食欲的调控又涉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机体的能量与营养平衡。从最初胃肠道激素、食欲相关神经元的发现,再到小分子代谢物、能量激素、胃肠道微生物以及炎症相关因子的探索,食欲调控研究领域正在不断地更新与细化,肥胖与抑郁等问题研究专家也将目光投向食欲研究,论文系统地讨论了食欲的产生机制及机体神经、体液信号及其他因素如何相互协调促进食欲的调节,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新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已发现并研究的影响食欲调控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探究低成本、结构均衡、能满足动物需求的饲料,以及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动物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欲 神经元 激素 能量 胃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PCR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澜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3期163-164,共2页
荧光PCR技术是利用荧光技术对核酸进行绝对定量的一项新兴技术,与普通的PCR技术相比,荧光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无污染和快速等优点。近几年,荧光PCR技术在动物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其在细菌性和病毒性疫病的... 荧光PCR技术是利用荧光技术对核酸进行绝对定量的一项新兴技术,与普通的PCR技术相比,荧光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无污染和快速等优点。近几年,荧光PCR技术在动物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其在细菌性和病毒性疫病的诊断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PCR 动物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鸡群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宏艳 沈学怀 +7 位作者 赵瑞宏 胡晓苗 戴银 尹磊 殷冬冬 王洁茹 郝胜杰 潘孝成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82-85,91,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安徽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菌株的遗传进化特征,对10个不同类型鸡群进行血清学和抗原核酸检测,分离并鉴定菌株,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安徽鸡群中MS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1.... 为进一步了解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安徽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菌株的遗传进化特征,对10个不同类型鸡群进行血清学和抗原核酸检测,分离并鉴定菌株,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安徽鸡群中MS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1.02%,平均核酸阳性率为72.19%,血清学检测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通过不同类型鸡群的比较发现,青年鸡群MS的感染率最低,其次为种鸡群。经过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到2株MS分离株,命名为AHH-01和AHH-02,分离株具有典型的MS菌株特征;基因分型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均为K基因型,在遗传进化关系上与四川分离株SMU-SCYA-LF1/2019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分离株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该研究为深入分析安徽地区鸡群MS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菌株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滑液囊支原体 血清学 核酸 分离鉴定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型艾美耳球虫与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致鸡坏死性肠炎模型的评价
10
作者 袁橙 袁月 +5 位作者 张清正 宋小凯 徐立新 严若峰 李祥瑞 陆明敏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20-4128,共9页
鸡球虫感染破坏宿主肠道免疫稳态,是引起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介导的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主要诱因。在7种鸡球虫中,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EM)最适于诱导NE。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E... 鸡球虫感染破坏宿主肠道免疫稳态,是引起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介导的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主要诱因。在7种鸡球虫中,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EM)最适于诱导NE。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EM攻虫剂量的探究,建立稳定、可靠的NE实验室模型。将200只14日龄的肉鸡分为10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P攻毒组、EM攻虫组(不同攻虫剂量)、EM/CP共感染组(不同攻虫剂量)。在14日龄时,使用不同剂量E.maxima孢子化卵囊攻虫。在感染后4 d使用C.perfringens攻毒,在20日龄时终止试验,剖杀鸡只,记录攻虫前、20日龄体重及存活率并进行肠道病变计分。结果显示,随着E.maxima感染剂量的增加,单一E.maxima感染组的增重逐渐减缓,但在EM/CP共感染组未见该趋势,EM/CP1组中相对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余EM/CP共感染组,EM/CP2组、EM/CP3组、EM/CP4组间未见显著差异。肠道病变记分呈现与体重增长率较为相似的趋势,EM/CP1组肠道病变程度较其他EM/CP共感染组较轻,且EM/CP2组、EM/CP3组、EM/CP4组间未见显著区别。在EM/CP共感染组中,EM/CP2组的存活率为85%,而EM/CP3组和EM/CP4组存活率偏低,分别为80%和70%。综合增重情况、肠道病变、致死率三个指标进行判断,EM/CP2组的攻虫攻毒剂量(1×10^(4)卵囊·羽^(-1)+1×10^(9)CFUs·羽^(-1))最适用于E.maxima诱发NE的实验室模型的构建,该模型可为NE的致病机制研究、疫苗及药物研发等提供较好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巨型艾美耳球虫 鸡坏死性肠炎 双重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移植治疗犬角膜急性化学性损伤的研究
11
作者 李俊 王艳 +5 位作者 王亨 刘康军 崔璐莹 董俊升 李建基 周振雷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5-100,共6页
为了探索羊膜移植术对犬角膜严重损伤的效疗,选取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在左右眼角膜中央做直径6 mm的圆形碱烧伤。左眼为对照组,用药物治疗;右眼为试验组,药物治疗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羊膜植片平整,在1周内羊膜溶解,未见排斥反应和感染... 为了探索羊膜移植术对犬角膜严重损伤的效疗,选取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在左右眼角膜中央做直径6 mm的圆形碱烧伤。左眼为对照组,用药物治疗;右眼为试验组,药物治疗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羊膜植片平整,在1周内羊膜溶解,未见排斥反应和感染迹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犬眼泪液量和分泌物较少并快速恢复正常水平;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缓慢,在21 d后较快消退,且形成的瘢痕组织相对较少,角膜浑浊度较低;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显示角膜上皮损伤快速修复,眼内压正常。对照组眼内压低于正常值,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其角膜损伤修复不良,术后35 d仍有炎性反应,TNF-α、VEGF和TGF-β1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说明羊膜移植治疗犬角膜损伤,能促进角膜上皮生长,有良好的抗炎、抗瘢痕化和抗新生血管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损伤 羊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出血症病毒RHDV1和RHDV2一步法双重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12
作者 陈萌萌 王冠萱 +8 位作者 仇汝龙 范志宇 胡波 宋艳华 魏后军 徐为中 葛雷 李一鸣 王芳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7-942,共6页
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出血症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养兔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基于RHDV衣壳蛋白(VP6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可同时检测RHDV1和RHDV2两种毒株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反应体... 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出血症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养兔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基于RHDV衣壳蛋白(VP6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可同时检测RHDV1和RHDV2两种毒株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反应体系:2×One Step RT-PCR BufferⅢ10.0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L)各0.6μL,ROX Reference DyeⅡ(50×)0.4μL,两种荧光探针(10μmol/L)各0.8μL,待测样本2.0μL,ddH_(2)O 4.8μL。反应程序:42℃5 min,95℃10 s,95℃5 s,60℃30 s,40个循环。试验结果表明,该体系特异性强,与轮状病毒、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1μL 100拷贝。通过组内重复和组间重复进行重复性分析,Ct值变异系数为0.2%~2.9%,表明该体系稳定性较好。使用该体系对112份临床样本(60份肝脏组织、52份鼻肛拭子)进行检测,RHDV总检出率为69%,而常规RT-PCR体系的检出率仅为51%。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强特异性和良好的重复性,可为RHDV的临床快速诊断及定量分析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E2蛋白抗体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鑫欢 张纹纹 +8 位作者 程子龙 金前跃 郭志睿 郭大伟 龙云凤 杨蕾蕾 刘茂军 白娟 李文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0-1107,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金-银纳米颗粒标记纯化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重组E2蛋白,建立基于金-银纳米颗粒的E2蛋白抗体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方法]对金-银纳米颗粒标记条件进行优化,选取2 mg·m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 [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金-银纳米颗粒标记纯化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重组E2蛋白,建立基于金-银纳米颗粒的E2蛋白抗体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方法]对金-银纳米颗粒标记条件进行优化,选取2 mg·m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al protein A,SPA)和BVDV-1单克隆抗体1E2B3包被于硝酸纤维素(NC)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test line,T线)和质控线(control line,C线),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建立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结果]金-银纳米颗粒最佳标记条件:以pH7.4的硼酸-硼砂缓冲液作为金-银纳米颗粒的溶剂;最佳标记蛋白浓度为10μg·mL^(-1)。优化后的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反应条件:2 mg·mL^(-1)的SPA作为T线,0.6 mg·mL^(-1)的1E2B3作为C线,待检血清稀释度为1∶50。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金-银纳米颗粒免疫层析试纸条不与猪瘟病毒(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BVDV-2)、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BRV)、口蹄疫病毒(FMDV)、牛支原体和布鲁氏菌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将BVDV阳性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为1∶2048)稀释512倍时金-银纳米颗粒免疫层析试纸条仍可检出。使用金-银纳米颗粒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125份牛血清,并与中和试验结果比较,两者阴性血清符合率为100%,阳性血清符合率为96.04%,总体符合率为96.80%。[结论]本试验基于金-银纳米颗粒建立的免疫层析抗体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为快速检测BVDV-1抗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E2蛋白 抗体 金-银纳米颗粒 侧流免疫层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奶牛乳房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司星星 徐祥瀚 +2 位作者 王晓明 王丽平 黄金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目的 旨在掌握我国奶牛乳房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地区差异及变化规律,为我国奶牛乳房炎链球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新药开发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2000-2023年奶牛源链球菌对20种不同抗菌药物... 目的 旨在掌握我国奶牛乳房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地区差异及变化规律,为我国奶牛乳房炎链球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新药开发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2000-2023年奶牛源链球菌对20种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通过文献的排除和纳入,进行质量评价后,共计纳入文献67篇、链球菌3154株,对20种抗菌药物进行总体以及采集地区和时间亚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 我国奶牛源链球菌对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在30%以上的有:青霉素(60%,95%CI=0.48~0.72)、链霉素(57%,95%CI=0.46~0.68)、复方新诺明(56%,95%CI=0.28~0.82)、林可霉素(51%,95%CI=0.26~0.76)、四环素(49%,95%CI=0.40~0.59)、多西环素(42%,95%CI=0.24~0.60)、克林霉素(41%,95%CI=0.28~0.54)、氨苄西林(39%,95%CI=0.27~0.52)、红霉素(37%,95%CI=0.28~0.45)、卡那霉素(36%,95%CI=0.20~0.54)、阿莫西林(30%,95%CI=0.10~0.53)。从采集地区看,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奶牛源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从菌株分离时间看,奶牛源链球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和林可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升高趋势显著;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下降趋势较为显著。结论 奶牛源链球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为严重,不同地区的耐药性因养殖和管理不同而存在差异,仍需加强抗菌药物耐药率的监测、加强耐药机制的研究,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链球菌 耐药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乳成分合成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心河 李浩楠 +3 位作者 周潇 徐佳婧 张源淑 韩正康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7-429,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daidzein, DZ)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EpH4-Ev乳糖、乳蛋白、乳脂肪合成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相关的调节作用。首先用不同浓度DZ(0~1 000μmol·L^(-1))处理EpH4-Ev细胞6、12、24、48 h,通过检测细...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daidzein, DZ)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EpH4-Ev乳糖、乳蛋白、乳脂肪合成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相关的调节作用。首先用不同浓度DZ(0~1 000μmol·L^(-1))处理EpH4-Ev细胞6、12、24、48 h,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确定DZ作用浓度及时间;试验分为对照组(0μmol·L^(-1) DZ处理)、低浓度组(10μmol·L^(-1) DZ处理)、中浓度组(20μmol·L^(-1) DZ处理)、高浓度组(40μmol·L^(-1) DZ处理),并以生理剂量的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37℃、5%CO_(2)培养12 h后,进行如下试验:(1)测定细胞及分泌上清中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含量及脂滴染色变化;(2)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乳成分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3)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磷酸化水平;(4)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2.5~80.0μmol·L^(-1 ) DZ处理后,细胞活力极显著提高(P<0.01),其中20μmol·L^(-1 )DZ处理提高效果最为显著,结合实验室前期结果,选择DZ作用的低、中和高浓度分别为10、20和40μmol·L^(-1),作用时间为12 h。(2)与对照组相比,中浓度及高浓度组DZ及E2处理后极显著提高了EpH4-Ev细胞及分泌上清中TG和GLU的含量,促进了脂滴的合成(P<0.01)。(3)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DZ处理后葡萄糖转运载体1(GLUT1)和β-酪蛋白(β-casein)的表达均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DZ及E2处理后均提高脂肪酸合成酶(FASN)、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表达。(4)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DZ及E2处理后均增加了G2/M期和S期的细胞占比,上调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D3、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量,同时中浓度DZ组极显著增加了Bcl-2/Bax比值(P<0.01),细胞凋亡率降低。(5)三个浓度DZ及E2处理后均上调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p-PI3K、p-mTOR、p-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DZ处理可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及乳成分的合成。其机制与上调细胞增殖蛋白的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激活PI3K/AKT-mTOR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激素 大豆黄酮 小鼠乳腺上皮细胞 乳成分合成 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根碱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艳华 钟翌芃 +2 位作者 马强 梁书坤 钟友刚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血根碱(SAN)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药S.aureus的协同抑菌作用,本试验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样本中分离得到57株S.aureus,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8...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血根碱(SAN)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药S.aureus的协同抑菌作用,本试验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样本中分离得到57株S.aureus,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8种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检测SAN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通过体外时间-杀菌曲线检测SAN协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S.aureus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S.aureu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59.65%,其中对氨苄西林(40.35%)、青霉素(35.09%)和阿莫西林(35.09%)严重耐药;SAN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均有协同作用,可降低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 2~64倍;时间-杀菌曲线显示,SAN可以增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对耐药S.aureus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SAN能够抑制耐药细菌的生长,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S.aureus的抗菌活性,为S.aureus导致的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根碱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奶牛乳房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鹦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诊断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涛 刘金凤 +4 位作者 林仲寅 鞠艳 姜亦飞 赵巧雅 马秀丽 《家禽科学》 2025年第2期37-42,共6页
山东省某养殖场饲养的12日龄鹦鹉出现呼吸困难、鼻腔内充满干酪样分泌物等症状,采集死亡鹦鹉的鼻腔内分泌物和肺脏组织分离细菌,通过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证实该病由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所致。药物敏感性试验... 山东省某养殖场饲养的12日龄鹦鹉出现呼吸困难、鼻腔内充满干酪样分泌物等症状,采集死亡鹦鹉的鼻腔内分泌物和肺脏组织分离细菌,通过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证实该病由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所致。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大部分药物耐受,仅对氟苯尼考、氧氟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等药物中度敏感。本研究为鹦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 肺炎克雷伯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星状病毒2型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雯 佟贺 +1 位作者 杨兴淼 曹瑞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1-40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抗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识别的抗原表位,为快速检测GAstV感染和研究P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GAstV-2 P2蛋白,用其免疫6周龄BALB/c雌鼠,利...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抗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识别的抗原表位,为快速检测GAstV感染和研究P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GAstV-2 P2蛋白,用其免疫6周龄BALB/c雌鼠,利用杂交瘤技术,经过细胞筛选和亚克隆,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WB)和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单抗特异性,用获得的单抗对GAstV感染阴、阳性肾脏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用间接ELISA测定单抗效价和亚型,同时构建P2蛋白的不同截短体来鉴定单抗识别抗原表位。[结果]本研究共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P2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1B10、3C6、5B1。单抗效价分别为1∶2048000、1∶512000、1∶256000,亚型鉴定结果显示,3株单抗的重链均为IgG2b,轻链均为Kappa型。WB和IFA结果显示,3株单抗均可以特异性结合鹅星状病毒。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B1和3C6可以应用于免疫组化的检测。抗原表位鉴定结果显示,1B10识别_(109)TSTTSTGGLITELRN_(123),3C6识别_(206)LTDPEEDDDPLS_(217),5B1识别_(96)LNPELETAVLRV_(107)。[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能识别不同抗原表位的3株单克隆抗体,为快速检测GAstV感染和研究P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P2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斌凤 高兴 +3 位作者 孙乃岩 仇亚伟 张金秋 苗晋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418,共9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 STIN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为S.aureus引起的乳腺炎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EpH4-Ev)...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 STIN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为S.aureus引起的乳腺炎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EpH4-Ev)和S.aureus(ATCC 29213)为研究对象,细胞试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STING抑制剂C-176单独处理和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单独处理)、感染组(S.aureus)和2个处理组(C-176+S.aureus和Mdivi-1+S.aureus)。分别检测乳腺上皮细胞中STING通路的激活、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线粒体活性氧(m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MP)以及线粒体形态的变化等。动物试验分为对照组(C57BL/6野生型WT小鼠和C57BL/6 STING基因敲除ΔSTING小鼠)、感染组(WT+S.aureus和ΔSTING+S.aureus),分别检测肝脏组织和乳腺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 NAGase)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等生化指标。[结果]S.aureus感染乳腺上皮细胞导致STING通路激活,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Ser616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on 1,MFN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on 2,MFN2)表达量降低(P<0.05);而C-176和Mdivi-1处理均降低了DRP1 Ser616的磷酸化水平(P<0.01),恢复了MFN1和MFN2的表达量(P<0.05),缓解S.aureus引起的线粒体碎片化;同时,C-176和Mdivi-1处理均显著抑制S.aureus感染诱导的乳腺上皮细胞中mROS水平升高和MMP的异常下降(P<0.05),以及mtDNA拷贝数的下降(P<0.05)。此外,缺失STING基因可以恢复S.aureus感染引起的小鼠肝脏和乳腺中T-AOC水平(P<0.01),降低NAGase活性与MDA含量(P<0.05)。[结论]抑制STING可以改善S.aureus感染乳腺上皮细胞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缺失STING基因可以缓解S.aureus感染引起小鼠肝脏和乳腺的组织损伤和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噬菌体裂解酶的表达纯化及杀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廉乐乐 袁橙 +4 位作者 郝福星 汤芳 陆辉 薛峰 戴建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3,共6页
为分析本研究前期分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Hab-EA株是否编码裂解酶(Lysin)基因,且该裂解酶蛋白是否对大肠杆菌(E.coli)具有杀菌活性,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噬菌体lysin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5设计简并引物,经PCR扩增Hab-EA株的假定裂... 为分析本研究前期分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Hab-EA株是否编码裂解酶(Lysin)基因,且该裂解酶蛋白是否对大肠杆菌(E.coli)具有杀菌活性,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噬菌体lysin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5设计简并引物,经PCR扩增Hab-EA株的假定裂解酶(称为lysEha1)基因并测序,分别采用ORF Finder和BLAST分析该基因的ORF,采用SWISS模型预测该ORF编码Lysin蛋白的空间结构。对已确定的lysEha1 ORF序列设计表达引物。以简并引物经PCR扩增的产物为模板,采用表达引物经PCR扩增lysEha1基因完整的ORF,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lyEha1-ORF,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经Ni亲和层析柱法纯化LysEha1 ORF(即重组裂解酶蛋白rLysin),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的表达与纯化效果。简并引物的PCR结果显示,扩增到约1200 bp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经ORF Finder分析显示:该片段的nt39~nt536存在一个498 bp的ORF;BLAST分析显示,该ORF属于大肠杆菌噬菌体Lysin家族基因。Lysin蛋白的二级结构含7段α螺旋,3段β折叠。表达引物的PCR结果显示在约500 bp处出现目的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ORF为噬菌体lysin基因。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在约25 ku处出现特异性目的条带,且rLysin主要在上清中表达,纯化后可见单一目的条带。采用浊度递减试验测定rLysin及其与EDTA联用(rLysin+EDTA)后分别对16株E.coli的杀菌活性。结果显示,rLysin对1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总杀菌率为56.25%(9/16),rLysin+EDTA对上述细菌的总杀菌率达87.5%(14/16),rLysin+EDTA的杀菌率显著高于rLysin(P<0.05)。上述结果表明,噬菌体Hab-EA株可编码Lysin,本研究正确表达并纯化了该rLysin,并证实其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杀菌活性较强,与EDTA联用可以提高rLysin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杀菌活性。本研究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噬菌体 裂解酶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