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4
1
作者 刘亚丰 吴元喜 +1 位作者 苏莉 刘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0-123,共4页
以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个国家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建设为例,阐述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构建了虚实融合的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深化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虚拟仿真 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生物学——生命科学的新领域 被引量:23
2
作者 蒋太交 薛艳红 徐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57-964,共8页
系统生物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一门新兴的生物学交叉学科 ,代表 2 1世纪生物学的未来 .最近 ,系统生物学研究机构纷纷成立 .在研究上 ,了解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需要整合实验和计算方法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的高通量方法为... 系统生物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一门新兴的生物学交叉学科 ,代表 2 1世纪生物学的未来 .最近 ,系统生物学研究机构纷纷成立 .在研究上 ,了解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需要整合实验和计算方法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的高通量方法为系统生物学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计算生物学通过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和理论分析 ,成为系统生物学发展的一个必不可缺、强有力的工具 .在应用上 ,系统生物学代表新一代医药开发和疾病防治的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生物学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计算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科学不同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5
3
作者 谢青 杨广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1-213,共3页
总结出一套适于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一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安排学时和实验内容;二是合理安排实验顺序、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掌握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术设计思想;三是将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做成微课视频和虚拟实验充... 总结出一套适于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一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安排学时和实验内容;二是合理安排实验顺序、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掌握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术设计思想;三是将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做成微课视频和虚拟实验充实教学资源,并根据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作不同课件;四是针对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在适当时机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内容改为探究性实验;五是鼓励教师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课 不同专业 实验内容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生命科学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4
作者 许庆炜 曹顺良 +3 位作者 李荣 张国庆 骆清铭 李亦学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39,共3页
上海生命科学数据中心通过整合实验数据、分析工具、相关文献,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以知识为导向、技术前瞻的生命科学数据共享、服务支撑平台。平台针对生命科学数据自身的特点,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在海量数据的管... 上海生命科学数据中心通过整合实验数据、分析工具、相关文献,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以知识为导向、技术前瞻的生命科学数据共享、服务支撑平台。平台针对生命科学数据自身的特点,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在海量数据的管理、异构数据的整合、分布式数据访问,以及数据安全性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目前,平台一期工作已经完成,并开始对外提供服务(http://lifecenter.sgst.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 数据整合 ORACLE数据库 分布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的生命科学主题数据库构建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国庆 曹顺良 +2 位作者 方焯 许庆炜 骆清铭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4,17,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生命科学主题数据库的快速构建方法。使用管理表和数据表共同管理生命科学数据,通过查询模板灵活控制对数据库的访问,采用构件化方法设计和构造数据库应用程序,从而快速构建主题数据库。基于该方法构建的主题数据库能够快速... 提出了一种生命科学主题数据库的快速构建方法。使用管理表和数据表共同管理生命科学数据,通过查询模板灵活控制对数据库的访问,采用构件化方法设计和构造数据库应用程序,从而快速构建主题数据库。基于该方法构建的主题数据库能够快速增删主题数据的类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 主题数据库 查询模板 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助力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16
6
作者 宜原原 刘亚丰 +3 位作者 雷敏 占艺 夏炎枝 卢群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4-257,共4页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目标,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别出机杼的创新思维和游刃有余的实践能力则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尚人文、厚基础、强实践、...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目标,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别出机杼的创新思维和游刃有余的实践能力则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尚人文、厚基础、强实践、理工医多学科交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培养特色,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优势,将大型仪器设备向本科生全面开放,激励学生接触前沿科学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结合实验教学中心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科教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助力新时代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 人才培养 共享平台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及其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杨炯炯 骆清铭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68,共4页
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动态检测脑功能的方法。采用这种技术可以测量在脑活动时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的变化 ,同时得到与刺激相关的细胞内和细胞外活动的改变。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的时间分辨... 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动态检测脑功能的方法。采用这种技术可以测量在脑活动时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的变化 ,同时得到与刺激相关的细胞内和细胞外活动的改变。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的时间分辨率较高 ,并具有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和无损伤性等特点 ,有望可以同时检测神经元活动、能量代谢以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目前它已作为检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原理的一种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 神经科学 应用 功能性磁共振杨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科学技术决定论 被引量:3
8
作者 宋荣 宋琴 李成军 《理论月刊》 2003年第2期43-44,共2页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能力的发挥,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进一步批驳了科学技术决定论;应辨证地对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关键词 技术悲观主义 技术乐观主义 科学技术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细胞牵引力定量监测技术探究新型维甲酸诱导肿瘤干细胞凋亡的力学生物学机制
9
作者 陈俊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3-123,共1页
目的肿瘤干细胞(C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肿瘤细胞亚群,并对传统抗癌药耐药。为了根治肿瘤,研发了新型维甲酸-WYC-209,可高效诱导CSCs凋亡,效率远高于传统化疗药,且低毒安全,但其高效诱导CSCs凋亡的机制并不清楚,这阻碍了抗癌维... 目的肿瘤干细胞(C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肿瘤细胞亚群,并对传统抗癌药耐药。为了根治肿瘤,研发了新型维甲酸-WYC-209,可高效诱导CSCs凋亡,效率远高于传统化疗药,且低毒安全,但其高效诱导CSCs凋亡的机制并不清楚,这阻碍了抗癌维甲酸的优化和研发。方法利用自主研发的弹性微球实时定量CSCs克隆的三维细胞牵引力,实现WYC-209处理下,CSCs多细胞三维牵引力变化的实时监测;采用小分子抑制剂等手段阐明WYC-209抑制细胞张力的分子机制;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药物靶点与Cdc42相互作用机理;利用电子显微镜及Ch IP技术揭示牵引力与染色质构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凋亡基因的调控规律,阐明WYC-209诱导CSCs凋亡的机理。结果利用三维细胞牵引力定量技术,发现WYC-209抑制细胞牵引力先于诱导细胞凋亡。WYC-209通过结合靶点RARγ并诱导其出核下调Cdc42的表达,以此下调牵引力。牵引力的降低诱导染色质疏松,促使Pol II与凋亡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激活凋亡基因表达,诱导CSCs凋亡。以此提出染色质疏松剂与化疗药协同治疗策略,通过疏松染色质可增加化疗药WYC-209的诱导凋亡效率,提高WYC-209对CSCs的肺转移抑制效率及小鼠成活率。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WYC-209通过抑制细胞牵引力诱导染色质疏松激活凋亡基因诱导CSCs凋亡的力学生物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化疗药 肿瘤干细胞 细胞亚群 维甲酸 抑制效率 定量监测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下生物制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子福 杨文黛 杨祥良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理念,对生物制药工程师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确保教学既满足学生需求,又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步。面对教育个性化、跨学科融合、教...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理念,对生物制药工程师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确保教学既满足学生需求,又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步。面对教育个性化、跨学科融合、教学方法革新和产学研合作的挑战,实施“一生一计划”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强化科技前沿引领,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教育模式不断适应产业需求的变化,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这些措施,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并引领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生物制药专业 卓越工程师 学科交叉 一生一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7
11
作者 徐辉碧 杨祥良 +1 位作者 谢长生 杨亚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简要地综述了纳米科技及纳米药物的发展。阐明了纳米中药的提出、纳米中药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制备技术。
关键词 纳米科技 纳米中药 中药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下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消毒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贾建平 刘克富 +2 位作者 朱业湘 周蓬蓬 胡琼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传统灭菌方法存在的各种弊端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研究新的灭菌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灭菌效果而又不损伤医疗器械,并且要降低对医务人员以及环境的损害,在介绍了大气压下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消毒的优点后,设计了等离子体灭菌用高频高压... 传统灭菌方法存在的各种弊端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研究新的灭菌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灭菌效果而又不损伤医疗器械,并且要降低对医务人员以及环境的损害,在介绍了大气压下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消毒的优点后,设计了等离子体灭菌用高频高压电源和等离子体发生器,实现了大气压下均匀的介质阻挡放电。研究发现:纯Ar放电等离子的灭菌效果远差于φ(O2)=5%的Ar混合气体放电的灭菌效果,而且等离子体灭菌的效果与细菌的种类有关。基于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所用等离子发生器的特殊结构,可知等离子体灭菌机理主要是细菌与等离子中所含的活性成分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消毒 高频高压电源 等离子发生器 介质阻挡放电 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被引量:17
13
作者 谢青 杨广笑 +2 位作者 肖靓 刘幸福 苏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1-162,184,共3页
为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生,对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从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实验课程教学方式和创新性实验课的开发和研究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突出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点,构建知识、素质、能... 为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生,对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从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实验课程教学方式和创新性实验课的开发和研究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突出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点,构建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理论课程密切相关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训练,形成重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科学专业 实验教学模式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PCR技术探讨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限速步骤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智 余龙江 +2 位作者 赵春芳 向福 杨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13-2218,共6页
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受到发育和诱导的调控,本实验研究了组织分化和诱导处理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并采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紫杉醇生物合成不同阶段关键酶基因的动态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紫杉醇主要分布在中国红豆杉(T axus ch inensis... 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受到发育和诱导的调控,本实验研究了组织分化和诱导处理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并采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紫杉醇生物合成不同阶段关键酶基因的动态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紫杉醇主要分布在中国红豆杉(T axus ch inensis)树皮和根皮组织中,针叶内含量很少,催化紫杉醇功能官能团连接的关键酶基因也主要定位在树皮和根皮组织中;茉莉酸甲酯(M J)和真菌诱导子F 5分别提高了中国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HG-1紫杉醇得率8倍和10倍,同时有效诱导紫杉醇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发现催化紫杉醇侧链连接的基因与紫杉醇生物合成呈正相关.结果表明,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限速步骤是催化功能官能团连接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生物合成 定量PCR 中国红豆杉 限速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A-SVM论文摘要多分类新兴技术预测 被引量:35
15
作者 董放 刘宇飞 周源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0-45,133,共7页
[目的/意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新兴技术预测方法能够避免现有德尔菲法的专家依赖性,但是文献所属技术领域的划分仍需依据领域知识设计复杂的检索式。[方法/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时间序列预测的新兴技术预测方法,LDA主题模型与S... [目的/意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新兴技术预测方法能够避免现有德尔菲法的专家依赖性,但是文献所属技术领域的划分仍需依据领域知识设计复杂的检索式。[方法/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时间序列预测的新兴技术预测方法,LDA主题模型与SVM(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连用的机器学习方法解决了海量论文摘要数据按照新兴技术类别的多分类,通过ARIMA(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模型对时序论文未来数量的预测,分析以技术为驱动力的新兴技术发展趋势。[结果/结论]最后,以机器人技术为例,提取Web of Science(WOS)论文数据库上万条数据,对7个新兴领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新兴技术预测工作提供有益的数据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技术预测 LDA模型 SVM模型 论文摘要 时间序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设计的抗体药物中试生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与应用
16
作者 白云 刘博 +2 位作者 朱俊铭 吴元喜 刘亚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105,共5页
抗体药物的中试生产受实验场地、工艺参数优化难度大和实验周期长等限制,一直无法在实验室开展。利用虚拟仿真和柔性技术设计理念,开发基因工程抗体药物中试生产虚拟仿真实验,还原抗体药物中试生产全过程,并将“虚”的工业化中试生产与... 抗体药物的中试生产受实验场地、工艺参数优化难度大和实验周期长等限制,一直无法在实验室开展。利用虚拟仿真和柔性技术设计理念,开发基因工程抗体药物中试生产虚拟仿真实验,还原抗体药物中试生产全过程,并将“虚”的工业化中试生产与“实”的实验室小试研究相结合,设计虚实结合、产教融合的实验技术项目并应用本科生实践教学。这些改革措施有力促进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产业化生产管理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设计 基因工程抗体药物 中试生产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品种培育现状、主要问题和对策
17
作者 吴畅 史亚茹 +4 位作者 周元委 熊秋芳 张椿雨 陈鹏 栗茂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25,共13页
根肿病是由原生动物有孔虫界根肿菌属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近年来,我国主要甘蓝型油菜产区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对甘蓝型油菜高产稳产造成严重威胁,抗根肿病新品种的培育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根肿菌... 根肿病是由原生动物有孔虫界根肿菌属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近年来,我国主要甘蓝型油菜产区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对甘蓝型油菜高产稳产造成严重威胁,抗根肿病新品种的培育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根肿菌的侵染过程,重点分析了油菜近缘物种根肿病抗病基因及定位情况,对甘蓝型油菜根肿病抗病品种培育及利用的抗病位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抗根肿病甘蓝型油菜代表性品种综合表现和推广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甘蓝型油菜根肿病抗病品种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与展望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遗传育种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根肿病 基因定位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在植物表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8
作者 管思彤 张兆旭 +5 位作者 林一鸣 苏培森 黄思罗 孟宪勇 柳平增 颜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70,共13页
植物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涵盖了植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等多层次和多维度特征。植物表型研究是育种的关键环节,对于揭示植物生命活动的相关机制,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作物品种以及实现农业生... 植物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涵盖了植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等多层次和多维度特征。植物表型研究是育种的关键环节,对于揭示植物生命活动的相关机制,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作物品种以及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植物表型数据呈现出高维、多源、异质、动态等特点,为植物表型分析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工具,能够从复杂的表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特征和模式,为植物表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系统综述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植物表型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重点介绍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植物形态结构、胁迫抗性、生化组分等方面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在作物改良和产量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机器学习方法在植物表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旨在为今后植物表型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型分析 机器学习 作物改良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打印技术制备豆腐果苷零级控释片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余灯广 杨祥良 +2 位作者 王运赣 李晓燕 徐辉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目的:应用三维打印技术制备豆腐果苷零级控释片。方法:通过对片剂局部组成及结构进行选择与设计,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备了豆腐果苷馅饼型多层控释片,并对所制备的片剂进行常规分析、结构分析及体外释药试验。结果:控释片的各项性能符合... 目的:应用三维打印技术制备豆腐果苷零级控释片。方法:通过对片剂局部组成及结构进行选择与设计,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备了豆腐果苷馅饼型多层控释片,并对所制备的片剂进行常规分析、结构分析及体外释药试验。结果:控释片的各项性能符合相关标准;ESEM显示药片不同部分的结构与组成有差异;体外溶出实验表明三维打印技术制备的控释片中95.29的豆腐果苷在7个小时内能以零级速率释放。结论:三维打印技术能应用于豆腐果苷片研究开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豆腐果苷 零级控释 馅饼型多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 被引量:15
20
作者 樊晋宇 崔宗强 张先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67-774,共8页
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于体内或体外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将荧光蛋白在合适的位点切开形成不发荧光的2个片段,这2个片段借助融合于其上的目标蛋白的相... 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于体内或体外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将荧光蛋白在合适的位点切开形成不发荧光的2个片段,这2个片段借助融合于其上的目标蛋白的相互作用,彼此靠近,重新形成能具有活性的荧光蛋白.BiFC方法简单直观,既可以检测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定位相互作用蛋白质的位点.多色BiFC系统共用或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联用,还可以检测细胞内多个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 蛋白质相互作用 检测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